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绝句》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二年级《绝句》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二年级《绝句》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二年级《绝句》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二年级《绝句》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部编二年级《绝句》的教学设计

部编二班级《绝句》的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通常需要预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等环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二班级《绝句》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共享。

部编二班级《绝句》的教学设计1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数字在诗中的独特含义:两个、一行、千秋、万里。

2.培育幼儿依据古诗的韵律有表情的朗诵,进展幼儿的口语表达力量,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预备

1.图片:黄鹂、白鹭。

2.音乐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引导幼儿观看熟悉,白鹭、黄鹂。

黄鹂:羽毛的颜色特别好看,常常站在树枝上展现它悦耳的歌喉。

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常常是排成一行。

二、理解古诗内容

1.结合图片提问

(1)小伴侣看一看有几个黄鹂鸟呀?(两个黄鹂)

再看看有多少白鹭呢?

2.老师朗诵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2)“窗含西岭千秋雪”。

西岭:一个地方的名字;

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

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似乎含在窗户里一样。

(3)“门泊东吴万里船”。

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

停也叫停靠,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

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船。

三、学习古诗

1.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请幼儿完整观赏古诗。

2.关心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

上:飞上;

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似乎含在窗户里一样;

泊:停靠、停靠。

3.启发幼儿学习用古诗的韵味有表情的朗诵。

4.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5.幼儿观赏配音朗诵,学会有表情的跟诵。

三、结束

幼儿两人之间相互朗诵,感受古诗韵律。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二班级《绝句》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宠爱的感情,培育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同学课外阅读古诗的爱好,并提高鉴赏力量,同时引发同学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二、教学重点:

精确     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三、教学难点:

1、引导同学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同学体会语感。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现在什么季节?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处处都布满了生气!今日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同学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老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同学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状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留意什么。同学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同学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沟通,老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同学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同学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同学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心情怎么样?那么,谁能读出诗人这种欢快的心情?谁再来读读看?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沟通释疑。

重点引导同学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窗含:窗?诗人透过什么看到翠柳、黄鹂等这些景物?(老师贴出窗框图)你们看,西岭上的雪就似乎是镶嵌在窗户里的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老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同学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同学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知我们只要擅长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气。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仿照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4、同学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同学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预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预备参与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六、板书设计: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部编二班级《绝句》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字词句的意思,弄清诗句的含义,在解词理句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全诗的大意。重点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启发同学依据诗句绽开想象,以画配诗,引导同学通过想象画面,领悟诗的意境,从而体验诗人作诗时的欢快的心情。

3、有感谢情地背诵全诗。

教学预备

引导同学透景司情,通过图画再现诗人作诗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欢快心情;理解诗句大意,领悟“含”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爱好

1、导入:同学们,我们唐代有两位闻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的美称,是—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齐读)

2、指句读“绝”。

3、指生说记字方法。师:大家都知道,绞丝旁的字多与丝线有关。所以这个字也可以这样说:丝线染成颜色,称为天下独特,就是—绝。

4、扩词:绝技、绝活、绝技。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师范读,留意听老师读诗的节奏。这首诗的节奏是223。

3、自由练读,留意节奏。

4、师生合作,接读。

5、同桌之间像我们师生合作读那样读。

6、指名一对同桌读。

7、男女生接读。

8、同学们读得挺顺当,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预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老师配乐读。

9、指名一名同学来配乐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画面?

三、创设情境,细读古诗

1、学习第一句诗

(1)假如把诗配上画,按诗句的描绘,应首先画什么?(黄鹂)

(2)出示“黄鹂”剪贴画。诗中那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儿在什么地方呢?(柳树间)(老师随机板画柳树,并贴上黄鹂)怎样的柳树呢?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可见此时正是早春季节,那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怎样记信这个“鸣”字(谜语:鸟儿把口张,叫声真洪亮)扩词:一鸣惊人、鸣叫、电闪雷鸣。那么你们想漂亮的黄鹂鸟儿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呢?(欢快地、自由拘束地)

(3)让我们用欢快的语调读第一句诗,留意节奏。

2、学习其次句诗

(1)诗人正沉醉于黄鹂动听的鸣叫声中,突然眼前拂过一道白色的弧线,你们猜猜这白色的弧线是什么?(白鹭)

(2)出示“白鹭”剪贴画,并介绍:白鹭是一种水鸟,浑身羽毛雪白,在天空飞行的身姿非常美丽。

(3)诗中写的是一只白鹭吗?(不是)哪个词告知你的?(一行)这一行排列整齐的白鹭正飞向哪儿?(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蓝的天空。老师把一行白鹭贴上。)

