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吉林省通化市高中语文高三期末高分通关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举世公认,围棋诞生于中国,距今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围棋盘由纵横各19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构成一幅对称、简洁而又完美的几何图形。它全然一个整体,上下左右完全对称,四面八方绝对均匀。它既无双方阵地之分,也无东西南北之别。棋盘可以横摆、竖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围棋盘的这些特点十分契合宇宙空间的本性。现代宇宙学证实,在无限的宇宙空间,物质的分布并非杂乱无章,而是呈高度的对称与均衡,而宇宙正在以均匀和对称的方式不断膨胀。最初的围棋盘少于十九路,从理论上讲,围棋盘边界可以不断延伸,只要人类的智力可以承受,扩展到纵横二十五路或以上,都是可行的,围棋盘在有限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正象征着宇宙的不断膨胀。围棋子形状为圆,是封闭之形,象征着宇宙物质的基本形态。围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围棋子在棋盘上的运行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变化、运动的总规律。围棋规则象征着宇宙繁生于简的变化法则。“千古无同局”,围棋的规则极为简单,而且是最大限度的简单,通过简单的规则,经由时间与空间产生一切。围棋是天文,围棋的圆形棋子和方形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棋盘上的361个交叉点象征着华厦农历的361天。棋盘分为4部分,代表四季,每一部分的90个交叉点又代表每个季度3个月的90天。围棋是地理,围棋盘上纵横的线条犹如交织的道路,更是缩小的经线纬线。围棋有“金角、银边、草皮肚”的说法,占边角在地理上就是依天然屏障建立根据地,“中腹”因其四面受敌而被认为难守易攻。“中腹”便是中国地理上的中原,围棋双方势均力敌的决胜最终还要逐鹿中原。围棋是经济学,围棋不同于其它棋类项目以先擒获对方某棋子为胜,围棋以获得地盘大者为胜,追求数量的优势。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配置不同的资源,以尽可能地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科学。围棋研究如何把有限的子力资源配置好,以尽可能地满足棋手获取更大地盘的欲望。除第一手棋外,每一手都是在原有子力存量基础上的增量,后续每一手落子后都要作一次边际分析,判断亏损或获利,而边际分析正是经济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围棋是数学,对弈从始至终贯穿着计算,“盘面领先十目”,“转换损六目”,“白胜一又四分之一子”等等,无不是计算后的结果。围棋是军事学,对弈过程就是一场场的围剿与反围剿,黑白双方兵力相等,布阵运兵任由发挥,指挥艺术高的一方便能谈笑凯歌还。棋子不分将军士兵,没有高低贵贱,棋盘即战场。黑白双方或潜心设伏暗藏杀机、或大动干戈刀兵相见;棋手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三十六计,计计精彩;七十二变,变幻莫测;阴阳谋略的结合,又恰恰是典型的中国文化之所在。围棋还是哲学,是艺术。有诗云:黑白苦恋玄妙深,纹枰仙境映红尘,大千世界收枰上,智苑悠悠通古今。(摘编自杨志存《围棋的内涵》)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盘由纵横各19条线垂直、均匀相交而成,它上下左右完全对称,没有双方阵地之分,下棋者可以从任何一边落子。B.围棋盘最初少于十九路,后遵循宇宙均匀膨胀的规律,发展为十九路,以后还将不断延伸,扩展到纵横二十五路或以上。C.围棋棋子象征着宇宙物质的基本形态,围棋盘象征着宇宙时空,棋子在棋盘上的运行则隐喻着宇宙生存、发展的总规律。D.繁生于简是宇宙变化的法则,也是围棋的规律,围棋的规则极简单,但在棋盘的空间与对弈的时间里会产生无穷的变化。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围棋诞生于中国,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围棋的棋具、战术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B.围棋子和棋盘象征着“天圆地方”,361个交叉点与农历361天的吻合,暗示着围棋源于中国天文学。C.围棋对弈需要一定的地理意识,占边角就是依天然屏障建立“根据地”,最终决胜则需逐鹿“中原”。D.黑白双方在对弈中明争暗战,斗智斗勇,棋局变幻莫测;阴阳谋略结合,颇见中国古代兵法的影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围棋不以首先擒获对方某棋子为胜,它追求的是把有限的子力资源配置好,靠获取地盘的优势克敌制胜。B.对弈中,每一手落子,都要在原有子力存量的基础上分析盈亏,这正与经济学边际分析的思想不谋而合。C.围棋的棋子没有身份地位的差异,在围剿与反围剿的争战中,棋手可自由挥洒,尽显布阵运兵的指挥艺术。D.围棋是大千世界的缩影,黑白棋子的缠搅厮杀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古人的智慧对后世仍有积极影响。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酒文化是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源远流长、根深叶茂。中国人在饮酒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的内在核心之一,对自由意识的体验、领悟、开掘与渴求,构成了中国酒文化的重要价值指标。