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标准全文及编制说明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XX/XXXXX—XXXX《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EmergencyEarthquakeInformationReleaseEarthquakeEarlyWarningInforma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稿)(本稿完成日期:XXX・10・22)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XX/XXXXX—XXXXI目次前 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地震预警等级 25地震预警图标 26预警声 37地震预警信息发布 58预警信息取消与更正 89预警信息模板 810信息日 10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预警图标颜色及设计要求 11 A.1图标颜色参考值 11A.2图标设计要求 11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视预警标识颜色及设计要求 12 B.1标识颜色参考值 12 B.2标识设计要求 12参考文献 13DBXX/XXXXX—XXXX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xxx《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四川省地震局提出。本标准由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地震监测中心、四川省地震局减灾救助研究所、四川省地震局地震应急保障中心、深圳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厦门帝嘉科技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申源、苏金蓉、梁厚朗、肖本夫、蔡一川、吴朋、黄春梅。本部分为首次发布。1《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1范围本规定了紧急地震信息中地震预警信息的等级、图标、声音及发布等内容本规定适用于四川省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5608-2006中国颜色体系GB/T18207.1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GB/T18207.2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DB/T59-xxx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烈度仪DB35/T1308-2012仪器地震烈度表3术语和定义GB/T18207.1、GB/T18207.2、DB/T59-xxx、DB35/T1666一xxx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未来便于使用。3.1地震预警earthquakeearlywarning地震发生后,对即将到来的破坏性地震动进行预测和报警。[DB/T59-xxx定义3.1.4]3.2地震仪器烈度instrumentalseismicintensity仪器地震烈度根据仪器观测记录得到的地震震动的强弱程度。[DB/T59-xxx定义3.1.1]3.3预测地震烈度predictedseismicintensity根据地震台[站]的数据推测预警目标可能遭受的地震仪器烈度。[DB35/T1666—xxx定义3.3]3.4预警目标warningtarget2接收地震预警信息的用户或区域。[DB35/T1666—xxx定义3.4]3.5预警时间leadingtime破坏性地震动到达预警目标的剩余时间,一般以秒为单位计。[DB35/T1666—xxx定义3.5]3.6预警等级warninglevel地震动到达预警目标时的影响程度分级3.7发布主体publishingbody提供地震预警源信息服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3.8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earthquakewarninginformationreleasecenter由政府部门授权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的机构。3.9第三方转发Thirdpartyforwarding经发布主体授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转发地震预警信息服务的过程。地震预警等级4.1根据预测地震烈度的不同,将地震预警等级由强到弱分为三级,依次为I级、II级、III级,并采用红、橙、黄、蓝等四种颜色分别表示,红色表示I级预警,橙色表示II级预警,黄色和蓝色表示III级预警。地震预警等级与预测地震烈度的对应关系详见表1。表1地震预警等级划分地震预警等级等级描述等级颜色预测地震烈度I级破坏地震红色7度及以上II级强烈地震橙色5度、6度III级有感地震黄色3度、4度蓝色3度以下地震预警图标5.1图标构成3预警图标的静态图形表示方法详见表2。表2地震预警图标序号图标名称说明1红色地震预警图标RedSignaliconofearthquakeearlywarning发布I级地震预警时使用2橙色地震预警图标OrangeSignaliconofearthquakeearlywarning发布II级地震预警时使用3黄色地震预警图标YellowSignaliconofearthquakeearlywarning发布III级地震预警时使用4蓝色地震预警图标BlueSignaliconofearthquakeearlywarning预警图标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6:5。预警图标为统一整体,由四个部分构成,各部分之间用深灰色线条隔开。左上部底色为浅灰色,右上部、左下部和右下部底色均为预警等级颜色。红色和橙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震裂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颜色;右上部为“地震”二字,各占一行,文字颜色为白色;左下部简体中文表示预警等级颜色,文字颜色为白色;右下部的英文为“地震”英文翻译“EARTHQUAKE”,文字颜色为白色(详见图A.1)。黄色和蓝色预警图标的左上部图形符号为带震动线的完好单层房屋建筑,图形颜色为预警等级颜色;其余部分与5.1.4中描述的相同(详见图A.1)。图标应用5.2.1应用预警图标时,应进行等比例放大或缩小。设计预警图标方案时,应按照附录A中规定的颜色、几何形状和其他准则执行。预警声音6.1预警声音的构成6.1.1预警声音由警报声音、提示语音和倒计时声音三个部分构成。警报声音a) 警报声音由主音和辅音组织,其中主音和辅音总时长2.5s。b) 主主音由5个在0-6000Hz之间变化的频率信号叠加组成,时长2.00s;辅助音位于主音之后,与主音间隔0.10s,由2个频率分别为1000Hz和3000Hz的合成信号混叠组成,每个辅助音时长0.10s,相邻辅助音间隔0.10s;预警声音的音频图像表示方法见图1和图2。图1地震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频谱示意图图2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和辅助音时域波形示意图c)主音分别为频率快速上升、频率缓慢下降、频率快速下降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间节点分别为0.000s-0.325s、0.325s-1.413s和1.413s-2・000s,各阶段关键点数据及频谱详见表3和图1。