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_第1页
舒曼《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_第2页
舒曼《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_第3页
舒曼《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_第4页
舒曼《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舒曼《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摘要:《蝴蝶》钢琴套曲的诞生,让人们意识到了钢琴作品独特的内容题材与新颖的音乐结构相结合的新形式,带给人们更加新鲜的表现方式。舒曼在音乐作品中把浪漫主义文学融合其中,以更自由的形式进行音乐创新。他的创作手法打破了理性的规范,注重内心的追求,将情感融入其中,把个人独特的艺术创作和魅力完美呈现出来。本文从音乐创作特点和演奏两方面来研究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由于《蝴蝶》的创作是舒曼根据让.保罗小说的最后一章《幼虫之舞》中的情节来谱写的,故套曲《蝴蝶》的研究和演奏分析更与文学紧密结合。正是由于《蝴蝶》的创作所具有的鲜明的文学性特点,笔者首先根据收集的资料和演奏体会详细阐述了《蝴蝶》中的每首标题小曲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元素,分析其如何呈现出小说中的三个性格迥异的主人公和舞会上的各种场景,如何将音乐与文学完美的“联姻”。在演奏方面,结合自身的体会,充分发挥“想象”的作用,将想象与演奏相结合。在演奏技巧方面,将音色与力度的处理、旋律线的控制、八度演奏不同的处理、情感的调节等演奏难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关键词:舒曼;钢琴套曲《蝴蝶》;创作特点;演奏分析绪论浪漫主义音乐在19世纪的欧洲占据统治地位,直到20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达百年之久,这种浪漫主义精神首次出现在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在浪漫主义时代,音乐与文学密不可分,作曲家在文学中寻求灵感,在浪漫主义音乐中,舒曼深受当时文学作品的影响,除了他神秘的性格,他的音乐歌曲和音乐评论在一个充满幻想的浪漫主义时期对音乐的宣传起到了很强的作用。舒曼的《蝴蝶》创作于1830-1839年浪漫主义时期,这部作品也是舒曼从让保罗的文学作品的启发,把每一文学创作都以音乐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同时,国内的学者于润洋在《舒曼的音乐美学思想》一书中对舒曼的音乐思想进行了阐释,认为,它具有审美价值,在现代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外,《罗伯特•舒曼》一书中,巴巴拉•迈尔讲述了舒曼的生平,舒曼的音乐研究是在西方音乐通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这本书对舒曼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但并没有从音乐性上对舒曼的钢琴组曲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本文以舒曼的钢琴套曲《蝴蝶》作为研究对象,以它的音乐创作特征为重点研究内容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简单作者舒曼的生活经历以及《蝴蝶》的创作历程,简单的对《蝴蝶》以及舒曼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章主要分析舒曼钢琴套曲《蝴蝶》创作特征,首先分析《蝴蝶》的创作特征,通过对曲式编排的传统,节奏型的多样,织体伴奏的丰富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其次对《蝴蝶》的音乐形象进行分析。第三章主要分析《蝴蝶》的艺术特色,当时的浪漫主义的社会背景和创作背景,对舒曼有很深的影响,浪漫主义文学创作对舒曼的音乐创作无界限的体现。通过对其戏剧性和浪漫性的分析,舒曼的音乐创作把浪漫主义美学放于其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消除了文学作品与音乐的界限,把音乐转化成文字,用音乐表达文字。