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学作品看历史的话剧_第1页
从文学作品看历史的话剧_第2页
从文学作品看历史的话剧_第3页
从文学作品看历史的话剧_第4页
从文学作品看历史的话剧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文学作品看历史的话剧

《富人的世界》和《额尔奇斯河》以改革开放为背景。两部作品首先都属于本土作品、叙事作品,具有地域特色性,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深刻反映时代精神、时代风貌和当代人们的生活气息。《平凡世界》是以朴实的语言与真实的感受来见证平凡生活中的平凡的信仰与人生。浮躁的年代,浑噩的社会像一杯沉垢的清水尽管澄清,但不平静。路遥笔下个性鲜明,书中的少安、少平,还有其他人都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也必受时代的局限,但也正因此才真实亲近,栩栩如生。《潺潺流淌的额尔齐斯河》讲述了阿勒泰地区的牧民定居的故事,是涉及2817工程的实施过程。表现了改革开放的转折时期的额尔齐斯河的牧民响应政府的号召,积极改变落后的面貌、勇于开拓新的精神面貌。本文就在同一时期的作品的分析,从作品人物的生活经历、人物的情感历程、人物的性格特点与人物形象进等方面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塑造。从而力图能从两个民族的作家在不同地域的作品中探究不同文化对作品的影响。通过两部小说的主人公的对比,反映社会历史变迁对人民生活的改善、精神面貌的提升和旧时代精神对人民生活依旧存在的影响导致的悲剧。悲剧的造成可以说是新与旧磨合时期的结果。一、阿依古丽的爱情思考作品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很鲜明的特色,文章从两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入手,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环境,以及当时的思想特征入手进行剖析。田晓霞,一个在干部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性,由于父亲的影响,她从小善于思考,对事物有不同的见解,喜欢冒险,敢爱敢恨,大胆泼辣,对知识的追求有一种韧性,具有较高的现代意识和比较开放的心态。在感情上,她的爱情观是超世俗的,她爱上了孙少平。那时孙少平还是一个揽汗工,一个穿着破烂,出苦力的农民工。在世俗的眼里他们是绝对不般配的,但是晓霞却对这不以为然。在南关影院前她很坦然地带着衣衫褴褛的少平去她家做客;在建筑工地上,她不顾揽汗工们粗鲁的叫唤,很自然地去找少平,给他更换被褥;当上省报记者后又去大牙湾煤矿探望已是煤矿工人的少平……。同时她也谢绝了既是高干子弟又是同行的高郎的追求,决心和孙少平在一起。在事业上,天性的驱使,使她不甘心做一名教师,她希望自己的一生充满火热的情调,因此抓住了一个偶然的机遇当了记者。冒险精神使她能果断地下矿井去了解煤矿工人的劳动情况;不顾一切的冲锋精神让她能在暴雨之夜奔赴前线捕捉洪水灾情的第一手消息,牺牲精神让她在陕南抗洪前线采访时,奋不顾身的救下落水小孩而献出自己年轻而可爱的生命。给自己超世俗的爱情画上了句号。阿依古丽的父亲曾经因文化大革命入狱,改革之后平反出狱,因患心脏病去世了,阿依古丽7岁就和母亲搬到了表兄嫂这个村里。阿依古丽在学校当老师,在马汉的鼓励下有了参加成人高考的想法,想获得一个正规的文凭,当她把这个想法提出来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暗示她该找个男人嫁了,这个男人应该是艾帕尼,亲戚间都是这样认为的。但阿依古丽却不想接受父母之命的婚姻,她说她想上学。她一边工作一边复习考试,马汉时不时地给她一些关怀,慢慢的她不自主的想“她是不是爱上了马汉大哥了”,这是她第一次对爱情的思考和萌动。阿依古丽时常去表兄嫂家里帮忙,表嫂时不时暗示艾帕尼与她的婚姻,在亲戚的眼里,他们本来就应该在一起,这不由地引起了阿依古丽对爱情的第二次思考。她是该顺从亲戚的婚姻,还是喜欢令她有好感的马汉呢?与此同时艾帕尼对阿依古丽的爱慕越来越强烈了,表哥想施加压力不让阿依古丽去考学进修,想用当年的恩惠让阿依古丽嫁给艾帕尼,大家一起过好日子,表嫂通情达理的与阿依古丽敞开心扉的谈了一谈,阿依古丽依然坚定自己的信念想上学,这种坚定应该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她的动力与决心。表嫂又找阿依古丽的母亲去谈,母亲其实心里很喜欢女儿与艾帕尼成亲这样家里就多了一个人,但是母亲只是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她把意愿留给了女儿自己去思考。最后母亲与阿依古丽开诚布公的就此事谈了一下,母亲表示很愿意看见他俩结合,但是依旧给她自由的空间,可见封建的婚姻观念已经开始瓦解。在阿依古丽考上后要去进修,艾帕尼在这之前写了封情书表白心意,在阿依古丽车前给他写了张纸条委婉的回绝了。这是阿依古丽对她爱情经过思考之后作出的决定。在乌鲁木齐阿依古丽见到了马汉,此时两人对彼此的关心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艾帕尼在医院也找到了心仪的姑娘,但是马汉却有点与她疏远了,“她越在心里承认自己全身心地热恋着马汉,马汉那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越是残忍的折磨着她”。这已给深陷爱情里的阿依古丽带来了忧愁。