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
第五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研究对象第二节心理的实质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过程㈠认识过程人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或是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是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应客观事物特性与联系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㈡情绪情感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同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包括喜、怒、哀、乐、爱、增、惧等。㈢意志过程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二、个性㈠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世界的态度以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取向与选择㈡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区别于他人、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一贯的稳定的行为模式的心里特征第二节心理的实质一、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心里观1.唯心主义心理观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只是唯心主义内部区分,两者都把虚构的脱离物质的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2.唯物主义心理观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二、辩证唯物主义心理观㈠心理是脑的机能㈡脑是心理的器官㈢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第三节心理学的任务一、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二、心理学的任务
第一项任务是:揭示和描述人的心理现象
第二项任务是: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活动
第三项任务是: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三、心理学的分类㈠心理学的基础理论领域1.普通心理学2.实验心理学3.认知心理学4.发展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社会心理学7.变态心理学8.若人格心理学㈡心理学的应用领域1.教育心理学2.管理心理学3.消费心理学4.工业心理学5.心理咨询学6.法律心理学7.心理测量学8.临床心理学第四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㈠客观性原则
研究者要尊重客观现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㈡发展性原则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动态变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㈠观察法
㈡实验法
1.自然实验法2.实验室实验法㈢调查法
1.问卷法2.谈话法㈣测验法第五节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二、哲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三、实验生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四、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派别㈠构造主义创始人:冯特主要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意识分为感觉、意向和感情三种基本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感情是情绪的元素㈡机能主义创始人:詹姆士主要观点:也主张研究意识,但认为意识不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㈢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主要观点: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并以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为心理研究的主要内容。㈣格式塔主义创始人:威特海墨主要观点:研究有关人的知觉的过程,同时受到物理学中“场论”的影响,认为人脑中也有一个
“场”,它决定了人看外界东西的状况,由于“场”有一定规律,人脑就按此规律把客观的东西组成一定的“完形”
㈤精神分析主义
创始人:弗洛伊德主要观点:用潜意识、生本能和死本能等概念解释认得行为的内在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性征期等概念来解释个体的心理发展历程;用“本我”、“自我”和“超我”等概念来解释人体的人格结构。㈥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和罗杰斯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级层面的问题,特别是蕴藏在人性中的无限的潜力,通过改善环境和传社条件以利于人类潜能的充分发挥而达到“自我实现”。
㈦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以及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它既继承了格式塔心理学对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成果以及接受了行为主义心理学中的实验操作方法,又融入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知识内容,力求通过揭示人们获取和利用知识的机制,来探究人类的认知活动的规律性复习思考题一、解释下列名词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二、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三、简述心理的实质
四、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五、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六、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七、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第二章心理活动的神经生理基础
第一节神经元第二节神经系统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第一节神经元一、神经元的构造和分类㈠神经元的构造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㈡神经元的分类神经元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可分为单极细胞、双极细胞和多极细胞二、神经兴奋的传导
㈠神经兴奋当以某种形式刺激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安静状态转至活动状态,这一现象称为神经兴奋㈡神经兴奋的传导
三、突触及突触传递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不为叫突触四、神经回路㈠辐射式一个神经元德州土通过多个模梢分支和许多不同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㈡聚合式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与多个神经元建立突出联系第二节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㈠脊神经人的脊神经共有31对,发自脊髓的前、后根神经纤维组成㈡脑神经脑神经共有12对,其中3对是感觉神经,5对运动神经,四对混合神经㈢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指控制各种腺体、内脏和血管的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㈠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在脊管内,上接延髓,下端终止于细长的终丝㈡脑1.脑干脑干包括延脑、脑桥和中脑2.间脑间脑位于脑干上部,大部分被大脑所覆盖,故被称为“在脑的中间”3.小脑小脑位于延髓与脑桥的背侧,在两侧膨隆起来称为小脑两半球三、大脑的结构和机能㈠大脑的结构㈡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1.皮层的感觉区及机能皮层的感觉区包括躯体感觉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和味觉中枢2.皮层的运动区及机能大脑皮层的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布鲁德曼4区,是躯干和四肢中各肌肉运动单位在皮层的投射区
