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_第1页
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_第2页
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_第3页
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_第4页
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摘要:《感遇》诗是陈子昂的重要作品,学界普遍认为《感遇》诗由阮籍的《咏怀》诗继承而来,但《感遇》诗题材多样,思想丰富,在创作中,诗人不仅继承了《咏怀》诗以兴寄托喻的方法来表达对人生世事的哲学感喟,而且继承了曹植的以物喻己来表达失意情感和左思的借咏史、用典来批判社会现实的创作特点。此外,《感遇》诗的创作有它的独特之处,在诗中,诗人揭露了战争造成人民苦难的根源,借史表现对国家时事的关切,通过探究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来抒发感慨。总之,《感遇》诗的创作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它是诗人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的作品。关键词:陈子昂《感遇》诗托物喻意家国情怀The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ChenZi-ang'sPoemsGanyuRenLixia(LiberalArtsofCollegeofHeXiUniversityGansuZhangye734000)Abstract:GanyupoemsareimportantworksofChenZi\'ang.ThereisgenerallybelivedthatGanyupoemsareinheritedfromRuanJi'sYong-huaipoemsinacademia.Buttheformercontainvariedthemesandarerichinthoughts.Inthecreation,thepoetsinheritednotonlyYong-huaipoemexpressesthephilosophicalfeelingsoflifeandlifewiththemeansofsendingandreceivingwisdom.ItalsoinheritedCaoZhi'simplyinghisfrustratedfeelingsbysomeobjectsandZuoSi'ssatirizingsocialrealitybyallusion.Inaddition,thecreationofGanyupoemshasitsuniqueness.Inpoetry,thepoetexposedtherootofpeople'ssufferingcausedbythewar;expressedhisconcerntocurrentaffairsthroungthehistory;andpresentedhisemotionbytheworkingoftheuniverse..Inshort,Ganyupoemsretain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buttheyaresomenewworksbasedoninheritance.Keywords:Chenzi\'s;Ganyupoems;Implyingmeaningbyobejects;Emotionoffamily-country.初唐为唐诗的繁荣作了积极地探索,它在思想内容、艺术形式方面都为唐诗的兴盛创造了必要条件,尤其是陈子昂的诗歌主张和创作更是影响了后来唐诗的创造。38首《感遇》诗集中体现了陈子昂的诗美理想,这些诗思想丰富,题材多样,在创作中,诗人不仅继承前人诗歌创作的方法,而且在作品中注入了创新的成分,由此形成的创作特点也影响了唐代其他诗人,如张九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创作不同程度地受到《感遇》诗的影响。就陈子昂《感遇》诗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展开全面探究,不仅有利于揭示出《感遇》诗承传脉络的全貌,而且对于探究唐诗的发展脉络有着积极的意义。《感遇》诗的创作动因《感遇》诗的产生有一定的条件基础,除初唐时期社会环境的影响外,《感遇》诗的创作,与当时诗歌自身的发展变化和诗人个人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感遇》诗是自齐梁以来抒情言志诗歌创作的延续。