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妇产科部分疾病中西结合治疗一、经、带、胎、产四大类病证诊疗重在:气、血、肝、肾、心、脾。经络以奇经八脉(督、任、冲、带脉)为主二、生理:《黄帝内经》“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衷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无子”。也有月经二月一至为“并月”,三月一至为“居经”或“季经”,一年一行为“避年”,终身不行经,能受孕为“暗经”,也有孕后按月行经量少不损胎的称为“激经”或“盛胎”,以上个别特殊生理现象,可通过现代医学妇检排除病理情况。综述:三、月经与五脏、气血、经络的关系(一)与四脏关系为主肾与月经关系: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精转为肾阴,气为肾阳,是天“癸”的物质基础。肝与月经的关系:肝为藏血之脏。脏腑化生的血,营养全身,藏于肝,有余部位,下注冲脉(血海)。冲脉起于会阴,夹脐上行,而络乳头。肝经自足上行,沿腹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故肝与冲脉相连,另外肝主疏泄(调节气血情志)心与月经关系:心主血脉,胞脉(子宫)属心,络于胞中脾与月经的关系:脾主运化,生血,统血和摄血综述:(二)与气血为主月经与气血关系:血是月经物质基础,血的生成运行源摄有赖于气,“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三)与奇经八脉为主月经来自胞宫,胞宫在冲、任、督、带四脉,特别是在冲化脉作用下,并与十二经脉互相联系,互为作用。四、病理: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不和及冲任脉失调或互为影响以致妇产科病诸证发生。五、治则:妇产科病的治则与内科大体相同,但其经、带、胎、产的特有疾病,应有其治疗上的特殊性。如《妇科经纶》云:“妇人有先病而致经不调者,有因经不调而后生诸病者。如先因病而后经不调,当先治病,病去则经自调;若因经不调而后生病,当先调经,经调则病自除”。又如带下病治则:着重在健脾化湿,清肝滋肾等法。胎前病者重在补肾培脾,清热为主,以固本安胎。产后病则由于产后多伤气血,又有恶露,故治宜照顾调补气血为主,同时注意祛瘀务尽。综述:一、月经病二、带下病三、胎孕病四、产后病五、部分经验方妇产科相关疾病的
中医药诊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一、月经病多囊卵巢综合症
1、定义: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以月经紊乱、不孕、多毛、肥胖、痤疮、双侧卵巢持续增大,以及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为临床特征。中医在“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症”范畴。2.诊断:2.1诊断要点2.1.1病史:病发于青春期,渐现月经稀发、闭经或月经频发、淋漓不净2.1.2症状:2.1.2.1月经失调:主要表现是闭经,绝大多数由月经稀发,逐渐演变为继发性闭经;也有月经先期而至或淋漓不尽,表现出顽固的崩漏征象者2.1.2.2不孕:通常在婚后伴有不孕,主要由于月经失调和无排卵所致所致2.1.3体征
2.1.3.1多毛:可现不同程度的多毛,尤以性毛为主,如阴毛浓密,延至肛周腹股沟及腹中线,乳晕周围的毛发浓密,唇口可见细须
2.1.3.2痤疮:多见油性皮肤和痤疮,以颜面额部较著
2.1.3.3黑棘皮征:常在阴唇、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呈对称性,皮肤增厚,质地柔软
2.1.3.4肥胖:常见腹部肥胖(腰围/臀围≥0.80),体重指数≥25kg/m
2.1.4辅助检查
2.1.4.1BBT测定:呈单相型
2.1.4.2B超检查:双侧卵巢均匀性增大,包膜回声增强,轮廓较光滑,间质增生内部回声增强,一侧或两侧卵巢各有12个以上直径为2~9mm的无回声区,围绕卵巢边缘,呈车轮状排列,称为“项链征”。连续检测未见主导卵泡发育和排卵迹象。多囊卵巢综合症2证候:肾阳虚证:月经初潮迟至、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停闭,或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多或淋漓不尽;2鉴别诊断:带下赤色时应与经间期出血、漏下相鉴别;4外治法:湿热下注证可用外治法,如苦参软膏、保妇康栓、苦参凝胶、妇科千金凝胶、洁尔阴洗液、甘霖洗剂、苦参洗剂。