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2013雷力MediaObservatory授课与考核方式课堂讲授+讨论/练习+堂下作业+期末考试学期成绩计算方式:课堂/堂下作业30分+期末考试70分=100分1、了解广播电视的技术、组织、市场与制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影响广电前景的新技术。2、了解不同传播与管理体制下的广播电视模式,深入了解中国广播电视的原则与法规。3、了解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与行业伦理,初步建立起广电工作者的职业伦理观。
4、了解广电受众的特征与一般测量办法。本学期课程重点PartI:广播电视的技术发展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口语传播阶段(开口说话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文字传播阶段(用手写字,是传播突破过去的时空限制)印刷传播阶段(实现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复制)无线电传播阶段(实现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数字传播阶段(实现数字化处理、高速传送、全球覆盖与多媒体化的传播方式)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口语传播阶段:语言是在人类劳动和社会写作活动中产生的。(桑代克的语言起源假说)口语最早是用不同的声音为周围事物命名,亦即一种将声音与周围事物或环境联系起来的符号。在语言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类逐渐对事物进行归纳和分类,把握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化过程。与此同时,语言本身也逐渐发展向抽象表意,成为一种能够表达复杂含义的音声符号系统。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文字传播阶段:文字是在结绳符号、原始图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印刷传播阶段:技术革命
1)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
2)古登堡金属活字排版印刷,标志着现代印刷时代的到来。
3)欧洲工业革命,印刷术也随之进入机械动力和电力生产的阶段。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无线电传播阶段:技术革命
电报的诞生:莫尔斯发明第一台实用电报机,7年后世界第一封电报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
广播电视就是这一阶段的产物。无线电传播的意义:(1)电子通讯使人类逐渐实现远距离信息传递的实时传播。(2)形成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文化传承的效率和质量都产生巨大的飞跃。(3)推动计算机的产生。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人类传播史的五次“革命”数字传播阶段:技术革命,以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明为标志。这一阶段对传媒及传播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地体现在媒介形式的融合方面,比如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图书、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网络的融合。
三网融合趋势: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几个层次的融合:功能、内容生产、组织结构)
互联网电视的诞生。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第五次传播革命对广播电视的影响数字化网络化新媒体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数字化图像质量明显提高---抗噪声能力强数据容量明显提高---多种数据显示1998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世界上首次播出数字电视节目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数字化处理手段明显提高
--数字化特技
--非线性编辑
--虚拟演播室百集系列片《感知中国》总片头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信号输入接口单元信号输出接口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多媒体素材存储单元非线性编辑系统简图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非线性编辑系统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章广第一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1994年3月,美国Ultimatte公司和德国IMPGmbH公司以“技术演示”的形式第一次展示了实时虚拟演播室。近两年来随着大洋、索贝、新奥特、奥维迅、方正等一批国内视频厂商将其移植到PC平台上,它的成本大幅下降,功能实用、操作简便、视频指标高,从而使虚拟演播室真正具有了进入广大电视台的现实性和可能性章广第一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一个虚拟主持人的故事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
近年来,我国电视台在各种直播、专题节目中大量使用了虚拟演播室技术,使得观看电视不再是一种不能到达现场的替代品,甚至超过了现场观看的信息量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中央电视台虚拟演播室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网络化:编辑系统
非线性编辑网络集成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网络的共同优势,所有网上资源实时共享,还可以把一个电视节目的不同部分同时分头制作,是人才资源素材资源、设备资源得到极大优化,大大提高了节目制作效率,同时也为编辑人员的艺术创作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网络化:播放平台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网络化:播出平台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新媒体:IPTV美国Infonetics研究公司最新发布的一份对网络协定电视(IPTV)市场的调查报告说,网络电视服务的营业收入、订户和资本支出正在迅速攀升,全球网络电视服务年收入在2009年前将增至440亿美元以上。报告说,虽然现在DSL(DigitalSubscriberLine---数字用户线)是这类服务的主力,但未来几年内宽带供应商也将提供包括电话、网络和数码电视在内的三合一IP服务。
报告说,2004年全球各地的服务供应商投在与网络电视有关的服务基础设施上的资金达3.04亿美元,预计2009年将增至近45亿美元。目前,网络电视订户正在快速增加,2009年前全球将突破5300万户,其中亚太地区的订户增长速度最快。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交互电视(InteractiveTV)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以电信宽带网络为传输通道、以电视机为终端,集互连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电视内容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交互电视(InteractiveTV)用数字格式显示电视节目,并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技术使电视具有交互性的电视形态
