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4页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范围第一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本章重点难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与阶级性学习目的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B、反应人与自然界互相关系的科学C、为各阶级共同利益服务的科学D、揭示社会生产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7世纪初期产生的B、17世纪中叶产生的C、18世纪初期产生的D、18世纪中叶产生的3、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A、政治法律关系B、神会历史关系C、人文教育关系D、经济利益关系4、在人类的多种社会关系中起支配与制约作用的是()A、宗教关系B、生产关系C、政治关系D、家族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A、利益性的统一B、科学性的统一C、抽象性的统一D、规范性的统一6、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的政治经济学是()A、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7、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整个思想体系是为()A、各个阶级的共同利益服务的B、无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C、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D、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参照答案:1、D2、B3、D4、B5、B6、C7、C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A、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友好方面的关系B、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C、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关系体系D、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E、包括分派关系,互换关系,消费关系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A、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B、不停发展和创新的政治经济学C、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D、在19世纪中叶所建立的E、阶级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3、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同步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C、资源配置方式D、经济增长与发展E、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4、政治经济学之因此有鲜明的阶级性是由于()A、它所研究的内容波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B、经济利益关系会体现为阶级利益关系C、对一定性质的经济关系和对阶级有不一样的态度D、它研究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E、它是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5、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是()A、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均有阶级性和科学性B、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均有阶级性,没有科学性C、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均有科学性,没有阶级性D、任何阶级的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E、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参照答案:1、ABCDE2、ABCDE3、ABCDE4、ABC5、DE三、简答题1、马克思为何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答:(1)马克思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发展历史趋势,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运动和最终以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提供理论武器。(2)马克思并不是孤立地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同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但这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3)马克思也分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机制,这也是服从于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2、为何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答:(1)它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它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性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根据。(3)它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它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四、论述题1.政治经济学要加强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研究的原因是什么?答:(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络国际间的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济和成果。(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某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2.政治经济学为何不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答:(1)政治经济学最初称为经济学,经济学是在古希腊奴隶社会时出现的,着重研究努力的家庭经济管理或庄园经济管理。17世纪时出现了政治经济学,它突破了家庭或庄园经济管理,将研究的内容拓展到整个社会既国民经济,因而称为政治经济学,以别于过去只研究家庭或庄园经济的经济学。因而政治经济学,不是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2)政治经济学目前简称经济学。我国目前将政治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科,以区别于应用或管理等经济学科。第二章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本章重点难点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及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生产、分派、互换、消费的互相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以及经济规律的特点和类型学习目的理解物质资料生产的作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认识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形成和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发明先进生产力的主体是()A、人民群众B、劳动资料C、生产资料D、科学技术2、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生产资料B、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D、劳动者的劳动,生产工具,生产资料3、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A、重要是文化活动B、改造经济体制的过程C、经济构造调整的体现D、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生产资料包括()A、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B、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机器设备和劳动对象5、生产力状况包括()A、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性质B、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力水平C、生产力性质和生产力水平D、生产力变化和生产力发展6、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相关系中,最主线的方面是()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影响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7、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表明它是()A、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B、不也许被人们所认识C、不也许被人们所运用D、不也许被人们发现其作用的8、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重要标志()A、生产要素B、生产工具C、劳动对象D、生产过程参照答案:1、A2、C3、D4、C5、C6、A7、A8、B二、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物质资料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是由于()A、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必须具有人的原因和物质的原因C、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社会生产关系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E、物质资料生产是布点反复进行的再生产过程2、社会生产力()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达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反应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E、是社会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反应3、社会生产关系()A、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互相关系B、是人们的多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C、包括生产,分派,互换,消费四个方面的关系D、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E、是社会生产方式的一种方面4、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A、增进经济体制的不停完善B、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运用和节省C、使生产力的诸原因更有效结合D、在较短时期内完毕某种规模较大的工作E、提高劳动生产率5、经济规律的类型有()A、各个社会形态的基本经济规律B、各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C、某种社会形态所有的经济规律D、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E、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6、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包括()A、共有的经济规律B、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价值规律E、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参照答案:1、ACD2、ABCD3、ABCDE4、BCDE5、BDE6、ABCE三、简答题1、劳动过程中的简朴要素是什么?