可惜阿依古丽在帮忙找阿曼包勒的妻子时,发生车祸,离开了人世。两位女主人公都是具有新时期的特点,她们不俗的气质谈吐,带给人以新的气息、新的观念,作者们都采取了用女性的形象来有力的表现时代的进步。女性的命运也是一直以来与中华民族的兴衰联系着。从命运的结果看社会历史,更具有说服力。(一)田晓带”的文学与文化田晓霞是一个不同凡俗的女子,从衣着、谈吐、气质、性格,在方方面面表现出来的都是一个现代女性的形象。在初次亮相就给人留下非凡的印象“晓霞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连笑带说。她的性格很开朗,一看就知道人家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少平同时发现,田晓霞外面的衫子竟然像男生一样披着,这使他感到无比惊讶”。知识涵养方面“她读的书很多,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上一般人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有时竟然还不同意报纸上的说法,这使孙少平常常大吃一惊。”田晓霞可以说完全是少平的精神上的导师。田晓霞是一个带领农村人的一个女神的形象,阿依古丽的聪慧和非凡的气质,也是脱俗的,具有独立的思考的能力。“我现在需要的是知识,而不是丈夫,不去读书、掌握文化知识。”这种认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在农村里是少有的。她外貌如天使一般,她的“双肩在白底碎花长裙下,显得圆滑动人。她将裙领上的第一颗扣子解开,将领子翻了过来,使脖颈显得细长,像婴儿一般白皙幼嫩的脖子好像在微微颤动着。”两位作家在展现新时期的女性方面,从外表清秀,漂亮,美丽,性格爽朗大方。作家给人物的包装上首先就以不俗的形象,给读者眼前一亮,引起读者思考。中国在70—90年代间,人们的身上就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一切开始慢慢改变,作家正是抓住了这点,从这些“新气象”的人,事物上入手,更好地把握时代的方向。“在中国现代男性叙事中,这些温柔可人的天使型女性无一例外地都陷入了受难的境遇。她们是男性爱人忠贞的同盟者,却常常要比男人们受害更深。这固然是由于在社会历史条件方面,女性一直就只是男性主体种族延续的工具和性欲望的对象,未曾取得人的生存权;同时让女性受难也是男性现代叙事的必要安排。男性作家需要借助美好女性的苦难遭际向自己敌对的封建制度、剥削阶级制度提出控诉。”(P.38)(二)爱情的多样化田晓霞对爱情的观念:田晓霞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是的,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是溶和在一起——完全溶和在一起的共同斗争!”孙少平与田晓霞,从相见、相知到相爱,完全印证了上面的话。他们幸福地爱恋着。孙少平和田晓霞虽然爱的执着,彼此也有坚实的情感基础,但是孙少平和晓霞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那些横亘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他们的爱情还仅停留在精神的层面,他们很清楚,要想达到最后的结合,他们要注定超越现实的很多东西:田晓霞要超越世俗的观念、地位、物质利益的羁绊。阿依古丽对爱情的观念如此:“当她再次见到这个从少女时代就藏在了自己的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身影时,仿佛欢乐的情感又悄悄地潜回了心中,又仿佛看到了一位久久思念的亲人那样,感到那么的温馨快乐。阿依古丽自己也能察觉出这种情感正在操纵着自己。她越在心里承认自己全身心地热恋着马汉,马汉那种拒人千里之外的态度越是残忍地折磨着她。”阿依古丽明白自己的爱情所在的时候大胆示爱,却被拒绝。虽然两位女主人公都很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幸福,但是在追求爱情的程度的还是有所不同的。田晓霞是敢爱敢恨轰轰烈烈的,而阿依古丽的性情在追求爱情方面还是有些优柔寡断的。尽管明白心中的爱意却没有得到幸福。从女主人公敢于追求爱情的思想上,可见文化大革命后,人们的思想不在被束缚,一切都不再受到约束,可以勇敢的追求幸福。(三)“男性反抗”是女性作为精神世界和追求生命命运的体现田晓霞、阿依古丽之死是作者在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作者本身浪漫主义色彩的冲突下一个必然的结局。这种结局对作者来说是一个遗憾,作品饱含热情歌颂着生活中的美好,包含着“作者对生活从未淡薄的挚爱与深情”,出现这一个悲剧性的爱情结局,无法与主旋律合拍,所以作者在后记中写道“历史、社会环境、尤其是个人的素养,都在局限人——不仅局限艺术作品中的人,首先局限它的创造者。所有人的生命历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都只是一个小小的段落,因此,每一代人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遗憾。遗憾。深深的遗憾”。“在这些男性启蒙文本中,受难女性主要有两种相反的结局:死亡或新生。女性要么在男作家排定的死亡中充当着男性控诉父权专制、黑暗社会的道具;要么在男作家派定的新生中为男性的拯救指明道路。但无论死亡或者新生,表现的往往都不是女性自我的人生经验、生命愿望,而是男性由反叛而走向自我拯救过程中的愤懑和希望。