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技术创新与高技术产业化的哲学考量实施与实现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这是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此,需要了解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和机制,理解二者的辩证关系。对此,本文试作一论述。创新或者技术创新的思想最先是由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一书中,虽然没有正式提出创新或技术创新的概念,但他指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为创造相对剩余价值而使用新机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从而“变革生产方式本身”的过程[1]。这个过程所要追求的,就是符合市场需要的效果。受马克思上述思想的启发,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一种生产函数的转移,或是一种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其目的就在于获取潜在的超额利润。他指出,创新包括以下形式:生产新的产品;引入新的生产方法和新的工艺过程;开辟新的市场;开拓和利用新的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供给来源;采用新的组织方法[2]。熊彼特没有明确提出“技术创新”概念,但从他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如把企业家看成是创新的主体,把创新看成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等)来看,他的创新实质就是技术创新。以后,学者们各自提出了许多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概念。(1)德鲁的高技术产业化过程而言,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1)高技术的发明和研制。创新者根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吸收企业外部或内部的高技术成果,产生出构想和设计思想,通过小规模的研究与开发(包括试制或中间实验),形成了小规模的高技术样品,使得高技术成果进入到实用阶段。(2)高技术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创新者对上述处于研制状态的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工艺、设备的检测能力、生产线以及与之相关的企业组织和运行机制进行大规模地研究与开发。(3)高技术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创新者把上述样品投入到生产过程,通过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进行大规模生产,形成大规模产品。(4)市场开发。通过市场创新,即通过预测市场需要,建设销售网点,进行信息及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使得高技术产品成为商品,并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与实现,主要是依靠上述各个阶段及其相应的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协作来完成的。当一个企业的高技术产业化成功以后,其他相关企业就会对其进行模仿(创新),研制和生产与之相似的高技术产品,从而使得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从一个企业扩展到其他一个或多个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或整个产业,从而实现了高技术的扩散。例如,美国的微软公司最先只是自己开发和研制出微软的一系列软件。但当这些产品被投放到市场以后,就有许多家国内外企业对其进行模仿,从而使得该产品在计算机产业中得到扩散。这个过程就是高技术产业的生产、扩散和渗透过程,是单个企业进行高技术产业化的后续过程或持续过程。高技术产业化过程需要多个企业通过分工与协作才能完成。因此,高技术产业化推动了相关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打破了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之间的界限。它要求企业、大学、研究部门以及政府部门之间形成新的合作关系一一国家创新体系。高技术产业化的机制就是高技术创新的机制。它主要包括:(1)市场创新机制。它分为三种形式或类型[14]:一种是首创型市场创新,即率先推出新产品、采用新的广告宣传形式和促销方式、推出新的销售服务方式等。第二种是改创型市场创新,即对自己原来的市场创新模式进行改革,并吸收其它同类的市场创新模式,将它们加以综合,形成新型的市场创新模式。第三种是仿创型市场创新,即创新者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状况,模仿前两种类型的市场创新模式,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创新模式。(2)风险投资机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金主要来自捐赠资金和基金、公共和私人养老金、金融保险部门、企业、国外和家庭个人,并且建立了健全的管理体系:投资者首先评估企业的技术基础条件和应用前景、管理者的素质、企业信誉和管理机构,然后直接参与企业的决策与管理并对其进行跟踪监控,以便既保证投资效益,又可以避免损失。我国的风险投资金则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和银行信贷等部门,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15]。(3)研究与开发机制。其主要体现在建立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管理机构,设立信息网络中心,建立研究与开发及技术引进中心,建立市场化的研究与开发项目的申请和确立体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监控机制和以市场需要为价值标准的成果鉴定机制。这些新机制将有助于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与实现o(4)官、产、学合作机制。