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练习题阐明:学习和掌握外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多做练习,这恐怕没有异议。古代汉语是古人使用的书面语,这种书面语对现代人来说也是一种比较陌生的语言,要想学好古代汉语必须像学习外语那样下工夫。虽然只是为读懂,也不能不下工夫。而下工夫学习的过程中,做练习是不可缺乏的十分重要的环节。这里为大家设计了相称数量的练习题,供大家在学习时使用。假如可以对的解答这些练习题,就阐明你基本掌握了《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通过考试是毫无问题的。练习题的最终尚有四份自测题,期末时做一做,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不妨也做一做。最终需要阐明的是,练习题的答案中如有与教材不一致的地方,请以教材为准。如发现练习题中的错误,望能及时告诉我们,以便及时改正。“非典”时期,潜心学习,肯定可以使你心态平和,平和的心态是战胜一切困难,度过一切难关的法宝。但愿本练习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祝愿所有学员学习好,身体好,家庭幸福!中央电大文法部古代汉语主持教师吴鸿清5月7日壹、古代汉语被动句一、问答:什么是被动句?古代汉语的被动句有哪几种类型?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是狼为虞人所窘,求救于我。(中山狼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秦王复击轲,被八创。(战国策·燕策)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心为鲧、禹笑矣。(韩非子·五蠹)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李密《陈情表》)可认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禀禀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三、阐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卫太子为江充所败。汉书·霍光传)今不取,后世心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士卒多为用者。(陈涉起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战国策·燕策)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汉书·贾谊传)其母上书言于王曰。(秦于赵兵相距长平)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羽传)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随亡于荆,吴并于越。韩非子·说疑)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负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訾于民。(更法)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冯谖客孟尝君)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阐明其意义: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伤未及死,怎样勿重?(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夫颛臾,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韩信拜将)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与不谷同好,怎样?(齐桓公伐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沛公曰:“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王认为何如其父?(秦于赵兵相距长平)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于赵兵相距长平)是岂局限性为政邪?(柳子厚墓志铭)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张巡守雍丘)二、阐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1.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韩信拜将)2.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认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认为大将。”何曰:“幸甚!”(韩信拜将)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生。(论积贮疏)其观于人也,笑之则认为喜,誉之则认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也。(答李翊书)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称,则使归其质。(柳子厚墓志铭)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柳子厚墓志铭)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柳子厚墓志铭)取骑马卖,世谷代偿,使勿知。(段太尉逸事状)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则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段太尉逸事状)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榛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黄冈竹楼记)士季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晋灵公不君)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晋灵公不君)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叁、代词一、简要回答问题: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各分作几类,常用的有哪些?无定代词“或”和“莫”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辅助性代词“者”和“所”的重要特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不一样?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阐明其所属的类别: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树成阴而众鸟息焉。(劝学)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天论)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韩信拜将)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之二虫又何知?(北冥有鱼)夫颛臾,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天论)庶斯楼之不朽也。(黄冈竹楼记)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晋灵公不君)三、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1)或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寡人之于国也)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历山之农者侵畔)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孟子·滕文公上)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2)莫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公输)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召公谏弭谤)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天论)(3)所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韩信拜将)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出师表)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庖丁解牛)(4)因此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因此败也。(察今)吾知因此距子矣。(公输)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因此去也。(韩信拜将)故天子立辅弼,设师保,因此举过也。