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1页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2页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3页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4页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中世纪雕塑《司教安东尼奥索》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前6C前5C希腊神话自然哲学人的哲学1C4C14C16C基督教诞生和发展神本主义文艺复兴西方思想脉络17C宗教改革第一篇: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恩格斯含义:1、含义14-16世纪欧洲的早期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发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思考:你如何理解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实质)人文主义2、核心思潮随心所欲禁欲苦行无拘无束循规蹈矩张扬个性麻木顺从思想开放愚昧盲从恋爱自由崇尚科学寄托来世追求享乐下面哪些词汇可以反映人文主义的要求?: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合作探究:文艺复兴首先出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其原因条件有哪些?材料1:材料2:拜占庭帝国的灭亡后,大批学者携带着古典书籍和手稿来到意大利避难,这使得意大利人更熟悉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材料3:材料4:从14世纪中叶,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黑死病。据估计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①经济根源:十四、五世纪,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②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壮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③文化条件: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典籍。④思想根源:天主教会的腐败、禁欲主义和严厉的思想控制激起了进步知识分子的不满。⑤现实因素:14世纪中期欧洲的黑死病,促使人们重视生命,追求现实幸福。3、兴起背景领域意大利文学三杰意大利美术三杰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人物作品《十日谈》《神曲》《歌集》简介抨击封建道德、禁欲,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率先对教会丑恶现象表达憎恶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西斯廷圣母》《雅典学院》《大卫》《创世纪》《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哈姆雷特》等悲喜剧英国文学莎士比亚4、文化成就《幻游天堂》《幻游炼狱》《幻游地狱》

但丁的《神曲》是用意大利语写的长诗,全书一共14233行,构思了作者在35岁时幻游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故事。5、作品欣赏对于你在欢乐的人间所掌管的“神圣的钥匙”的敬畏在阻止着我;假若不是这样的话,我还要使用更严厉的语言呢: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

——但丁《神曲》但丁谴责已经死去的教皇尼古拉三世。同时,他还给活着的教皇尼法斯八世也在地狱中留好了写着“罪有应得”的位置。但丁1265—1321)“他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1304—1374)“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歌集》拉斐尔(1483-1520)米开朗琪罗(1475-1564)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美术三杰”拉斐尔《西斯廷圣母》中世纪圣母像合作探究:比较两幅画中的圣母有什么不同?人们争先恐后奔广场,争取先睹为快,雕像上被人贴了许多纸条,上面写着:“你给我们带来了自尊心!”“作为佛罗伦萨人,我感到自豪!”“人类是最有力量的!”米开朗琪罗《大卫》梵蒂冈西斯廷教堂西斯廷教堂壁画《创世记》500多平方米的画作面积,343个人物,自行创作;离地面19米,仰天作画;辞退助手,坚持独立完成;耗时4年5个月,几近失明;达芬奇壁画《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艺术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他们并不反对宗教,不否定宗教信仰。他们只是通过揭露教会的腐朽、批判禁欲主义来宣扬人性,表达一种对世俗化、人性化的宗教的追求。人体肌肉和关节人体比例图飞行器巨型挖掘机知识链接: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在1543年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被恩格斯成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意大利天文学家布鲁诺(1548-1600)捍卫哥白尼的“日心说”,并提出“宇宙无限论”。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继承和发展哥白尼的思想,指出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1642)自制望远镜,证实了哥白尼学说,为经典力学奠基。“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优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哈姆雷特》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的扩展《哈姆雷特》剧照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善良正义,道德高尚优柔寡断,理想主义无视神明,权欲极重阴险狡诈,不择手段你认为,谁是人文主义者?积极:

①思想上: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②艺术上:产生了众多伟大的文艺成就。③科学上: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④经济上:推动了新航路开辟,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局限: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后期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道德下滑。6、文艺复兴的影响:习11348—1350年,英国大批下层教士为救护患者死于黑死病,并有近20%的神父逃离职守,直到瘟疫退潮后才返回。为了填补因死亡或逃走造成的教职空缺,教皇临时任命了大批目不识丁的教士,他们担任教职后,“为无穷的贪欲所染,对灵魂之事不闻不问”,乘机大发瘟疫财。由此可知()A黑死病加速了中世纪教会的衰落B黑死病使人们对上帝产生了信仰危机C黑死病是文艺复兴产生的直接原因D黑死病促使人追求现实世界的物质利益A习2、文艺复兴中的艺术把握了人文主义的精髓,提出了愈完善就愈接近自然的基本原则,艺术中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为精确观察而进行的实验、透视法所带动的数学方法的兴起,促进了观察实验与数学方法的各自发展,并将二者相结合。这说明A文艺复兴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建立B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建立C近代科学是文艺复兴的有力武器D近代科学直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B第二篇宗教改革自主学习1、16世纪德意志为什么会发生宗教改革?2、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什么?爆发的标志是什么?马丁路德提出了哪些新的宗教主张?3、宗教改革运动后天主教会有和变化?出现了哪些新的教派?1宗教改革的背景(1)文艺复兴的影响,解放了思想。(2)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与搜刮,激起社会各阶层的反对。(3)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的需要。(4)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的社会运动。宗教改革的实质:(封建地主、农民;市民阶层、资产阶级)2、德意志的宗教改革导火线: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爆发的标志: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主张:①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因信称义”);②教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③主张简化宗教仪式;④坚持国家权利高于教会。售卖赎罪券“只要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入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清罪恶了。”第28条: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益心和贪欲心。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被赦罪或免罪。第86条:教皇是一切夫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九十五条论纲》节选主要内容:列举兜售“赎罪卷”的荒谬,揭露天主教会的腐朽。如何“称义”?马丁·路德主张:得救要靠信仰和《圣经》。天主教会宣称:得救要靠善功和教士。天主教会主张上帝善功教会教徒因行称义路德主张上帝教徒《圣经》信仰因信称义基督教(公元一世纪诞生)东正教天主教天主教新教第一次分裂(1054年)第二次分裂(16世纪)基督教的发展演变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3、宗教改革的扩展路德教:德意志北部东北部→北欧、美国加尔文教: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英国国教:英国欧洲宗教改革形势图(17世纪初)信徒比例天主教:50%新教:40%东正教:10%4、宗教改革的影响(1)政治上:加强了世俗王权,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2)经济上:夺取了大量教会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文化:①进一步打破对罗马教的迷信,解放了思想。②形成了不受教皇控制的基督教派,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不同点时空形式社会基础内容对教会的态度对科学相同点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6-17世纪,兴起于德意志强调人的伟大,追求现世幸福,主张个性解放。认为人性丑恶,强调上帝的伟大,主张信仰得救。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挑战和分裂罗马教会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具有反科学,反理性色彩抨击教会腐朽,反对禁欲主义,但不反对宗教信仰,对罗马教廷抱有和解态度。反对罗马天主教会,要求建立资产阶级自己的虔诚教会、廉价教会。都是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度衰落的时代产生;都有反封建的性质,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以知识阶层为主,社会基础不广泛。资产阶级、手工业者、农民等社会等各阶层参加。习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历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A.摆脱了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束缚B.没收天主教会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初步解除了精神枷锁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架C材料一在王阳明1472~1529年生活的时代,很多人对笼罩在社会之上的官方政治意识形态已经相当反感。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发明本心”的思想,主张从“本心”入手去认识圣贤之心。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他离开人世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吾心光明,亦复何言。吾心,良知也。光明,已致良知也。”——摘编自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等史料二马丁·路德是神学博士、维滕贝格大学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