答:(1)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有三个简朴的生产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它们是劳动过程中最一般,最基本,最普遍合用性要素,任何劳动产品都是这三个生产要素互相结合,互相作用的成果。(2)伴随社会生产的发展,在劳动过程简朴的要素的基础上,会逐渐加入某些新的生产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等,它们是现代化大生产劳动过程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2、怎样理解生产力中生产工具的作用?答:(1)生产工具是人们用来影响或者变化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是把人的劳动传导到劳动对象上的重要条件。(2)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重要标志。生产力的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发展变化开始的,生产力发展的状况,集中表目前生产工具的发展和变化上。3、社会生产力的构成是怎样的?答:社会生产力是由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所构成的。(1)人的原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和首要的生产力,在生产力中人的原因起着最主线的和主导作用。(2)物的原因是指生产资料,即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总和。4、怎样理解分工的社会性质?答(1)不一样的社会制度下分工,具有不一样的社会性质。(2)在剥削的社会制度下,分工被剥削阶级所运用,作为剥削劳动者或者强国剥减弱国的一种手段,使分工带有了阶级对抗的性质。(3)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下,分工不再具有阶级对抗的性质,但仍然存在旧社会分工,突出体现为工农业分工,城镇分工,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分工所形成的三大差异。5、怎样理解生产关系体系?答;生产关系体系是指广义的生产关系,它是相对狭义的生产关系而言的。(1)狭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即现实的生产过程,如工业企业的生产过程或者农业的耕种过程)中人们结成的互相关系。(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也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所形成的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派,互换,消费四个方面的经济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体系。6、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是怎样演变的?答:(1)社会经济制度是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基本经济制度。(2)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制度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渐发展。(3)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即五种基本社会生产关系,包括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经济制度,封建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7、怎样认识经济规律的类型?答: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1)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明一切社会生产的某种共同的,本质的联络。(2)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它表明现某几种社会在生产关系方面的共同的,本质的联络。(3)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它体现该社会生产关系的特有本质联络。四、论述题1、怎样认识简朴协作和复杂协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答:(1)简朴协作是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没有分工,知识共同合力完毕同一种工作。复杂协作是许多劳动者在分工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协同劳动。(2)简朴协作并非许多种别劳动的叠加,而是克服了个别劳动的局限性,通过劳动的结合,发明出胜过个别劳动的集体生产力。复杂协作则能使劳动专业化和工具专业化,大大提高劳动效率,发明出更高的社会生产力。(3)伴随分工的发展,劳动协作从生产单位内部协作,发展为国家内部协作,进而发展为国际协作,增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怎样认识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及其作用?答:(1)分工与协作是劳动过程的俩个侧面,有分工就有协作,分工越是发展,生产专业化程度越是高,协作也就越加发展和亲密。(2)分工协作的作用和意义。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可以使生产资料得到更好的运用和节省,增进生产力的各个原因得到更有效的结合,在短期内完毕某种工作,减少单位产品的劳动消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标志。3、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容是怎样的?答:(1)生产关系首先是指在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们结成的互相关系,这是狭义的生产关系。(2)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或社会生产总过程来看,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派,互换,消费四个互相联络的环节,由于从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要通过度派和互换,才能最终进入消费,从而形成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派,互换,消费方面的关系,这就是广义的生产关系,或称生产关系体系。4、怎样认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答: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应当从如下方面认识:(1)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原因,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定的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规定的新的生产关系所替代,建立合适生产力状况的新型的生产关系。(2)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定而建立。超越看生产力发展规定的生产关系,不也许长期的保持下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5.经济规律体系是怎样构成的?答:(1)经济规律体系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发生作用的多种经济规律的总和。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中均有多种经济规律存在和起作用,构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其中既有为各个社会形态或几种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也有该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2)在一种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体系中,有一种基本经济规律。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着该社会生产的实质和发展方向,对该社会生产总过程的生产,分派,互换,消费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都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种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中,基本经济规律是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其他经济规律作用的范围和程度,都要服从基本经济规律的规定,受基本经济规律的制约。而其他经济规律的作用,又能促使基本经济规律更好地实现。第三章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本章重点难点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简朴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辨别,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辨别。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及国民经济的产业构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联络和区别以及经济增长的两种方式学习目的理解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认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和产业构造对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掌握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方式等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再生产按照其规模来划分,可分为()A、简朴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B、内涵再生产和外延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D、生产关系再生产和劳动力再生产2、生产规模不变的再生产就是()A、简朴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物质资料再生产D、劳动力再生产3、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方式看分为()A、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B、外延扩大再生产和内涵扩大再生产C、简朴再生产和超原有规模再生产D、国内再生产和对外再生产4.