(自知)(5)之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晋灵公不君)‘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晋灵公不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是以知君之不肖也。(自知)王见之,曰:“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6)其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齐桓公伐楚)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否则?(郑伯克段于鄙)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齐桓晋文之事)四、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阐明其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性与否相似(1)莫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历山之农者侵畔)(2)或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史记·陈涉世家)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论积贮疏)(3)是人以自是,反以相诽。(察今)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五蠹)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押,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生之所谓“立言”者,是也。(答李翊书)肆、副词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阐明其在句中的意义或作用: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史记·屈原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现而已。(毛遂自荐)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谏逐客书)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问于愈者多矣,念生之言不志乎利,聊相为言之。(答李翊书)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烛之武退秦师)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黄冈竹楼记)二、阐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词性、词义与否相似: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他。(齐人有一妻一妾)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中秋》)至于序《尚书》则无年月,或颇有,然多阙。(史记·三代世表序)项羽乃疑范曾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史记·项羽本纪)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三、阐明下列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1)非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也。(更法)焉足以知是且非邪?(答李翊书)群贤不说自匿,百姓郁怨非上。(自知)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韩信拜将)(2)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因此去也。(韩信拜将)呜呼!士穷乃见节义。(柳子厚墓志铭)诸将皆喜,人人各自认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韩信拜将)羽复引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书·项籍传)(3)且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柳子厚墓志铭)富贵者骄人乎?且贫贱者骄人乎?(史记·魏世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先生且休矣,我将念之。(史记·淮阴侯列传)失时不雨,民且狼顾。(论积贮疏)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段太尉逸事状)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韩信拜将)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段太尉逸事状)(4)曾孟尝君曾待客夜食。(史记·孟尝君列传)尔何曾比予管仲?(孟子·公孙丑上)伍、介词·连词一、简要回答问题:古代汉语介词重要特点是什么?古代汉语介词和现代汉语介词的使用方法有什么不一样?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阐明:汝将何以视天地。(段太尉逸事状)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可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楚国方城认为城,汉水认为池。(齐桓公伐楚)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柳子厚墓志铭)三、阐明下列各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1)于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季氏将伐颛臾)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则固胜于人而可取于人矣!(答李翊书)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齐桓晋文之事)(2)诸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郑伯克段于鄢)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孟子·滕文公下)(3)以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齐桓晋文之事)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逸事状)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齐桓公伐楚)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斧今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10.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柳子厚墓志铭)11.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12.今者任座之言直,是以知君之贤也。(自知)13.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秦与赵兵相距长平)(4)为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指南录后序)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答李翊书)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论)生所为者与所期者,甚似而几矣。(答李翊书)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劝学)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季氏将伐颛臾)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5)而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子路拱而立。(子路从而后)触槐而死。(晋灵公不君)左右皆恶之,认为贪而不知足。。(冯谖客孟尝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北冥有鱼)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自荐)陆、语气词一、问答:1.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分为几类?二、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语气词,并指出其所属的类别: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北冥有鱼)《诗》曰:“孝子不匮,永赐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鄢)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北冥有鱼)夫颛臾,昔者先王认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亦各言其志也已矣。