酒文化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志气旷达,以宇宙为狭”的魏晋名士“醉鬼”刘伶在《酒德颂》中有言:“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有扃牖,八荒为庭衢”“幕天席地,纵意所如。”体现了文人饮酒摆脱世俗羁绊而获得人生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中国酒文化精神重要的美学追求。这种自由是一种审美化的心灵,就是自由化的心灵。它使我们能够飞翔到心灵的至高境界,它能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达到心灵本真形象的恢复和重建,重在“真”。总的来看,酒文化中的自由意识,主要指的就是“真”,不受生死荣辱的羁绊,拥有了一种自然本真的赤子之心,是一种在空间中无拘无束的没有障碍的生存体验,是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酒文化中有浓厚的超越意识,这是一种自我超越,求得一个物我两忘的自然境界。超越意识是哲学意识的精髓,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生中充满了痛苦与不幸,生命囿于特定的时空局限而难得伸张。超越精神、超越意识是摆脱现实束缚,对更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愿望。陶渊明一生与诗、酒一体。生性爱酒,但家境贫穷至极,无酒也雅咏不辍。他自己常说,夏日闲暇时,高卧北窗之下,清风徐徐,与羲皇上人不殊。陶潜不通音律,却收藏着一张素琴,每当酒友聚会,便取琴抚而和之,但人们永远不会听到他的琴声,因为他的琴一根弦也没有。用陶渊明自己的话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充分表达了陶渊明洒脱飘逸、超凡脱俗、不拘俗物的超越境界。娱乐意识也是中国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点。行酒令,是我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娱乐方式,一般用于宴饮和郊游场合。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饮,所以又称"饮酒行令"。饮酒行令,是中国人饮酒助兴的一种传统方式,它既是一种调和饮酒气氛的娱乐方式,又是一种古代文化人表现自我的重要形式。在古代,酒令的形式有很多种,有赌赛令、射覆令、花枝令、文字令、诗歌令、酒筹令等等,在饮酒过程中,赋诗填词、猜谜行拳,增加游戏性和娱乐性,是我国酒文化的一大特色。中国人饮酒,特别是中国文人饮酒,不仅是为了满足口腹的欲望,而且是借助酒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方式,又是一种文化,“壶中天地"的广阔和妙处就在这里,这种妙境正是酒文化的魅力所在。(摘编自李庶《中国酒文化精神的美学品格》)材料二:《红楼梦》刻画了数十位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数十位人物能够在红楼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们身上所具有的气质,不同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征。而塑造这些人物性格的精彩之处,相当一部分都与酒有关,与酒令有关。第六十二回中,湘云这个爱新奇的红楼女儿为了给宝玉的生日宴会带来热闹的氛围,想出了一个新的酒令:“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有的话,总共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在此次的饮酒行令中,林黛玉、史湘云的性格得到了极大的诠释。宝玉回答不上湘云的酒令,“心较比干多一窍”的黛玉替他回了令: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在黛玉的酒令语言中,古诗词信手拈来:“落霞与孤鹜齐飞”出自唐王勃《滕王阁序》,"风急江天过雁哀”反用陆游《塞夕》诗,“九回肠”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鸿雁来宾”语出《礼记·月令》,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而湘云所作的酒令却别有风味: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索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讨桂花油。(其一)泉香而酒洌,玉碗盛来琥珀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挂归,——宜会亲友。(其二)黛玉和湘云同作酒令,除了才华横溢之外,二人的迥异性格也在酒令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以小窥大。从《红楼梦》的酒令语言出发,不仅可以窥见作品中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更重要的,作者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升华。所谓“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如此是也。(摘编自孙和平《酒中凸性格,令里显智慧——管窥〈红楼梦〉酒令语言》)材料三:……采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窦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蝌枕莉。