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传统文化之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五石之瓠预习任务生平庄子(约前369—约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蒙城漆园吏。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散文家,是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周的生平已不可详考,但《庄子》一书和其他史料可作印证,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贫苦,住在穷闾陋巷,困窘时以织屦为生,面黄肌瘦。据说楚王派人迎他到楚国去做国相,但他却拒绝了。他学问渊博,能言善辩,是一个因愤世、厌世而遁世的没落知识分子。他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庄子的思想核心是虚无主义和唯心主义。其源出于老子,又从消极和唯心主义方面发展了老子的学说。魏晋以后,人们大多将“老庄”并提作品庄子及其后学著有道家经典《庄子》评价庄子不但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中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庄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战乱的时代,彼时周王朝名存实亡,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正在形成。庄子就生活在封建社会初步形成时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的变动带来了人们思想的变动和活跃,各种思想派别应运而生。经济的发展又给文人学士提供了物质保障,社会变革则为他们提供了社会实践论题。大批知识分子议论社会局面,阐述政治理想,畅谈人生追求。惠子“五石之瓠”和庄子“不龟手之药”的辩论就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一个真实写照。1.《庄子》《庄子》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糅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流传版本,今已失传。目前所传三十三篇,已由西晋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内篇大体可代表战国时期庄子思想的核心,而外、杂篇发展则纵横百余年,掺杂黄老、庄子后学思想,形成复杂的体系。因后来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故《庄子》亦称《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2.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与老子齐名,两人合称为“老庄”。作为道家学派圭臬的“老庄哲学”是中国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绝不低于儒家和佛家。“道德”一词是道家思想的精华。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强调不能人为地残生伤性。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和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段解:本段中,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意在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反驳,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并阐明了要善于从看似无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的道理。1.通假字(1)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世世以洴澼为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客得之,以说吴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龟”同“皲”,皮肤冻裂“”同“纩”,丝绵絮“说”同“悦”,取悦2.一词多义(1)举全,都推举全,整个举荐(2)固就本来,原本一定(3)数多次几个多次数量名词作动词,种植名词作状语,在水上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或事物的“大”的功用形容词作名词,这里指大瓠的坚固程度判断句,表原因的判断句,“……也”表判断无标志的判断句,根据句意判断状语后置句兼省略句,正确语序为“请(以)百金买其方”省略句,以(之)说吴王省略句,或以(之)封状语后置句兼省略句,正确语序为“何不虑以(之)为大樽而乎江湖浮”必学任务结构图示主旨归纳本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上考虑“五石之瓠”的功用,庄子则超越了世俗经验的束缚,指出了“五石之瓠”的独特价值。本文运用寓意深刻的故事,表明了要善于转换角度,发现和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惠子之所以砸烂了大葫芦,是因为用它盛水,它的硬度太小不能承受水的重量。B.庄子建议“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表明其思想摆脱了世俗经验的束缚,境界开阔。C.文中惠子仅从日常使用的层面考虑大葫芦的功用,这从侧面表现出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D.作者以寓言故事代替哲学观点,在逻辑推理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手法,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领悟其中的哲理。解析“是因为用它盛水,它的硬度太小不能承受水的重量”错误,是因为大葫芦没有什么用处才砸烂了它。2惠子和庄子在对话时,各自引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的事例,都有什么用意?