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再生产各环节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联络的数量体现就是()A、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B、国民经济的经济效益C、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D、国民经济的循环周转5、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的比例属于()A、综合性比例B、部门之间的比例C、部门内部的比例D、地区之间的比例6、从三次产业的划分来看农业属于()A、要素产业B、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D、第一产业7、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A、出发点和归宿B、前提和基础C、所有内容D、最终目的8、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实质上是()A、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B、质量效益型增长方式C、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D、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型增长方式参照答案:1、A2、A3、B4、C5、A6、D7、B8、B二、多选题1、任何社会生产过程()A、都不是孤立的一次生产过程B、都是上一种生产过程的反复和更新C、都是互相持续和不停进行D、都是外延型扩大再生产过程E、都是简朴再生产过程2、再生产就是生产过程的()A、不停积累B、不停反复C、不停更新D、不停调整E、不停扩展3、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单纯依托()A、增长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B、扩大生产场所,铺新摊子来实现经济增长C、简朴协作,封闭式生产来实现经济增长D、增长机器设备,上新项目来实现经济增长E、增长劳动力的投入来实现经济增长4、内涵扩大再生产就是依托()A、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来实现经济增长B、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实现经济增长C、扩大生产场所和劳动力人数来实现经济增长D、提高资金,设备,原材料的运用率来实现经济增长E、技术的不停进步来实现经济增长5、广义的产业构造划分为()A、两大部类产业构造B、农轻重产业构造C、老式与新兴产业构造D、生产要素密集产业构造E、三次产业构造6、老式与新兴产业构造变动的趋势是()A、老式产业保持主导地位B、老式产业逐渐被新兴产业所替代C、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主导产业D、老式产业很快就会消失E、新兴产业必然是跳跃式发展7、一种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的多少反应着这个国家的()A、生产力发展水平B、经济实力的大小C、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D、地区差异的大小E、贫富分化的程度参照答案:1、ABC2、BC3、ABDE4、ABDE5、ABCDE6、BC7、ABC三、简答题1、社会再生产的内容是怎样的?答:(1)再生产是不停反复和更新的社会生产。(2)再生产的内容一是指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要消耗掉一定的物质资料,并又生出出一定的物质资料。(3)再生产的另一种内容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任何生产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进行的,伴随生产过程的不停反复和更新,这种生产关系也会不停得到维持和发展。2.怎样认识产业构造的类型?答:(1)产业构造首先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及其部门之间的组合构成状况,以及它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广义的产业构造,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构成在内。(2)狭义的产业构造分为四种类型:意识两大部类产业构造,二是农轻重产业构造,三是老式与新兴产业构造,四是生产要素密集度产业构造。(3)广义的产业构造是指一,二,三,产业的产业构造。一般来说第一产业就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产业。3、什么是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原因?答:影响一种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经济原因是:(1)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者的素质。(2)科学技术及其应用。(3)生产管理和劳动组织。(4)生产资料的规模和能效。(5)自然条件。(6)产业构造和比例关系。(7)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四、论述题1、一种国家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比例关系有哪些?答:(1)综合性比例。即对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综合性个重大影响的比例关系,如两大部类的比例,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等。(2)部门之间的比例。包括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与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之间比例等。(3)部门内部的比例。(4)地区之间的比例。(5)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比例。如生产与分派,生产与互换的比例。2、怎样理解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的重要意义?答:(1)国民收入是从社会总产品中,扣除赔偿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后来,所剩余的那部分社会总产品。它是由物质生产部门所发明的。(2)国民收入是反应一种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实力的一项重要综合指标。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率,标志着一种国家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的好坏。尤其是一种国家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收入的多少,基本上反应着这个国家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的富裕程度。3、怎样认识经济增长方式的划分根据和类型?答:(1)划分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据。根据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起作用的方式不一样,对应地经济增长方式划分为两种不一样的类型:一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二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2)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单纯依托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即单纯数量扩张型经济增长方式。(3)集约型增长方式是依托生产要素质量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即质量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4)人类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渐由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四章商品经济和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本章重点难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的二原因和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的形成和发明,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形式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学习目的在理解劳动联络的三种经济形式的基础上,掌握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和价值体现一定的经济关系等一般原理。即掌握马克思以商品价值的形成、价值的发明、价值形式、价值量、以及价值规律为基本内容的劳动价值论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的发展过程是()A、自然经济,产品互换经济,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自然经济,产品互换经济C、产品互换经济,商品经济。自然经济D、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互换经济2、以互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是()A、商品生产B、商品互换C、商品流通D、商品经济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A、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B、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4、商品的价值量是由()A、商品的质量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商品中包括转移的劳动量大小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5、商品的最本质的原因是()A、价值B、使用价值C、详细劳动D、抽象劳动6、可以发明出新价值的劳动是()A、个别劳动B、详细劳动C、活的抽象的劳动D、物化的劳动7、私人劳动或者局部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A、私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B、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矛盾C、垄断经济的基本矛盾D、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8、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A、商品的生产B、商品的销售C、商品的价格D、商品的购置9、商品的价格是()A、价值的基础B、价值的货币体现C、价值的实体D、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参照答案:1、D2、A3、A4、D5、A6、C7、D8、B9、B二、多选题1、商品经济的类型有()A、简朴商品经济B、封建商品经济C、资本主义