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江苏省启东市语文期中考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应用(24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行走的时光最美。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既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dǐyùn,又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山水的力量是强大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融入山水,即使A(沧海桑田/事过境迁),其文化精神明亮不坠。与山水交友不累,与草木谈心最真。让我们“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积攒诗意,hányǎng心灵。1.根据拼音在米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2.在文中A处选填合适的词语:________。3.语段中划线句有语病,请写出改句。【答案】1.底蕴涵养2.沧海桑田3.既可以感受自然之美,又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解析】【1题详解】底蕴:事情的底细,或蕴藏于内心而不轻易示人的部分。涵养:滋润养育,培养。【2题详解】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事情发生的环境也改变了。句中指无论怎样变化,山水的“文化精神明亮不坠”不变,用“沧海桑田”合适。
【3题详解】“既……又”表示的并列关系中,“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感受自然之美”顺序颠倒,应该把二者顺序调换一下。4.班级组织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我调查】学习小组对全班50个同学做了个“小说阅读爱好小调查”,以下表格反映了调查结果。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个调查结果。对小说阅读篇幅长短关注的侧重点喜欢不喜欢喜欢长篇喜欢短篇侧重情节侧重人物90%10%36%64%52%48%
(2)【我创意】小说像一部部生活的教科书,引领我们了解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老师让同学制作一个“如何阅读小说”的手抄报,请你仿照栏目一,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栏目一:了解故事环境,熟知社会背景栏目二:①______________栏目三:②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全班同学基本都喜欢阅读小说,②多数同学喜欢阅读短篇小说,③在情节和人物的侧重上基本持平。(2)①.示例:
栏目二:分析人物描写,把握人物性格;②.栏目三:理清小说结构,学习构思技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与概括。根据表格“对小说阅读”一栏,“喜欢”的占“90%”,“不喜欢”的占“10%”,可概括为:全班同学基本都喜欢阅读小说(或全班同学绝大多数都喜欢阅读小说);根据表格“篇幅长短”一栏,“喜欢长篇”的占“36%”,“喜欢短篇”的占“64%”,可概括为:多数同学喜欢阅读短篇小说;根据表格“关注的侧重点”一栏,“侧重情节”的占“52%”,“侧重人物”的占“48%”,可概括为:在情节和人物的侧重上基本持平。【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和仿写。内容上根据小说阅读的要素创作背景、故事环境、人物性格、主旨感情、写作技巧、语言特色等设计栏目。形式上,根据“栏目一:了解故事环境,熟知社会背景”示例,用对仗的方式,上下句各六个字,每个分句都是动宾结构。示例:栏目二:品味精彩语句,学习语言技巧;栏目三:提炼小说主旨,了解作者情感。名著阅读。(6分)5.20世纪30年代,艾青将个人忧思和时代风云紧密结合,他的诗或诅咒黑暗,或讴歌光明,或思考人生,显现出“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特点。这一时期,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答案】①.土地②.太阳(或光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艾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20世纪30年代,他的创作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诗歌的主要意象是是土地和太阳。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借助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地最为淋漓尽致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向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6.《水浒传》中有许多故事都与“酒”有关,请按要求进行探究。人物故事酒与故事的关联结论鲁达①_____吃酒破戒,狂击僧人原来,文中有关“吃酒”场景的设置能够起到: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内容以及④_____杨志押送生辰纲②______武松景阳冈打虎吃酒壮胆,拳打老虎③_____浔阳楼题诗吃酒添愁,题诗惹祸【答案】①.大闹五台山②.吃酒误事,痛失财物③.宋江④.烘托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意对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及探究。(1)根据人物“鲁达”及关联事件“吃酒破戒,狂击僧人”,回顾相关“故事”:鲁智深出逃代州雁门县,金老女婿赵员外送他去五台山,做僧避祸。鲁智深晚不坐禅,喝酒打人,打造戒刀和禅杖,假借过往僧人名义喝酒吃狗肉,在半山拽拳使脚,打坍亭子,打坏金刚,要烧寺院,回寺呕吐,给禅和子嘴里塞狗腿,搞得大家卷堂而散。监寺、都寺遣众人来打,鲁智深趁酒醉大闹一场,被长老喝止住。结合“故事”一栏均为五个字,可概括为:大闹五台山。(2)根据人物“杨志”及“故事”“押送生辰纲”的提示,回顾相关情节:杨志为保生辰纲顺利押送,一路急行,防范甚严,导致随行押送人员苦不堪言。在路经黄泥岗时路遇一批贩枣客人,又有一人贩酒而来,而这群贩枣客就是晁盖、吴用等人假扮的,吴用等人假装卖枣稳住杨志等人,白胜扮卖酒汉引诱对方,吴用在杨志放松警惕时下药在瓢里,白胜夺来倒在桶里麻倒对方,智取生辰纲。结合“酒与故事的关联”一栏均为两句八字格式,可概括为:吃酒误事,痛失财物。