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三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理论来自人民,是因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深扎根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从黄土地到黑土地、从吕梁山区到罗霄山脉、从零下十几摄氏度到海拔4000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深深植根人民群众、积极吸收人民群众智慧的科学理论。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把握客观情况变化,及时概括提炼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向人民学习、拜人民为师,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坚持理论为了人民,是因为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深入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上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彰显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坚持理论造福人民,是因为理论创新的目的是要切实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党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既立足客观历史条件,又深入把握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提出切实可行的目标,并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而一切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得到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造福人民的理论。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把造福人民作为理论创新的价值旨归,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摘编自人民网,2023年2月15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党的理论创新的源泉,只要根植于人民群众,就可以推进理论创新。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真理最早是由中国共产党发现的。C.如果能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立场出发,深入把握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就能确保党的理论永葆生机。D.理论创新的目的是要切实为民众谋利益、办实事、解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即是有力佐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为立论基础,从理论来源、理论创建目的、理论创新意义三个方面来展开论述。B.文章总体上采用了先总后分的论证结构。先总论党的理论的本质属性,再按照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具体展开,层次清晰,结构严谨。C.文章主体部分多处采用了引用论证,不仅加深了读者对作者文章观点的理解,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D.文章反复使用“人民”“理论”“实践”“发展”“创新”等词语,具多用句法整齐的长句,既突出了论述的重点,又增强了说理的效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坚持理论为了人民,可以精准诠释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理论创新产物,实践证明,它是造福人民的理论。C.理论创新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无论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体现了这一特征。D.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变得更加充实而有保障,证明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的理论。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020年10月,《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印发,描绘了未来15年我国学校美育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和宏伟蓝图。和以往的政策相比较,其站位更高、系统性更强、保障力度更大,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推动学校美育升级转型的意志和决心。进一步深化了对学校美育的认识。《意见》丰富了美育的内涵,深化了对学校美育功能和地位的认识。一是美育不仅仅是艺术审美教育,更不只限于艺术技能教育,还是心灵教育、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教育,从而超越了狭隘化的美育观,走向了融合或综合的大美育观。二是对美育功能的认识上有所拓展,在注重个体精神享用和发展功能的同时,关注美育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功能,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进一步提升了美育的地位。