3.皮层的语言区及机能语言区主要定位于大脑左半球,由左半球中较为广泛的区域组成4.皮层的联合区及机能它的主要功能是信息的整合加工,一些高级的心里活动都与它有关。联合区分为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三)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人脑的左半球是言语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图形优势半球。进一步研究发现,逻辑分析推理以及对事物的细节知觉,左半球起主要作用;形状知觉、空间知觉等右半球起主要作用。四、反射与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它是反射活动的基础五、脑电活动脑电活动可以通过脑电图仪进行记录,记录的脑电活动图形称为脑电图。第三节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一、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㈠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又称为无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种希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㈡条件反射机体后天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叫做条件反射1.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2.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二、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㈠非条件抑制非条件抑制是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它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㈡条件性抑制条件性抑制又称内抑制,是在后天一定条件下逐步习得的,主要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三、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㈠兴奋与抑制过程的扩散与集中㈡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因大脑皮层上的一种神经过程引起或加强另一种与之相反的神经过程的现象叫做神经过程的相互诱导。四、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机能㈠大脑皮层的系统性功能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机能:分析和综合㈡大脑皮层系统性功能的不同表现在实验中发现,大脑皮层的系统性功能有几种不同的表现,即可对复合刺激形成条件反射,形成关系条件反射和形成动力定型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第四节内分泌腺和神经-体液调节一、脑垂体脑垂体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二、甲状腺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三、甲状旁腺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素,调解人体的血钙浓度等。
四、胸腺胸腺分泌胸腺素,与机体免疫功能额衰老有关。五、肾上腺肾上腺分为内外两层,内层为肾上腺髓质,外层为肾上腺皮层。
六、胰岛
胰岛是胰腺内具有内分泌机能的细胞,分为胰岛素。胰岛素调节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维持体内血糖正常水平。七、性腺
男子为睾丸,分泌雄性素,具有使生殖器发育,精子成熟,性冲动和促进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等功能。女子为卵巢,分泌雌激素,具有使生殖器官成熟,子宫粘膜周围周期性变化和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功能。复习思考题
一、简释下列名词
神经元去极化电位差全或无法则突触神经网络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大脑皮质感觉区运动区联合区反射反射弧脑电图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条件性抑制非条件性抑制扩散集中相互诱导分析综合
二、简述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三、简述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四、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五、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六、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七、简述内分泌系统对机体的控制与协调第三章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人类意识的产生第三节人生意识的特征第一节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心理的发生(一)无机物的反映形式无生命物质具有最简单的反映形式,即只具有物理的、机械的、化学的反映形式。(二)生物的反映形式有生命的物质出现了与无机物完全不同的、全新的生物反映形式——感应性。
(三)心理的反映形式在暂时神经联系的基础上对信号刺激进行反映,是动物界在种系演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反映形式
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与先前的生物的反映形式有三个不同特征:第一,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作出生物学意义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作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第二,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与生物的本能不同第三,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阶段(一)感觉阶段感觉阶段是指无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也是动物心理演化过程的最初阶段。(二)知觉阶段知觉阶段是指低等脊椎动物,即哺乳类动物以下的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三)思维的萌芽阶段思维的萌芽阶段是指高等脊椎动物的心理发展阶段。第二节人类意识的产生
一、意识和意识的区分
(一)意识的概念
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
(二)意识的区分
意识的区分反映了个体在某一时间里对自身活动及其状态的觉知程度。
二、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三、语言在人类意识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不依赖于个人而存在,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第三节人类意识的特征一、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人类意识既有对客观环境的意识,也有自我意识,人类能够把自己同自然界相互区别开来,使人作为主体而与客观世界相对立。
第二人类的意识是以抽象的概念形式反映客观事物为主要特征的;动物则是以具体形象的感知、表象即感性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的。第三人类意识离不开语言这一表达思想、感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而动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并不需要语言。第四人类意识和动物心理具有不同的物质器官。
二、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一)意识的觉知性觉知性是人类意识的最基本特征,指人对外部刺激和自身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表现为人不仅能意识到客观事物的存在,而且也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自身同客观事物的复杂关系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等。(二)意识的能动性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3.意识的前进性(三)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1.人类意识是人在与自然界斗争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的2.人类意识是和语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3.人类意识的内容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和发展4.个体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亦说明了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反映意识自我意识意识的觉知性意识的能动性二、试述动物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三、试述人的意识及其区分。四、试述人类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五、试述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第四章注意第一节注意的概述第二节注意的种类第三节注意的特征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什么是注意注意通常指选择性注意,即注意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二、注意的意义和功能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世界。
