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校创新创业实行方案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的和使命。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顿的高校创新创业实行方案.供大家分享。高校创新创业实行方案一为贯彻贯彻党的有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布署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行意见》(国办发„‟36号)、《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行意见》文献精神,更新教育理念,突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走“自立、自主、自强”的创业之路,特制定-衡阳技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案。一、总体规定(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主线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创业基础教学+创业专业实践教学+创业校内模拟实训+创业校外实战实践”四部曲的创业教育模式。以增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学生创业就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二)基本原则1、立足校情,精确定位2、以点带面,分步实行3、结合专业,强化实践4、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三)总体目的修订专业教学质量原则和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措施,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培养学生批判性和发明性思维;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考核,探索非原则答案考试;健全鼓励机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各类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1、11月-12月,召开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简称“双创”教改,下同)的动员大会、编制并讨论通过“双创”教改院级实行方案、组建“双创”教改领导小组、细化“双创”教改实行方案,贯彻部门改革任务,明确改革预期目的以及考核要点。2、1月-12月,在7个重点专业领域以及有关职能部门实行“双创”教改,制定并实行系列“双创”教育改革制度,修订7个专业教学原则和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7个“双创”试验班、编写14本“双创”教材(2门/系部)、开发14门“双创”校级精品网络课程(2门/系部)和14门(2门/系部)非原则答案考试课程,开发7个校级学生创新创业试验计划项目,争取申报开发2门省级双创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省级创业孵化项目,建成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内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3、1月-12月,全面启动“双创”教改,一是完善系列配套改革制度,新开设7个“双创”教育试验班。二是在七个重点专业领域深入深化“双创”教改,坚持问题导向,补齐培养短板。新编21本“双创”教材(3本/系部)、新开发21门“双创”校级精品网络课程(3门/系部)和21门(3门/系部)非原则答案考试课程。新开发14个校级学生创新创业试验计划项目,争取申报开发3门省级双创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省级创业孵化项目,新建成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内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1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三是在有条件的系部启动其他非重点专业领域“双创”教改,总结推广“双创”教改经验。二、成立组织机构(一)组织机构1、成立“双创”教改领导小组组长:何东球副组长:王静陈干甲组员:钟震坤、尹南宁、向清然、邹龙军、陈社生、周少良、阳晓礼、陈石义、何远仁、成朝阳、廖与飞、周孝汉、肖芳、张诚、张良、雷国阳、彭玉彬、欧阳智勇重要职责:1)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建章立制。制定并讨论通过学院“双创”教改实行方案和系列配套体制机制。2)宣传指导。大力宣传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使“双创”教改成为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的理性认知与行动自觉。交流、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双创”教改的气氛环境。成立由社会“双创”模范、行业企业专家、“双创”优秀毕业学生等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开展征询、指导和服务。3)经费保障。保证“双创”教改专题经费筹集和投入及时到位。4)监督考核。建立并实行系部、有关职能部门“双创”教学评估与督导指标体系,将“双创”教改纳入学院绩效考核,并开展“双创”优秀指导教师和“自主创业优秀毕业生”的评比表扬活动。2、成立“双创”教改专题办公室主任:钟震坤副主任:周孝汉、肖芳成员:教务处、学生处、院团委各指定一名干事重要职责:1)协调各职能部门和各系部之间的关系。2)细化实行方案、明确责任分工。3)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上传下达,提议召集领导小组会议。4)制定并实行“双创”教改平常运转机制。5)建立“双创”教改档案。(二)健全体制机制1、完善学校创新创业组织架构。贯彻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改革发展重要议事日程,有关系部和职能部门分别成立对应机构或指定专职负责人员,工作推进实行月报制和月调度制,切实推进学校创新创业工作。2、制定并实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关配套管理制度。出台《毕业生就业供应与合作企业需求年度汇报制度》、《专业预警、退出管理措施》、《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合作育人框架性协议》、《“双创”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措施》、《“双创”教育管理措施》、《“双创”学分认定管理措施》、《弹性学制试点管理措施》《学生“双创”基金管理措施》、《“双创”教育研究与指导教研室工作条例》、《跨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双创”人才管理措施》、《“双创”指导教师工作条例》、《“双创”教改督导考核措施》、《“双创”优秀指导教师与毕业生表扬措施》等管理制度,保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三、重要任务、措施和分工(一)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原则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原则,制定并实行包括“双创”教育的专业教学质量原则。2、结合我院办学定位、服务面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的规定,修订并实行包括“双创”教改的人才培养方案。责任部门:电气系、数控系、模具系、汽车系、物流系、信息系、经贸系等七个系(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1、制定并实行学院毕业生就业供应与合作企业需求年度汇报制度。责任部门:就业处2、制定并实行专业预警、退出管理措施,建立需求导向的专业构造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构造调整新机制。责任部门:教务处3、分两批开设14个“双创”教育试验班。责任部门:七个系4、建立校校、校企、校地、校因此及国际合作的协同育人新机制。责任部门:就业处5、建立跨系、跨专业交叉培养“双创”人才的新机制。责任部门:教务处(三)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准备》《创业融资》《创业企业财务管理》《创业企业市场营销》《创业企业注册登记和开业》《技术创业管理》《创业风险管理》和《创业政策指南》《大学生成功创业案例》等创业基础课程。责任部门:基础课部2、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双创”教育专门课程群。责任部门:七个系3、开发35门(每个系部5门)慕课、视频公开课等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争取申报开发5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责任部门:七个系、基础课部4、制定并实行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责任部门:教务处5、开发35本(每个系部5本)“双创”教育校本重点教材。责任部门:七个系(四)改革教学措施和考核方式1、改革教学措施,强化“双创”能力培养,扩大小班教学覆盖面。责任部门:七个系2、开发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库。责任部门:七个系、基础课部3、改革考核方式,强化“双创”能力考核,开发35门非原则答案考试的专业课程(每个系部5门)。责任部门:七个系(五)强化创新创业实践1、建设7个校内专业“双创”试验、实训室,争取申报建设2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责任部门:七个系、实训中心2、制定并实行专业试验实训室开放共享制度。责任部门:实训中心3、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建设。开发21个校级学生创新创业试验计划项目,争取申报2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省级创业孵化项目。责任部门:培训中心4、校外实训实习以及“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争取申报2个受省级财政支助的校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责任部门:就业处5、制定并完善实训教学体系,实行“双创”训练计划。责任部门:七个系6、制定并实行校级“双创”专题竞赛和选拔制度。责任部门:教务处7、成立7个“双创”社团、7个“双创”论坛以及7个“双创”活动中心。责任部门:院团委(六)改革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1、制定并实行学分制以及“双创”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责任部门:教务处2、制定“双创”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双创”档案和成绩单。责任部门:七个系、学生处3、制定并实行弹性学制,支持休学创业。责任部门:学生处4、制定并实行“双创”优秀毕业生评比表扬与奖励制度。责任部门:学生处(七)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1、制定并完善包括“双创”教育水平考核的职务评聘与绩效考核原则。2、配齐配置“双创”教育专职教师队伍。3、制定并实行“双创”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定期考核、淘汰和定期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以及“双创”鼓励表扬制度。