改革开放后,有关教育方针的表述中曾一度不提美育,把美育视为德育的组成部分或有效路径,而今学校美育被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标志着学校美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并有了更明确的方向性要求。构建了更为系统的学校美育体系。《意见》系统构建了适合新时代特征和要求的学校美育体系,提出了学校美育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清晰详尽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明晰了新时代深化美育改革的方向、方案、方式、方法,明确了未来3年和未来15年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摘编自2020年12月30日《中国教育新闻网》)材料二: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的有机统一,对于提升人的审美素养、道德情操、人格修为、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当前,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补齐学校美育“短板”,构建科学系统的学校美育体系,已然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务之急。廓清学校美育的意涵界域和核心特质,是构建新时代学校美育体系的先决条件。何谓“美育”?目前学界有两种认识:一是“狭义论”,认为美育是“艺术教育”;二是“广义论”,认为美育是“素质教育”抑或“情感教育”。马克思主义美学从人类的本质出发,指出“审美活动”是人的劳动实践的特殊方式,“审美需要”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规定和生命追寻,“审美关系”则是架构起人的“理性王国”和“感性王国”之间的桥梁,人最终要在“真善美”的统一中达至“自由王国”。美育是让教育对象在审美体验中感知并获得“真善美”的深层力量。美育教师是开展学校美育工作的关键力量,打通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梗阻,积极培育能够感染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思想、丰盈学生精神、触动学生灵魂的“美育之师”具有重要意义。一要优化师资结构,聚力解决“有人教”的问题。二要注重现实保障,聚力解决“愿意教”的问题。三要增强核心素养,聚力解决“能教好”的问题。(摘编自2021年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网》)材料三:
材料四:近年来,美育受到各界广泛关注。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各地美育实践存在的差距等问题,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建议,助力人人养成与美相关的文化兴趣和爱好。冯远提出,首先将学校作为主阵地,牢牢把握美育的方向,发挥其核心引领、辐射的作用,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教材建设;完善测评考核机制、创新美育形式,用好多媒体和传播科技是主要任务;同时,高校应做好美育专题理论研究,形成系统的基础理论,以利指导实践。其次,创造条件积极倡导、推进社会美育工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重视文化环境的氛围建设,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作用;让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的(包括离退休老人)群体,人人都有接受有关审美教育、文化活动的机会,通过各种阅读、观摩、欣赏和学习相关知识技能,达到入眼入耳入心;参与各式实践活动,鼓励动手动脑、会心会意,真正达成以美养德、以德铸魂、化育人心的效用。(摘编自2022年3月7日《人民网》)4.下列对材料一、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见》描绘了新时代我国学校美育发展的蓝图,丰富了美育的内涵,对学校美育功能和地位的理解更深入。B.《意见》将美育的地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而不再是德育的有效路径。C.当前学校美育存在一些“短板”,构建科学系统的学校美育体系,已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当务之急。D.“审美活动”是人的劳动实践的特殊方式,美育就是让教育对象在审美体验中感知并获得“真善美”的深层力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意见》系统构建了新的学校美育体系,提出了顶层设计和整体架构,落实好《意见》将能彻底解决学校美育的系列问题。B.70%的家长会为孩子选择艺术类素质教育,其中约45%的家长倾向选择美术教育培训,这表明家长受“狭义美育论”的影响大。C.家长对学校美育工作也很关心,其中“是否进入升学考试”关注度较高,这表明家长对美育在考试中的作用依旧重视。D.学校是美育的主阵地,起核心引领作用;社会美育是学校美育的组成部分,对学校美育起支撑推动作用。6.如何更好地开展学校美育工作?请依据上述材料,从国家、社会、学校三个层面概括回答。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齐满花孙犁还是赵家的事。赵家的二儿妇叫齐满花,结婚的那年是十八岁。她娘家是东关,有一个姐姐嫁在这村,看见赵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就叫媒人来说,赵家也喜欢满花长得出众,这门亲事就定准了。那时赵家二儿子在部队上,驻防山海关,大伯给他去了一封信,征求意见,他来信说可以,腊月初八就能到家。大伯为了办事从容,把喜日子定在了腊月二十。家里什么都预备好了,单等着娶。腊月初八,儿子没有回来,家里还不大着急,十五来了一封信,说是不回来了,这才把大伯急坏,闹了一场大病。大娘到满花娘家去说,提出两个办法,一个是退婚,一个是由小姑玉彩代娶,娘家和满花商量,结果是同意了第二个办法。过门以后,一蹭过年,大娘就带着满花,来到秦皇岛。