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学总复习题_第1页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题_第2页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题_第3页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题_第4页
普通地质学总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学期《一般地质学》期末考试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构成、构造构造、地球形成与 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多种作用。多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2、地质作用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各变化地球的物质构成、外部形态特性与内部构造的各 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3、克拉克值1889年,美国化学家克拉克通过对世界各地5159件岩石样品化学测试数据 的计算,求出了厚16km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与总质量的比值,称为地壳元 素丰度,国际地质学会将地壳元素丰度命名为克拉克值。4、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状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是构成岩 石和矿物的基本单元。5、晶体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与晶 体定义相对应,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反复排列的固体特制称为结晶质, 简称晶质。习惯上,“晶体”是指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面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 的晶体称为晶粒。6、类质同象矿物晶体构造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 子替代而不破坏晶体构造,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象。7、矿物集合体由矿物单体构成的汇集体,称为集合体。每个矿物的集合体往往各自具 有某种习惯性的形态。8、解理指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可以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为平面(即解理面)的能 力。这种性质受内部构造的特性所制约。9、断口是矿物受外力打击后不沿固定的结晶方向开裂而形成的断裂面。断裂面方向无 规律,断口的形态多样如贝壳状、参差状、锯齿状、平坦状等。10、熔岩液体喷发物称为熔岩,它是喷出地表而丧失了气体的岩浆。它可以沿地面斜坡 或山谷流动,其前端呈和舌状,称为熔岩流。熔岩因黏性不一样,其流动能力不等。分布 面积广阔的熔岩流,称为熔岩被。11、侵入岩与围岩深部岩浆向上运移,侵入周围岩石,在地下冷凝、结晶、固结成岩的 过程,称为侵入作用。其形成的岩石为侵入岩。包围侵入体的原有岩石,称为围岩。12、分离结晶作用一种成分的岩浆在其逐渐冷凝过程中,按矿物熔点的高下,可依次结 晶不一样成分的矿物,并依次形成不一样种类的岩石,这种作用称为分离结晶作用。13、混合岩化作用指基性岩浆与酸性岩浆之间的混合作用。其实质同是源自深部软流圈 的玄武质岩浆向上注入到位于地壳内的花岗质岩浆之中,从而形成具有壳幔混源性的花 岗岩。14、风化作用指地面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过程。15、剥蚀作用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离或蚀去的过程。例 如,河岸被水冲刷,崩落而后退,石灰岩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16、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合适的地方发生沉积作用。