注意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具有一系列的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㈠注意的生理机制
注意从其发生来说是有机体的一种定向反射。每当新异刺激出现时,人便产生一种相应的运动,将感受器朝向新异刺激的方向,以便更好地感知这一刺激。
㈡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停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第二节注意的种类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㈠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
㈡人本身的状态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的特点所引起,但也决定于人本身的状态。1.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2.人当时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儿童的有意注意的发展大体经过三个段:第一阶段随意注意是通过成人的言语指令而引起。第二阶段通过自己扩展了的外部言语,调节控制行为。第三阶段通过内部的言语指令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有:㈠
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㈡
培养间接兴趣㈢合理地组织活动㈣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三、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一方面类似于有意注意,因为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相联系着;另一方面类似于无意注意,因为它不需要人的意志努力。第三节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的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二、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人的注意广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㈠知觉对象的特点㈡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三、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四、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第四节注意的认知理论一、过滤器理论布鲁德本特是过滤器理论的主要代表二、衰减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特瑞斯曼是注意的衰减学说的主要代表
三、注意的完全加工理论注意的完全加工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选择是发生在模式识别之后。四、注意的资料限制和智源限制理论注意的智源限制任务是指,注意是一种非常有限的心理资源,所以执行了这项任务分配给较多的资源,这项作业便得到改善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注意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定向反射优势兴奋中心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二、注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注意与心理过程有什么关系?三、简述注意的生理机制。
四、注意分哪几种?影响这几种注意的条件是什么?五、分析自己的注意特征。六、简述注意的几种认知理论。第五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第二节感觉的测量第三节视觉第四节听觉第五节其他感觉第六节不同感觉得相互作用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的生理机制主要考察刺激的物理能量是怎样被转换成神经过程和心理活动的三、感觉的意义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也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第二节感觉的测量感觉的测量是说明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心理内容的量的说明,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感受性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说明的
二、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测量人的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是用刚能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的大小来表示的
㈠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简称绝对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㈡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阈限,与之相应的感受性称为差别感受性三、心理物理定律
心理物理定律是表明物理刺激的强度与它所引起的感觉量之间的关系,它是由19世纪中叶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创立的
(一)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又称对数定律或韦伯—费希纳定律,是费希纳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假定:把最小可觉差(即连续的差别感觉阈限)作为感觉的单位,即每增加一个差别阈限,心理量增加一个单位(二)史蒂文斯定律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提出了心理量并不随刺激量的对数的上升而上升,而是随刺激量的乘方函数而变化,即感觉到的大小是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四、感觉阈限的测量方法(一)最小变化法最小变化法又称极限法、系列探索法或最小可觉差法其基本特点是刺激按强度的递增序列和递减序列交替的方法呈现,各序列的刺激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以小步阶梯变化,探索从一类反应到另一类反应的转折点或阈限值
(二)恒定刺激法恒定刺激法又称次数法或正误法其特点是在整个实验中始终应用若干恒定的刺激量,并以随机顺序反复呈现这些刺激来测定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三)平均误差法平均误差法又称为再造法、调整法或均等法其基本特点是让被试自己来调整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然后根据被试多次调整好的刺激与标准刺激的误差的平均值来确定阈限值
(四)信号侦察论信号侦察论又称为信号检测论、信号觉察论是一种测量感受性的理论,但它与用感觉阈限来测定感受性的理论不同,在以感觉阈限作为测量感受性指标时,除感受性外,被试的主观判定标准对感觉阈限是有影响作用的第三节视觉一、视觉的刺激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光,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磁辐射,人所能接受的光波只占整个电磁波谱中的很小部分二、视觉的生理机制(一)眼睛的构造及其折光系统视觉的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光线须经过一系列的聚光器官,最后才能折射并聚焦在视网膜上。眼球是这一系列的聚光器官(二)视网膜的构造和感觉机制光线透过角膜穿入瞳孔经过水晶体折射,最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光线到达视网膜后,首先穿过视神经纤维的节状细胞、双极细胞,再引起感光细胞(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的变化,然后它们通过一定的光—化学反应影响双极细胞和节状细胞,从而引起视神经纤维的冲动传入视觉中枢。(三)视觉的传导机制由于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中某些化学物质分子结构的变化而释放的能量,激起感光细胞发放了神经冲动,光能便转换为神经信号,这种信号经由三级神经元传递至大脑的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四)特征觉察器视网膜上一定区域的感光细胞转换的神经能量能激活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视觉系统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也就是处于某一层次的神经细胞只接受来自一定区域的感光细胞传递的信息三、视觉现象(一)视觉的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1.明度的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2.波长的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视觉适应适应是指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感受性的变化。适应既可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使感受性降低
