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主讲:陈向阳
编辑课件推荐教材林崇德:《发展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编辑课件1.[美]罗伯特·费尔德曼著,苏彦捷等译,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2.[美]DavidR.Shaffer(邹泓等译):《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美]Newman著,白学军等译,发展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编辑课件《发展心理学》参考书目
4.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5.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编辑课件7.[美]劳拉·E.贝克(吴颖等译):《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8.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9.[美]S.A.Miller(郭力平等译):《发展的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发展心理学》参考书目编辑课件11.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杨丽珠:《儿童发展心理学纲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13.程利国:《儿童发展心理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14.周宗奎:《现代儿童发展心理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发展心理学》参考书目编辑课件15.林崇德: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1)申继亮、李虹、夏勇、刘立新:《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2)庞利娟:《婴儿心理学》(3)高月梅:《幼儿心理学》(4)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5)黄煜峰、雷雳:《初中生心理学》(6)郑和钧、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7)缚安球、史莉芳:《离异家庭子女心理》(8)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发展心理学》参考书目编辑课件《发展心理学》参考书目16.沈德立:儿童心理与行为研究书系,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沈德立、白学军:《实验儿童心理学》(2)俞国良:《社会性发展心理学》(3)梁保勇:《发展心理病理学》(4)陈会昌:《道德发展心理学》(5)施建农:《超常儿童发展心理学》(6)张文新:《创造力发展心理学》(7)李洪玉:《学习能力发展心理学》(8)阎国利:《阅读发展心理学》(9)白学军:《智力发展心理学》编辑课件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发展心理学界说发展心理学(广义)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的种系发展是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编辑课件心理的种系发展又可分为动物心理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两个部分。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主要研究低等动物心理如何演化到类人猿心理的发展历程,即研究人类心理发展前史,通过对不同进化阶段的现存动物心理进行比较研究,以勾画动物演化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大致图景。编辑课件动物心理发展经过了哪些阶段?编辑课件民族心理学(主要是原始人类心理学)主要研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各个民族的心理,并加以对照,以探讨人类的心理、意识如何在劳动过程中、在言语的参与下发生发展的,并勾划人类心理发展历程的大致轮廓(如何从原始人的心理发展到现代人的心理)。编辑课件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受精卵形成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life-span)中,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它构成个体/毕生发展心理学(即狭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个体发展心理学在前苏联称为年龄心理学。从逻辑上讲,发展心理学应全面地研究人生的各个阶段,但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主要集中精力研究儿童期(包括青少年)。因此“发展心理学”一词往往同“儿童心理学”交互使用,至今仍然有不少发展心理学实际上仅是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的发展心理学。
编辑课件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what(是什么),揭示或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揭示或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析发展的影响因素,揭示发展的内在机制。
编辑课件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描述发展的普遍行为模式(二)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三)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四)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五)提出帮助个体发展的具体方法编辑课件第二节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有史以来,儿童多半被认为是成人的雏形,“只是比较小、比较弱、比较笨的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强壮聪明起来,显露出身上确实始终存在的成人特征。”
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在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儿童被认为是未来的公民,接受成人式的任务训练。人们甚至从未想过,作为儿童,他们有自己的天性。
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旧约全书》中的观点是,儿童是被剥夺权利的、邪恶的人,他们生来就有原罪。这些天生的罪人需要严加管制,以免变得更为邪恶。
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新约全书》中则提到,儿童天生是无罪的,是善良的,只要环境不影响他们的正常成长,长大就是好人。
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早期的儿童观可以在艺术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儿童最早出现在绘画艺术中,大约在12世纪,那时画中的儿童不如说是“缩小了的成人”。
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13世纪以后,艺术作品中的儿童如天使、圣婴耶稣、裸体小男孩普托(Putto)等开始像儿童了。圆脸蛋的小普托出现于14世纪末,并且很快就成为一种装饰图形而盛行于世。但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作为成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被点缀在成人之间。
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文艺复兴运动(公元14世纪到17世纪)的强有力冲击引起了社会结构和家庭观念的更替,进而导致儿童观的变革。到15世纪末,出现了很多关心儿童利益与教育的趋向,印刷术的使用助长了这一趋势,有关儿童护理与教育的文字材料都流传开来。但由于文艺复兴的主旨在于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因而针对儿童的教材多半是古典科目,教育方式也是强制的、较死板的。
编辑课件西方早期的儿童观一直到17世纪以后,一种全新的儿童概念逐渐形成,人们开始注意到儿童甜蜜、纯洁、逗人喜爱的天性,把儿童作为有个性的人来了解和抚爱了。从此以后,养育健康而又有成就的孩子就成为父母最关心的事情。
编辑课件专栏:现代儿童观1、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2、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故而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一套强加于他们,或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3、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作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他们应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编辑课件专栏:现代儿童观4、儿童是具主体性的人,是在与各种丰富的活动之中不断建构他的精神世界的。5、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6、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
编辑课件专栏:现代儿童观7、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地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宝库是其自身与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自我建构。8、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发展。9、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探索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编辑课件二、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除了与近代社会的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外,有两大因素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首先是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影响。其次是进化论的影响。
编辑课件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随着社会观念的变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尊重儿童、发展儿童天性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利用儿童心理的特点与规律去教育儿童。
