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邳州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江苏省邳州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江苏省邳州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江苏省邳州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江苏省邳州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预测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高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事实上,生活美学的崛起,并不意味着美学的转型——美学也根本不需要为此而转型。生治美学是对过去长期被忽略的审美与生活之间同一关系的关注。过去,审美与生活被错误地对立起来,并以此作为审美活动的全部,结果,审美也被人为地与生活隔绝。其实,艺术美代表着审美活动的一极,生活美则代表着审美活动的另外一极。前者因为非功利性比校明显,往往被直接与审美活动等同起来,后者因为功利性比较明显,一般被拒斥在审美活动之外。但是,生活美本来就是审美活动的应有之义,人们经常说“适者生存”,但是,在“适”中求得生存,这其实是人与动物所共同具有的;唯独“美者优存”,也就是在“美”中求得生存,才是人所特有的,因为,严格而言,生活之为生活,也理应成为“美者优存”的具体表现。美与人类生命活动同在,当然也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同在。因此,透过功利性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的是生活美学的诞生,并且它主要拓展的,是审美活动的外延,正是它,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一理想逐渐变成了现实。在生活美学之中,生活的审美化意味着生活本身被提高为审美,以至于生活中无所不美,美是生活中的任何东西。美学就是这样一下子结束了自己的高傲与贵族偏见。然而,从“审美否定生活论”到“审美与生活同一论”,看似理论的突破,其实两者仍旧具有共同的理论缺陷,无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外一个极端。在这个方面,就美学而言,探索审美与生活之间的同一性时,必须避免的误区就是将审美与生活的等同当作一个真问题。美学对于审美活动的生活一极、功利一极的拓展,是意在剥夺传统美学的特权,进而开拓美学的思路。借此,昔日长期被忽略的受到重视,长期简单化的得以复杂化。可是,如果我们仅仅从作为部门美学的生活美学的角度去看问题,就会过分专注地把眼光放在某种应付生活的而并非针对审美活动的生活态度(生活美学)之上,根本不会去关注人类的任何罪孽和丑行。它是对精神的放逐,而不是对精神的恪守。无可避讳的是,我们在生活美学提倡者那里,已经嗅到了几丝甘于平庸的气味。本来,在审美活动中确实并没有必要时刻关注终极价值,但是,却不能须臾背离终极价值,更不能转而诋毁终极价值。遗憾的是,我们在生活美学中只看到了对于人们所亟待满足的享乐的合理性的提倡,但是,审美活动还有其远远高出于享乐的合理性的东西。生活中的享乐的合理性当然提供了一种快乐、一种审美,但假如不对之加以引导、提高,相反却放任自流,甚至听任它肆意越过自己的边界,去侵吞审美的领域,就难免把审美赶入枯鱼之肆的结局。抬高生活的目的,必须是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抬高审美本身。人类的审美也必将从丧失反思之维沦落到退回生命的零度,进而成为对于审美、对于生活的随心所欲和蓄意嘲笑。(摘编自潘知常《生活问题的美学困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美学的崛起不是美学转型,而是修正过去美学认为生活与审美间是同一关系的观点。B.艺术美和生活美是审美活动中的两极,二者区别在于前者是非功利性的而后者是功利性的。C.把生活美学当作部门美学的一部分会让人因过分关注应付生活而忽略生活中的审美活动。D.审美活动不能背离终极价值,艺术和生活绝不可能完全等同,要避免生活美学的庸俗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否定了美学过去把生活和审美对立的做法,以此引出艺术美、生活美并加以分析。B.文章通过比较“适者生存”“美者优存”,论证了人类的生命和生活蕴含的美学不同。C.第二段通过否定审美与生活等同的观点,讨论我们对生活美学应该持有的态度。D.文章通过对生活美学具体分析后,于末段分析生活美学的困局及可能带来的后果。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者优存”的概念既包括人之为人的生命活动,也包括人之为人的日常生活活动。B.生活美学把生活本身提高为审美,以至于生活无处不体现美,结束了美学的高傲和贵族偏见。C.生活美学拓展了审美活动的外延,能够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理想逐渐变成现实。D.“审美否定生活论”和“审美与生活同一论”两个理论都有缺陷,都剥夺了传统美学特权。