(三)颜色视觉颜色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视觉经验。光波的强度、波长和纯度的3种属性,分别决定了人的视觉的明度、色调和饱和度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色觉有以下三个定律:1.互补律2.间色律3.代替律(四)色觉理论1.杨—赫三色说三色说假设在视网膜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感光感受器,它们分别含有对红、绿、蓝波长敏感的视色素2.黑林四色说四色说又称拮抗说,由德国生理学家黑林于1874年提出。他假设视网膜上存在着三对感光视素,即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在光刺激下每对视素产生分解或合成的过程
(五)色觉缺失色觉缺失包括色弱和色盲(六)视敏度视敏度是指人的视觉器官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七)闪光融合当外界有光刺激时,视网膜需要一定时间把光能量转换为神经反应,在光消失时,视网膜的反应并不立即停止
(八)视觉后像视觉后像是指刺激停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九)视觉对比视觉对比是指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它可以分为明暗对比和彩色对比第四节听觉听觉是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一、听觉的刺激听觉的适宜刺激是一定频率范围的声波二、听觉的生理机制耳是人的听觉器官,它在把外界复杂的声音信号转变成内在神经信息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三、听觉现象(一)听觉的属性1.音调2.音响3.音色(二)声音的混和与掩蔽1.共鸣2.强化与干涉3.差音与和音4.声音的掩蔽
(三)听觉的疲劳与听力丧失听觉疲劳:在声音刺激长时间连续作用之后,听觉感受性会显著降低听力丧失主要有: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两种
四、听觉理论(一)频率理论主要代表:物理学家W·卢瑟福(二)行波理论主要代表:生理学家G·V·贝凯西(三)共鸣理论主要代表:赫尔姆霍茨(四)神经齐射理论主要代表:E·G·韦弗第五节其他感觉人的感觉通道除视觉、听觉之外,还有皮肤感觉、嗅觉、味觉以及机体内部感觉一、皮肤感觉刺激物作用于皮肤引起的各种感觉叫皮肤感觉,简称肤觉(一)触压觉(二)温度觉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温度觉包括冷觉与热觉
(三)痛觉痛觉有不同于其他感觉的特点,不论机械的、化学的、电的等等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即产生痛觉
二、嗅觉和味觉(一)嗅觉嗅觉是由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二)味觉味觉的适宜刺激是能溶于水的化学物质三、内部感觉内部感觉又称机体觉,是相对于视觉、听觉等反映外部环境刺激的感觉而言的,指反映机体内部状态和内部变化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一)运动觉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应的感觉
(二)平衡觉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反映的感觉(三)内脏觉内脏觉又称机体觉,是对机体饥、渴、痛、温等状态的感觉第六节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一、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或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叫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二、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三、不同感觉的补偿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感觉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视觉听觉触压觉温度觉嗅觉味觉运动觉平衡觉联觉二、阐述感觉的特点和意义。三、刺激的物理强度和心理强度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怎样对感受性进行测量?五、视觉是怎样形成的?简述视觉现象。六、听觉是怎样形成的?简述听觉现象。七、简述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第六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第二节知觉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空间知觉
第四节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第五节错觉
第一节知觉的概述
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和知觉的相异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第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反映第三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来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感觉要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二、知觉活动过程
知觉活动过程一般由五个环节组成,称为知觉链,这五个环节分别是:外界环境中介物
刺激物与感觉器官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各种外界信息的过程大脑对传入到皮层相应投射区的信息进行整合处理的过程第二节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整体性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过程
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格式塔学派把它们归纳为以下知觉组织原则1.接近原则2.相似原则3.连续原则
二、知觉选择性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对客观刺激物有选择地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三、知觉理解性三、知觉理解性知觉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四、知觉恒常性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特性的过程在视觉范围内,知觉恒常性有以下类型:(一)大小知觉恒常性大小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对物体的知觉大小不完全随映象的变化而趋于保持物体实际大小的特征
(二)明度和颜色恒常性
明度和颜色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物体固有的明度和颜色的知觉不随映象的变化而保持不变的知觉特征(三)形状恒常性
形状恒常性是指人对客观事物形状变化而反映客体本身形状不变的知觉特征第三节空间知觉一、距离知觉距离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一)单眼视觉线索1.遮挡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明暗和阴影5.运动级差6.结构级差
(二)双眼线索1.水晶体的调节2.双眼视轴的辐合(三)双眼视觉线索——双眼视差双眼视觉线索的双眼视差是产生物体立体知觉的重要依据二、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人对物体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一)视觉的方向定位人靠视觉信息确定客体及自身的位置关系,判断上下、左右和前后。当人用眼睛环视周围环境时,物体就在视网膜上形成了不同的投影(二)听觉的方向定位人利用听分析器知觉声源的方向,以及在其他信息作用下与经验相联系来知觉声源距离
没有其他分析器参与时,人对声源的方向定位表现为以下四条规律:第一,来自左右耳两侧的声音很少发生辨认混乱。第二,当确定声音来自前方,对前方水平线上的声音(左—前—右)辨认最准确第三,人对来自上下方向或前后方向的声音容易混淆,即在前—上—后—下竖面上的声音容易混淆第四,用连接耳朵的直线为轴,以直线的中点为顶点,向两侧各作一个圆锥体,圆锥围线与轴成45°角,这样每一耳朵仿佛延伸出一个喇叭形圆锥面(甲—乙—
丙—丁),在每侧耳朵圆锥面上的各个声音容易相互混淆