编辑课件自然主义教育运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从人的本性出发,把儿童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个年龄阶段,并编写了第一本以儿童年龄特征为基础,系统讲述科学知识的书《世界图解》。此外,夸美纽斯还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儿童特点并能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与教学原则。
编辑课件自然主义教育运动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都是从后天的经验中获得的,因此,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在于后天,在于教育。在他看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差异9/10是由教育决定的。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很小的年龄就开始。
编辑课件自然主义教育运动法国思想家卢梭(J.Rousseau)的儿童观集中体现在他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尔——论教育》一书中。通过虚构的儿童爱弥尔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提出儿童虽然不是成人,但也不是成人的宠物和玩物。他首先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的人。成人要尊重儿童,对儿童的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应按照他们的本性,考虑他们的年龄特征。
编辑课件自然主义教育运动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主义教育运动的盛行,对了解儿童心理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编辑课件进化论的影响
在《人类的由来和性选择》(1871)中,达尔文提出“人猿同祖”,并认为人与动物具有心理上的连续性;《动物与人类的表情》(1872)则进一步分析了人类与动物表情上的共性和共同的发生根源。
编辑课件布什总统的表情编辑课件进化论的影响
“尽管人类和高等动物之间的心理差异是巨大的,然而这种差异只是程度上的,并非种类上的。我们已经看到,人类所自夸的感觉和直觉,各种感情和心理能力,如爱、记忆、注意、好奇、模仿、推理等等,在低于人类的动物中都处于一种萌芽状态,有时甚至处于一种十分发达的状态。”——达尔文编辑课件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不仅从种系演化的途径研究了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也从个体变化的途径研究了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他认为,通过对儿童的观察研究可以了解人类心理的发展,并揭示动物心理向人类心理的演变过程,儿童成了研究进化的最好的自然实验对象。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就的《一个婴儿的传略》(1876),是儿童心理学领域早期的专题研究成果之一。
编辑课件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W.Preyer)的《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儿童心理》是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包括儿童感知的发展、儿童意志(或动作)的发展、儿童理智(或言语)的发展。在该书中,普莱尔通过对自己孩子从出生到3岁的系统观察与描述,肯定了儿童心理研究的可能性,并阐述了遗传、环境、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地作用。普莱尔也因此被誉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编辑课件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继普莱尔后,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于20世纪初首次用问卷法对儿童青少年的行为、态度、兴趣等作了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在西方社会掀起了一股“儿童研究运动”,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科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编辑课件科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法国的心理学家比纳(A.Binet)首创用智力量表进行个体差异鉴别,美国儿科医生格塞尔(A.Gesell)提出了婴幼儿发育常模,以及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华生(J.B.Watson)建立的儿童情绪的条件反射理论等,都对学科的形成与完善作出了贡献。
编辑课件三、从儿童发展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心理学们最初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兴趣仅限于学校儿童,后来才往前推移到学前儿童,再扩展到新生儿与胎儿。此时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学科称为《儿童心理学》(ChildPsychology)。1904年,霍尔(Hall)的《青少年心理学》问世(《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从此开始,确定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既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从出生到成熟期间各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特征。
编辑课件成熟是指身心发育过程的完成。达到成熟的时间因依据的标准不同而各有不同。但一般认为,个体的成熟大致在17-18岁左右。这主要是依据此时个体接受传统智力测验所得到的分数不再随年龄而增加,个体的身高也不再随年龄的增加而有大的增长。
编辑课件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沃斯(Hollingwerth)最先提出要追求人的心理发展全貌,而不是满足于孤立地研究儿童心理,并于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MentalGrowthandDecline:ASurveyofDevelopmentPsychology)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与此同时,另一位美国心理学家Goodneough也提出了同样的观点,写出了在科学性与系统性上超过Hollingwerth著作的《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该书1935年出版,1945年再版,曾畅销欧美。
编辑课件从1957年开始,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Psychology)做章名,代替了惯用的“儿童心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毕生发展心理学著作的三种命名方式:生命全程发展心理学(life-spandevelopmentalpsychology)人类发展(humandevelopment)人类毕生发展(个体生命全程发展)(life-spanhumandevelopment)。编辑课件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渐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编辑课件第三节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一、关于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遗传方面的因素,一是环境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是指那些与遗传基因联系着的,作为生物有机体内在的因素(包括生理成熟)[注:有人把遗传素质定义为“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朱智贤),需要说明的是“与生俱来”的素质并非都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环境因素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编辑课件(一)绝对决定论
1.遗传决定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仅起引发作用。编辑课件代表人物:高尔顿(Galton,F),家谱调查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霍尔(Hall,G.S.):“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编辑课件2.环境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外界影响的被动结果,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和教育的作用。“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并在我自己的特殊天地里培养他们成长,我保证他们中任何一个都能训练成我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或巨商,甚至乞丐和小偷,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
编辑课件(二)共同决定论
1.斯腾(Stern,W.)的“辐合论”“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渐次显现,也非单纯受外界影响,而是内在本性和外在条件辐合的结果”。“两种因素同为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虽然其所占比重可因事而异”。编辑课件遗传与环境双重作用示意图
遗传环境编辑课件2.格塞尔(Gesell,A.)的成熟势力说(theoryofmaturation-potency)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来自其1929年所做的著名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结果。编辑课件选择同卵双生子作被试,当她们长到第46周时(约10个月),对其中之一(这个被试用T表示)进行爬梯训练,而另一个(用C表示)不给予这种训练。当训练结束时(满1岁),T爬梯的能力已有不少长进。而对C的测量结果表明,她的爬梯能力没有长进。也就是说,在她们满1岁时,T和C在爬梯能力方面表现出较明显的差异。随后对C进行2周的集中训练,到第55周时,T和C在爬梯的速度与敏捷性方面已没有什么差异了。
编辑课件双生子爬梯实验结果编辑课件格塞尔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编辑课件(三)相互作用论
代表人物皮亚杰,瓦龙(Wallon,W.)、沃纳(Werner,H.)以及维列鲁学派等。
编辑课件基本论点
1.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一个因素作用的大小、性质依赖于另一因素。