实施高技术产业化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等各方面的支持。政府主要实施教育培训I、提供信息与环境(如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通过管理和监控研究与开发经费参与产业化。例如,美国拥有17个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部和职能机构,还设立了研究与开发办公室,专门负责与地方政府、各个企业以及大学之间的合作研究与开发。(5)法律制度机制。美国将高技术创新法律化和制度化,先后制定了《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国家合作研究法》、《联邦技术转让法》、《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等,我国也制定了《发明奖励条例》、《自然科学奖励条例》、《科技进步奖励条例》、《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技术成果转让法》、《专利法》、《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税收政策规定》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适用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对于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实施与实现将起到重要作用。(6)激励机制。它主要包括技术入股机制(使掌握物质资源的“资本家”和掌握知识资源的“知本家”能够共享企业的产权)、股票期权机制(将公司的资产增值中的部分股份,奖励给在创新过程中做出贡献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税收机制(如允许分期分批地扣除高技术企业购进的用于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允许对高技术企业使用的先进设备加速折旧,允许高技术企业按照研究与开发费用的一定比例从应纳税额中抵缴所得税,允许高技术企业按照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设立各种准备金等)[17]。[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p336.[9]关士续,王大洲.有关技术创新的几个认知问题[J].东北大学学报,2001(1):pll5-118.[11][12]柳御林.21世纪的中国技术创新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p4,p6.[4][英]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论[M].孙喜杰,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p339.傅家骥.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P13,p234〜241.[6]陈晓田等.技术创新十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p2.[7]陈文化,彭福扬.关于“创新”研究的几个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3):p28〜31.[8]傅家骥等.技术创新一一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2.p230.[10]陈昌胜.知识创新读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pl6〜22.[13]马名驹.高技术的创新与环境支持[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p33〜36.[15]宋东林,侯青.从美国技术创新机制看我国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构建[J].中国科技论坛,2003(3):p35〜38.[16]李利军,李艳丽.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体制创新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4):p25〜27.[17]陶爱萍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外部经济性与激励性规制[J].中国科技论坛,2003(3):p52〜55.克主张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他把创新划分为“技术创新”(创造新经济价值)和“社会创新”(创造社会价值的);诺思把创新理解为“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是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过程[3];林恩认为创新是从认识技术的商业潜力到将其完全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整个行为过程;弗里曼认为创新是新产品、新过程、新系统和新服务的首次商业性转化;缪尔塞主张创新是以构思新颖性和成功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约翰♦齐曼等认为“技术创新必定是一种进化过程”[4];野中等人主张技术创新是难言技术知识和明言技术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2)国内有的经济学者主张“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盈利机会,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建立起效能更强、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生产(工艺)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供给来源或建立企业的新的组织,它是包括科技、组织、商业和金融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5]。还有哲学和社会学学者认为,“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社会化过程,或称产业化、商品化过程”[6],并以此研究技术创新中的一些哲学问题,如技术创新的本质、主体和客体、动机、条件和方法等。