90年代初,美国、英国、日本等国进行了大量的交互电视试验逐步进入交互服务实用阶段。美国时代华纳于1994年到1997年,推出了全方位的交互电视服务,目前约有3000万美国家庭接收交互电视;英国电讯于1995年开始试办交互电视节目,目前交互电视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新媒体:交互节目2001年中央电视台5频道首次加密播出了数字交互体育节目,2002年成立CCTVSI—CCTVSportInteractive;2002年河北第五套节目开播VOD;2002年四川电视台开播交互电视节目。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新媒体可应用在以下方面:
1)网络电台的视频互动应用
2)网络电视互动销售3)个人网络电视台4)网络在线视频交流访谈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新媒体的应用实例: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新媒体:手机媒体业务2004年4月,中国联通在全国推出“视讯新干线”,包括中央电视台1套、4套、9套、凤凰资讯台、BBC等;12月天津联通开通基于CDMA手机的掌上电视,可以接收20套节目;2004年11月第一部手机小说《距离》正式上线;2004年12月第一部手机电影《功夫》与观众见面;2005年2月,上海推出中国第一部“手机短剧”《新年星事》,共十集,每集3分钟;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新媒体:手机媒体业务
目前手机电视业务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手机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另一种是通过卫星或地面无线广播方式向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提供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成为移动多媒体广播。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媒介表现:对重大时刻的见证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传媒业的迅速发展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电视:当代重要的大众传媒
对市场、对国际局势、对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与文化观念各方面均存在着重要影响。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传递信息—模拟现实—建构现实从一个案例看电视究竟有多大的影响?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广播电视改变信息接收方式及结果
提供巨大的信息,电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重塑了当今世界社会运行的方式。电视是如此不可或缺,如此无所不在,电视在当代社会已经如此重要,我们怎能不去研究它?!
----[英]大卫.麦克奎恩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一节广播电视与人类传播史的革命声音的特性物理特性
立体感心理性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1)无线电的发明1820年---偶尔的发现电磁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1864年---麦克斯韦(无线电之父)发现不用导线就可传播的电波(无线电)。1884年---德国的赫兹验证电磁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的方法,无线电波又被称为赫兹波。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无线电理论及初期应用(1)无线电的发明1895年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通讯技术。1899年,马可尼成功地将电报自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拍发至法国。1901年又完成了横越大西洋电报的发射。当时无线电报主要用于航海通讯。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1906年圣诞节,费森登在马萨诸塞州的试验电台首次作试验性广播。从广播工程技术标准看,广播从此诞生。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8MK试验电台广播了该州(密歇根州)州长的新闻。这条新闻被认为是最早的广播新闻。1920年10月27日美国商务部向匹兹堡KDKA电台颁发营业执照。这是具有合法经营权的第一家电台。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几次技术突破
费森登发明一种特殊的高频发生器,首次通过无线电传递声音。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几次突破
弗雷斯特发明三极管,成为早起所有收音机的基本部件。因此他自称为收音机之父,后世倒尊之为现代电子技术之父。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几次突破
美国海军的专利共享,促成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并培养了大批后来促进无线电行业发展的业余爱好者和早期专家。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发展的重大突破:20世纪20年代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AT&TWestinghouseGERCA无线电联盟生产无线电接收器设立向这些接收装置播放信息的广播电台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发展的重大突破美国四大广播网的建立:
NBC(从RCA的NBC红网发展而来)、CBS、互助广播系统(MBS)和ABC(前身为NBC蓝网)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当代发展变革期
应对电视的冲击,广播利用三样法宝:调频广播(FM)的兴起便携式半导体收音机格式化广播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当代发展变革期
发展至今数字广播互联网广播本地数字高清广播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声音广播的当代发展变革期
公共广播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二节声音广播的发明与早期发展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利用人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渐变的静止图像。PAL制式的技术标准:625行/秒的扫描速度,823个像素/像素行,52万像素/帧画面,25帧画面/秒。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画面的物理特性利用人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渐变的静止图像。PAL制式的技术标准:625行/秒的扫描速度,823个像素/像素行,52万像素/帧画面,25帧画面/秒。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链接:什么是像素?