编辑课件2.遗传与环境的作用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一是指有时遗传可以影响环境、环境可以影响遗传。二是遗传中有环境,环境中有遗传。编辑课件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是动态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水平、不同性质的心理机能上是有所不同的。编辑课件4.相互作用思想还应从主体和客体之间积极主动地相互交往来理解,也就是说二者之间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动力关系。编辑课件总的说来,遗传与环境,生物因素与社会因素对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可以理解为发展的可能性与现实性之间的辨证关系。个体的生物遗传因素规定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范围,但可能性并不等于现实性,潜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总是离不开环境条件。编辑课件当环境条件有利时(指与遗传相适应的环境),潜在可能性则可能得到充分实现,达到可能范围的上限,反之,潜在可能性只能在最低限度上实现。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正常健康的儿童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是相当广阔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环境条件的有利与否对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环境在遗传提供的可能性范围内决定个体发展的现实水平。编辑课件
二、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发展是由外部环境决定的理论,认为发展只有量的变化,而无阶段之分。另一些学派,如精神分析学派、皮亚杰学派等则认为发展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渐进性的量变到跃进性的质变的过程,表现出间断性——阶段性。编辑课件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分阶段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出现的基础,后一阶段又是前一阶段的延伸;旧质中孕育着新质,新质中又包含旧质,但每个阶段占优势的特质是主导该阶段的本质特征。发展是多层次、多水平的,而非单一的、孤立的。
编辑课件许多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发展是有阶段的,每个阶段具有不同与其他阶段的本质特征,这些特征与一定的年龄相对应。年龄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苏联心理学界曾把发展心理学称为年龄心理学。人们一般从4个角度去衡量一个人的年龄大小:(1)实际年龄(2)生理年龄(3)心理年龄(4)社会年龄编辑课件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征,称为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编辑课件划分心理年龄阶段的标准,可以归为如下几类:1)以生理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柏曼(L.Berman)以内分泌腺的发育优势作为分期标准,将儿童发展分为:胸腺时期(幼年),松果腺时期(童年),性腺时期(青年)。编辑课件(2)以智力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皮亚杰的分段是以思维发展为基础的。(3)以个性发展作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克森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编辑课件(4)以活动特点作为划分标准,如艾里康宁和达维多夫等将儿童的活动形式的转变作为分期的标准,将儿童发展分为:
直接情感的交往阶段(0-1岁)
摆弄实物的活动阶段(1-3岁)
游戏的活动阶段(3-7岁)
学习活动阶段(7-11岁)
在社会公益活动系统中的交往活动阶段(11-15岁)
专业的学习阶段(15-17岁)。编辑课件三、发展在时间上的稳定性或不稳定性
编辑课件四、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编辑课件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关键期”问题是动物心理学家洛伦慈(Lorenz,K.)在研究动物习性学时提出的。“印刻”(imprinting):幼雏(刚刚孵化出来的鹅、鸭、雁之类动物)对第一次见到的活动东西产生紧紧追随现象。编辑课件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西方发展心理学的产生、形成、演变和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1882年之前为准备时期,在近代社会发展、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下,经过学多科学家对儿童研究的促进,终于在19世纪后期诞生了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发展心理学的形成时期,既在欧洲和美国出现一批心理学家,开始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编辑课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发展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是西方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和增新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西方儿童心理学的分化和发展时期。编辑课件第一节行为主义的发展观行为主义大致可以分为三代早期的行为主义是第一代,其特征是:客观主义;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解释行为;强调联结学习;外周论;环境决定论。第二代是新行为主义,主要特征为: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变量;允许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对行为的内部动因进行推测;以操作主义观点解释中介变量。编辑课件第三代为新的新行为主义,其基本特征为:给予认知、思维等心理因素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以足够的重视;把认知、思维看成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强调研究方法的客观性。尽管新的新行为主义探索了认知、思维在行为调节中的作用,但它把对行为的预测与控制作为其研究的根本目标,这一点使它区别于认知心理学。编辑课件一、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1.否认人类本能的存在(环境决定论)2.对情绪问题的研究编辑课件3.关于儿童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条件反射法(3)口头报告法(4)测验法编辑课件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1.操作性行为的思想体系2.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1)育婴箱的作用(2)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编辑课件
三、班图拉的发展心理学思想观察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的特点及类型观察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2)并不依赖直接强化(3)具有认知性(4)不等同于模仿编辑课件观察学习的基本类型:(1)直接的观察学习:也称行为的观察学习。指的是对示范行为的简单模仿。(2)抽象性观察学习:观察者从他人的行为中获得一定的行为规则或原理,以后在一定条件下观察者会表现出能体现这些规则或原理的行为,却不需要模仿所观察到的那些特殊的反应方式。编辑课件(3)创造性的观察学习:观察者通过观察可将各个不同榜样行为特点组成不同于个别榜样特点的新的混合体,即从不同的示范行为中抽取不同的行为特点,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方式。编辑课件2.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
(1)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2)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3)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4)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编辑课件第二节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观
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思想(一)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二)心理发展阶段说(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生殖器期或恋母阶段(3-6岁)4.潜伏期(6–11、12岁)5.青春期(11、12之后)编辑课件二、艾里克森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是一个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八个阶段,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事件的发展顺序,前后相继,循序渐进。在发展过程中,以个人的自我为主导,按自我的成熟时间表,将内心生活与社会任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分阶段、又有连续性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编辑课件在每一个发展阶段,各有其特定的带普遍性的心理社会任务有待解决。每个人解决任务的程度,总是落在两个极端之间的某一点上。一个人的人格总是在自我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发展着,自我的发展无论顺利与否,必须依次通过人生的八个阶段。编辑课件人格发展渐成说
1.婴儿期(从出生——两岁):主要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和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婴儿的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便对周围环境产生基本信任感。反之,便产生怀疑感。2.儿童早期(2岁——4岁):自主感对羞怯或疑虑感,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编辑课件3.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7-12岁):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和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编辑课件5.青年期(12-18岁):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自我同一性:认识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地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和怎样成为理想的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一种内在和连续之感,认识自己和别人的同异,认识现在和未来在社会中的关联。编辑课件6.成人早期(18-25岁):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7.成人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老年期(50岁之后):这个时期的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编辑课件第三节皮亚杰学派的发展观
