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刑罚的调查报告4000字(论文)】_第1页
【看守所刑罚的调查报告4000字(论文)】_第2页
【看守所刑罚的调查报告4000字(论文)】_第3页
【看守所刑罚的调查报告4000字(论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守所刑罚的调查报告目录TOC\o"1-2"\h\u23062一、研究目的 12956二|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 17560(一)看守所定位不清,功能职责混乱,影响看守所刑罚执行作用发挥 125713(二)看守所刑罚执行中对教育矫治功能的认识与实践存在偏差 22377三、对于看守抖所刑罚问题的解决对策 37539(一)将尊重保障人权作为刑罚执行的基本指导思想 319092(二)严格落实犯罪嫌疑人与留所服刑人员分管分押政策 4一、研究目的看守所作为公安机关行使刑罚执行权的重要机构,主要承担余刑三个月以内的被判处有期徒刑和被判处拘役刑的罪犯的刑罚执行任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看守所的功能定位、职责权限、管理体制等问题都处在理论上被忽视、实务上不重视的尴尬处境。而2009年以后,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看守所终于在各方推动下开始了规范化改革的进程。经过10年多的改革,应当承认当前看守所的管理体制机制等有了较大改善。但是围绕“公安机关是否适合作为刑罚执行主体”、“看守所应否转隶”以及“是否有必要保留看守所的刑罚执行功能”等问题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笔者认为,对上述问题在理论层面的讨论固然必要。但是作为一项可能影响我国刑事执行法律体系和刑罚执行体制的重要改革,对看守所刑罚执行的实务调研不可或缺。二|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一)看守所定位不清,功能职责混乱,影响看守所刑罚执行作用发挥从2009年的“躲猫猫”等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继而推动全国看守所规范化改革工作的开展,到看守所立法工作再一次引起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讨论,近年来看守所每一次在社会舆论中的“高调亮相”,都难逃一个话题,即看守所的隶属问题。应当说看守所的“公安属性”基本上成为了每一次问题出现后大家讨论最多的、当然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但是,归属问题的直接体现是看守所的功能问题,许多问题和矛盾的产生都可归因于对看守所基本功能认识的模糊。从目前我国法律法规对看守所的授权以及看守所的运行实践看,看守所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侦查延申、羁押管理和刑罚执行三大类。而在这三大类项下又涵盖许多具体职责,如侦查延申功能包括“深挖犯罪”和“辅助侦查”,羁押管理功能具体包含限制自由、支持诉讼、安全和权利保障,刑罚执行包括惩罚犯罪和教育矫治等具体职责。可以说看守所以其较小的体量独自承担了对接公、检、法、律师等多方工作的职能,而这些职能在行使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矛盾之下必然要求看守所做出取舍。由于看守所承担的功能过于繁杂混乱,而刑罚执行功能在看守所的诸多工作内容里只占极小的比例,这便导致了许多民警对看守所刑罚执行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仍以“办案人员”自居,以保障在押人员安全和嫌疑人的看管等为主业,从而忽视了看守所承担的刑罚执行功能。直至今日,这种对刑罚执行功能的忽视,在看守所管教民警中仍然“深入人心”:笔者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许多从事看守所监管工作多年的老民警都认为对看守所而言,刑罚执行并不是工作重点。而更令笔者感到意外的是,这种忽视不仅在管教民警中存在,甚至一些检察院驻所检察官也持同样的观点,即认为看守所代为执行刑罚仅仅是处于“便利”考虑而做的法律制度设计,与看守所本身的职责不能相提并论。(二)看守所刑罚执行中对教育矫治功能的认识与实践存在偏差将看守所的监管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其应否具有教育矫治功能在理论界是有争议的,尽管我国看守所实质上的教育矫治功能一直以来被广泛承认。如负责监管活动的民警被冠以“管教”称号,说明看守所民警的工作职责包含对在押人员的教育。这种教育包括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目的是将被监管人员“改造成知法懂法守法的新人”。而2009年以来公安监管部门对看守所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特别是其中对管理和教育工作方面不断创新的要求也直接体现了看守所的教育矫治功属性,强调看守所管理建设要以帮助在押人员顺利回归社会、预防重新犯罪为宗旨。但客观地说,当前看守所对于其教育矫治功能的认识在整体上都存在偏差与错误。1.对犯罪嫌疑人的教育矫治违措施反“无罪推定”原则既然《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未经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得确定有罪的原则,就说明看守所对犯罪嫌疑人的羁押要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进行。而对一个法律上无罪的人在判决之前即给予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矫治”,本身就是既不符合逻辑也不合法的。