同视觉一样,听觉也分为:1.单耳线索2.双耳线索(1)时间差(2)强度差(3)声波位相差第四节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一、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物质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一)时间知觉的线索衡量时间的媒介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二)时间估计人具有判断时间间隔精确性方面的时间知觉能力二、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一)真动知觉真动知觉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性位移而引起的知觉(二)似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把静止物体知觉为运动,或者把没有连续位移的物体知觉为连续的运动第五节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觉一、错觉现象1.线条横竖错觉2.缪勒—莱尔错觉3.奥伯逊错觉4.戴勃错觉5.赫尔岑错觉6.佐尔纳错觉7.楼梯错觉
二、错觉产生的原因错觉产生的原因有多种解释,迄今仍未有令人满意的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知觉知觉链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理解性知觉恒常性双眼视差两耳距离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似动知觉错觉二、简述知觉和感觉的联系和区别三、试述产生距离知觉的线索四、试述听觉方位知觉的线索五、简述知觉理论第七章记忆
第一节记忆的概述第二节记忆过程第三节记忆系统和记忆组织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二、记忆的种类(一)据记忆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二)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把记忆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1.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在无意识情况下,个体过去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作业产生影响的记忆,又称为自动的无意识记忆2.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来完成当前作业的记忆。外显记忆是有意识地提取信息的记忆
(三)根据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不同,把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是对事实的记忆,例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都属于陈述性记忆2.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对具有先后顺序的活动的记忆三、记忆的生理机制
记忆的生理机制是一个异常复杂的问题(一)记忆机能定位说记忆机能定位说认为,在大脑中存在着视觉记忆的视觉中枢、听觉记忆的听觉中枢、语言记忆的言语中枢和运动记忆的运动中枢
(二)记忆机能整体说记忆机能整体说认为记忆是一种整合的心理现象,在大脑中并不存在单纯的记忆中枢(三)记忆分子学说记忆分子学说认为记忆经验是由神经元内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第二节记忆过程一、识记记忆过程开始于识记(一)识记的种类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的识记目的,不需要任何有助于识记的方法,也不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的识记目的,运用一定有助于识记的方法,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识记2.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1)意义识记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的意义,把握材料内容的识记,其基本条件是要求识记者能理解识记材料并进行思维加工(2)机械识记机械识记是指只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现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二)影响识记的因素1.识记的目的2.学习态度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5.识记方法二、保持
保持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它是以识记为前提,保持的效果是在回忆和再认中得到证明和体现的
(一)保持的特征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和巩固的过程(二)记忆测量保持量的测量方法是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之一
1.记忆的初级测量和二级测量(1)记忆的初级测量
记忆的初级测量指能够反映记忆中拥有多少信息的测量,一般用所拥有的信息的精确度表示(2)记忆的二级测量
记忆的二级测量是指对记忆信息进行质的考察与评价
2.常用记忆测量方法(1)回忆法(2)再认法(3)节省法(4)重建法3.内隐记忆测量方法4.元记忆测量方法(三)保持的动态变化
记忆内容和数量上的最明显的动态变化现象是遗忘
1.艾宾浩斯的保持曲线艾宾浩斯保持曲线又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影响保持的因素㈠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对保持的影响㈡识记材料的数量对保持的影响㈢学习程度对保持的影响㈣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对保持的影响3.遗忘的原因(1)记忆痕迹衰退说(2)干扰抑制说(3)动机性遗忘说(4)线索依赖性遗忘4.复习(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4)复习多样化(5)活动有助于记忆三、再认认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㈠根据有无目的任务和是否有意志努力,把再认分为无意再认和有意再认
㈡根据再认内容的范围与程度,把再认分为完全再认和不完全再认四、回忆
回忆又称为再现或重现,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面前,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种类:回忆可以是有意回忆或称为随意回忆,也可以是无意回忆或称为不随意回忆形式:回忆常常是以联想的形式出现第三节记忆系统和记忆的组织
一、记忆系统(一)感觉记忆1.感觉记忆的概念2.感觉记忆中的信息贮存(二)短时记忆
1.短时记忆的概念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2.短时记忆中的编码形式短时记忆是指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编码的记忆(三)长时记忆
1.长时记忆的概念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人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为永久性记忆2.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
3.长时记忆的信息存储长时记忆中存储的信息原则上是分类加工处理的在长时记忆中存储着两种不同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
二、记忆的组织记忆是个体经验积累和心理发展的前提,信息在记忆中的组织是心理学关心的问题(一)层次网络模型主要代表:柯林斯和奎利恩(二)激活扩散模型主要代表:柯林斯和劳福特斯三、记忆术记忆术是记忆的窍门和方法,旨在促进人们记忆材料的一种程序目前最流行而又取得公认的记忆技术是PQ4R法
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
记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无意识记有意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保持回忆再认遗忘倒摄抑制前摄抑制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内隐记忆
二、试述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内在系。
三、用信息处理的观点解释人类的记忆统。
四、试述遗忘及影响遗忘的因素。
五、试述有效组织复习。第八章表象和想象第一节表象第二节想象第三节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第四节睡眠和梦第一节表象
一、表象的概述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一)直观性表象和感觉、知觉一样具有直观形象性,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感性反映,但它所反映的通常只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
(二)概括性表象往往反映同一事物或同一类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而不是某一次感知的个别特点二、表象的种类(一)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二)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三)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四)遗觉象三、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基本表象理论代表人物:心理学家巴格斯基(二)双重编码理论代表人物:佩维奥四、表象的作用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过渡阶段,是认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第二节想象一、想象的概述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二、想象的种类(一)不随意想象(二)随意想象三、想象的生理机制在感知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大脑皮层里留下了许多痕迹,并在痕迹之间建立了暂时的神经联系,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系统。人们的经验越多,这种暂时神经联系越丰富。暂时神经联系系统是经常不断地变化、补充和修改着的,旧的联系重新配合构成新的联系。新的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就是想象的生理机制