表3地震预警声音主音各阶段关键数据点5频率曲线编号起始点频率最高点快速下降起点终点采样点频率(Hz)采样点频率(Hz)采样点频率(Hz)采样点频率(Hz)101064520052882260048283200010642084052004175226003812320008403061652003061226002795320006164039252001948226001779320003925014052006962260063532000140提示语音按照预警等级不同分为:a)有感地震,注意防范。b)强烈地震,立即避险。破坏地震,立即避险。倒计时声音在播放预警声音和提示语音后,当剩余预警时间在10S内(含10s)以秒为单位进行倒计时读秒,当剩余预警时间大于10S以上,倒计时每5秒进行读秒。预警声音触发6.2.1面向公众用户: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大于或等于5度时,预警信息发布应采用“警报声音+提示预警+倒计时声音”方式发布;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大于等于3度且小于5度时,预警信息发布应采用“提示预警+倒计时声音”方式发布。面向专业用户:与发布主体具体约定。预警声音应用6.3.1预警声音文件宜采用wav格式,采样频率16000Hz,采样精度16bit。预警声音可应用于专用终端、电视平台、广播平台、互联网、专用报警器、手机客户端等。应用预警声音时,应采用16位声卡或等效的AD转换器,数据转换速度16000Hz。应优先播放警报声音,其次为提示语音,最后为倒计时声音。应采用单声道循环播放警报声音和提示语音,时间不宜超过1min。地震预警信息发布7.1预警信息内容包括预警等级预警时间、预警目标、报警声音、源信息产出单位、地震震级、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参考地名、预测地震烈度7.2预警发布信息分类——地震预警;——地震告知。预警信息发布对象——公众用户;——专业用户。6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市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第三方转发。预警信息发布端——电视;——广播;——手机短信;——PC端;——专用终端;——其他。预警信息表现形式7.6.1地震预警信息通过文字、颜色、图标、声音等方式来表现。按照不同发布端可采取组合方式或单一方式。发布原则7.7.1地震预警信息发布遵循国家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共同输出,择优选择,统一发布”原则。第三方转发机构提供转发服务时,不得随意删改信息源数据,可根据数据源呈现不同的表现方式。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内容如下表。表4不同用户、发布端发布内容用户发布端发布内容公众用户手机短信1.源信息产出单位;2.预警等级;3.震中位置参考地名;4.预警颜色/图标/声音;5.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6.应对措施。电视PC端专用终端/专用设备/家用智能终端等APP(新媒体软件、专用APP等)广播(车载收音机、喇叭)1.预警声音;2.应对措施。专业用户第三方转发机构(广电、支付宝、电信、移动,转发对象不包括政府、重大或有影响的企业、工厂的专业用户)1.源信息产出单位;2.地震时刻;3.预警等级;4.预警目标;5.预警时间;6.震中经纬度;转发平台(转发对象针对政府、重大或有影响的企业、工厂的专业用户)专用终端/专用设备/信息接口7移动端/PC端7•震中位置参考地名;8•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9.预警颜色/图标/声音;10.应对措施。注:第三方转发机构为专用用户提供地震预警信息转发服务时,发布主体可与其签订转发服务协议,在符合本规程要求的基础上,约定具体的服务事项。预警信息发布策略7.9.1专业用户——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ge;3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地震预警信息。——有特殊要求的专业用户可与发布主体约定具体的发布条件。公众用户——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为3、4度时,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黄色等级地震告知信息;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V3度时,可提供无地震预警声音的蓝色等级地震告知信息。——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为5、6、7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橙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当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ge;8度时,提供包含地震预警声音的红色等级地震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发布流程7.10.1当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接收到由国家台网中心或省台网中心产出地震预警信息源后,向省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和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和第三方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向市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和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县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向县级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经授权的第三方可向授权区域的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如下图所示:8地震预警信息源市级地震预警信息转发平台县级预警信息转发平台第三方省级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四川境内专业用户、公众用户等用户图3预警信息发布流程图7.11第三方转发要求7.11.1第三方提供转发服务时,应遵循以下规定:a)所采用的数据格式、数据接口等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不得随意删改地震预警源信息数据。b)应记录信息接收、发布时间及发布形式等内容,并形成日志作为评价技术系统的重要指标。第三方转发时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应保证数据的客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第三方为有特殊需求的专业用户提供转发服务时,可与其签订转发服务协议,在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约定具体的服务事项。预警信息取消与更正8.1预警信息取消受人为、技术等因素干扰,地震未真实发生,且发布了地震预警信息,应发布地震预警取消信息。预警信息更正8.2.1面向公众用户:预警目标预测地震烈度提高大于1度,且改变地震预警等级,应对地震预警信息进行更正。面向专业用户:与发布主体约定具体的更新条件。预警信息模板9.1预警信息发布模板9.1.1文本信息模板[(蓝/黄/橙/红色)地震预警]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震中地区)发生X.X级地震,本地预测地震烈度XX度,注意防范(立即避险)!声音信息模板——(警报声音)有感地震,注意防范。