“像素”(Pixel)是由Picture(图像)和Element(元素)这两个单词的字母所组成的,是用来计算数码影像的一种单位。通俗地讲,像素是指构成电视图像的亮点。
链接:视觉暂留效应
视觉暂留现象(Visualstayingphenomenon,durationofvision)又称“余晖效应”。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
链接:视觉暂留效应费纳奇镜(Phenakistoscope)
1832年由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陶(JosephPlateau)和奥地利人西蒙·冯施坦普费尔(SimonvonStampfer)发明,可播放连续动画,是早期无声电影的雏型。
电视的诞生
电视诞生的传奇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一)视觉原理的发现与视觉器具的发明:照相术视觉暂留原理+静态摄影——电影的诞生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二)
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了硒的光电效应。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三)
1884年,德国工程师保罗·尼普科夫利用硒光电池,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这是电视机荧光屏的雏形。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四)
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贝尔德也由于第一个完成长距离短波传送图像,而被英国人称为“电视之父”。此后,贝尔德还对彩色电视、日光电视、立体电视、大屏幕电视进行了研究。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发明人贝尔德贝尔德(1888—1946),英国工程师。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5年他制造出第一台电视机的雏形。1926年1月28日,《泰晤士报》报导了贝尔德在伦敦举行的电视公开表演,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电视进行无线传输。人类第一台电视机电视的理论基础与阶段性成果(五)
全电子电视的发明:
1904年,俄国物理学教授罗辛开始用“布劳恩管”传递影像。
1923年罗辛的助手佐理金发明了光电显像装置。五年后成功研制了一台广电显像管。
1930年,摄像机问世。支持佐理金发明的RCA副总萨尔诺夫被誉为“美国电视之父”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电视广播的早期发展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美国无线电公司1940年首先试制成功彩色电视,经过改进,于1946年宣布“点描法彩色电视技术标准”,1953年美国政府宣布采用此标准,通称NTSC制。195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首先正式播送彩色电视节目。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三节电视广播的发明与发展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现场信号源电台、电视台节目
采编、制播远距离传输本地发射/分配接入本地用户
接收光缆干线网卫星微波有线广播电视分配网无线发射台广播电视技术系统基本构成示意图有线用户无线用户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在发射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所使用的无线电波频率范围分别称为广播波段和电视频道。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广播节目的传输与发射传统方式:调幅广播(AM)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中波广播(MW)主要通过地面波传送,频率在526.5-1606.5kHz的范围。中波广播晚上还可通过空中电离层反射传播。
中波广播可以传播覆盖几十到一百多公里的范围,通过空中电离层反射可传播覆盖到几百公里。中波广播主要用于覆盖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中波广播传播示意图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广播节目的传输与发射传统方式:调幅广播(AM)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短波广播(SW)主要通过天空电离层反射传播,频率在3.2-26.1MHz的范围。
短波广播可以传播覆盖几百到几千公里的距离。在我国,短波广播主要用于国际广播和向边远地区传送广播节目。短波广播传播示意图无线电频率的指配与使用广播节目的传输与发射传统方式:调频广播(FM)
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
调频广播的频率在87.5-108MHz的范围。它主要通过地波传播。调频广播传播覆盖范围可达几十公里,传播距离比较短,主要用于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覆盖。调频广播传播示意图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彩色电视的制式:指一个国家在播放电视节目时采用的特定制度和技术标准。
基于世界各国对于彩色电视三基色(红、绿、蓝)基本光束采用的编码、解码方式不同,有三种不同的彩色电视制式:NTSC(N制)、PAL(帕尔制)、SECAM(色康制)。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彩色电视的制式标准
三种主要彩色制式的特点比较:
NTSC:成本低,但观看效果较差;PAL:电视节目清晰、观看效果好,但成本比较高;SECAM:居中;第一章广播电视发明与技术基础
第四节广播电视的主要技术标准PartⅡ:广播电视事业的
发展现状民国时期广播电台的发轫中国境内第一家无线电台:1922年底,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亦称奥斯邦电台。
中国人自己筹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3年,东三省无线电总台。
中国国民兴办的第一座民间商业性质的广播电台:1927年底,上海新新公司开办的广播电台。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建立:1928年,国民党继《中央日报》、中央通讯社之后组建的又一个核心宣传机构。电台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是一个党营性质的机构,初期全部新闻稿由中央社供稿。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
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扩张:1932年5月,新建广播中心,引进德国设备,扩大发射功率至75千瓦,成为当时亚洲发射功率最大,世界第三的无线广播电台。
覆盖范围:大部分国土,以及美、澳、印、苏的部分地区。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国民党统治下的民营广播电台一、民营电台新闻报道受到严厉管制:新闻审查与事后追惩。二:三类民营广播电台:商业广播电台、教育广播电台与宗教广播电台。共同特点:规模较小,受众面窄,节目类型单一。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抗日战争时期的无线广播电台
