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张会山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张会山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张会山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张会山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张会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服务师生方便老师贴近教学四年级

语文

下册人教版1古诗词三首字词乐园亭tínɡtínɡ庭luó螺潭tán易错字提示:“谙”的读音是ān,不读yīn。“亭”字下面不能写成“子”。把生字读准音预习检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请你熟练朗诵诗歌资料宝袋

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作者简介众鸟:鸟儿们尽:没有了孤云:孤独的白云闲:安闲●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独、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意详解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了;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诗意详解相看:相互对视。厌:满足。(“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两指的是诗人李白和敬亭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意详解

后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诗意详解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了;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我,好像在相互交流,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概括主题《独坐敬亭山》通过描写敬亭山的孤寂景象,抒发了作者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望洞庭资料宝袋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预习检查

诗意详解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互为辉映,显得多么的和谐。水面风平浪静,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概括主题《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资料宝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今河南郑州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忆江南》是一首词。词,又叫长短句,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