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_第1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_第2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_第3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_第4页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物栽培学复习提要第一章绪论概念:农业生产构造:农业内部组成及比例关系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农作物:广义作物12〔粮油棉麻糖果蔬杂桑药茶烟庄稼。不含蔬、果、)〔〔大、小〕麦、菽〔大、小豆、稻〕作物生产:作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干物质的过程作物栽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系列农事活动生长分析法消长和干物质积存的差异,可以再确定程度上鉴别品种的好坏,区分栽培技术措施的优劣。生长发育争论法:此法是在作物生育期间,每隔确定的天数测量植株的生长状况。作物栽培学:是争论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2、简述农业、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和作物栽培的相互关系3、简述作物生产在农业中的重要性1、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2、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 3、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质4、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5、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6、代表人类的农耕文化;4、试述农业〔作物〕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简洁性;5、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施的科学。种良法相配套,充分发挥作物品种的生产潜力。6、争论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意义:基因库、环境把握、农耕文化712大豆、油菜、马铃薯、甘薯、棉花、烟草等主要粮棉油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亚中心。前亚中心、地中海中心、非洲中心、欧洲-西伯利亚中心、中美中心、南美中心、北美中心各作物起源中心:水稻:中国小麦:西亚油菜:中国玉米、马铃薯、甘薯:美洲棉花:印度河流域8、简述作物传播的动力和途径。1、传播的动力●动物的活动:动物迁徙●人类的活动:人类引进2、传播的途径:播途径在各论中详述。如玉米的传播途径大致如下:美洲传到西班牙→再扩展到欧洲、非洲→1630南亚各国。9、按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对其进展怎样分类?1、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2、按作物对光周期反响特性分类3CO2C3作物:C4作物:CAM〔景天酸代谢〕作物10、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对作物进展怎样分类?1、粮食作物(拉丁文和英文表达)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或称菽谷类作物:薯类作物或称为根茎类作物2、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拉丁文和英文表达)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主要有甘蔗、甜菜等。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3、饲料及绿肥作物4、药用作物〔夏播〕大春作物和秋播〔冬播〕小春作物。分为夏熟作物和秋熟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等。11、简述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马铃薯、甘薯、棉花、烟草等作物在世界及其中国的分布状况。◆小麦:最大作物,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占世界小麦面积的86.9%;印度、中国、俄罗斯和美国占世界小麦面积的45.8%。中国南方冬麦区、北方冬麦区和北方春麦区,分布最多的地区为华东,以河南和山东最多。◆水稻:东南亚国家占全世界的89.5%;印度面积为最大,次为中国,印度尼西亚、孟加拉国和泰国,五个地区面积占全世界的70%左右。中国南方为籼稻,北方为粳稻。其中华东、华74.9%。其中湖南最多。◆玉米亚洲和北美洲占世界的59.4%;其中以美国面积为最大,次为中国,再次为巴西。三国占全世界的46.5%。中国主产区为华北和东北地区,占全国面积的47.2%。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北等地。◆甘薯和马铃薯产国,次为尼日利亚,第三为俄罗斯。中国甘薯主要分布于南方,马铃薯主要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四川占全国薯类面积的12.4%。