如流水搬运的物质在山谷的出 口处、河谷转折处、入湖或入海处,因流速减慢而沉积。风的搬运因风力减弱或受到某 种方式的阻拦而堆积。17、层理指沉积岩的成层性。它是由岩石不一样部分的颜色、矿物成分、碎屑(或沉积物 颗粒)及构造等所体现出的差异而引起的,反应了不一样步期沉积作用性质的变化。18、地震是指地壳某个部位的岩层应力忽然释放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19、莫霍面位于地表如下数千米到30-40km深度,纵波速度从6-7km/s,忽然升到8.1km/s。 这一突变具有全球性,此界面的深度在大陆深,在海洋浅。20、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体现为纵波速度从6km/s突变为6.6km/s。康拉德1925年最 先提出了这一界面,故称为康拉德面。此界面将地壳分为上、下两个不一样密度的层圈, 上层为花岗岩层,下层为玄武岩层。21、震中震源在地面上垂直投影点,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22、产状地质构造,确定岩石空间位置,岩石的产出状态,简称产状。23、岩浆岩构造指岩浆岩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态及晶粒间的互相关系。24、矿产矿产系指在岩石圈中赋存的、能为国民经济所运用的天然矿物资源。25、能源矿产可提供能源或可提取与有机物有关产品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 泥炭等。26、矿床矿床系指在地壳中由成矿地质作用形成的,其所具有用矿物资源的质和量 符合目前经济和技术条件,并能被开采和运用的综合地质体。27、矿体矿床中能被开采运用的快段,称为矿体。一种矿床可由单一矿体构成,也 可由多种矿体构成。28、矿石矿石是指从矿体中开采出来的可直接被运用或可从中提取有用组分的矿物 集合体。29、品味矿石品味是指矿石中所具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单位含量。 它是衡量矿石质量的重要标志。30、地层地层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性或属性的岩石体。地层是固结的岩石或没有固 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由沉积岩以及火山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地层 具有一定的层位和时代的概念。二、问答题1、外力地质作用分为哪几种类型?风化作用指地面的岩石发生机械破碎或化学分解的过程。剥蚀作用指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离或蚀去的过程。例如,河岸被水冲刷、崩落而后退,石灰岩受地下水溶蚀而形成溶洞。搬运作用指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他处的作用。固结成岩作用是从松散沉积物变为坚硬岩石的作用。沉积作用指搬运物在条件合适的地方发生沉积的作用。2、引起变质作用的原因有哪几方面?温度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由150—180℃。变质温度的基本来源有三个方面:①地热地下温度伴随深度增大而增高。假如地表岩石因某种原因沉陷到一定深度,就能获得对应的温度。②岩浆热岩浆是高温熔融体,当岩浆侵入时,岩浆热会传到围岩,使围岩增温。③地壳岩石断裂断裂块体互相错动和挤压,能产生剪切热,使岩石升温。压力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及定向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化学活动性流体成分以H2O、CO2为主,并含其他某些易挥发、易流动的物质。3、试回答接触变质作用中的代表性的4种岩石内容。角岩具有显微颗粒状变晶构造,重要为块状构造;岩石常很致密,很坚硬;原岩可以是泥岩、粉砂质、砂质的沉积岩,也可以是火山岩。斑点角岩具有斑点状构造及块状构造;岩石重结晶程度低,多为变余泥状—粉砂状构造,有时出现显微鳞片状变晶构造;矿物成分的重组合不普遍,仅有少许新生的绢云母、绿泥石等矿物,常呈斑点状。(3)大理岩重要由方解石构成;为粒状变晶构造,块状构造,常有变余层状构造。原岩为石灰岩、白云岩,洁白似玉,成汉白玉。