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嘟嘟囔囔说:"泉香酒冽,……醉扶归,……宜会亲友。"(节选自《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内蕴丰厚,其精神核心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情趣、思维方式、审美意象、精神追求等方面联系密切。B.中国酒文化精神所追求的自由受道家哲学的影响,这种自由能够打破心灵的外在锁链和内在锁链,使得心灵的本真形象得以恢复和重建。C.在宴饮和郊游的场合,中国古代文化人只能借助行酒令这一传统方式来调和饮酒的气氛,其所行酒令形式较为多样化,并不单一。D.中国酒文化中的超越意识是一种哲学意识,寻求超越自我,摆脱现实束缚,追求美好生活,是生命意识的强化,是宇宙意识的回响。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赋予酒以精神,将饮酒上升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其饮酒不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借助酒来达到心灵自由、超然物外的境界。B.陶渊明不通音律,却备了一张没有琴弦的素琴,在聚会时抚得怡然自得。这不是附庸风雅,而是一种超越了自身艰难苦厄的超脱境界。C.中国酒文化脱不开娱乐意识,《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所描写的宝玉生日宴会饮酒行令的场面涉及中国酒文化,体现出一定的游戏性和娱乐性。D.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众人在大观园为宝玉摆寿酒,作为行令者的湘云对酒令的要求新颖别致,其所作的酒令能凸显她的形象特点。6.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酒文化具有“自由意识”的一项是(

)A.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B.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C.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D.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7.有人评价,“史湘云像夏天,热烈奔放;林黛玉像秋天,凄清冷艳”,请结合材料二中的酒令内容,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8.材料三中,“湘云醉眠芍药裀”选段能够体现中国酒文化精神,请结合材料一、二以及链接材料加以分析。

链接材料: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红楼梦》十二曲之《乐中悲》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傅雷家书(节选)①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

聪,亲爱的孩子:……这几天这里为了防台防汛,各单位各组织都紧张非凡,日夜赶着防御工程,抵抗大潮汛的侵袭。据预测,今年的湖水特别大,有高出黄浦江数尺的可能,为预防起见,故特别忙碌辛苦。长江淮河水患已有数月之久,非常艰苦,为了抢修抢救,不知牺牲了多少生命,同时又保全了多少生命财产。都是些英雄与水搏斗。听说水涨最高的地方,老百姓仓促之间无处安身,躲在树上,多少的党员、团员领先抢救。筑堤筑坝,先得打桩,但是水势太猛,非有一个人把桩把住,让另外一个人打下去不可;听说打桩的人,有时会不慎打在抱桩的人的身上、头上、手上,或是水流湍急,就这么把抱着桩的人淹没了;光是打桩一件事,已不知牺牲了多少人,他们都是不出怨言的,那么无声无息的死去,为了与自然斗争而死去。许多的传闻,都令人心惊胆战。牛家的大妹,不久就要出发到淮河做卫生工作,同时去有上千的医务人员,这是困苦万状的工作,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去的。你想先是饮水一项,已是危险万分,何况疟疾、伤寒那些病菌的传染,简直不堪设想。我看了《保卫延安》②以后,更可以想象得出大小干部为了水患而艰苦的斗争是怎么一回事。那是一样的可怕,一样的伟大。我常常联想起你,你不用参加这件与自然的残酷斗争。幸运的孩子,你在中国可说是史无前例的天之骄子。一个人的机会、享受,是以千千万万人的代价换来的,那是多么宝贵。你得抓住时间,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看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不要忘记了祖国千千万万同胞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为人类的幸福而努力。尤其要想到目前国内生灵所受的威胁,所作的牺牲。把你个人的烦闷,小小的感情上的苦恼,一齐割舍干净。这也是你爸爸常常和我提到的。我想到爸爸前信要求你在这几年中要过等于僧侣的生活,现在我觉得这句话更重要了。你在万里之外,这样舒服,跟着别人跟不到的老师;学到别人学不到的东西;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气氛;享受到别人享受不到的山水之美,艺术之美;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能有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同胞的事发生。否则艺术家的慈悲与博爱就等于一句空话了。爸爸一再说你懂得多而表现少,尤其是在人事方面;我也有同感。但我相信你慢慢会有进步的,不会辜负我们的。我又想到国内学艺术的人中间,没有一个像你这样,从小受了那么多的道德教训。你爸爸花的心血,希望你去完成它;你的成功,应该是你们父子两人合起来的成功。我的感想很多,可怜我不能完全表达出来。一九五四年十月二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九月二十二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到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说到音乐的内容,非大家指导见不到高天厚地的话,我也有另外的感触,就是学生本人先要具备条件:心中没有的人,再经名师指点也是枉然的。(有删改)

