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_第1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_第2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_第3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_第4页
第14课《水调歌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标准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2.6)2.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2.8.3.)3.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2.9.1.)4.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累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2.3.1.)5.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6.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3.6.3.)单元目标1.识记范仲淹、欧阳修、张岱、李白、刘禹锡和苏轼等的作家作品知识及相关的古文化常识。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古代诗文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悠远的特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能进行分类汇总积累并识记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用法。4.通过比较阅读山水记游散文,理解景物描写对抒发情感和表达志向的作用。5.能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相应的材料进行简单的议论文写作。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是经典的古代诗文。散文多为山水记游之作,诗词则偏于抒发个人的情志抱负。除了需要进行必要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更要引导学生感知古代诗文的意蕴,感受作者的情怀,体会古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美感的陶冶。学情分析文言文的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每个学期的重点,前两年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九年级该进行文言知识的分类汇总,以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单元的学习是学生由点到面的一次能力提升契机。古诗文中蕴含的文人情怀对于处在三观塑型期的学生来说也是极其丰富的精神营养。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理解关键句的表面意思和深刻意蕴,品味词的艺术美,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重点)2.反复诵读,感受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学会在逆境中调整自己的心态。(重点)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素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读课

《水调歌头》苏轼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1:师友检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积累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温馨提示:请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讲解。8【环节2:教师指导】第一步交流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阙琼宫楼玉宇quèqióng胜不shèng婵娟chán9【环节2:教师指导】第一步交流感知

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0【环节2:教师指导】第一步交流感知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弟苏辙同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他是在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成就都很高。其词引领豪放一派,豪壮雄浑,其诗清新雄健。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背景资料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1:教师指导】

本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当时作者被贬至密州,政治上失意潦倒,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未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遂作此词。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1:教师指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天上的月宫,今天晚上是哪一年。2.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中秋节,欢畅痛饮到天亮,大醉,写这篇《水调歌头》,同时表达对弟弟子由的思念。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去,只恐怕那用美玉砌成的楼宇,高高在上,分外严寒。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1:教师指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里)哪里比得上在热闹的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总有悲有欢有离有合,月亮总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种事情自古就难以求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能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第一步

交流感知

【环节1:教师指导】

上片: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片:对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而为对离人的祝福。15【环节1:师友研读①】第二步研读共品温馨提示:请学友说给师傅听,师傅补充完善。1.“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6【环节1:教师点拨①】第二步研读共品1.“高处不胜寒”有怎样深刻的含义?这句词不仅指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还包括不愿回朝廷做官,厌恶朝中的党派相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冷清;经受不住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等含义。17【环节1:教师点拨①】第二步研读共品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如何理解这几句?从个人的悲欢离合变化引出月亮的盈亏变化。月亮的阴晴圆缺,犹如人的悲欢离合,是必然的规律。既如此,就不必叹息和悲伤了,表现了词人心胸开阔、洒脱旷达的一面。18【环节1:教师点拨①】第二步研读共品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只要人能平安幸福,虽分隔千里,但共赏这一轮明月,并互致慰藉不也是一种团聚吗?这是词人的自我安慰,也是对亲人的劝导,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自我宽解。表现出词人豁达的胸襟与豪迈的情怀。19【环节1:教师点拨①】第二步研读共品

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弟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烦,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背景资料20第三步

互助释疑【环节1:师友释疑】请师友互助解决疑惑,将师友解决不了的疑惑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21第四步

巩固拓展【环节1:师友巩固】温馨提示:请师友互相交流,说一说。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

。《水调歌头》中:想象天上之景的句子:

。表达作者美好祝愿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恐琼楼玉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高处不胜寒此事古难全22第五步总结提高【环节1:师友总结】这节课我学会(懂得)了……这节课我想对师傅(学友)说……温馨提示:请师友们从知识、学法、互助方面进行总结,师傅尽可能帮助学友总结全面。23第五步

总结提高【环节2:教师总结】诗歌赏析三部曲一读:结合注释,读懂内容三品:抓住关键,赏析写法二悟:联系背景,把握情感板书设计水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