抗战期间的主要广播类型(P30)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国民党广播事业的没落与崩溃抗战结束后:民营电台发展惨淡,党营电台失去民心。1949年国民党广播电台随国民党政权迁往台湾,更名为中国广播公司的中央广播电台实为国民党的官方广播电台。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民国时期广播事业的发展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发展阶段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这个日子被作为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创建纪念日。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延安新华广播电台首播用的窑洞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1943年3月以来的3次更名建国初期,中央对人民广播事业的改造措施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建国初期的我国广播事业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1949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领导并管理全国广播事业。广播从此脱离新华社成为独立的宣传系统。1949年12月5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时全国有49座对国内的广播电台,总功率为138千瓦,其中中央台为78千瓦,地方电台为60千瓦。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波折的发展历程
1950-1965,初步发展时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办了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并延续至今的节目,如《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首都报纸摘要》(后掰成《新闻和报纸摘要》)、《小喇叭》等。1954年还开办了对台湾的广播节目。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波折的发展历程
1950-1965,初步发展时期
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开办电视新闻节目《图片报道》;1958年5月29日,播出第一个少儿节目《两个笨狗熊》(木偶戏);1958年6月1日,播出自拍的第一条新闻片,报道《红旗》杂志创刊;1958年6月15日,直播第一个电视剧《一口菜饼子》;1958年7月,播出自拍的第一个专题性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前的广播事业:波折的发展历程1966-1967,挫折、停滞时期高度意识形态化,政治功能压倒其他功能技术上有所发展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的发展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中国电视的初创期(1958——1965)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问世:20世纪30年代(2)概况: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3)现状(特点):
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中央电视台的成立我国1958年5月1日成立北京电视台,不久,改名为中央电视台,正式播出电视节目。1973年开办彩色电视节目。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1958年10月1日,上海电视台试验播出,次年10月1日开始正式播出;
1958年12月20日,哈尔滨电视台(现黑龙江电视台前身)中国电视的停滞期(1966——1976)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70年重新进行中断了10年的彩色电视研究,确定我国的彩色电视采用PAL制式。1973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用国产设备试验播出彩色电视节目。5月26日,北京至上海微波传送彩色电视节目试验获得成功。8月1日,上海电视台试播彩色电视节目。10月1日,京、津、沪三城市进行彩色电视节目试传。中国电视的恢复期(1977——1978)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76年12月开始,一大批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入“冷宫”的优秀文化艺术节目、剧目和影片被解除禁锢,重新在广播电视中播出,使广播电视文艺在10年“文革”沉寂后开始复苏。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电视台(英文缩写为CCTV)。1979年初,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和上海电视台在国内率先恢复和播出商业广告。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79年8月12日,中央电视台开办了沈力主持的《为您服务》节目,这是中央电视台最早的一个专题性栏目亮相荧屏。23多年来,《为您服务》第一个设立固定主持人;第一个在电视节目中介绍时装模特;第一个采用方阵比赛的节目形式;第一个让健美走进电视;第一个把涉及到法律的事件告诉观众;曾创下中央电视台的最高收视率。
最早的《为您服务》片头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开播,首次在电视荧屏上打出“主持人”字幕,被定为电视主持人节目的创办日和节目主持人的诞生日。该栏目开办的宗旨是:通过对具有普遍意义或群众关心的事件、问题或人物进行调查、采访、分析、评述,引起大家的思考。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
1980年7月12日《观察与思考》栏目推出的第一个节目《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就以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话题,主持人和采访记者、编辑同为一个人,在演播室出镜,面对面地与观众交流(播出的节目中穿插有到新闻事件现场调查采访、发表议论的声画内容),并第一次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在电视屏幕。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电视剧由复苏走向昌盛:1979年国产电视剧仅为10多部、1980年突破100部电视剧、1982年国产电视剧超过300部(集)、1983年为502部、1986年为2500部。继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第一部直播电视剧)之后,自1979年起我国电视剧制作真正开始起步,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乔厂长上任记》单本剧1980年《新岸》单本剧1981年《敌营十八年》九集连续剧(第一部连续剧)1981年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58年的6月15日,就在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也就是央视前身)实验广播的一个半月后,第一部“中国制造”的电视剧完成了从拍摄到播出的全过程。中国的电视剧是从单本片时代开始的。所谓单本片,就是不分集、一次性讲述完整故事的电视剧,有点类似现在的电视电影。而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第一部”是名为《一口菜饼子》的黑白电视剧,全长仅20分钟。根据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一口菜饼子》,讲的是一个忆苦思甜的故事。—位承受生活重压的母亲,为救女儿省下仅有的一口菜饼子,最后死在旧社会的饥寒交迫中。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81年导演王扶林执导了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剧中塑造的革命者形象受到强烈批评,因为其中的中共地下党员竟然是靠“美男计”来获得情报的!在当时人看来这简直是歪曲污蔑!今天看来,《敌营十八年》不仅拉开了中国电视连续剧的大幕,而且也开启了中国电视剧娱乐化的先声。
