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诗品》辨_第1页
王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诗品》辨_第2页
王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诗品》辨_第3页
王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诗品》辨_第4页
王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诗品》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颉《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文心雕龙诗品》辨

建安七子之一王渊在《曹法典》中称他为孔荣、陈林之后。曹丕又说:“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团扇》《桔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这是对王粲的作品作出较早的评论。曹丕又在《与吴质书》里说:“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曹丕认为徐干的辞赋,可以和王粲匹敌。又认为王粲除辞赋外,别的作品不能与他的辞赋相比,但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提出不同评价:“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辞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曹丕认为他只善于辞赋,他文未能称是,刘勰认为他的诗赋都是好的,不光是赋,又称“文多兼善”,即兼善各体文,这是评价不同者一。曹丕认为徐干的辞赋可与王粲匹敌,刘勰认为王粲的诗赋是七子之首,不仅高过徐干,也高过七子中的其他各子,这是评价不同者二。再看钟嵘《诗品》评王粲的诗:“其源出于李陵。发愀怆之间,文秀而质羸。在曹、刘间,别构一体。方陈思不足,比魏文有余。”称王粲的诗“文秀而质羸”,“质羸”即曹丕说的“惜其体弱,不能起其文。”又称徐干诗:“伟长(徐干)与公干(刘桢)往复,虽曰以莛扣钟,亦能闲雅矣。”钟嵘把王粲诗列入上品,把徐干诗列入下品,认为徐干不如王粲,同于刘勰。但《诗品》称刘桢诗:“其源出于《左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彤润恨少。然自陈思以下,祯称独步。”认为除曹植以下,建安七子的诗以刘桢为首,这又与刘勰的评价不同了。钟嵘《诗品序》称“昔曹、刘殆文章之圣”,把曹植与刘桢并称。但《文心雕龙·明诗》称“兼善则子建、仲宣,”以曹植与王粲并称。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又称潘岳、陆机的诗“体变曹、王”,都以曹植与王粲并称,与钟嵘不同。钱子泉师《中国文学史》批评钟嵘《诗品》道:今观桢所作,乃知誉过其实.如桢《公宴诗》《赠五官中郎诗》四首,语颇腴而意不深,何尝“雕润恨少”?(如《公宴诗》:“芙蓉散其华,菡萏溢金塘。灵鸟宿水裔,仁兽游飞梁。”这里用了芙蓉,指荷,又用菡萏,指荷花,这样用词,就是雕润。又称灵鸟、仁兽,是虚的,也是雕润,又是阿谀之词.----振注.)《赠徐干》一首,气较爽而语多率,岂遽“气过其文?”(《赠徐干诗》:“步出北寺门,遥望西苑园。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乘人易感动,泪下与褡连。”这首诗是“气较爽”,按太子曹丕尝宴诸文学,酒酣,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曹操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刘桢因自称“乖人”。所谓“语多率,可能指此----振注)《赠从弟》稍劲健而气则促,亦不见所谓“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陵霜,高风跨俗”也。