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5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_第1页
关于2015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_第2页
关于2015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_第3页
关于2015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_第4页
关于2015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2015浙江高考备考的一点思考

嘉兴一中廖立平依托说明研究真题发言提纲2015年高考备考策略一了解考试范围把握考试方向三研究高考试题高频考点研究二研究高考试题题型特点与趋势科目高考内容取消内容必修自选模块语文必修5本,语言文字应用论语选读,外国小说欣赏。《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数学必修5本,选修2-1选修2-2,选修2-3选修4-4和选修4-5英语必修1到5选修6、选修7选修8和选修9物理必修1和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4.,选修3-5选修3-3化学必修1和必修2,选修4选修3,选修5选修1、选修2、选修6生物必修3本选修1,选修3选修2一、2015年浙江省高考(理科)考试范围【问题】1、化学取消的内容最多,“减负”最明显。2、传统的理综化学7+4会不会改变?怎样改变?3、理综中的有机考多少?题型是什么?(以前是1道选择题和1道有机大题,6+15分)4、实验题是华丽转身还是回归传统?5、我们是不是最后一次研究高考了?【现状】----些许迷惑、彷徨1、《考试大纲》《考试说明》未出台之前,讲多怕、讲少更怕2、《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到手后,感觉没啥用处,与以往的差不多。有些说法稍有差别,也不敢下决心这不讲、哪不讲!3、规避风险、缺少底气认真研究《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尤其是样卷题型示例1、研究高考试题的步骤:

一是做做近3、4年各地高考卷二是比横向比、纵向比

三是找

找趋势、找方向、找规律、找题盆(题盆就是生长性较强的母题,它具有基础性、实用性)。二、研究高考试题---步骤与策略横向做比各地高考试题、明确高考试题的研制策略

两种策略:一是知识性策略,二是技术性策略。

知识性策略主要包括:

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等几个方面,从纵向和横向等维度研究多份试卷所涉及知识时,可以发现每年的考试热点及其呈现形式的变化。也可以从中发现同类知识的命题规律从而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

技术性策略主要包括:

试题中条件的呈现、问题的设置以及难度的控制等几个方面。揭示试题研制过程中的技术型策略,具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或提高教师命题水平的功效。2、研究高考试题的策略考什么?怎么考?1.从选择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1)关于选择题第7题的变化趋势分析1.(2012浙江卷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本题涉及化学基本概念(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绿色化学方法(太阳能光解水);波谱分析法确定分子结构、石油裂化和裂解的生产主要目的。二、研究高考试题---题型特点与趋势2.(2013浙江卷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孔碳可用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B.pH计不能用于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C.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细菌的DNA链中有砷(As)元素,该As元素最有可能取代了普通DNA链中的P元素D.和CO2反应生成可降解聚合物,该反应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1.(2012浙江卷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在催化剂参与下分解水制氢是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绿色化学方法B.蔗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C.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区分乙醇和乙酸乙酯D.石油催化裂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得到更多的乙烯、丙烯等气态短链烃13年和14年的第7题与12年相比,明显有所创新,改变了以往第7题的命题只考查课本中非主干、纯粹记忆性的知识,而是突出了能力立意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命题思路更加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更贴近中学化学教学实际。13卷:B选项,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滴定终点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溶液的pH值变化,测量溶液pH可以用pH试纸、pH计、酸碱指示剂。指示剂是借助于颜色的改变来指示溶液pH的物质,它可以粗略地测定溶液的pH,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通常把指示剂恰好变色的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而pH计是一种精确测量溶液pH的仪器,精确度高,测量时可以从仪器上直接读出溶液的pH,所以,可以在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用来确定和判断滴定终点。选项C正确,该选项的命题是取材于2010年12月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周刊上发表的美国航天局科学家惊人的发现,他们宣布新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细菌,能利用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选项D正确,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原子经济性”,即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因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二是有效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的要求。甲基环氧乙烷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碳酸酯,原子利用率达到100%,生成的聚碳酸酯易降解生成无毒无害物质,所以此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原则。3.(2014浙江卷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到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难度不大,陌生度较大!a.试题特点:涉及面广、基础性强b.试题来源:拓展视野、前沿科技、信息提示、交流讨论c.案例展示:①光解水(12年与14年)光催化反应可以分为“降低能垒”和“升高能垒”两类反应。光催化氧化降解有机物属于降低能垒反应,此类反应的△G<0,反应过程不可逆,这类反应中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引发生成O2-、HO2(超氧化氢)、OH-、和H+等活性基团。水分解生成H2和O2则是高能垒反应,该类反应的△G>0(△G=237kJ/mo1),此类反应通过半导体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②波谱分析、光电传感技术(有机化学、实验化学)传感技术是利用传感器将化学量转变为可采集的电信信号,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相应数据的分析过程.知识性策略:基本概念、物质检验、现代化学仪器电解质非电解质、石油裂化裂解、热值的比较等。技术性策略:保持基本风格,相对稳定,有所创新,内容基本涵盖高中化学的主干知识与核心知识,减少了纯粹记忆性、陈述性的内容,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关注前沿科技发展,体现了化学的时代性和应用性。a.试题特点:涉及面广、基础性强b.试题来源:拓展视野、检索咨询、信息提示、交流讨论三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共21道选择题每题都是问“下列说法正确(或不正确)的是”,令人感到僵化与呆板。(2)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命题趋势1.(2012年浙江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镀锌铁皮的镀层厚度的测定”实验中,将镀锌铁皮放入稀硫酸,待产生氢气的速率突然减小,可以判断锌镀层已反应完全B.在“火柴头中氯元素的检验”实验中,摘下几根未燃过的火柴头,将其浸于水中,稍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后,即可判断氯元素的存在C.在“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实验中,为了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应小火加热蒸发皿,直到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受强酸或强碱腐蚀致伤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最后用水冲洗,并视情况作进一步处理