(3)根据“故事”“浔阳楼题诗”的提示,回顾相关故事:宋江游赏浔阳楼,酒醉后在墙壁上题了反诗,被黄文炳陷害,报与知府,蔡九知府下令捉拿,将其下到死囚牢中。在将被斩首之时,梁山众好汉杀出,救出宋江。可知“人物”是宋江。(4)根据鲁达喝酒大闹五台山,表现他的性格的率真;杨志因喝酒失了生辰纲,表现了他没有主见,不能坚持的性格;武松因喝酒打死猛虎,表现了他武艺高强的特点;宋江因喝酒写了反诗,表现了他志向远大的特点;可知酒还有烘托人物形象,凸现人物性格的作用。7.请用课文原句填空。山水情怀总是诗。寄情山水,范仲淹获得心灵的滋养,炼就(1)“________,________”的豁达胸怀(《岳阳楼记》);欧阳修沉醉于滁州的春夏美景,品味日常的欢喜与幸福(2)“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记》);温庭筑开启一场奔赴远方的早行,体验迎异于家乡的山野情趣(3)“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刘禹锡在巴山楚水中领悟新事物总会取代旧事物的哲理(4)“___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尽管行路难,李白依旧行吟山水间,唱出(5)“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的生命最强音(《行路难》)。【答案】①.不以物喜②.不以己悲③.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槲叶落山路⑥.枳花明驿墙⑦.沉舟侧畔千帆过⑧.病树前头万木春⑨.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己、阴、槲、驿、畔、沧”等字的正确书写。二、阅读理解(6)(一)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独酌成诗杜甫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8.首联写灯花喜庆、酒绿相亲,营造了________氛围,衬托了作者_______心情。9.结合全诗,说说最后两联是如何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答案】8.①.温馨热闹②.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9.①用借代手法,以“兵戈”代指战争,战事犹在眼前,表达诗人对当下战争形势的忧心。
②运用反问,表达诗人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写出其心系苍生的无力感。
③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苦于官微力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忧国忧民情怀。【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首联“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的意思是:晚上到处是灯花的时候何必太高兴,喝酒高兴的时候正在相亲。根据“灯花”“喜”“相亲”等词语可知,营造了“温馨热闹”氛围,结合题目“独酌”和“醉里从为客”中的“客”,可知,热闹是别人的,衬托了作者客居他乡的孤寂落寞心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情感理解。最后两联“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意思是:打仗的时刻好像还在眼前,当官岂能只是为了自己;感到自己被当官束缚,很愧对那些百姓。这里以“兵戈”代指战争(安史之乱),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说明战事犹在,表达诗人对当下战争形势的担忧。“儒术岂谋身”一个“岂”字表示反问,既有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含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遗憾。“低头愧野人”的“愧”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苦于官微力薄,不能救百姓于水火的愧疚和遗憾的情怀。(二)阅读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超然台记【北宋】苏轼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②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②,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益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余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③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④、齐桓公之遗烈⑤,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⑥。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⑦脱栗而食之,曰:乐哉游乎!③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注释】①餔糟啜醨(bǔzāochuò1i):吃酒糟,喝薄酒。②岁比不登:连年收成不好。③楫:修理房屋。④师尚父,即周初人姜太公吕尚。⑤遗烈:前辈留下来的功业。⑥淮阴:淮阴侯韩信。吊其不终:哀叹他不得善终。⑦龠(yuè):煮。10.请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共两处)。人固疑余之不乐也1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1)吾安往而不乐________(2)释舟楫之安__________(3)时相与登览________(4)子由适在济南________1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处之期年,而貌益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1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苏轼的这篇《超然台记》,首段正面阐述凡物皆有可观、皆有可乐的道理,表达自己无往而不乐的精神。B.第二自然段叙述了作者在超然台上向南所见马耳、常山,所忆隐君子;向东所见卢山想到卢敖,向西看到穆陵想到姜太公、齐桓公,向北看到滩水想到淮阴侯韩信。C.第二自然段先叙由杭到密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怎样超然自处,悠然自乐;再写修茸旧台和登台跳望的感慨;最后具体写超然台上游息宴饮的快乐。D.全文第一段记叙、议论,第二段记叙、描写,第三段抒情。