(论语·先进)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段太尉逸事状)如是者,其亦足乐乎?其无足乐也?(答李翊书)夫古之有死也,令后世贤者得之以息,不肖者得之以伏。(景公置酒于泰山之上)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答李翊书)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季氏将伐颛臾)三、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气词,并阐明它们所体现的语气: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子路从而后)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子路从而后)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北冥有鱼)四、阐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1)乎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有志乎古者希矣,志乎古必遗乎今。(答李翊书)虽然,不可不养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终吾身而已矣。(答李翊书)如是者,其亦足乐乎?(答李翊书)(2)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郑伯克段于鄢)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晋灵公不君)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柒、古书的注解一、解释下列注解体例的名称:传、正义、疏、笺、注、章句、集解。二、解释下列注解术语的作用,并把作用类似的归在一起:曰、谓、为、犹、貌、谓之、之貌、读为、之言、读曰、读若、之为言、读如、之犹言、犹言。三、问答:古书注解的体例重要有哪几类?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古书注解的基本措施重要有几种?捌、古书的标点一、简要回答问题:标点古书的一般原则是什么?标点古书常见的错误有哪两种状况?什么是句读,句读与今天所说的标点有什么不一样?二、给下列古文加标点符号,并阐明加点词的意义、在句中的作用或使用方法: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尊卑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尊卑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涯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认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注:①涘:岸边。渚:水中小块陆地。北有黎丘乡有奇鬼焉善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为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昔也往责于东邑人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明日端复称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吕氏春秋)富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他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彼节用故多出裕民则民富民富则田肥以易田肥以易则出实百倍以上法取焉而下以礼节用之余若丘山不时焚烧无所藏之夫君子奚患乎无余故知节用裕民则必有仁义圣良之名并且有富厚丘山之积矣此无他故焉生于节用裕民也不知节用裕民则民贫民贫则田瘠以秽田瘠以秽则出实不半上虽好取侵夺将寡获也而或以无礼节用之则必有贪利纠譑①之名并且有空虚穷乏之实矣此无他故焉不知节用裕民也康诰曰弘覆乎天若德裕乃身此之谓也(荀子·富国)注:①纠譑:搜刮。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耳怯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认为怯(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盗高庙①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②当弃市上大怒曰人无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因此恭承宗庙意也释之③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④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一假令遇民取长陵⑤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汉书·张释之传)注:①高庙:汉高祖刘邦庙②奏:判决。③释之:人名,即张释之。④逆顺:指犯罪的程度。⑤长陵:高祖坟墓,此句乃委婉语,实指盗掘坟墓。魏其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之下数月诸来宾辩士说之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魏其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弗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间处而不朝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有如两宫螫将军则妻子毋类①矣魏其侯然之乃遂起朝请如故(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注:①类:种。毋类:指全家被诛。三、分析下列各组文句的标点、指出其点错者并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1.①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资治通鉴·卷三十七)2.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②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3.①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②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六)4.①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②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齐晋鞌之战)5.①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序言。②昼居外次,晨门曰:“有九疑生持一刺来谒,立西阶以须。”生危冠方袂,浅拱舒拜,且前致词称贽,其文颇涉猎序言。(刘禹锡《送鲁周儒赴举诗引》)6.①李当尚书镇南梁,境内有朝士庄产,子孙侨寓其间,而不肖者相效为非。……当严明有断,处分宽,织篾笼,召其尤者,……遂命盛以竹笼,沉于汉江。②李当尚书镇南梁,境内有朝士庄产,子孙侨寓其间,而不肖者相效为非。……当严明有断,处分宽织篾笼,召其尤者,……遂命盛以竹笼,沉于汉江。(唐语林·政事)7.①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论语·为政)8.①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此前捕反虏重叠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②二年春正月,大将军光、左将军桀皆此前捕反虏重叠侯马通功,封光为博陆侯,桀为安阳侯。(汉书·昭帝本纪)9.①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②母之爱子也倍父,父令之行于子者十母。吏之于民无爱,令之行于民也万,父母积爱而令穷,吏用威严而民听从。严爱之策亦可决矣。四、给下列各段文章加上标点符号,如发生错误请分析原因:1.公山弗扰以费畔①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未之也已何须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②乎(论语·阳货)注:①畔:通“叛”,叛乱。②为东周:意为使周文王、武王之道在东方复兴。2.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3.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①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塗②谓孔子曰来予尔言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曰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论语·阳货)注:①归:同“馈”,赠送。②塗:道路。5.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注:①若是其几:象这样的简朴机械。几:意为简朴机械。6.