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科普文_第1页
脑卒中科普文_第2页
脑卒中科普文_第3页
脑卒中科普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脑卒中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起病很快、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等),而且症状持续24小时以上或可引起死亡的一组疾病的总成(或称综合征)。这类疾病可以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也可以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后脑缺血坏死所致。由于他们在病理和临床上的表现具有许多共同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危险性大,且都表现为脑组织的某个部位的损伤而引起的功能障碍,所以人们经常把它们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脑卒中。2008年我国第三次居民死因抽样调查报告:脑卒中已经成为国民死因的第一位,死亡率是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甚至明显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其发生率正在以每年8.7%的速率上升,其病死率达20%〜30%,3〜5年的复发率为25%〜33%。目前,我国尚幸存的脑卒中病人约700万,越有450万病人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不能自理。我国每年花在脑卒中的直接医疗费用超过120亿元,间接费用高达200亿元以上。因此近年来,脑卒中康复已成为康复医学研究的重点之一。2、 中医说的“中风”与西医讲的“脑卒中”是一回事吗?中医“中风”的概念与西医的“脑卒中”有所不同。例如,中医把突然发生“口歪眼斜”的病(即使不是由于脑血管病引起的)统称为“中风”,而在西医看来它们大部分是“面神经麻痹”,因为不是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所以不是西医所说的“脑卒中”可见,不能完全用中医“中风”的概念理解西医“脑卒中”的概念。在西医临床上,常见的偏瘫、失语等表现的患者多半是因为脑血管病引发的,故临床上把这类的患者称为“脑卒中”或“脑血管病”患者,而不称为“中风”患者。3、 脑卒中有哪些类型?脑血管病分为两类:脑血管破了(脑出血)或是脑血管堵了(脑梗死或脑栓塞)。脑血管破裂出血又称为“出血性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和脑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大脑外面的蛛网膜下腔里的“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阻塞后脑缺血所引起的称为“缺血性卒中”,包括血管内壁的病变部位(如脑动脉硬化、动脉炎症等)形成血栓而阻塞脑血管的“脑梗死”或和由于外来的“栓子”(如心脏病)堵塞脑动脉血管而形成的“脑栓塞'。因为这两类脑卒中的病因、病理等各不相同,所以临床上早期的处理也不相同。但在急性期后,由于都是以脑损伤后大致相同的功能障碍为主要康复内容,因此在康复过程中又有大致相同的康复技术和方法。4、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有哪些?蛛网膜下腔出血常有以下特征:①头痛常发生在一侧或头后部:②脖子僵硬:③恶心呕吐:④偶有视觉障碍:⑤昏迷,轻症病人神志可清醒。5、 哪些生活因素与脑卒中相关?还有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这些因素只是生活上的小细节,其影响却是全面且深远的。(1) 吸烟、饮酒目前还不十分肯定吸烟是否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大多数人认为吸烟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吸烟对脑卒中的影响显然远远不如对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的影响那么大。一般认为饮酒与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关系是称倒U型相关,即少饮酒有益健康,例如:每周一次、每次不超过50毫升,但是大量或过量酗酒则对健康不利。有人推测脑卒中可能与嗜酒有关,但尚待进一步证实。(2) 钠盐摄入量“口重”(主要是食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的发生是显著相关的。国内大多数专家认为钠盐摄入量高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适当地降低食盐的摄入量至少是一种保护性的措施。可以减少高血压的发生,从而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此建议采用低钠、高钾和高钙饮食。(3) 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在排除诸多混杂因素后,缺少运动的生活方式会增加脑卒中发生的危险。(4) 常服避孕药具体的机制不太明确,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口服避孕药15年以上者脑卒中发病的风险增加4.63倍。综上所述,为了预防脑卒中的疾病,我们一定要从生活上着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6、 青年人也会出现脑卒中吗?有些人认为脑卒中似乎跟年轻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在年轻的时候根本就不注意这些,更别说关注血压、血糖、血脂,而且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的发生有日益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青壮年人焕高血压、动脉硬化、血脂高、糖尿病等基础疾患已十分常见,而肥胖、吸烟、大量饮酒、体力活动减少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果青少年有脑血管畸形、动脉瘤或其他血管先天性异常,及有风湿性心脏病、血管性疾病等,那么出现脑卒中就更容易理解了。另外,一些少见的问题如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等也能使青少年发生脑卒中。可见,即使青少年甚至儿童,也是可以出现脑卒中的,指示“病因”有时并不容易确定。由于现代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如CT和磁共振等神经影像学的使用,一些特殊的检查手段的出现,使它们的诊断变得相对容易一些了。在青年人群中,如果有基础性的疾病,一旦有脑卒中的症状,哪怕是轻微的症状也要提高警惕。