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_第1页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_第2页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_第3页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_第4页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版本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教学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型新授课指导思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第一节的内容。教材选择了两个经典的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并按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进行思考:从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转化因子是DNA——DNA是遗传物质,最关键的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通过同位素标记法把DNA和蛋白质完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得到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GB3①了解并掌握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过程、结论。=2\*GB3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过程、结论及采用的方法“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标记法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3\*GB3③理解并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技能目标=1\*GB3①通过模拟科学发现,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GB3②通过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图文转换的能力。=3\*GB3③进一步培养分析、比较、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情感目标=1\*GB3①概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历经24年。是学生认识科学的发现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要坚持不懈的努力。=2\*GB3②通过学生自己设计验证性实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科学思维和创新的能力。教材内容分析教学重点=1\*GB3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GB3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学生情况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对遗传物质已经具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认知结构已经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1\*GB3①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知道蛋白与核酸的化学元素组成。教师可以承上启下,以此导入新课学习。=2\*GB3②而在这一节知识的教学中,既有个体水平——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又有分子水平——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这两个实验比较简单,同学们容易理解。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应该重点启发学生自主探索,通过设置适量的问题情景和增加一些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学生借助导学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了自学,教师批阅了学案上的基础梳理。课堂上教师复习提问引入新课,然后以学生展示自学成果为主线,理解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穿插联系生活实际的讨论,解决自学产生的疑惑,构建正确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并通过导学案上的对点讲练的重点解析来引导学生进行矫正反馈。本课设计的基本模式就是:自学质疑——实验展示交流——合作探究——矫正反馈——精讲点拨。教法方法设计结合多媒体技术,实验演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边讲边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分析、讨论、归纳相结合,师生共同探究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学法方法指导=1\*GB3①观察比较法:在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中,先观察实验过程再作比较。第1、2组比较,第3、4组比较,第1、2组和第3、4组比较。=2\*GB3②探究学习法:对于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采用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探究出“转化因子”和遗传物质是什么。=3\*GB3③归纳教学法:归纳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时安排1课时媒体设计用PPT演示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用Flash动画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的流程图: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GB3①染色体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学习,我们知道染色体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的重要性,那么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哪一种才是遗传物质呢?)=2\*GB3②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由几部分构成(引入新课—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GB3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2\*GB3②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由3部分构成,并在黑板上画出了图。以熟悉的知识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让学生了解教材从历史背景了解人们的推测。加深学生对两种细菌的了解采用“设疑导入——问题驱动——探究讨论——归纳总结——反馈运用”的教学程序=1\*GB3①将S型细菌内的DNA与多糖、脂质、蛋白质、RNA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各种物质的作用。=2\*GB3②DNA。=3\*GB3③进一步说明DNA是转化因子。=4\*GB3④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使学生弄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一、噬菌体的结构: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它的头部和尾部都具蛋白质的外壳,头内部含有DNA。没有细胞结构,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图:=1\*GB3①吸附——=2\*GB3②注入——=3\*GB3③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4\*GB3④组装——=5\*GB3⑤释放1、标记细菌:分别用含35S、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细菌的DNA和蛋白质就分别被35S、32P标记,这样就得到了分别被35S、32P标记的细菌。2、标记噬菌体:用未标记的噬菌体分别去侵染被标记的细菌。=1\*GB3①吸附——=2\*GB3②注入——=3\*GB3③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4\*GB3④组装——=5\*GB3⑤释放3、用标记的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细菌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GB3①该实验用了什么方法?在什么探究中还用过此方法?=2\*GB3②用35S、32P标记物质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能否用14C和18O进行标记?=3\*GB3③如果实验用上述方法进行,测试的结果如何?表明了什么?=4\*GB3④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哪种物质的作用下完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怎样形成的?=5\*GB3⑤此实验的指导思想是什么?=6\*GB3⑥此实验证明DNA具备遗传物质的哪些特性?实验的结论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结论:结果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可见噬菌体在细菌体内的增殖是在亲代噬菌体DNA的作用下完成的。结论: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的遗传而来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因此,DNA才是噬菌体真正的遗传物质。学生讨论艾弗里实验的不足之处=1\*GB3①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含有DNA和蛋白质=2\*GB3②生活方式:高度寄生=3\*GB3③作为生物的理由:复制繁殖学生积极回答问题=1\*GB3①用同位素标记法。=2\*GB3②用35S、32P标记是因为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而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C和O两种元素。=3\*GB3③用带35S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都不带标记。用带35P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产生的新的噬菌体带标记。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4\*GB3④由实验过程分析可知:噬菌体是在自身DNA的作用下在细菌体内完成增殖的。DNA是自我复制形成的,蛋白质是在DNA指导下合成的。=5\*GB3⑤指导思想是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分别去感染细菌,直接、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6\*GB3⑥证明了DNA能自我复制,具有连续性;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观察实验过程一目了然进一步确认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用Flash动画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两个经典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从而认同了科学结论的获得最基本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GB3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不含有DNA,只含有蛋白质和RNA。对这些病素来说,RNA就起着遗传物质的作用。=2\*GB3②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堂小结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浸染细菌的实验,充分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虽然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但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练习和作业完成对点讲练和课后练习教学反思本节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挖掘了教材中的内涵和外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感受、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艾弗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但是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限于表面、对于比较轴向的内容理解不到位、有的内容直接记结论,不去研究、探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正确的引导,使学生们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学生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1\*GB3①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有所增强=2\*GB3②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存在局限性=3\*GB3③学生处理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