四、想象与实践想象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五、想象的意义想象力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再造想象的发展对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创造想象则是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三节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一、再造想象(一)什么是再造想象(二)形成正确再造想1.要正确理解词与实物标志的意义象的条件2.丰富的表象储备二、创造想象(一)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二)发展创造想象的条件1.创造动机2.扩大知识范围,增加表象储备3.积极的思维活动4.灵感三、幻想幻想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一)幻想的特征1.幻想体现了个人的愿望,是向往的形象2.幻想常是创造性活动的准备阶段(二)幻想的形式
幻想可分为科学幻想、理想、空想三种形式。第四节睡眠和梦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一、睡眠睡眠是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是最重要和最突出的生物节律之一二、梦梦是在睡眠状态下出现的一种想象活动,是不随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表象遗觉象想象创造想象灵感理想幻想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二、为什么说想象也是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三、什么是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什么作用?四、怎样科学地解释睡眠和梦?第九章思维
第一节思维的概述第二节概念及其形成第三节问题解决第四节创造性思维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间接性和概括性是人的思维过程的重要特征二、思维的种类(一)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不同,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三)根据思维的结果是否经过明确的思考步骤和过程有否清晰的意识,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四)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可分为常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三、思维和语言(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1.从思维的特点看2.从思维的内容和结果看3.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4.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二)思维和语言的区别1.从本质特征来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包含物质内容的心理现象,而语言则是由一定的物质形式与概括的内容所构成的信息符号系统,是一种包含精神内容的物质现象,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或思想的直接现实
2.从生理机制来看虽然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都体现着大脑和感官的整合效应,但思维器官主要是大脑,语言器官则主要是眼、耳、喉、口腔等的感觉器官或效应器官
3.从思维和语言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来看
语言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是标志和被标志的关系,其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思维同客观事物的关系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其间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4.从思维和语言的构成因素来看语言的基本因素是词,思维的基本因素是概念5.从思维和语言规律的性质来看语言的语法规则与人类的思维规律不同四、思维与非理性因素人的整个认识活动和心理活动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活动,其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整个活动之中。因此,思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影响和制约思维的因素中,非理性因素是极为重要的因素五、思维与脑
思维是脑的机能,脑是思维的器官,思维与脑有着密切的关系第二节概念及其形成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二、概念的种类
(一)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的程度,可分为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二)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他们的相互关系,可分为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三)根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可分为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四)根据概念的外延特征,可分为单独概念、普遍概念和集合概念(五)根据概念的内涵,可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六)根据概念的人为性可分为自然概念和人工概念三、概念的功能(一)减少情境的复杂性(二)认清事物(三)增加经验的意义(四)增加对事物间关系的了解(五)使知识经验系统化四、概念的形成(一)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2.类化
3.辨别(二)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
1.学生过去的经验2.学生的认知能力3.有关特征与无关特征4.变式5.下定义6.概念体系第三节问题解决一、什么叫问题解决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问题解决是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二、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过程三、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很多,有情境因素也有个人因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一)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中物体和事件的空间排列不同,能促进或妨碍问题的解决
2.问题元素的空间集合方式不同,问题解决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