处方1:金银花、连翘、红藤、蒲公英、鳖甲、茵陈、升麻、紫花地丁、蒲黄、椿根白皮、大青叶、琥珀处方1:艾叶炭、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芪、续断、莪术、炮山甲连翘、升麻、红藤、鳖甲、蒲黄、椿根白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桔梗舌体胖大,色淡,苔厚腻,脉沉滑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块、C反应蛋白升高柴胡、当归、川芎、白芍、甘草、香附、郁金、益母草2证候:肾阳虚证:月经初潮迟至、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停闭,或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多或淋漓不尽;远期目标为预防糖尿病、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和不孕等。中药:熟地25、淮山药12、山茱萸12、枸杞子12、兔丝子20;三、月经与五脏、气血、经络的关系中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中药: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苍术、陈皮、柴胡、荆芥、车前草、甘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鹿角胶12、龟甲胶12、川牛夕10(2)、冲任虚寒或肾阳不足2.1.4.3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血清睾酮、脱氢表雄酮、硫酸脱氢表雄酮升高,睾酮水平通常不超过正常范围上限2倍;血清FSH值偏低而LH值升高,LH/FSH>2~3,无排卵前LH峰出现;血清雌激素测定,雌酮E1升高,E2为正常或稍增高,恒定于早卵泡期水平,无周期性变化,E1/E2>1,高于正常周期;尿17—酮皮质类固醇正常或轻度升高,正常时提示雄激素来源于卵巢,升高时提示肾上腺功能亢进,部分患者血清PRL轻度增高。腹部肥胖型测定空腹血糖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20mu/l)及葡萄糖负荷后血清胰岛素(正常<150mu/l),肥胖型患者可有甘油三酯增高。以上测定具有高雄激素血症、促性腺激素比例失调、高雌酮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血PRL水平高等激素改变。多囊卵巢综合症2.1.4.4诊断性刮宫:月经前或月经来潮6小时内行诊断性刮宫。尤其对B子宫内膜呈增生期货增生过长,无分泌期变化对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的患者应进行“诊刮”以除外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2.1.4.5腹腔镜检查:术中镜下可见卵巢增大,包膜增厚,表面光滑,呈灰白色。有新生血管包膜下显露多个卵泡,但无排卵征象(排卵孔、血体或黄体)。同时可进行腹腔镜治疗。2.2.1诊断标准:PCOS的诊断标准一直是本领域争论的问题。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学学会(ESHRE/ASRM)鹿特丹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是目前全球接受最高的PCOS的诊断标准。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或)高雄激素血症。3、超声表现为多囊卵巢(PCO)[一侧或双侧卵巢有12个以上直径为2-9mm的卵泡,和(或)卵巢体积大于10ml].上述3条中符合2条,并排除其它高雄疾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J)、库欣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2.2.2鉴别诊断:应与卵泡膜细胞增殖症、卵巢雄激素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等病症进行鉴别。多囊卵巢综合症2.3.1西医治疗:治疗原则:PCOS的治疗目标包括近期目标,近期目标为调节月经周期,治疗多毛和痤疮、控制体重;远期目标为预防糖尿病、子宫内膜增生过长、肥胖和心血管疾病和不孕等。
一般治疗:1、饮食控制;2、运动疗法;药物治疗:1、调整月经周期;2、改善胰岛素抵抗;3、降低雄激素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PCOS患者不孕患者治疗的另一种选择,适用于药物促排卵无效者。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卵巢楔形切除术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打孔术。
