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_第1页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_第2页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_第3页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_第4页
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就业能力的定义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skills)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关于就业能力的定义是,就业能力是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是在劳动力市场内通过充分的就业时机,实现潜能的自信。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就业能力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总的来说,就业能力应该是一种与获得职业、保持职业、开展职业等各种要求相关的综合能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工作的能力。二、就业能力的构成1、专业知识与技能2、人际关系处理能力3、适应能力4、表达、沟通能力5、动手、创新能力6、决策、管理能力7、团队精神8、道德品质与职业观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以就业市场为导向进行培养,难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的人才选择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以工作职位对任职者的具体要求在劳动力市场上以价格机制选用符合标准的人才。

抽样调查通过对2000多家用人单位调查问卷统计,2006年4月初,550多家单位问卷反响。其中,国家机关110家,占19.9%;事业单位202家,占36.6%;国有或集体企业94家,占17%;私营企业66家,占12%;三资企业35家,占6.2%1其他类型的单位45家,占8.2%。从问卷分布的情况来看,与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根本相符,可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要求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素质要求方面,涉及的问题包括毕业生的专业根底知识、道德修养、社会适应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工作态度、责任心、持续的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刻苦踏实精神、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实践经历、毕业学校的名气等13个方面。从结果来看,专业根底知识居第一位。正确的工作态度、责任心等也受到重视。由此可见,学生在具备根本的专业知识后,对待工作的态度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道德修养等将成为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方面,而团队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也将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点。根据统计情况,在综合了第一重要因素、第二重要因素和第三重要因素的统计数据后,3个因素的排序显示出明显的层次性。根据统计总表,我们对这些因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将13个因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提及率在40%左右,主要包括专业根底知识、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责任心;第二层次提及率在15%左右,主要包括团体合作精神、毕业学校的名气、踏实刻苦精神、社会适应能力、持续的学习能力。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就业素质方面的要求归纳如下〔1〕高校毕业生的根本素质构成是学生进入就业市场的根本准入条件。〔2〕高校毕业生的中层素质构成是决定其就业与否的决定性条件。〔3〕精英素质构成是学生可持续开展的关键因素。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是有层次性的。单位招聘以基层工作人员为主,因此根本根据基层因素进行招聘,即,用人单位招聘主要着眼点在于应聘者是否具备做好一个普通员工的素质,专业根底知识、正确的工作态度、道德修养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大学生就业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1、根底知识较差、动手能力差2、知识拓展能力相对欠缺3、创新能力缺乏4、应聘能力薄弱1、用人单位对根底实践能力的要求高与大学生难以到达之间的差异

知识拓展能力是指在未知领域里知识量的积累,对大学生而言,是要突破专业知识的局限,知识量呈发散状向其他未知领域扩展,表现为知识的广博度和知识结构状况。2、用人单位对知识拓展能力要求较高3、用人单位对创新能力要求高与大学生较为缺乏之间的差异65.1%的用人单位要求大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然而有40.7%的大学生感到自己的创新能力很欠缺,只有17.3%的大学生感到满意。调查还显示,只有24.7%的大学生选择“经常在学习和工作中有创新的设想和建议〞,偶尔有创新设想和建议的占66.5%。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受理的近15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的仅占0.05%,而在美国,每年受理的近40万件专利申请中,大学生申请专利的占23%左右。二者的巨大反差,说明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相当欠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和提高迫在眉睫。4、用人单位看中应聘能力心理准备缺乏,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不能充分地展现自己。找工作是学习至上?还是能力之上?“忙碌型〞学生一局部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专业知识上;也有相当一局部学生那么把精力放在参加各种活动上〔这些活动有主要有侧重于组织协调能力培养的、侧重于科研实践能力培养的、侧重于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而另外一局部学生那么把时间比较平均的分配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参加各种活动上“闲暇型〞学生一局部学生把精力主要放在业余爱好上;而另外一局部学生那么选择无作为式消磨时间。将就业能力以学习成绩、开展性素质、思想道德水平三个维度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加以量化其中专业知识与技能量化为学习成绩S;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量化为开展性素质D;道德品质与职业观量化为思想道德水平E;这些能力的载体身心素质B。而就业能力表达在获得的工作岗位上,工作岗位给大学生带来的总效用U主要有工资收益、福利待遇、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通过对山东大学威海分校09届自动化专业142位毕业生的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和工资水平网上调查问卷的研究可以看出:在142份样本中有44位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深造,有78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有18位未就业,有2位未能毕业。在校期间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同学一般被保送攻读研究生和出国深造,在已就业的群体中是学习成绩和开展性素质均衡开展的占多数,而学习成绩和开展性素质分数都较低的大学生在未就业的群体中占绝大多数。

