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专项训练四_第1页
2022届高三专项训练四_第2页
2022届高三专项训练四_第3页
2022届高三专项训练四_第4页
2022届高三专项训练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专项训练四语文部分古诗词鉴赏专项突破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崇义里滞雨李贺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注】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则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B.“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不正确,诗中说的是“梦泣生白头”,意思是诗人梦见自己满头白发,不禁暗自悲泣,并不是诗人真的已经满头白发了。故此题答案为B。2.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诗人客居他乡,心中满怀忧愤,枕着剑匣入眠,在梦中驰骋沙场,实现了封侯之愿。②寄托着诗人投笔从戎、立功封侯的渴望和对远离家乡、遭遇人生坎坷的忧愤。【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意的分析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结合诗人身世、追求和诗歌的写作背景来分析。首先解说句子含意,“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意思是诗人满怀忧愁,枕着剑匣入眠,梦中实现了封侯的愿望。然后体会句子蕴含的情感,“忧”,表明诗人内心充满忧愤之情;“客”,表明诗人此时客居他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枕剑匣”“封侯”则表明诗人有投笔从戎的愿望,并且希望能够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梦”却表明,诗人的愿望只能在梦里实现,再结合上文分析,可知表达出诗人对人生坎坷的愤懑之情。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浣溪沙·洞庭①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一湾纹缬②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缬:有花纹的纺织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D)A.“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B.“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D.“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D项,“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错误。这两句词的观察角度,一为远视一为近观,发生了变化。故选D。2.整首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至少答出两种)(6分)【答案】①动静结合。全词既有对“楚天”“峰青”“旗梢”“晚波”等的静态描写,也有对“白鱼”的动态描写。②比喻、对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需要找出词中写景的句子,然后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分析。“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是静,“白鱼双尾玉刀明”,写出鱼跃出水面的动态,以动衬静;“玉刀”运用了比喻修辞,写出了鱼尾的形和色,“白”和“红”,色彩鲜明,形成对比。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杜牧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①。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旅馆夜忧姜被②冷,暮江寒觉晏裘轻。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注】①一阳生:指冬至日。②姜被:后汉姜肱与兄弟友爱,常共被而眠。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第一句写作者客居他乡恰逢京使,为能捎信给弟弟而感到欣喜。B.第三句写作者冬至日思家忧国之情更为强烈,借酒消愁愁更愁。C.第五句用“姜被”典故,含蓄地表达作者对弟弟的思念和关爱。D.作品感情真挚,联想丰富,语言深婉,格调高雅,富有生活气息。【解析】B项,“忧国之情”错,诗人借酒所解之忧是对兄弟的思念,诗中没有体现忧国之情。2.尾联“疑”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6分)【答案】①“疑”是“疑惑、怀疑”的意思。“疑”字把诗人在客居之地的所闻所感与弟弟在京城生活的情景关联起来,拓展了诗的意境;②“疑”字自然流露出对弟弟近况的焦虑与担忧,语浅情深,真切感人;③“疑”字回扣颔联的“忆”,笔触从往事转向难以确知的当下,章法更显圆紧,也更有余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疑”是动词,是“疑惑、怀疑”的意思,动作发出者是作者,而此时他正在思念远方的兄弟,自己所在之地可能都下了雪,那远在京城的弟弟恐怕更冷吧。由“忆”及“疑”,由“疑”及“忆”,在时间上把冬至与往昔联系起来,空间上把客居之地与弟弟所在之地联系了起来,情感上用担忧与挂念将自己和兄弟联系了起来。所以可以从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结构上的前后呼应等方面作答。)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听郑羽人弹琴【唐】李中仙乡景已清,仙子启琴声。秋月空山寂,淳风一夜生。莎间虫罢响,松顶鹤初惊。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羽人”,就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飞仙,诗中“仙乡”“仙子”两词照应了诗的题目。