第四章是对全文的总结,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舒曼的音乐作品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1舒曼及其钢琴套曲《蝴蝶》的创作1.1作家舒曼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Schumannl810.6.8--1856.7.29),生于德国,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曲和声乐曲,在音乐历史的发展上堪称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评论家,是德国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舒曼从小受到音乐的熏陶,极富钢琴演奏的天资,10岁就可以在音乐会上即兴演奏。16岁时由于父亲的突然去世,他的音乐学习受到了耽搁和停滞。18岁时,他被迫随母亲意愿进修法律学习,第二年,舒曼转学到了海德堡大学学习法律,这里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之一,对舒曼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说服了母亲,在20岁时回到了莱比锡,并学习音乐、献身于音乐艺术。整个30年代,舒曼创作了很多作品,《蝴蝶》便是其中优秀的作品之一。1840年是舒曼一生的转折之年,30岁的舒曼与克拉拉结婚,开始了创作的繁荣时期,“这一阶段共创作了一百多首优美的艺术歌曲”。在舒曼众多作品中,钢琴音乐占据了主要位置,舒曼的钢琴曲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丰富的艺术特色以及饱满的思想感情,他的钢琴作品不像古典套曲使用固有的发展手法,而是每一首都有着全新的创作思路,体现出音乐诗话的创作思想,极富想象力和创作力。“有一种艺术永远鄙视流行艺术,他永远面向自我的心里吟唱,不会理会众人的需求,他为艺术而艺术,为自我的灵魂而写作,舒曼音乐是人文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纯粹表露。”1.2《蝴蝶》的创作历程舒曼从小喜欢文学,博览群书,浪漫主义文学对舒曼的音乐影响巨大。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下,舒曼的作品体现着文学的标题性、故事性、情节性,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和诗情画意,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使得音乐也极具浪漫主义的色彩。正是在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启发下,他的钢琴套曲《蝴蝶》不断酝酿成熟,应运而生了。舒曼从1828年在海德堡开始写作《蝴蝶》,四年之后的1831年完成这部作品。从舒曼的生平可以看出他这段时间非常热衷于让保罗的文学作品,蝴蝶的创作背景和动机都与让•保罗有着紧密的联系。让•保罗在德国的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他的创作自由、不拘一格,从不在固定的框架下做常规创作,并且常运用不同的文学体裁和隐喻的创作手法进行写作。舒曼受让•保罗的影响极深,在创作上不拘泥于形式,隐喻性极强,创作题材丰富多样。“钢琴套曲《蝴蝶》是舒曼根据让.保罗的《少不更事的岁月》最后一章《幼虫之舞》而进行创编的,蝴蝶的灵感来自于小说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布尔特和巴尔特在舞会上与维纳的相识相恋的故事”。舒曼生活和创作的时期是浪漫主义快速蓬勃发展的时期,不管是在音乐领域还是文学领域,打破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哲理性和规范性,体裁更自由。舒曼深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喜爱文学作品,积累各种文学素材,尤其是对于浪漫时期作家让•保罗作品的喜爱。舒曼在出版《蝴蝶》时声称“创作的灵感主要来源于让•保罗的小说《少不更事的岁月》最后一章假面舞会《幼虫之舞》。恳请所有人去阅读最终章,因为《蝴蝶》就是将这首假面舞会诉讼为音符”。