多囊卵巢综合症3.中医辨证3.1辩证要点:应分青春期和育龄期两阶段。按月经病的辨证要点:抓住月经的期、量、色、质和全身症状加以辩证,区别寒热虚实。3.2施治原则:青春期重在调经,恢复周期为本,闭经者,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泄而通之;育龄期患者,调经意在种子。3.3辩证施治:3.3.1证候:肾阴虚证:月经初潮迟至、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停闭,或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多或淋漓不净;婚后日久不孕,形体瘦小,面额痤疮,唇周细须显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便秘尿黄;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施治:治法—滋阴补肾主方—左归丸中药:熟地25、淮山药12、山茱萸12、枸杞子12、兔丝子20;鹿角胶12、龟甲胶12、川牛夕10功效: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多囊卵巢综合症辨证要点:月经失调、不孕、腰酸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按现代研究:左归丸有调节内分沁作用,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实验发现可改变-保护卵巢功能。3.3.2证候:肾阳虚证:月经初潮迟至、后期、量少、色淡、质稀,渐至停闭,或月经周期紊乱,经量多或淋漓不尽;婚后日久不孕,形体较胖,面额痤疮,性毛较浓,腰痛时作,头晕耳鸣,便溏,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施治:治法—温肾助阳主方—右归丸中药:熟地25、淮山药12、山茱萸12、枸杞子15、兔丝子15;鹿角胶12、当归10、杜仲12、肉桂6-10、熟附子6-15功效:温肾壮阳,填精益髓辨证要点: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频数、舌淡、脉沉细无力按现代研究:右归丸有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作用,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对动物卵巢卵泡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增强免疫;促进代谢及解毒,保护肝、肾上腺等脏器;延缓衰老,调节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含量;提高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多囊卵巢综合症3.3.3证候:痰湿证:月经后期、量少,甚则停闭;带下量多,婚久不孕,形体肥胖,面额痤疮,四肢多毛,头晕胸闷,疲倦乏力;舌体胖大,色淡,苔厚腻,脉沉滑施治:治法—温化痰湿,通络调经主方—苍附导痰丸中药:苍术、香附。胆南量、枳壳、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3.3.4证候:气滞血瘀证:月经后期、量少,经行有块,甚则经闭不孕;精神抑郁,情怀不畅,烦躁易怒,面额痤疮,性毛较浓,可见颈背部、腋下、乳房下和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出现灰褐色色素沉着,胁肋胀或胸胁满痛,乳房胀痛,乳晕周围毛较多,舌质暗红,有瘀点或瘀斑,脉沉弦涩。施治: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经,主方—膈下逐瘀汤中药:五灵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牡丹皮、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枳壳多囊卵巢综合症3.3.5证候:肝经湿热证:月经稀发量少、甚则经闭不行,或月经紊乱,淋漓不断;带下量多色黄,外阴瘙痒,面额痤疮,毛发浓密,胸胁乳房胀痛,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或弦数施治:治法—清热利湿,疏肝调经主方—龙胆泻肝汤中药: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3.3.6多囊卵巢综合症协定方(三子三黄调经汤)处方:白芥子15、莱菔子15、苏子10、制大黄10、生蒲黄10、片姜黄10、鸡内金15、炒山楂15、皂角刺15、路路通15、川牛夕10、炮山甲6-10多囊卵巢综合症1、定义: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量多称带下过多,量少称带下过少。2、诊断2.1诊断要点2.1.1病史:妇科手术后感染史、外感湿热病史、盆腔炎性病史、宫颈病变史、房事不节(洁)史。2.1.2症状:带下增多,可伴有色、质、气味异常,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性交痛、尿频、尿急、尿痛等症。