B.秋天的夜晚,明月照在山中,山林一片寂静,诗人听仙人弹琴,淳古之风油然而生。C.诗中选取的“琴声”“秋月”“松鹤”等意象,同尾联的“浮华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弹琴人特殊的身份,独特的意境,以及浮华的现实,催生了诗人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解析】“昔盛今衰的幽怨之情”理解错误。“因感浮华世,谁怜太古情”,表达作者追寻“淳古之风”的感情。2.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一幅秋夜草间寒虫不鸣、松顶鹤惊欲飞的清幽画面。(2分)侧面烘托了琴声的美妙,(2分)为抒发思古之情做了铺垫。(2分)五、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2题。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B)A.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B.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C.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D.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B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错误,此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故选B。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分)【答案】①读书给人一种亲切感。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自己沉醉于书海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地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诗首联通过“似故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数学:解析几何第一讲1.过点M(-2,m),N(m,4)的直线的斜率等于1,则m的值为()A.1 B.4C.1或3 D.1或4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eq\f(4-m,m+2)=1(m≠-2),解得m=1.2.(2022·北京海淀区模拟)过点(2,1)且倾斜角比直线y=-x-1的倾斜角小eq\f(π,4)的直线方程是()A.x=2 B.y=1C.x=1 D.y=2答案A解析∵直线y=-x-1的斜率为-1,倾斜角为eq\f(3π,4),∴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eq\f(π,2),斜率不存在.又∵该直线过点(2,1),∴其方程为x=2.3.如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A.k1<k2<k3B.k3<k1<k2C.k3<k2<k1D.k1<k3<k2答案D解析设l1,l2,l3的倾斜角分别为α1,α2,α3,则由图象知0<α3<α2<eq\f(π,2)<α1<π,所以k1<0<k3<k2.4.直线l的方程为Ax-By-C=0,若A,B,C满足AB>0且BC<0,则直线l不经过的象限是()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答案D解析原直线方程可转化为y=eq\f(A,B)x-eq\f(C,B),由AB>0可得直线的斜率为正,由BC<0可知直线的纵截距为正,因此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故选D.5.直线xcos140°+ysin40°+1=0的倾斜角是()A.40° B.50°C.130° D.140°答案B解析将直线xcos140°+ysin40°+1=0化成xcos40°-ysin40°-1=0,其斜率为k=eq\f(cos40°,sin40°)=tan50°,倾斜角为50°.故选B.6.若直线l过点(m,3)和(3,2),且在x轴上的截距是1,则实数m=________.答案4解析由在x轴上的截距是1,得m≠3,则直线方程为eq\f(y-2,3-2)=eq\f(x-3,m-3).当y=0时,则x=6-2m+3=1,故m=4.7.若过点P(1-a,1+a)与Q(4,2a)的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且m=3a2-4a,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eq\b\lc\[\rc\)(\a\vs4\al\co1(-\f(4,3),39))解析设直线的倾斜角为α,斜率为k,则k=tanα=eq\f(2a-1+a,4-1-a)=eq\f(a-1,a+3),又α为钝角,所以eq\f(a-1,a+3)<0,即(a-1)·(a+3)<0,故-3<a<1.关于a的函数m=3a2-4a的图象的对称轴为a=-eq\f(-4,2×3)=eq\f(2,3),所以3×eq\b\lc\(\rc\)(\a\vs4\al\co1(\f(2,3)))2-4×eq\f(2,3)≤m<3×(-3)2-4×(-3),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eq\b\lc\[\rc\)(\a\vs4\al\co1(-\f(4,3),39)).8.已知直线l过点(1,0),且倾斜角为直线l0:x-2y-2=0的倾斜角的2倍,则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答案4x-3y-4=0解析由题意可设直线l0,l的倾斜角分别为α,2α,因为直线l0:x-2y-2=0的斜率为eq\f(1,2),则tanα=eq\f(1,2),所以直线l的斜率k=tan2α=eq\f(2tanα,1-tan2α)=eq\f(2×\f(1,2),1-\b\lc\(\rc\)(\a\vs4\al\co1(\f(1,2)))2)=eq\f(4,3),所以由点斜式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y-0=eq\f(4,3)(x-1),即4x-3y-4=0.英语:寒假英语专练4教师版一、语法填空阅读下面短文,在空白处填入1个适当的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