(《赠从弟诗》:“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这首诗是劲健的。《文选》李善注:“《庄子》曰:天寒既至,雪霜将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这首诗即据前人的意思来写的,所以还够不上称“仗气爱奇。动多振绝.”一一振注)乃云“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其然岂其然乎!”王粲《咏史》《七哀》诸诗,直道所见,更不着一绮靡语,苍劲有骨力,不为文秀,特征气劲。而《诗品》谓其“文秀质羸”,想见胸中全无泾渭。”批评《诗品》“文秀质羸”的,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称“仲宣诗极沉郁顿挫,钟记室以为文秀而质羸,殆所未喻矣。”称王粲诗“极沉郁顿挫”,用来批评“文秀质羸”说的错误,实际上也批评曹丕说的“惜其体弱,不能起其文。”用沉郁顿挫来评王粲的诗,正说明他风格的劲健,不是“体弱。”对于这些不同评价,还是结合王粲的赋和诗来看。表达复杂的思想曹丕称王粲的赋,举出《初征》《登楼》《槐赋》《征思》,看萧统《文选》,对建安七子的赋,只选了王粲的《登楼赋》一篇。从萧统看来,建安七子的赋,只有王粲《登楼赋》一篇可选,说明王粲的赋为建安七子之首,《登楼赋》又是王粲赋中之首。从赋的发展来看,汉末到三国,提倡抒情小赋,《登楼赋》正是抒情小赋的杰作。王粲因西京扰乱,到荆州去投靠刘表,刘表并不看重他。他登上当阳县(在湖北)城楼作赋。从城楼上望出去:“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丘。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那里有清的漳水,有曲折的沮水流过。“坟衍”指土地肥沃平旷,“皋”句指岸边湿地,便于灌溉的。北面有陶朱公的坟地,西面有楚昭王的陵地。花果遍野,庄稼满田,是很好的地方,那末为什么不足以少留呢?他说:“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他因为遭遇世乱,迁往荆州,经过了“逾纪”,超过十二年还在乱。他在荆州对救乱不能有所作为,所以想怀归,为了不能救世乱而深切忧思。下文又说:“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想到日月很快过去,等天下太平象等黄河清怕等不到。希望有人执行王道来平治天下,他可以籍大路来驰骋自己的才力,即是想投靠有平治天下能力的人,来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他就怕自己象葫芦那样被挂起来,却不用,又怕象井水疏浚了,却不用;即怕自己不被任用,不能在平息战乱上发挥作用。他想到的就是时世的长期战乱,因而发愁,想到怎样能平息战乱,想到自己能为此出一份力量。这篇既是抒情小赋,又表达了忧时伤乱的感情,想望平息战乱,在平息战乱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样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王粲别的赋都不能跟《登楼赋》相比。如《初征赋》:“赖皇华之茂功,清四海之疆宇。超南荆之北境,践周豫之末畿。”这里当指曹操的部队进入荆州北境,占领豫州,即河南。只进军荆州,怎么说“清四海之疆宇”呢?这篇赋没有写出什么深刻的思想性来。再象《槐赋》:“丰茂叶之幽蔼,履中夏而敷荣。既立本于殿省,植根抵其弘深。鸟明栖而投翼,人望庇而披襟。”这篇《槐赋》,不过赞美宫中的一棵槐树,枝荣叶茂,植根深固,也不能和《登楼赋》相比。曹丕还提到《征思赋》,没有传下来。曹丕提到徐干的《玄猿》《漏卮》《团扇》《桔赋》,只有《团扇赋》传下四句;“惟合欢之奇扇,肇伊洛之纤素。仰明月以取象,规圆体之仪度。”只是说用伊洛地方的细的丝织品,仿照明月,利用圆规,制成合欢扇。徐干《玄猿》《漏卮》《槐赋》皆失传,不过这三篇是咏物赋,与《团扇赋》同类,当是赞美皇家所高的玄猿,宫廷中的漏卮、桔树,当不能与《登楼赋》比美。徐干另有《齐都赋》,夸耀齐都景物的富丽洪伟,如“其川渎则洪河洋洋,发源昆仑,九流分逝,北朝沦渊。惊波沛厉,浮沫扬奔。南望无垠,北顾无鄂。蒹葭苍苍,莞菰沃若。”这是写黄河的。