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E、一般商品经济2、商品经济()A、是通过市场互换而进行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B、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互换的统称C、不能表明任何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特性D、产生的一般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E、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互换3、商品的使用价值是()A、物品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B、物品的有用性C、商品的社会属性D、商品的自然属性E、由详细劳动所发明的4、商品的价值是()A、商品的原因之一B、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C、互换价值的基础D、商品的社会属性E、商品最本质的原因5、详细劳动是()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B、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C、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D、人们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E、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反应6、作为商品价值唯一源泉的活劳动包括生产商品的()A、体力劳动B、脑力劳动C、管理人员的劳动D、技术人员的劳动E、工人和农民的劳动7、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A、商品价值的实体B、人类劳动力的支出C、人们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D、无差异的人类劳动E、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8、货币的产生是()A、商品互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B、价值形式长期发展的成果C、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成果D、金银的天然属性的形成E、人们进行协商的产物参照答案:1、ACD2、ABCDE3、ABDE4、ABCDE5、ABCE6、ABCDE7、ABCDE8、ABC三、简答题1、怎样认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互相关系?答: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的互相关系是:(1)两者是相统一的。它们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莱钢方面,不管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两者都是不可分割的,商品生产者在进行详细劳动的同步,也就是支出了抽象劳动。(2)两者是不一样的,矛盾的。详细劳动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形态存在的永恒的范围。抽象劳动反应的是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一种历史范围。2、商品二原因与劳动二重性是怎样的关系?答:(1)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原因。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详细劳动和抽象劳动。详细劳动是生产不一样使用价值的不一样性质和不一样详细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详细形式的无差异的人类一般劳动。(3)商品的二原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详细劳动发明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3、怎样理解商品价值的形成?答:(1)形成商品价值的原因,最基本的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称为生产资料。(2)形成商品价值的,首先是生产商品时的详细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的原价值。生产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它的价值就转移到了新产品中,成为商品价值的一部分,它的价值只能转移,不会发生增值。(3)形成商品价值的,另一方面是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发明的新价值,抽象劳动可以发明出新价值,这个新创出的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重要构成部分。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即抽象劳动所发明出新的价值,实现了价值的增值。4、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答:(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期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规律。取决于参与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原因,前俩个原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一定期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就是金属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时的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2)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金属货币量为限。假如纸币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便会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5、怎样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规定?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普遍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互换根据价值老进行。这就意味,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互相联络的两个方面:(1)价值的决定。即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2)商品按照其价值进行等价互换。即不一样的商品进行互换,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来进行,也就是实行等价互换。6、怎样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答: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由于,价值规律规定商品互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也就是规定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一致。但由于受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等原因的影响,商品的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过,首先,从较长时期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下落部分可以互相抵消,一定期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相等,此外首先,商品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而变动。因此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体现形式。四、论述题1、自然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答:自然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络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和劳动互换方式,有如下特点:(1)自然经济与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相适应,人们的经济联络和经济活动基本局限在经济单位内部,生产规模十分狭小,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紧密集合。(2)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目的,没有或很少有多出的产品用于互换,是一种封闭,保守的经济形式,各个经济单位处在分散和彼此孤立状态。(3)自然经济的劳动家换和经济联络时直接的,劳动产品无需通过流通进行互换就成为自然经济单位的共同产品,生产劳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2、商品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答:商品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和劳动互换方式,有如下特点:(1)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发展为条件,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2)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直接目的是用于互换,以实现商品的价值,并换回自己需要的使用价值,它是不以自然地区和经济单位为界线的开放式经济。(3)商品经济中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是间接的,是通过商品互换而实现。(4)商品经济自身不具有特定的社会性质,它可以与不一样性质的社会经济相结合。3、产品互换经济的特点是怎样的?答:产品互换经济作为人类社会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和劳动互换方式,是在社会分工条件下,通过产品的直接互换来进行劳动联络的经济形式,它存在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它的重要特点是:(1)产品互换经济以旧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异’消灭为条件,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相适应。(2)产品互换经济的主线目的是直接满足全体社会组员的按需分派需要。(3)产品互换经济中的经济联络形式是直接的产品互换,不通过市场和价值关系而进行劳动互换。4、商品的两个原因的互相关系是怎样的?答: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俩个原因,它们的互相关系是:(1)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原因,两者是统一的。这种统一集中表目前两者统一于商品体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2)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相矛盾的,这种矛盾表目前:第一,第两者是不一样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应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应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物品包括商品所具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围。