Adversity(逆境)canbeatyoudown,butprobablyitalsohastheabilitytomakeyoustronger.Theimpactandultimateresultdependon

①___________youdowiththedifficultiesthatcomeinyourway.

Beethovencomposedoneofhis②___________(great)worksaftergoingdeaf.SirWalterRaleighwroteTheHistoryoftheWorldduringhisthirteen-yearimprisonment.HadColumbusturnedback,noonecould③___________(blame)him.Ofcourse,noonewouldhaveremembered④___________,either.AbrahamLincolnmadegreatachievementsbyhis

displayofwisdomduringtheAmericanCivilWar.

Eventually,consideramorerecentexample.Forsixteenyears,Dr.MaryGroda-Lewishadadifficulttime⑤___________(study)thewrittenwordsonaccountofalearningdisorder.She⑥___________(put)inprisonontwodifferentoccasionsandalmostdiedofastrokewhenbearingachild.⑦___________(commit)togoingtocollege,shedidavarietyofoddjobstosavemoney.Whengraduatingfromhighschoolateighteen,shewasconsideredasanoutstandingstudentandfinallyenteredcollege⑧___________(success).Determinedtobecomeadoctor,shereceivedmany⑨___________(rejection)ofthemedicalschoolsbeforeAlbanyMedicalCollegefinallyacceptedher.In1984,Dr.MaryGroda-Lewis,

⑩___________wasthirty-fiveyearsoldthen,graduatedwithhonorsandrealizedherdream.二、短文改错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Atpresent,anincreasingnumberofstudentwearglassesandsomeeveninhighdegree,thatworriesthemselvesalot.Inmyopinion,thereweremainlythreereasons.First,theirwaysofusingeyesarenothealth.Second,becausethehighpressureofstudy,theyoftenstudyfortoolongwithoutanybreak.Third,somespendtoomanytimebeforetelevisionsorcomputers.However,muchcanbedonetoprotectoureyesight.Whenread,weshouldbeinbrightplacesbutletoureyesresteveryanhour.Wheneverwearefree,weshoulddosomeeyeexercisessothatourtiredeyescanberestoredquick.三、书面表达请根据下列提示要点,以“TheWaystoKeepHealthy”为题,写一篇短文。提示:1.人人都想保持健康。2.饮食要健康:多吃水果、蔬菜,因为它们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少吃黄油、奶酪、咖啡和巧克力,因为它们含糖和脂肪太多,糖和脂肪使你迅速变胖。3.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锻炼,充足的睡眠,不要过度劳累,不抽烟等等。要求:1.短文必须包括上述所有要点,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使短文连贯。2.词数约100左右。TheWaystoKeepHealth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语法填空答案:1.what2.greatest3.haveblamed4.him5.studyingput7.Committed8.successfully9.rejections10.who解析:逆境可以打败你,但它也能使你更强大。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你在面对困难时如何对待它们。1.

what考査名词性从句的连接词。dowhir处理,应对"与what搭配构成"what...dowith"结构表示”如何应对/处理",注意和"how...dealwith"结构的区别。2.

greatest考查形容词的最高级。oneof+the+形容词的最高级+名词的复数形式表示"最……之一”。3.

haveblamed考查虚拟语气。HadColumbusturnedback是IfColumbushadturnedback的省略倒装结构,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假设,其主句的谓语动词应用could/wouldhavedone,故空格处填入haveblamed。4.

him考查代词。指代前文的Columbus,在句中作宾语,故用宾格him。5.

studying考査固定用法。haveadifficult/hardtimedoingsth.做某事有困难。6.

wasput考査时态和语态。该段介绍Dr.MaryGroda-Lewis过去的经历,故应用一般过去时;句子主语She与谓语动词put之间是动宾关系,故用被动语态,所以空格处填wasput。7.

Committed考查非谓语动词。becommittedto表示“致力于"。注意其过去分词形式需要双写t再加-ed。8.

successfully考查词性转换。修饰动词entered用副词。9.

rejections考查名词的数:空格前有many修饰,故应用名词的复数形式。10.