1.从选择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二、研究高考试题---题型特点与趋势本题以《实验化学》模块中的实验和实验中常见事故的处理为载体,考查金属活动性的利用、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蒸发操作和化学灼伤的处理方法。如果不小心皮肤上沾上强酸时,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即使沾上少量浓硫酸也不必用布擦),再用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肥皂水)洗;不小心皮肤上沾上强碱,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醋酸溶液或饱和硼酸溶液洗。

2.(2013年浙江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室从海带提取单质碘的方法是:取样→灼烧→溶解→过滤→萃取B.用乙醇和浓H2SO4制备乙烯时,可用水浴加热控制反应的温度C.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含盐腌制品不宜直接放在铝制容器中D.将(NH4)2SO4、CuSO4溶液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都出现沉淀,表明二者均可使蛋白质变性3.(2014年浙江卷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检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

(2)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命题趋势(PH计13年第7题14年第8题考到),电导率仪也能用于滴定终点的判断关注教材的细节与实验问题的延伸a、命题特点b、问题来源《实验化学》教材中的某些问题或操作都可成为命题者的素材,所取素材都是教材中的内容,考察的重点都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引导教师和学生注重基础、回归课本,这对我们的化学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2)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命题趋势

(1)关注实验细节:

做过又仔细观察过;

(2)关注新增实验:

教材中的某些描述;

(3)选项指向多元:

不同选项出现不同指向的内容;

(4)新增实验原理:

关注实验的基本原理,如:分离与提纯;物质制备;仪器的用途(多用途,如PH计、电导率仪、冷凝管)对比实验设计;反应原理的探究有效数字的处理…c、几点启示PH计电导率仪d.命题趋势:《实验化学》取消后,实验选择题应该会有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可参考一下江苏、北京卷的实验题。(2)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命题趋势1、(2014江苏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2.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试验,有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①中实验②中现象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B加热NH4Cl和Ca(OH)2的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2014北京卷11)知识性策略:

气体的制取、净化。物质的分离与检验。技术性策略:情景熟悉、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常规实验提供解题所需的基本知识,真正体现科学素养立意的命题策略。总的看来其命题走向是:轻知识重能力、注重类比与延伸。2.从主观实验大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2014浙江卷28以大学实验为素材命题,运用《实验化学》课本中的相关制备实验,进行命题,试题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很强的浙江特色!19、(2014江苏)实验室从含碘废液(除H2O外,含有CCl4、I2、I-等)中回收碘,其实验过程如下:(1)向含碘废液中加入稍过量的Na2SO3溶液,将废液中的I2还原为I-,其离子方程式为

;该操作将I2还原为I-的目的是

。(2)操作X的名称为

。(3)氧化时,在三颈瓶中将含I-的水溶液用盐酸调至pH约为2,缓慢通入Cl2,在400C左右反应(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实验控制在较低温度下进行的原因是

;锥形瓶里盛放的溶液为

。(4)已知:5SO32—+2IO3—+2H+

==I2+5SO42—+H2O某含碘废水(pH约为8)中一定存在I2,可能存在I-、IO3—中的一种或两种。请补充完整检验含碘废水中是否含有I-、IO3—的实验方案:取适量含碘废水用CCl4多次萃取、分液,直到水层用淀粉溶液检验不出碘单质存在;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稀盐酸、淀粉溶液、FeCl3溶液、Na2SO3溶液知识性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性策略:以常规实验为背景,向元素化合物知识、实验设计转移。2.从主观实验大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2014北京卷27题)2.从主观实验大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知识性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基本操作。技术性策略:以常规实验为背景,向元素化合物知识、定量计算、实验设计转移。第一:复习教学应尽量还原、复原课本实验,尽量将课本实验综合化是重要的复习思路。第二:改变习惯的复习方式,关注点应侧重化学实验所体现的基本思想。(设计、比较、选择、控制、探究等思想)1)历年命题特点:第一:试题内容背景几乎均取之于生产实际(大学制备实验),特别是物质制备过程中的物质分离与提纯;第二:试题问题指向几乎均取材于自教材《实验化学》中的内容,特别是实验操作的细节;方案设计类、定量分析类的实验与无机物推理类试题相融合。2)2015实验题走向研究:3)对教与学的几点启示:2.从主观实验大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第三:《实验化学》取消后,实验大题命题趋势将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最大变化就是其综合性增强,将实验能力和无机理论融为一体,单纯的制备实验将不再现。无机理论包括(氧化还原\物质结构\电化学知识\化学计算)等多个内容。第四:对元素化合物的教学,除了一般意义上性质的复习之外,尤其是实验内容与试题的相互融合又是一个新的趋势,应该关注实验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探究和验证功能的指导、以及突出并加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价值的分析。3)对教与学的几点启示:2.从主观实验大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第五:教会学生用化学实验思维解答高考实验题。对各地的高考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归纳出化学实验思维,使考生的实验意识不断加强,实验素养不断提高,这样就为考生解答高考实验题培养了自主分析能力、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基本上能做到居高临下、水到渠成了。3)对教与学的几点启示:2.从主观实验大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由于实验专题与无机理论渗透相结合的考察形式能够多视角、多方式、多领域的考察实验的内容。相信在今后的考题中还会出现。基本概念与理论实验与设计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HCNOSiSCl

INaAlCaFeCu元素二、研究高考试题---题型特点与趋势3.从元素化合物试题的比较分析中得到的启示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递变化合物单质化学反应原子构成粒子作用核素性质用途物质结构常温下状态、气味制取最高价氧化物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