大娘是带着一肚子气来的,一下火车,才知道光带了信瓤,没带信封,儿子的详细住址是写在信封上的。婆媳两人很着急,好在路上遇到两个买卖的部队上的炊事员,一提儿子所在部队的番号,他们说:“打听着了,跟我们来吧。”到了部队上,同志们招待得很好,有的来探问满花是什么人,知道是送新媳妇来了,大家就争着去找老二。老二从外面回来,看见母亲身边站着满花,第一句话是:“你们想拖我的后腿吗?”第二句就笑了:“娘,你们累不累呀?”部队上帮助结了婚。星期天,儿子带着满花到山海关照了一个合影,两个人紧紧坐在一起。满花没有这么坐惯,她照的相很不自然,当把这个相片带回家来,挂在屋里的时候,她用丈夫另外一张小相片,挡住了自己。我第一次到赵家的时候,大娘领我看了看她二儿子的照片,大娘当时叫满花摘下来,小镜的玻璃擦得很明亮。大伯家村边这块园子里,有一架水车。村西原有大沙岗,大伯圈起围墙,使流沙进不到园里。这菜园子收拾得整齐干净漂亮,周围种着桃树,每年春天,他家桃花总是开得特别繁密,紫一块,红一块,在太阳光下,园子里是团团的彩霞。水车在园子中间,小驴儿拉得很起劲。园子里从栽蒜起就不能断人儿,菜熟了每天晚上整菜,桃熟了,要每天早起摘桃。从四月起,大伯大娘就在园里搭个窝棚睡觉,在旁边放上一架纺车。满花在园里干活,汗湿了的褂子脱下来,大娘就在井台上替她洗洗,晒在小驴拉的水车杠上,一会儿就干。园里的收成很好,菜豆角儿,她家园里的能长到二尺来长。五月鲜的桃儿,她家园里也挂得特别密,累累的大桃把枝子坠到地面上来,如果不用一根木叉早些支上,那就准得折断。用大伯摘桃时的话来讲,这桃树是没羞没臊地长呢!这都因为是一家人,早起晚睡,手勤肥大。谁也羡慕这块园子,如果再看见满花在园里工作,那就谁也羡慕这年老的公婆能娶到这样勤快美丽的媳妇,真比一个儿子还顶用!每年正月,大娘带满花到部队上去一趟。一年,满花带回丈夫送给她的一只小枕头,一年带回来一条花布棉被。满花的姐姐,和满花只隔一家人家,可是,要去串门,绕两个胡同才能走到。这夫妇两个确也有些骗吃骗穿的手段。去年过年的时候,她家没有喂猪,一进腊月,男的就传出大话说:“别看俺们不喂猪,吃肉比谁家也不能少。”腊月二十九那天晚上,满花到姐姐家去串门,果然看见她家煮了一大锅肉,头蹄杂碎,什么也有。满花是个孩子,回来就对婆婆说:“看人家俺姐姐家,平日不趴猪圈,捣猪食,到年下一样的吃肉。”大娘正在灶火坑里烧火,一听就很不高兴地说:“那你就跟着她们去学吧!”平日婆媳两个,真和娘和闺女一样,说活都是低言悄语的,这天大娘忽然发脾气,满花走到自己房里哭了。不多一会,西邻家那个嫂子喊起来,说是满花的姐夫骗走了她家的肉,吵了一街的人。满花为姐姐害羞,一晚上没出来。但事情过了以后,满花还是常到姐姐家去,大娘对这一点,很有意见,她说她们会把满花教唆坏了。满花家园里,什么树也有,就是缺棵香椿树。去年,在集上卖了蒜种,满花买了两棵小香椿,栽到园里墙边上。她浇灌得很勤,两棵小树,一年的工夫,都长得有她那样高。冬天,她怕把树冻坏,用自己两只旧鞋挂在树尖上,因为小香椿就是一根光杆。今年开春,有一天,我在南关集上买回一小把香椿芽儿,吃鲜儿。满花看见了,说:“我那香椿也该发芽了,我去看看。”不看还好,一看把她气得守着树哭了起来。不知道是谁,把树尖上的香椿芽儿全给掰了去,只有一棵上,还留着一枝叶子,可怜的像小孩们头上的歪毛。她忍不下,顺着脚印找了去,她姐姐正在切香椿拌豆腐呢。大吵一顿。从此,姐妹两个才断了来往。现在,满花更明白,______。她给远在前方的丈夫写了一封信。一九五三年九月十四日记(选自孙犁《白洋淀纪事》,有删改)文本二:孙犁的个性气质与其生活和文化环境有着深刻而内在的关系,具体说,就是中国的乡村生活和文化。孙犁的童年在河北农村度过,他的家庭和周围环境对他的成长影响至深。孙犁家虽然在农村,但家境也算小康,生活环境比较优裕。他的父亲是一个乡村小知识分子,行为儒雅,母亲也非常善良,性格平和。此外,孙犁所在的乡村民风比较平和、安静,能让孙犁充分感受到乡村的温馨、宁静和美好。这样的成长环境,使孙犁一直保存着对乡村生活的美好记忆。后来的生活中,他始终以乡村文化为心理指归,并始终在心灵上怀着对乡村的强烈感情。评论家鲍昌也对孙犁的思想有这样的评价:“孙犁作品中‘善’的内核,是带有普通人们(主要是农民)的思想特色的。它表现为农民式的质朴、仁爱乃至农民式的乐观幽默,干脆说,它具有醇厚的农民的人情味。”(贺仲明《孙犁: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婚期定好了,新郎却没有回来,足见赵家老二对这门亲事并没从心底认可。B.“小镜的玻璃擦得很明亮”,既表现出满花的勤快,也见出她对照片的珍惜。C.“在园里搭个窝棚睡觉”主要是为了看守,可见当时如满花姐一样的人不少。D.低言悄语的大娘对满花发脾气,是因为满花已经表现出了好吃懒做的习性。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对于老二这一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语言极富个性,如“你们想拖我的后腿吗”表现出老二对母亲和满花擅自探望自己的无奈和不满。B.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叙事,和主人公拉开距离,“看二儿子的照片”和“买香椿芽儿”情节又以第一人称来观照,从而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C.小说语言自然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水车在园子中间,小驴儿拉得很起劲”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与人相互映衬,字里行间透露着从容与诗意。D.小说虽“小”,但能“以小见大”。虽写的是小人物与小事件,但从中折射了20世纪50年代的真实的社会大环境,具有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9.请补写出文章结尾横线处的句子(不超过15个字),并结合前文说明补写的理由。