2.1.3体征:妇科检查:可见各类阴道炎、宫颈病变、盆腔炎性疾病的相关局部体征2.1.4辅助检查2.1.4.1阴道分泌物检查:了解清洁度或明确病原体2.1.4.2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了解宫颈病变性质。二、带下病2.1.4.3电子阴道镜检查:有助于了解阴道和宫颈病变。2.2鉴别诊断:带下赤色时应与经间期出血、漏下相鉴别;带下赤白或黄带淋漓,应与阴疮、宫颈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鉴别;带下色白量多时需与白浊鉴别。3.辩证施治3.1辨证要点:根据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异常,并结合伴随症状、舌脉病史进行分析,辨别寒热虚实。3.2施治原则:以除湿为主。一般治脾宜运、宜升、宜燥;治肾宜补、宜固、宜涩;湿热湿毒则宜清,宜利,同时配合外治法。二、带下病3.3.1辩证:脾虚证:带下量多,色白,质稀薄如涕如唾,无臭味;精神乏力、纳少便溏面色萎黄、倦怠嗜睡,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虚缓。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主方—完带汤中药: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苍术、陈皮、柴胡、荆芥、车前草、甘草。3.3.2辩证:肾阳虚证:带下量多,色淡,质清稀如水,绵绵不断;畏寒肢冷,水腹冷感,或腰背冷痛,腰膝酸软,夜尿频尿清长,大便溏,面色晦暗,精神不振;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法—温补肾阳,固涩止带主方—内补丸中药:鹿角、肉苁蓉、兔丝子、沙苑子、肉桂、熟附子、黄芪、桑螵蛸、蒺藜、紫苑二、带下病3.3.3辩证:肾阴虚夹湿热证:带下量不多,色赤白相兼或黄,质稍稠,有臭味;阴部灼热或瘙痒,腰酸腿软,或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咽干口燥,失眠多梦,大便燥结;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治法—滋养肾阴,清热祛湿主方—知柏地黄丸
中药:知母、黄柏、熟地、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3.3.4辩证:湿热下注证:带下量多,色黄,或呈豆腐渣样,或脓性,或泡沫状,气味臭秽;外阴瘙痒或灼热疼痛,小腹作痛,或腰骶胀痛,口苦口腻,胸闷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止带主方—止带方中药: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菌陈、赤芍,丹皮、栀子、黄柏、牛膝二、带下病3.3.5辩证:湿度毒蕴结证:带下量多,色黄绿如脓,质粘稠,臭秽难闻;小腹胀痛或腰骶胀痛,烦热头昏、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解,除湿止带主方—五味消毒饮合银甲丸中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连翘、升麻、红藤、鳖甲、蒲黄、椿根白皮、大青叶、茵陈、琥珀、桔梗3.4外治法:湿热下注证可用外治法,如苦参软膏、保妇康栓、苦参凝胶、妇科千金凝胶、洁尔阴洗液、甘霖洗剂、苦参洗剂。二、带下病盆腔炎症性疾病(PID),指女性上生殖道类证引起的一组疾患,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各盆腔结缔组织炎。一、诊断要点:
1、病因:引起盆腔炎的病原体。性传播感染的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是主要致病原,其他可有需氧菌、厌氧菌、衣原体及支原体和病毒等感染。
2、临床表现
(1)急性盆腔炎白带多,下腹痛,脓性或脓血性白带,有臭味;部分患者发热和直肠膀胱刺激症,月经不规律;查体:子宫、附件压有疼痛,宫颈举痛,可触及压痛性包块。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块、C反应蛋白升高
(2)慢性盆腔炎白带多,腰骶部酸痛;或长时站立,过劳、性交加重或输卵管阻塞、不孕。查体:附件区增厚,压痛不明显,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不高。(一)、盆腔炎症性疾病必要时结合特异性诊断检查:如实验室病原体检查,后穹隆穿刺检查、B超检查、子宫内膜性检查,腹腔镜检查等结果符合盆腔炎表现。二、西医治疗原则:1、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必要时手术治疗2、药物治疗应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3、在药敏结果未出之前,选择广谱抗生素复盖可能的病原体。4、必要时腹腔镜检查及治疗。三、中医药治疗:
1、急性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
(1)瘀热互结
主要证候:发热,小腹痛拒按,带下量多如脓,臭秽,尿黄,便秘、舌暗红或有瘀斑,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推荐方:五味消毒饮合血府逐瘀汤
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桃仁、红花、当归、生地、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夕、生甘草(一)、盆腔炎症性疾病(2)湿热瘀阻
主要证候: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有积块,伴腰骶胀痛,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有臭味,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去湿,化瘀止痛
推荐方:银甲丸或清热调血汤
处方1:金银花、连翘、红藤、蒲公英、鳖甲、茵陈、升麻、紫花地丁、蒲黄、椿根白皮、大青叶、琥珀
处方2: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2、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气滞血瘀主要证候:小腹或少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食欲欠佳,烦躁易怒,时欲太息,舌紫黯或有紫点,脉弦涩。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痛
推荐方:膈下逐瘀汤或牡丹散
处方1:乌药、赤芍、桃仁、枳壳、延胡索、牡丹皮、香附、五灵脂、川芎、当归、甘草
处方2:牡丹皮、桂心、当归、延胡索、三棱、莪术、牛夕、赤芍(一)、盆腔炎症性疾病(2)、冲任虚寒或肾阳不足主要证候:小腹冷痛下坠,喜温喜按,畏寒肢冷,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白带多而稀白,小便频数,夜尿多,大便溏。舌淡,苔白滑,脉沉细弱
治法:温经化瘀,调理冲任
推荐方:艾附暧宫丸或温胞饮
处方1:艾叶炭、香附、吴茱萸、肉桂、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芪、续断、莪术、炮山甲
处方2: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附子、杜仲、白术、山药、芡实、人参
3、盆腔炎中成药(内服)
(1)湿热瘀阻型:妇乐颗粒、金刚藤片、花红胶囊、金鸡胶囊
(2)气滞血瘀型:血府逐瘀胶囊、大黄庶虫丸、妇科千金片(胶囊)
4、中药栓剂:康妇消炎栓、野菊花栓
5、中药保留灌肠方1:熟大黄、蒲公英、败酱草、红花
中药保留灌肠方2:鱼腥草20、红藤15、夏枯草15、三棱10、莪术10、水蛭6、鸡内金15、茯苓20、延胡索15、川芎10、牛夕10
用法:水煎取浓缩液100ml,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药液温度39-41℃为宜。
6、盆腔炎协定方:炎痛消方(常见湿热瘀结型)金银花20、连翘20、白花蚊舌草20、红藤20、丹参20、赤芍15、桃仁10、蒲黄10、冬瓜仁15、延胡索15、椿根白皮15、甘草6(一)、盆腔炎症性疾病(一)妊娠恶阻(二)异位妊娠三、胎孕病中医辨证:以恶心、吐清水、苔白者、脾胃虚弱证为主。治法:健脾和胃止呕主方—香砂六君子汤(参、术、苓、草、夏、陈、香、砂;姜、枣为引);如肝胃不和,吐酸水或黄苦水,胁胀嗳气,苔黄者,含苏叶黄连汤加竹茹;如呕吐剧烈,吐咖啡色或血性分泌物,有脱水状者加用生脉散(参、麦、五味)合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一)妊娠恶阻西医符合保守治疗的诊疗常规标准中医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消癥杀胚3.1未破损期:治法—化瘀消癥杀胚主方—宫外孕方1号中药:丹参赤芍、桃仁、三棱、莪术、天花粉、紫草、蜈蚣、田七、九香虫、水蛭3.2已破损期:(含腔镜术后)治法—益气养血,消癥杀胚主方—宫外孕方2号党参、黄氏、当归、川芎、赤芍、熟地、紫草、蜈蚣、排仁、丹参、三棱、莪术、鸡血藤以上用药密切观察血HCG水平的升降,B超动态观察附件包快大小等,同时保守治疗建议中西医结合用药。(二)异位妊娠中药肝经自足上行,沿腹内侧,入阴毛中,环绕阴器,故肝与冲脉相连,另外肝主疏泄(调节气血情志)处方: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桃仁、红花、当归、生地、枳壳、赤芍、柴胡、桔梗、川芎、牛夕、生甘草如低热不退加用银柴胡、胡黄连、青蒿草、地骨皮、鳖甲延缓衰老,调节血浆肾素活性和醛固酮含量;婚后日久不孕,形体瘦小,面额痤疮,唇周细须显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便秘尿黄;1BBT测定:呈单相型