这样的描写,是学习汉的大赋来的。内容的洪伟不如汉大赋,缺乏汉末抒情小赋的抒情特色,也不足与《登楼赋》相比。徐干又有《序征赋》,讲他南征的经历,如:“沿江浦以左转,涉云梦之无陂。从青冥以极望,上连薄乎天维。”只写沿途的见闻,谈不上什么思想性。再看建安七子中的孔融,没有赋传下来。陈琳有《武军赋》,是歌颂袁绍攻灭公孙瓒之战。先写袁绍军的声势:“赫赫哉!烈烈矣,于此武军。”又写袁绍的出军:“干戈森其若林,牙旗翻翻如绘。千徒从唱,亿夫求和。声訇隐而动山,光赫奕以烛夜。”接着写军中的刀:“其刃也,则楚金越冶,棠溪名工,清坚皓锷,修刺锐锋。陆陷蕊犀,水截轻鸿。”即刀怎样好。下面讲铠怎样好。弩怎样好,弓怎样好,矢怎样好,马怎样好,钩车怎样好。又讲进攻怎样有威力,全篇有残缺。对于这次战争的性质没有讲,意义不大。再有《神武赋》赞美曹操的征乌丸。先讲:“恶先毂之惩寇,善魏绛之和戎,受金石而弗伐,盖礼乐而思终。”春秋晋楚邲之战,先毂是中军的副帅,不听主帅的意见,率军进战,造成大败,这句说曹操不允许部将的擅自行动,春秋晋大夫魏绛和戎,使晋国受益。那应该讲怎样跟乌丸和好,为什么又要征乌丸呢?没有讲,就写:“陵九城而上济,起齐轨于玉绳。车轩辚于雷室,骑浮厉乎云宫。晖曜连乎白日,旗旄继于电光。”就写出兵进攻。“单鼓未伐,虏已奔溃。”这次战争的性质也没有写。前面既提到“善魏绛之和戎”,为什么又起兵讨伐的原因,也没有写。陈琳又有《止欲赋》,内容跟陶渊明的《闲情赋》是一致的,但写得远不如《闲情赋》。总的看来,陈琳的赋也不能和《登楼赋》相比。再看阮瑀,有《纪征赋》,写曹操向荆州进军:“同天工而人代兮,匪贤智其能使。五材陈而並序,静乱由乎干戈。惟蛮荆之作仇,符治兵而济河。遂临河而就济,瞻禹迹之茫茫。”这篇赋指出战争的性质,定“静乱”,是因为荆州与朝廷“作仇”。称曹操是“天工而人代”,即天的职能由他来代替,指曹操替朝廷来讨伐。称曹操是贤智。称曹操有“五材”,即勇、智、仁、信、忠,用兵平乱。这样写,就使人想起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在曹操将向荆州进兵的建安十三年,《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注引《魏氏春秋》:“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但曹操杀孔融,宣布孔融罪状,没有一句讲他讪谤。可见孔融没有讪谤,只是认为不当向荆州进军,就触怒曹操被杀。孔融无罪全家被杀,显出曹操的不仁。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谈不上忠。阮瑀称赞他勇、智、仁、信、忠,称他“天工而人代”。不免阿谀。陈琳也写《止欲赋》,也远不如陶渊明《闲情赋》。陈琳还写了《筝赋》《鹦鹉赋》,那是咏物小赋,也远不能和《登楼赋》相比。再看应有《撰征赋》,大概是赞美曹操征乌丸的,后面说:“烈烈征师,寻遐庭兮。悠悠万里,临长城兮。周览郡邑,思既盈兮。嘉想前哲,遗风声兮。”这篇赋对曹操出征的用意没有说明,意义不大。又有《西狩赋》讲打猎的,不属于当时较突出的抒情小赋。又有《正情赋》,也不如陶渊明的《闲情赋》。又有《悯骥赋》,称:“惧仆夫之严策兮,载悚栗而奔驰。怀殊姿而困遇兮,愿远迹而自舒。”但“涉通逵而方举兮,迫舆仆之我拘。”还是受到驾驶者的拘束,自舒不了。“展心力于知已兮,甘迈远而忘劬。哀二哲之殊世兮,时不遘乎良造。”愿意替知己尽力,找不到知己,找不到会驾驶的王良、造父,生不逢辰,只能感叹。这篇是写得好的,但也不能和《登楼赋》相比。再看刘桢有《遂志赋》,称:“伊天皇之树叶,必结根于仁方。梢吴夷于东隅,掣叛臣乎南荆。戢干戈于内库,我马挚而不行。扬洪恩于无涯,听颂声之洋洋。四宇奠以无为,玄通穆以普将。”这里对曹操歌功颂德,称他为天皇,赞他有仁方。他在赤壁战败,还说他:“梢吴夷”,梢当指冲激。赤壁战败以后,三国鼎立,战争不息,却说成:“四宇奠而无为,”四方平定,可以无为而治,可以把干戈收进内库,洪恩广被。这样的歌功颂德,完全不顾事实,比王粲差得更远了。这样看来,就赋说,建安七子确实应该以王粲为首。句三:“发玄武,去恶化”,又归隐所,也不生王粲的《七哀诗》最著名,《七哀诗》:西京乱无象(道),豺虎方构患。复弃中国去,远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汉文帝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毛诗序》:《下泉》,思治也,曹人思明王贤伯也。)