2《蝴蝶》的音乐创作特征2.1《蝴蝶》创作特征2.1.1传统的曲式编配引子:引子部分较为短小,四三拍的舞曲节奏,D大调,从D起始,上行大连线犹如一气呵成结束在A音,预示舞会拉开序幕,直接引出第一首小品。第一首:《假面舞会》第一首小品由引子引出,同为D大调,四三拍的舞曲节奏,分为两部分,引子结束在A上,第一首也从A开始,与引子自然衔接。第二部分出现很多变化音进行多次转调,大调的明亮色彩带来一些小调的暗淡,“明”与“暗”相结合,为后面的音乐发展留下悬念。第二首:《瓦尔特》第二首小品是单一部曲式,bE大调,急板速度(prestissmo)这也是一首短小精炼的小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小节的乐句。第二部分是八小节的乐句,符合舒曼作曲归整方正的风格。两部分的音乐风格存在较大的反差。第一部分以ff的力度急速的上行十六分音符音阶由bE进行至五级音bB再紧接着由C的八度音程迅速下行,勾勒出瓦尔特急躁外向的性格和形式作风。--个小节的转折后进入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由小连线连接两个单音,前八后十六的切分音型,重音落在八分音符,轻快活泼,与第一部分的力度形成极大反差。第三首:《乌尔特》这首小品的曲式结构为单三部,前两部分都由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第三部分是个小节第一部分从左手八度音程构成的主旋律从#f小调引入,进入第二部分高音声部进入,调性转为明亮的A大调,第三部分两声部以卡农的形式进行,再次转为#f小调,结尾是不完全终止,高音声部保留,中音声部与低音声部渐弱下行,使高昂的音乐情绪归于平静,结尾不完全终止,停留在六级和弦上,为后续的音乐发展留下伏笔。第四首:《假面》这首曲子是八三拍的舞曲结构,单三部曲式,同样为明朗的A大调,第一部分两个乐句,各八小节,同样是A大调,三拍子,都由八度音程组成旋律,第四首却与第三首描绘了截然相反的音乐形象。第一部分两个乐句,各八小节,第一句结束在五级音E上,第二句转#f小调。第二部分的弱奏,不完全终止,结束在五级和弦上。第三部分的音乐动机与第-部分相同却由微妙变化,第三部分较为明亮,第一乐句八小节,当高音声部的八度音程出现,力量渐强,在极不稳定的七级音#G±标注突强sf后稳定在六级#f,最终乐句结束在五级音E上,突强的处理显得明亮,使第三部分的音乐氛围相比第一部分更加活泼,第二乐句依然是规整的八小节,由A大调转调至#f小调,完全终止。整首曲子是明亮优雅的音乐氛围,描绘出舞会的盛况和女主人公惊艳动人的出场。第五首《维娜》第四首与第五首都是描写的女主人公维娜,这首曲子是bB大调,单二部曲式,四三拍的舞曲节奏,乐曲开头标明(grazioso)优雅的,描写了维娜温柔优雅的形象。整首曲子三声部旋律,乐曲是中板(Andantino)速度,因为低音和中音声部的铺垫使乐曲带有动感和韵律。第二部分是sf突强的和弦,随即弱奏,突如其来的音乐氛围的转变犹如惊鸿一瞥,极具戏剧性。第二部分的结束使用了和第一部分相同的动机,但采用八度音程构建旋律,轻盈灵动,渐弱至PP,由上行后下行的一组断奏音程结尾回到bB大调。第六首《瓦尔特之舞》这首小品调性色彩变化频繁,四三拍舞曲节奏,回旋曲式。第一部分d小调,一个四分音符和弦与一个八分音符和弦用小连线连接,重音落在四分音符上,sf标注,弹奏出突强到mf中强的效果,第二部分八小节乐句,转为A大调,色彩明亮,却标注p用弱的力量弹奏,与第一部分形成强烈反差,第二部分虽然是和弦,但是需要弱奏勾勒出了舞步轻快的青年人形象。第二部分的第二乐句依然是八小节,bB小调,呼应主题。第三部分又出现新的音乐动机,F大调。由高音声部和中音声部交替呼应,形成模进,高音作为旋律声部时使用sf的力量弹奏,部做旋律时用弹奏,一唱一和。第四部分回到主旋律d小调,完全终止。第七首《交换假面》这是一首单一部曲式的乐曲,慢板(Larghetto)。音乐术语标注“朴素的”“单纯的”,八三拍,由f小调开始,高音声部为旋律声部,大连线标注乐曲柔和平缓,中音声部作为铺垫,最终转为bA大调,完全终止。第八首《招供》这首小品是四三拍的结构,只使用了一种节奏型,两个八分音符,两个四分音符,重音落在两个八分音符上,具有较为急切的动感,ff的力量弹奏和弦,渲染出整首曲子的紧张氛围。第二乐句每两个小节都有渐强渐弱的标识,使乐曲带有很强的韵律感。第三乐句转调为bD大调。第九首《愤怒》这首曲子是四三拍的节奏,曲式为单二部结构,速度为急板(prestissimo),这首乐曲含有大量的转调。开始为bb小调,第一部分不完全终止在五级和弦上,转为bD大调。第二部分每个乐句都是八小节,从第二小节转为A大调,最终在最后一个乐句转为bb小调。第十首《卸妆》第十首有两种节奏,第一部分为八三拍,第二部分为四三拍。曲式为单二部曲式。开始由C大调弱起八度和弦作为引子,不完全终止在五级和弦上,随即进入四三拍部分,ff力度的和弦辉煌明亮与第一部分形成反差,这是-一-个长度为八小节的乐句,作为转折铺垫。