第二,两者是互相矛盾。互相排斥的。一切商品,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其使用价值。生产者要得到商品的价值必须让渡其使用价值,消费者要得到商品的使用,就要先支付其价值。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商品互换才能处理。5、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怎样形成的?答:(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既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纯熟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社会要劳动时间,由两方面的条件决定:首先,由生产的客观标砖条件,即既有的社会正常是生产条件决定。这是指现某毕生产部门中占大多数的商品生产者使用的生产资料条件,以及所到达的技术装备水平。另首先,是由生产的主观标砖条件,即社会平均的劳动纯熟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经验多,技术纯熟的劳动,是纯熟劳动,操作紧张,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多,意味着劳动强度大,否则意味着劳动强度小。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纯熟程度和劳动强度不一样,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不一样。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由既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决定,并且由社会平均的劳动纯熟程度和劳动强度决定。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社会价值。第五章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本章重点难点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互相关系,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市场机制的内容即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市场机制的调整作用学习目的理解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认识市场经济的特性、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市场调整的实现条件,以及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市场配置资源的决策根据重要是()A、利率信息B、需求信息C、价格信息D、税率信息2、商品经济发展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标志是()A、市场中多种商品价格基本稳定。B、市场竞争广泛开展C、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其基础性作用D、市场中多种商品供应比较充足3、价格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变动与市场供求变动之间()A、互相背离和对立运动而发挥作用的机制B、互相依赖和互相制约而发挥作用的机制C、互相协调和完全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机制D、在时间上交替占优势而发挥作用的机制4、市场供求机制是()A、需求常常超过供应的机制B、供应总是不小于需求的机制C、供求关系长期固定不变的机制D、供求关系变化运动的机制5、市场调整是指()A、市场机制的调整B、价格机制的调整C、竞争机制的调整D、供求机制的调整6、构成市场体系的市场是()A、资本市场和技术信息市场B、资金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C、劳动力市场和房地产市场D、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7、商品市场包括()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参照答案:1、C2、C3、B4、D5、A6、D7、A二、多选题1、经济发展所必须的社会资源包括()A、自然资源B、劳动资源C、资本资源D、科技资源E、信息资源2、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有()A、自给方式B、行政方式C、计划方式D、传销方式E、市场方式3、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是()A、企业成为真正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B、企业能在竞争中获利C、建立起开放的,完善的市场体系D、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竞争法制和规则E、消除多种垄断4、市场调整发挥作用的条件是()A、企业有经营自主权和完善的经营机制B、市场借个既反应价值又反应供求关C、企业的经济利益与市场经营效果亲密相联络D、企业真正参与竞争成为市场竞争主体E、总供应与总需求基本实现平衡5、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于()A、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联络的纽带B、市场可推进生产力的发展C、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环节D、市场自发调整实现公平分派E、市场互换实现社会资源的配置6、市场是商品互换的()A、机制B、场所C、渠道D、领域E、环节参照答案:1、ABCDE2、CE3、ABCDE4、ABCDE5、ABCE6、BCD四、简答题1、怎样认识社会资源配置的原因?答:(1)资源配置就是将既有的社会资源按照一定比例分派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乃至多种产品生产上。(2)资源配置的原因。社会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是有限的,只有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才能使各个部门,各地区,均衡发展,保持经济迅速增长,满足社会需求,获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2、怎样理解社会资源配置的任务,要素和目的?答:(1)资源配置的任务。分派资源的任务,就是在不一样步间,不一样部门和地区之间分派资源使用的数量。(2)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就是资源使用的时间,空间和数量。(3)资源配置的目的,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运用,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包括消费个人效益,企业效益,国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什么是市场机制及其关键?答:(1)市场机制,就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机制,或者说就是市场多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原因之间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这种联络和作用。多种市场要素的联络和作用,构成统一的市场机制。(2)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关键。4、市场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作用是怎样的?答:(1)市场是商品互换的场所,渠道和领域。(2)市场的产生和发展,市场是商品互换发展的产物,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互换,就必然存在市场。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范围和规模也对应扩大。在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中,整个社会经济过程都要依赖市场才能进行。(3)市场的作用。市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增进作用:一是市场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发生联络的纽带,推进着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市场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环节,三是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市场互换进行的。5、怎样理解市场体系及其构成?答:(1)市场体系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互相影响,互相作用而形成的整体。(2)市场体系的构成。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是最基础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是生产上所需要的多种条件进行交易的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新和技术市场,及生产资料市场。四、论述题1、怎样认识价格机制的作用及其起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答:(1)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价格机制起着如下作用:第一,价格机制调整商品的生产。价格机制推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节省,调整资源和产业构造。第二,价格机制调整消费。价格可以调整消费需求的规模,方向和构造。第三,价格机制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首先,价格总水平的变动,向政府反馈宏观经济运行的信息,可以作为进行宏观调控的根据。另首先,价格机制又调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推进社会总供应与需求的平衡。(2)价格机制起作用的条件,在于价格背离价值在时间,方向和程度上是灵活的,价格随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动而变化。2、怎样认识供求机制的作用及其起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答:(1)供求机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第一,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供求机制。价格机制是通过价格与价值的背离及其趋于一致的过程来发挥作用的,二价格与价值关系的变化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第二,供求机制调整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供求总量的变化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从而起到刺激或克制生产和消费的作用。商品供求构造的变化,会引起商品比价体系变化,从而引起商品生产构造和消费构造的变化。(2)供求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供求关系可以灵活地变动。3、怎样认识竞争机制的作用及其起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答:(1)竞争机制对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第一,竞争机制是价格机制,信贷利率机制,供求机制等市场机制充足展开并充足发挥功能的保证。