多数大理岩因具有杂质,显示不一样颜色的条带。如蛇纹石大理岩因含蛇纹石而显艳绿色条带,系由含镁质的石灰岩变质而来。(4)石英岩重要由石英构成,具有粒状变晶构造,块状构造;岩石极为坚硬。原岩为石英砂岩或硅质岩。4、什么是地层?地层与岩层有何区别?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性或属性的岩石体。地质师固结的岩石或浸有固结的堆积物,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由沉积岩以及火山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地层具有一定的层位和时代的概念,各地层之间可认为明显的地层或沉积间断面所分开,也可以是由岩性、化石及地质年代等划定的界面所分开。而时代的概念体目前地层之间存在着上下关系或新老关系。具有层状构造的岩石统称为岩层。也包括火山岩和由沉积岩一级火山岩变质而成的变质岩。它们是一定地质时期和一定地质作用的产物,具有层理或成层特性。反应了它们原始沉积(堆积)状况和后来构造变形的特性。5、喜马拉雅运动对我国东部和西部有什么影响?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在新生代褶皱山系继续剧烈上升,山间的巨型盆地剧烈拗陷,高大山系与巨型盆地相间排列。在塔里木、准噶尔、吐鲁番、柴达木盆地中,发育了厚达数千米的古近纪和新近纪湖相及山麓堆积,沉积物多为干燥气候条件下的红色碎屑岩,常具石膏和岩盐夹层。这些盆地是良好的含油气盆地。古近纪初,喜马拉雅山区为残留海盆,古近纪末的喜马拉雅运动,是喜马拉雅海槽完全封闭,海水退出,逐渐形成今日世界上最高峻的山系—喜马拉雅山。与喜马拉雅运动相伴随,古近纪和新近纪时有广泛的火山喷发活动,其中以玄武岩最为普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6、回答什么是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地层的划分。构成地壳的地层是十分复杂的。假如地层没有受到强烈的构造运动,处在下部的地层时代较老,处在上部的地层较新,显示出正常的地层层序。假如地壳运动或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层缺失和地层层序的颠倒或由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变化了地层的产状和原貌,这就需要把地层加以整顿。地层划分就是对一种地区的地层剖面,根据岩层的生成次序、岩性和岩相特性、古生物化石等内在规律,讲其时代进行划分,并建立地层层序的过程。地层的对比。就是把不一样地区的地层单位,根据化石的特性、岩性和岩相等特性,依地层层位上的比较研究后,以证明它们在层位上相称、时间上相近的工作措施。7、简析沉积岩的基本特性。(1)沉积岩的矿物组合比较简朴,每种岩石一般由1—3种矿物构成。其中有些矿物如粘土矿物、盐类矿物等为沉积岩所特有。沉积岩具有特殊的构造如碎屑构造、泥质构造、生物构造等,这些构造在岩浆岩中是没有的。沉积岩的成层构造、多种层面构造(波痕、泥裂等)、缝合线构造等为其特有。(4)沉积岩中常具有生物化石。8、泥质岩按固结程度分为哪几类,阐明每类特性。粘土粘土为疏松土状岩石。按成分分为①高岭土粘土;②蒙脱石粘土;③伊利石粘土泥岩粘土经中等程度固结形成的。泥岩层理不明显,呈块状构造,没有页理;在水中不易被泡软,可塑性比粘土差。泥岩在野外常按混入物来命名,如粉砂质泥岩、钙质泥岩等。页岩为具节理构造的泥质岩,可根据自生矿物、混入物成分和颜色等深入划分,常见如下类型:①钙质页岩;②硅质页岩;③红色页岩;④黑色页岩;⑤炭质页岩。9、试述变质岩矿物的特性变质岩中广泛发育纤维状、片状、长柱状和针状矿物,如透闪石、阳起石、云母类、矽线石、角闪石等。变质岩中常有相对密度大、分子体积小的矿物,如石榴子石、硬玉等。变质岩中同质多像变体矿物发育,如红柱石、蓝晶石、矽线石则为Al2SiO5的同质多像变体。10、什么叫岩浆矿床?哪些重要矿产与其有关?岩浆矿床是岩浆在上升、结晶、冷凝过程中们由于岩浆分异作用使岩浆中有用组合富集而形成的矿床。岩浆矿床是岩浆结晶、分宜作用的产物。因此,矿床一般重要产于岩浆岩体内且多与超基性、基性侵入岩有关;矿石的矿物成分与母岩的矿物成分基本相似,不过含量有区别;矿体与围岩界线一般为渐变或迅速渐变关系,但某些贯入式矿床与围岩界线清晰。岩浆矿床是铬、镍、铂、铜、钒及稀散元素等矿产的重要或重要来源岩浆矿床按其成矿作用阶段和矿床地质特性可分为岩浆分凝(结)矿床、晚期岩浆矿床和熔离矿床。11、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必须具有哪些条件?