二、非连续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为什么地球出现危机后,中国人不是逃离地球,而是要带着地球一起跑?”面对外国人问出的问题,《流浪地球》导演郭帆回答:“……中国人特别有家国情怀,即便发生了灾难、战争,很多人也不愿离开家乡,死也要死在那儿。”这与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主题不谋而合。在过去以农为主的中国社会,人们极少迁移,因为所谓农耕,就是要靠土地吃饭。在现代说法中,“土气”是一个贬义词,但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实际上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土气”,也就是接地气,它象征着人们与大地的亲密接触,充分熟悉,“土气”其实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也因此,大批的中国人逐渐变得守旧而崇古:老祖宗留下的都是财富,那么凡事照搬经验去做就行。因此在现在看来的“食古不化”,殊不知,是因为在以土为生的年代,“经验无需不断累积,只需老是保存”。久而久之,整个社会变得稳定而缺乏流动,很多人一辈子就只在一个小范围内活动。周边人抬头不见低头见,遇事总是能热心帮一把,人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稳固而与外部隔绝的乡邻关系,慢慢地也就有了“万事不求人”的生活状态。带着地球流浪,是一种回馈,也是一种责任,感谢你当年的养育,如果可以,我也不会扔下你独自逃亡。不靠土吃饭、早已经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大概很难懂中国人的传统恋根情结。(摘编自《外国人看不懂〈流浪地球〉的背后,藏着深层的文化认同差异》)材料二:中国人讲的“家”是很有弹性的,小到一家三口大到无限远。比如平常我们都喜欢说“我们是自家人”。什么叫“自家人”呢?你再扩大点,比如“国家”,在英文里面“国家”是“State”,并没有一个“家”的意思在里面。其实,几乎各个地方的语言要表述“国家”的时候,他们的概念之中都不包括“家”,只有我们中国,或者受我们中华文化影响的地区,比如日本,的确也会有“国家”这个说法。所以“家”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它挺麻烦的。它牵涉的范围非常之广,因为它是一个不断有伸缩弹性的东西。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人讲这个“家”恰恰能够说明中国社会的基本性质。他说“西方的社会像一捆柴”。我们把这一捆柴里面的每根柴,理解为不同的个体、个人。把他们绑起来就成为一个社会或者团体,叫做“团体格局”。传统中国的社会结构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影响力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费孝通就用这个形象界定了我们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他给它一个名字,叫“差序格局”。费孝通说,因为整个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跟我友好的那个关系网也是可以不断伸缩来回的。他还说,中国人对世态炎凉特别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正因为“公”“私”的界限没那么分明,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特别喜欢讲人情、讲关系,又要讲面子,因此那些规矩就包括了很多不言自明的东西,包括了很多我们叫“礼”的东西,这是一种礼治。我们不太需要讲契约,我们就讲信用,好比你跟别人做生意、做买卖,你丧失了信用之后,就没人再找你做了。假如这个社会,什么都是讲规矩、讲礼治、讲面子、讲关系、讲人情,那么法律在哪里呢?所以费孝通说,为什么中国封建社会的贪污问题很严重,是因为我们其实不太有法律观念,也不太有公共观念。我们过去讲儒家道德,都是从小的教化,而这个教化都是有社会土壤的。但是假如今天城市不是乡土社会,农村也不再是过去的乡土社会的时候,这个儒家伦理就纯粹只是一套抽空现实环境的教条,那又该怎么办呢?(摘编自梁文道《〈乡土中国〉:家,到底是什么呢》)材料三:家国情怀是一种人类的“共通”意识,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有它的特殊性。家与国的统一性,中国社会以家为本位。由家到家族再到胞族,由胞族到胞族联盟,在此基础上,扩大到非血缘关系的社会联盟,由此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准国家性质的社会。国与族的统一性,国是政权概念,族是种群概念。中国这块大地上,存在过许多民族。这许多民族,不管是共时态存在还是历时态存在,均可以寻到某种内在的关系。国与国民、国土(国域)的统一性,中国的国土其核心地区是相当稳定的。在中华民族的意识中,国家、国土、国民、国君、国权、国学、国枢是一体的。家国情怀究其本是一种哲学意识,是人对其本——家与国的意识。与别的哲学意识不同的是家国意识的突出特点是情理合一。