陈亢问于伯鱼①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两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论语·季氏)注:①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7.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①游乐乐晏②乐损矣(论语·季氏)注:①佚:游荡忘返。②晏:荒淫。8.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9.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爱不仁者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公孙丑问曰何谓也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孟子·尽心下)10.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1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管子·权修)12.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愿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战国策·楚策三)玖、古代文体一、填空1.开我国文体研究先河的是__。他把文体分为四类,即__、__、__、__。2.南北朝齐梁间文体研究有了新的进展,__的《___》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文体,迄今仍是我们研究古代文体的重要文献。3.我国第一部按文体分类的古代诗文选集是《___》,它将文体分为__类。4.明清两代文体研究又有了新的发展,有__的《___》和__的《___》产生,尤其是清代__的《___》曾盛行一时,它将文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三类。5.我国古代文献,按语言形式的差异,可分为三大类,即__、__和__。散文包括__、__、__和__。骈文讲究__和__,讲究__,讲究__。6.论辩类,正面论述自己观点的叫__;批驳他人论点的叫__。古代论辩文,常在文章前面使用_、_、_、_、_、_、_、_、_、_。7.奏议这种文体先秦就已出现,起初叫作__。后来根据内容又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此外尚有__、__和__,是奏议的附类。8.序跋和赠序是两类不一样的文体。书序放在书前的叫_,放在书后的叫_,又叫__。赠序是由古代__演变来的,到_代才正式形成一种文体。在体制上一般是__。9.传状类的传是指__,状是指__,又称__、__、__、__;杂记类是指除__、__以外所有的记叙文。此类文体以__为主,兼有__和__。10.辞赋是一种__体裁。辞指__及模仿__的作品。赋的远源是《__》。赋可分为四种,即__、__、__、__。骈文又称__、__,是在__影响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文体。它与散文相对,兴起于__,盛行于__,至唐更趋于严整。二、名词解释:1.文体4.封事7.檄文10.箴铭13.奏议16.编年体2.诏令5.劄子8.行状11.骚赋14.文赋17.纪传体3.骈文6.对策9.颂赞12.古赋15.墓志铭18.纪事本末体三、按姚鼐的分类,下列文章各属哪一类:1.《孟子》5.段太尉逸事状9.柳子厚墓志铭13.答李翊书2.《韩非子》6.滕王阁序10.荆轲赞3.艺文志序7.陋室铭11.黄冈竹楼记4.论积贮疏8.赤壁赋12.祭十二郎文四、指出下列作品属于何种文体(按姚鼐文体分类):1.谏逐客书3.前出师表5.送薛存义序2.答司马谏议书4.游侠列传序6.阿房宫赋拾、古文今译一、简要回答问题: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古文今译的详细措施有哪几项?哪一项是最基本的措施?古文今译常见的错误有哪几类?古文今译的规定是什么?哪两项是基本规定?二、阅读下列原文和译文,译文如有错误请改正并阐明属于哪方面的错误:1.原文:(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译文:渔人既然出来了,就得到了一条船,于是沿着来时的路(返回),一处一处地作了标识。到了武陵郡,找到太守,汇报了这个(状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前进方向的标识,找不到,没有再找到路。2.原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不能病;脩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天论)译文:大自然的运行有常规,不由于尧而存在,不由于桀而灭亡。用治理来适应它就吉祥,用动乱来适应它就凶险。加强农业生产并且节省用度,天就不能贫穷;生活给养完备并且按季节活动,天就不能生病;注意道德修养并且一直如一,天就不能降下灾祸。3.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因此败也。(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识。澭水忽然涨水,楚国人不懂得,顺着标识在夜晚徒步过河,淹死的人有一千多,军中惊骇的声音如同都邑里的房屋倒塌同样。此前他们先在澭水里树立标识的时候,(标识)可以引导涉水,目前水已变化涨了诸多,楚国人还顺着标识涉水,这就是他们失败的原因。4.原文: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邪?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我曾经探求古代仁人的心情,他们或许与(前面说的)两种状况不一样。这是为何呢?(由于他们)不因外界事物而欣喜,也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在朝廷做官,就为老百姓哀愁,退隐到民间,就替君主哀愁。这就是上进也哀愁,后退也哀愁。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哀愁之前就哀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不是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5.原文: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谏逐客书)译文:物品不出产在秦国,不过值得宝爱的诸多;士不出生在秦国,但乐意效忠的诸多。目前驱逐客卿来资助敌国,损害百姓来使仇敌得到好处,对内自己虚弱而对外和诸侯国结下怨恨,这样来求得秦国没有危险,是得不到的。6.原文: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上暗而政险,则是虽无一至者,无益也。(天论)译文:日月有时亏缺,刮风下雨不合时节,怪星偶尔出现,这没有哪个时代不常常发生的。统治者贤明并且政治安定,这些(怪现象)同步发生也没有(什么)损害,统治者灰暗,政治险恶,那么这些怪现象,虽然一次不发生,也没有益处。7.原文: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许行)译文: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没听到过道理。贤明的人和人民一起耕种才吃饭;自己做饭吃,同步治理国家。如今滕国有储粮食的仓廪,存财物的府库,这是损害人民来奉养自己,怎么能得到贤人呢?”三、将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比较各词的译义与否一致,如不一致,请思索原因是什么?⑴为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十月之交)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化而为鸟,其名为鲲。(北冥有鱼)⑵认为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认为宝。(天论)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认为得求也,以文之也。(天论)王曰:“吾为公认为将”。(韩信拜将)其观於人也,笑之则认为喜,誉之则认为忧,以其犹有人之说者存在(答李翊书)⑶因此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因此去也。(韩信拜将)公输盘诎,而曰:“吾知因此距子矣,吾不言。”(公输)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认为法。(察今)⑷明上明而政平,则是虽并世起,无伤也。(天论)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四、翻译下列古文,译文如有错误请分析发生的原因:1.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因此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来宾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赉盗粮”者也。(谏逐客书)2.《筦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局限性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厥?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论积贮疏)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因此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4.滕文公问为国。