马铃薯以内蒙古为最多。◆大豆北美洲面积最大,次为南美洲,占全世界74.1%。美国面积最大,占世界面积的42%;次为巴西、中国和阿根达,四个国家占全世界的82.5%。中国东北和华东大豆占65.6%。27.0%左右。◆棉花亚洲占世界棉花面积的60.6%;其次为北美洲和非洲,最大的国家为印度,次为美国,再次为中国和菲律宾。四个国家的棉花生产面积占全世界面积的63.6%。中国棉花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南和西北地区,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88.3%。其中以疆和河南分布最多。◆油菜亚洲分布最多,占总面积的55.1%,次为北美洲和欧洲,其中又以中国为最多,次为印度和加拿大。上述三个国家占全世界的70.7%。华东和华南地区占全国的67.1%。以湖北为最多。◆甘蔗和华东地区种植,且以华南地区为最多,占甘蔗总面积的68.1%;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几乎无甘蔗种植,其中以广西种植面积为最大,次为云南和广东,其它省市均较少。12、简述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深耕细锄2.粪多力勤 3.少种多收 4.巧用天时地利 5.维持土壤肥力 6.施粪如用药。其次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概念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行逆的过程作物的发育:作物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即植株内部生理状态的转变、过程。是整体的量变与质变过程。示。换句话说是作物生长的一生,指出苗〔或播种栽插〕到成熟〔或收获适期〕的天数。 生育时期:作物一生中其形态特征发生显著变化的各个生育阶段。作物的根本养分生长性:作物生产上的种子:养分生长: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等养分器官的生长,叫做养分生长。生殖生长:当植物生长到确定时期以后,便开头分化形成花芽,以后开花、授粉、受精、结果〔实果〔实或伸长,叫做植物器官同伸关系。种子休眠:在适宜萌发的条件下,作物种子和供生殖的养分器官临时停顿萌发的现象。花、果实、种子的建成与果实、种子的熟化。分蘖:在禾本科植株上,位于地下,接近地上,未伸长节尖上所发的分支。LAI:叶面积指数 为取样植株的叶片面积与取样土地面积之比。CGR:作物生长率(CGR):又叫群体生长率,单位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所增加的干物重RGR:相对生长率(RGR):干重增长的有效指数,单位时间内单位干重的干物质增量。对群体或植株生长力气进展比较〔g/g.d〕NAR:净同化率,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的干物质增量。〔g/cm2.d〕作物群体:指在栽培条件下,同一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群体构造:是指群体的大小,分布,层次,性状等,指组成群体的单株、中叶面积、总根重在空间的分布和排列的动态状况。LAR:叶面积比率(LAR):叶面积与植株干重之比,即单位干重的叶面积。SLA:比叶面积(SLA):叶面积干重比,即叶面积与叶干重之比。是叶子相对厚度的一种度量:叶干重比:叶的干重与植株干重之比。2、简述作物养分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①根底与前提关系〔养分生长是生殖生长的根底;②同等重要性关系;〔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的反响不尽一样,从而影响到养分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和统一;④碳、氮代谢变化的规律性。前期氮素代谢占优势的阶段;中期碳、氮代谢并旺;后期碳素代谢占优势。3、简述作物种子休眠的缘由及其抑制的方法。休眠缘由:1.种胚未成熟:后熟。 2.种皮障碍:不透水、不透气、机械约束作用抑制物质的存在 4.不良环境条件抑制方法:12.承受机械磨伤种皮或用乙醇、3.假设由于抑制类物质的存在使其不能发芽,可通过转变光、温、水、气等条件或承受植物激素等化学类物质处理,解除休眠4、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有性生殖材料:吸胀→萌动→发芽〔双子叶作物分为子叶出土〔棉花、大豆〕与不出土〔蚕豆、豌豆〕与子叶半出土〔花生。与在栽培上确定播种深度有关。无性生殖材料:分不定芽〔甘薯〕和休眠芽〔马铃薯、甘蔗、苎麻〕;具多芽特点、顶端优势特点、含水量大等三大特点。成熟的种子萌发分为吸胀、萌动、发芽三个阶段。首先,种子吸取水分膨胀达饱和,贮存物之后胚根连续生长,禾本科作物胚根到达种子长度的一半时,即到达发芽阶段。5、简述作物根、茎、叶的机能。根: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吸取水分及无机盐类;贮存物质;合成植物激素等物质茎:疏导机能;支持地上部器官的物理机能;光合作用的产物的贮存机能叶:进展光合作用;进展蒸腾作用补充内容:〔一〕单子叶作物根特点及其分布和功能1、根系构成及特点:须根系,初生根系、次生根系、不定根〔2、根的生长和分布:顶端分生组织;先初生后次生根,且根先横向生长再纵向生长,一20cm多、粗、壮。3、作用和功能:吸取、支持、合成、贮存;生殖作用。〔二〕双子叶作物根特点及其分布和功能1、根系构成及特点:直根系〔主根、侧根、支根和细根,可形成块根。2、根的生长和分布:先主根后支根再发细根,越来越细。现蕾后生长加快,一般在开花30cm以内。生产上要求根发早、多、粗、壮。3、作用和功能:吸取、支持、合成、贮存;生殖作用。