要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来源。一切有机物质都可作为石油、天然气的原始材料,包括多种动植物残体,其中最重要的是低等水生生物,如藻类、菌类、有机虫、海绵等,这些生物具有大量类脂化合物、蛋白质等,是最重要的生油物质。要有缺氧、还原的环境。多种生物的残体和泥沙在浅海、湖泊、三角洲或还玩等地一起沉积下来,久而久之,形成了腐泥层,这便构成了生油的原始物质,它们还在原环境下汇集和保留。假如当地壳处在缓慢而沉稳的下降,在腐泥层之上沉积了其他沉积物,形成了不透气的盖层,这时富具有机质的腐泥就处在缺氧的还原环境,称为生油的良好条件。促使有机物转化为石油的多种原因的作用。这些原因有温度、压力、细菌、催化剂等。其中,温度和压力是重要原因。温度可以使有机质发生热分解而生成烃类,压力能促使低分子的烃变成高分子烃。试验证明,当温度为50℃,压力达0.3×108Pa~0.7×108Pa,就可生成石油烃,这一温度和压力条件相对于地下1000~m深度。因而地壳长期稳定的下降,是石油生成的重要地质构造条件。12、油、气藏的形成,必须具有哪些生油、集中和保留的条件。生油层能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层称为生油层。生油层的岩石类型重要有两类:一类是泥质岩类,包括页岩、泥岩、粉砂质泥岩等;另一类是碳酸盐类,包括石英岩、白云岩、泥灰岩等。储油层(储集层)可以集油气并可在其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油层。在生油层中呈分散状的油、气,必须转移集中到空隙和裂缝发育很好的岩层中,才有也许形成油气藏。储油层的空隙行越好,储油的能力越大;储油层的渗透性良好,油气的流动性越强。这些条件可以决定油气的产量。常见的储油层岩石是砂岩,另一方面是灰岩和白云岩。油气之因此能从生油层相储油层运移集中,是由于油气自身就是流体,具有流动性;此外也须有导致油气运移的外部动力条件,如压力、浮力、毛细管作用及水的流动等。圈闭(油捕)进入到储油层中的油气,在运移过程中碰到了遮挡,使其不能继续向前运动而汇集成油、气藏,这种汇集油气的场所称为圈闭,也称为油捕。根据成因,圈闭可分三种类型:圈闭构造由于地层遭受褶皱、断层而形成圈闭,如背斜、穹窿圈闭和断层圈闭。岩性圈闭在沉积盆地中由于沉积条件的差异,导致储油层岩性的横向变化和岩石由粗变细等而形成圈闭。地层圈闭由于地壳运动引起沉积间断,储油层被不渗透地层覆盖导致圈闭。论述题1、我国地震重要分布在那三个地带?临近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沿近南北方向分布,从东北长白山经渤海湾、黄海到东南沿海、台湾,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该带以中—浅源地震为主,有的震级较大。如海城—营口地震、唐山地震、邢台地震、台湾地震等。其中,东北是我国唯一有深源地震的地区。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地震带是纵贯我国中部、沿南北方向延伸的一种地震带,属于板块活动在陆内的影响区。受太平洋、欧亚、印度三大板块的联合夹击,时有强烈地震发生。此区太古宇及远古宇岩层广泛发育,刚性强,易于破裂发震。在西南区段,受印度大陆朝北俯冲作用的影响,地震频繁发生,震级大,破坏性强。云南昭通地震、四川汶川地震即发生在此带。其中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届与四川盆地的交接带。沿近南北向的龙门山断裂带集中分布,震源机制为高角度的逆断层兼具右旋走滑。登记表明,99%的余震集中分布在断层上盘的狭窄区带中。我国西部地震带是新近断裂活动强烈的地区,地震频繁,时有大地震发生。地震多集中在高山和盆地的交界线上,震中位置远离板块活动带,发震原因属于板块剧烈碰撞引起的远程效应。地震带重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的盆山交界带、昆仑山山缘、青藏高原等地。2、深刻理解岩层产状要素的概念,并纯熟掌握其测量措施。①走向层面与假想水平面交线的方向,它标志着岩层的延伸方向。②倾向层面上与走向垂直并指向下方的直线,称为倾斜线,他的水平投影所指的方向即为 倾向。它代表层面倾斜的方向,恒与走向垂直。③倾角层面与假想水平面的最大交角。沿倾向方向测量的倾角称为真倾角;沿其他方向测 量的交角均较真倾角为小,称为视倾角。是请教所在的岩层倾斜的方向,称为视倾向。层面的走向、倾向于倾角,称为岩层的产状要素。产状要素用地质罗盘进行测量。应当指出,一切面状要素的空间位置,都可以通过测量该面的产状要素来确定。