出于男性反抗者的意识形态需求,死尸横陈就成了天使型女性必然要代子辈男性去承担的苦难命运之一。女性以受难和死亡的方式,为所爱之男性的反抗承担了替死鬼和控诉物的作用。”(P.38-41)二、路遥的文学思想路遥,汉族,陕西省清涧县人,当代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文坛“陕军”的领袖人物,1949年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7岁时父亲将其过继给家境稍好的大伯。路遥勤奋好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当地最好的延川中学,但因伯父已无力供养而险些辍学。后来他硬是凭着顽强的生存能力和同学接济完成学业。文化大革命时,他曾以群众代表身份进入延川县革命委员会任副主任,并开始文学创作,初期主要是诗歌。文革后期他退出革委会,种过地,当过民办教师。1988年,路遥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问世,在全社会激起强烈的反响,该小说荣获茅盾文学奖,也是路遥所获的最重的文学奖项。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平凡的世界》用了六年的时间,前三年在搜集素材体验生活,到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以及省委书记家等,他努力克服着一切的困难,可见他想创作好这部作品的决心,这部作品全景式地反映了这十年间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巨大的历史变迁。《平凡的世界》中有路遥生活中的影子,童年的生活给路遥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贫困饥饿和强烈的自尊,做养子后,他懂得了一切都要依靠自己。他把自己的这些经历,观念融入到作品的人物里,让这个人物替他讲话,替他去证明人生命中的一切。路遥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是路遥对现实社会的一种阐释,他把最真实、最现实的东西展示给读者看,向人们诉说着生活中的苦难。夏木斯·胡玛尔,哈萨克族,1952年生于新疆木垒县,在夏木斯上小学的时候,故乡漫长冬夜里讲故事的切杰列西乡村学校资料室里的小说和诗歌集,父亲力所能及搜购来的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便成了他童年时期的精神宝藏。但由于富牧的出身,高中毕业后的夏木斯被迫回乡参加劳动,在生活的种种的磨炼下,他在故乡成为一名能工巧匠。他做过木匠,干过铁匠,还在乡里当过民办教师。在这样的残酷的现实生活下,他文学的火花开始喷发出来。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开始时,他又被发配到边境地段挖井,筑羊圈,铺地窝子。在这种苦难的日子里,不仅磨炼了夏木斯的意志,也促使他对现实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这也对他后来写的有影响的作品奠定了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本民族的在商品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大潮冲击下所面临的困惑和裂变的阵痛,夏木斯这位本土的作家对本民族的生存也产生了忧患的意识,他对本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的喜悦和希望,展示出他的强烈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在他的作品《潺潺流淌的额尔齐斯河》中,他把反应牧民定居、畜牧改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活带来的美好,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反思,通过人物的结局,给人以极大的反思。夏木斯的创作,扎根于现实生活,勤于观察思考,通过人物形象揭露本民族中阻碍民族进步的不足之处和弱点、缺点,正确而完整地看待自己的民族,使之不断地觉醒和前行。三、推动社会发展《平凡的世界》被誉为一部伟大的作品,当我们在21世纪看着充彻着放大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的作品时,我们不禁要回忆起路遥先生谦卑的写作。孙少平与田晓霞的爱情结局,究其实,仍然是城乡的差距与现实的冲突。为了遵循现实制约原因,作者只能将田晓霞生命终结于一个偶然的水灾之中。问题的实质不在于这段“情结”是作家生活经历的心里折射,而在于这复杂的情结潮流中,涌动着深沉的历史内涵:正是历史的逆转,拉大了现实的距离,扩大了城乡间干部与农民的生活标准,吞噬了农民向往幸福的生活理想,才使他们不得不挣扎在贫困与屈辱之间,不得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潺潺流淌的额尔齐斯河》被誉为当代哈萨克族生活的一面镜子,极具现实主义色彩,小说“充分表达了哈萨克族人民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下,逐步打破游牧生活的枷锁,取得改革开放伟大胜利果实的喜悦之情。”酷爱知识的阿依古丽与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