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第13章-《浮士德》课件_第1页
外国文学第13章-《浮士德》课件_第2页
外国文学第13章-《浮士德》课件_第3页
外国文学第13章-《浮士德》课件_第4页
外国文学第13章-《浮士德》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WolfgangvonGoethe,1749—1832),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小说家和思想家,德国古典文学与民族文学的杰出代表。出生于法兰克福,父亲曾任律师和宫廷顾问。1765—1768年,歌德按照父亲的意愿,在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1768年因病辍学。1770—1775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回乡从事律师工作,其间结识“狂飙突进”运动领袖赫尔德等,并逐渐成为“狂飙突

进”运动的主将。1第十三章《浮士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JohannW1775—1786年,受邀到魏玛公国主管政务;1786—1788年,游历意大利,后返回魏玛。其后,歌德转向“古典”主义,1794年与席勒订交,共同开创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1795—1805)。晚年的歌德在隐居生活中度过,并坚持从事文学创作,1832年3月22日,歌德病逝。21775—1786年,受邀到魏玛公国主管政务;1786—17一、精彩点评

他个人创作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在他的创作中,最属个人的东西同来自较普遍的各种运动的并成为他的本质的组成部分的一切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正因为最重大的精神现象都成为他的经历,所以这些精神现象可以同他独特的命运相结合并且活动与震撼。这样,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莎士比亚以后最伟大的诗———《浮士德》。(威廉·狄尔泰,2003:198)与莎士比亚戏剧、但丁的《神曲》和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一样,《浮士德》是另一部世俗圣典,一部野心勃勃的巨著。(哈罗德·布鲁姆,2005:161)3一、精彩点评

他个人创作的唯一伟大之处在于,在外国文学第13章-《浮士德》课件外国文学第13章-《浮士德》课件第一部作为一个整体将一种内在的感情反映于外,第二部作为一个整体则将世界驱向主体,因而后者就成了普遍形式和现实思想的一员,并在一切生命所爱的社会中达到顶点。第一部的诗体是音乐的、直感的、温暖而充满活力的;第二部的诗体是幻觉的、饱和的、简洁的、柔和的、明晰的,甚至流动在永远变化着的标准和节奏之中。但这种作为直觉的生命有机进程的美虽然具有完美的形式结构,却仍然遗留下最重要的问题没有回答。《浮士德》的哲理内涵是什么?它的世界观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理解上帝、浮士德和靡非斯特之间的关系。6第一部作为一个整体将一种内在的感情反映于外,第二部作为一个整“天堂里的序幕”是从上帝的优越地位来看世界大剧场的。天使们就像第二部中的“众母”一样,是宇宙秩序、不朽智慧的原则,它们管理着自己分内的活动领域:第一节用托勒密的天体形象来代表宇宙秩序,第二节则用哥白尼的天体形象来代表尘世的秩序;第三节则是“黑夜和白昼”的有机秩序:主啊,你的日子多么从容,我们对此深怀敬意。(《浮士德》天上序曲:17)他们不明白上帝,这一切存在的绝对而完整的统一体,而只是为他服务。靡非斯特的闯入打破了这种永恒的和谐,“主啊,多承你又允许我靠近”,靡非斯特用的就是这种现世的、暂时的过渡性的词语。在上帝的创造中他也是真实的。7“天堂里的序幕”是从上帝的优越地位来看世界大剧场的。天使们就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的生物,与“创世之日”没什么不同。为什么上帝要给人以天光的虚影,即理性,而人并不能靠其维生,只会将其滥用?8他发现这种创造是普遍的,人特别让他难以理解,他觉得人是非理性《歌德》节选《浮士德》也深刻反映了歌德本人的宗教观。宗教和人类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浮士德》的主题之一。联邦德国学者彼得·伯尔纳在《歌德》一书中,结合歌德本人对《浮士德》的论述,对这部伟大著作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在歌德笔下,与魔鬼结盟从属于天上序曲,故事的轴心是“上帝”,上帝对于虽然误入迷途但在本质上仍然是好的人类并没有丧失信心,而靡非斯特在这里也不复是话本里那个渴求攫取人的灵魂的魔鬼,他更像一个从各个侧面体验怀疑主义的角色,是上帝手下群仆中的一员罢了。9《歌德》节选9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样一个总的观点的制约,即浮士德对于认识的追求能否有朝一日由于饱尝官能快乐或自我满足而停止下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浮士德与靡非斯特打赌:

假如有一日我心安理得懒睡在床上,

那我的一生便算收场!

你若能用奴颜媚骨将我欺诳,使我对自己得意洋洋,

你若能用享乐令我迷惘,

那就算将我的丧钟敲响!

我愿打赌一比高强!(《浮士德》第一部第四场:100)10在这样一个广阔的背景里,浮士德和靡非斯特之间的契约受到歌德这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的住房》,是一首歌颂热恋相思之情的名歌,请从亲情、爱情、友情等主题中任选一种,仿写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诗剧。

2.威廉·狄尔泰在《体验与诗》中认为,歌德创作的伟大之处在于,把个人体验和社会运动结合在了一起,试思考并举例说明,在《浮士德》中,它们的结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1练习思考题

1.《浮士德》第一部第十五场《格雷琴3.《浮士德》天上序曲,借天主之口说:“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试结合《歌德谈话录》1831年6月6日谈话及歌德的宗教观,谈谈这句话对于《浮士德》主旨的揭示具有什么作用?

4.《浮士德》中,靡非斯特形象来源于撒旦原型,撒旦原型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亦有所表现,试举例并进行对比,从而论述“靡非斯特”形象系列与撒旦原型的异同。123.《浮士德》天上序曲,借天主之口说:“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延伸阅读

阿尼克斯特.1986.歌德与《浮士德》[M].晨曦,译.北京:三联书店.

董问樵.1987.《浮士德》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歌德.2003.歌德谈话录[M]爱克曼,辑录.朱光潜,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汉斯尤尔根·格尔茨.1982.歌德传[M].伊德,赵其昌,任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余匡复.1999.《浮士德》:歌德的精神自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3延伸阅读

阿尼克斯特.1986.歌德与《浮士BoyesenHH.2006.GoetheandSchiller:TheirLivesandWorksIncludingACommentaryOnGoethe’sFaust.Montana:KessingerPublishing,LLC.

SharpeL,ed.2002.TheCambridgeCompaniontoGoeth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4BoyesenHH.2006.GoetheandSchil参考文献

歌德.1984.浮士德[M].钱春绮,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彼得·伯尔纳.1986.歌德[M].关惠文,韩耀成,高中甫,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古斯塔夫·缪勒.2001.文学的哲学[M].孙宜学,郭洪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5参考文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