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5讲)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离散数学(第5讲)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离散数学(第5讲)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离散数学(第5讲)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离散数学(第5讲)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冯伟森Email:fws365@16九月2023离散数学计算机学院1/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主要内容1、命题公式蕴涵

1)九类蕴涵关系

2)蕴涵关系基本性质2、推理基本概念和推理形式3、推理规则

1)P规则

2)T规则

3)CP规则2/312023/9/16计算机学院3§1.6

命题公式蕴涵定义1.18设A和B是两个适当公式,假如在任何解释下,A取值1时B也取值1,则称公式A蕴涵公式B,并记A

B。定理1.11

A

BiffA→B为永真式。注意:蕴涵和条件联结词→是完全不一样。→是命题联结词,A→B是一个命题公式;

是公式间关系符,A

B不是一个命题公式,仅表示A,B间蕴涵关系。3/312023/9/16计算机学院4基本蕴涵(关系)式(蕴涵定律)I1:P∧Q

P,P∧Q

Q

I2:~(P→Q)

P,~(P→Q)

~Q解释:利用P→Q真值表,P→Q不成立只有一个情况,前件即P成立;一样,P→Q不成立只有一个情况,后件即Q不成立。

I3:P

P∨Q,Q

P∨Q

I4:~P

P→Q,Q

P→Q解释:类似I1,I2,自己思索。扩充法则简化法则4/312023/9/16计算机学院5√I5:P∧(P→Q)

Q

假言推论√I6:~Q∧(P→Q)

~P拒取式(否定式假言推论)解释:类似I1,I2,自己思索。√I7:~P∧(P∨Q)

Q析取三段论√I8:(P→Q)∧(Q→R)

P→R

假言三段论解释:假如我是川大学生,则我拥有川大学籍;假如我拥有川大学籍,则我有川大学生证。所以,假如我是川大学生,则我有川大学生证。5/312023/9/16计算机学院6基本蕴涵(关系)式(续)√I9:(P∨Q)∧(P→R)∧(Q→R)

R

二难推论解释:和假言推论联络起来思索I10:(P→Q)∧(R→S)

(P∧R)→(Q∧S)√I11:(P

Q)∧(Q

R)

P

R

等价三段论√I12:(P∨Q)∧(~P∨R)

Q∨R

归结原理

[解释:(~P→Q)∧(P→R)

Q∨R]6/312023/9/16计算机学院7蕴涵关系性质①自反性A

A②反对称性:

假如A

B,B

A,

iffA

B③A

B且A为永真式,则B必为永真式7/312023/9/16计算机学院8④传递性,假如A

B,B

C,则A

C【证实】由已知条件A

B,且B

C,依据定理1.11

(A→B)∧(B→C)是永真式;再由假言三段论,应有(A→B)∧(B→C)

A→C;再依据性质3,A→C也必是永真式,即A

C。■8/312023/9/16计算机学院9⑤

如A

B,A

C,iffA

B∧C【证实】“

”由

AB

AC得到A

B和AC都是永真式,于是(AB)∧(AC)也是永真式;不过,(AB)∧(AC)

(~A∨B)∧(~A∨C)

~A∨(B∧C)A→(B∧C),所以A(B∧C)是永真式,即AB∧C。9/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0“”从证实过程看,性质5反过来也对,即由

AB∧C能够得到AB

AC。

⑥如A

B,C

B,则A∨C

B⑦A∧B

CiffA

B→C

该性质是推理演绎中CP规则基础⑧

A

BiffA∧~B是矛盾式

该性质是反证法基础10/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1定理1.12

A

Biff

~B

~A

该定理提供了逆向思维基础11/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2例1-6.1考虑以下语句,并将其前提和结论符号化。1)、前提:

1.假如明天天晴,我们准备外出旅游。P→Q

2.明天确实天晴。 P结论:我们外出旅游。 Q上述例子可描述为:P→Q,P

Q(假言推论)2)、前提:1.假如一个人是单身汉,则他不幸福。P→Q2.假如一个人不幸福,则他死得早。

Q→R结论:单身汉死得早。

P→R上述例子可描述为:

P→Q,Q→R

P→R(假言三段论)12/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3例1-6.1(续1)3)、某女子在某日晚归家途中被杀害,据多方调查确证,凶手必为王某或陈某,但后又查证,作案之晚王某在工厂值夜班,没有外出,依据上述案情可得前提以下:

前提:

1.凶手为王某或陈某。

P∨Q 2.假如王某是凶手,则他在作案当晚必外出。

P→R 3.王某案发之晚并未外出。

~R结论:陈某是凶手。

Q则上述例子可描述为:

P→R,~R

~P

(拒取式)

P∨Q,~P

Q

(析取三段论)13/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4例1-6.1(续2)4)、前提:

1.假如某同学为省二级以上运动员,则他将被大学录用。

P→R 2.假如某同学高考总分在560分以上,则将被大学录用。

Q→R 3.某同学高考总分在560分以上或者是省二级运动员。

P∨Q 结论:该同学被大学录用。

R 则上述例子可描述为:

