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_第1页
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_第2页
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_第3页
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_第4页
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健康的影响和如何改善劳动条件,创造安全、卫生、满意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劳动者的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ofworkinglife)的一门学科。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

识别identification评价evaluation预测forecast控制control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和促进劳动者健康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基本任务研究职业性病伤病因?诊断?治疗?劳动能力鉴定职业人群工人、农民、脑力劳动者、服务行业职工、特殊职业人群

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下岗工人、老年职工WHO的职业卫生工作目标

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对人人享有职业卫生”的全球策略(WHOGlobalStrategyforOccupationalHealthforAll)一、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

公元前460-377年: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就告诫他的同事“注意观察环境,以了解病人的根源”。他是第一个认识到铅是腹绞痛原因的人。一、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

公元14-16世纪:

德国的Agricola(16世纪)出版了《论金属》一书。同一时期,意大利的拉马兹尼(Ramazzini,1633-1714年)于1700年出版了《论手工业者疾病》,该书描述了50多种职业病,成为职业病的经典著作,而Ramazzini也因此被誉为职业医学之父。

18世纪:

英国纺织机械的革新和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当时劳动条件恶劣,职业病及传染病流行,经常发生意外工伤事故。一、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一、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

19世纪:

德国因电力的广泛应用,又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大规模的采矿和冶炼,还发明了合成染料,出现了苯胺中毒等。自19世纪末职业性危害受到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国家的政府建立了职业卫生与劳动保险的法规,开展了防治职业病的服务与研究。一、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

20世纪:

20世纪欧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迅速,合成了许多种有机化合物,出现了多种急、慢性化学中毒和职业肿瘤等问题。美国的汉密尔顿(Hamilton)第一位从事职业医学的美国医生于1925年出版了《美国的工业中毒》。一、国外职业医学发展史

20世纪中后期:

兴起了以原子能、高分子化合物和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了新的职业卫生问题。英国的亨特(Hunter,1889-1976年,是对职业病倾注无尽心血的通科医生)所著《DiseasesofOccupation》在该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

北宋时期(11-12世纪):在《谈苑》中述及“后苑银作镀金,为水银所熏,头手俱颤”,“采石人,石末伤肺,肺焦多死”。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

明代:李时珍著的《本草纲目》(1593年)中明确提到铅矿工人的铅中毒。宋应星在《天工开物》(1637年)中述及“煤矿井下简易通风方法,并指出烧砒(三氧化二砷)工人应站在上风向操作,并应保持十余丈的距离,以免发生中毒。

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

从1954年起,我国开始建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的防治机构。杰出的内科专家吴执中教授是我国职业医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他在实践的基础上主编了《职业病》一书,为我国的职业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

80年代初开始,在各省市、自治区及部分地区或直辖市及某些工业部门所属机构先后建立了防治机构为一体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机构200多所,另外在全国2000多个防疫站都设有劳动卫生科。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

自2001年以来,国家对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调整,职业病防治工作隶属于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职业卫生监督隶属于卫生监督所。

CenterofDiseaseControl,CDCDepartmentofHygieneSupervision

专业队伍:1959年具有大专水平的专业人员不足300人,现已近万人,现从事本专业的人数达3万多人。全国有劳动卫生学硕士点近40个,博士点27个。职业病属内科学。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1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3中国工业医学杂志4中国职业医学5环境与职业医学杂志6职业与健康杂志7职业病伤与急救8JournalofOccupationalandEnvironmentalMedicine(JOEM)9JournalofAmericanIndustrialMedicine学术会议: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第一届:杭州(1973年);第二届:长沙(1978年);第三届:杭州(1983年);第四届:天津(1988年);第五届:武汉(1993年);第六届:大连(1998年);第七届:成都(2001年);第八届:宁波(2004年);第九届:昆明(2006年);第十届:杭州(2009年)。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中、日、韩劳动卫生研讨会每年召开一次专业学组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1粉尘与尘肺学组2职业病学组3职业流行病学学组4劳动心理与健康学组5人类工效学学组6物理因素学组7卫生法规及管理学组8妇女劳动卫生学组

科学研究:

★自国家七五规划开始,一些重点职业病(尘肺、职业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中毒性肝病、职业性哮喘、振动病和混配农药中毒)的诊断、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课题。

★“尘肺高危人群健康监护、诊断技术和危害控制技术研究”列为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

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科学研究:

★“职业危害与控制技术研究”列为科学院2003年公益研究项目。★矽尘致癌机制研究、基因多态性与毒物易感性研究等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职业危害预防控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

职业病立法:

★1997年底已制定有74种职业病的国家诊断标准,对全国职业病的诊断、治疗及管理起到了指导作用。

★1996年颁布的《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GBT-16180-1996)》为职业性病伤患者提供全国统一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和实施劳动保险的医学依据。

二、我国职业医学概况★2001年10月27日九届人大常委会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法》。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hazards)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

劳动条件中存在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性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劳动条件包括:

生产工艺过程

劳动过程生产环境生产工艺过程常常随着生产设备、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变化而变化。指作业场所环境和户外作业的自然环境。涉及到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作业姿势和劳动方式、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比例等。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来源分为环境因素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社会经济因素环境因素分类: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与职业有关的生活方式

⑴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⑵劳动强度过大、生产定额不当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⑷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⑸精神紧张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

社会经济因素

⑴分配制度、受教育程度、劳动立法、医疗卫生体系等。⑵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二、职业性有害因素分类职业性病损(occupationaldisorders)

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所致)的各种职业损伤统称职业性病损。

工伤(occupationaltrauma)职业性疾患:occupationaldiseaseswork-relateddiseases职业性病损

属于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其发生与劳动组织、机器构造和防护、个人心理状态、生活方式等有关。据WHO统计,全球每年约发生职业性外伤1.25亿例,死亡约20万人,每年新出现职业病患者1.6亿例,其中约110万人被工伤和职业病夺取了生命。

工伤(occupationaltrauma)

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统称为职业病。职业病防治法中的定义:“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s)

据卫生部的调查,83%

的乡镇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其中60%的企业没有配备任何防护措施,90%以上的粉尘作业场所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近30%的乡镇企业职工接触尘、毒等职业性有害因素,几种职业病和疑似职业病人检出率高达15.8%。职业病(occupational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