喟然伤心肝。荆蛮非我乡,何为久滞淀,(淀,久也)?方舟(并两船)泝大江,日暮愁我心。山岗有余映(光),岩阿增重阴。狐狸驰赴穴,飞鸟翔故林。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丝桐感人情,为我发悲音。羁旅无终极,忧思壮难任(刺痛难堪)。边城使心悲,昔吾亲更(经历)之。冰雪截肌肤,风飘无止期。百里不见人,草木谁当迟(治)?登城望亭燧(报警烽火),翩翩飞戍旗。行者不顾反,出门与家炫.子弟多俘虏,哭泣无已时。天下尽乐土,何为久留兹?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谘。清人方东树《昭昧詹言》讲《七哀诗》道:仲宣《七哀》首篇起六句,点题交代耳,而叙事高迈,沉雄阔大,气象体势骞举清恻。《出门》以下,又以中道所见言之,情词酸楚,直书所见,至不忍闻。《小雅》伤乱,同此惨酷。“南登霸陵岸”二句思治。以下转换振起,沉痛悲凉,寄哀终古。其莽浪同武帝,而精融过之。其才气喷薄,似犹胜子建。感愤而作,气激于中,而横发于外,后惟杜公有之。次首起二句沉迈,文法双绾。“冰雪”(疑当作“方舟”)以下,实叙而皆虚矣。读此乃知彼徒述边地苦景,皆犯实而痴矣。故文法高妙,别有能事。“边城”六句,即以实叙论之,何等莽苍雄阔,笔势浩荡。“登城”句回转抗坠,得画意,笔势飞鸣,后惟杜公有之。以上顿断言地,以下言人,与陈思《送应氏》同局。“天下尽乐土。”忽逆转顿挫,倒勒反棹。“蓼虫”二句,忽又放下。本是怨悔之词,却庄言之,悲恨尤深。此等诗直嗣二雅。昭明之选,乃佚此篇,可谓无目。何屺瞻云:“仲宣最为沉郁顿挫,而钟记室以为文秀而贤羸,殆所未喻。”愚谓钟嵘知解宗徒,有以言波若(般若,佛言智慧),无以知波若矣。究其所言,亦非波若。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已.方东树评《七哀诗》,认为首篇六句,叙事能点明时世,抓住要点,叙及亲友的感情,所以称为阔大清恻。“出门”所见,写饥妇弃儿,极为悲惨。登霸陵岸想望汉文帝,有乱极思治的用意。联系《诗经·曹风·下泉》篇的怀念明王贤伯的拨乱反正,所以说“转换振起”。次首起二句深沉而用意高超,实是《登楼赋》的用意,用两句概括,所以说“沉迈”。又说“文法双绾”,即这个开头,一方面联系留滞荆州,即指“方舟”以下十句;一方面又联系独夜”以下六句,所以称双绾。“方舟”以下是实叙,但景中含情,写景是为了抒情,所以实叙而皆虚矣。如“方舟泝大江,日暮愁我心”,是抒写愁情。“山罔有余映”,与“岩阿增重阴”,构成映衬,从“重阴”中衬出阴郁的心情。“狐狸驰赴穴,飞鸟归故林”,从“驰赴穴”“归故林”里含有思归之情从“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里,使人想起三峡民歌“猿啼三声泪沾裳,”从“清响”“猿吟”中含有悲哀的感情。以下的“迅风拂裳袂,白露沾衣襟”,与“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联系,正表达出“悲音”“忧思”,所以说“徒述边地苦景,皆犯实而痴矣”,即只写景物,不是借景抒情,以抒情为主,就是犯实而痴了。王粲正由于借景抒情,所以“文法高妙,别有能者。”第三首“边城”六句,也是借景抒情,又写出广阔的境界,所以称为“莽苍雄阔”。“登城”两句,写城上旗子飘扬,又昂扬而有画意。经过一扬,又落到“行者”的人上,所以称为“抗坠”。写人的“哭泣无已时”,又逆转到“天下尽乐土”,那可以离开了,忽又不提离开,转到跟蓼虫无法谈辛苦.本是写留在边地的辛苦,却反说无法谈辛苦,更显出悲恨来。这里讲首篇写“出门”所见,“气激于中,而横发于外,后惟杜公有之”。即“直出所见,至不忍闻”,后来杜甫的“三吏”“三别”,也是“直出所见,至不忍闻”,而“气激于中。”讲第三首“登城”句回转抗坠,“笔势飞鸣,后惟杜公有之。”如杜甫《前出塞》之二:“骨肉恩岂断,男儿死无时。”写悲苦。下面忽然振起,笔势飞鸣,作:“走马脱辔头,手中挑青丝。捷下万仞罔,俯身试骞旗。”杜甫诗的风格是沉郁顿挫,上引何焯称王粲诗“最为沉郁顿挫”,正说明他的笔力劲健,所以钟嵘评他的诗“文秀而质羸”,方东树认为钟嵘评诗,象佛教徒人讲宗派,讲般若,佛家以最高智慧为般若。钟嵘称王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