[注]①《傅雷家书》:傅雷及夫人朱梅馥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②《保卫延安》: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首次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作品。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亲在信中讲述筑堤、筑坝时的打桩过程,用平常之语写打桩之凶险艰难,表达出对参与抢修抢救工作同胞的由衷敬意。B.信中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来类比说理,循循善诱,告诉孩子及时宣泄心中的苦闷。C.第二封信借助比喻、反问、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讲解人生道理,又不乏安慰、劝告和鼓励,拳拳爱子之心蕴于字里行间。D.《傅雷家书》与平常家书谈家长里短不同,是一本充满父母之爱的苦心孤诣的教子篇,体现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10.请解释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含义。

11.金庸先生评价:“傅雷先生的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做一个真正的中国君子。”“真正的中国君子”应是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美学范围内,“美”字的用法也很复杂。那么,美是什么呢?许多美学家经常把美看成就是审美对象,一处风景,一件彩陶,这些都是具体的审美对象。审美对象的出现是需要人在欣赏时的一定条件的。朱光潜讲:“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态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性质。”就是说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情感思想上的统一,才能产生美。霞光、彩虹、维纳斯、《清明上河图》,没有人欣赏,就失去了美的价值。西方近代美学家关于这方面讲的更多。他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美和审美对象看成一回事。而审美对象是由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态度所创造出来的。诚然,作为客体的审美对象,是依赖于主体的作用才成为对象。没有审美态度,再美的艺术、风景也不能给你以审美愉快,不成其为审美对象。心境不佳,再好的作品似乎一点也不美。美作为审美对象,确乎离不开人的主观的意识状态。但是,光有主体的这些意识条件,没有对象所必须具有的客观性质行不行?为什么有的东西能成为审美对象,而有的就不能?这就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有某种客观的审美性质。可见,一个事物能不能成为审美对象,光有主观条件或以主观条件为决定因素还不行,总需要对象上的某些东西,即审美性质。即使艺术家可以在一般人看不到的美的地方发现美、创造美,甚至把现实丑变成艺术美,但是无论人的主观条件起多大作用,总还要有一定的客观根据或资料,而且其艺术作品又总和这种客观存在的某种审美素材相联系,即最终还是不能脱离客体一定的审美性质。所以,如果说“美”的第一种含义是指“审美对象”,那么第二种含义就是指“审美性质”。问题是,审美对象之所以能出现或存在,还要有客观方面的条件,即审美性质的存在或潜在。那么,这些客观方面的条件、因素、性质等等,又是如何可能成为审美性质的呢?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某些形式规律,为什么一定的比例、对称、和谐、秩序、多样统一、黄金分割等,就会具有审美性质呢?为什么它们能普遍必然地给予人们以审美愉快呢?亦即这些形式成为美的规律是如何可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对此作出解释,由于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力”之间有一种结构上的相互对应,事物的形式结构与人的生理——心理结构在大脑中引起相同的电脉冲,所以外在对象和内在情感合拍一致,主客协调,从而,人在各种对称、比例……中,产生相互符合的知觉感受,便产生美感愉快。但事实上,动物也可以有这种同构反应。现在似乎只能从哲学上指出一点,即人的这种生物性的同构反应乃是人类生产劳动和其他生活实践的历史成果。只有把格式塔心理学的同构说建立在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使“同构对应”具有社会历史的内容和性质,才能进一步解释美和审美诸问题。审美性质之成为美,某些形式成为“美的规律”,实另有其根源和来由。总括上面所讲,在美学范围内,“美”这个词也有好几种含义。所以要注意“美”这个词是在哪种含义上使用的。“美是什么”如果是问什么是美的事物,这基本是审美对象的问题。如果是问哪些客观性质、因素构成了对象、事物的美,这是审美性质问题。但如果要问这些审美性质是为何来的,美从根源上是如何产生的,这就是美的本质问题了。“美的本质”是指从根本上、根源上来追究美。只有从美的根源来探究美的本质,才是“美是什么”作为哲学问题的真正提出。