第二部分是弱起抒情的乐段,G大调,如歌般。结尾处由四小节f力度的和弦作为转折,打破之前舒缓的音乐氛围,戏剧性的转折后,音乐又回到舒缓的氛围,走向尾声,转为C大调。第十一首《匆忙》第十一首是四三拍结合四四拍的结构,篇幅最长,波兰舞曲风格。力度很强,华丽明亮。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小快板(Allegretto),开始是D大调,三小节引子引出第一部分,在第二乐句时拍子先变为一小节的四四拍,在乐句最后一小节变回四三拍,同时转为ff小调。从第三乐句开始由转为D大调,完全终止。第二部分轻柔灵动,转为G大调慢板。两个长度为四小节的乐句,后是sf突强的四小节连接句,突弱的四小节装饰音乐句也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一个八小节长度的连接句,却充满力度和音型上的变化。连接句后转为D大调,完全终止。第十二首《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第十二首的曲式是复二部曲式,D大调第一部分由八小节四三拍的乐句,和声音程构成旋律,规整庄严,第二乐句节拍变为四二拍,第三乐句回到四三拍,三个乐句后全曲主题部分出现回到了第一首《假面舞会》的动机和旋律。对《蝴蝶》每个小品的曲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小品多采用的是小型简单的曲式结构,调性方面转调频繁,最终都能转回起始调性。节拍方面,多采用三拍子的舞曲节拍,二拍子和四拍子很少使用。舒曼的音乐作品是浪漫诗意相结合的,舒曼的音乐作品,把握好旋律是关键。“音乐诗化”自然是舒曼创作的一种理想的期予。或许正是在诗的影响下,舒曼的旋律也往往用方正的2小节,4小节,8小节的乐句组成,并且呈现出可咏唱性。”在《蝴蝶》中每一首小品规整,基本以双数小节的乐句组成,8小节的乐句居多。2.1.2多样的节奏型在第二首小品《瓦尔特》中,左右手节奏型穿插进行高音声部为前八后十六的节奏型,重音却落在后一小节的附点八分音符。低音声部是十六分休止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结合,十六分音符通过小连线连接,前一个十六分音符是重音,两声部交错,使音乐增加了活泼感,灵动跳跃。谱例1高声部是由小连线连接的两个八分音符组成,每小节的重音在第二个八分音符,低音声部每小节只有一个八分音符跳音音程,低音声部的八分音符休止时高音声部演奏,跳音与轻盈的小连线结合,描绘出灵巧的舞步。第五首小品整首乐曲由大量的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构成,在三拍子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重音和弱音的数量,使旋律和伴奏声部重音弱音穿插,例如在四三拍的音乐里,一个小节中高音声部是三组前八后十六音型,相比较原有的一小节只有一个重音,增加三组这样的节奏型每小节就变成三个重音,三组十六分音符弱音。极大的增强律动感,也增加了音乐的感染性。在第八首《招供》中,只有一种音型贯穿全曲,就是每小节前两个八分音符,后两个四分音符组成的三拍子。这种节奏型的重音在每小节最后-拍的四分音符上,前弱后强,推动旋律,配合强弱对比明显的和弦音,渲染出急切,强迫,催促的情绪,呼应题目。2.1.3丰富的织体伴奏第一种伴奏型是带低音的柱式和弦,按照三拍子节奏一拍一个音,演奏时依照强-弱-弱的韵律。这样的伴奏织体简洁干脆,即可以直接体现节拍最基本的律动,又可以展现一种力量感,渲染音乐形象。第二种伴奏织体是半分解式和弦织体,分出了两个声部,和弦根音在低音声部和重音位置,强调韵律感与和声色彩,中声部弱化作为铺垫,推动旋律进行,增强律动感。第三种是全分解式和弦织体,较为常见的伴奏织体,作为舒缓柔和的旋律伴奏,它增强了音乐的连贯性、抒情性,使旋律有梦幻感。

2・22・2《蝴蝶》音乐形象分析舒曼以让•保罗的小说桥段为创作背景,创作了钢琴套曲《蝴蝶》并对应小说中的不同人物、情节给相应的音乐小品起了不同的标题,将小说所描写的内容完美的整合到整首乐曲之中,使小说描写的人物、情节,在结合音乐后,变得生动立体鲜活起来。《蝴蝶》用音乐完美的再现了小说中人物性格丰富的三位主人公形象,并在听觉上给听众们展现了-场活灵活现的假面舞会场景,“听着作品就仿佛看到了一系列的场景,清楚的体现出音乐形象和文学形象之间的密切关系”让•保罗的小说中描绘了十二个场景,舒曼便根据这十二个故事的叙事顺序,结合个人主观的理解,分别创作了十二个钢琴小品,合成了-整首钢琴套曲《蝴蝶》。套曲的第一首小品,标题为《化妆舞会》,描写的宫廷舞会即将开始,女士们已经开始起舞暖场了。