who考査定语从句。分析句子结构吋知,空格后有谓语动词was,故空格处应填入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Dr.MaryGroda-Lewis,关系词在从句中作主语,故用who引导。短文改错答案:Atpresent,anincreasingnumberofwearglassesandsomeeveninhighdegree,worriesthemselvesalot.Inmyopinion,theremainlythreereasons.First,theirwaysofusingeyesarenot.Second,becausethehighpressureofstudy,theyoftenstudyfortoolongwithoutanybreak.Third,somespendtootimebeforetelevisionsorcomputers.However,muchcanbedonetoprotectoureyesight.When,weshouldbeinbrightplacesletoureyesresteveryanhour.Wheneverwearefree,weshoulddosomeeyeexercisessothatourtiredeyescanberestored.书面表达答案:Apossibleversion:Everyonehopestobeingoodhealth.Buthow?Herearesomewaystokeephealthy.First,youneedahealthydiet.Itisbettertoeatfreshfruitandvegetablesbecausetheyhavealotoffiberandvitamins.Don’teatthefoodwhichcontainstoomuchsugarandfat,likebutter,cheese,coffeeandchocolate.Fatandsugarmakepeopleputonweighteasily.Second,goodlivinghabitsareveryimportant.Youshoulddoregularexercisetobuildupyourbody.Besides,enoughrestisnecessaryforyourhealth.Youneed8hours’sleepanightanddon’tworktoohard.Smokingisabadhabit,soneversmoke.Inaword,healthyfoodandgoodlivinghabitsaregoodwaystokeephealthy.政治:文化生活模块强化训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当前,“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升级到产业互联网,数据的作用要从促进消费形态的变化,转向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业态的诞生,真正成为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数据将打破原有产业、地域的界限,搭建起产业综合创新的平台,全球经济必然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创新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材料表明()①先进文化能够驱动经济的创新发展②文化通过消费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③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④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深度融合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互联网+”打破原有产业、地域的界限,搭建起产业综合创新的平台,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表明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深度融合,先进文化能够驱动经济的创新发展,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核心。故选A答案:A2.(2022·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①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③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传承。德国的很多姓氏是传统手艺人的价值标签,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体现了①。德国人的严谨认真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体现了④。德国文化影响着“德国制造”,②中“取决于”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德两国传统文化的差异,③排除。答案:B3.(2022·宜春二模)2022年3月,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从中可以看出()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和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④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和鼓励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次展览讲述了世界历史发展变迁的故事,体现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①符合题意。让观众在领略人类文明精华的同时更加真切地感知文明间的互补、互动和相互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③符合题意。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但未必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②说法错误。要欢迎和鼓励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④说法错误。故选B。答案:B4.(2022·深圳二模)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①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③集中展示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解析:家书主要记述的是家庭生活、家人亲情等内容,不能真实地反映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①判断错误。传统家书记载了古代家人之间的真情,对今天的人们仍然有警示借鉴意义,所以传统家书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②正确。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家书没有集中展示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和魅力的功能,③判断错误。通过传统家书,能让人们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④正确。故选C。答案:C5.(2022·东北三省四市一模)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引发了传播格局的根本性变革。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新渠道,成为人类知识传播的新载体。这表明()①科技创新为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媒介②科技越来越成为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发达的网络技术快速成长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网络技术为文化传播更新了物质技术手段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解析: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学习交流的新渠道,成为人类知识传播的新载体”,表明科技创新为文化传播带来新的媒介,网络技术为文化传播更新了物质技术手段,①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表述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表述错误。故选C。答案:C6.《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类,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B.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精神家园C.文化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解析:《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说明民族文化能够涵养当代人的心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家园,B正确切题。题干侧重于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其作用,不体现发展,A不合题意。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感受诗词之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不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重要途径。D说法错误。答案:B7.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形成了许多风味,影响最大的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菜系。我国各地的饮食文化差异()①缘于地理、经济、风俗等的影响②阻碍了相互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③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特征④决定了各地形成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受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①③符合题意。区域文化的差异并没有阻碍相互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故②排除。文化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不是决定,故④排除。答案:B8.