全篇洋溢“超然”之情,文章构思独特,写景生动,说理透辟,语言清新自然,行文如汩汩流泉,体现了苏文洒脱自如、纵横不羁的特点。14.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有何用意?(2)说说文章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答案】10.人/固疑/余之不乐也11.①.安:哪里②.释:放下③.相与:一起④.适:恰好、正好/恰逢12.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外貌更加丰满),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13.D14.(1)文章详写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寓情于景/写景抒情,①写出了对景的喜爱,②传达出作者能在被贬境况下获得的从容快乐心态,③突出和渲染了他的超然物外的思想(任二点即可)。(2)文章篇末点题(照应题目),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点明主旨,传达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解析】【10题详解】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人”是主语,“固疑”是谓语,“余之不乐也”是宾语,在这三者之间需断开,据此可知这个句子的正确断句为:人/固疑/余之不乐也。【11题详解】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安:哪里。(2)句意: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释:放下。(3)句意: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相与:一起。(4)句意: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适:恰好、正好/恰逢。【12题详解】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期年:一年。益:更加。发之白者:头发白的地方。日:一天天。【13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D.第三段交待了其弟苏辙(子由)为此台命名并作赋的事,是记叙,不是抒情;故选D。14题详解】考查景物描写及段落的作用。(1)这一段景物描写的语句是“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茸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从“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可看出作者对景物的无比喜爱的感情,从“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余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栗而食之”可知作者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这种游玩是很快乐的,而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可知此时作者是被贬密州,在这样的境况下,作者仍能时常登台游乐,亲手做菜做饭,饮酒欢歌,由此可看出作者的从容快乐心态,同时渲染出其超然物外的思想。这种把情感寄托在景色描写中的写法是寓情于景。(2)第③段结句“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既照应开头:又与前文所说乐少悲多的人“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如应不应,有意无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且名其台曰‘超然’”一句中“超然”二字与文章题目相呼应,因此有照应题目的作用。“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一句交代这是借弟弟子由的文章来给台子取名。“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一句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传达出自己“无所往而不乐”的生活态度,以及面对困境的豁达胸怀。【点睛】参考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连年收成不好,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三)阅读《江海文化》,完成下面小题。江海文化①一种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必定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和涵养。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人们如何与之相处,并且在选择、创造与发展中,形成了特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包括了一整套的物质与精神的复杂形态。就以我的家乡南通而言,它纵向的是绵延南北的黄海,横向的则是东西贯通的长江。长江由此入海,江海在此融合,与之交通的是广阔的冲积平原和错综密布的河汉水网,因此,亦农亦渔是这块土地自古面然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随着长江顺流而下的不仅是澎湃的江水,大量的货物和如云的客商,还有四面八方的多彩文化,而面向大海则扩大了南通人的胸襟,拉长了南通人的目光。脚踩平原的踏实与跨江越海的梦想一直是南通人的双重性格,这是自然的铸造,是历史的赠予,也是南通人对天地的应答和对自身的期许。②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已经说不清是在哪个历史的节点,南通人被这大江大海荡涤了心灵,有了江海的文化自觉,并且渗透到了许多文化形态之中。文化的自觉和自觉的文化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了自觉,某一种文化才可能被这里的人们所认同,也才能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而说到文化的自觉,文学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任何文化只有被语词化和审美化了才可能真正进入思维,才可能被传递,被表达,也才能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稍微考察一下人类的文明史就可以发现,无论哪一种文明都有其经典性的文学作品作为标志。