在生活中,家国情怀与其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理念,还不如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情感,一种既厚重又绵长的家国浓情。正因为如此,家国情怀也被视为一种美学情怀。(摘编自陈望衡《中国美学的“家国情怀”》)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不断地发展中积淀的共同情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一种精神与情结。B.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一种共同的情感,但在《流浪地球》与《乡土中国》中其表现形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C.材料二详细地解读了中国人对于“家”的理解,并可以对材料一中的家国情怀进行必要的补充。D.材料三认为家国情怀是人类共通的意识,是情与理的合一,全面地体现为厚重绵长的家国浓情。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费孝通看来,“土气”并不是个贬义词,而是辛劳、知足的代名词,这是当今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B.中国传统社会中“公”“私”界限不太分明,是一种礼治,人们之间讲信用,是不需要任何契约的。C.费孝通运用比喻形象通俗地界定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特质,差序格局下的“家”的概念是可以伸缩的。D.带着地球去流浪,是中国人传统恋根情绪的体现,早已用工业化普及农业的西方人是完全读不懂的。6.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增广贤文》B.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后汉书·列传·陈王列传》C.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旷怡亭口占》D.靠种地谋生的人才知道泥土的可贵——《乡土中国》7.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任选两种,分点简要说明。

8.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请结合材料三谈一谈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如何树立家国情怀。三、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右第二章(节选)【注】茅盾到四点钟以后,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李先生慢慢儿从地板上爬起来,摸着一张椅子就坐了。过一会儿,他皱着眉头说:“真糟糕!不逃呢,不放心;逃呢,多花钱。我总以为打不起来的,谁知道——”李夫人看见丈夫发愁,勉强做出点笑容来,说:“好半天没有响声了,看来不会闹出大乱子。你去睡吧。明天你还得上公司里办事。”李先生望着他的夫人,他勉强笑了一笑。他觉得夫人的话很对。日本兵是蛮凶的,他们在沈阳北大营并没遇着抵抗,据说也是机关枪大炮乱轰了一阵。说不定刚才那枪炮声就是北大营的老文章,那么,明天大概还是一切照旧,不会出大乱子。公司里仍得办事,他仍旧得去,不去就白白丢了二元五角的大洋,何苦!“那么,我去躺一会儿再说。”李先生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就拍拍大腿走上楼去。李先生走到楼梯顶,忽然又不放心了。从他现在站着的地方再上去一个矮小的梯子,就是晒台;他忽然想到晒台上去眺望一下,到底外面是闹到怎样一个地步。刚开了晒台门,就听得砰、砰两声。李先生的身子立刻缩回。他从门缝里张望:漫天的冻云,中间夹着几点寒星,有风直冲那门缝吹来,冷得很。邻家的晒台上似乎也有人在那里瞭望。李先生胆壮一些了。把头上的罗宋线帽拉下来,然后侧着身体,贴着墙,慢慢地把身子移到晒台上,赶快蹲下了身体,尖起耳朵听。只远远地传来了呼号的声音,但也许是风。天空也没有什么红光或黑烟。正像一个平常的腊月尽头的半夜三更。李先生慢慢地把身体挺直了,走到那晒台的水泥栏杆旁,想看得仔细点儿。“李先生,也来看看么?刚才打这只角里望过去,看得见一道一道的红光;想来就是东洋人开炮呢!”猛不防有人招呼,李先生愕然转脸对声音来的地方注视;直到听完了那人的话,李先生这才认出那说话的就是住在隔邻亭子间里的阿祥,是公司里铅印部的一个工人,和李先生算是“同事”。“哦——你看了半天吗?”李先生随口说,一面却皱紧了眉毛,瞪大了眼睛,向四下里张望,看还有没有红光之类。虽然和阿祥同在一个公司而且又是邻舍,但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一个是编辑先生,一个是厂里的做手,他们两个平日很少来往。然而阿祥却例外,很高兴地又说道:“东洋兵打败了!”李先生浑身一震。什么?倒是东洋兵打败了吗?有点难以相信!他转脸对着阿祥看。他看见阿祥露出一排很大的白牙齿,捏起拳头做了一个手势。“你怎么会知道?”“里门口站岗的警察这么说。我还看见——”“你去看了吗?你看见什么?”“我看见许多许多十九路军朝北走。听说是到天通庵车站帮助那边的兵把守。日本兵也打宝山路口,也打败了,都逃到福生路,躲在那里。”“哦?哎——”他定一定神,不由得叹一口气说:“这事就闹大了!