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继承了辛亥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又超越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以及改革开放事业的伟大成功,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你从材料中获得的启迪有()①先进、健康的文化决定了社会发展方向②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③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④民族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进步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先进、健康的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方向,①观点错误;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④观点错误。②③正确,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9.著名文学大师钱钟书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他说:“中国诗里有‘西洋的’品质,西洋诗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我们这儿是零碎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的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材料说明()①世界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钱钟书的上述观点强调了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西文化要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③说法错误。答案:B10.(2022·东北三省四市二模)2022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之所以要注重“家风”,是因为()①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②优良家风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示范性,关系到党风政风③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④每个公民都应该做优良家风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要注重“家风”的原因在于,优良家风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和示范性,关系到党风政风,优良家风有利于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②③符合题意。良好的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①说法过于绝对。④说法正确,但这是加强家风建设的措施,不是原因。故选C。答案:C11.(2022·洛阳一模)某中学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中,结合学校的读书节,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辛亥革命故事会、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知识竞赛、孙中山思想发展报告会等活动。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学校组织这些活动的理由是()①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需要改造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活动③科学文化修养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之所以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入选。开展辛亥革命故事会、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知识竞赛等活动,有利于培育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操,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④入选。对于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而不是改造,①错误。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促进的,不能说前者是后者的基础,③错误。答案:C12.(2022·湖南湘中名校联考)中国旅游研究院等部门在公布的《中国游客海外形象全球调查》中指出,中国游客在礼仪方面与境外目的地存在较大冲突。海外居民认为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主要有: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和践踏花草、小孩随地大小便等。下列对中国游客境外不文明行为的网评,你认为正确的是()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习俗等差异,产生不同行为是正常的②游客代表国家形象,理应提高自身素质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出游地所在国的文化习俗④不同国家、民族的人,处事行为有差异,但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本题考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等知识。中国游客境外的不文明行为警示游客应提高自身素质,②入选。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乱扔垃圾、闯红灯、围观起哄、插队、抢座、践踏花草和小孩随地大小便等行为,在中国也是不文明的,说明文明的客观标准是一致的,④入选。不能说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是正常的,①排除。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③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2022·长沙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认为,“二孩”生育政策会直接对婚姻家庭产生影响。数据显示,被调查者认为生育“二孩”对家庭最明显的好处是利于培养两个孩子学会分享、相互照顾,他们长大后可以相互照应。其次是为家庭增添欢乐。再次是生育两个孩子,孩子长大后会减轻养老压力。除此之外,在减少“失独家庭”悲剧、“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方面也都有益处,但不是主要原因。这突出说明家庭生育两个(或以上)孩子主要是考虑孩子的教育和他们以后的生活状况,反映了父母首先为孩子着想的态度,同时证明了“传宗接代”等传统旧思想的改变。同样数据显示,经济压力增大、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加大、生活成本提高,被认为是对家庭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也是“70后”“80后”夫妇不愿意再生育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生育“二孩”还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风险,家庭关系复杂,家庭矛盾也会相应增多。材料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从1979年,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励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0年,中共中央提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育一个孩子。到1982年,修订的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2022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22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对现在“二孩”生育观念的认识。(12分)(2)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观点,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的原因。(10分)(3)结合材料二,就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4分)解析:第(1)问要求运用“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谈谈对现在“二孩”生育观念的认识。首先应阐述文化的相对独立性的原理,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2)问考查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要求运用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观点,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的原因。首先阐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的含义及把握这一原理的意义;然后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人口政策不断完善的必要性及意义。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是顺应历史规律之举。第(3)问属于探究类题目,答案具有开放性,但一定要围绕“应对人口老龄化”回答。答案:(1)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是经济、政治的反映。(2分)②但文化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它与经济不是亦步亦趋的关系,即文化有时超前、有时又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3分)社会环境、婚姻家庭状况、女性婚育和职业意识、教育水平,以及减少“失独家庭”悲剧、“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多种文化因素的存在,都是对当前现实的适时、超前或滞后的反映。