一、皮亚杰的生平及论著二、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思想
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学派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所谓“临床法”:以摆弄实物为主,辅之以口头提问,把摆弄实物、谈话和直接观察结合起来。编辑课件(一)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所研究的是“知识是如何成长起来的”的问题,是通过什么过程一个人从较低层次的知识过渡到较高层次的知识”,皮亚杰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儿童的认识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它的内在结构是什么,各种不同水平的智力、思维结构是如何人先后出现的,等等。认知的成长与智慧的成长是同步的。编辑课件1.皮亚杰的发展观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2.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认为儿童的思维既非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源自后天的经验,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编辑课件皮亚杰认为人的经验有两种,一种是物理经验,另一种是数理逻辑经验。物理经验是客体自身属性的反映,如轻重、软硬、粗细等。数理逻辑经验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它是主体通过自己的动作以及以后的运算作用于客体后产生的。
编辑课件因此皮亚杰认为,“知识在本质上既不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最初便是纠缠得不可分的——发生的”。
编辑课件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实现的:一个是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另一个是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编辑课件3.关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皮亚杰认为,制约发展的因素有四个:(1)成熟:必要条件(2)经验:经验可以分为两种:物理经验(个体作用于物体,抽象出的物体本身的特性)和数理逻辑经验(它不是通过感知对客体本身性质的抽象,而是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所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编辑课件(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涉及教育、学习、语言等方面。皮亚杰认为社会环境不是发展的充分因素。编辑课件(4)平衡这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既然成熟、经验、社会环境不能完全解释发展的原因,那么必然存在着其它因素。而且原有的三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就需要某种协调。这种协调的本质就是平衡化。皮亚杰观察到,主体在形成认知结构时都要经历大量的试误过程,试误实际就是不断地同化与顺应活动所组成的反应系列。它是一种自动调节活动。自动调节正是平衡化地实质所在。编辑课件4.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认为心理发展的结构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图式最初来自遗传,以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图式不断得到改变,低级的动作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建构出新的图式。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编辑课件皮亚杰认为思维或认知是一种具有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的结构。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结构是人通过对客观现实的适应逐步建构起来的,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主体通过行动不断自行构建而成的。编辑课件(二)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
(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差异等,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编辑课件(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的交叉。(4)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编辑课件(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一定交叉的。(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编辑课件儿童心理的发展的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儿童在这一时期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行为)图式。借助这种图式,儿童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而不是表象和运算)去适应环境,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末期出现智慧结构。
编辑课件六个小阶段:(1)反射练习期(出生-1月)儿童出生后用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2)习惯动作时期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机体的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联结起来,形成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等。编辑课件(3)有目的动作的逐步形成时期(4.5-9月)4个月后,儿童在视觉和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以后经常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这样一来,儿童的活动便不再限于主体自身,而开始涉及对无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的动作。于是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循环联系。编辑课件(4)手段与目的分化并协调期(9-11、12月)在这个阶段。目的与手段已经分化,智慧动作出现。此外儿童各动作图式之间的关系更加灵活,更加概括化。
编辑课件(5)感知运动智力时期(11、12-1.5岁)在这个阶段当儿童偶然发现某个感兴趣的动作结果时,不只是重复以往的动作,而是在重复中作出一些改变,通过尝试错误,第一次有目的地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6)智力的综合时期(1.5-2岁)。这个时期的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寻求新方法之外,开始在头脑中用“内部联合”方式解决新问题。
编辑课件感知运动阶段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一是主体和客体的分化,建立了“客体永久性”,即当客体在眼前消失,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客体永久性的建立标志着儿童已把主客体分化开来(在1岁左右),即从以自我为中心变为把自己看成是无数客体中的一个。二是因果关系联系的形成,儿童最初的动作都是无目的的,在儿童的通过动作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逐渐产生动作与由动作造成的对客体影响的结果的分化,以后又扩展到动作与客体间的关系,使动作的目的性越来越明确,这意味着因果认识产生了。编辑课件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时期,由于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但是这时候儿童的心理表象还只是物的图象,并不是动作图式的内化。编辑课件前运算阶段又分为两个阶段:(1)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其特点在于儿童掌握了象征功能,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思维。儿童象征性游戏的产生是象征性思维开始的标志。这个阶段儿童运用的概念与一般成人用的概念不同,这种概念是具体的、动作的,而不是抽象的、图式的。编辑课件(2)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是从前概念阶段向运算思维过渡的阶段。其思维的主要特征是直接受知觉到的事物的显著特征所左右。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说明,儿童只注意事物的一个维度或一个方面,不能同时注意事物的两个维度或两个方面。儿童的判断受直觉表象自动调节。编辑课件有人(Tomlinsonkeasey,1978)对儿童的“运算”作了4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掌握各种“守恒”——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有一定的顺序。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6-7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7-8岁)、面积和重量守恒(9-10岁),最后是体积守恒(12岁)。这一时期思维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是指儿童往往只注意主观的观点,无法接受别人的观点,也不能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的观点协调。编辑课件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所谓运算是指在心理上进行操作,是外部动作内化为头脑内部的动作(操作)。“运算”一词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它有几层意思:第一,运算是一种内化的动作,既在头脑中进行的思维活动。第二,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动作,它既能朝一个方向进行,又能向相反方向运转。可逆性具有两种形式,一是逆向性,又称反演性或否定性。例如,A与-A是逆向关系。二是互反性,或称互换性。例如,A>B和B<A是互反关系。儿童自身的左右与对面人的左右,就是一个互反关系。编辑课件第三,运算具有守恒性,所谓守恒,就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即能在头脑中从一个概念的各种具体变化中抓住实质的或本质的东西,不为其非本质变化所迷惑。第四,是系统性,运算图式是一个系统,它不能单独进行,要协调成为一个整体。编辑课件具体运算阶段有如下特点:(1)运算受具体事物的支持(2)具体运算已获得了可逆性(3)具备守恒性(4)群集运算的形成编辑课件群集运算①组合性(两个集可组合为一个新的集)A+A′=B(动物+植物=生物)②逆向性或否定性上例中A+A′=B的逆行性是B-A=A′③结合性(A+A′)+B=A+(A′+B)
