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_第1页
外部性、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_第2页
外部性、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外部性、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

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原则》出版至今多个世纪,关于外部关系,即外部经济和外部非经济(“外部性”,即“外部性”)的讨论变得激烈。本文试图介绍有关“外部性”的一些概念,做出粗浅评价,最终明确一个观点,即经济学中基本概念的持续且深入的探讨,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发展是必要的。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写道:“对于经济中出现的生产规模扩大,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区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类,即生产的扩大依赖于产业的普遍发展;第二类,即生产的扩大来源于单个企业自身资源组织和管理的效率。我们把前一类称作‘外部经济’(externaleconomies),将后一类称作‘内部经济’(internaleconomies)。”有文献评价,马歇尔之所以提出“外部经济”,其目的是想要证明“看不见的手”这一经典理论具有瑕疵。马歇尔当时还没有提及“外部不经济”即“负的外部性”。应当说,他仅仅是对经济规模扩大的原因做了理论上的抽象和概括,难怪在1922年,约翰·克拉彭(JohnClapham)将马歇尔的“外部经济”称作是一只“emptybox”(空盒子),认为现实世界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事实。无论人们如何看待马歇尔的贡献,“外部经济”这一概念从此就进入了经济学家的视野,之后的一百多年中,经济学家始终对它争论不息。在马歇尔之后,1924年皮古(Pigou)在其《福利经济学》中,通过社会边际净生产和私人边际净生产及其两者之间的差异,丰富了“外部性”,补充了“外部性”可以是正的或负的这一重要思想。他是这样论述的:“吾人必须分别清楚两种不同的边际净生产,即我分别称之为社会和个人的(边际净生产)。社会边际净生产是在任何用途及地区,由于资源的边际增量所引起的物质或客观劳务的净生产的总合,而不管这些产品的每一部分为谁所获得。……而个人边际净生产是在一定用途及地点由于资源的边际增量所生实物及客观劳务的净生产总额中的那一部分,此部分首先——于出售以前——有资源的投资人所获得。在某些情况下,这等于社会边际净生产,在某些情况下则大于,在某些情况下则小于社会边际净生产。”“吾人假定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源被使用,在不同事业及地区之间并无移动费用,以及仅有一种资源的配置能使各方面的社会边际净生产价值相等。在这些假定下,易于证明资源配置将使国民红利较在任何其他配置之下所能者为大。”从中我们知道,皮古提出“社会边际净生产、私人边际净生产”的目的是证明,当两者相等时,社会资源的配置才最优,即“国民红利最大”。他文中的“社会边际净生产价值相等”,其实就是指“社会边际净生产价值”与“个人边际净生产价值”相等时的交换价值。他的论证,无疑是对老师马歇尔那只“空盒子”的利填充:当“社会边际净生产”与“个人边际净生产”相等时,资源实现最优配置,那么“看不见的手”自然成立;但当两者不相等,前者小于后者时,即产生了“负的外部性”,此时国民红利受损。要想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必须重新安排,即“当任何一用途中资源的社会边际净生产价值较在任何其他用途中为少时,全部满足的货币数量能将资源由社会边际净生产价值较小的用途,移转于较大的用途而予以增加。”换句话说,“负的外部性”的存在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这也许是皮古对他老师最大的回报,至少达到了马歇尔提出“外部经济”的初衷(即可能想找到“看不见的手”的瑕疵)。此外,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一个概念的发展也许就是经济学家对市场经济认识逐步加深的过程,这似乎提醒我们,若把概念界定得过于严格,有可能扼杀一门学科的发展。皮古曾经论述过“道路拥挤”的问题。他认为在两条路中,质量较好的道路之所以被过度利用,从而造成拥挤,而拥挤的原因就是“外部不经济”,即每一个司机都不考虑道路的成本。此时使用优质道路所产生的个人边际净生产与社会边际净生产的差异将导致对较差道路的使用,因此人人争抢使用优质道路。奈特(Knight)于1924年对皮古上述意见进行了反驳,他认为过度拥挤虽然与“外部不经济”有关,但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原因是对稀缺资源缺乏产权界定,若将稀缺资源划定为私人所有,那么“外部不经济”将得以克服。他借用深海捕鱼的例子及坐标图(见图1)说明了其观点。