(2分)③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先进、健康的文化能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社会发展,文化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这是文化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3分)“70后”“80后”夫妇不愿意再生育的主要原因,说明国人生育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说明文化影响“二孩”政策的实施。(2分)(2)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政策随我国国情的变化而变化。②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克服片面性,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评价不同时期的人口政策。③把握这一特征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所以,实施了三十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调整。④价值判断的社会历史性要求我们,自觉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⑤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持续问题、老龄化问题、人口结构性问题等开始显现,所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是顺应历史规律之举。(每点2分,共10分)(3)①优化人口结构,应对未富先老。②传承尊老传统,弘扬中华美德。③减缓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④敬老从心做起,助老从我做起。⑤多生一个好,自己来养老。⑥完善人口政策,家庭社会共养老等。(4分,要求与养老主题相关才给分)14.(26分)(2022·山东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制定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党内政治生活做出规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30多年来,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党的建设既积累了大量新成果新经验,又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根据时代发展和管党治党的新要求,十八届六中全会制定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这是在坚持1980年准则主要原则和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做出的新规定,是我们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新准则》指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1)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党内政治生活准则是怎样变化发展的。(12分)(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谈谈你对党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的认识。(10分)(3)《新准则》为我们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让这个熔炉“热”起来提供了基本遵循。请你就如何让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热”起来提两点建议。(4分)解析:第(1)问,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求制定《新准则》,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随着时代的变化,决定制定《新准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新准则》是对1980年准则的发展,说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第(2)问,要求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知识指向明确,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第(3)问属于建议类试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所提建议只要围绕让党内政治生活的熔炉“热”起来且言之有理均可。答案:(1)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0多年来,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针对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新准则》。(4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形势任务和党内情况的变化,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制定《新准则》,实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准则》是对1980年准则的创新发展,是在系统总结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举措、新经验、新成果基础上的制度创新。(4分)(2)①选拔任用干部要以德为先,这符合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要求。(2分)②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干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增强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所以选拔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3分)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所以要坚持信念坚定的好干部标准。(3分)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选拔干部坚持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2分)[(3)①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②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的组织生活,使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常态化。③党员要遵循党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历史:课时跟踪检测(四)中华文明的转型——元明清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22·如皋二调)元代地方官吏的选用,“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材料表明元朝时()A.恢复了九品中正制 B.中央集权得到加强C.行省长官形同虚设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析:选B材料表明从七品至从九品的地方官吏必须由中央的吏部拟注,中书省审核,由此可见地方的选官权力被削弱,中央集权得以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九品中正制的内容,故A项表述错误;材料没有强调行省长官的地位,只涉及地方在选官方面的权力受限,故C项错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清朝,且材料涉及的是中央集权方面,故D项错误。2.明代史料记载:“内阁之职同于古相,所不同者,主票拟而不身其事。如(大学士)高拱之经掌吏部等,俱出拟启事,入而调旨。”这反映了()A.内阁成为皇权与相权斗争的工具B.内阁并不直接总理政务大权C.内阁已拥有对国事的部分决策权D.六部演化为内阁的下属机构解析:选B题干论述的是内阁的职责,不涉及皇权问题,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中“主票拟而不身其事”“俱出拟启事,入而调旨”,可知内阁并没有直接总理政务的权力,故B项正确;内阁拥有部分的国事决策权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六部问题,故D项错误。3.清末御史张瑞荫的一份奏折:“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这说明军机处()A.有利于树立官场廉政之风 B.强化了君主专制C.削弱了内阁的权力 D.扩大了统治基础解析:选B材料中“名臣贤相……奉公守法”推断不出树立了官场廉政之风,故排除A项。材料指出,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B项;“若内阁,则权属于臣”说明如果是内阁则权力属于大臣,题意与C项描述不符;材料中没有叙述统治基础的扩大,排除D项。4.(2022·东台月考)乾隆皇帝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当时的官员巡视西藏时也指出“边氓(民)之气宜静不宜动,此等番民羁縻之足矣,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B.实行民族分化和歧视的政策C.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D.加强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C乾隆认为“西藏乃极边之地,非内地可比,其生计风俗,自当听其相沿旧习,毋庸代为经理”意思是乾隆已经认识到西藏地区与中土风俗不同,应当根据本民族习惯因地制宜,清代通过尊重差异的民族政策较好的解决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故C项正确,B项错误;“招募垦田,患有不可胜言者”说明在西藏地区推广农耕生产方式存在隐患,A项错误;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5.(2022·海门二模)钱穆认为,中国过去的政治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体制、观念上的进步不仅体现在此,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作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A.改变了皇权的核心地位B.推动了中央决策的合理化C.是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D.