3.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物体或事实太少与太多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认知结构的限制认知结构是指个人面对问题时,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印象等方面的心理反应(三)定势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四)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方面的功能(五)动机和情绪状态人的动机可影响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无疑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第四节创造性思维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一)新颖性(二)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的产物(三)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四)灵感状态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指在问题情境中,新的思维从萌发到形成的整个过程(一)准备期(二)酝酿期(三)豁朗期(四)验证期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㈠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求知欲㈡运用发展创造性思维策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观念,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动作思维聚合思维分散思维合取概念析取概念人工概念问题空间功能固着二、什么叫思维?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三、简述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四、什么叫概念?影响概念形成的因素有哪些?五、什么叫问题解决?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六、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有什么区别?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十章言语第一节言语的概述第二节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第三节言语的感知和理解第四节动物“语言”第五节儿童的言语发展第一节言语的概述一、语言与言语二、言语的功能及活动特点(一)言语的功能1.交际功能2.思维功能3.调节功能4.创造功能
(二)言语活动的特点1.目的性2.开放性3.规则性4.离散性5.社会性和个体性三、言语的种类(一)对话言语对话言语有以下四个特点1.合作性2.情境性3.简略性4.反应性
(二)独白言语讲演、授课、作报告等,都由个人独自进行,因而称之为独白言语(三)书面言语书面言语具有独白言语的特性:1.展开性2.随意性3.计划性
(四)内部言语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以及自己思考时的言语活动,是言语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外部言语不同,是一种不出声的默语内部言语有两大特点:1.隐蔽性2.简略性第二节言语活动的生理机制
一、言语的发音机制语音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呼吸器官(二)喉头和声带(三)口腔、鼻腔和咽腔二、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一)布洛卡区(二)威尔尼克区(三)角回(四)言语信息处理的神经模型(五)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与言语活动第三节言语的感知和理解一、口头言语的感知(一)言语语音的分析1.从发音器机制看语音作用2.利用语图研究语音3.分析语音在言语中的意义(二)影响口语知觉的各种因素
(1)语音类似性
(2)语音强度(3)噪声掩蔽(4)上下文作用(5)句法、语义的作用二、书面言语的感知(一)单词再认书面言语最基本的构成材料是词,其中形、音是词的物质外壳,义是词所包含的内容(二)阅读阅读是指人对句子及段落意义所含信息的接收(三)言语的理解言语的理解是指在感知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与字形)的基础上,通过一个人的过去经验,而对语义加以理解的过程第四节动物“言语”一、黑猩猩学习“言语”的早期研究二、对黑猩猩学习言语的评价第五节儿童的言语发展一、言语发展的阶段性(一)牙牙学语阶段(二)单词句阶段(三)双词或三词组合阶段(四)完整句阶段二、言语发展理论(一)言语的模仿说(二)先天语言生成说(三)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言语语言内部言语先天语言生成说言语学习的认知加工说言语的感知言语的理解二、言语的职能和特点是什么?三、言语有哪些种类?试举例说明。
四、动物学习语言有哪些著名的例子?略举一二例加以说明。五、儿童的言语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六、简述人类言语的生理机制。七、影响人类言语知觉的因素有哪些?八、人类言语理解有哪几级水平?影响言语理解的因素有哪些?第十一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第二节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以及表情动作第三节心境、心情和应激第四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第五节情绪和理论第一节情绪和情感的概述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反映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三、情绪和情感的作用(一)适应功能1.高等动物的情绪具有适应功能2.儿童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功能3.成人的情绪和情感具有适应功能(二)动机作用人的各种需要是行为动机产生的基础和主要来源,而情绪和情感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主观体验,它们能激励人的行为,改变行为效率
(三)组织作用情绪和情感这种特殊的心理活动,对其他心理过程而言是一种监测系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1.促成知觉选择2.监视信息的移动3.影响工作记忆4.影响思维活动5.情绪影响人的行为表现
(四)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有着明显的外显形式——表情。表情与言语一样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它是传播情绪和情感信号的主要媒介
四、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与情感的区别1.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2.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展在先,情感体验产生于后3.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4.情绪表现的外显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2.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五、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机制
(一)情绪状态下机体的内部变化1.呼吸2.血液循环3.皮肤电反应4.脑电反应5.内外分泌腺的反应(二)情绪和情感的中枢机制1.下丘脑2.边缘系统3.网状结构4.大脑皮层一、情绪与情感的分类(一)基本情绪1.快乐2.愤怒3.恐惧4.悲哀(二)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和情感1.惊奇和兴趣2.厌恶(三)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和情感1.害羞害羞是个体与周围人和环境的相处过程中对自己作不太肯定评价时的情绪体验2.骄傲与自罪骄傲是个体在了解到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想自我要求时产生满足感、自我肯定的情绪体验自罪是个体了解到自己达不到理想要求时所产生的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四)与他人有关的情感体验1.爱爱是对他人肯定的情感,它与喜欢相联系,是与受他人吸引有接近欲望相关联的情感2.恨恨是对他人否定的情感,它与愤怒这一基本情绪相联系,久而久之产生的情感体验二、表情动作表情动作是情绪的外部表现形式,是一种独特的情绪语言(一)三种主要的表情动作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二)表情的先天性和社会性第三节心境、激情和应激一、心境心境是一种深入的、比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如得意、忧虑、焦虑等二、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三、应激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张与危急状况下出现的情绪状态,是人对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第四节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一、道德感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
(一)直觉的道德感
直觉的道德感是由对某种情境的直觉感知引起的,具有迅速而突然的特点,对道德行为有迅速定向的作用(二)形象性的道德感形象性的道德感是通过形象思维发生作用的道德情感(三)伦理性的道德感伦理性的道德感是在认识道德理论的基础上产生的自觉的、概括性的情感
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三、美感美感是对事物美的体验第五节情绪的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理论(二)坎农—巴德理论二、情绪的动机—唤醒理论
(一)扬的理论(二)利珀的理论(三)汤姆金斯的动机理论三、情绪的行为理论
三、情绪的行为理论四、精神分析和体验的理论五、情绪的认知理论㈠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和评价理论㈡沙赫特和辛格的三因素论㈢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情绪和情感道德感美感心境激情应激惊奇和兴趣爱和恨二、试从快感度、紧张水平、激动水平、强度等方面说明情绪的两极性。三、试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四、表情动作有哪三种主要类型?五、试述情绪和情感的中枢机制。六、举例说明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七、举例说明情绪唤醒理论,并作简要评价。八、试述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第十二章意志第一节意志的概述第二节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与培养第一节意志的概述