笔者主张从广义和狭义界定技术创新:广义技术创新是从发明创造到技术扩散的整个动态过程,它主要包括技术本身的创新、经济的过程创新和管理的过程创新;狭义技术创新是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实现的整个过程。技术创新在被引入我国前后,曾经出现过许多相关的术语。例如,技术革新(即指技术上的小改小革或技术上的渐变性的改进,但它与日语中的相当于技术创新的“技术革新”有本质区别)、技术革命(即指技术上的跃进式发展)、技术改造(即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和装备改造落后的相应技术)、技术开发(即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等。如果不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区别),将不利于科学认识与把握技术创新本质。有的学者曾经围绕创新与发明、发现的关系进行过阐述。例如,熊彼特认为,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发明只是设想,属于知识形态,并不一定影响经济活动,创新是发明的首次被企业家应用;发明是创新的前提或基础,先有发明,后用创新。培根和迪卡尔、西蒙和纽厄尔等人认为,发现是归纳推理的过程,其有一定的前提而主张发现并不创造新东西,并以此说发现与创新没有相同之处。也有学者主张科学发现的本性是创新,是一种原始性创新或元创新。笔者认为,技术创新与技术发明、科技成果转化、知识创新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技术发明是指科研人员为了追求先进性目标,通过创造新的技术知识获得样品、样机的一种科技行为;技术创新主要是指企业家及其所属人员为了追求效益性目标,通过实施产品、工艺、市场、制度等方面的创新,获得产品、商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决不是指某一种单项的技术或者是工艺的发明,而是包括开发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发新市场、形成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7]。(2)科技成果转化在广义和狭义上都比技术创新宽泛得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科技成果向直接生产力转化的社会化过程。它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使科学成果向技术成果转化;第二,通过设计、试制、中间试验、工业试验等使技术成果向生产领域的转化;第三,通过技术扩散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成果转化”一词只存在于我国,“工业发达国家没有‘科技成果转化'的提法"[8]。我国混淆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人为地割裂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固有联系,形成了科研机构只出成果、企业只被动地接受成果的运行体制和机制,人为地制造出一个“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把技术创新理解为由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经济应用的线性过程,而忽视其中所存在的系统整合和网络机制[9]。(3)知识创新是指“通过创造、演进、交流和应用,将新的思想转化为可销售的产品和服务,以取得企业成功、国家经济振兴和社会全面繁荣”。它不是指仅限于精神领域中的“知识的生产”或“创造新的知识”,而是指根据市场需要,将新知识的产生、传播和转化引入到经济过程中,以促进经济和社会进步,实现其经济和社会价值的过程[10]。技术是一种知识,技术创新是技术知识(包括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的生产和转化的过程,技术创新是指(狭义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都强调市场需求和经济目的,都主张企业的实施与实现的主体。当代技术创新不只是由科学发现到技术发明再到经济应用的简单线性模式,而是由多种创新来源和多样创新形式所组成的一个系统。创新的核心不仅是技术、组织、制度,而是知识。(4)技术创新是由多元创新源头和复杂创新环境组成的系统过程,为了有效开展技术创新,要通过建立国家创新系统,由政府组织和协调实施。“国家创新系统的建设要以制度、政策和环境建设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促进它们之间的创新互动为目标,最终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11]。技术创新具有创新性、效益性、风险性、周期性、群集性等特点。它被分为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基本技术创新和渐进技术创新、资本节约型创新、劳动节约型创新和中性技术创新以及合作技术创新、持续技术创新、协同技术创新等多种类型。技术创新的过程包含不同的阶段或路径。(1)国外学者厄特巴克把该过程划分为产生新构想、开发新技术、实施技术的商业价值与扩散等三个阶段;克莱茵和罗森堡把它分为由认识潜在市场、进行发明设计、设计细化与试验、再设计及生产、销售等阶段组成的链式路径,从销售到认识潜在市场的主体反馈路径和其中每一个阶段内部构成的反馈环所组成的反馈回路路径,由上述链式路径与研究开发所构成的路径,科学研究推动链式路径中各个阶段的实施与实现的路径,链式路径中的各个阶段的实施与实现结果推动科学研究的路径。瓦茨又把该过程划分为创新设想、筹措资金、技术开发、市场分析、发展计划、投资和投产、销售和获得利润等七个环节。(2)国内学者或把该过程划分为技术构思阶段、设计阶段、试制与试验阶段、生产阶段和产业化阶段等五个阶段;或把该过程划分为产生创新构想、设计构思原型、开发试验模型、开发工业模型、进程初次商业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实施创新技术扩散等阶段。技术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企业内部(企业产权与其经营权、技术的推动力、企业家的素质与意识等)、企业外部(经济发展需要、市场需求与竞争、政府的政策与管理等),来源于社会需求压力(技术动力、市场拉力、创新主体自身的目的性等)和社会支持力(技术基础、物和财力等)。技术创新能力或由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组成,或由辨识市场机会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生产与营销能力构成;或由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制造能力与营销能力组成[12];或由产出能力(如技术出口、制造业增加值等)企业自身和社会的支持能力等因素构成。