保障了地方的自主决策权解析:选C由材料“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更是有把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可知,钱穆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故C项正确;中国古代政治一直是以皇权为核心,故A项错误;材料不仅体现了中央决策的合理化,还有地方决策权,B项只体现了中央,D项只体现了地方,说法不全面,故B、D两项排除。6.日本史学家井上清在谈到明朝与日本的贸易时说:“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该材料可证明()A.日本与欧洲勾结共同掠夺中国B.明朝与日本贸易情况复杂多样C.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有其合理性D.明朝海禁导致日本海盗的盛行解析:选C“倭寇和北欧古代的海盗船,以及英国中世纪末的海盗兼贸易船是一样的”不能体现与欧洲的联合,故A项错误;“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不能体现贸易的复杂多样,故B项错误;由“和中国的往来不只是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海居民”可知,海禁是出于自我保护的需要,故C项正确;由于日本海盗的出现才有了海禁政策,而不是海禁政策导致了这种现象,故D项错误。7.(2022·如皋二调)明代徐光启说:“江南役重甲天下……祖父以役累中落。……启中举,尽免其役,家业复振。……(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材料反映出()A.明代士人普遍以商为荣 B.明政府放宽重农抑商政策C.明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D.明政府限制商人经营范围解析:选C根据材料“(植蚕)与市为贾,骤富焉,市人多效之”,可以得出明代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项正确;A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史实,且材料无法体现普遍性,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明朝政府放宽重农抑商政策及限制商人经营范围,故B、D两项错误。8.康熙年间,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其中,以上海和广州发展最为迅速。嘉道年间每年进出上海港的南北海船约在4000艘左右,上海成为南北洋贸易的重要枢纽。这表明上海的发展得益于()A.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 B.清初海禁政策的放宽C.鸦片战争之后的五口通商 D.清政府鼓励对外贸易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从事海外贸易活动,阻碍了中国和外国的往来,材料“清政府设立江、浙、闽、粤四处海关,关署分别设在上海、宁波、厦门和广州”表明康熙年间闭关锁国政策有所放松,进而推动了上海对外贸易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主要原因,其他海关也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位置,排除;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鼓励,D项错误。9.(2022·南京六校联考)1686年,清政府设立广州十三行。从官府的角度来说,十三行是外商的代表;从外商的角度来说,十三行又是清政府的代表。行商是得到官府承认的唯一合法机构,因此,“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然后以行商的名义办理出口报关”。这表明清政府()A.禁止中外贸易往来 B.重视海关税收征收C.维护外商经济利益 D.废除闭关锁国政策解析:选B材料“通过行商采购的货物,必须由行商抽取一部分手续费”表明清政府比较重视海关税收的征收,在广州作为唯一通商口岸后,粤海关的税收成为清政府的重要财源,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禁止”;设立广州十三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故C项错误;广州十三行的设立是闭关锁国政策的重要措施之一,故D项错误。10.(2022·海门二模)如图是德化窑出产的观音像。明朝陈凤鸣有诗云:“何年碧像灵岩栖,踏碎琼瑶尽作泥。烨烨宝光开佛土,晶晶白气压丹梯。”上述两则材料同时用来研究古代瓷器,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A.瓷器观音像与诗歌可以互证B.诗歌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C.历史研究需要学会辨析史料D.文学作品不能用来研究历史解析:选C结合材料可知观音像作为实物,古诗作为文献,两者结合来研究古代瓷器,同时也要注意辨别,才符合历史研究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中古诗是明朝的,瓷器是清朝的,不能体现两者互相印证,故A项错误;诗歌不能完整反映历史信息,故B项错误;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参考,故D项错误。11.(2022·江苏高考压轴卷)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以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戾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A.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D.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解析:选C何心隐是王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弟子,没有超越宋明理学的范畴,故A项错误;泰州学派是儒家流派,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何心隐主张每个人都有发展人的自然权利,但需要有所节制,故C项正确;何心隐代表的是地主阶级,不是新兴阶级,故D项错误。12.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他认为“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这表明王艮()A.摆脱了宋明理学的藩篱 B.旨在满足市民生活欲望C.继承发展了王阳明心学 D.与李贽的思想完全一致解析:选C材料中“‘愚夫愚妇’都能知能行”说明王艮的主张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有相通之处,根据所学可知,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故王艮继承发展了王阳明心学,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王艮的主张继承了王阳明的心学而不是摆脱,排除A项;材料中“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体现了王艮认为“道”并不是深不可测的神秘东西,而是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并不是强调满足市民生活欲望,排除B项;王艮的思想是对儒学批判地继承,李贽具有反传统的叛逆色彩,二人的思想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排除D项。13.(2022·如东三模)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在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十分流行,由上图下文模式逐渐发展为单而大图或双而合式(如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 B.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C.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 D.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解析:选C戏曲刻本侧重故事情节再现的插图模式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大众化的阅读需求,进而说明当时商业出版迎合市场需要,故C项正确;插图模式突出图画内容,不能说明活字印刷得到广泛应用,故A项排除;戏曲刻本的出版也不能说明戏曲艺术发展臻于完善,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将市民文化与其它文化形式比较,不能说明市民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故D项错误。14.下表是关于印刷术的相关记载。由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沈括《梦溪笔谈》雕版印书,“所费甚多,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近世(本朝之前)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元朝王祯《造活字印书法》千佛铜牌,多无文字,此有皇统纪元年号(金熙宗1141年),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括字排集成之,乃括字版传世之最先者。罗振玉《金泥石屑》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字形反,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宗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清朝蔡澄《鸡窗丛话》A.元朝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B.佛经大多采用活字印刷C.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 D.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解析:选C材料中几处提及活字印刷的信息,《造活字印书法》的记载表明元朝之前出现活字印刷术,《金泥石屑》的记载表明南宋出现活字印刷术,而《梦溪笔谈》《鸡窗丛话》的记载说明的是北宋时期出现活字印刷,可见最迟南宋时期才有活字印刷,C项正确;A项中“取代”说法错误;佛经仍然是雕版印刷,B项错误;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并不广泛,D项错误。15.(2022·海门二模)倪赞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赵孟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材料强调的画作()A.突出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B.富有生活气味,以形写神C.追求自然风景的写实描述 D.