10.文本二评价孙犁是一个中国乡村人道主义作家,指出孙犁的作品中有“善”的内核,“具有醇厚的农民的人情味”。请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时米石万钱,人相食,伦独收养孤兄子、外孙,分粮共食,死生相守,乡里以此贤之。第五伦,字伯鱼,京兆尹阎兴召为主簿。时长安市未有秩,又铸钱官奸轨所集,无能整齐理之者。兴署伦督铸钱掾,领长安市。平铨衡,正斗斛。其后小人争讼,皆云“第五掾所平,市无奸枉”。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主也当何由一得见快矣等辈笑之曰汝三皇时人尔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诸王当归国,诏书选三署郎补王家长吏,除伦为淮阳王医工长。时辈除者多,绶尽,但假印伦,请于王,王赐之绶。上问第五伦曰:“闻卿为吏挝妻父,不过从兄饭,宁有之也?”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臣生遭饥扰攘,米石万钱,不敢妄过人饭。”光武问第五伦曰:“闻卿为市掾,人有遗卿母一笥饼,卿从外来见之,夺母饲,探口中饼出之,有之乎?”对曰:“实无此,众人以臣愚蔽,故为出此言耳。”第五伦性节俭,作会稽郡,虽为二千石,卧布被,自养马,妻炊爨,受俸禄常求赤米,与小吏受等,财留一月俸,余皆贱粜与民饥羸者。第五伦为会稽守,为事征,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第五伦密委去。百姓闻之,乘船追之,交错水中,其得民心如此。第五伦为会稽太守,免官归田里,躬与奴共发株棘田种麦,不交通人物。第五伦为司空,奉公不挠,言议果决,无所依违,诸子谏止,辄叱之。每上封自作草,不复示掾吏。或民奏记言便宜,便封上。后自陈老病,以二千石禄俸终厥身。(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六)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主也/当何由一得见快矣/等辈笑之曰/汝三皇时人也/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B.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主也/当何由一得见快矣/等辈笑之曰/三皇时人也/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C.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主也/当何由一得见快矣/等辈笑之曰/三皇时人也/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D.第五伦每见光武/诏书常叹曰/此圣也/当何由一得见快矣/等辈笑之曰/汝三皇时人也/说将尚不下/安能动万乘主耶/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长安市”中的“领”指代理官职,古代表示官员以较低的官职兼理较高的职务。B.斗斛,两种量器,在文中代指各种量器。文中用法与古诗文中以“管弦”代指音乐的用法相同。C.绶尽,指绶带用完了。绶是系佩玉、官印等的丝带。绶带的颜色标志着身份与等级。D.交通,在文中是结交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中的“交通”含义不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时荒之苦,一石米一万钱,以致后来他不敢随意吃别人家的饭。他收养兄长的孩子、外孙,与他们死生相守。B.阎兴安排第五伦监督铸钱,并管理长安的市场。第五伦统一衡器,纠正各种量器的偏差,杜绝了买卖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纠纷。C.在诸王都回到他们的封地时,皇帝下诏在三署郎中选人补王家长吏,任命第五伦为淮阳王医工长。第五伦向皇上请求赐给他绶带。D.第五伦生性俭朴,受人爱戴。他任会稽太守时盖布被,割草喂马,领赤米,将余粮贱卖给贫困百姓。他被调走时,百姓乘船追赶他。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长安市未有秩,又铸钱官奸轨所集,无能整齐理之者。
(2)每上封自作草,不复示掾吏。或民奏记言便宜,便封上。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西湖怀古(宋)陈德武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①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注释:①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两句由大处着笔,气势十足,既紧扣“西湖怀古”这一词题,又引出下文对西湖优美风光的具体描述。B.“临堤台榭”六句寥寥几笔,由堤到楼,由湖到山,尽写西湖之美。游人如织、歌吹飞扬的景象跃然纸上。C.“力士推山”三句写出诗人希望借助神力变西湖为农桑地的愿望,也暗含自己致力农耕愿望的难以实现。D.结尾写到抗金名将岳飞,既与上阕“一时豪杰”形成对比,又照应下阕前三句,从中可见诗人鲜明的情感态度。16.本词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中都写到“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其作用却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词简要分析。
六、名篇名句默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东合同协议书模板样本
- 福鼎充电桩采购合同范本
- 销售激光折弯机合同范本
- 特许加盟合同的管理协议
- 第三方管理装修合同协议
- 煤炭采购居间合同协议书
- 物业被盗赔偿协议书范本
- 网签购房合同中补充协议
- 防雷装置检测委托协议书
- 狗狗协议领养协议书模板
- 智能心理辅导系统-洞察阐释
- 运沙船运输合同协议
- 文物保护修复验收技术规范
-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技术》课件
- 重庆发展投资公司及所属企业招聘笔试题库2025
-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
- 六西格玛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下半年青海西宁市事业单位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及现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宁夏石嘴山市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教育心理学》教材
- 双面提花结构电磁复合材料性能研究与优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