编辑课件④同一性+A-A=0(鸟除了鸟=0)⑤重复性或冗余性A+A=A(鸟+鸟=鸟)编辑课件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之后)形式运算又叫做命题运算。它的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此时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内容和形式区分开来,能够根据种种可能的假设或命题方式进行逻辑推理。他们可以想象尚未成为现实的种种可能,相信演绎得出的推论,认识指向未来。编辑课件第四节维果斯基的发展观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的创始人,该学派是维果斯基和他的学生列昂节夫、鲁利亚为代表形成的。维列鲁学派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规律制约,与当时的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相抗衡,在世界心理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编辑课件一、高级心理机能和低级心理机能
“工具理论”
在其《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中,维果斯基解释了人类心理在本质上不同于动物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并提出了“两种工具”观点,即“物质生产的工具”使人脱离了动物世界,“精神生产的工具”,也就是人类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使人的心理机能发生了质的变化。编辑课件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了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再象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编辑课件维果斯基是历史上第一次把历史主义的原则引进心理学的,他指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即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所谓低级心理机能,是依靠生物进化而获得的心理机能,它是在种族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如感觉、知觉、机械记忆、不随意记忆、形象思维、情绪等心理过程均属于低级心理机能。编辑课件高级心理机能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在于以“心理工具”,即人类社会特有的语言和符号为中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诸如思维、有意注意、逻辑记忆和高级情感等则属于高级心理机能。低级心理机能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则是人类独有的。这样,人的心理较之于动物心理,不仅是量的增加,而更重要的是本质的不同。
编辑课件维果斯基曾就以下几个方面对高级心理机能作了界定:(1)高级心理机能是随意的、主动的;(2)高级心理机能的反映水平是概括的和抽象的;(3)就其实现过程的结构而言是间接的,是以符号为中介的;编辑课件(4)在起源上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受社会规律所制约;(5)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高级心理机能。编辑课件维果斯基认为,一切低级心理机能在结构上都是直接的,而高级心理机能的结构则是以精神根工具为中介的。维果斯基的“工具理论”和“中介结构理论”共同构成了其“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编辑课件二、心理发展的实质
他认为,心理发展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个体的心理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儿童心理机能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以下四个方面:编辑课件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编辑课件儿童的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维果斯基强调三点: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高级心理机能。三是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编辑课件三、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广义的教学是指儿童通过活动和交往掌握精神生产的手段,它带有自发的性质;而狭义的教学则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最系统的交际形式,它“创造”着儿童的发展。编辑课件维果斯基把教学按不同发展阶段分为三种类型:3岁前儿童的教学为自发型的教学,儿童按自身的大纲来学习;学龄前儿童的教学称为自发反应型,教学对儿童来说开始变为可能,但要求必须属于儿童自己的需要才可以被接受;学龄期儿童的教学则为反应型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社会的要求来进行的教学,以向教师学习为主要形式。编辑课件维果斯基指出,由于人的心理是在掌握间接的社会文化经验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而在儿童心理发展上,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经验的教育就起着主导的作用。编辑课件1.“最近发展区”思想第一种水平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它是指儿童在独立的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是水平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称为最近发展区。编辑课件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根据“最近发展区”的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结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儿童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在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编辑课件3.学习的最佳期限维果斯基认为,对于儿童而言,其任何广义的教学都与年龄相联系,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熟,才能使某一学科的学习成为可能,但若超过学习的最佳年龄,其效果只是事倍功半。编辑课件学习期限应该分为最晚期限和最早的最佳期限。维果斯基认为,过早和过迟的学习均不利于发展。教学需要以成熟为前提,但更重要的是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尚未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只有在此时施以适当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促进心理发展编辑课件四、智力形成内化说在儿童思维发生问题上,维果斯基是最早提出“外部活动内化为智力活动”的学者之一。维果斯基“内化说”的理论基础是其“工具理论”。他认为,人类的心理工具就是符号,符号的运用不仅使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使心理活动得到质的改变,而且在儿童个体发展中起着同样的作用。编辑课件起初,儿童尚不能使用语言这种工具来组织自己的心理活动,其心理活动是“直接的和不随意的、低级的、自然的”。只有在掌握了语言这一中介工具后,心理活动才变成“间接的和随意的、高级的、社会历史的”。新的高级的心理机能首先作为外部形式的活动而形成,然后才“内化”,转化为内部的、能够在头脑中默默进行的智力活动。编辑课件第三章胎儿的发展
胎儿期是指从受孕到出生这段时间编辑课件第一节胎儿发展一、合子的形成卵子(卵细胞)和精子(精细胞)的结合产生受精卵(或者叫合子)
编辑课件二、胎儿的发育过程从受精卵到胎儿降生,其间大约270天,经历三个阶段:(一)胚种阶段(或组织和组织分化前期)(0-2周)第一次细胞分裂大约在合子形成36小时内进行,此后细胞按等比级数迅速分裂,约在受精后的第八天(或第九天)胚种进入子宫。进入子宫前受精卵的营养靠自己的卵黄供给。进入子宫后,植入在子宫壁上,营养靠母体供给。这个时期结束时出现胚胎编辑课件(二)胚胎阶段(细胞和组织分化期)(3-8周)约在合子形成后13天左右,胚种中的胚胎分化为出三个细胞层: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
编辑课件外胚层发展为表皮、指甲、牙齿、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中胚层发展为真皮、肌肉、肌腱、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内胚层发展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肝、胰腺、唾液腺和其他内部器官。编辑课件胚胎阶段是一个关键阶段,这时,胎儿对环境影响非常敏感,如果有害物质进入胚胎,会产生永久的、不可逆转的损伤编辑课件(三)胎儿阶段(9-38周)在这个阶段的早期,胎儿生长达到高峰,以后有所下降到第四个月末,母亲可以感到胎动。五个月胎儿的内部器官及神经系统大致完成并开始发挥作用到第6个月时眼睛已能睁闭。在胎儿的发展中,28周是重要的时期,此时早产,存活的机会约为50%
编辑课件
源源不断的补给线让小小的生命长得如此迅速,得益于妈妈胎盘血液源源不断的供应。编辑课件第五个半星期的我已长到14毫米啦!有了眼睛、鼻子,还有小嘴巴,尽管它们还是雏形。编辑课件第六个星期的宝宝皮肤下面直直的脊柱挺起来了,肌肉、肋骨也已长出,一些腺体已开始形成,手指也初步长出。妈妈,请您吃药时当心些喔!
编辑课件第八个星期,长达4厘米的我,几乎所有的器官都已经就位,黑黑的眼珠使我更加漂亮!大大的脑袋中,脑神经细胞也已大量形成。编辑课件以前,我的小名叫胚胎。两个月后,我改名叫胎儿。此时,我的体重已有13克。编辑课件谨防污染。此时的我最怕环境污染,什么烟啊,射线啊,药物啊,噪声啊,请离我远点!编辑课件
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四个月大的胎儿,在超声波屏幕上已清晰可见。借助于现代化的仪器,父母与我初次见面。编辑课件我多自在。四个多月的我,安详地浮在温暖的羊水中,这使我避免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碰撞。编辑课件我听见了。尽管第八个星期时我已长出小耳朵,但直到第四个月,我的耳朵才像模像样地长成。爸爸妈妈开始每天给我上课,据说这叫“胎教”。编辑课件小手初长成。第六个星期时我已有了小小的手,可实在不好意思,长得不太好看。直到第十七个星期,我的手才与大伙差不多,上面也有了指甲。
编辑课件
不安分的小脚脚。在第四个星期时我长出了两只小脚脚,但一直到第九个星期,我的小腿、脚趾才正式开始发育。长得越快,我越不老实,小脚脚的一阵猛踢使妈妈感到欣喜。大人把我的蹬踢叫作“胎动”。
编辑课件人家叫我毛毛。第六个月时,我全身覆盖着一层薄薄的绒毛——毳毛,直到出生前才褪去,只留下顶上头发。编辑课件
第八个星期时,从外形上别人难分我是男还是女,但内在的变化早已定形。
编辑课件
快熬到头了。八个多月的我已长到24厘米了,但人家还是叫我胎儿,我真有点不服气,其实,我早已想换个环境,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了。
编辑课件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在“旧房子”里住了280天,经过一阵阵的推动,我被从妈妈的阴道里送了出来……眼前突然一片光亮,我来到了人间!!!