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为仁不富矣。”(孟子·滕文公上)拾壹、诗律一、简要回答问题: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的重要特点及其与古体诗的重要区别是什么?什么是平仄?什么是粘对?什么是拗救?什么是三平调?什么是犯孤平?五言律诗平仄的基本格式是什么?怎样把它推演为七律的格式,推演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首句平仄推演五律、七律平仄格式的原则是什么?分析近体诗的平仄应采用什么环节?什么是对仗?什么是工对、宽对?什么是借对?什么是流水对?近体诗(包括排律)在对仗上有什么规定?二、根据下列平仄式,每种续写出十韵(即二十句),如发生错误则请分析原因:(甲)︱︱——︱(乙)︱︱——︳︳—(丙)———︳︳(丁)——︱︱︱——三、分析下列律诗的平仄,如有失粘、失对和拗救则请指出:(—表达平,︱表达仄,①或○表达平仄不拘;字下带点者为入声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春望王勃杜甫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不”在此处读平声。钱塘湖春行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白居易李商隐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最爱湖东行局限性,绿杨阴里白沙堤。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注:“相”读Xiāng。“看”读Kān。拾贰、词律一、简要回答问题:什么叫词调、词牌、词谱?词的用韵、平仄、对仗与近体诗有什么不一样?在词牌上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在词牌背面加上令、近、引、慢、偷声、减字、摊破等字后,与本调是什么关系?二、指出下列词的词牌,并阐明与否有词题:西江月(遣兴)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哪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动流。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王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拾叁、词语练习一、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义: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汤有司过之士,武王有戒慎之鞀,犹恐不能自知。(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自知)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也。《论语·先进》秦数挑战,廉颇不愿。(秦与赵兵相距长平)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韩信拜将)项王诈阬秦降卒二十余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韩信拜将)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韩信拜将)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论积贮疏)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柳子厚墓志铭)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媿矣。(柳子厚墓志铭)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柳子厚墓志铭)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段太尉逸事状)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段太尉逸事状)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段太尉逸事状)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正,邠州由是无祸。(段太尉逸事状)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张巡守雍丘)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张巡守雍丘)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论积贮疏)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是且非也?(答李翊书)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答李翊书)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柳子厚墓志铭)遵,涿人,性谨慎,学问不厌。(柳子厚墓志铭)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舁来庭中。(段太尉逸事状)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张巡守雍丘)行立有节概,重然诺。(柳子厚墓志铭)宜鼓琴,琴调虚畅。(黄冈竹楼记)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晋灵公不君)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晋灵公不君)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晋灵公不君)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谏弭谤)近臣尽规,亲戚补察。(召公谏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因此阜财用饮食者也。(召公谏弭谤)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召公谏弭谤)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黄冈竹楼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晋灵公不君)文侯不说,知于颜色。(自知)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韩信拜将)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谋?”信谢,因问王曰。(韩信拜将)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韩信拜将)二、请阐明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是什么?在句中用的是本意、引申义还是通假义?⑴趋任座趋而出。(自知)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晋灵公不君)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论积贮疏)⑵毕信拜礼毕,上坐。(韩信拜将)臣闻忠臣毕其忠。(自知)鸳鸯于飞,毕之罗之。(诗经·小雅·鸳鸯)⑶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赵王信秦之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晏子为齐相,出,其御(赶车的)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今国家间暇。(孟子·公孙丑上)⑷慢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出师表)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韩信拜将)⑸拜信拜礼毕,上坐。(韩信拜将)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论语·阳货)于是辞相印不拜。(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⑹悉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论积贮疏)书不能悉意。(司马迁《报任安书》)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阮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⑺残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论积贮疏)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韩信拜将)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梁惠王下)⑻膏既而缝合,傅以神膏。(三国志·魏书·华佗传)养其根而竢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答李翊书)⑼具设坛场,具礼。(韩信拜将)冉牛、闵子、颜渊则详细而微。(孟子·公孙丑上)为具牛酒饭食。(西门豹治邺)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⑽缘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论积贮疏)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缁布衣,锦缘。