(4)雪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样的画面可真美啊!让我们齐读其次句,读出画面的美来。

3、体会诗境

(1)诗人作诗用语简洁明快,画面里的颜色,诗中都体现出来了,你找到了诗中的字吗?老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用标出来(黄、白、青、蓝)。

(2)在读课文前。同学们能不能看着画面,结合诗句,大家可以按这样的句式来说:

出示句式: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树,黄鹂,白鹭。诗人觉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学们描绘得真美啊,让我们把一、二句诗联起来读一读,读出画面的美来。

4、学习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气勃勃,诗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另一处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远处的西岭雪山(板画西岭)

(2)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里的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诗人说“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组词。

加一点:“今”变为“令”,组词。

现在我们给“令”加偏旁,按同学的汇报板书:岭、铃、羚、领、玲等,口头组词。“令”字变成“含”(变的过程中说:大家看,令字一点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师:诗人从窗口向远望,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景色像镶嵌在窗框里一样。(老师边描述边画窗框)

5、学习第四句诗

(1)诗人向近处看,又观察门前的什么?(船只)问:船是停着还是行驶着?(师贴船)你是从哪个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靠位的意思。

去哪儿的船?(东吴)我们一起来背一下百家姓前两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吴是一个姓氏。东吴是三国时期孙权在江苏一带建立的政权,所以东吴指江苏一带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来。

(2)所以从东吴来的船只路途遥远,诗中用一个词万里。现在同学们能明白这句诗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时,横变提,而且右半部不出头。

(3)让我们一起用开心的语气齐读三、四句诗。

四、背诵古诗

真是一首好诗啊,如此佳作,我们怎能不吟诵吟诵。

(1)自由背诵古诗。

(2)指名背诵。

(3)齐诵。

五、小结

这堂课我们一齐走进诗人,体会诗人作诗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诗的意思,还想象画面感受诗的意境。信任同学们会利用这种学古诗的方法学会更多更好的古诗,有更大的收获!

部编二班级《绝句》的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

学习《绝句》,理解古诗的含义,理解诗句中“鸣”、“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力量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背诵一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感受春天的美妙,培育喜爱大自然、喜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难点:对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理解。

三、教学流程:

(一)导语揭题,激发爱好

1、导入:同学们喜爱读古诗吗?我想你们肯定积累了不少古诗吧!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几首古诗就藏在图画里,我们一起去把它们找出来,好不好?

(出示《草》、《宿新市徐公店》的图片,请同学依据出示的图片背诵描写春天的古诗。)

2、师:同学们发觉了吗?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春天)春天是漂亮的、多彩的。有很多人歌颂过春天,有很多人赞美过春天,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美丽的诗作。今日,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吧。

它的题目是《绝句》(课件出示)

(板书:绝句,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生跟着老师书空)

课件出示:绝句是一种古诗的体裁,一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4、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78页,看看杜甫所写的这首绝句是几言绝句。

(同学看后回答)

(二)初读古诗,尝试感悟

1、同学自由读古诗: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古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

2、检查生字:要读好杜甫的《绝句》,必需穿过一个漂亮的生字花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生字和拼音,检查同学的预习状况)

3、师:(课件出示节奏)读诗不仅要读准,还要读出诗的节奏,诗的韵味,这也是绝句的一个重要的特点,让我们通过一个嬉戏体会一下。

4、对对子嬉戏。

师:对对子,同学们都对过吧,和老师一起来对对子!

师:两个、对生:一行

师:黄鹂、对生:白鹭

师:鸣翠柳、对生: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鸣翠柳、对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下两句同上)

师生合作,师1、3句,生2、4句。

男女生合作,男生1、3句,女生2、4句。

5、师:好了,同学们,读得欢乐吧?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去观赏诗中的美景吧。

三、看图说话,领悟全诗。

1、同学们快看,多么漂亮的风景啊?谁来跟大家说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啊?

黄鹂、翠柳

白鹭、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板书)

2、感悟诗中的颜色。

师:漂亮的风景之所以打动人心,确定少不了美丽的颜色。你能找道这些景物的颜色吗?

师:同学们真厉害,一下子就发觉了藏在这四种景物中的四种漂亮的颜色,那么在课前导学单中有没有答对啊?

现在,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漂亮的风景。

3、感悟前两句。

(1)师:今日老师介绍两个新伙伴给大家熟悉一下,它们来了。(课件出示黄鹂翠柳的图片)

师:谁来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