第二,增进企业使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活力,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第三,有助于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增进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四,有助于增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竞争机制作用的发挥,关键是必须具有竞争机制起作用的条件。这重要是指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经营者,能在竞争中获得对应的经济效益,建立起开放的,完善的市场体系,消除多种垄断。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六章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本章重点难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及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以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剩余价值的生产及其两种基本措施,剩余价值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重要性,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形式;资本主义简朴再生产和资本积累,资本的有机构成及其不停提高的趋势,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和趋势学习目的理解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以及剩余价值怎样生产和衡量,其本质为何,对资本主义的制度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又有什么样的决定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伴随其使用价值的消费能发明出不小于()A、使用价值的新价值B、商品价值的新价值C、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D、不变资本价值的新价值2、价值增殖过程是()A、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B、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C、工人发明新价值的过程D、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过程3、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雇佣工人的所有劳动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C、雇佣工人的详细劳动D、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4、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措施是()A、使用价值生产和互换价值生产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C、简朴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D、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5、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增长年剩余价值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C、生产绝对剩余价值D、生产超额剩余价值6、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是()A、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B、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C、雇佣工人的详细劳动D、雇佣工人的个别劳动7、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是()A、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B、资本主义工资C、资本主义工资形式D、资本主义工资的转化形式8、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A、简朴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生产关系再生产D、物质资料在生产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A、价值形成B可变资本C、资本累积D、必要劳动10、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A、社会总资本的增大为前提B、生产资本的增大为前提C、流通资本的增大为前提D、单个资本的增大为前提11、单个资本增大的途径是()A、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C、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D、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12、资本积累()A、是通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资本化实现的B、是通过把分散的单个资本集中合并成大资本实现的C、不受社会财富绝对增长的限制D、不会增大社会资本总额13、资本集中是()A、将本来分散的中小资本合并为大资本B、增长整个社会资本总额的最重要手段C、通过信用制度和进行资本积累而实现的D、个别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成为资本14、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是()A、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B、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成果C、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成果D、资本主义生产扩大的趋势参照答案:1、C2、B3、D4、B5、D6、A7、A8、B9、D10、D11、A12、A13、A14、A二、多选题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A、本质上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B、产生的条件之一是资本发明了价值C、产生的条件之一是有人身自由而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D、产生的条件之一是少数人手中积累了大量货币资本E、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而产生2、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是()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B、可以自行增殖的价值C、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D、体目前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E、一种历史范围3、雇佣工人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创新的价值包括()A、劳动对象的价值B、劳动资料的价值C、劳动力的价值D、剩余价值E、商品的所有价值4、资本主义条件下发明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劳动包括与物质生产有观的()A、直接进行生产操作的劳动B、体力劳动C、脑力劳动D、科学技术人员的劳动E、管理劳动5、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手段包括()A、延长工人的工作日B、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C、提供工人的劳动纯熟程度D、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E、延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6、剩余价值()A、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B、是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体系中起主导作用C、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D、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重要方面E、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和衰亡的全过程7、通过资本主义简朴再生产过程可以看出()A、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B、资本家的所有资本是工人发明的C、资本家的可变资本是工人发明的D、资本家扩大生产的追加资本是工人发明的E、工人的个人消费附属于资产阶级8、资本积累与资本积聚的关系在于()A、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客观规定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成果C、基本积聚随资本积累而同步进行D、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产物E、资本积累是资本积聚的重要条件9、资本有机构成是()A、由资本价值构成所决定B、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C、由资本详细形式所决定D、反应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E、反应资本价值构成的资本技术构成10、相对过剩人口之因此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由于它()A、有助于加速资本周转B、可以增长绝对剩余价值C、可以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D、有助于资本家加重在业工人的统治和剥削E、可以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参照答案:1、ACDE2、ABCDE3、CD4、ABCDE5、AB6、ABCDE7、BCE8、BCE9、BD10、CD三、简答题1、为何剩余价值率能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答:(1)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2)剩余价值率表明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在资本家的全比资本中,可变资本价值是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劳动力所发明的所有新价值为可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因此,剩余价值率公式表明,在工人发明的新价值中,工人和资本家各占多少份额。如剩余价值率为300%,即在工人发明的新价值中,工人工资只占1/4,其他3/4为资本家免费占有的剩余价值,这就清晰地表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2、怎样认识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答: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是:(1)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上看,两者在本质上一致的。