东洋人一定不肯罢手——”“那就打!”阿祥这话刚出口,突然砰砰地两响破空飞来,接着又是砰砰砰几响,像是回礼。李先生惊得呆了,身子蹲了下去,腿直发抖。他听得阿祥自个儿喝道:“哈!又开火了!死不完的东洋人!打,打!”然而那几响过了以后,便又是沉寂,李先生觉得那沉寂也就像一块大铁板,压得他心痛。他蹲着挪一挪他的腿,心里想,还是赶快下去和老婆商量明天怎样逃难罢。而就在这时候,一片达达达的机关枪声从北面来,而这晒台却偏偏又是朝北的。李先生急出一身冷汗,蹲在地上,不敢动,又觉得不动也是等死。达达达达达达!东!东!李先生突然抱着头直跳起来,但随即像一块木头似的倒了下去,连爬带滚,到了晒台门边,又从那小扶梯上滚了下去。“怎么的,伤在哪里?伤在哪里?”“没有!”李先生颤着声音回答,心里头臭虫似的钉着那个问题:明天怎么逃得出去?(有删改)【注】南宋朱熹《中庸章句》中以“右第X章”总括对《中庸》某一章的诠释,本文标题仿自于此。文本二:放下你的鞭子(节选)【注】陈鲤庭青工:那么你们是什么地方人?你们是从关外逃来的吗?香姐:是的,我们的家就在沈阳,先生,你们不记得“九·一八”吗?(回忆)日本兵开到沈阳,那儿十几万的中国兵说是受了什么不准抵抗的命令,都撤退了,于是就留着我们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在那儿受苦。青工:(气愤地)他妈的!(转过气来)后来你们怎么样呢?香姐:后来我们每家还捐了三块钱,他们说送点钱给东洋人,他们就不会来糟蹋我们了。其实你就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们逃想过,这样子活下去,有什么意思呢?我们也投了义勇军和这些小鬼子拼了吧,可是我们俩老的太老,小的太小,怎么中用呢?汉子:(痛苦地)最可怜的是你的妈,她活着的没有过一天好日子,连死也死得那么可怜……香姐:(哭泣着)爸爸,爸爸。汉子:而且我现在还发了疯,打你骂你,想从你身上榨出咱们的饭来!天哪,怎么的,谁使我疯的呢?青工:那你怨恨谁呢?汉子:人家都说是我的命不好,我的命不好,也许是的。青工: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汉子:先生的话固然不错,可是叫我们怎么办呢!青工:怎么办呢?咱们就得一伙儿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账去——这才有我们的生路!汉子香姐:(齐)可是叫我们拿什么去打倒他们呢?青工:你要打倒他们,(拾起鞭子)你应该用你这个武器。我们是有我们的武器的。就是空着两只手,拳头也是我们的武器呀!汉子:这有什么用,人家有的是飞机大炮呀!青工: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观众: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人!【注】《放下你的鞭子》是1931年由剧作家陈鲤庭执笔写成的抗战街头剧,剧名取自剧中青工阻止汉子鞭打香姐时所说的一句台词。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开头写“枪声炮声都沉静下去了”,既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合理的环境氛围。B.文本一结尾写李先生从楼梯滚下,与《装在套子里的人》写别里科夫从楼梯滚下一样,都饱含作者对人物的憎恶唾弃。C.文本二写青工、汉子街头偶遇,与《雷雨》写鲁大海、周朴园在周公馆冲突一样,都通过写生活场景折射出时代背景。D.相比较而言,文本一的语言较文雅细腻,文本二的语言则较通俗直白,这与两位作者对文体和受众的不同定位有关。10.关于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标题及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文本一仿用朱熹《中庸章句》语句为标题,隐含了作者致敬先儒、弘扬传统文化的用意。B.文本一标题有“助读《中庸》第二章”之意,这一独特的表达能引起读者的好奇与关注。C.文本二以剧中人物的台词为标题,既能强调人物的强烈情感,又可以借此提示有关剧情。D.文本二标题中的“你”和“鞭子”含义丰富,其中有鼓励民众拿起抗战武器的言外之意。11.文本一与文本二都在人物描写中交代“九·一八”这一历史背景,这样处理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12.文本一中的李先生和文本二中的汉子对生活变故有相似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产生的思想根源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万象春,字仁甫,无锡人。万历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皇女生,诏户部、光禄寺各进银十万两。象春力谏,不听。屡迁礼科都给事中。郑贵妃有盛宠,而帝耽于酒。象春因慈宁宫灾疏谏,报闻。时宗室繁衍,岁禄不继,象春议变通。会河南巡抚褚鉄亦奏其事,帝即命象春遍诣河南、山西、陕西诸王府,计画以闻。象春抵河南,方集议,而周府诸宗人疑缺疏出宗正睦木挈(人名)意,群殴睦木挈几死。象春以状闻,帝为夺诸人岁禄。象春复以次诣秦、晋诸藩,奏上便宜十五事,多著为令。真人张国祥乞三年一勤,象春言左道无民社寄,不当在述职之列。时诏许后父永年伯王伟乘肩舆,象春言:“勋成不乘舆,祖制也。固安伯陈景行、武清伯李伟,太后父,衰白封,始赐肩舆。