(倒计时声音)——(警报声音)强烈地震,立即避险。(倒计时声音)——(警报声音)破坏地震,立即避险。(倒计时声音)电视预警信息模板9.1.3.1电视预警标识在电视屏幕居中位置以弹窗的形式呈现,优先级别最高,叠加在屏幕最上方,地震预警信息在预警倒计时结束5-20秒后自动关闭。电视预警标识的静态图形表示方法详见表5。表5电视预警标识序号图标名称说明1地震预警30秒破坏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震中位置地震震级xxx-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6..00级88度本地预测地震烈度发震时间四川地震台网发布红色电视预警标识RedSignaliconofTVearlywarning发布I级地震预警时使用2地震预警30秒强烈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xxx-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6..00级66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橙色电视预警标识OrangeSignaliconofTVearlywarning发布II级地震预警时使用3秒地震告知30秒有感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生时间震中位置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xxx-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6..00级44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黄色电视预警标识YellowSignaliconofTVearlywarning发布III级地震预警时使用4秒地震告知30秒有感地震立即避险地震到达倒计时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xxx-06-1800:35:58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66..00级22度四川地震台网发布蓝色电视预警标识BlueSignaliconofTVearlywarning发布III级地震预警时使用——电视预警标识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6:9。——电视预警标识左上部为对应预警等级颜色的预警图标;正上部为地震预警发布信息分类,蓝色、黄色预警为“地震告知”字样,橙色、红色预警为“地震预警”字样;右上部为“四川地震台10网发布”字样;正中心为“倒计时读秒”图标,图标左旁为配文“地震达到倒计时”字样;正中心右部为对应预警等级的描述和应对措施,各占一行;下部从左至右依次为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震级、本地预测地震烈度;红色、橙色、蓝色电视预警标识的字体颜色为白色,黄色电视预警标识的字体颜色为黑色。(详见附录B.2)——背景颜色为地震预警等级颜色。(详见附录B.1)——应用电视预警标识时,应进行等比例放大或缩小。——设计电视预警标识方案时,应按照附录B中规定的颜色、几何形状和其他准则执行。预警信息更正模板[地震预警更正]由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中地区)X.X级地震[蓝/黄/橙色地震预警]现更新为[橙色/红色地震预警],立即避险!预警信息取消模板[地震预警取消]由国家地震台网中心(省地震台网中心)发布的(震中地区)X.X级地震[蓝/黄/橙/红色地震预警]予以取消,请勿惊慌!信息日志10.1应对地震预警源信息的接收、发布(转发)以及发布终端接收情况进行7X24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删除日志。应对日志进行备份,备份时间应不低于5年。应定时对日志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1附录A(资料性附录)地震预警图标颜色及设计要求A.1图标颜色参考值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见表A.1。表A.1地震预警图标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颜色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深灰浅灰颜色标号7.5R4.5/125YR6.5/145Y8/127.5PB5/145G7/12N9.5N4.0N8.0注:表中的色度值采用的是GB/T15608-2006中附录A中国颜色体系颜色样片坐标标准值。A.2图标设计要求地震蓝色预警图标的设计要求见图A.1,其他等级预警图标应遵循图A.1中给出的设计要求。图A.1地震蓝色预警信号图标设计要求12BB附录B(资料性附录)电视预警标识颜色及设计要求B.1标识颜色参考值电视预警标识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见表B.1。表B・1电视预警标识颜色的中心色度坐标颜色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绿色白色颜色标号7.5R4.5/125YR6.5/145Y8/127.5PB5/145G7/12N9.5注:表中的色度值采用的是GB/T15608-2006中附录A中国颜色体系颜色样片坐标标准值。B.2标识设计要求电视红色预警标识的设计要求见图B.2,其他等级预警标识应遵循图B.1中给出的设计要求。图B.1电视红色预警标识设计要求13参考文献[1]GB/T2893.1-xxx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1部分: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记的设计原则[2]GB/T2893.3-2010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3部分:安全标志用图形符号设计原则[3]GB/T2893.4-xxx图形符号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第4部分:安全标志材料的色度属性和光度属性[4]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5]GB/T16900-2008图形符号表示规则总则[6]GB/T16902.4-2010设备用图形符号表示规则第4部分:屏幕和显示器用图形符号(图标)的设计指南[7]GB/T18207.1-2008防震减灾术语第1部分:基本术语[8]GB/T18207.2-2005防震减灾术语第2部分:专业术语[9]GB/T22568-2008公共地震信息发布[10]GB/T24362-2009地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与标志[11]GB/T27962-2011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图标[12]GB/T32703-xxx预包装类电子商务交易产品质量信息发布通则[13]DB/T59-xxx地震观测仪器进网技术要求地震烈度仪[14]GA/T994-2012道路通行状态信息发布规范[15]QX/T76-2007高速公路能见度监测及浓雾的预警预报[16]QX/T147-2011基于手机客户端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发规范[17]QX/T236-xxx电视气象节目常用天气系统图形符号[18]DB35/T1666—xxx地震预警信息发布[19]《福建省地震预警管理办法》14附件2:四川省地方标准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编制说明四川省地震局xxx年10月目录制订标准的背景和依据 1二、国内外标准制定情况 、标准的定位 4四、主要工作过程 4五、一些问题的说明 6六、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关系 71四川省地方标准“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编制说明一、制订标准的背景和依据四川省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强烈变形地带,该区域地质构造错综复杂,活动断裂带密集,地震强度大,频度高,是我国最重要的强震活动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发生多次7.0级及以上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自汶川、芦山地震后,党和国家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早期预报预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要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动建设若干重点工程。