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二、意志行动的表现意志表现为人有目的的行动,是人类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三、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影响(二)意志与情绪的关系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
(三)意志与个性的关系首先,个性心理倾向性制约着人的意志表现其次,意志在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四、意志的生理机制
意志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神经系统多部位、多层次整合活动的结果第二节意志行动及其心理过程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方面,是人的积极性的特殊形式一、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一)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三)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二、意志对行动的调节作用意志是意识调节功能的表现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是指意志对行为的积极能动的调节过程,它有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
(一)确定决定阶段1.动机斗争2.确定行动的目的(二)执行决定阶段1.行动方法和策略的选择2.克服困难实现所作出的决定第三节意志的品质与培养一、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二)果断性(三)坚韧性(四)自制力二、意志品质的培养
培养优良的意志品质,一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二)组织实践活动,以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三)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四)发挥纪律对培养意志品质的作用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意志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随意动作意志行动意志品质二、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三、试述意志与认识、情绪和个性的关系。四、试述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五、怎样培养人的优良意志品质?第十三章技能第一节技能的概述第二节动作技能第三节认知技能第一节技能的概述
一、什么是技能
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二、技能与知识技能与知识是有区别的。第一,它们属于不同的经验范畴第二知识与技能虽然都是一些巩固了的概括化系统,但概括的水平不同第三知识的获得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同步的
三、熟练与习惯熟练是高级水平的技能。它是通过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但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方式除熟练外,还有习惯四、技能与脑第二节动作技能
一、什么叫动作技能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或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二、运动、动作和活动运动是人体的一种机能动作是指具有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对象的运动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系统三、动作技能的种类(一)连续性动作技能和非连续性动作技能(二)封闭性动作技能和开放性动作技能(三)精细的动作技能和粗大的动作技能(四)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四、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一)动作1.反射动作2.基本动作(二)知觉能力
1.控制的精确性2.四肢运动协调能力3.定向反应能力4.反应时间5.手臂运动速度6.速度控制能力7.腕手灵活性8.手指灵活性9.臂手稳定性10.腕指速度11.瞄准
(三)体能体能是指人体各种器官的运动能力1.力量2.灵活性与速度3.平衡性4.协调性5.耐力五、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特点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1.认知阶段2.联系阶段3.自动化阶段(二)动作技能的基本特征
1.动作的速度2.动作的准确性3.灵活性(三)动作技能与智力1.技能的性质(1)技能的复杂性(2)认知期的长短(3)动作的灵活性2.智力层次六、影响动作技能形成的因素(一)知识经验与理论(二)讲解与示范(三)练习第三节认知技能
一、什么叫认知技能认知技能,也称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二、认知技能的种类1.感知技能2.思维技能三、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关系首先它们所调节的对象不同其次动作技能是展开的,每一个动作都是不可或缺的;认知技能的动作是简缩的、不完全的、片断的,是高度省略和简化的第三动作技能是外显的,他人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发展变化的进程;认知技能则是内隐的,他人不能直接观察到它的发展变化的进程,人们只能通过智力活动的结果间接地了解它的发展变化的进程四、认知技能形成的阶段(一)活动的定向阶段(二)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三)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四)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五)内部言语阶段五、影响认知技能形成的因素(一)原型特点(二)练习(三)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复习思考题一、简释下列名词动作动作技能开放性动作技能动作准确性心理运动能力练习曲线二、什么叫技能?技能、熟练与习惯有什么区别?三、说明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和基本特征。
四、说明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五、什么叫高原现象?形成高原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六、影响练习效率的因素有哪些?七、什么叫认知技能?它有哪些种类?认知技能与动作技能有何区别?第十四章个性和个性倾向第一节个性的概述第二节需要第三节动机第四节兴趣第五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第一节个性的概述一、什么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信阳师范大学《健康教育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信阳师范大学《电磁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搭建互助学习的平台的学习社团安排计划
- 《机械零件加工》课件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主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余学院《商务英语阅读》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192高层建筑施工期末试题答案
- 西北大学《决策心理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9.3溶质的质量分数(第1课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下册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1)-江西省(原卷版)
- 八年级历史期末模拟卷02(考试版)【测试范围:八上全册】(统编版)
- DB11T 382-2017建设工程监理规程
- 减少老年住院患者口服药缺陷次数的PDCA案例
- 燃油泵及总成试验标准
- 劳务分包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汽车检测与维修开题报告》
- WB/T 1018-2002菱镁制品用工业氯化镁
- GB/Z 41117-2021紧固件钢制紧固件氢脆基本原理
- GB/T 6547-1998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法
- GB/T 4310-2016钒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T
- GB/T 34542.3-2018氢气储存输送系统第3部分:金属材料氢脆敏感度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