④岩层的厚度是岩层顶底面的垂直距离。它是确定岩层产状的辅助要素。3、试述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接触是指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他们的岩石性质与生物演化持续而渐变,沉积作用没有间断。表明该两套地层是持续沉积而形成的。在其沉积期,该地质构造运动处在持续下降,或持续上升的状态。假整合接触假整合接触,又称平行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它们的分界面是沉积作用的间断面,或称为剥蚀面。剥蚀面的产状与相邻的上、下地层的产状平行。剥蚀面是岩石遭受过风化剥蚀的表面,具有一定程度的起伏,故在凹面下部位常常堆积有砾岩,称为底砾岩,其砾岩来源于下伏地层。假整合接触表达较老的地层形成后来,地壳曾均衡上升,使该地层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随即地壳再均衡下降,再剥蚀面上重新接受沉积,形成上覆较新地层。不整合接触又称为角度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产状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割。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的产状一致,与下伏地层的产状不一致。不整合接触表达较老的地层形成后,因受强烈的构造作用而褶皱隆起并遭受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波市面上重新沉积,形成上覆的较新地层。侵入接触侵入接触式侵入体与被侵入围岩之间的接触关系。侵入接触的重要标志是:侵入体与其围岩的接触带有接触变质现象,侵入体边缘常有捕掳体,侵入体与其围岩的界线常呈不规则状。侵入接触的存在阐明该地区曾经发生过构造作用,因而引起了岩浆的侵入,形成了侵入体,侵入体的年代晚于被侵入围岩的年代。侵入体的沉积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是指地层覆盖在侵入体上,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上最早堆积的重要是该侵入体被剥蚀而形成的碎屑物(包括侵入岩的碎屑,及因侵入体风化所分离的而形成的长石,石英等矿物)。该类接触关系表明,侵入体形成后,地壳曾经上升并遭受剥蚀,侵入体上面的围岩以及侵入体上部均被剥蚀,形成剥蚀面,然后地壳下降,在剥蚀面上的接触沉积,形成新的地层。该侵入体的年龄不小于其上覆岩层的年龄。4、论述岩浆岩的构造类型块状构造岩石中矿物排列无一定规律,岩石呈均匀的块体。这是岩浆岩最常见的构造。流动构造岩中柱状或片状矿物或捕掳体彼此平行呈定向排列。表明岩浆一边冷凝一边流动。这一构造既见于火山熔岩中,也见于侵入岩之边缘。火山熔岩中不一样成分和颜色的条带,一级拉长的气孔互相平行列,称为流纹构造。气孔构造与杏仁构造前者指出目前熔岩中或浅成脉体边缘呈圆球形、椭球形的孔洞。其直径为数毫米或数厘米,是岩浆中的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基性熔岩中气孔较大、较圆,酸性熔岩中气孔较小,较不规则或呈棱角状。气孔被矿物质充填者,称为杏仁构造。枕状构造多见于水下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安山岩中。球状构造岩石中矿物围绕某些中心呈同心层分布,外形呈椭圆状的一种构造,各层圈中的矿物呈放射状分布。系岩浆中某些成分脉动式过饱和结晶而形成,多发于在辉长岩和闪长岩中。晶洞构造侵入岩中具有若干小型不规则孔洞的构造,孔洞内常生长晶体或晶簇,如石英。一般认为是黏度很大的岩浆在冷凝收缩过程中形成的。常见于碱性花岗岩中。层状构造延时具有成层性状。它是多次喷出的熔岩或火山碎屑岩逐层叠置的成果。5、深刻理解岩浆岩的重要类型。(1)橄榄岩—苦橄岩类(超基性岩类)该类岩石SiO2很低(<45%),属于硅酸盐不饱和岩石。铁镁含量最高,其中FeO可达10%,MgO可达40%;K2O、CaO、Al2O3含量最低,其中AL2O3含量仅1%—6%,K2O+Na2O<3.5%,多数<1%.反应在矿物成分上以铁镁矿物为主,重要是橄榄岩和辉石,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一般不含长石。代表性岩石是橄榄岩、辉石岩。(2)辉长岩—玄武岩类(基性岩类)本类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