〔三〕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1、遗传因素2、异养性及茎叶生长:与地上部生长有关。3、土壤条件:土壤阻力、水分、温度、养分、氧气等●向水性;●趋肥性;●向氧性●温度的敏感性三、茎的生长〔一〕茎构成及特点1、单子叶禾本科作物●地上茎:节、节间;叶腋芽休眠。稲0〔地上;小麦〔地上;玉米〔地下〕:节间缩短为分蘖节;分蘖和有效分蘖、无效分蘖的概念和意义2、双子叶作物茎●地上茎:节间很多〔有效分枝、无效分枝。●地下茎:匍匐茎、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二〕茎的生长:1、单子叶作物:居间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伸长,拔节后快速生长。2、双子叶作物:习性。〔三〕茎、枝〔分蘖〕的机能及其影响因素1、 作用和功能:输导、支持、光合、贮存、通气;生殖作用。2、 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高秆、中秆、半矮秆和矮秆〔〕〔〕〔〕控或人工把握:矮壮素、打顶等。3、预防倒伏的策略:选用中秆〔太矮常量不高〕和茎秆分生组织兴盛者品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配方施肥;四、叶的生长〔一〕叶的形态:各种〔如:禾谷类叶斜长型〕〔二〕叶的大小、数目和功能期1、叶的分化和生长:叶原基的分化和发育。2、叶层分组:上位叶、中位叶和下位叶。3、叶片大小:主茎叶大、由下向上变长、大。生产上要求叶片大、短、厚、直、夹角小。受环境的影响。4、叶片数目:相对稳定。晚熟多于中熟多于早熟。受环境的影响。稲;小麦〔春;玉5、叶片功能期〔2变黄部叶片功能期最长。〔三〕叶面积指数(系数)1、概念及其物理意义: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色叶面积总数;表示田间绿色叶片掩盖层数。2、叶面积动态变化曲线及最高〔适〕叶面积系数:二次曲线变化3、叶面积测定方法〔见试验指导书〕〔四〕光合势:1、 概念:叶面积持续期或叶日积定义为确定生育期内LAI均叶面积再相加〔m2·d〕6、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根、茎、叶、花器有何不同?其生长或分化特点怎样?上题补充局部已对根茎叶做了说明,亦可见教材p.46-50.〔一〕花器的分化与发育1、花和花序的概念及分类概念:花是被子植物适应有性生殖的变态枝。花序是指花在花轴上的排列方式。分类:简洁花序或总状花序:如单生花棉花;油菜、豆类、花生、甜菜、烟草、马铃薯等。复合花序〔圆锥花序类:如水稻、高粱、糜子、粟和玉米雄穗。穗状花序类:如麦类、玉米雌穗为肉穗花序〕2、双子叶作物花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表2-2〕花器分散、花芽分化较早,但开头和完毕时间各不一样。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进展分化。油菜〔5叶开头:主顶→上部枝→下部枝→同枝中〔下→上;3、禾谷类作物花器的分化与发育过程〔表2-1〕穗分化较早,稻麦一般在主茎拔节前后或同时〔3叶,麦6叶下;〔二〕开花和传粉1、开花习性:开花是指花朵张开,雄蕊和雌蕊〔或之一暴露出来的现象〔禾谷类作物浆片吸水膨胀,内外稃张开、花丝伸长,花药上升,散出花粉〕〔1〕开花挨次——根本与花器分化挨次全都〔整株分化是由下向上由外向内,画图〕●主茎先于分枝分蘖;同一花序开花〔与籽粒数和大小有关〕: 由下向上〔油菜、花生;: 先中后上和下〔小麦、大麦、玉米;: 由上到下〔稻、高粱,即最上枝梗先开花。〔2〕花开连续时间:●禾谷类作物10天左右;抓紧杂交●豆类15~70天; ●油菜25~50天;●花生50~120天; ●棉花50~60天。●甘薯40-60天; ●马铃薯:20-30天2、传粉方式:●自花〔水稻、大豆、麦类、花生〕●异花〔玉米、白菜型油菜、甘薯、马铃薯〕●常异花〔甘蓝型油菜、棉花、高粱、蚕豆;异交率~。〔三〕影响花器分化、开花受精的外界条件1、养分条件: 氮肥不能过多,否则延迟或不开少开。2、温度:查资料如水稻开花不能超过40℃。水稻开花最适宜温度为25—30℃。温度低于23℃,就影响籼稻花药的开裂。3、水分:查资料幼穗分化不能缺水;开花时雨水过多不利于传粉和受精。7、简述作物器官生长的相关关系一、养分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①根底与前提关系;②同等重要性关系;③阶段性、重叠性与交替性关系;④碳、氮代谢变化的规律性。前期氮素代谢占优势的阶段;中期碳、氮代谢并旺;后期碳素代谢占优势。二、地上下部生长相关:根比值〔R比值,恒量地上下部养分状况及发育状况的指标。如水稻冠/根比芽期1左右,分蘖期2.3~2.5,幼穗分化期上升,灌浆时到达5~6。三、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1、禾谷类作物养分器官间的同伸关系●器官相关概念;●如禾谷类为节分化→叶原基分化→叶鞘→叶腋分化→分蘖节分化→分蘖发生→节间→……。●根、茎〔分枝、分蘖〕和叶均有同伸关系。〔1〕母茎与分蘖叶蘖同伸关系为n-3关系。如不能到达则为分蘖缺位。叶片、叶鞘和节间的关系●异名器官间:同伸器官为N叶叶片、N-1叶叶鞘、(N-2)~(N-3)叶节间。●同名器官间:同伸器官为N叶开放、N+1叶快速伸长、N+2叶开头伸长、N+3叶等待伸长。地上部器官与根的关系:节根与叶存(n-3)关系;禾谷类作物分蘖与主茎叶片的同伸关系示意图2、禾谷类作物养分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幼穗〔花芽〕分化与开放叶龄〔或〕有关。1〔2〕叶,幼穗分化推动1期。●如水稻幼穗分化1、2期的分别为3.5~3.1,3.0~2.6;●再如玉米穗分化与符合y=-k(x-100)2+12,k=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