(礼记·玉藻)⑾注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段太尉逸事状)当其取于心而注于手也,汩汩然来矣。(答李翊书)注焉而不满。(庄子·齐物论)⑿徒舍车而徒。(王充《论衡·问孔》)用则施诸人,舍则传诸其徒。(答李翊书)徒善局限性认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⒀居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段太尉逸事状)孔子居,曾子侍。(孝经·开宗明义)居有顷,倚柱弹其剑。(冯谖客孟尝君)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⒁货货自龟贝,至此五铢。(汉书·叙传)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有屠人货肉归。(蒲松龄《狼》)⒂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适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昭昭然白黑分矣。(答李翊书)昊天孔昭。(诗经·大雅·抑)⒃偷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惟夫党人之偷乐兮。(楚辞·离骚)⒄被城中矢尽,巡缚藁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张巡守雍丘)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天论)⒅竟王不越竟,反不讨贼。(晋灵公不君)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三、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所通之字及其意义:夫人故不能自知,人主犹其。(自知)今贤非尧、舜、汤、武也,而有掩蔽之道,奚繇自知哉?(自知)魏文侯燕饮,皆令诸大夫论己。(自知)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惟信亦认为大王不如也。(韩信拜将)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韩信拜将)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韩信拜将)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毕通也,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论积贮疏)古之治天下,至奸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论积贮疏)可认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论积贮疏)抑不知生之志,蕲胜于人而取于人邪?(答李翊书)吾又惧其杂也,迎而距之。(答李翊书)谌虽抗暴,然闻言则大愧。(段太尉逸事状)秦与赵兵相距长平。(秦与赵兵相距长平)四、指出并详细阐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王不听,遂将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秦与赵兵相距长平)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秦与赵兵相距长平)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韩信拜将)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韩信拜将)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韩信拜将)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韩信拜将)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韩信拜将)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柳子厚墓志铭)自子厚之斥,遵从而家焉,逮其死不去。(柳子厚墓志铭)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段太尉逸事状)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柳子厚墓志铭)晞一营大噪,尽甲。(段太尉逸事状)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段太尉逸事状)黄罔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用代陶瓦。(黄冈竹楼记)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晋灵公不君)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晋灵公不君)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晋灵公不君)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晋灵公不君)五、阐明下列文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将全文译为现代汉语: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人主欲自知,则必直士。(自知)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秦与赵兵相距长平)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韩信拜将)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认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论积贮疏)六、指出下列句中的前置宾语,并阐明是属于哪种状况下的前置: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韩信拜将)民局限性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论积贮疏)虽几于成,其用于人也奚取焉?(答李翊书)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答李翊书)乱天子边,欲谁归罪?(段太尉逸事状)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晋灵公不君)古代汉语自测试题(1)一、填空:(13分)传注体是_________的体例.义疏体是_________的体例.集解体是_________的体例.赋可分为四种,它们是__、__、__、__。按姚鼐的分类,《韩非子》属于___,《艺文志序》属于___,《钴潭西小丘记》属于___。二、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被动句?并对划有线的句子加以构造分析:(10分)使用下列符号:=(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省略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故〔怀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怀王〕为天下笑。汝可急去矣,〔汝〕且见禽。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三、指出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并将全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陈胜者,阳城人也。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四、指出下列各句中黑体字的词性,并阐明在句中充当何种成分或具有何种意义(24分)王见之,曰:“牛何之?”之二虫又何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臣固知王之不忍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否则。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以羽以巢,而编之以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项羽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五、注明下列句中黑体字词的词义:(8分)厉王虐,国人谤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六、标出下列七言律诗的平仄(字下加“·”的是入声字):(10分)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看”读阴平,音kān.七、标点、语译上面一段文字,并语译下面一段文字:(25分)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③,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④,家无余财,众不言家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讷口少言⑤,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注:①闵(mǐn):“悯”的古字,忧虑。