P∨Q,P→R,Q→R

R(二难推论)14/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5§1.7命题逻辑推理方法

命题演算一个主要任务在于提供一个正确思维规律,即推理规则,应用此规则从一些前提中推导出一个结论来,这种推导过程称为演绎或形式证实。定义1.19

设A1,A2,…,An,B是公式,假如

A1,A2,…,An

B则称B是A1,A2,…,An

逻辑结果(有效结论)。也能够说由A1,A2,…,An推出结论B。15/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6

在更普通意义上,我们有下述定义定义1.20设G是由一组命题公式组成集合,假如存在命题公式有限序列:

A1,A2,……,An(=B)其中,Ai(i<n-1)或者是G中某个公式,或者是前面一些Aj(j<i)有效结论,而且An就是B,则称公式B是G逻辑结果(有效结论),或者称由G演绎出结论B来。16/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7我们有下述结论:

公式B是公式集合G={A1,A2,…,An}逻辑结果当且仅当A1∧A2∧…∧An→B为永真公式。17/312023/9/16计算机学院18解释

1)这里需要尤其注意是:推理有效性和结论真实性是不一样,有效推理不一定产生真实结论;而产生真实结论推理过程未必是有效,因为有效推理中可能包含为“假”前提,而无效推理却可能包含为“真”前提。18/31解释2)由此可见,推理有效性是一回事,前提与结论真实是否是另一回事。所谓推理有效,指是它结论是在它前提下合乎逻辑结果。也即,假如它前提都为真,那么所得结论也必定为真,而并不是要求前提或结论一定为真或为假,假如推理是有效话,那么不可能它前提都为真时,而它结论为假。2023/9/16计算机学院1919/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0推理规则

在数理逻辑中,主要推理规则有:①P规则(称为前提引用规则):在推导过程中,可随时引入前提集合中任意一个前提;②T规则(逻辑结果引用规则):在推导过程中,利用基本等价式和蕴涵式,由证实过程中一些中间公式变换出新公式,若依据是等价式,规则标明为TE,若依据是蕴涵式,规则标明为TI。20/31推理规则③CP规则(附加前提规则):假如能从给定前提集合G与公式P推导出S,则能从以前提集合G推导出P→S。即G1,G2,…,Gn

P→S当且仅当

G1,G2,…,Gn,P

S

2023/9/16计算机学院2121/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2推理方法1.真值表法

依据前提A1,A2,…,An和结论B,结构条件式(A1∧A2∧…∧An)→B真值表,若它为永真式,则结论B是有效。真值表法标准上能够处理推理有效性问题,但当出现在公式中命题变元数目很大时,此法显得不切实用,且烦琐乏味,对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及训练推理技巧毫无帮助。22/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32、演绎法演绎法是从前提(假设)出发,依据公认推理规则,推导出一个结论来。

1)直接法

2)利用CP规则3、间接证实法(反证法)23/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4直接证实法例1-7.1

求证S∨R是前提{P∨Q,P→R,Q→S}有效结论。(结构性二难推论)证:步骤公式依据(注释)①P∨QP②~P→QT,①,E1,E2

③Q→SP④~P→ST,②,③,I9⑤~S→PT,④,E14,E23⑥P→RP⑦~S→RT,⑤,⑥,I9⑧S∨RT,⑦,E2,E1

故{P∨Q,P→R,Q→S}

S∨R24/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5利用CP规则例1-7.2

证实R→S能够从前提

{P→(Q→S),~R∨P,Q}推出证:①RP(附加前提)②~R∨PP③PT,①,②,I8④P→(Q→S)P⑤Q→ST,③,④,I5⑥QP⑦ST,⑥,⑤,I5

⑧R→SCP,①,⑦25/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6依据蕴涵关系性质8,

A

BiffA∧~B是矛盾式

将结论否定加入到前提集合中组成一组新前提,然后证实这组新前提集合是不相容,即蕴涵一个矛盾式。

即,若

A1,A2,…,An,~B

R∧~R则

A1,A2,…,An

B间接证实法(反证法)26/312023/9/16计算机学院27例1-7.3证实:{R→~Q,R∨S,S→~Q,P→Q}

~P

证:①~(~P)P(假设前提)②PT,①,E1③P→QP④QT,②,③,I5

⑤S→~QP⑥~ST,④,⑤,I23,E1,I5⑦R∨SP⑧RT,⑥,⑦,I7⑨R→~QP⑩~QT,⑧,⑨,I5

⑾Q∧~QF,④,⑩E19∴{R→~Q,R∨S,S→~Q,P→Q}

~P27/31例1-7.4把命题“假如小王不去,小张或小李就要去;假如小李去,小王就一定要去;另外,假如小林也去,小张就不愿去;所以,假如小王不去,小林也不会去”翻译成命题逻辑形式并证实命题是真。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