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导学案:第1章 机械运动_第1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第1章 机械运动_第2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第1章 机械运动_第3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第1章 机械运动_第4页
初中物理导学案:第1章 机械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投影展示:神奇丰富的物理运动世界。=1\*GB3①科学、生活离不开物理,如汽车、飞机、轮船、火箭、卫星、自动化机械等。=2\*GB3②中学物理学涉及的范围: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天文物理学等。科学家们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想成为科学家么?二、自主学习知识点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___、___、___、___、纳米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位的换算:1km=103m1m=___dm=___cm=___mm1mm=___µm1µm=___nm1m=___nm1cm=___m1nm=___m560mm=____m165cm=____m1250km=______m3.长度的测量A.使用前,____________________;B.使用时:____________________;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_____和_____;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____________。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有日晷(guǐ)、沙漏,现代有钟表、秒表等。2.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____、____1h=__min=__s15min21s=___s1h18min=__min75min=__h3.秒表的使用方法=1\*GB3①一般的秒表(停表)有两根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S;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min。

=2\*GB3②图中所示的最小分度是0.1s,即它的精度是0.1S。=3\*GB3③读数:所测时间超过半分钟时,半分钟的整数部分由分针读出,不足半分钟的部分由秒表读出,总时间为两针之数之和。=4\*GB3④秒表是测量时间间隔的常用仪表,表盘上有一长的秒针和一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周,分针转一格。秒表的分度值常用的有0.2s和0.1s两种。秒表上端的按钮是用来选紧发条和控制表针转动的。使用秒表时,用手握紧秒表,大拇指按在按钮上,按秒表分三步: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第三次按下表针就回到零点。知识点三、误差1、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2、减小误差的方法:a.选用更准确的测量工具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c.改进试验方法。三、探究交流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量才更准确?4.测量工具的选择:测操场、课桌、粉笔长、乒乓球的直径、一枚硬币的厚度等。四、课堂小结(依板书设计进行)五、达标检测固本题1.2001年第47届世乒赛,国际乒联做出重大改革:为了增加乒乓球的可观赏性,将乒乓球改为“大球”。这里所说的“大球”是把乒乓球的直径增加了()A.2cmB.2mmC.2μmD.2dm2.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你认为最优的一项()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以确定是否有零误差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3.下列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一个篮球的质量约为5gB.某中学生1000米长跑成绩为1minC.物理课本长约为26cm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应不高于220V提高题4.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3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B.减小由于刻度不精确而造成的误差C.减小由于读数时视线不垂直于尺面而产生的误差D.减小由于估读时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培优题5.有一卷粗细均匀的细铜丝,一把刻度尺,一支铅笔,你如何测量出细铜丝的直径?6.练习:在地图上找到京广铁路线测量其长度,怎样测?然后根据比例尺算出距离。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过程与方法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方法论,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参照物的概念、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各种运动情境,分析特征,形成概念。问题:物体发生什么变化时可认为发生了机械运动?问题:你能举出哪些机械运动的例子?分别是怎样判断出来的?问题:除机械运动外你还知道哪些运动?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第十二章的章首短文,这是对一场滑雪比赛的描述。从中我们能想到的一句话是“生命在于运动”。请同学们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在运动的?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捷地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这是因为尽管飞机和子弹都在飞,但对飞行员来说那颗子弹是的。探究交流知识点一、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想一想:物体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就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了?点一点: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活动1:同一位同学将橡皮擦、笔帽(或硬币)举高后同时释放下落,想象你如果站在橡皮擦上,能看到笔帽(或硬币)及桌面分别在怎样运动?结论:运动具有说一说:教室中的我们是静止的,是以(或黑板、或教室、或外面的树)为参考标准的,我们与参考标准的位置没有变;“坐地日行八万里”,说我们是运动的,是以为参考标准的,我们与参考标准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记一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被选作参考的标准物体,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某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了,就说该物体是的;位置没有变,就说该物体是的。记一记: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通常简称为运动。知识点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说一说:如图1所示,在讨论“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这句话所涉及物体的内容时,认为云朵向西运动的同学是以为参照物;认为月亮向东运动同学是以为参照物。记一记: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我们所选的参照物有关。选不同的参照物,对物体的运动描述就有可能不同。因此,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四、课堂小结(依板书设计进行)达标检测固本题1.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

,火车是

;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

的。(填“运动”或“静止”)。2.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

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

D、

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3.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提高题4.一人骑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

C、静止

D、运动方向无法判断5.坐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公共汽车中的乘客,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辆公共汽车的车厢