在上述技术创新的诸多动力因素中,内部动力因素主要是通过利益驱动来推动技术创新的;外部动力主要是通过客观需要和竞争来推动技术创新的。在上述推动技术创新的诸多能力因素中,“物”的投入(如研究与开发经费和基础设备投入等)与产出(如产品出口等)能力主要与国家的经济与技术基础以及制度、体制和管理变革有关;人(即创新主体)的投入与产出主要与基础教育和技术培训有关,这些能力因素主要通过市场竞争驱动、创新主体的价值驱动,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或能力在客观上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与之相适应的法制,需要形成与技术创新相适应的创新文化环境,否则,将会影响其有效的发挥和实施。技术创新的机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宏观方面看,仅就一个企业技术创新而言,首先,企业依据市场信息,吸收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科技成果制定创新决策,然后,企业通过R&D研制出样品或样机,再通过生产过程使之转变为产品;通过市场使之转变为商品,最后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和利益,该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模仿进入扩散过程。从微观方面看,技术创新过程是技术知识的转化过程,即企业把技术知识和能力注入到技术产品中,从而开拓新的消费品市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创新主体运用其拥有的知识(包括明言知识和难言知识)对物质资源进行操作,生成了技术产品,并产生了新的售后服务和新的知识。企业产生出的新的明言知识主要以专利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此,企业具有垄断性或独占性。这样,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一方面属于企业自身产生的,另一方面吸收其它企业知识和社会环境中的公共知识。企业运用这些知识通过创新决策、研究与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实现知识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综合科学研究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和技术发展前沿、且具有战略意义、产生综合社会效益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的技术或技术群。在认识和理解高技术的发明存在下列误导和误解:(1)把高技术与高科技相混淆。由于我国存在着科学与技术不分的传统用语一一“科技”,因此,受到这种认识惯性力的作用,便出现了“高科技”一词,并把它用于各种论说之中(如“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等提法)。我国的科技部曾经把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科学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等10项称为高科技。其实,这些所谓的“高科技”实际上指的技术的高技术。依照这种概念的指导,就会在实施高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科学与技术一起上马盲目发展的不良态势,从而阻碍了高技术的产业化。因此,应该把高技术与所谓的“高科技”(实际上,科学是没有高低之分的,更没有“高科学”)区别开来,不要泛泛地使用“高科技”一词,而应该统一使用“高技术”一词。(2)把高技术与新技术相混淆。所谓新技术,一是指基于科学原理而发明出来的新兴技术,二是指在传统技术中开发出的新型技术。很显然,高技术指的是其中的前者而非后者。所以,所有的高技术都是新技术,但所有的新技术却未必都是高技术。“高新技”的提法和用法是不科学的,把高技术与高新技术相混淆,会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也不利于高技术的产业化。按照上述对高技术与其相关概念的模糊认识来指导实践,就出现了诸如“高科技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不同的名称,这将给实施高技术产业化带来不良影响。另外,在日本,有“尖端技术”的提法和用法(如东京大学就成立了“尖端技术研究中心”)o那么,高技术与尖端技术究竟有何关系,这是值得进一步讨论的。高技术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取消婚约协议书(2篇)
- 水果批发市场销售合同
- 备件订购合同样本
- 个人合同咨询服务协议范本
- 防水工程质量安全承诺
- 物料采购合同书范例
- 房地产互换合同
- 著作权买卖合同样本
- 招聘代理服务合同
- 建筑项目沉降观测招标
- 离职证明(标准模版)
- (高级三级)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 2024企业黑神话悟空团建盖世英雄新游记剧本杀主题活动策划方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单元测试卷(人教版)
- 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单元整体教学初探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示范课:《我们神圣的国土》教学设计详案
- (正式版)CB∕T 4557-2024 船舶行业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 JT-T-1218.1-2018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设备维修与更新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 JT-T-325-2018营运客运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 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联考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DZ∕T 0273-2015 地质资料汇交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