中国电视的发展期(1979年至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83年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中央、省、市(地)、县四级办广播、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方针,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数量大幅增加。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广播电视界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热情空前高涨。①栏目细化②新闻优势③市场机制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有关文件,要求停办四级办台,促成“有线”与“无线”合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治滥治散”,收到了积极的成效。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四级办台、混合覆盖电视台数量节目套数及播出时间均大幅增加广电集团化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四级办台、混合覆盖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决定,在事业建设上实行“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方针。即除了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以外,凡是条件具备的省辖市、县,也可以根据当地的需要和可能开办广播台和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和省的广播和电视节目外,可以播出自办的节目,覆盖各市县。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四级办台、混合覆盖1983年,在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召开以前,我国实行的是四级办广播(中央、省、市三级办无线广播,县办有线广播)、两级办电视、分级覆盖的方针。其弊端在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由中央和省两级来实现广播电视覆盖十分困难,特别是资金投入过大,单靠国家财力远远无法满足需求。市县两级自办电视的愿望强烈,却又得不到决策部门的支持,控制很严。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四级办台、混合覆盖“四级办”事业建设方针的确立背景:a、地方自主权扩大,机动财力增加,自筹资金发展广电事业的积极性提高;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农民经济条件改善,他们迫切要求听广播看电视,发展农村的广播电视势在必行。c、中央决定,在经济发达地区以中心城市带动农村,逐步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这一改革激发了中等城市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四级办台、混合覆盖“四级办”事业建设方针的激励效应由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可以使用广播电视这个强有力的宣传工具,因而增加了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从而大大加速了广电事业的发展,扩大了广播电视的覆盖。1983年到1988年,全国普遍兴起办广播、办电视的热潮,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递增幅度平均每年在30%以上。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四级办台、混合覆盖“四级办”事业建设方针的负面效应: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的主导地位造成冲击,“散”、“乱”成为20世纪90年代电视事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电视台数量节目套数及播出时间均大幅增加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广播规模扩大广电集团化广播电视机构在传媒市场化的进程中出于市场扩张或竞争的需要,通过改制、新建、资产兼并、股权运作或相关协议等方式,由传统的事业体制向多种经营方式的市场化主体转化的过程。广电集团化是市场机制下运作的媒体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ENG技术的普及电子新闻采集技术,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制播技术改善有线电视(CATV)发展卫星转播应用扩大数字新媒体技术的普及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ENG技术的普及电子新闻采集技术(ElectronicNewsGathering),使用便携式的摄像、录像设备来采集电视新闻。
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有线电视(CATV)发展有线电视是经电缆或光缆组成传输分配线路,将电视节目直接传送给用户接收机的一种区域性电视广播方式。第二章中国(大陆)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新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的发展播出节目的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新闻、纪实类节目的发展综艺节目发展繁荣电视剧生产逐步走向繁荣,引进海外成功电视剧,同事也存在诸多问题。体育类节目发展购买海外节目模式版权实行重新制作开发出现新兴的电视节目类型电视参与:与受众互动成为常态早期的香港无线电广播香港无线电广播社(HongkongSocietyofRadio)1928年6月30日,GOW广播电台的开播日,被认定是香港电台的成立纪念日。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香港电台:RHK到RTHK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香港地区的其他广播服务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一节香港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又称无线台,现为香港最大的商业电视机构。下设翡翠(中文)台和明珠(英文)台。涉足节目发行、收费电视、音乐、电影、出版等行业,现为全球最大的华语商营传媒之一。香港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认识香港的窗口。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香港免费频道以及诸多卫星频道、海外频道(亚太区诸频道、欧美区诸频道、台湾区诸频道)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
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TVB的重要电视节目TVB经典节目之TV电视剧:TVB经典节目之选秀盛会:
TVB经典节目之慈善晚会:
TVB经典节目之游艺节目:
TVB经典节目之音乐节目:
TVB经典节目之儿童节目:
TVB经典节目之台庆节目:
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亚洲电视(香港)有限公司(aTV)又称亚视、亚记,它是香港第一间电视台。前身是“丽的映声”(有线)及“丽的电视”。1973年改为免费无线收视,1982年更名为“亚视”。前身丽的呼声为香港首间商业电台,亦是全球第一间华语电视台,目前亚视覆盖香港、澳门、广东及北美近一亿观众,是亚洲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电视台。下设本港台(粤语)和国际台(英文)。
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香港有线电视公司(HKCTV)
1、自制节目
2、节目多样
3、普及付费电视
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香港地区的主要电视机构香港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凤凰卫视)