汉魏以来的雅正诗风随着政权的分裂而减弱,齐梁时期的宫廷诗在南北诗歌各自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诗歌创作的主体。纵观齐梁以来的诗歌创作,整体呈现出词藻华丽,内容贫乏的特点,初唐贞观时期的“上官体”对齐梁轻艳诗风虽有所冲破,诗歌内容却依旧是宫廷的奉和应制,而且这种重形式、轻内容的柔靡之风在诗坛上一直占统治地位,但在齐梁至初唐的诗歌发展中,历代仍有追求优秀创作的诗人。齐梁宫廷诗盛行时期,江淹、吴均、何逊、阴铿等诗人继续保持着刚健质朴的诗歌创作,他们的诗歌状物抒情,思想丰富;北朝时期,庾信汲取南北文学之长,以乡关之思发哀怨之感;隋朝时期的卢思道,薛道衡和杨素等人的作品中流露出“仕途困顿、理想遭挫;初唐时期,王绩的诗歌描写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性情,在诗中表现真实情感;到了“初唐四杰”,他们明确反对浮艳雕琢的创作,强调作诗的刚健骨气,在诗中描写市井塞漠,抒情感慨,努力跳出齐梁诗风对诗歌创作的限制,积极进行诗歌创作的变革。前代诗人的积极创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代诗人的创作,陈子昂正是在继承自齐梁以来积极健康诗风的基础上,创作了内容丰富的《感遇》诗。另外,陈子昂个人的生活经历为《感遇》诗的创作奠定了必要基础。从家学渊源看,陈子昂家族“子孙家焉,世为豪族。”陈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感遇》三十四中“幽燕客”实是陈子昂豪侠之气的写照;此外,陈氏家族还推崇老子之道,陈子昂也“晚爱黄老之言,尤耽味《易》象,往往精诣”。《感遇》中表现幽观物化、幻想神仙世界的诗篇有着这种家族传统的影子。就陈子昂个人而言,他有过从军北征的经历,他曾上谏直书政事,写过不少的净谏文章,如《上军国利害事三条》、《谏曹仁师出军书》和《谏政理书》等,《感遇》中对时事发议论,针砭时弊的诗篇正是陈子昂政治抱负的体现。“初唐四杰”虽积极倡导诗风变革,但没有写出《感遇》这样有重要影响的诗作。浓厚的家族传统和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感遇》诗的创作,《感遇》诗正是在此条件基础上的产物。二、《感遇》诗对前代诗歌创作的继承38首《感遇》诗是诗人在继承前代诗歌表现方法基础上的创作,《感遇》诗在创作方法上的继承主要有:曹植《吁嗟篇》和《双鹤俱遨游》中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失意情感;左思《咏史》诗中通过咏史、用典来批判社会现实;阮籍《咏怀》诗的以兴寄发忧生之嗟。《感遇》中咏物的诗通过咏物来抒发诗人意志失落的情感。咏物是中国诗歌的写作传统,“我国的咏物诗,发轫于先秦,勃兴于六朝,大昌于唐宋,元明清三朝相沿不衰。”在诗歌发展中,咏物诗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屈原开创的托物寓志诗,“屈原的《橘颂》,是古代第一篇完整而臻于成熟的咏物诗,它所开创的托物寓志的传统,历汉魏晋宋一直不绝如缕地得到继承。”另一类是直接描写体物诗,齐梁时期的咏物诗绝大部分是细致地刻画,描写物体,毫无喻意。在托物寓志的咏物诗中,有借咏物歌颂品格的,如屈原的《橘颂》以拟人化的手法,对橘树“深固难移”的特性,予以礼赞和歌颂,借此表现诗人对自己理想的坚贞不渝;其他典型的咏物诗如刘桢的《赠从弟》(其二)和陶渊明的《和郭主薄》(其二),无论是对松柏坚忍不拔的精神的赞美,还是对菊花坚贞的品质赞叹,两首诗都是对诗人高尚人格的象征;还有一类借咏物来寄寓诗人失落的情感,如曹植的诗,《吁嗟篇》以转蓬作比,抒发了诗人封改频繁与迁移不定的深沉哀怨。《双鹤俱遨游》中写雄雌鸟遭受猎捕的痛苦,实则写诗人的人生遭遇。《感遇》中全篇咏物的诗有三首,分别为其二咏兰草,其二十三咏翡翠,其三^一咏芳树,《感遇》中咏物的诗都充满着感伤的色彩,是有所喻指的咏物,其二:兰若生春夏,芋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此诗主要写兰草生长在山林里,无人欣赏它的美丽;其二十三,写珍贵的翡翠难以逃脱猎人的手掌;其三十一,写芳树从盛到衰的变化。这三首咏物诗同样是借物的不幸来表达诗人自己的伤感情绪。陈子昂才华横溢,关注朝政,曾多次上书劝谏,但在酷吏横行,诸武乱政的背景下,他不能不提心吊胆,心中的理想壮志难以释怀,只有借助诗歌,表面上为物感伤,实则抒发自己壮志不酬,理想幻灭的忧伤。陈子昂以物寓志来抒发自己失意的情感,是受了曹植咏物诗的影响,尤其《感遇》二十三和《双鹤俱遨游》,虽写不同的鸟,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感遇》中咏史的诗是借咏史来抨击现实社会。