4、制定并实行聘任“双创”教育校外兼职教师管理规范。责任部门:人事处(八)改善学生创业指导服务1、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责任部门:就业处2、建立健全持续化信息服务制度和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及网络培训平台。责任部门:就业处、七个系3、编制“双创”能力专题培训计划,开发创业培训项目。责任部门:七个系(九)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1、学校自筹安排“双创”专题经费投入。2、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投入。3、吸纳社会资金支持。责任部门:财务处四、工作规定:(一)提高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关乎学院的生存与发展,学院党委和全体师生都要充足认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此项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凝聚共识,整合资源,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每一种环节。(二)认真实行。精确把握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精髓,立足校情,全体参与,切实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综合改革的突破口。(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设置,有计划、有环节的稳步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一刀切。(四)及时反馈。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做到月月有总结有经验交流。高校创新创业实行方案二为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行意见》(国办发„‟36号)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行方案。一、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紧迫任务来抓(一)重要意义。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实行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内在规定,是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本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停加强,获得了积极进展,在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推进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有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人才培养和专业教育脱节,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欠缺,实践平台建设和指导帮扶不到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亟待健全。江苏是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和教育现代化建设试验区,必须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摆上愈加突出的位置,真正以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增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二)总体规定。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关键,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集聚要素与资源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突破人才培养微弱环节,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增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紧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不停提高高等教育对稳增长、促改革、调构造、惠民生的奉献度。左右,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知与行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强化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明显增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二、完善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三)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主线任务,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通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把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增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逐渐确立科学先进、广泛认同、具有江苏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四)突出创新创业教育规定。根据有关专业教学质量国标和行业原则,修订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原则。增长实习实训比重,保证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课时)的15%、理工农医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高职高专类专业不少于50%;改善教师教育,师范类学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深化专业学位硕士教育改革,专业学位硕士硕士专业实践不少于六个月。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新机制(五)亲密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其他高校院所的协同。有效整合集聚政府和社会资源,强化高校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机构的对接。建立江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支持高校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合作,加紧苏南高校将优质资源向苏中、苏北转移辐射步伐。鼓励各地、各类行业协会和企业定期公布创新创业项目指南,推进形成高校、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良性互动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六)增进高校内部无缝对接。推进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协同,探索建立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构造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构造调整机制。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等校内综合协调机构,负责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立教务部门为主导、创新创业学院和其他院系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学体系,构建教务、学工、团委等职能部门和院系协同的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体系,健全学工部门、就业创业中心等单位协同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完善学工部门、科研部门、就业创业中心、大学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单位协同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四、健全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七)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理论、研究措施、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建设理念先进、体系完整、动态优化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群。开发开设与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原则措施和精神指向,建设选修必修、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校内校外相结合,与专业培养相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八)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遵照创新创业教育基本规律和特点,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共享平台,推行在线开放课程和跨校学习的认证、学分认定制度。鼓励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著名企业家进课堂,推进高水平创新创业讲座、高端创新创业活动进课程。到,省立项建设10门“团体+教材+慕课”的创新创业教育通识共享课程、100个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示范课程。支持高校与出版机构合作组建优势互补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团体,深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优秀课程和教材建设,编写出版100本不一样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五、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九)改革教学措施。推进研究性教学,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和项目化教学,扩大小班化教学覆盖面,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试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真正把学术前沿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把创新创业观念、原则和措施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发挥创新创业导师“传、帮、带”的作用,以“师傅授徒”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发明性思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十)改善学生学业评价措施。