②揠(yà):拔。③麾(huī)下:将帅的部下。④二千石:指俸禄。⑤讷(nè):语言迟钝。古代汉语自测试题(2)一、填空:(10分)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训解__的体例,义疏体是一种既__的注解体例。集解体是__的一种体例。在不一样的历史阶段中,赋的内容与形式也有所不一样,可分为__、__、__和__。句尾语气助词的“乎”重要表达__的语气,“也”表达__的语气。句首语气助词“夫”表达__,一般又称为“发语词”。二、简要解释下列名词:(12分)谓之:谓:拗救:孤平:骈体文:论辨:三、阐明下列被动句在构造形式上有何特点?(10分)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适为虞人逐,其来甚速,幸先生生我。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汝可急去矣,且见禽。四、指出下列句中带“·”的词属何类词?在句中起什么作用?(18分)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商君欲之他国。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粟者,民之所种,生于地而不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五、下列句中标“·”的是什么词?它们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是什么?(20分)尔何曾比予于管仲?失时不雨,民且狼顾。亟请于武公,公弗许。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虽然,不可不为生言之。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云梯,必取宋。”六、标明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带“·”的是入声字):(10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七、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唐太宗〕叹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今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朕比使人至其家得书一纸始半藁其可识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弊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唯见其恶爱者止见其善爱憎之间所宜详慎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可以兴矣其大略如此古代汉语自测试题(3)一、填空:(12分)文体是指文章的__。古代文体分类原则有三个,它们是__、__、__。古书注解的重要体例是__、__、__。句首语气助词“夫”表达要__,起引出下文的作用。句尾语气助词“也”表达__的语气,“乎”重要表达__的语气。二、简要解释下列名词:(10分)之言:貌:序跋:三平调:粘对:三、阐明下列被动句特点,并将画横线的句子作构造分析:(12分)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吾属今为沛公虏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四、指出下列句中带“·”的词属何类词?它们在句中起什么作用:(16分)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我之怀也,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五、指出下列句中标“·”的词是什么词?阐明它们在句中的语法功能:(20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窃为陛下惜之。是楚与三国谋出秦兵矣。秦为知之,必不救夜。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六、标出下列五言诗的平仄,并阐明与否有不合格律的地方(带“·”的是入声字):(10分)晚情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七、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因此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认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来宾至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古代汉语自测试题(4)一、填空:(10分)古书注解重要有三种体例,它们是__、__、__。按语言形式分类,古代散文可分为__、__、__、__等四类。句尾语气助词的“也”重要表达__的语气,“矣”重要表达__的语气,“哉”用来表达__的语气。二、简要解释下列名词:(12分)貌:读为:平仄:粘对:赠序:箴铭:三、阐明下列被动句在构造形式上有何特点?(10分)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吾属今为沛公虏矣。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回。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四、指出下列句中带“·”词的词性,并阐明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18分)爱共叔段,欲立之。狼度简子之去远。王见之,曰:“牛何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五、下列句中标“·”的是什么词?阐明它们在句中的语法功能:(20分)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父子异心,愿王勿遣。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其问诸水滨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六、标明下面这首诗的平仄(带·的字是入声字):(10分)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子女共沾巾。七、标点下面一段古文,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当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妥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附录:参照答案下编壹、古代汉语被动句一、问答:在论述句中,主语和谓语是被动关系的就是被动句(被动关系即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示动作的发出者,而是谓语动词行为的目的物,是受事者、被动者)。根据古代汉语被动句构造形式的不一样,可以分为六个类型:①没有特定标志的。②用“于……”作补语的。③用“为……”作状语的。④在谓语动词前用“见”字的。⑤在动词前后同步使用“见”和“于……”表达被动的。⑥在动词前用“被”字的。二、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1、2、4、6.三、阐明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为:介词,简介行为所波及的对象。为:介词,简介行为所波及的对象。为:介词,引进行为的积极者,所:表达被动。为:动词,成为。为:助动词,表达被动。为:助动词,表达被动。为:语气词,同“奚”构成固定格式“奚以……为”,表达反问。于:介词,引进行为的积极者。于:介词,简介行为的对象。于:介词,简介比较的对象。于:介词,引进行为的积极者。于:介词,表达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于:介词,引进行为的积极者。见:助动词,表达被动,于:介词,引进行为的积极者。见:助动词,表达被动。被:动词,遭受。贰、习惯句式·成分省略一、指出下列句中的习惯句式并阐明意义:如……何:把……怎么样。怎样:为何。何如:怎么样。奈之何:怎么办。如之何:怎么能。何以……为:为何……呢。奈何:怎么能。孰与:比……怎么样。奚以……为:哪里用得着……呢?怎样:怎么样。不亦……乎:不也……吗?孰与:表达选择,哪里比得上。无乃……乎:恐怕是……吧。孰与:表达比较,比……怎么样。。何如:表达比较,比……怎么样。得无……乎:该不会……吧?岂……邪:反诘句式,“莫非……吗?”如……何:表达对某人某事怎样处置,相称于“把……怎么样”。二、请阐明下列句子中省略了哪些常见的句子成分:1.“曰”前省略主语“(肖)何”。“如”后省略宾语“项王”。2.“用”后省略宾语“信”。“以(为)”之后省略介词宾语“之”(指韩信)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指韩信逃亡);“闻”后省略宾语“之”(汉王)。介词“以”后省略宾语“之”(指粟多而财有余)。介词“以(为)”后省略宾语“之”(指笑之、誉之)。“令、使”之后均省略兼语“之”(指债主)。“令”后省略兼语“之”(柳宗元)。“为”后省略宾语“之”(柳州百姓)。“使”后省略兼语“之”(农夫)。“以”后省略宾语“之”(大旱的情形)。“且”句省略主语“农”。“无”后省略宾语(粮食)。“因”后省略介词宾语“之”(指子城西北隅)。“视之”主语“晋灵公”承前省略。“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指所书的话)。“使”后省略兼语“之”(指巫)。