中国的咏史诗可追溯《诗经》,《诗经》的咏史诗主要是对当时历史的记载,还是不自觉的咏史诗;以“咏史”开题起于班固,班固的《咏史》诗,直书史实,语言质朴;咏史诗发展到魏晋,在左思的创作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左思的《咏史》诗开拓了借咏史来抒怀的创作道路。他的《咏史》诗主要抒发贫寒子弟的不满之情以及抨击贵族门阀制度的不合理,体现了对当时现实的关注。《感遇》中咏史的诗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通过咏叹历史,来批判当时的弊政,如十六:鲁连让齐爵,遗组书邯郸。伊人信往矣,感激为谁叹!通过赞美鲁仲连成功却不受赏的高风亮节,反映社会中争名夺利的现状。其二十六通过穆天子的史事,批判武则天统治集团的腐败,其二十七和二十八两首诗都通过楚王荒淫亡国的历史教训来抨击当时的武后集团。第二类是诗人通过咏史、用典的方式,关注朝政,对现实社会发议论,如其十九:鬼功尚未可,人力安能存?夸愚适增累,矜智道逾昏。借史对当时统治者建寺愚民的做法大发议论,其十八中,诗人首句就针砭时弊,慨叹世风愈下。第三类是通过用典,来抒发诗人报国建业的壮志,如其三十五: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抒发了诗人从军报国的热忱。这三类诗,诗人都是借古喻今,充分体现了诗人通过咏叹历史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这种借诗关注现实的创作方法在左思的作品已有体现,《感遇》中咏史的诗显然是继承左思《咏史》基础上的创作。《感遇》中也有不少诗是通过观察自然物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人生感慨。《感遇》中人生感慨所抒发的情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体现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幻想,如其六:世人拘目见,酣酒笑丹经。昆仑有瑶树,安得采其英?诗人在现实社会中难以得志,忧伤苦闷,渴望在神仙世界中能够释怀,其三十六中诗人在梦境中游于神仙世界,更是诗人幻想求仙的表现,还有其五也是此类诗作;另一类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生命的感慨,如其一: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至精谅斯在,三五谁能征诗人看到了世事的变化无常,从而对天命提出了怀疑;还有一类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如其二十五:玄蝉号白露,兹岁已蹉跎。群物从大化,孤英将奈何?诗人探察宇宙世事,从中表现出孤独寂寞的意识,其二十二和三十八同样表现的是诗人的孤独情怀。《感遇》中抒发的情感与阮籍《咏怀》中的部分诗篇甚是相同。如《咏怀》中,其十九、二十一、二十八等诗表达了诗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其三、其七、十八等诗抒发了诗人对生命和世事的感悟;其三十四、四十一、五十二等诗抒发了诗人的苦闷、孤独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诗是在继承阮籍《咏怀》诗基础上的创作。三、《感遇》诗创作中的发展在继承前人诗歌的基础上,《感遇》诗有它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一是在描写边塞战争的诗中揭露人民遭受苦难的本质;二是以咏叹历史的方式关注国家时政,三是通过探究宇宙万物运行的方式来抒发感慨。《感遇》中描写边塞的诗对人民苦难根源的揭露突破了以前边塞诗单一的创作特点。中国古代的边塞诗萌芽于《诗经》,发展成熟于魏晋南北朝,抒发报国建功的理想热情、从军的艰苦感受、思乡怀亲等多种情感。隋唐的边塞诗,或写战胜敌人的豪迈信心,如杨素的《出塞二首》,或写征战的艰苦,如虞世基的《出塞二首》,或写边塞风光,如骆宾王的《边城落日》。《感遇》中的边塞战争诗不仅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而且也揭示了造成人民疾苦的根本原因,如二十九: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诗人指出是统治者的无策,致使百姓遭殃,其三十七:塞恒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嗟嗟吾何叹?边人途草莱。是将领的腐败无能,致使战争不断,百姓遭难。陈子昂的诗不仅反映了军旅生活,而且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疾苦,同时又通过诗歌,把战争的矛头对准统治者:是统治者的腐朽无能致使边塞的战争不断,给人民带来沉重的疾苦。