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重视考察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处理问题的创新创业能力,探索灵活多样的开放考核方式,增进成果考核向过程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单一考核方式向多种考核方式的转变。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专业创新课程学分和创新创业实践拓展学分积累转换制度。实行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容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明显、经认定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学生,可授予对应学位。六、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十一)共建共享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加强专业试验室、虚拟仿真试验室、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支持高校在开发区、都市配套商业设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园、众创空间、科技园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切实加强新一轮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和省级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组织遴选一批校内校外联动的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推进创新创业理论教学、学科竞赛、项目实践、基地建设一体化。力争到,全省每所公办本科高校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其他本专科院校自主使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面积不少于平方米。(十二)健全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体系。继续深入实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新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形成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体系。省每年立项建设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力争使每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与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依托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平台,举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交流会暨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努力将其打导致为集创新创业项目展示、成果转化、校企对接等功能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各高校要普遍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校级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过程的管理,为大学生及时理解政策和行业信息、学习积累行业经验、寻找合作伙伴和创业投资人发明良好条件。鼓励高校开办具有校本特色的创新创业试验班。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志愿服务。(十三)办好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建立国家、省、校三级竞赛管理体系,形成政府指导、高校为主体的各类竞赛项目动态评价和认定机制。办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及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鼓励高校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自主开办符合学科专业特点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各高校要根据专业培养规定,完善竞赛项目与课程互认、学分互换措施,将创新创业竞赛纳入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七、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十四)配齐配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按照专任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优化高校教师队伍构造,鼓励高校聘任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的讲课或指导老师,吸引有创新创业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技术人才到高校兼职。健全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制度,搭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平台,造就一支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紧密融合的师资队伍。建好20个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重点建设5个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江苏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十五)完善有关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原则。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原则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合作转化、作价入股、自主创业等形式将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建立健全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到企业和乡镇挂职锻炼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创新创业实践,引导专业教师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八、重视对师生创新创业及其教育教学的鼓励支持(十六)鼓励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定期遴选创新创业优秀教学团体、创新创业教学名师、优秀青年导师,同步把创新创业教学成果作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比表扬的重要内容。到,评比100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教学团体、100名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名师、100名创新创业优秀青年导师。(十七)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有条件的高校要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科研工作,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既有有关评先评优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扬创新创业方面体现突出的学生。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刊登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状况折算为学分,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有关专业学习。自开始,省每年评比150名创新创业楷模,省级创新创业楷模可直接推荐免试硕士或专升本;评比100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俱乐部(协会)。九、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组织领导和保障服务(十八)贯彻高校主体责任。各高校要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战略任务,纳入学校综合改革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由重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教务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精心制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行方案,并将实行方案报省教育行政部门和主管单位立案,立案后向社会公布。省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保障体系,协助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获得对应政策扶持;成立由各行业专家、企业家、金融界人士构成的创新创业教育征询委员会,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决策征询和指导服务。(十九)统筹各类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每年要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创业示范基地、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支持课程教材建设、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行、创业项目孵化等工作,并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省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指导贯彻增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大力发展“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增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深入减少大学生创新创业门槛和成本。鼓励社会组织、公益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设置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以多种形式向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二十)加大督导贯彻和宣传引导力度。