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江苏省东台市民办校联盟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年环运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A.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B.提倡植树造林C.随意丢弃电池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2.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二氧化锰、空气 B.氢气、碳酸氢铵、海水C.氧化铁、锰酸钾、高锰酸钾 D.二氧化碳、水、石灰石3.2018年10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与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合作发展了一种固态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将二氧化碳和水高效转化为甲烷,实现了太阳能人工光合成燃料过程,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共有两种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Z-机制复合光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不变D.这个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4.2019年北京世园会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下列做法值得提倡的是A.任意排放工业废水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D.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5.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A.NaOH B. C.HgO D.6.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7.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8.如图是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现分别向50克A和80克B固体中各加水150克,加热溶解,同时蒸发掉50克水,冷却至℃,这时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均由晶体析出 B.只有A有晶体析出C.只有B有晶体析出 D.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9.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 B.铁锅生锈 C.风吹落叶 D.酒精挥发10.空气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空气是混合物C.氧气具有可燃性 D.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1.下列对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归纳不合理的是()A.都放出热量 B.都是氧化反应 C.都是化合反应 D.都有化合物生成1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水结成冰 B.蜡烛燃烧 C.食物腐败 D.铁锅生锈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2)试管中所得气体是________,检验试管中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3)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14.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1)实验1中,左侧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构成微粒是_____(填名称),电解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2)实验2中盛放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原因是_____,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利用了氧气的_____性;(3)图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解释结论:_____。15.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用装置________(填字母)可以收集氧气。A的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_____________。(3)氢气是一种用途较广泛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不与空气反应且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在实验室中是用锌粒与稀硫酸这种液体反应制取氢气。那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可以是上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16.资料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资料②: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如图所示,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a、b,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3)你认为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______(选填“d”“e”或“f”),理由是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国家新《生活饮用卫生标准》从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以外,补充了氯胺(NH2Cl)、臭氧(O3)。(1)NH2Cl中含有_____种元素;(2)NH2Cl用于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NH3+HClO,其中HClO中Cl的化合价是_____;(3)NH2Cl中氯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4)NH2Cl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结果精确到0.1%)18.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用联氨(N2H4)作燃料,用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3N2+4H2O,生成物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请计算:6.4kg的N2H4发生燃烧,需要N2O4的质量是多少?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现欲配制一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______g。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__(填序号)。项目实验操作目的分析A称量时,将取出的过量氯化钠放回原瓶节约药品B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量C称取氯化钠时,在天平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等的纸整洁美观D量取所需水时,视线与量简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准确读数(2)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纳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烧杯中的溶液(填序号)。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题分析】
A.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时,如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选项错误;B.提倡植树造林,有利于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保护环境,选项正确;C.随意丢弃电池,会导致土壤或水被污染,选项错误;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可加剧树木砍伐,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故选B。2、A【解题分析】
A、氧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二氧化锰是由锰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A符合题意;B、碳酸氢铵是由碳、氮、氢、氧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B不符合题意;C、氧化铁是由铁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不属于单质,锰酸钾是由锰、钾、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不是单质,是化合物,D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3、A【解题分析】
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O2+2H2OCH4+2O2。【题目详解】A、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图中共有CO2、H2O两种氧化物,故A正确;B、该反应中反应物、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C错误;D、这个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发生改变,故D错误。故选A。4、D【解题分析】
A、排放未达标的工业废水,会污染水体,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B、露天焚烧树叶、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烟尘等会污染空气,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C、选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会造成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白色污染,不值得提倡,不符合题意;D、将垃圾分类并回收利用,能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等,值得提倡,符合题意。故选D。5、C【解题分析】