这种独特的创作特点可以说是陈子昂在他之前边塞战争诗创作基础上的发展。诗人借历史来审视当下的时政、抒发自己对社会时事的见解,为借史抒一己之怀的咏史诗增添了新的内涵。左思是对咏史诗有重要贡献的诗人,他的咏史诗主要是借咏史来抒发自我的情感,继左思后代表性的咏史诗,如颜延年的《五君咏》借咏五君来抒发诗人在抑郁愤懑情绪下的自我人格精神,陶渊明的《咏贫士》借咏古代人物来表现自己不流于俗的人格,其他诗人的咏史诗也都是借咏史来抒发自己的小我情感。“陈子昂在咏史诗中将自然意象和历史陈迹并置,寄寓历史沧桑感,个人命运的哀叹与历史的忧伤结合起来,迸发出了历史、人生和自然关系总体感受的火花,而这一特点使咏史诗初步具有了较为丰厚的意蕴。”《感遇》中咏史的诗无论赞叹古代圣贤的高尚品质,还是慨叹王朝的盛衰,他的落脚点都归到了现实朝政,以史为鉴,密切关注现实朝政的风云变化。如其九:先天诚为美,阶乱祸谁因?长城备胡寇,嬴祸发其亲。赤精既迷汉,子年何救秦?去去桃李花,多言死如麻。诗人通过揭露谶纬之学的欺诈来讥刺封建统治者的愚蠢,《感遇》其二十四中,诗人以问句起首,通过用典来讥刺权贵者的鄙习。陈子昂借咏叹前代的朝政来反映现实朝政的运行状态,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国家时事的看法。在前人借咏史以抒发一己之怀的基础上,陈子昂借咏史来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关怀,他的咏史抒发的不是一己的小我情怀,而是国家的大我情怀。在前人的基础上,他把咏史诗提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为咏史诗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陈子昂与阮籍抒发忧生感慨的方式不同。阮籍的诗主要通过孤独的鸟意象或是通过花草树木由盛转衰的描写来抒发感慨,而陈子昂《感遇》诗却是通过窥探宇宙万物的变化,来抒发诗人的感想。葛晓音先生对这两位诗人抒怀方式的不同有着清晰地概括:“阮籍、陈子昂、李白三人都深受道家的影响,《咏怀》、《感遇》、《古风》中都有一些抒写离世远游之想的诗篇,但表现方式各不相同。阮籍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只能佩着屈原的高冠长剑,遨游在庄子幻想的浩渺大荒之中。《咏怀》诗中的神人仙者大多恍惚虚幻,忽然而休的思绪的反映。陈子昂是一个清醒的浪漫诗人,他从老庄思想中吸取的是对于'元化’,‘大运’洞幽入微的探索精神,也就是从天人关系,万物变化的规律着眼,寻找自己在历史,自然发展中的地位和使命。”陈子昂诗和阮籍诗的不同之处,正是陈子昂抒怀方式的特点所在,而这些特点也正体现了陈子昂在阮籍《咏怀诗》基础上的发展。陈子昂《感遇》诗也影响了许多唐代诗人的创作。张九龄、李白受其直接影响,在继承《感遇》诗表现手法、抒情言志、讽刺时弊特点的基础上,张九龄创作了《感遇》组诗,李白创作了《古风》,还有司空图的《效陈拾遗感遇》和孙郃的《古意拟陈子昂》,另外,李商隐咏物诗借物来寓寄个人处境,也受陈子昂《感遇》中咏物诗的影响,如李商隐《初食笋呈座中》,用林中的的嫩笋,寓写自己遭受剪发的伤感,这首诗与《感遇》诗二十三,诗人借写翡翠,慨叹“珍禽”的不幸遭遇隐寓对自己命运的忧虑极为相似。除此之外,杜甫、元结、白居易、韩愈等诗人也受到了《感遇》诗的间接影响,他们继承陈子昂关注社会现实的精神,在诗中写时事,批评时政。陈子昂的诗歌同时也得到历代文人不同的评价,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感遇》诗的重要影响。四、总结综上所述,陈子昂的《感遇》诗是在继承前人诗歌基础上的创作,但陈子昂的诗歌不是对前人诗歌的继承模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的作品。正是因为《感遇》诗有所创新发展,所以它能够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本文在“《感遇》诗是继承阮籍《咏怀》诗的创作”的基础上再次探讨了《感遇》诗的继承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陈子昂《感遇》诗继承问题研究的认识,与此同时也探讨了《感遇》诗的发展问题,挖掘《感遇》诗的独特之处,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感遇》诗。对于《感遇》诗继承与发展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利于还原出《感遇》诗创作的真面貌,而且对于梳理《感遇》诗之后诗歌的承传脉络有着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