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解析:选D由材料“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写胸中逸气耳”“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可知两者都强调绘画不求形似而强调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文人画的特点,不是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故A项错误;材料注重表达画作的神韵意趣而不是富有生活气味,故B项错误;材料“不求形似”可知强调画作追求的不是写实,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分)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内阁大学士无定额。永乐年间有七人,宣德年间有十四人,万历年间有二十人,崇祯年间有五十人。明代内阁无属官。然而清代的内阁制就有不同:清代内阁大学士的名额,康熙年间,满汉大学士率为四员,到了乾隆十三年以后,才规定满汉学士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或一员或二员,非有缺不可递补。至于内阁官员有大学士、学士、侍读、中书舍人、典籍,其下又分设十二个小机构,作为国家行政中枢远较明代内阁组织庞大。这也导致清代内阁出现了权责不明的现象。材料二明太祖创设殿阁大学士之始,仅令其侍左右,备顾问,并不参与国政。迨仁、宣之世,创设票旨制度之后,大学士已参预政事,其后又有首辅、次辅之分,票拟仅决于首辅一人。然清则刚好相反,清内阁制成于康熙时代,然此时便有翰林院分去内阁一部分的职掌,因翰林院的职务亦为掌制诰以备顾问的机关。至雍正时,为对西北用兵而另设军机处,参掌机密,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明清两代的制度比较》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内阁这一制度从明到清的发展变化。(5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最主要原因。(2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二的内容可知,内阁由明代人数无定额、无属官发展到清代的人数相对固定,拥有一定数量的阁员,并下设十二个小机构;由组织结构简单发展到组织庞大,分工细密;清代的内阁相对明代的内阁来说权力被进一步削弱,甚至出现权责不明的情况。第(2)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清代设立军机处,而且清代军机处相较明代内阁来讲权力更是被进一步削弱,清代内阁权力同样也是被不断削弱,而君权则进一步加强。由此可知导致这一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第(3)问,明清时期这一制度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社会形势发展,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所以该制度的发展变化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强化了君主专制;但分工的细密,权责不明,也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答案:(1)发展变化:成员人数上,从没有严格规定到阁员人数的相对固定;组织机制上,由较为简单到组织较为庞大,分工更加细密;权力上,呈现由小到大,但逐渐被削弱。(2)主要原因:出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3)影响: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的发展变化;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也强化了君主专制;但同时内阁分工的细化易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物理:2022年2月10日物理试题1、由六节相同干电池串联组成的电池组,对一电阻供电,电路中的电流为2A,在10s内电源做功为180J,则电源的电动势为多少?从计算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9V串联电池组的总电动势等于各干电池电动势的总和2、下列几种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保险丝熔断后,可用铁丝代替B.可用湿布擦洗带电设备C.发现电线着火,立即泼水灭火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赶快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将电线挑开答案:ABC解析:A、工作电路的电流不能过大,过大保险丝会熔断,不可以用铁丝代替,故A错误;B、湿布是导电的,不能用来擦洗带电设备,不安全,故B错误;C、普通的水是导电的,发现电线着火,不能用水浇,可以用干粉灭火器,故C错误;D、发现有人触电时,应赶快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将电线挑开,不能用手直接拉,防止也触电,故D正确;因选不正确的,故选:ABC.点评: 带电体包括三部分:不高于36V电压,可以接触;高于36V低于1000V电压,是不能接触的;高于1000V电压是不能靠近的.3、总结通电导体发热规律的物理学家是()A.欧姆B.焦耳C.安培D.法拉第答案:B解析: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焦耳定律,欧姆发现了欧姆定律,安培发现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故B正确.4、已知在t=40s内通过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子数n=×1030,电子的电荷量e=×10-19C,求通过该导线的电流I。解析:在时间t内,通过该导线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ne又:q=It解得:I=5、一只普通的家庭照明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值与哪个数值较为接近()A.20AB.2AC.D.答案:C解析:普通家用照明白炽灯的规格为“220V,40W”,正常工作时,电压为22V,电功率为40W,此时的工作电流为:,C正确;ABD错误;6、—台空调机的额定功率为1KW假设在额定功率下平均每天工作6小时(h),30天用电量是()A.18kWhB.30kWhC.60kWhD.180kWh答案:D解析:每天平均使用6小时,则30天的总的工作的时间就是180小时,所以用的总的电量就是W=Pt=1KW×180h=180Kwh,所以D正确.故选D.7、把电阻是SKIPIF1<0的一根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来的SKIPIF1<0倍,则导体的电阻是()A.SKIPIF1<0 B.SKIPIF1<0 C.SKIPIF1<0 D.SKIPIF1<0答案:D8、用焦耳定律公式Q=I2Rt来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它()A.只适应于白炽灯、电铬铁一类用电器B.只适应于电动机、电风扇一类用电器C.中适应于电解槽电解、蓄电池充电等情况D.不论何种用电器都适用答案:D解析:焦耳定律适用于任何电路,能求出所有电路中的发热量9、“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以下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米尺测量金属丝的全长,且测量三次,算出其平均值,然后再将金属丝接入电路中B.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C.用伏安法测电阻时采用电流表内接法,多次测量后算出平均值D.实验中应保持金属丝的温度不变答案:AC解析:A、应测量出金属丝连入电路的有效长度三次,求平均值,而不是全长,故A错误;B、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用螺旋测微器在金属丝三个不同部位各测量一次直径,算出其平均值,B正确;C、金属丝电阻很小,与电压表内阻相差很大,使电压表和金属丝并联,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很小,应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故C错误;D、金属丝的电阻率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为保持电阻率不变,应保持温度不变,故D正确。10、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将电源、开关、热敏电阻、灯泡、滑动变阻器串联,闭合开关后,调节滑动变阻器,灯泡正常发光。则()A.环境温度升高,灯泡会变暗B.环境温度升高,要想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向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C.温度降低,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一定变暗D.温度降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灯泡有可能烧坏答案:C解析:A、环境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电路中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故灯泡会变亮,故选项A错误;B、环境温度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减小,要想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故选项B错误;C、温度降低,则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同时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即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也变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灯泡一定变暗,故选项C正确;D、温度降低,则热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不动,导致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减小,则灯泡一定变暗,灯泡不能烧坏,故选项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电路的动态分析问题,注意热敏定值阻值的变化问题。生物:专题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答案:D2.细胞代谢与酶和ATP密切相关,丹麦生物学家斯科因研究ATP合成酶,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下列关于酶和ATP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酶和ATP均是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B.酶的合成需要ATP供应能量和ADP的相互转化需要同种酶的催化无物种特异性,酶具有物种特异性答案:C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