编辑课件第二节影响胎儿正常发育的因素
任何一个个体在受精卵形成的那一瞬间,其特有的遗传基因就被决定了。有些先天缺陷是遗传的。但生命从开始形成的那一刻起,甚至在这之前就已经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有一些缺陷是由于环境的危害或环境和遗传的某种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母亲的营养、疾病、所用药物、情绪状态和母亲自身的条件,如身高、体重和生育胎数,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编辑课件一、母亲的营养研究表明,严重的营养不良,特别是孕妇饮食中维生素和蛋白质的缺乏,与流产、早产、死胎、婴儿的生理和神经缺陷的比例升高都有关系。营养与大脑发育有密切的关系:有研究发现,营养不良的婴儿的脑细胞数低于正常数(有时只有预期量的60%)。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母亲在妊娠初期营养不良,胎儿受害很大;如果6个月以前的胎儿营养不良,成为智力落后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另一些研究则表明,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中母亲营养不良所产生的后果更加严重。
编辑课件有人调查了两次世界大战中战区诞生的婴儿,结果发现,他们比正常婴儿小,同时有很多死胎。非常瘦的母亲更经常经历出生并发症,在她们的孩子只能感早产和低体重儿偏多。对死于子宫内和出生后很快死亡的婴儿的研究表明,他们缺乏正常数量的脂肪组织。而正常数量的脂肪组织的获得与母亲的营养状况有直接相关。编辑课件对3个月至3岁婴儿的智力测验表明,在怀孕期间,如果母亲严重营养不良,其婴儿的智商明显低于其他儿童。母亲严重营养不良会影响胎儿出生时的体重,造成低体重儿。低体重儿与新生儿死亡有较高相关。编辑课件二、母亲的疾病
1.风疹
在妊娠的头两个月患此病,风疹病毒可能引起胎儿失明、聋、心脏缺陷及损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心理和情绪障碍。如果在妊娠中期发生此病,影响会小一些,但仍会产生视听和言语等方面的问题。(导致严重缺陷的机率:1个月,47%;2个月,20%;3个月,7%)
编辑课件2.梅毒梅毒透过胎盘主要是在妊娠的中后期(因为梅毒螺旋体在妊娠的前18周不能透过胎盘),能造成胎儿盲、聋、智力落后、流产甚至死亡。
编辑课件3.淋病当胎儿通过产道时,淋球菌会伤害胎儿的眼睛,甚至造成失明。4.疱疹当胎儿通过产道时,会感染疱疹病毒,并造成严重的眼损伤和脑损伤。编辑课件
5.霍乱霍乱对胎儿的影响途径主要是通过母亲与胎儿之间的血液交换。如果这种感染发生在妊娠的最后3个月,很容易使胎儿死亡。6.糖尿病糖尿病孕妇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是生出一个死胎或新生儿在出生后数日内死亡,当然这是指最严重的情况。一般情况下,糖尿病孕妇所生婴儿的畸形率较高编辑课件7.肝炎如果母亲患有肝炎,孩子会被病毒感染。8.天花天花病毒可以透过胎盘,直接伤害发育中的胚胎和胎儿。天花病毒一般不会给胎儿造成畸形,但它会明显提高自然流产率和死胎。
编辑课件9.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对孕妇本人无长久影响,但对胎儿却有很大影响。据不完全统计,感染此病毒的胎儿,大约有27%将死于母体内或自然流产。编辑课件三、药物及烟和酒的影响
1.反应停
2.性激素药物的作用方式:一方面是药物本身无变化地透过胎盘,对胎儿产生和母亲同样的效果,另一方面是药物改变了母亲的胜利,从而也就改变了子宫内的环境。
编辑课件吸烟的危害主要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妨碍给胎儿正常供氧。某些研究表明,严重吸烟者所生的孩子比正常的孩子小。
编辑课件另有纵向研究表明,孕妇吸烟会造成孩子今后的学习问题。
还有研究报告,吸烟母亲所生的孩子有各种情绪不稳,他们很容易变得极度紧张不安和活动过度(多动)。
编辑课件喝酒过多的母亲所生的孩子都容易患上胎儿酒精综合症(发病率占三分之一)。胎儿酒精综合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大致生理缺陷的病症。如果酗酒发生在怀孕的前3个月,会导致胎儿心脏缺陷、小头、关节畸变、心理障碍及动作迟缓。许多患胎儿酒精综合症的孩子表现出异常行为,像过度兴奋、活动过度、精神涣散、颤抖和习惯性摇头、摇身等。编辑课件四、母亲的情绪状态
(一)母亲的精神压力对胎儿的影响
(二)极端情绪对胎儿的影响
编辑课件五、母亲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影响
(一)化学物质对胎儿的影响
(二)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编辑课件六、母亲自身条件对胎儿的影响
(一)母亲的体重
母亲过于肥胖患高血压的比例大增,而血压会随着孕娠月份的递增而升高,最终导致母亲无法承受而被迫提前取出胎儿母亲过瘦也会影响胎儿发育。过瘦的母亲(低于标准体重的25%)本身可能缺乏营养,她们在孕娠期间可能患贫血、肌肉痉挛、甲状腺肿等疾病,从而影响胎儿发育。
编辑课件(二)母亲的身高过矮的母亲往往骨骼发育不全,骨盆、子宫过小会限制胎儿的发育。另外,还会面临出产困难。编辑课件(三)母亲的孕史如果妇女有过四次以上的孕史,再怀孕会面临许多危险,其孩子更容易是低体重或死胎。编辑课件(四)母亲的年龄
最佳生育年龄:25-28如果年龄太小生育,因母亲尚未完成发育,她们产生出低体重儿、死胎、分娩等困难等机会均高于正常孕妇。如果年龄过大生育(35岁以上),主要存在两种危险:一是发生唐氏综合症的机会增多;二是如果是生育第一胎的话,分娩时间过长和死胎增多。
编辑课件第四章婴儿心理的发展婴儿的界定医学界一般认为婴儿=乳儿,婴儿期=乳儿期,即指0-1岁的儿童。教育界则认为婴儿期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婴儿期即指乳儿期,年龄范围是0-1岁,而狭义的婴儿期为1-12个月(头1个月为新生儿期)。编辑课件即使在心理学界,国际、国内不同学者对之看法也不相同。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三种观点,即“0-1岁”说、“0-2岁”说和“0-3岁”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持第三种观点。编辑课件第一节婴儿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一、婴儿的生理发展新生儿(出生——1个月)新生儿的本能反射新生儿状态新生儿行为评价编辑课件(一)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1.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
(1)脑重和头围
出生时其重量已达350-400克,是成人脑重的25%,而这时体重只占成人的5%。第一年内脑重增长速度是最快的。6个月时已达700-800克,占成人脑重的50%(而儿童体重要到10岁时才达到成人的50%)。到第一年,脑重达800-900克,接近成人脑重的60%。到第二末时婴儿脑重增加到1050-1150克,约占成人脑重的75%。3岁时婴儿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范围,此后发育速度变慢,
编辑课件头围是指齐眉绕头部一周的长度。它是大脑生长和颅骨大小的主要测量指标,也可以鉴定婴儿的某些脑部疾病。刚出生时婴儿头围大约大34厘米(约为成人头围的60%),第一年末时达46-47厘米,第二年末则达48-49厘米。此后增长速度放慢。编辑课件(2)大脑皮质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就已经具备,出生时,脑细胞已分化,细胞构筑区和层次分化已基本上完成;脑细胞的数量已接近成年人,大多数沟回都已出现,脑岛已被邻近的脑叶所掩盖,脑内基本感觉运动通路已髓鞘化(白质除外)。编辑课件2.婴儿大脑的机能发展