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启播时代:香港电视的早期发展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三台鼎立:香港电视的短暂插曲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无线独大:香港电视的现实困境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技术突破:香港电视的前景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二节香港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澳门地区的声音广播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澳门地区的电视广播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三节澳门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台湾之声中广流行之声节目表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四节台湾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多元化发展的广播版图90年代,台湾广电业进入了名副其实的“战国时代”。首先是应民众要求开放了广播频率。如今,不同族群、不同党派、相左的观点、各种言论各有市场,节目形态也由单向传播转为侧重与听众间互动的多元传播。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四节台湾地区声音广播的发展与现状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简史(无线电视发展史)1961台湾当局颁布三部电视法规1962台湾第一座电视台“教育电视实验广播电台”开播。1962台视成立、试播1968中视成立试播1971华视成立开播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五节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简史(老三台之外的电视发展史)第四台的前世今生第四台,是指在“台视”、“中视”、“华视”之外,利用录像设备播放录像带,经由电缆输入到订户家庭,并收取费用的闭路电视系统。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五节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简史(老三台之外的电视发展史)1997年民视开播1996年经过十八年建台历程的公视正式开播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五节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简史之台湾经典电视节目第三章我国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的发展
第五节台湾地区电视的发展与现状PartⅢ: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与职业素养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广播电视传播的感官效果直观性与感染力时间上的线性播放带来的“在场”效应与“速朽”广播电视的信息观与时效观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一、广播电视传播中的信息与时效1、广播电视新闻与信息的关系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认为:“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信息是指事物发出的消息、指令、数据、符号等所包含的内容。”====《汉语大辞典》2、广播电视信息传播的特点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1、新闻直播(直接播出)指不经过预告录音或录像将事件现场情况、演播室播讲或表演同步播出的广播电视传播形式。(汶川地震1034小时直播)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二战,1940年8月8日,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爱德华·默罗开始了著名的现场直播《这里是伦敦》(新闻史上第一位节目主持人)
1998年起,中央电视台开始不断扩展各项直播报道的领域,直播节目渐渐从专业报道、特别报道向常态报道转变,组织水平也逐步提高。(例)全球电视新闻直播:1980年6月1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开播,标志着全球电视直播热的兴起。作为全世界第一家以电视直播为主要手段,以全球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新闻频道,CNN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出尽风头。全球电视新闻直播的热潮由此开始蔓延。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天候的新闻频道在世界各地出现新闻直播的发展历程CNN和它倡导的“24小时全球电视新闻直播”概念终于成功。一种跨越国界的时时新闻传播形态。它是国际电视媒体借助卫星电视直播等现代传播科技而进行的一种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新闻直播的发展历程全球电视新闻直播三个特征:覆盖面广,信息传播跨越国界;传播主体多为实力雄厚的国际电视媒体;传播内容多是具有高度国际关注度和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国际新闻事件“CNN效应”(theCNNEffect)指国际媒体通过对重大国际新闻事件的电视报道,尤其是面向全球的电视新闻直播报道,让信息的全球传播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步,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由此导致对公众舆论、社会政局、国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决策者的政策制定,以及新闻事件的进程和结果信息传递者舆论引导者议程设置者外交中间人是报道者,还是参与者是时效性第一,还是准确性第一是新闻报道,还是好莱坞大片社会发展、受众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TNT模式(Today'sNewTodayreport)——NNN模式(NowNewsNowreport)新闻直播的发展条件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电视直播的功能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将信息同步传达给观众缩短观众与新闻事件间的时空距离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新闻时效性强调现场感系列化、扩大效应体裁多样化人情味充分调动电视元素新闻传播渠道多样化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新闻时效性——快速反应第一快——快速反应准——生逢其时(抓的点要准)适——适时前瞻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系列化报道多点化报道多头化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人情味故事化细节化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新闻直播一般特性、规律提高新闻时效,使受众产生与事件进展的同步感展现事件全貌,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现场感面对面直接传播,使观众产生亲信感调动有意注意,使观众产生参与感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前方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各种新闻报道形式的快速穿插组合能力
方便和吸引观众收视信息的高效语言导航能力
与异地同行协同作战的团队合作能力
确保直播节目正点完成的时间掌控能力
过硬的电视采访能力