而无论哪一种文化,其核心的理念都会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书写,反复诠释,并且因文学的阅读和传播而使其得到接受、传播和传承。而且,这里的文学是一种广义的文学,它指一切富于审美属性的语言作品,既有高头讲章、长篇史诗,也有精致短章、唯美歌吟,更有引车卖浆者流的通俗文学。因为一种文化必需也确实需要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表达形式以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并被表现和流传。南通的江海文化也是如此。③非常令人欣慰,南通的文学人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江海文化的创作和传承。这些创作既统摄在江海文化之中,又因地域与题材而各有侧重,因个人审美风格的差异而各具个性,因时代的变化而新意迭增,不断用文学的方式为这一文化赋予新的意义。④所以,文化在其肇始是自然与人选择和适应的结果,而在其后的发展变化中,人作为文化主体的创造性作用则越来越大。与之相应,文学在这一过程中承载的责任也更大。南通已经创造出了与江海文化相匹配的江海文学,相信南通的文学工作者一定不会辜负历史的使命,继续用文学这一独特的形式,为江海文化点赞讴歌。(汪政《文化因文学而美丽》,有删改)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地方特色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特定的自然环境长时间的孕育。B.一种文化要被一个地方认同、传承和发扬,前提是要在当地形成该文化自觉,而文学在文化的自觉中起着重要作用。C.文化要得到全社会成员的认同,那么表达和传播文化的文学作品必须尽量通俗。D.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文化,一代又一代文学人不断的文学创作赋予了地方文化新的意义。16.说说第①段画线句子采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17.文章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只有”一词的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18.结合全文,说说南通“江海文化”形成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答案】15.C16.举例论证,以南通纵横的地形特点为例,论证了“一种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必定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和涵养”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7.不能。“只有”一词突出强调了“语词化和审美化”和的重要性,论证了文学在文化的自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了任何文化要真正进入思维,被传递,被表达,具有不可抗拒的魅力,必须被语词化和审美化),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8.①南通特定的自然条件和长时间的积累涵养;②南通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学作品的承载、传播;③南通文学人多样化多层次的表达形式和不断的挖掘、创新(意对即可)。【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C.从第②段“一种文化必需也确实需要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表达形式以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所以“必须尽量通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其中举例论证的作用就是具体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从第①段画线部分中“就以我的家乡南通而言”,可知画线部分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结合第①段“一种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必定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和涵养”,可概括其作用:“一种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必定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和涵养”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17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词语。首先,表态不能删去;然后分析原因,先解词,本句中的“只有”一词突出强调了“语词化和审美化”和的重要性;然后,结合第②段“无论哪一种文化,其核心的理念都会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书写,反复诠释,并且因文学的阅读和传播而使其得到接受、传播和传承”可知,“只有”论证了文学在文化的自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18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概括文章内容。从第①段“一种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它必定是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和涵养”,可概括为:南通特定的自然条件和长时间的积累涵养;从第②段“南通人被这大江大海荡涤了心灵,有了江海的文化自觉,并且渗透到了许多文化形态之中”“而无论哪一种文化,其核心的理念都会在文学作品中被反复书写,反复诠释,并且因文学的阅读和传播而使其得到接受、传播和传承”,可概括为:南通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学作品的承载、传播;从第②段“因为一种文化必需也确实需要以多样化多层次的表达形式以得到全体社会成员的认同,并被表现和流传。南通的江海文化也是如此”、第③段“南通的文学人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着江海文化的创作和传承”,可概括为:南通文学人多样化多层次的表达形式和不断的挖掘、创新。