它们都延长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措施的物质基础不一样,在资本生产的各个历史阶段起着不一样的作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可以使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进行的,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则是以技术的变革为条件的。现代资本主义提高剥削程度,重要采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措施。3、为何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答:(1)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其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追求尽量多的剩余价值,到达这一目的手段是不停扩大和加强对雇佣劳动的剥削。(2)剩余价值规律之因此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由于:第一,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资本主义的生产必然服从追求剩余价值这一目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第二,剩余价值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一切重要方面和重要过程,其生产,流通,分派和消费,都受剩余价值规律支配。第三,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生产,发展和衰亡的所有过程。4、怎样理解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答:(1)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不是劳动的价值。由于,劳动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实际上,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2)资本主义工资在现象上体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似乎工人的所有劳动都是有酬劳的,工资的现象形态掩盖了它的本质,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5、怎样认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影响资本积累的原因?答:(1)资本家进行资本积累,是由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具有必然性,第一,剩余价值规律作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推进资本家不停进行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第二,竞争规律作为一种强制力量,是资本家不停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2)影响资本积累数量的原因是:第一,对劳动力的剥削城的,第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第三,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第四,预付资本量的大小。6、为何资本有机构成有不停提高的趋势?答: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首先为了获得尽量多的剩余价值,另首先为了在剧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必然不停改善企业的技术装备,提高劳动生产率,成果在所有的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增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相对缩小,从而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因此,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停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7、为何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答:相对过剩人口之因此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由于:(1)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的产业后备军。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可以随时调整和满足不一样步期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起着蓄水池的作用,从而成为产业后备军。(2)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剥削。四、论述题1、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答:(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在经济上需要具有两个基本条件:一,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二,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这俩个条件在历史上是通过封建社会末期的小商品生产者的两级分化而不停的准备着。(2)小商品生产者的分化是一种十分缓慢的过程,新兴的资本阶级采用暴力手段来加速上述俩个条件的形成过程,这就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就是用暴力剥削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的历史过程。通过这个历史过程,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准备了经济条件。(3)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就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方式剥削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2、劳动力商品有哪些特点?答: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都不一样于一般商品的特点。(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也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不过,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由两个特点:第毕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以转化为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生活资料的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二是劳动者繁衍后裔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三是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第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尚有一种重要的特点,就是它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原因。劳动者必要的生活资料,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维持劳动者正常生活的需要,伴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停扩大。(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劳动力的使用是劳动,劳动能发明出价值,因此,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不小于劳动力价值的源泉,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3、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答:(1)价值的实体和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劳动,再先进的机器也是生产资料,不也许发明价值和剩余价值。(2)自动化机器替代了人的一部分劳动,但劳动者仍是生产的主体。自动化的机器也要由劳动者开动,它要按照人的指令,安排程序去运行,机器体系运转的监督,调整也不能离开人。(3)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总体工人发明的。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目前生产工人的范围不仅包括在现场操作的工人,并且包括进行产品设计,开发,研究,编制计算机程序,调试,监督等一切与物质生产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管理者。这些人结合构成总体工人,它们都参与价值的形成和增值。4、为何要考察名义工资和实际工作?答:(1)名义工资是指工人把劳动力出卖给资本家所得到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是指工人得到的货币工资所可以购置的实物和服务的数量。(2)考察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意义。在物价水平,服务费用等多种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是一致的。不过,由于受物价水平,服务费用等多种元素的影响,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变动往往不一致,在两者的变动中,只有实际工资才反应工人真实收入的状况。因而考察工资水平及其变化,必须把名义工资同物价变动等原因联络起来,着重分析实际工资的变化。5、怎样理解资本技术构成,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的互相关系?答:(1)资本的构成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首先,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技术水平决定的,因此叫资本的技术构成。另首先,从价值形态看,由于生产资料的价值体现为不变资本,劳动力的价值体现为可变资本,因而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2)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亲密的有机联络。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应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达。6、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形成的原因是什么?答:(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同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有着亲密的关系。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伴随资本有机构成不停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日益相对地减少,有时甚至还会绝对地增长。这重要是由于大量的妇女和小朋友,大批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某些破产的资本家加入劳动大军。