在已就业的群体中,综合素质成绩越高的大学生往往工资水平越高,在所调查的78位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工资水平最高的为每月8000元、综合测评成绩为,工资水平最低的是1200元综合测评成绩为,根本符合工资水平与综合素质测评的正比关系。在未就业的群体除学习成绩和开展性素质分数较低外,思想道德水平在综合测评成绩中分数较低。

一、政府要转变职能积极为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效劳

政府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起宏观调控的作用,要建立开放、有序、统一的人才市场,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网络。完善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构筑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价格体制,标准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和大学生择业行为,维护大学毕业生合法权益,建立信用体系。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鼓励、监督、调控作用,开展和扶持就业中介机构和培训机构,为大学生职前培训和择业效劳。二、教育部门要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改变观念,以学生为本,以就业市场为导向,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大学生。同时在学分、学时以及学籍的管理上积极探索,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

三、高校要面向市场培养综合性高素质人才

首先,要大力改革课程设置。其次,要建立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再次,要注重学生思想品质建设和心理素质培养。最后,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以改进就业指导工作。。

四、大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大学生个体要刻苦学习,勇于实践,坚决信心,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把握提升就业能力的时机,增强提升就业能力的主动性。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成才观,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开展自己的一技之长,正确处理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大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提前适应社会;树立科学的职业理想、合理的就业目标、勇于竞争;保持积极健康的就业心态,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奉献和效劳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价值。

一、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就业能力的根底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三、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四、正确的择业心态——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一、通用能力培养二、个人素质的培养三、专业技能培养通用技能是一些从事任何职业或行业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技能,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需要具备的最根本的技能。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对人的终身开展和终身成就影响极其深远。通用技能又被称为“可迁移技能〞、“核心技能〞、“共同技能〞等,它强调的是,当职业发生变化时,从业人员所具备的这一技能依然起作用,所以有人形象地称它为“可携带的技能〞。〔1〕人际交往能力培养〔2〕沟通能力培养〔3〕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团队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5〕其他通用技能1.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2.人际交往能力对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3.人际交往的原那么人际交往能力即人际应对能力,也称社会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1〕人际交往是获得信息、开启心智的重要途径。〔2〕人际交往是工作中必需的能力和技巧,是争取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3〕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和和谐融洽的气氛有利于人的成长。〔4〕人际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水平。〔a〕平等尊重原那么〔b〕包容原那么〔c〕诚信原那么〔d〕互利原那么〔e〕真诚原那么1.沟通的含义2.沟通的类型3.有效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沟通实质上就是信息传递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受者,并寻求反响以到达相互理解的过程。从科学的角度来讲,沟通是关于信息传达与信息反响的一门科学,但从实用的角度来讲,沟通却是一门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艺术。因此,沟通交流的不仅仅是信息,还包括情感、态度和观念等。〔1〕按照沟通媒介分类〔2〕按照沟通范围分类〔3〕按照沟通的方向分类〔4〕按照沟通的方式分类〔1〕遵循有效沟通的原那么〔2〕防止沟通障碍1.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含义2.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开展的不竭动力,是一种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立新思想新事物的精神。坚持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追求新颖,与众不同;要开拓创新,不要因循守旧;要创新,不要保守……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密切联系。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根底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因为一切创造力都根源于人的潜在能力的发挥。保守……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表现。〔1〕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泉〔2〕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3〕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根底〔4〕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是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1.团队的概念与特征2.团队精神的含义3.大学生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培养的途径团队是由一群拥有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以及不同知识的人员所组成,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一般优秀的团队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目标清晰〔2〕素质互补〔3〕相互信任〔4〕高度忠诚〔5〕良好沟通〔6〕恰当领导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效劳精神的集中表达。团队精神的根底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为实现培养团队精神这一目标,大学生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1〕珍惜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的时机;〔2〕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团队精神;〔3〕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强化学生的团体意识。1.获取信息的能力2.学习能力3.适应能力4.表达能力5.组织管理能力6.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7.分析判断能力〔一〕、两种重要个人素质的培养〔二〕、其他个人素质的培养〔1〕时间管理素质的培养〔2〕自信心的培养1.时间管理的内涵2.时间管理的原那么和方法3.时间管理的技巧1.自信心的含义2.自信心的作用3.自信心的培养方式1.敬业精神2.时效意识3.遵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