当海洋资源不界定产权时,打捞者供给曲线(即平均成本曲线)为AC1(即不支付租金,免费使用海洋资源)。由于海洋资源有限,因此打捞越来越困难,所以图中的边际成本曲线MC是向上倾斜的,需求曲线为D,因此,此时的打捞量是E;当海洋资源产权归私人所有时,打捞者将为此支付一定租金,此时AC1将向上平行移至AC2,此时的打捞量为Q,E相对于Q显然是“过度”。奈特对“外部不经济”的认识不仅更能结合案例,而且表示他已经注意到了产生“外部不经济”的产权原因。这必然扩大对“外部性”研究的视野,为以后探讨解决“外部性”的对策提供了理论基础。到1943年,埃利斯(Ellis)和费尔纳(Fellner)提出了与奈特近似的看法,也认为“外部不经济”与产权有关,但是,他们比前人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外部不经济”,将污染等问题与“外部不经济”联系起来,“竞争中的厂商常常忽略了这样一些真正的不经济,如讨厌的烟尘、挥霍性的资源开发………这些后果并非来自企业的原子结构特征,而是源于技术或制度环境,即稀缺物品被当作免费资源对待;或者是稀缺资源与有效率的产权相分离,这就等同于原子能、供不应求和私人垄断的企业。”这使得先前克拉彭的“空盒子”变得充实起来。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经济学家对“外部性”概念的表述发生了宽泛化的趋势,有的学者甚至将“外部性”等同于市场失灵来看待。下面3位学者的表述,也许能够透视这一趋势。1952年米德(Meade)给出了这样一个表述:“一种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指的是这样一种事件:它使得一个(或一些)在做出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这一事件的决定时根本没有参与的人,得到可察觉的利益(或蒙受可察觉的损失)。”1958年贝特(Bator)提出了更加宽泛的概念:“我认为将外部经济这一概念扩展是自然而然的,也是有用的,这远比限制要好,最好让‘外部性’指示这样一种状况,即在用价格划分成本与收入时,出现非帕雷托的成本与收益关系。”布坎南(Buchanan)和斯塔布尔宾(Stubblebine)在1962年用一个函数关系式表达了对“外部性”的认识,“外部性可以表达为:UA=UA(X1.X2….Xn,Y1),UA表示A的个人效用,它依赖于一系列的活动(X1.X2…Xn),这些活动是A自身控制范围内的,但是Y1是由另外一个人B所控制的行为,B被假定为社会成员之一。”在以上3种概念中,贝特将“外部性”等同于市场失灵。虽然外部性是市场机制所不能克服的,但是,市场机制所不能涉及的领域并不仅仅是“外部性”,可以说“外部性”发生的领域只是市场失灵领域中的一个子领域,从这个意义上说,Bator的概念过于宽泛了。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的函数关系式,虽然强调了“外部性”的产生一定包含了一个要素,即A受益或损失与一个非A的B有关,在这一点上与米德的观点较为接近。但是,布坎南和斯塔布尔宾并没有对“控制”的含义加以解释。于是,我们有可能将市场经济中个体之间所有的相互依赖关系都看作是“外部性”。于上述这一宽泛化的趋势中,西多夫斯基(Scitovsky)提出了相左的意见:“对外部经济的界定是不存在的,也是令人不愉快的。……当然,人们也知道:外部经济是私人利润与社会收益之间差异的一个原因,并且也是导致完全竞争失败的原因。但是,造成这些的原因很多,我们并不能清楚知道,以上原因中的哪些应该包含于外部经济这个概念中。”西多夫斯基的观点是显而易见的:“外部性”不等于市场失灵,但存在某种关系,既然我们对此联系的认识尚未清楚,所以不存在统一的界定。应该承认,并不能因为对某些概念的界定的“不愉快”而放弃对市场的理论分析。在20世纪60年代,科思(Coase)虽然没有对“外部性”进行界定,但他的经典论文“社会成本问题”中“交易成本”这一范畴的提出,似乎为埃利斯和费尔纳及奈特对“外部性”的论述提供了发挥的空间。既然埃利斯和费尔纳及奈特都认同“外部性”与产权有关,那么只要对稀缺资源进行完全的产权界定,就可以克服“外部性”,但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这个理想几乎难以实现。鲍默尔(Baumol)和奥茨(Oates)于1988年在对诸多“外部性”的论述考察之后,进行了概括:“如果某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效用或利润)中包含的某些真实变量的值是由他人选定的,而这些人不会特别注意到其行为对于其他主体的福利产生的影响,此时就出现了外部性;对于某种商品,如果没有足够的激励形成一个潜在的市场,而这种市场的不存在会导致非帕雷托最优的均衡,此时就出现了外部性。”鲍默尔和奥茨的概括是较为全面的。因此许多教材在探讨“外部性”问题时,都借用其表述。80年代以后,经济学家除了关注“外部不经济”,还把“外部经济”与“边际收益递增”结合起来,更多地讨论经济增长,形成了“新经济增长理论”,在此不再赘述。经历了经济学家们一个多世纪的讨论,“外部性”的轮廓似乎日益清晰,即它是非帕雷托最优的,是经济人自身效用函数中的一个真实变量,这个变量并没有进入此经济人自身的支付函数。因此市场机制对它不产生直接作用。人们也在努力寻求克服“外部不经济”或者鼓励“外部经济”的种种措施,比如税收、可交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