根据氧化物概念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进行解答。【题目详解】A、NaOH含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B、O2只含一种元素,不符合题意;C、HgO为含两种元素的化合物,且含有氧元素,符合题意;D、Na2SO4含三种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要熟知化学基本概念,不能靠感觉做题。很多同学对氧化物理解存在误区,认为含氧化合物就为氧化物,忽略了只含两种元素的限定。6、A【解题分析】
正常的空气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是:氮(N2)约占78%,氧(O2)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39%,二氧化碳(CO2)约占0.031%【题目详解】A、氧气占空气成分体积分数的21%,因此“c”代表的是氧气。符合题意。B、氮(N2)约占78%,因此“a”代表的是氮气。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CO2)约占0.031%,因此“b”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不符合题意。D、稀有气体约占0.939%,因此“b”代表的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不符合题意。故选A。7、C【解题分析】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故A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故B正确;C、分子、原子是显中性的粒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故C错误;D、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D正确。故选C。8、C【解题分析】
蒸发掉50克水后两溶液中溶剂质量都为100g,此时若50克A和80克B固体均全部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3.3%、44.4%,℃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故A应为不饱和溶液,B为过饱和溶液,只有B有固体析出。比较溶解度需要知道温度,故D错误,故选C。9、B【解题分析】
A、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风吹落叶只是树叶掉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题目点拨】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10、C【解题分析】A.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B.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空气是混合物C.氧气具有助燃性;D.稀有气体的构成原子都是稳定结构,不易发生电子得失,因而化学性质不活泼,选C11、C【解题分析】
A、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都放出热量,归纳合理,故A正确;B、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归纳合理,故B正确;C、不都是化合反应,如蜡烛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属于氧化反应,故C不正确;D、都有化合物生成,归纳合理,故D正确。故选C。12、A【解题分析】
A、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C、食物腐败不能再吃,说明已经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铁锅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根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增强水的导电性氢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b中,如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解题分析】
(1)实验前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2)电解水实验,与电源正极相连生成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生成的是氢气,故试管a中所得气体是氢气;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故检验试管b中气体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b中,如木条复燃,则是氧气。(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通过该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14、氢分子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助燃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解题分析】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回答: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2)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解答。【题目详解】(1)实验1中,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负极生成的是氢气,氢气体积是氧气的2倍,故左侧玻璃管中产生气体是氢气,构成氢气的微粒是氢分子,电解水时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实验2中盛放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3)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图中Y形导管平放于桌面,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不变色,有关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题目点拨】掌握电解水的实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5、酒精灯锥形瓶分液漏斗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D(或E)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BC(或E)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或难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解题分析】
(1)标号a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标号b仪器的名称是锥形瓶;标号c仪器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实验室用A装置制氧气,根据装置可知,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的条件是加热,且试管口有一团棉花,所以制氧气的试剂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文字表达式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D(或E)可以收集氧气;A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3)实验室是用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氢气的,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B;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难溶于水,因此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C或E;原因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反应(或难溶于水又不与水反应)。【题目点拨】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6、NH3+HCl=NH4Cl分子在不断运动d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比氯化氢小,故氨分子的运动速率更快【解题分析】
(1)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H3+HCl=NH4Cl;(2)实验开始时打开开关a、b,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3)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因为氨气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所以玻璃管中白烟最浓厚的地方是d。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三+171:427.2%【解题分析】
(1)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氧气的制备说课课件
- 气旋反气旋说课课件
- 广电局事业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 民法知识课件
- 大学食堂采购管理办法
- 大型比赛经费管理办法
- 吐哈油田公寓管理办法
- 大学技术转移管理办法
- 大宗物资储备管理办法
- 司法救助公示管理办法
- 猪场技术员述职报告
- 上海春季高考英语真题试题word精校版(含答案)
- 上尿路感染教学查房
- 20道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保险理赔员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水上光伏施工组织设计
- 读书分享读书交流会《全球通史》课件感
- 顶管工程施工检查验收表
- 2023电动汽车快换电池箱通信协议
- 市场走访报告(模板)
- DB53-T+1176.15-2023云南省行政村、社区编码+第15部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2022年永州市中小学教师招聘笔试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