(四)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红高粱莫言①一九三九年农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冷战,肚子咕噜噜响了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②夫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的脚步声,不见队伍的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③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嘴着坟头上的草,男孩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高粱红了——日本人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④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长大后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龈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生存在这块生地上的我的父老乡亲们,喜食高粱,每年都大量种植。B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曰。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⑤出村之后,队伍在一条狭窄的土路上行进,人的脚步声中夹杂着路边碎草的塞窣声响。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那味道从薄荷和高粱的味道中隐隐约约地透过来,唤起父亲心灵深处一种非常遥远的回忆。⑥七天之后,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遍地高粱肃然默立,高粱穗子浸在月光里,像蘸过水银,汩汩生辉。我父亲在剪破的月影下,闻到了比现在强烈无数倍的腥甜气息。那时候,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余司令掏出自来得手枪,甩手一响,两只狗眼灭了;又一甩手,灭了两只狗眼。群狗一哄而散,坐得远远的,呜呜地咆哮着,贪婪地望着死尸。他对着那群狗打完了所有的子弹,狗跑得无影无踪。余司令对我父亲说:“走吧,儿子!”一老一小,便迎着月光,向高粱深处走去。那股弥漫田野的腥甜味浸透了我父亲的灵魂,在以后更加激烈、更加残忍的岁月里,这股腥甜味一直伴随着他。⑦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粱秸轩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水珠冰凉清爽,味道鲜美,我父亲仰脸时,一滴大水珠准确地打进他的嘴里。父亲看到舒缓的雾团里,晃动着高粱沉甸甸的头颅。高粱沾满了露水的柔韧叶片,锯着父亲的衣衫和面颊。高粱晃动激起的小风在父亲头顶上短促出击,墨水河的流水声愈来愈响。(节选,有删改)1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主要人物余占整是名满天下的抗日英雄,“我”,父亲则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成长。B.小说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嗅觉、味觉描写环境,壮美与优美兼具,既体现了家乡风貌,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C.广袤美丽、饱浸着鲜血的高粱地,是爱恨情仇的故事展开的背景,同时,充满旺盛生命力的红高粱,也是高密东北乡父老乡亲的化身。D.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也流露出文明进步中隐含种性退化的遗憾,呼唤着强有力的生命形态。20.结合小说内容,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2)小说中多处出现关于“雾”的描写,请结合小说内容请说说其作用。21.小说通过“我”来讲述“我父亲”的故事,有何妙处?22.小宇想把这篇小说转载到学校文学社的微信公众号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从下面三个文章标签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并阐述理由。至爱亲情不朽军魂最美乡风小贴士文章标签是指可以高度概括文章内容或主旨的关键词。指谁的文章标签可以清晰将文章归类,从而更准确地推荐给相应的目标人群。【答案】19.D20.(1)这句话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我对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爱到极致又恨到极致的复杂而独特的感情。(2)自然环境描写,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气候特点;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暗示战争中伤亡惨重的结果;④烘托人物在战争前后心情的变化过程;⑤渲染了壮阔萧条凄凉的氛围。(后5点,任意一点,三点即可,其他意对也可,酌情给分)21.①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我”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将“我”、“我父亲”、“徐占鳌”的祖孙三代的抗战故事巧妙串联起来;②以“我”的口吻讲述抗战亲历者“我父亲”的故事,既可以亲历者视角叙述真切直接的见闻感受,给读者一个真实亲切的感觉,容易引起共鸣;③又便于展开抒情和议论,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22.示例:不朽军魂,因为这篇小说主要以战争为题材,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壮烈,无数农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父亲尽管年幼,克服内心恐惧跟随余占鳌走向抗战战场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令人敬佩。三百多个农民们能义无反顾跟随余占鳌抗战的革命精神令人尊重与敬仰。战争虽已远去,但革命精神长存,军魂不朽。【解析】【19题详解】D.“小说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农民高尚人格的深挚赞美”错,原文第④段说“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红高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既有豪气冲天的一面,也有粗鄙丑陋的一面,这是一种真实的有生命力的生存方式,人物身上并不全是“高尚”的。小说的主题是弘扬积极向上的生命力的精神,弘扬一种质朴的野性美,赞美革命者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精神,而不是赞扬高密家乡的农民的高尚人格。故选D。