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吉林省汪清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根据化学方程式:,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 B.生成物的颜色C.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 D.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2.现有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的氧化铁和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6.4g,与200g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所用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A.9.8% B.4.9% C.19.6% D.10%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A.O2—2个氧原子B.Ca2+—钙离子C.P2O5—五氧化二磷D.2H2O—2个水分子4.大蒜是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大蒜中主要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B.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C.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3D.大蒜素属于化合物5.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6.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关于氧气性质的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属于化合反应B.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作燃料C.Ⅰ、Ⅱ两类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D.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7.以下错误的操作都可能引起玻璃仪器破裂,有4位同学分别进行了纠正,按照他们的方法纠正后玻璃仪器仍可能破裂的是A.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烧杯放在石棉网上加热C.用镊子夹取锌粒 D.集气瓶里加少量水8.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 B.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C.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9.“三效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处理为无毒气体。下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B.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10.下列实验中主要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浓硫酸的腐蚀性 B.氢氧化钠潮解C.酸碱指示剂测溶液的酸碱性 D.自制汽水11.黄金是贵重金属性质稳定,应用广泛,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金元素或金原子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为197gB.核电荷数为79C.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D.中子数为1081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B.催化剂在反应后质量会减少C.催化剂在反应后化学性质改变D.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13.分折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分子构成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因此氧化反应都是剧烈的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14.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编号事实结论A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一定不含氧气B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C储存氧气将其压缩体积变小增大压强气体微粒间空隙一定变小D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A.A B.B C.C D.D15.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不规范的是()。A.用玻璃棒引流B.滤纸边缘低出漏斗边缘C.漏斗末端未紧靠烧杯内壁D.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是________(合理即可)。(3)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用D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4)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密度比空气小又难溶于水的氢气,若用图中装置制取一瓶干燥的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氢化钙(CaH2)是有机合成的还原剂,遇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为了测定某样品中氢化钙的含量,将30g的氢化钙样品加入50g水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的剩余物质质量为78g,试计算:[反应原理:CaH2+2H2O=Ca(OH)2+2H2↑](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_____g(2)该样品中氢化钙的质量分数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18.(8分)今年的6月18日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即“端午节”,该节日在我国民间有一些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已知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化学式为C15H10O2),其药用价值非常高。回答下列问题:(1)黄酮素组成中含_____种元素,它属于___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2)黄酮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3)22.2g黄酮素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与________g二氧化碳中所含的碳元素质量相当。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骗子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而科学可以给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例如:有人提出使用“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以使水变成汽油。小明同学在学习过物质构成的奥秘后,认为可以用物质组成的观点解开这个骗局。(提出问题)根据水的组成和汽油的组成判断,水是否可以变成汽油。(猜想与验证)(1)确定水的组成。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_。对两支试管中的气体进行检验,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_______(填现象),说明是_________。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2)确定汽油的成分。操作如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①点燃使用汽油作燃料的油灯②将光洁干冷的烧杯罩在油灯火焰上方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③将内壁蘸有______________的烧杯罩在油灯火焰上方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汽油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实验结论)汽油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______。汽油和水的组成元素不同,水不能变成汽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B【解题分析】
A、根据题干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的条件是点燃,不符合题意;B、该化学方程式中无法获取生成物的颜色信息,符合题意;C、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可以从化学方程式中获取,不符合题意;D、从该化学方程式中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B。2、B【解题分析】
根据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再根据氧元素的质量守恒进行分析解答。【题目详解】由于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与200g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分析化学方程式Fe2O3+3H2SO4=Fe2(SO4)3+3H2O,CuO+H2SO4=CuSO4+H2O可知,氧化物中氧元素全部转变为水中的氧元素,生成水中氢元素全部来自硫酸;氧化铁、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6.4g×(1-75%)=1.6g,设: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为x,由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铁、氧化铜组成的混合物中氧元素、水、硫酸的关系如下:x=9.8g则该硫酸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4.9%。故选B。3、A【解题分析】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共有四种,出现在四个部位:正上方: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正上方,表示该元素的化合价,如表示镁元素化合价为+2价。右上角: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如Mg2+表示镁离子,“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右下角:元素符号右下角数字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里含该原子的个数(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前面: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分子、原子、离子),如3N2表示3个氮分子。A项O2中的2在右下角,其含义应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故此项错误。考点:元素符号周围的数字点评:化学用语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化学文字。只有掌握化学用语这个工具,才能学好化学。4、C【解题分析】