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的考核体系和高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作为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在高校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汇报、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汇报、高校年度数据报表中增设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实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观测点的个性化、多元化评价,分层次对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各高校的好经验好做法,选树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经典,弘扬现代大学生积极投身实践、勇于创新创业的正能量,培育创客文化,努力营造敢为人先、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气氛环境。高校创新创业实行方案三为全面贯彻贯彻党的有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布署,加强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行意见》(国办发〔〕3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行意见》(川办发〔〕64号)、《一般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规定(试行)》(教高厅〔〕4号)、《内江师范学院有关深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行意见》(内师院发〔〕11号)等文献精神,结合我校转型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措施。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思想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立德树人主线任务的必然规定,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学校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关键,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以贯彻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为目的,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大力推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全面提高我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第二条总体目的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的规定,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立课堂教学、俱乐部、创新创业训练、创新创业竞赛、创业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努力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向有机融合的转变,由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转变,由单纯面向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向全体学生的转变。立足地方,辐射全省,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成立“内江师范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教务处、人事处、学工部、校团委、招生就业处、科技处等重要部门以及各二级学院负责人构成。教务处重要负责波及的课程体系改革、学籍管理、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行等有关工作;人事处重要负责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及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团委、学工部重要负责宣传和社团、创新创业竞赛工作;招就处重要负责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运行和俱乐部建设;科技处重要负责教师科研项目的申请及成果转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负责有关平常事务。第四条各教学单位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有关工作的详细实行。第三章实行途径第五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不停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第六条加大资金支持学校设置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专题资金和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优化支出构造,统筹安排经费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给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创新训练、创业实践、科研训练机会。第七条加强基地建设1.加强专业试验室、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创业试验室和训练中心建设。2.建立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内江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为学生创新创业团体发明良好成长环境。第四章重要措施第八条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1.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全员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对的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观念和“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的改革意识,充足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把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教育的内在联络。2.加强国家、省各项创新创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工作,扩大政策知晓面,引导大学生熟悉并用好政策,营造创业良好气氛。充足运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媒体,建立学校创新创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第九条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的规定,增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精简课堂教学总课时数,合适减少课程门数,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开设独立试验实践课程,重视加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改革力度。2.开设研究措施、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通识教育必修课和综合素质选修课。创新《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将就业观、创新创业理念贯穿整个学习阶段,采用课堂教学和配合对应的实践训练等形式开设。3.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讲座、汇报、交流、参观等多种有针对性的培训,为学生扩大视野、提高创新创业动力和能力做好推进引导准备工作。4.按第二课堂有关鼓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竞赛、科技创新、创业实践。第十条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1.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知识和业务水平、校内外结合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选任一批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或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创新创业教学任务。各教学单位至少要有一到两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同步,聘任著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讲课或指导教师,充实创新创业教师队伍。2.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通过选送外出或邀请创新创业教育专家进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不停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第十一条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1.通过专家讲座、座谈、联络导师等多种形式予以学生协助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培训等短期培训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2.充足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校内创业园的引领示范作用,凝练出好项目,并在条件成熟时,积极尝试进行由学生直接参与管理的市场化运作,给学生搭建实战的平台和制作的空间,实现从创新走向创业,从创新教育到创业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二手股票买卖合同2篇
- 疫情防控小班课件
- 2024年度工程环保设施施工合同技术要求2篇
- 简单的吊车租赁合同
- 上课课件背景图片
- 无房产证买卖合同范本
- 2024版影视作品版权许可使用协议3篇
- 二零二四年度林地开发与保护土石方运输合同3篇
- 介绍礼仪课件中班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某影视公司将其著作权作为质押物融资3篇
- 6.3 生殖器官的生长说课稿
- DL∕T 1075-2016 保护测控装置技术条件
- 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 2024-2030全球与中国自动化智能储物柜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麻醉质控汇报
- 2024入团考试团校考试题库(含答案)
- 《河北省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保险补偿工作方案(试行)》
- 《沙盘模拟》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家长会课件
- 感恩主题班会课件《感谢有你一路同行》
-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比较阅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