(1)脑电图脑电图研究证明,5个月的胎儿已显示出脑电活动;7.5个月的早产儿的脑电主要是弥散性的高振幅慢波,其中夹杂缺少电活动的长周期,整个脑电活动缺乏规则的节律;8个月以后的胎儿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脑电活动开始具有连续性和初步的节律,形成睡眠的和觉醒的脑电图。编辑课件对新生儿的脑电图进行研究后发现,新生儿的脑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熟的。不同频率可构成不同的脑电波,如α波的频率为8-13次/秒,θ波的频率为4-7次/秒。皮质上的α波越多,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也就越多。α波常作为婴儿脑成熟的标志。有关研究表明,在觉醒状态下新生儿缺乏这种同步节律波。新生儿在睡眠或向睡眠过度时表现出频率为6次/秒的节律波群,这种波被认为是α波的原型。这说明新生儿皮质神经成分在一定程度上是成熟的。
编辑课件另外,从对新生儿的诱发电反应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对特异化通路与非特异化通路的刺激都起反应,这说明其皮质机能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出生后5个月,是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脑电波逐渐皮质化,伴随产生皮质下的抑制。在安静状态下,在婴儿皮质枕叶区可以看到频率为5次/秒的节律性持续电活动,其构成已类似于成人的α节律。编辑课件生后5-12个月里,外部刺激可以引起诱发电位发生变化。视觉诱发电位构成复杂化,潜伏期缩短。这与传导通路的急剧髓鞘化、大脑半球皮质形态机能进一步成熟的趋势是一致的。从1岁到3岁,婴儿大脑半球皮质继续发展,主要表现为安静觉醒状态下脑电图主要节律的频率有较大的提高,达到7-8次/秒。
编辑课件(2)皮质中枢婴儿大脑是按照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其发展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远近原则。大脑皮层中控制头及躯干运动的那些部分先行发展,而后与肢体控制有关的皮层部分才开始发展。其中,控制上肢的皮层部分的发展又早于控制下肢的皮层部分的发展。从婴儿动作发展的顺序也可以证明脑皮层的这种发展顺序:婴儿总是先移动头部,能够抬头,然后才能坐起、爬行,最后才能直立行走。
编辑课件(3)大脑单侧化
大脑单侧化是指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的专门化过程。有人认为,婴儿大脑单侧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但是,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婴儿大脑的单侧化在发展中是不变的,即自出生起,婴儿左右半球就分别具有不同的机能。
编辑课件3.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1)婴儿脑的可塑性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发现,鸟的视觉系统的神经结构会因后天环境刺激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直到50年后,人们才从大量的实验研究中发现早期经验在脑发展中的作用。
Riesen(1947)的研究。
Dews&Wiesel(1970)的研究。
Banks(1975)的研究。对1970年在美国发现的“人工野孩”的研究。
编辑课件(2)婴儿脑的修复性对婴儿脑损伤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婴儿早期的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性。某一半球受损后,另一半球可能会产生替代性功能。
编辑课件(二)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其正常值
1.体重刚出生时,足月婴儿的体重为3.3-3.4公斤,女婴为3.2-3.3公斤。5个月时,体重增加一倍,12个时增加两倍,到30个月时,达到出生时的4倍。2.身高刚出生时,足月新生儿身高约为50厘米。一般第一年内增加25厘米,第二年内增加10厘米。3.上下部量与胸围4.牙齿与骨骼发育编辑课件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一)婴儿动作发生、发展的进程(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从头到脚(从上到下)从近到远(从中心到边缘)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分化编辑课件第二节婴儿认知的发展
一、研究婴儿心理的特殊技术与方法
研究婴儿心理的困难:(1)被试不易选取;(2)由于婴儿既不能理解成人的指示语,又不会报告有关自身的情况,同时也不会用动作来回答主试提供的问题,这就使得研究婴儿心理的类型与施测手段极为有限;(3)由于出生头半年的婴儿睡眠时间长,再加之注意广度很小,所以,时间稍长、内容稍复杂的实验就无法很顺利地进行。编辑课件(一)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方法
给婴儿反复呈现同一个刺激物,当刺激物连续呈现若干次以后,婴儿对刺激物就再不注意了,或者其注视时间明显变短,这表现婴儿对刺激已经习惯化了。如果变换新的刺激物呈现给婴儿,又能引起婴儿的注意,这一过程叫做去习惯化。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人类反射学习的最简单、基本的形式。
编辑课件习惯化经常用注视时间、心率、吮吸频率等作指标。以注视时间为例,通常是先测出婴儿第一次注视刺激物的时间,然后,反复呈现同一刺激,当婴儿的注视时间仅为第一次的50%时,就意味着婴儿对该刺激物已经习惯化了。运用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的方法,可以测量婴儿的图形知觉、深度知觉及颜色知觉等各方面的感知觉能力,同时可以研究婴儿的保持、再认等记忆能力。
编辑课件(二)偏爱方法
偏爱法主要用于视觉通道,因而又被称为“视觉偏好”。当给婴儿呈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刺激物时,婴儿或很快地注视其中的一个,或较长时间地注视其中的一个,这种现象就是视觉偏爱。
编辑课件通常的做法是在婴儿面前同时呈现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考察婴儿对这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图形的不同的注视时间(次数、每次长短)以判断婴儿对某一物体的偏好,因此也可同时分析婴儿的注意、对物体及其形状、颜色的区分,以及对形状、颜色的喜好等等。
编辑课件运用视觉偏爱方法可以研究婴儿的视敏度。例如,把两个不同密度的栅条图形分别投射在一个屏幕的左边和右边,让婴儿观看,两个主试在屏幕后通过小孔观察婴儿的视线集中于左边还是右边。有人认为,婴儿表现出视觉偏爱,至少说明三个问题:(1)婴儿的知觉辨别能力;(2)婴儿的知觉偏爱或知觉敏感性;(3)婴儿的再认能力。
编辑课件(三)伴随操作行为强化法(操作性条件反射)
这种方法也叫做“列联强化法”。这种方法通常是采用两种反应:一是头的转动,另一种是啄奶嘴。每当产生这两种反应时,就用婴儿感兴趣的东西予以强化,例如母亲的声音、玩具、食物等。
编辑课件(四)有意义的自然反应
1.视崖反应2.抓握反应与眼动3.回避反应