它既体现了看守所因隶属于公安机关而固有的“侦查思维”,也体现了我国司法实践对“无罪推定”原则的漠视。这种思维导致看守所监管民警对待所有在押人员的态度均是从“预备罪犯”的角度出发。尽管近几年看守所明确要求不得在监区张贴如“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等字样的标语,但实际上,从看守所对在押人员的管理模式,到一日生活制度和学习内容的设置,处处充斥着“在押人员属于犯了错误需要接受矫治群体”这样一种暗示,而在这种暗示之下,不仅监管人员可以毫不顾忌地剥夺在押人员的合法权利,在押人员本身也会逐渐接受这种身份设定,从而对看守所内的各种具有惩罚性的矫治措施“坦然”接受。2.对留所服刑人员的刑罚执行被看守所日常管理取代由于在押人员从入所开始就受到潜移默化的“罪犯身份”影响,久而久之产生了看守所与监狱“同质化”的倾向,即认为无论是看守所还是监狱,都是关押“犯人”的地方。这种观念直至今日在看守所都是普遍存在的,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公安监管人员都认为,近年来,看守所改革措施中实施的允许在押人员“看电视”等措施,已经属于对在押人权破天荒的“人权保障”了。在他们眼里,在押人员就等同于“犯人”,是因犯了罪而理应被剥夺自由和权利的群体。3.看守所现有教育矫治模式不利于服刑人员在思想上回归社会对犯罪人员进行教育和改造,帮助其回归社会并为社会所接纳,既是《监狱法》的明确规定,也是刑罚执行权的核心功能之一。监管场所的教育矫治功能承担的就是使因犯罪和刑法执行而脱离社会的服刑人员重新回归社会的职责。但是长久以来,我们对“回归社会”的理解更多倾向于技能层面,对服刑人员思想层面的回归并不重视。笔者认为,思想上的回归对于服刑人员真正接纳社会防止再次犯罪至关重要。让服刑人员在刑满释放后有信心、有尊严地出狱,是监管单位教育矫治的重要职责。但是,看守所在刑罚执行中,往往忽视了教育矫治功能的重要性,认为看守所服刑人员大都属于短刑犯,一是社会危害性较小,二是脱离社会的时间较短,因此没有必要如监狱般重视对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治工作。同时,看守所对于所有在押人员实施的管理措施,一定程度上兼具教育矫治功能(如要求在押人员“坐板”背诵监规、定期写“悔过书”等),因此其不重视对监所服刑人员采取与其特点相适应的教育矫治措施。三、对于看守抖所刑罚问题的解决对策(一)将尊重保障人权作为刑罚执行的基本指导思想在现代司法理念指引下,尊重和保障在押人员的人权的要求已远远不是《看守所条例》时代的“依法管理”、“科学和文明管理”这种泛泛的口号能够满足,也绝不是“严禁打骂、体罚、虐待”就能涵盖的。保障在押人员的人权,不仅要保障在押人员享有基本的生命健康权,更要关于在押人员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等。目前,许多落后地区的看守所,仍然沿袭严重践踏在押人员人格尊严的管理措施,例如给在押人员送饭依然是通过看守所监室门下方的孔洞(俗称为“狗洞”),在押人员只能蹲在地上将饭盆推出,送饭人员盛完饭后再顺着洞将饭盆递回;再如让在押人员在毫无遮挡的环境下如厕、睡觉期间不能关灯等。以往这些措施都是打着保障在押人员安全的旗号得以长期实施的。而事实上,笔者认为,看守所之所以出现许多在押人员自残自伤的行为,最根本的原因正是由于看守所对人权的践踏,给在押人员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侮辱感和绝望感。而对在押人员实施人道的管理,对其给予基本的尊重,对绝大多数在押人员来说,客观上会减少其自残自伤的几率。特别是从看守所刑罚执行的角度看,作为很快即将结束服刑回归社会的短刑犯,自残自伤的几率是很小的。因此,对看守所硬件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刑罚执行场所硬件条件的改善,应该大胆增加对服刑人员隐私保护设施,对服刑人员如厕、洗澡等场所和设施增加遮挡;率先将留所服刑人员监室改为床位制;对留所服刑人员实行食堂统一就餐,统一就餐标准。(二)严格落实犯罪嫌疑人与留所服刑人员分管分押政策分管分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各级公安监管部门近年来也反复强调、要求看守所严格落实分管分押政策。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只有男女分押执行得较为彻底,除了将看守所内整体分为男女监区外,许多地还建立了专门的女子看守所。此外,对未成年人的单独羁押情况今年来也大大改善,至少在笔者调研涉及的地区,看守所已经将对未成年人的羁押管理彻底剥离。真正实现分管分押,有利于一系列看守所刑罚执行改革政策的施行。例如,率先在留所服刑人员监室实施“床位制”、对留所服刑人员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措施等等,因此笔者认为,严格分管分押是看守所刑罚执行改革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而现在部分看守所以监所紧张无法实现分押的理由对犯罪嫌疑人和留所服刑人员混押,虽实属无奈,却不能因此堂而皇之的拒绝可以通过新建专门的服刑人员监室的方式,既缓解了现有监室的紧张,又推动了看守所现代化改革,更加提升了看守所刑罚执行的权利保障水平。参考文献:[1]马磊.试从看守所与监狱比较角度论刑罚的运行过程[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03.[2]王胜.浅议刑诉法修改背景下看守所在押人员的人权保障——以监所检察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5):2.[3]钟明曦.论新《刑事诉讼法》中的看守所[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3,27(1):5.[4]刘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