答:﹍﹍﹍﹍﹍﹍﹍﹍﹍﹍﹍﹍﹍﹍﹍﹍﹍﹍﹍﹍﹍﹍﹍﹍﹍﹍﹍﹍﹍﹍﹍﹍﹍﹍﹍﹍﹍﹍﹍﹍﹍﹍﹍﹍﹍﹍﹍﹍﹍﹍﹍﹍﹍﹍﹍﹍﹍﹍答案惠子用“五石之瓠”的事例,是为了讥讽庄子的学说大而无用;而庄子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意在证明自己的学说大有用处,只是惠子不能通晓领悟。这里蕴涵着对“有用”和“无用”的认识问题。庄子认为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悠游于忘我之境。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局限于对物之作用的浅层理解。3《五石之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答案①任何事物都有其用处,要做到因物而用之,用物之大用。②最大限度地发掘事物的价值,关键在于思维不能只停留在世俗的层面,必须要超越日常功利的层面。直击高考如何辨析判断句课内链接考点解读文中“非不呺然大也”属于文言句式中的判断句,其中“非”是“不是”的意思,表示否定判断。有时候,文言句中虽然没有判断词或者表判断的标志,但根据语意,其依然属于判断句,如“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判断句在文言特殊句式中较为简单,大多有相应的标志辅助辨别,最主要的标志为“……者……也”,其他标志很多都是在这个标志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如“……者”“……也”等。此外,还有一类标志表示否定判断,其中“非”较为典型。当然,还有一类是无标志的判断句,这时就需要借助语意去判别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动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有时可以加上语气词“也”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辨析判断句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尤其是用“为”构成的句子有时与判断句十分相似。例如:“颍考叔为颍谷封人。”这句中的“为”似乎可以译成“是”,因此有人把这样的句子误解成判断句。需要指出的是,在古代汉语里,“为”是一个意义十分广泛的及物动词,对它的解释应该根据文意而定。如上面的例句,其实是叙述句,应翻译为“颍考叔担任颍谷管理边界的地方长官”。2.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蟹六跪而二螯。”这两句都是名词充当谓语的句子。但是很显然,这两句的意思并不表示判断,而是进行描写。因此尽管它们是名词谓语句,但不是判断句。翻译下面的语句,注意判断句的译法。1.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译文:﹍﹍﹍﹍﹍﹍﹍﹍﹍﹍﹍﹍﹍﹍﹍﹍﹍﹍﹍﹍﹍﹍﹍﹍﹍﹍﹍﹍﹍﹍﹍﹍﹍﹍﹍﹍﹍﹍﹍﹍﹍﹍﹍﹍﹍﹍﹍﹍﹍﹍﹍﹍﹍﹍﹍﹍﹍答案这是我的过错。2.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鸿门宴》)译文:﹍﹍﹍﹍﹍﹍﹍﹍﹍﹍﹍﹍﹍﹍﹍﹍﹍﹍﹍﹍﹍﹍﹍﹍﹍﹍﹍﹍﹍﹍﹍﹍﹍﹍﹍﹍﹍﹍﹍﹍﹍﹍﹍﹍﹍﹍﹍﹍﹍﹍﹍﹍﹍﹍﹍﹍﹍答案我让人观察他的云气,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译文:﹍﹍﹍﹍﹍﹍﹍﹍﹍﹍﹍﹍﹍﹍﹍﹍﹍﹍﹍﹍﹍﹍﹍﹍﹍﹍﹍﹍﹍﹍﹍﹍﹍﹍﹍﹍﹍﹍﹍﹍﹍﹍﹍﹍﹍﹍﹍﹍﹍﹍﹍﹍﹍﹍﹍﹍﹍答案
(我)派遣将领防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4.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译文:﹍﹍﹍﹍﹍﹍﹍﹍﹍﹍﹍﹍﹍﹍﹍﹍﹍﹍﹍﹍﹍﹍﹍﹍﹍﹍﹍﹍﹍﹍﹍﹍﹍﹍﹍﹍﹍﹍﹍﹍﹍﹍﹍﹍﹍﹍﹍﹍﹍﹍﹍﹍﹍﹍﹍﹍﹍答案
(他)本来是一代的英雄人物。5.此之谓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答案这就是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心。选学任务『读写能力』借用寓言说理寓言是带有劝谕或讽刺意味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主题都是借此喻彼,借近喻远,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较深的道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很多作者把寓言故事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论说文里,这样一来,原本比较抽象、枯燥的论说文立刻变得具体、生动起来,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例如本文通过具体形象的寓言故事,如瓠大而无用、不龟手之药的事例,进行“有用”和“无用”之辩。这些寓言寄托着庄子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针对练笔』以“一天,一只蚂蚁和一只蜜蜂在一朵玫瑰花的花瓣上相遇了”作为开头句,续写一则寓言故事。要求:(1)叙事生动形象;(2)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3)结构完整;(4)不少于200字。答:﹍﹍﹍﹍﹍﹍﹍﹍﹍﹍﹍﹍﹍﹍﹍﹍﹍﹍﹍﹍﹍﹍﹍﹍﹍﹍﹍﹍﹍﹍﹍﹍﹍﹍﹍﹍﹍﹍﹍﹍﹍﹍﹍﹍﹍﹍﹍﹍﹍﹍﹍﹍﹍﹍﹍﹍﹍﹍答案(示例)一天,一只蚂蚁和一只蜜蜂在一朵玫瑰花的花瓣上相遇了。蚂蚁委屈地对蜜蜂说:“为什么你们总能得到人类的称赞呢?”蜜蜂回答道:“因为我们勤劳呀!”蚂蚁困惑极了:“我们也很勤劳啊,每天都忙忙碌碌地寻找食物,没有哪天偷过懒,为什么我从没听过人们夸我们呢?你看,人们把蜜蜂当作美好的化身,园丁像勤劳的蜜蜂,老师像无私的蜜蜂……我们蚂蚁却总是被无视!”蜜蜂沉思许久,说:“你们勤快都是为了自己,我们辛勤采的蜜大多都分享给了人类朋友。”蚂蚁听后红了脸,不好意思地走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懂得奉献,才能获得尊重。素养分层作业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脆易泮B.起于累土C.知人者智,自知者明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解析A项,“泮”同“判”,分离。B项,“累”同“蔂”,土筐。D项,“龟”同“皲”,皮肤冻裂。解析A项,伐:夸耀。B项,谋:解决。C项,强:勤勉。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C项,均为“……的人”。A项,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项,介词,在/介词,从。