定国公徐文璧班首重臣,嗣爵久,故亦蒙殊典。今伟非三人比,乞寝前命。”皆不许。孟秋将享庙,帝斋宿宫中,象春言当在便殿,不当于内寝。帝怒,停俸三月。已,因灾异,言:“外吏贪残不当遣缇骑逮问宫禁邃密不当宿重兵廷臣建言贬黜当叙迁内臣有犯当付处廷按治。”帝报闻。象春在谏垣久,前后七十余疏,多关军国计。请复建文年号,加景帝庙谥,尤为时所称。出为山东参政。妖贼郭大通为乱,计擒之。历山西左布政使。二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倭躏朝鲜,滨海郡邑悉戒严。象春拊军民,供馈运,应机立办。中使陈增以矿税至,象春疏论其害。福山知县韦国贤忤增被侵辱,象春力保持之,增遂劾国贤沮挠,象春党庇。诏逮国贤,夺象春俸,遂引疾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未上卒。赠右都御史。《明史·万象春传》13.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外吏贪残不当遣/缇骑逮问/宫禁邃密不当宿重兵/廷臣建言贬黜当叙迁/内臣有犯当付外廷按治B.外吏贪残不当遣缇骑逮问/宫禁邃密不当宿重兵/廷臣建言贬黜当叙迁/内臣有犯当付外廷按治C.外吏贪残不当遣/缇骑逮问/宫禁邃密不当宿重兵/廷臣建言/贬黜当叙迁/内臣有犯/当付外廷按治D.外吏贪残不当遣缇骑逮问/宫禁邃密不当宿重兵/廷臣建言/贬黜当叙迁/内臣有犯/当付外廷按治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享庙,祭祀太庙。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B.谥,指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给出的褒义性的称号。C.引疾,托病辞官,古代官员辞官的委婉说法之一,类似的表达还有告老、乞骸骨、移病等。D.赠,即追赠,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本文为赠官,古代朝廷会对功臣先人或本人追封爵位官职。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象春公正严明。他按皇帝命令遍访河南、山西、陕西各王府。到河南,周府各位宗人群起殴打宗正睦木挈,万象春就将此事上奏皇帝,于是停发各宗人俸禄。B.万象春敢于谏言。得知诏许皇后父亲永年伯王伟乘坐轿子,他认为不符合祖宗制度,向皇帝直谏,请求皇帝停止这项命令。C.万象春大义凛然。任职山东参政时,陈增以矿税使身份来到山东,万象春向皇帝上书矿税使的害处,并极力维护被陈增弹劾的福山知县韦国贤。D.万象春恪尽职守。无论身居什么职位,他都敢于直谏,但皇帝并不都同意他的意见,甚至几次因为生气停发万象春的俸禄。16.把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象春复以次诣秦、晋诸藩,奏上便宜十五事,多著为令。

(2)象春拊军民,供馈运,应机立办。

17.万象春在御史台任职很长时间,多次向皇帝进谏。请简要指出三例直接关涉皇室宗亲利益的进谏。

五、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扇上画牡丹罗隐为爱红芳满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叶随彩笔参差长,花逐轻风次第开。闲挂几曾停蛱蝶,频摇不怕落莓苔。根生无地如仙桂,疑是姮娥月里栽。1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扣住题目,点明诗人请人在扇上画牡丹的原因:红芳遍地,惹人怜爱。B.颔联表现作画的动态过程,在画家笔下,牡丹叶参差生长,花在风中依次绽放。C.“几曾”“不怕”都是虚词,既写出了画中牡丹的特点,也增添了诗歌的意趣。D.本诗语言浅近平和,通俗易懂,闲适随性的笔墨之中暗含着对盛世昌隆的赞美。19.赏析本诗的颈联是如何表现画者的技艺精妙的?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六、名篇名句默写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项脊轩志》中写妻子刚嫁入家门时,二人在项脊轩中的温馨往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向往的是良辰胜景独自出游,农忙之时躬耕农桑的生活。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5)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查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6)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黄庭坚《登快阁》中,描绘诗人自己初登快阁时所览胜景,展现自己胸襟怀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消磨时光的生活状态。

七、简答题

2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宋时期,因“乌台诗案”,苏轼被一贬再贬,数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