B.坐在车内椅子上的乘客C.在旁边走过的售票员

D.关着的车门6.大型运输机长途飞行时,有时要进行空中加油,在空中加油的过程中,加油机和运输机是相对________的。培优题7.“地球既自转又公转”,是以__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8.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后一句中________是运动的,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9.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

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

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

的10.如图2所示,是空中加油机正在给两架飞机加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油机和两架飞机相对于地面都是静止的B.其中一架飞机相对另一架飞机是静止的C.其中一架飞机相对另一架飞机是运动的D.任意一架飞机相对于加油机是运动的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媒体播放: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疾驶时呼啸而过的短片及中学生运动会上运动员奔跑时的短片,结束后屏幕定格为两短片中的截图各一幅。引导提问:列车的运动和中学生的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自主学习(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可见表示运动快慢必须考虑___

和____两个因素。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_____”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__除以___,得到物体在___

内通过的__这个数值越大,表示物体运动得越快。我们把________

叫做速度。1.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的物理量.2.我们用符号___表示路程,用符号___表示时间,用符号___表示速度,则计算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______。速度的单位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___;时间的单位是____;速度的单位是____,单位符号为__。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_____做速度的单位,单位符号是____。3.1m/s=____km/h__

20m/s=____km/h__

108km/h=____m/s(2)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是________

,_____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常见物体的速度都在改变,这种运动叫____运动,只做粗略研究时也可以用___

来描述运动的快慢,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_____。三、探究交流活动1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方法一: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物体通过的____越长,运动得越快。方法二:相同路程比较花费的,物体花费的____越长,运动得越快。例如,在校运会的100米决赛中,观众认为最先到达终点的同学跑得最快,这是根据方法__;而裁判员则判定跑完全程费时最少的人得第一,这是根据方法___。活动2了解速度及其计算公式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___表示。2.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符号是___。3.若路程用字母__表示,时间用字母表示。则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_____。4.速度的单位由___单位和____单位组成。速度的国际单位是__,符号是__或__,读作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_、___等。1m/s=____km/h。5.利用速度公式的变形,还可以写出求路程和时间的计算公式:s=___,t=__。6.阅读课本《小资料》,填写下列物体运动的速度:步行的人______自行车______小汽车____公交车_______喷气式客机_____列车_____7.一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km/h,合___m/s;10m/s=___km/h。活动3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1.比较两个速度的大小,要先化成(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单位,然后再进行比较。2.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选用合适的单位代入计算。物体沿着___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常见物体运动的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_____运动。它的平均速度也可以用公式v=_____计算。四、课堂小结(依板书设计进行)达标检测固本题1.甲汽车行使的速度为15m/s,乙汽车行使的速度为60km/h,请比较两辆车速度的大小。2.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提高题3.甲、乙两辆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6∶5,它们运动的时间之比是4∶3;两车运动速度之比是______。4.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物体在前8m的路程内速度为4m/s,后12m的路程速度为3m/s,则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5.一辆汽车在前5s内通过的路程为28m,后3s内的平均速度为4m/s,则该物体在这8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合_____km/h。6.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_____m。7.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多选)关于平均速度,有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是用来大致描写做变速直线运动快慢的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培优题9.汽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两地相距90km,开始时汽车以10m/s的速度行驶了1.5h,然后余下的路程要在45min内匀速行驶完,求:后来汽车应以多大的速度行驶?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过程与方法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教学难点】准确计时对学生实验技巧要求较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演示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学生观察,教师提出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做的是什么运动?在物理学中,用什么描述变速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二、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内容,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交流总结:本节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依据的原理是t=eq\f(s,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1.平均速度反映的是物体在_________运动过程中的运动快慢。2.在“龟兔赛跑”这个故事中,说乌龟胜了兔子,是指乌龟的______速度快;而在它们比赛开始时,又说兔子跑得真快,是指兔子的______速度快。3.声音的速度是340m/s,人喊话后0.2s能听到回音,人离山多远?4.物体做变速运动,前10min走了3km,停止5min后,又以240m/min的速度运动了5min。求:(1)前10min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探究交流1.实验原理_____;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__________4.分析自己跑步(竞走、行走)的三个阶段的平均速度特点,比较哪一段最大?为什么?5.为测量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m、20m、30m、40m处:让该运动员跑完40m路程即告实验完毕。(1)实验中所用的主要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2)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3)设计出实验记录表格。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强调要求按图组装器材,注意斜坡坡度较小,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较长,越易计时。分组实验按照下列步骤进行: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eq\f(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路程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