D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不译。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企者不立,跨者不行B.民之从事C.自见者不明D.我树之成而实五石解析A项,古义: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B项,古义:行事,做事。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C项,古义:不能显明。今义:不理解,不明白;不明亮;不明显。D项,古今意义相同,均指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解析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6.下列对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是我国战国中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的学说,与老子并称“老庄”。B.《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C.《老子》与《庄子》在表达技巧上不同,前者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后者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D.斗与石,都是容量单位。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石。石也是一种重量单位,比如《汉书·律历志》中说“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解析C.应该是《老子》“善于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庄子》“善于借助寓言,曲达旨意”。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哲学已产生洞察天地人世的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涌现出一大批独具个性的哲学家,他们对宇宙天地的诘问和遐想,(
),对人类未来走向的展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高度。那些简洁有力的文字,诗一般阐述深邃的哲理,让人
。在那个时代,不仅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中国的哲学如一条
的大河,汹涌而曲折地奔流了两千多年,风景让人
,这条大河奔流的轨迹,是人类思想史中辉煌耀眼的一脉。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奇思妙想拍案叫绝波涛汹涌眼花缭乱B.突发奇想拍案叫绝波涛汹涌扑朔迷离C.突发奇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扑朔迷离D.奇思妙想叹为观止波澜壮阔眼花缭乱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①奇思妙想:奇妙的想法和思想,常作主语、宾语。突发奇想:强调突然产生奇怪的想法,常作谓语。语境中没有突然产生的意思,且横线处在句中的成分是宾语,所以选“奇思妙想”。②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拍案叫绝: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此处应选程度较重的“叹为观止”。③波澜壮阔: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波涛汹涌:形容波浪又大又急。语境强调中国哲学的发展声势雄壮浩大,应该选“波澜壮阔”,且“波涛汹涌”与后文的“汹涌”重复。④眼花缭乱:指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扑朔迷离:形容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眼花缭乱”强调事物纷繁,令人迷乱;“扑朔迷离”强调事情复杂,难以辨别清楚。语境中强调的是中国数千年哲学流派纷繁,应该选“眼花缭乱”。故选D。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B.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C.对人间万象的思考和观察,对过往历史的回顾和反思D.对过往历史的反思和回顾,对人间万象的观察和思考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括号前是“宇宙天地”,上下文对应,故补写的第一句应是“人间万象”;括号后是“人类未来”,故补写的第二句应是“过往历史”,排除B、D两项。应先“观察”后“思考”,排除C项。故选A。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所有人类的哲学命题都已被提出B.人类的所有哲学命题不仅都已被提出C.不仅所有的哲学命题都已被人类提出D.所有的哲学命题人类不仅都已提出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联系画线句后句“而且得到了极具个性的艺术化诠释”可知,前后两句的主语都是“哲学命题”,所以画线句的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主语的后面,即放在“哲学命题”后,A、C两项属于关联词位置不当,排除;D项,前后主语不一致,后句主语是“哲学命题”,本句主语却是“人类”,排除。故选B。二、阅读素养培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①?”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残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②。”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注]①禁制:制服。②敦剑:对剑。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B.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C.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D.