在这里舒曼采用了音乐优雅的华尔兹的节奏和律动来表现。第二首小品标题为《巴尔特》,描写的是小说中三位主人公之一的巴尔特,一位性格开朗、外向活泼的男青年,舞会就要开始了,心急入场的巴尔特却误打误撞的闯进了舞会更衣室,因此音乐旋律此时幽默逗趣,完美的再现了这位冒失的主人公形象和更衣室的混乱场景。第三首小品《布尔特》,描写的是小说的另外一位男主人公布尔特,做事有条不紊、外表沉稳、内心却又争强好胜,所以,这里的音乐旋律构成使用的是八度,以此表现出布尔特的人物形象。第四首小品《假面》,描述的是舞会正式开始,人们纷纷带上假面的场景。乐曲为表现假面舞会正式开始的场景,旋律气势恢宏、大开大合。第五首小品《维纳》,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维纳终于出场了,-位高贵优雅而又美丽恬静的姑娘,所以这段的音乐旋律轻柔婉转,以表现女主人公的形象。第六首小品《布尔特之舞》,音乐旋律铿锵有力、铮铮有声,与小说中的这一段里,布尔特为追求维纳在舞池中央献舞的描写相互应照,表现出布尔特对维纳炽烈的情感,坚定而又执着。第七首小品《交换假面》,小说中假面舞会已至中场,布尔特去找弟弟巴尔特交换假面,想套出维纳心里到底喜欢的是他还是他的弟弟。所以舒曼创作这段音乐时,旋律轻柔婉转,全段主旋律使用的是相同的节奏,表现出布尔特央求与巴尔特互换假面的情景。第八首小品《招供》,小说中布尔特带着巴尔特的面具和维纳跳舞的时候向她表达了爱意。这里的音乐前半部分都是以柱式和弦构成,象征着布尔特坚定的情感和信念,之后八小节则节奏渐慢,像极了小说中的维纳面对布尔特的表白慢慢停下舞步,认真思考后告诉布尔特自己的内心所属。第九首《愤怒》,该段音乐主题部分用弱奏级进的双音来体现布尔特在得知心爱的维纳喜欢的并不是是自己之后失落愤怒、痛苦挣扎却又害怕失态--直不断抑制自己纷乱情绪的内心活动。第十首小品《卸妆》,小说中布尔特发现维纳其实喜欢的不是自己,而是弟弟巴尔特,于是取下假面,向维纳坦白了事实,这里的音乐时而和弦坚强有力,时而又旋律优美婉转,两种反差的音乐相互交叉进行,正如同布尔特和维纳之间的低声交谈。第十一首小品《匆忙》,小说中布尔特和维纳互相托底后,布尔特内心万分痛苦挣扎,但是一边是自己的同胞手足,一边是自己真心爱慕的女子,所以经过内心的激烈挣扎,最后布尔特还是选择了放手,将实情告知了弟弟巴尔特并祝福弟弟巴尔特幸福,同时表明了自己想要离开这座城市。为了描写出这一场景,此处音乐节奏运用波洛涅兹和玛祖卡节奏的交替进行,乐句时而短小时而绵长,旋律时而悲壮时而急促,这些不同的音乐旋律频繁转换,表现出了小说中多变的场景和布尔特挣扎矛盾的心理活动。第十二首,也是最后一首小品,《终场与踏上归途的兄弟们》,这段小品的旋律和开场舞的主旋律非常相似,与开场的化妆舞会遥相呼应。3《蝴蝶》的艺术特色3.1戏剧性首先,舒曼《蝴蝶》套曲的戏剧性体现为运用不同的音乐素材反映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舒曼的性格和意识中总是充斥着两种对立面,反映在舒曼文学作品里例如他的音乐评论,他常化身约瑟比乌斯和弗洛伦斯坦两位个性迥异的形象。这两位人物正是舒曼的化身,舒曼经常借用他们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撰写音乐评论同样,双重性格也体现在舒曼的音乐里。在作品《蝴蝶》中,整部作品的线索人物是由瓦尔特和乌尔特两位个性鲜明的兄弟构成,在《蝴蝶》的第二首小品《瓦尔特的自画像》中,乐曲短小精炼,速度急板,由一串由低到高的琶音引出随即是快速的八度下行,在简短的连接后是一串由小连线连接的双音。见谱例4

其次,舒曼《蝴蝶》套曲的戏剧性体现在多声部的旋律结构。舒曼在给友人的书信中时常透露出对让保尔和对于巴赫的欣赏崇拜。前者启发舒曼的创作灵感,而后者影响舒曼的谱曲方式。在《蝴蝶》这部作品中,既有让•保尔原著中充满戏剧转折和冲突的故事剧情,也有巴赫复调音乐的对位法,这种作曲技巧带来了音乐上的立体感。《蝴蝶》中大量充斥着多声部的旋律进行,见谱例5这是来自第三首小品《瓦尔特》的结束句,当沉稳有力量的八度音型下行减弱步入尾声,八度保持音使得结尾不会有突兀感,而中声部的单音继续下行渐弱使音乐氛围愈发的安静,承接之前的减弱八度音型,自然的步入尾声。再次,舒曼《蝴蝶》套曲的戏剧性还表现在音乐风格之间的冲突上。在音乐小品二《瓦尔特》里,见谱例6:音乐从一开使就是两个“f”的急板上行音阶而后急转直下八度下行,体现出一种激烈又急促的音乐情绪,在谱例第四小节短小的连接后,调性由bE大调转bA大调,旋律风格转变成由小连线连接的两个单音的旋律线条,再紧接大连线的附点十六分音符组成的长句,跳动的小连线与优美的大连线组合使音乐情绪优雅轻快,灵活悦动。在这-短小的音乐小品中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