(摘编自李泽厚《美学四讲》)材料二:所谓“价值”都是由于物对于人的关系所发生出来的。比如说“善”是人从伦理学、经济学种种实用观点所定的价值。“美”本来是人从艺术观点所定的价值,但是美学家们因为不能寻出美的特殊价值所在,往往把它和“善”混为一事。“善”的最浅近的意义是“用”。就广义说,美的嗜好是一种自然需要的满足,也还算是有用,也还是一种善。不过就狭义说,美并非实用生活所必需,与从实用观点所见到的“善”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许多人却把美看作一种从实用观点所见到的善。《席上谈》里有一段趣事。希腊举行美男子竞赛,苏格拉底说最美的男子应该是他自己,因为他的鼻孔阔大朝天,最便于嗅;他的嘴宽大,最便于饮食。这段故事对于美学有两重意义:第一,它显示一般人心中所以为美的大半是指有用的:第二,它也证明以实用标准定事物的美丑,实在不是一种精确的办法。我们在讨论文艺与道德时,也提到许多人想把“美的”和“道德的”混为一事,我们的结论是这两种属性虽有时相关而却不容相混。“美”和“有用的”“道德的”各种“善”都有分别。(摘编自朱光潜《文艺心理学》)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审美对象的创造有赖于主体的审美感受、审美态度等主观意识条件的作用,这是西方美学家普遍信奉的观点。B.相较于一般人,艺术家能把现实丑变为艺术美,但他同样不能脱离客体一定的审美性质,凭空发现美、创造美。C.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同构说没有站在人类生产劳动、生活实践等社会历史的层面作出阐释,理论尚存不足之处。D.关于“美是什么”的阐述和探究,行文中论述逐步推进,有条不紊。从审美对象直至美的本质,可见思索的层次不断深化。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美感愉快的产生,需要主体情感与具备“比例、对称”等形式结构的外在对象相互协调,因此,不对称的事物不能给予人们审美愉快。B.“美”和“善”的概念,一者是从艺术观点得出的价值界定,一者是在伦理学等实用观点方面的判定。两者泾渭分明,不容相混。C.苏格拉底的趣事,用以证明一般人常以实用价值多寡来判定事物美丽与否。实则,美的事物鲜少关涉价值评判,而实用的事物也不一定是美的。D.《谈美》举例:海边农夫以为门前海景不如屋后一园菜美。“海边农夫”跟文中的苏格拉底均是基于实用标准的考虑来衡量事物的美丑。14.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把美看作有用的善”观点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美”和“善”往往同义。《论语》讲“里仁为美”。居于仁道,是为美。B.对于文人笔下交口称颂的田园耕作生活,在烈日寒风之中辛苦劳作的农夫却不觉其有多美。C.《说文解字》释美:“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肥大,肉味甘美,即为美。D.美学家吕激认为,一切人格的价值,通常亦谓之曰善,故美之内容常与善不相离。凡物象之表白善者必为美。15.毕达哥拉斯以为美的线形和一切其他美的形象都必显得对称,《文艺对话集》里的希庇阿斯却认为“美”是漂亮的小姐,也是美的汤罐。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6.好的学术文章应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读书堂司马光吾爱董仲舒,穷经守幽独。所居虽有园,三年不游目。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窥园王安石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摘木兴常新。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17.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不仅敬佩董仲舒的“幽独”之举,也感慨其“三年不游目”的艰辛。B.《窥园》中“杖策窥园日数巡”和“攀花摘木”等句含有深刻的隐喻内涵。C.两首诗均通过对“三年不窥园”的典故的议论,阐述对于学习之道的思考。D.两首诗均表达了诗人对董仲舒鲜明的态度,也呈现出对其相去甚远的评价。18.《答司马谏议书》中有言,王安石与司马光“议事每不合”,请结合两首诗简要阐述两人读书观。

六、名篇名句默写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新时代青年,要坚韧不拔,接续老一辈的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正如《论语·泰伯》中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征”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红军战士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可以用《无衣》中的“____________”来形容;而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相互扶持着前进,又让我们想到《无衣》中的“____________”。

(3)“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得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

2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2年6月17日,①的中国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正式下水,被国人誉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