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直播方式现场直播(现场实况或实况转播)电视台在新闻事件或其它公众活动发生、进行的同时,把现场的声音、图像以及记者或播音员的口头报道或解说等直接同步播出的一种传播方式。演播室直播现场直播和演播室直播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直播的要素地图在直播中的重要性新闻背景和专家评论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直播的选题Identifyaudience:让观众有认同感的报道,英雄、犯罪、受害者等等。Service:让观众能获得有用信息的报道,医疗、保健等社会问题。Irritateaudience:“激怒观众”——并不是真的要惹恼观众,而是把观众也拉进报道来,使之参与报道的全过程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演播室直播播音员在演播室主持新闻与电视台播出、观众收看在时间上是同步的,而新闻节目中的每一条新闻实际上都是在播出前拍摄、编辑、配音合成好的,作为个体的新闻报道和播出并不同步,这就是和现场新闻直播的最大区别。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演播室直播直播是演播室新闻节目发展方向演播室新闻节目的优越性(时效性;增加了节目的厚度、丰富了内容;新闻主题更加鲜明)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趋势直播节目越来越多、形式更加多样直播的发展依赖于技术的进步 与多媒体的联合与竞争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趋势2、滚动播出
指广播电视新闻首播之后,以正点为单位增加新闻播出次数,在后续播出时视新闻的重要程度增减删改,并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每次播出都增加新信息、淘汰旧内容,而非简单的重播。(日本大地震)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趋势3、“大新闻”架构
以新闻为骨架,包括整点、半点新闻、深度报道说新闻评论专栏、大板块中的新闻话题、交通信息、经济信息,以及有关新闻和社会事务的谈话节目及其他服务性新闻,互相补充,共同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的广播电视节目结构形式。(常见于新闻资源丰富的新闻频道)二、广播电视传播信息观与时效观的具体体现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一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电视新闻直播的发展趋势4、争抢新闻视听性和报道深度采取丰富的听视觉手段调查性电视新闻的兴起一、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学说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2、赖特的“四功能”说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1、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H*拉斯韦尔.1948.《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评述:拉斯韦尔总结的三项功能是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在内的一切社会传播活动具备的基本功能。大众传播在其中起着突出重要的作用。环境监视功能社会协调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2、赖特的“四功能”说美国学者C*R*赖特在1959年发表的《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文中提出大众传播的“四功能说”环境监视解释与规定提供娱乐社会化功能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3)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4)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正功能: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负功能:3、麻醉作用。(被动的知识积累)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二、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1、传递信息2、弥合社会分歧3、民主参与4、娱乐5、产业化6、服务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广播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二、对“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的相关研究1、《火星人入侵地球》效果研究:魔弹论2、赫佐格对日间广播剧听众的研究:主动受众——有限效果论3、施拉姆等:电视对儿童生活的影响——电视在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作用(电子保姆)4、电视与政治传播(竞选):明星总统与政治娱乐化5、格伯纳等的涵化效果研究:培养共识,影响青少年6、格拉斯哥媒介研究小组的电视新闻研究:媒介如何做新闻。发端于英国传媒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视域(文化批评)1、英国的公共广播电视:诉求点是平等、公正和多元化;2、不可避免的偏见3、电视对受众认知的“构建”4、偏见何以生成:第五章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与社会功能
第三节电视的负功能:真相还是偏见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
广播电视体制,是一个国家电视事业所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并主要取决于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广播电视制度,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所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广播电视制度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含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广播电视体制的起源电视制度是在广播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电视广播与声音广播同属广播事业,电视制度与广播制度通常是合二为一的。广播电视体制是在广播时代逐渐形成的,到了电视时代,它逐步完善。广播电视媒介既可作为政治宣传的工具,又可作为大众娱乐的方法,它综合性的复杂特征,使得对它的管理非常困难。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自广播诞生以来,各国政府一直在仔细地研究新的传播媒介的特性,思考着对它的管理方法,包括法律规范、税赋征收、内容的检查和管理机构的设立。与传统报业不同,从其初始阶段起,人们就认为,广播是应当严格管理和规范的事业,它是“公共”的媒介。这和广播频率的有限性与广播范围的无限性有关。当广播媒介过分自由时,政府要考虑控制它的途径,当它不够积极时,要考虑推进它的手段。重要的是,要使广播持续地发展,必须有支持它的经济机制和相应的媒介政策,必须使经营它的机构得以生存或有利可图。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媒介的公共服务广播电视是综合性的媒介,具有多方面的特性与功能。他们既是新闻传播媒介,又是文化教育媒介,更是娱乐消遣媒介。它们在广泛的领域里,在日常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社会沟通与文化整合作用。于是,社会组织和个人便依其对广播电视形形色色的认识、观念,以及与广播电视的关系,对广播电视及其社会属性作出了各式各样的理解、规定和评价。
这些规定与不同的文化传统与政治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关系。广播电视制度是媒介社会属性的集中体现。社会性质不同,媒介制度便不一样。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影响体制的因素
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除了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因素之外,还有其它一些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这些影响广播电视体制的因素有地理面积、地形地貌、人口、经济、语言、文化传统等。