7、 脑卒中的三级预防是什么?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对脑卒中的预防大致地分为三级预防措施,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1) 一级预防如果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中的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将其列为一级预防对象,此时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防止脑卒中的发生。(2) 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给予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的脑血管病发生,其为二级预防。就是说已经有了轻微的脑卒中的症状,就是提高警惕,严防疾病进一步的恶化。(3) 对已患脑卒中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复发,此为三级预防,所谓早期治疗,则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治疗。所谓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数小时以内即实施的治疗。如对缺血性脑卒中而言,发病后3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病残程度就有可能降低。8、 脑的哪个部位最容易发生脑卒中?脑卒中几乎可以发生在脑的任一部位,但最好发的和对人体影响最大的部位是“内囊”,尤其是“内囊后肢”。在脑的水平切面上内囊是宽厚的白质层,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内囊后肢,介于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内囊膝,为前后肢汇合处形成的钝角。内囊是大脑运动皮层发出的下行纤维和外周(躯干和四肢)感觉细胞发出的上行纤维共同形成的“总电缆线”最为集中的部位。特别是“内囊后肢”是下行运动纤维(锥体束)最集中的“狭窄部”。一个不大的梗死灶就可以使上下肢完全瘫痪。供应内囊的是颈内静脉系和椎-基底动脉系的中央支,脉络从前动脉供应内囊后肢的后下部,大脑前动脉供应内囊前肢,大脑中动脉供应内囊膝和后肢的前上部。9、 脑卒中的前期症状有哪些?如果人们在生活中突然出现以下的症状,但又很快恢复,就要提高警惕。(1) 突然发生意识障碍或突发性癫痫,眩晕,失去平衡,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跌倒或晕倒。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头痛转为持续头痛。一般认为头晕、头痛多为缺血性中风的先兆;而头痛剧烈伴见恶心呕吐者则多为脑出血的先兆。肢体麻木或一侧面部麻木或舌麻、口唇发麻。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或无力,时发时止。暂时或突然出现说话吐字不清,舌头不灵。精神改变,如个性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暂时的判断或智力障碍。突然出现一般性视物不清或眼前黑目蒙,甚至一时失明。嗜睡,整体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恶心呕吐或呃逆,血压波动并伴见头晕。眼花或耳鸣。鼻出血或视网膜出血,若出血频繁或量多则常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先兆。远期先兆:头痛、眩晕或头昏、头闷;记忆力减退、健忘、肢体麻木,特别是手指麻木;头摇、口角抽动、下眼皮跳、鼻出血、视网膜渗血,等等。10、 什么情况意味着重症脑卒中?脑卒中危重症意味着病情很重,死亡率高,需要高度的注意。重症脑卒中主要有以下表现:①突然昏迷,逐渐加深,血压显著升高;②呕吐不止,鼾声不作;③呼吸微弱、断续、叹息样呼吸,每分钟6次左右。以上这些症状多出现在脑出血、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的情况中,但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11、 什么是大脑动脉环?大脑动脉环又称Willis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环绕视交叉、灰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此环使两侧颈内动脉系与椎-基底动脉系相交通。在正常情况下,大脑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相混合,而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潜在装置。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发育不良或被阻断时,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环调节,使血液得以重新分配和代偿,以补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由于环内的血液彼此相通,可对脑血液供应起调节和代偿作用。12、 突发脑卒中尽早治疗有什么意义?一旦发生脑卒中,一定要尽快送到有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对于脑梗死来讲,一般3小时内左“动脉内溶栓治疗”,往往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超过3小时基本就失去了溶栓治疗的机会了。脑出血也是需要手术的,腰尽早手术,一旦形成“脑疝”时间越长,脑损伤越重,功能恢复也就越难,所以争取每一分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医院中抢救或治疗,及时、正确的处理的极其重要的。有一些医院或医生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使用“轻度治疗”的措施是不恰当的。但无论如何,抢救生命和尽快稳定住病情是早期医学处理的关键。不要相信什么“疏通血管”和“定期输液”,没有证据证明“定期输液”有预防脑卒中的作用。在突发脑卒中后,一般的“疏通血管、“神经营养药”也基本都没有什么肯定的治疗作用。13、 脑卒中是否会复发?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复发?脑卒中的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前面说过:随着年龄每增加10岁,复发率和死亡率就会增加1倍。现在能够证明的是: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也只能减少30%〜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