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王珩《登楼赋》时间新考
王渊的《楼楼赋》是汉末诗歌的杰作。《昭明选文》的全文被收录在《赋志》的《全集》中,并长期传播,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关于王粲所登之楼的楼址,我曾在《<登楼赋>楼址辨正》一文中指出,它不在盛弘之《荆州记》所说的当阳,也不在刘良所说的江陵,而应在漳、沮二水交会之处的麦城(《文学遗产》1983年第2期)。在弄清王粲所登之楼所在地的基础上,便可进而讨论登楼的时间了。登楼时间的确定,既关乎王粲的事迹行踪,同时也直接影响着赋意的理解,对于研究王粲及其名作《登楼赋》,似不是一个可以等闲视之的问题。《登楼赋》有云:“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所谓“遭纷浊而迁逝”,是指初平三年(192)王粲因李傕、郭汜作乱,举家迁离长安,南之荆州依附刘表一事。王粲另有一篇《初征赋》,其中云:“违世难以回折兮,超遥集乎蛮楚。逢屯否而底滞兮,忽长幼以羁旅。”说的也是这一情况。“一纪”为十二年,可知王粲自来荆州迄于登楼之时,已经超过十二年了。王粲之归附曹操离开荆州是在建安十三年(208)末。如此说来,他登麦城城楼当在建安十年(205,王粲二十九岁)到建安十三年(王粲三十二岁)这四年之内发生的事,是容易推知的。缪钺先生《王粲行年考》说此赋之作当在建安十二年,余冠英先生《汉魏六朝诗选》也认为《登楼赋》作于王粲二十九岁左右,其根据大概就在于此。上述两家,在判断年份上虽小有出入,但都一致认为王粲《登楼赋》是在荆州依附刘表时期写出的,与传统上的说法没有什么歧异,我过去也对之信而不疑。但是,经过仔细考虑,似觉此说尚有值得深入讨论的余地。首先,王粲到荆州后一直家居襄阳,《太平御览》卷一八○引《襄沔记》曰:“繁钦宅、王粲宅并在襄阳,井台犹存。”《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襄阳西南有徐元直宅,其西北八里方山,山北际河水,山下有王仲宣宅。”而遍查史料都未曾发现王粲在荆州依附刘表时期有离家南行的任何记载。再说,王粲投奔刘表后,“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魏志·王粲传》)。见出他不被刘表所信用。不过从王粲曾为刘表起草过一些诸如《为刘荆州谏刘袁谭书》、《为刘荆州与袁尚书》、《荆州文学记官志》等文稿,看来他似乎担任过刘表的文学侍从,亦即刘表与王粲之间存在着某种君臣关系,他有可能曾经随侍刘表而南行。然而,我们在现存的史料中也找不到有关刘表离开襄阳南赴麦城一带的半点踪影。因此,若仅仅依据赋文“逾纪”之语,用以断定王粲登麦城城楼的时间,由于在史料上缺乏坚实有力的佐证,从而难免使人产生不够放心踏实之感。再从《登楼赋》文本的解读以及王粲与刘表之间的关系方面来看,也觉得此赋恐不应是依附刘表时期之所作。《登楼赋》抒写登上麦城城楼四望时所引起的乡国之思和离乱之感,同时也表现了他渴望国家统一的理想和乘时立功的愿望,处处充溢着因现时遭际而带来的忧虑和苦闷。赋中“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数句,是王粲落笔最着力之处。他一方面希望天下统一安定,自己可以借助“王道”而驰骋才力;一方面又惧怕不被任用,无所作为而蹉跎岁月。这种既抱希望又感惶恐不安的思想情感的表露,构成了《登楼赋》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应该认为是作者为文立意的主眼之所在,《文选》五臣刘良注也说此赋“述其进退危惧之情”,是颇切中文旨的见解。那么,在依附刘表时期有没有产生这种复杂感情的可能呢?王粲至荆州后始终不为刘表所重,如上文所说,充其量不过是一名以文章事主的宾客。曹植在《王仲宣诔》中说他在荆州“身穷”、“居鄙”,过的是“潜处蓬室,不干势权”的生活,就指出了这种情况。而他对刘表也有清醒的认识。曹操平定荆州后不久,由赤壁回师北上至襄阳,曾置酒汉滨,王粲在酒筵上发表了一席贺辞,其中提到刘表,说他“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魏志·王粲传》),指出刘表是一个既有野心,又不善用人的庸才,其败亡覆国,势在必然。其实,早在刘表死前,王粲的密友裴潜曾私下同王粲讲过类似的话,说:“刘牧非王霸之才,乃欲西伯自处,其败无日矣。”(《魏志·裴潜传》)如果那时王粲没有相同的思想认识,裴潜自是不敢同他推心置腹密谈此种内容的。