“以”后省略介词宾语“之”(指谤者)。“目”后省略动词谓语。叁、代词一、简要回答问题:1.人称代词只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两类。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余(予)”、“朕”等。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等,其中“女(汝)”、“尔”、“若”可以用作主语、谓语和宾语,“而”、“乃”一般用作定语,偶尔用作主语,但绝对不能用作宾语。疑问代词大体可以分为指人、指事和指处所三类。常用于指人的疑问代词有“谁”、“孰”;指事的疑问代词重要有“何”、“胡”、“曷”、“奚”(一般相称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指处所的疑问代词重要是“安”、“恶”、“焉”(相称于现代汉语的“哪里”)。古代汉语常用的指示代词有“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等,一般分为近指、远指和旁指三类。“是、此、斯、兹、之”是近指代词;(可以译成现代汉语的“这、这个、这些”等。)“彼、夫”是远指代词;“他、它”是旁指代词。2.“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一般指人,相称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有的人”或“某人”,只用作主语;“莫”与否认性无定代词,相称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莫”字所否认的可以有范围,也可以没有范围或不指出范围。“或”和“莫”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肯定性”与“否认性”的不一样。3.“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不过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或词组的前面或背面,构成“者”字构造或“所”字构造,使整个构导致为句子的一种成分。一般说来,“所”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前,使之成为名词性构造,表达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者;“者”字放在动词(或动词性词组)之后,构成名词构造,表达动作的发出者、积极者,这就是两者的区别。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代词并阐明其所属的类别:是:指示代词。其:指示代词。奚:疑问代词。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者:辅助性代词。彼:指示代词。恶:疑问代词。何:疑问代词。夫:之①②,指示代词。其:指示代词。其、然:指示代词。胡:疑问代词。其:指示代词。吾、而、汝:人称代词。者:辅助性代词。者:辅助性代词。之:指示代词。何:疑问代词。夫、是②:指示代词。何:疑问代词。是①②:指示代词。何①②:疑问代词。者:辅助性代词。期:指示代词,此。夫:指示代词,那个。之:指示代词,指獒。三、解释下列名词在句中的词性、词义:⑴或无定代词,有的人。无定代词,有的人。无定代词,有的东西。句中语气助词,加强否认语气。⑵莫无定代词,没有谁。无定代词,没有什么……。无定代词,没有谁。无定代词,没有什么……。⑶所辅助性代词,指追的人。名词,表达位置。无定代词,指看见的牛。⑷因此都是所字构造。表原因。表凭借。表原因。表凭借。⑸之1.之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知”的宾语。之②,指示代词,指母亲。2.之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②,指示代词,复指前置宾语“我”。3.之①②,助词,用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之③,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知”的宾语。4.之①,代词,指人牵牛过堂下的情形;之②,动词,到……去。⑹其助词,表达委婉的语气。代词,指“越国以鄙远”这件事。代词,指“郑”。助词,表达委婉的语气。指示代词,那。四、解释下列各词在句中的意义,并阐明其与现代汉语的词性与否相似:⑴莫1、2两句中的“莫”都是无定代词,1句中的“莫”指“没有谁”,2句中的“莫”指“没有什么物”。现代汉语的“莫”与否认副词,古今词性不一样。⑵或1、2句中的“或”都是无定代词,有的人。现代汉语中的“或”是连词,古今词性不一样。⑶是1、5两句中的“是”是形容词,对的,对(第一句中的“是”是意动使用方法,认为自己对的);第2、3、4句中的“是”是指示代词,这。现代汉语中的“是”是动词,表达判断。古今词性不一样。肆、副词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副词,并阐明其在句中的意义或作用:竟:终于;表时间。乃:表语气。特:表范围。直:只;表范围。不:表否认。窃:表尊敬。甚:表程度。聊:相称于“姑且”。相:表对象范围;指单方面。曾:加强否认语气。既:已经。第:副词,仅,只。二、阐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的词语、词义与否相似:卒:均不一样,句中是时间副词,最终。现代汉语是名词,士兵。但:词性不一样。句中是范围副词,只;现代汉语中是转折连词。颇:词性相似,都是程度副词。意义不一样。句中言程度轻,在现代汉语中表达程度重。稍:词性相似,都是副词。意义和作用不一样。句中表达时间,渐渐。现代汉语中表达程度,稍微。少:均不一样。句中是程度副词,稍。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词,指数量不多。曾:词性相似,都是副词。词义和作用不一样。句中加强否认的语气,现代汉语中表达曾经。三、阐明下列各词在句子中的词性、词义或语法作用:⑴非1.动词;非难。2.形容词;不对的,不对。动词;责怪。副词;表否认。⑵乃人称代词;你。副词;表确认。副词;才。副词;居然。副词;仅、只。⑶且连词;并且。连词;还是。副词;将近。副词;暂且。副词;将。副词;将。连词;又…又…。连词;一边…一边…。⑷曾副词;曾经。副词;加强语气。伍、介词·连词一、简要回答问题:1.古代汉语介词的重要特点是:⑴介词不能单独使用。⑵介词常和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使用。⑶介宾词组既可作状语,又可作补语。⑷介宾词组多表达时间、处所、目的、方式、对象等意义。2.古代汉语介词同现代汉语介词在使用方法上有五点不一样:⑴介宾词组在古代汉语中重要作补语及状语,不作定语。在现代汉语中重要作状语及补语,有时作定语。⑵介词在古代汉语中的位置不固定,既可位于宾语前,也可位于宾语后。在现代汉语中只能位于宾语前。⑶介词的宾语在古代汉语中常常省略,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⑷介词在古代汉语中有时也可以省略,在现代汉语中不能省略。⑸翻译时,古代汉语中的一种介词,往往可以用几种或十几种现代汉语的介词对译,但这并不阐明古代汉语的介词意义相称丰富,由于介词的意义是受上下文制约的,语译时需灵活掌握。二、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和介词宾语,如介词宾语省略,也请阐明:介词是“以”;宾语是“何”。介词是“自”、“于”、“从”;宾语是“舟中”、“水”。介词是“与”;宾语省略。介词是“于”、“为”(后三个);“于”的宾语是“族”;“为”后省略宾语。介词是“以”;宾语是“方城”、“汉水”。介词是“于”;宾语是“邻国”。介词是“为”、“于”;宾语是“世”、“时”。三、阐明下列各词的词性和在句中的作用:⑴于都是介词表处所。于①表对象;于②③表比较。于①表对象;于②引进行为积极者。表对象。表处所。⑵诸1.“之于”的合音词。2.“之乎”的合音词。⑶以连词,表原因。连词,表关联。以①介词,表达原因;以②动词,任用。介词,表凭借。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语。介词,表身份。介词,表凭借。动词,认为。介词,表时间。介词,表原因。连词,表时间。介词,表原因。动词,认为。⑷为动词,作为。介词,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空间交互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家具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影视改编与文化创意》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数据分析与挖掘》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机器学习》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DB1405-T 058-2024煤层气排采技术规范
- 文书模板-《电气线路装调实训报告总结》
- 五年级写人的作文450字【六篇】
- 制糖行业销售渠道整合策略考核试卷
- 建筑机电安装工人安全知识手册考核试卷
- 中学生物学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 安装培训方案
- 2023边缘物联代理技术要求
- 普宁市北部中心水厂榕江取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不良资产项目律师法律尽调报告(模板)
- 接交车辆检查表-原版
- 剪辑师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
- 水稻栽培技术-水稻常规栽培技术
- 四风整改台账清单
- 标准报价单模板(二)
- 【期中】第1-4单元易错题专项攻略-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