2.2已破损期:(含腔镜术后)合并虚脱用参附汤灌服。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与美国生殖学学会(ESHRE/ASRM)鹿特丹专家会议推荐的标准,是目前全球接受最高的PCOS的诊断标准。中药:人参、白术、白芍、淮山、苍术、陈皮、柴胡、荆芥、车前草、甘草。80),体重指数≥25kg/m
2.1BBT测定:呈单相型
2.妇科手术(含腔镜术)后防感染及粘连中医治疗原则: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桃仁四物汤加蒲公英,败酱草,红藤,薏茨仁。如气虚者加黄芪、太子参,血虚者加鸡血藤,丹参阴虚者加地骨皮、丹皮,阳虚者加肉桂,三棱、莪术、田七、皂角剂气滞者加香附枳壳、血瘀甚者加五灵脂,蒲黄或虫类祛瘀通络:如水蛭、穿山甲,蟅虫,全蝎、蜈蚣之类(二)异位妊娠(一)产后退乳(二)产后缺乳(三)产后发热四、产后病产后退乳V-B6片:每次200mmg3次/日麦芽60克100克水煎服3次/日或煎水代茶饮产后缺乳1.气血虚弱证:乳汁清稀而少,乳房软而无胀,乏力,面色无华,舌淡治法—补养气血通乳主方—通乳丹2.肝郁气滞证:乳汁浓稠而少,乳房胀硬有块,情绪不畅,胸胁胀满,嗳声叹气,舌淡苔白治法—疏肝解郁通乳主方—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施方)当归、川芎、白芍、地黄、柴胡、陈皮、天花粉、漏芦、通草、桔梗、白芷、穿山甲、王不留行、益母草3.痰湿阻滞证:产后乳汁稀少或点滴皆无。乳房丰满,按之软而无胀;体胖,胸闷恶心,纳少便溏,大便粘滞不畅;舌淡胖,苔白腻。治法—健脾化痰通乳主方—漏芦散合苍附导痰丸漏芦、蚊蝉、瓜萎;苍术、香附、陈皮、茯苓、胆南星、枳壳、益母草4.注意事项:(1)应指导产妇正确哺乳,采取多方法综合治疗(2)按摩疗法:先用湿毛巾温拭乳房5分钟,再用拇指及食指肚轻轻按揉,从乳房周围向乳头方向缓慢按摩,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用于各型缺乳。产后发热1.定义:指产褥期内,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低热持续,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2.诊断2.1诊断要点2.1.1病史2.1.2症状2.1.3体征2.1.4辅助检查2.1.4.1血液检查2.1.4.2宫颈分泌物检查2.1.4.3B超检查2.2鉴别诊断:应与乳痈发热,产后小便淋痛,伤食发热、产后痢疾等鉴别。3辩证施治3.1辩证要点:根据发热特点、恶露、腹痛等情况,结合全身症状、舌脉,综合分析。3.2施治原则:调气血,和营卫。根据产后多虚多瘀特点,清热勿过于苦寒,解表勿过于发散,化瘀勿过于攻逐,产后发热重证,必要时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租备案合同范本
- 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 零碳数据算力中心的定义与发展趋势
- 2025年中国银行服务市场规模预测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地块平整设备与材料选择
- 2025年电榄桥架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秋季养生:顺应天时护身心
- 旧车交易过户合同范本
- 年产10万吨醋酸丁酯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齐鲁咨询)
- 终止土地流转合同范本
- 2025年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限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限公司招聘26人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学期各周国旗下讲话安排表+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主题班会安排表
- 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1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
- 【语文】第23课《“蛟龙”探海》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年决战行测5000题言语理解与表达(培优b卷)
- 《现代企业管理学》本科教材
-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自动版)
- 华为公司产品线奖金分配暂行办法
- 儿童能力评估量表(PEDI拍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