既然劳动力对资本的功绩在绝对的增长,而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却相对的有时甚至绝对的减少,不可防止地形成大量常常存在的失业人口,即相对人口过剩。(2)所谓相对人口过剩,是指相对于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需要来说,劳动力的供应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从而成为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的,它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第七章资本的流通过程本章重点难点资本的循环和周转,产业资本实现持续循环的条件以及其循环的三种形式;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包括简朴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实质及本源学习目的通过考察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运动的持续性理解和掌握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下,并通过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矛盾的剖析,认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与经济危机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A、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B、最初的起始阶段C、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D、最终的终止阶段2、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A、三种独立的资本形态B、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D、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3、流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A、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称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总称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称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称4、根据资本不一样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一样,可以把生产资本辨别为()A、固定资本与可变资本B、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D、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5、年剩余价值率表达()A、预付所有资本在一年中的剥削程度B、预付所有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C、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剥削程度D、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6、资本家提高年剩余价值率重要通过()A、保持资本正常循环而实现的B、协调再生产比例关系而实现的C、社会总产品的赔偿而实现的D、加紧资本周转速度而实现的7、互相关系和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A、固定资本B、可变资本C、流通资本D、社会资本8、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赔偿和实物赔偿是社会总资本运动的()A、所有过程B、关键问题C、第一阶段D、比例关系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体现了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所应遵照的()A、基本生产关系B、重要协作关系C、基本比例关系D、所有价值关系10、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A、I(c+v+m)=I(c+△c)+II(c+△c)B、I(v+m)>IIcC、I(v+m)=IIcD、I(v+m)<IIc参照答案:1、A2、C3、A4、C5、D6、D7、D8、B9、C10、B二、多选题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A、生产出包括剩余价值的商品B、购置劳动力和生产资料C、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D、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E、销售生产出的商品2、产业资本循环式下列哪几种过程的统一()A、发展过程勤B、增值过程C、流通过程D、生产过程E、实现过程3、资本循环理论对资本概念的丰富表目前,资本()A、只能被理解为运动,而不能被理解为静物B、是自行增殖的价值C、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D、离开运动,其价值不能增殖,剩余价值也无从生产E、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4、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在于()A、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成反比B、剩余价值率与年剩余价值率成正比C、剩余价值率表达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年剩余价值率表达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D、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不小于剩余价值率E、一般来说剩余价值率不小于年剩余价值率5、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总产品从价值形态上所划分的三个构成部分是()A、固定资本的价值B、流动资本的价值C、不变资本的价值D、可变资本的价值E、剩余价值6、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个重要基本原理是()A、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B、考察社会资本再生的关键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C、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价值构成D、社会生产关系两大类E、生产资料生产必须优先增长7、从I(v+m)>IIc中可引申出是社会资本简朴再生产的其他实现条件公式是()A、I(v+m)>IIcB、I(c+v+m)=Ic+IIcC、I(c+v+m)=I(c+△c)+II(c+△c)D、II(c+v+m)=I(v+m)+II(v+m)E、II(c+v+m)=Ic+IIc参照答案:1、BC2、CD3、AD4、BCDE5、CDE6、CD7、BD三、简答题1、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有哪些?答:产业资本有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1)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置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生产出包括剩余价值的商品。(3)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销售商品,实现包括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2、怎样考察资本的周转速度?答:(1)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两方面进行考察。资本的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价值每一次周转所持续的时间。资本的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期间内资本价值周转的次数。(2)资本的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3、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答:(1)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受资本周转时间和生产资本构成的影响,因此,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自身的周转速度,二是生产资本中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一年内的平均周转。(2)计算预付总资本的年平均周转速度的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预付资本总额4、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答:(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键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的赔偿问题,包括价值赔偿和实物赔偿。(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之因此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键问题,是由于:第一,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得到赔偿,即社会总产品各个构成部分的价值,以货币形式收回,这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正常进行的基础。第二,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得到赔偿,即社会生产过程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可以得到赔偿,在生产才能正常进行。5、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怎样的?答:进行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具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种前提条件:I(v+m)>IIc这个条件表明,第一部类必须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第二个前提条件;II(c+m—m/x)>I(v+m/x)这个条件表明,第二部类必须扩大再生的实现,提供追加的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四、论述题1.为何产业资本循环式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答:(1)产业资本的循环式产业资本顺次地通过购置,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本来的出发点的所有过程。(2)产业资本循环式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由于产业资本在持续不停循环过程中,三种职能形式的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进过循环的三个阶段而回到本来的出发点,因而产业资本循环就有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这三种不一样的循环形式。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