这就说明王粲早已看出了刘表“非王霸之才”,不懂用人,自然也不会将自己的前途寄希望于他,“不干势权”正好反映了他对刘表的态度。显而易见,在依附刘表的后期,王粲不存在什么能否被任用的问题,对之也不抱任何幻想,当然也不会产生“进退危惧”的心情了。既然如此,有关《登楼赋》的作年问题不得不去另找线索。上文提到过,登楼的时间必在四个年份的范围之内,而在这四个年份中,王粲却经历了两个时期,即由依附刘表到归降曹操。他的登楼,如果不属于刘表时期,就应属于曹操时期。于是,我们自然把目光集中到最后一个年份,即建安十三年之上。这年八月,刘表病亡,其子刘琮嗣位。九月,刘琮接受了王粲等人的意见,举州投降曹操。从此,王粲便成为国亡主易的降臣了。《登楼赋》有无可能作于归降曹操之时呢?有一篇作品颇透露出这方面可喜的信息,这就是庾信的《哀江南赋》。《哀江南赋》述说江陵陷落后在西魏京都长安遇见了被俘的梁朝士人,云:“逢赴洛之陆机,见离家之王粲。”这里以陆机、王粲二人来比喻梁朝的士人。陆机是孙吴大将陆抗之子,吴亡后与其弟陆云同赴洛阳归晋。用“赴洛之陆机”以喻国亡主易的梁朝士人的确是非常贴切的。遵照骈文的体式,下句“离家之王粲”也应包涵有同样的意思,方不至于违离所写的对象而产生引喻不类的毛病。这就意味着,王粲应与陆机有相似的经历,也就是说他的身份也应该是降臣。查考王粲的生平事迹,只有在建安十三年九月,他随刘琮归降曹操,确以降臣的身份依附了新主,恰与陆机事迹相当。庾信正着眼于这点,才将王粲同陆机一起去形容被俘而投降西魏的梁朝士人。再看陆机在赴洛途中曾作有《赴洛》、《赴洛道中》等诗,“赴洛之陆机”的“赴洛”二字,无疑隐含着陆机的诗作。庾信的骊词素称工整,就使人联想到“离家之王粲”的“离家”二字也应含有同样的用意。《登楼赋》中有不少句子抒写“思归”之情,如“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等,有人认为《登楼赋》是怀归之作,虽不够全面,却有一定道理。“怀归”说明“离家”,也只因“离家”而才“怀归”。“离家”和“怀归”原是一事的两面。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离家”二字由《登楼赋》化出,与“赴洛”二字用的是同样的手法,都隐含有作品,只是由于赋的特定内容的需要,且为声律、对仗等所限,不能像“赴洛”一样直用篇题而已。倪璠注《哀江南赋》在“见离家之王粲”文下引述了《登楼赋》,足见他早注意到“离家”二字与《登楼赋》之间的关系了。陆机的《赴洛》等诗写于入晋之时,那么,《登楼赋》作于何时,难道不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吗?如前所述,庾信以陆机、王粲比喻被俘的梁朝士人,陆机既在国亡主易之际写出《赴洛》,照庾信的意思,《登楼赋》也当作于王粲归降曹操后的道途之中。在六朝的辞赋家中,庾信用典隶事最称精博,他所处的时代王粲文集尚存,能见到今天无法见到的有关王粲的材料,在他落笔为文时大概不至于以想当然去牵合故实而无所依凭的吧?因此,从《哀江南赋》透露出来的情况来看,我们大致可以知道,《登楼赋》不作于王粲依附刘表的时期,而应作于归降曹操之后。对于这一点,还可以从《登楼赋》“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钟仪幽而楚奏兮,庄舄显而越吟”几句赋文中得到印证。这里主要是抒发怀归之情,孔子是圣贤,在困厄于陈时尚且发出“归欤归欤”的叹声,又况乎凡人?接下去二句便是深受人们赞赏的对仗工整的偶句,用以表明自己无论是“穷”是“达”,怀归之情无有已时。钟仪是一位历史上的降俘,而庄舄又是一位去国易主之臣,结合王粲归降曹操时的际遇,不能不承认王粲用典的高妙,他把当时自己的身份通过用典隐约含蓄地吐露了出来,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使人越发见出他思乡之情的格外沉重。与依附刘表时相比,归降曹操后的王粲在心情上起了明显的变化,入仕的希望油然而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出“勤王”的旗号,这对于像王粲这样“汉世三公”的后裔,无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他也深信曹操的才略和武功,所以一当曹操大军压境,他便立即劝说刘琮投降。曹植《王仲宣诔》在叙述曹操南征刘表时,对此点有很好的说明:“君乃义发,算我师旅。高尚霸功,投身帝宇。斯言既发,谋夫是与。是与伊何?向我明德。投戈编都,稽颡汉北。”可见王粲之劝说刘琮降操,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植根于对曹操的“霸功”、“明德”有着清醒的认识。