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时注意标志词“曰”“夫”“者”,还有结构相同的句式,如“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和“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曰”后一般断开,排除C项。“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和“后之以发”“先之以至”结构一致,应前后各自断开,排除B、D两项。故选A项。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的称谓。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B.庶人:泛指无官爵的平民百姓。周代居住在国中(城内)及国郊的人,称为国人;居住在国郊以外的人,称为野人或庶人。C.“以知勇士为锋”中的“知”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失其所与,不知”中的“知”意思不一样。D.宰人:周代冢宰(亦称太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也指掌管膳食之官。文中指厨师。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并掌握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两个“知”意思相同,均为通假字,同“智”,智慧、聪明。6.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其“天下无敌”。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分析与理解的能力。A.只是庄子自己的说法,不一定是事实。C.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对本文主旨理解有误,主旨应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译文:﹍﹍﹍﹍﹍﹍﹍﹍﹍﹍﹍﹍﹍﹍﹍﹍﹍﹍﹍﹍﹍﹍﹍﹍﹍﹍﹍﹍﹍﹍﹍﹍﹍﹍﹍﹍﹍﹍﹍﹍﹍﹍﹍﹍﹍﹍﹍﹍﹍﹍﹍﹍﹍﹍﹍﹍﹍答案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2)赵国何求而不得也!译文:﹍﹍﹍﹍﹍﹍﹍﹍﹍﹍﹍﹍﹍﹍﹍﹍﹍﹍﹍﹍﹍﹍﹍﹍﹍﹍﹍﹍﹍﹍﹍﹍﹍﹍﹍﹍﹍﹍﹍﹍﹍﹍﹍﹍﹍﹍﹍﹍﹍﹍﹍﹍﹍﹍﹍﹍﹍答案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3)夫子休,就舍待命。译文:﹍﹍﹍﹍﹍﹍﹍﹍﹍﹍﹍﹍﹍﹍﹍﹍﹍﹍﹍﹍﹍﹍﹍﹍﹍﹍﹍﹍﹍﹍﹍﹍﹍﹍﹍﹍﹍﹍﹍﹍﹍﹍﹍﹍﹍﹍﹍﹍﹍﹍﹍﹍﹍﹍﹍﹍﹍答案您休息吧,到馆舍等待命令。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注意抓关键点。(1)此句为判断句。“所欲用周”:所字结构,译为“想要用我的原因”。绝:杜绝,终止。(2)“何求”:宾语前置,即“求何”,想要什么。得:得到。(3)夫子:对年长而有学问的人的尊称,可译为“您”或“先生”。就:到。舍:馆舍。8.太子为什么说“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答:﹍﹍﹍﹍﹍﹍﹍﹍﹍﹍﹍﹍﹍﹍﹍﹍﹍﹍﹍﹍﹍﹍﹍﹍﹍﹍﹍﹍﹍﹍﹍﹍﹍﹍﹍﹍﹍﹍﹍﹍﹍﹍﹍﹍﹍﹍﹍﹍﹍﹍﹍﹍﹍﹍﹍﹍﹍﹍答案因为赵文王喜欢剑术,满眼里都是剑客,如果是儒生打扮,劝谏一事必将失败;剑客的装束,会得到赵文王的喜欢,这样更容易实现劝谏的目的。参考译文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客居在宫门左右,有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从来就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诸侯国都在谋划攻打赵国。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大王,使他停止对斗剑之士的喜爱,(我就)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庄子应该能够担当此任。”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肯接受,跟随使者一道前往会见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如我对上游说大王却触犯了大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金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大王,对下能合乎太子(的意愿),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使用剑术。”太子说:“假使先生一定要穿儒服去会见父王,那样事情一定会很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三天以后剑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流手术报销流程
- 矿山机械意向性租赁合同
- 轮胎行业联盟供货合同
- 城市道路隔音墙装修施工分包合同
- 学校实验室设备安装协议范本
- 车辆买卖合同格式
- 矿山设备安装工程协议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乡生态规划》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CAD》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南大学《织社会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环境影响评价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2023年江苏小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1
- 酒店事故风险评估报告
- 2022年全国统一高考日语真题试卷及答案
- GB/T 3280-2015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 GB/T 28655-2012业氟化氢铵
- 氧气(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 第一章膳食调查与评价
- GB 5606.3-2005卷烟第3部分:包装、卷制技术要求及贮运
- 工程制图 第4章 截交线和相贯线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