【20题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语句。“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节奏和谐、感情洋溢,“美丽、丑陋;超脱、世俗;圣洁、龌龊……”几对反义词,结合第④段“我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热爱,曾经对高密东北乡极端仇恨”理解,表达了我对高密东北乡这个地方爱到极致又恨到极致的复杂而独特的感情。(2)本题考查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小说中多处出现关于“雾”的描写,是自然环境描写,如第②段“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季节及气候特点;如第⑤段“雾奇浓,活泼多变。我父亲的脸上,无数密集的小水点凝成大颗粒的水珠,他的一撮头发,粘在头皮上。从路两边高粱地里飘来的幽淡的薄荷气息和成熟高粱苦涩微甘的气味,我父亲早已闻惯,不新不奇。在这次雾中行军里,父亲闻到了那种新奇的、黄红相间的腥甜气息”,渲染了萧条凄凉的氛围,表现出战争中情势紧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再如第⑦段“拐进高粱地后,雾更显凝滞,质量加大,流动感少,在人的身体与人负载的物体碰撞高粱秸轩后,随着高粱嚓嚓啦啦的幽怨鸣声,一大滴一大滴的沉重水珠扑簌簌落下”,烘托人物在战争前后心情的变化过程,暗示战争中伤亡惨重。【21题详解】本题考查第一人称的作用。结合文章第①段“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和第④段“有人说这个放羊的男孩就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等分析,作者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我”贯穿全文,是小说的线索人物,将“我”、“我父亲”、“徐占鳌”的祖孙三代的抗战故事巧妙串联起来;这样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作者以“我”的口吻讲述抗战亲历者“我父亲”的故事,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既可以亲历者视角叙述真切直接的见闻感受,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容易引起共鸣;便于抒发情感,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同时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2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主旨。结合第①段“一九三九年农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分析,文章开篇就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小说后文的时间顺序被打乱,把不同时间点的故事剪切在一个画面里:其中有“我父亲”的干爹司令带领农民对抗日军的战斗、“我父亲”那时的行军见闻、“我”现在对高密的感受等,主要通过描写淳朴农民对抗外敌入侵的态度来展现原始的激情和力量。如第④段“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等。这篇小说主要以战争为题材,读者在阅读中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壮烈,无数农民英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第⑥段“余司令牵着他的手在高粱地里行走,三百多个乡亲叠股枕臂、陈尸狼藉,流出的鲜血灌溉了一大片高粱,把高粱下的黑土浸泡成稀泥,使他们拔腿迟缓。腥甜的气味令人窒息,一群前来吃人肉的狗,坐在高粱地里,目光炯炯地盯着父亲和余司令”等理解,三百多个农民们、我父亲、余占鳌司令等人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令人敬佩。如今战争虽已远去,但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长存,军魂不朽。所以“不朽军魂”标签最适合。三、(65分,其中含5分写字)23.作文。请以“别样的绽放”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选材力求新颖,能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答案】例文:别样的绽放断桥闻评弹,心境也益欢,尘世绝人广,清雅此绽放,一声弦,一句吟,小桥流水别有样。独自站在街道间,美景如烟云过眼。身前身后,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间匆忙。小巷深处,一声琵琶,一声三弦和一句软软、纤柔的女声“一声小红娘”,内心一阵悸动——评弹!周莊评弹!猛地抬起头,目光穿街走巷,深红的花窗里,半旧的琵琶,半旧的脸庞,一位男艺人只露出半支手臂和一张半旧的三弦。蓦地,一阵欢喜在心间绽放。飞奔过悠长的老街,三桥、瓷器店、酒店、蓝印花布、梳子店、老宅门……一一从我眼前闪过。近了,近了,我来了,天籁之音。推开门,原以为座无虚席,却只有三五人在喝茶,自顾自说着闲话。就近找了一个座位,凝望舞台上那别样的古典美。戏文还在继续,琴音不绝。只要还有一个人,戏就不会停。这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古典诗词等级考试三级古诗
- 职工管理的课程设计
- 人力资源领域的招聘管理与人才培训服务方案
- DB3308T 027.4-2022 衢州椪柑出口技术规范 第4部分:贮藏和运输
-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合同
- DB3306T 043-2017“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
- 2024散杂货物运输合同包装要求
- 幼儿园水果剖面课程设计
- pcb版图大学课程设计
- 通信行业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市初中语文九年级期末高分通关题详细答案和解析
- 空置场地租赁协议
-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 软件安全之恶意代码机理与防护-武汉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研学旅行基地(营地)设施与服务规范》
- (完整word版)文件管理控制程序
- 他山之石探Lululemon的崛起之路-东北证券
- 无人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
- 2023-2024学年甘肃省天水市小学语文六年级期末评估试卷附参考答案和详细解析
- 滑行类游乐设施事故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