曹操置酒汉滨时,王粲在贺辞中也说:“(明公)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这是自己的认识为事实所证明而对曹操发出真情的颂赞,绝不是那种曲意奉承的虚言。所以缪钺先生《文选赋笺》(《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说《登楼赋》“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二句,“盖有希望曹操南定荆州统一宇内之意”,指出是针对曹操而发,确实颇具卓见。王粲在归降之初,既希望曹操来收拾天下残破的局面,从而使“王道一平”,也想假曹操之力为他提供驰骋才能的康庄大道。但是,在江陵受封关内侯之前,王粲的身份乃是一名降俘,他无法逆料曹操会对自己采取何种态度,因前途未卜,自然就产生了“进退危惧”的忧虑,“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正是这种惶恐不安的复杂心理的真实写照。所以,从《登楼赋》的内容来看,说它作于降附曹操之后,江陵受封之前,是十分恰当的。接着需要探求的是王粲在何种情况下去麦城的。据上引曹植《王仲宣诔》“投戈编”之言,刘琮放下武器投降曹操是在编、都二地之间,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在襄阳。编、为汉时县名,地属南郡,比较接近当阳和麦城一带。而曹操因江陵有军事物资,恐为刘备占有,便从襄阳率轻骑日行三百里,兼程追赶刘备直到当阳长坂,刘备渡沔水逃至夏口,曹操便进军江陵。因此,到当阳长坂军事行动已基本结束,王粲大约在此之时归入曹操军中。由于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得有余暇,或许便在赴江陵道途之中顺便而踅往麦城。也有另一种可能,曹操至江陵始封荆州名士为列侯,据曹植《王仲宣诔》“我公实嘉,表扬京国。金龟紫绶,以彰勋则”,可见曹操在事先曾表奏许都,公文往复需要时日,在此间隙,王粲或逆长江而上,游览麦城,登楼而作此赋。他的《七哀诗》(“荆蛮非我乡”)说“方舟溯大江,日暮愁我心”,其所叙游踪和心情与《登楼赋》接近,很可能与麦城之行有关。上面所说的两种情况,无论属于何者,登麦城城楼一事都发生在江陵受封之前。同年十月,曹操即自江陵率师顺江而下,与孙权大军遇于乌林、赤壁,这便是有名的赤壁之战,王粲亦当随军参与此役。《登楼赋》中说“向北风而开襟”,“风萧瑟而并兴”,正处于秋冬之交,时令也甚相切合。综上诸点,《登楼赋》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九、十月之间,王粲归降曹操之后,江陵受封之前。他在此时之所以写此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心理健康课件中职学生
- 二零二五年度土地抵押合同终止协议书
- 2025版海参养殖基地与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酒店厨房设备租赁与改造一体化合同
- 2025版跨境电商供应链反担保股权质押协议
- 2025年运载火箭发动机地面检测设备项目建议书
- 二零二五年临时保洁服务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餐饮企业原料采购与租赁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工地建筑废弃物处理合同
- 2025版铲车租赁合同附带租赁设备操作培训与考核协议
- 《税法》经管类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大纲()(发改投资20252129号)
-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 法医物证学亲子鉴定及相关知识试卷
- 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及答案
- 旧厂设备拆除方案(3篇)
- 牙克石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 转让多台渣土车协议书
- 医疗AI的透明度与可解释性的伦理及法规要求
- 《南京美食》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