编辑课件二、感知觉的发生发展(一)视觉的产生与发展1.视觉的发生研究发现,在第23周胎儿的视网膜上可分辨出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4-5个月的胎儿已能对视觉刺激产生灵敏反应。综合许多研究资料,可以发现,视觉发生的时间应当在胎儿中晚期,4-5个月的胎儿即已有视觉反应能力以及相应的生理基础。编辑课件2.视觉集中研究表明,婴儿要到两个月时才像成人那样改变晶体的形状,以看清不同距离上的客体。新生儿已能用眼睛追随视刺激
编辑课件3.视敏度的发展
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研究婴儿视敏度的方法:一是“偏爱法”二是“视动眼球震颤法”三是用“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诸多研究表明,出生头半年是婴儿视敏度发展的关键期。编辑课件4.颜色视觉的发展婴儿从3、4个月起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国外有研究(Trincker,1955)的实验证实婴儿的颜色视觉出现于出生后3-7周。我国有研究发现,80%的出生8分钟-13天的新生儿已能分辨红圆和灰圆。4-8个月的婴儿最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如红、橙、黄色,不喜欢波长较短的冷色;喜欢明亮的颜色,不喜欢暗淡的颜色。
编辑课件测定婴儿能否辨别颜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视觉偏爱法(2)记录脑电法(3)去习惯化(4)配色法编辑课件综合各种研究结果,婴儿颜色视觉的发展过程为:出生后颜色感知已经发生,新生儿已开始能分别简单颜色刺激;4个月前婴儿颜色感知能力已接近成人水平;2岁左右已能认识一些颜色;3岁左右则开始说出颜色的名称。婴儿颜色认知发展过程还可因教育和早期干预而大大提前。编辑课件5.立体觉的发展
鲍尔等人的研究Gorden和Yonas(1976)的研究Yonas等(1978)的研究综合这些研究结果,婴儿至少在6个月之前已有了立体觉。编辑课件(二)听觉的发生发展
1.听觉的发生Wertheimer(1961)的研究廖得爱和黄韶华(1983)的研究生理心理研究成果表明:听觉在胎儿期就已具备。编辑课件2.听敏度的发展听敏度是指听觉器官对声音刺激的精细分辨能力,包括对频率、强度以及时值差别的鉴别等三个方面。对听敏度的研究发现,1个月的婴儿已能鉴别200Hz与500Hz纯音之间的差别。
编辑课件3.视听协调能力的发展Wertheimer&Bower(1961,1966)的研究证明刚刚出生的婴儿就有视听协调能力。
编辑课件(三)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四)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编辑课件三、注意的发生发展
(一)注意的发生新生儿一生下来就有注意,这种注意实质上是先天的定向反射(二)注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选择性注意的发展。研究表明,1-3个月的婴儿:(1)偏好复杂的刺激物;(2)偏好不规则的图形;(3)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4)偏好曲线多于直线;(5)偏好集中的刺激物;(6)偏好对称的刺激物等。
编辑课件3-6个月,婴儿对外界事物的探索活动更加主动积极。平均注意时间缩短,探索活动更加主动、积极,而且偏爱更加复杂和有意义的视觉对象。1岁之后,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制约、影响着婴儿的注意编辑课件四、学习和记忆的发生发展
(一)记忆的发生发展1.记忆的发生在判别记忆发生时一般采用以下三个指标:(1)习惯化(2)条件反射(3)重学节省采用上述方法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几小时内就产生了记忆。但是仅年来,对胎儿的研究发现,胎儿末期已发生了听觉记忆。编辑课件2.记忆的发展
研究表明,新生儿末期已具备特定的长时记忆能力;3个月的婴儿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记忆能保持4周之久。12个月之后,延迟模仿的产生则标志着婴儿表象以及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编辑课件(二)学习的发生发展
婴儿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习惯化、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反射和工具性条件反射(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类型的学习。编辑课件1.学习的发生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类胎儿在妊娠晚期已可以接受言语、乐音等外界刺激并获得经验。2.学习的发展(1)1-3个月婴儿的学习能力(2)3-6个月婴儿的学习能力(3)6-12个月婴儿的学习能力编辑课件五、思维的发生发展(一)思维的发生(二)思维的发展编辑课件第三节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获得的理论
(一)模仿说
传统的模仿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Allport(1924)提出来的,他认为儿童学习语言是对成人语言的临摹,儿童语言只是成人语言的简单翻版。
编辑课件后来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继承了这一观点,如班图拉认为,儿童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语言的范型的观察学习而获得言语能力的,其中大都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
编辑课件但早期的模仿理论不能充分说明言语获得的过程。首先,据研究:儿童在28-35个月之间,模仿成人的语言占10%,到3岁时,下降到2-3%,3岁之后模仿就更少了,这种理论解释不了儿童言语发展的速度。事实上,儿童说出的句子要比他听过的多,而且在儿童说出的句子中有许多并不见诸成人语法中的奇怪的句法结构,这种句子是无从模仿的。如:“Hegoedout(他出去了)”,“Mewantcango(我想能够走)”。编辑课件其次,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
- 打印与艺术品创作的数字创新与展望考核试卷
- 摩托车的品质与销售价格考核试卷
- 合成材料制造对于化学工业的改进与创新考核试卷
- 创业空间激发创新创业潜力考核试卷
- 店铺转让合同模板(一)
- 交警个人总结
- 清理垃圾施工合同范例
- 灯品合同范例
- 特殊教具采购合同范例
- DBJ51-T 188-2022 预拌流态固化土工程应用技术标准
- (完整)财务部绩效考核方案
- 完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课件
- 职业生涯规划-体验式学习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 《长津湖》电影赏析PPT
- 单元炮车施工方案
- 阻化剂喷洒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新安全生产法)
- 第八单元-第03课时-田忌赛马(学习任务单)-四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2023年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心理咨询与治疗积极关注尊重与温暖
- (统编版必修)上册《乡土中国》第五章维系着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