A、化学式中标在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个数,大蒜素的一个分子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故A正确;
B、根据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可知:大蒜素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
C、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所以大蒜素中碳、氢、硫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6:5:48,故C错误;
D、大蒜素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C。5、D【解题分析】
A、使用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试验台上,防止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故错误;B、取完试剂后应及时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故错误;C、用完托盘天平后,应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并将游码归零,故错误;D、使用后的试管洗涤干净之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故正确。故选D。6、C【解题分析】
A、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不一定都属于化合反应,例如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属于化合反应,故A错误;B、氧气能支持燃烧,有助燃性,没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故B错误;C、Ⅰ、Ⅱ两类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了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故C正确;D、燃烧和缓慢氧化都放出热量,故D错误。故选C。7、C【解题分析】
A、加热固体时,为防止生成的液体倒流入试管,引起试管炸裂,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故此法正确;
B、用烧杯加热时,为防止烧杯破裂,下面要垫石棉网,故此法正确;
C、把金属颗粒放入试管时,应该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而改用镊子仍会是试管破裂,故此法错误;
D、为防止铁丝燃烧的熔融物炸裂试管,可在集气瓶中铺一层细沙或放少量水,故此法正确。
故选:C。8、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燃烧正常,则是空气,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木条火焰熄灭,则是二氧化碳。选D。考点: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点评: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通过火焰的不同现象来区分,氧气助燃,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9、D【解题分析】分析:从图示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前后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没有改变,只是重新进行了组合,判断反应的分子个数比时,要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的原则.解:A、反应前后,分子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所以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此说法正确.B、从图示看出,生成物中有一种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故此说法正确.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只是重新组合,故才说法正确.D、如果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则生成后的物质中原子数和反应物中的不相等,故此说法错误.答案:D点评:认真阅读图示,明确每个模型表示的含义,这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10、B【解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A、浓硫酸使纸张、木材碳化变黑是化学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钠曝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分,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C、指示剂变色是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的现象,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自制汽水过程中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碳酸,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目点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1、B【解题分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9,表示原子序数为7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则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79,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金,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79,表示原子序数为79;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核内质子数为79;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为197-79=118,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2、A【解题分析】
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题目详解】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故A对;B催化剂的特点是: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C催化剂的特点是: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故C错;D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并不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故D错;故选A。【题目点拨】催化剂只是改变反应的速率,对反应的生成物及生成物的量都没有影响。13、B【解题分析】
A、虽然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说法不正确;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分子构成,物质还可以由原子、离子构成,说法正确;C.物质燃烧是较剧烈的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剧烈的,如食物腐烂的缓慢氧化过程并不剧烈,说法错误;D.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说法错误。故选:B。14、C【解题分析】
A.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可能是不含氧气,也可能是氧气的浓度小,不足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此选项错误;B.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支持燃烧,可能是二氧化碳,此选项错误;C.储存氧气将其压缩体积变小,是增大压强气体微粒间空隙变小,此选项正确;D.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此选项错误。故选C。15、D【解题分析】
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应用玻璃棒引流,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滤纸边缘低出漏斗边缘,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C、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操作正确,不符合题意;D、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不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防止损坏滤纸,操作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试管集气瓶②③①④⑥⑤试管外壁有水(其他答案合理即可)氧气不易溶于水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BC【解题分析】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题目详解】(1)仪器的名称:①试管;②集气瓶。(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故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③①④⑥⑤,该反应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是试管外壁有水。(3)E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故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氧气不易溶于水,D装置是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用D装置检验氧气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瓶口,木条复燃,证明集满。(4)实验室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又难溶于水,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氢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是C。【题目点拨】气体发生装置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g70%【解题分析】
(1)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虚损病护理诊断
- 2025年DH(DHP)离心压缩机项目合作计划书
- 物业电梯设备管理
- 国际石油钻井平台长期运维管理合同书
- 外卖店铺大数据分析与运营托管合同
- 电池产品生产安全事故理赔补充协议
- 高效网络直播设备维护保养与性能优化合同
- 工业废水处理药剂及配套设施融资租赁与技术支持合同
- 氢能技术转化氢燃料电池项目投资合同
- 跨国物流保险理赔纠纷解决协议
- 急诊突发事件处理流程图解
- 定价原理与价格策略的数字化应用
- 医院保安服务规范
- 2024(商务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 课件
- 离散数学第6章
-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培训空间建设应用指南
- 《沁园春·雪》PPT课件下载【优秀课件PPT】
- 国开电大本科《外国文学专题》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儿童语言发育迟缓
- 04.第四讲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机械伤害安全培训-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