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广播电视体制决定广播电视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同广播电视体制最根本的区别是所有制,依据广播电视事业所有制的不同,在世界范围内,大致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广播电视体制。
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媒体所有权公共所有私人财团所有政府管理模式松散的严格管理A型公共制广播电视B型国有/国营型广播电视C型商营制广播电视D型拉美及非洲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类型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公营制广播电视是由公益机构、公众社团、社区组织或其他一些专业团体主办经营的。广播电视通过国家立法而建立,受国家法律保护,既不属于政府,也不属于私人。其领导机构的成员由各民间团体代表所组成的委员会任命,经费主要或全部为受众缴纳的收视收听费。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公营制广播电视实行原因:实行公共广播电视体制,便是基于广播电视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这样的传统信条,通过国家特许和委托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媒介,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特点:广播电视台(公司)由国家委托\特许公共机构经营。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公共机构经营型电视节目主要特点新闻节目强调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以公众代言人自居,对政府的方针、政策采取独立立场,娱乐节目比较健康、干净、重视受众调查,重视传播的社会效益。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BBC:世界最早的公共广播机构在性质上,既不属于私人,也不属于政府,而属于全体公民。存在意义:公营与私营并存的双轨制能够在政治上防止少数人或少数集团垄断、控制国内舆论,以保持政治上的多元化,保护西方民主。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公营制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局限性首先,由于其不播或较少播广告,全部或大部分费用依靠收听收视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受众的经济负担;其次,“正统权威”的节目内容和单调死板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观众的收视兴趣。再次,在全部实行公共机构经营广播电视的国家,由于没有商业电视的竞争压力,广播电视缺乏活力和进取精神,决策迟缓,弱于应变。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广播电视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最根本的冲击就是市场化和商业化。
一方面,有线电视和通讯卫星的发展,不仅打破了公共广播电视赖以存在的基于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公共性”和“稀有性”的传统信条,而且还极大地拓展了广播电视的服务范围,为受众提供了更丰富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广播电视是高投入、高成本的行业,随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共广播电视所依赖的视听执照费在市场日益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很难再有大幅度提升,而节目成本却一再增加,许多公共广播电视机构面对强大的市场压力。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于是,欧洲各国政府不得不对公共广播电视政策作出种种调整和改变,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自由化:通过国家干预,在广播电视领域引进新的私有商营者,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商业化:在广义上指广播电视在经营中更多地强调市场因素和赢利倾向,在狭义上指国家减少对广播事业的公共投入,使公营广播电视财政收入中国家拨款和视听费的比重相对下降,而广告和其他商业性收入的比重增加;非规则化:国家放宽对广播电视产业结构和节目内容方面为确保公共利益而曾经作出的种种限制。——使商业广播电视在欧洲迅速发展,形成公共广播电视与私营广播电视以及私营广播电视机构间的竞争格局。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商业型广播电视
按市场原则组建的。由财团或个人所有和经营,以广播电视节目和播出时间为商品,以受众为市场,以广告为主要收入(其财政收入来源于商业广告、节目销售和其他经营性收入),以赢利为重要经营目的。国家只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和法规来进行管理。这一模式最早在美国建立,之后,葡萄牙、卢森堡、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都采用这一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商业型广播电视
以美国的CBS、ABC、NBC、CNN、英国的IBA、日本民间放送联盟为代表,商业广播电视机构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政府作为宏观管理者制定运作规划,在国家法律的保护下,商业广播电视自由自主经营,不受政府、政党和其他团体的直接控制。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商业型广播电视 美国是最典型的私有商营广播电视管理系统,大多数广播电视公司都是由财团拥有和运作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通过一系列的条款来对广播电视从产业结构到节目播出内容等各方面进行管理。一、政府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强有力管控下形成了不同的管控模式。第四章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与发展
第一节世界广播电视的体制:三种理论模式商业台节目内容的基本特点:(1)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新闻、教育节目,品位不同的娱乐性节目的比例高于趣味高雅的娱乐性节目;(2)广告达到法规所容许的最高限度,无孔不入地插到各档节目当中(商业台对市场价值的追求压倒对社会影响的考虑);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借调员工跨部门沟通协作协议3篇
- 硝酸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标准
- 港口码头改造基础设施施工合同
- 烟草种植园生物质发电合同
- 婚庆策划维修保修期服务承诺书
- 消防局屋顶防水修缮协议
- 服装纺织计量监督规章
- 居民区给水系统安装合同范本
- 2024年船舶修造吊装劳务承包合同3篇带眉脚
- 2024年物业公司物业服务合同3篇带眉脚
- 【9道期末】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解析)
- 2024年医药行业年终总结.政策篇 易联招采2024
- 2024年01月11396药事管理与法规(本)期末试题答案
- 《临床带教实施要求》课件
- 2023年内蒙古兴安盟事业单位秋专项人才引进笔试真题
- 2024年保安员(初级)试题及答案
- 侦查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蔬菜采购框架合同模板
- 广州英语小学六年级英语六上册作文范文1-6单元
- 低代码开发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华大学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