实施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工程,提高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防震减灾规划(XXX-XXX年)提出了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地震预警、地震烈度速报等预警信息服务。提供地震速报、地震灾情速报、震动图、地震背景等应急信息服务,及时向社会公众和政府机构等提供地震烈度速报等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目前,四川省地震局依托“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和“四川西部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建设项目”等项目,“先行先试”建立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网,在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的支撑下,随着项目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得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四川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网在xxx年212月18日资中5.2级地震、xxx年4月1日石渠5.6级地震及5月18日巧家5.0级地震中成功发布地震预警信息,这为紧急地震信息的发布策略、发布内容、发布流程等关键技术环节的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建成后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网将具备完善的地震预警能力和乡镇级烈度速报能力,将为紧急地震信息发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项目建设过程中汇集了大量国内相关行业的顶级专家和学者,能为本规范的顺利实施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意见。《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列标准着力于研究规范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的适用范围、主体、条件、对象、方式、流程等基本内容,结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四川子项目、“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等重大工程建设任务,将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我省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实际需求的标准、规范,不断推进四川省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工作正常并有效防控社会风险。二、国内外标准制定情况目前,世界上已形成健全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的国家和地区为数不多,日本在建设和推广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应用最为成功,这与日本的法律制度和顺畅的协调组织关系密不可分。目前,日本政府共制定几百部危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其《灾害对策基本法》、《灾害对策基本法实施令》、《地震防灾对策特别措施法》、《大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和《气象业务法》中都有关于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相关规定。其中《气象业务法》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名称、内容和条件以及运营和信息发布的责任和义务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日本在地震烈度和预警信息发布、信息保密、台网日常运维管理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的标准、规程等,并明确气象厅是权威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唯一出口,通过法律法规制度和地震规范标准确保了日本预警信息快速化、标准化、权威化,提高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质量和可靠性。墨西哥在20世纪90年代建成了地震预警系统SAS,其地震预警发布特点有三点:第一发布信息主体是商业电台;第二发布预警信息的方式是在特定部门处置专3用接收机;第三发布对象是特定的人负责接收并启动相应的预警机制。美国的地震预警机制由美国地质调查局利用先进仪器,以概率的算法为核心最终发布地震概率分布图,社会公众根据概率分布图自己判断采取怎样的避震措施。分析美国的地震预警发布技术,其关键在于民众对地震有强烈的认识,自己关注,自己做决策。目前,在国内针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紧急信息发布主要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执行,在以往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发布和响应过程中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从地区来说,福建省依托国家预警项目建立了基于适合福建省紧急地震信息一系列标准和规范,XXX年实施的福建省地方标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DB35/T1666-XXX)规定了地震预警等级、预警图标、预警声音、预警信息发布要求和演练预警信息发布要求,适用于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徐华全等(XXX)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范围、方式、内容以及过程控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关规范建议,为地震紧急信息发布的规范化步骤和方法提供了方向;李纪恩等(2012)通过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立法是规范各部门操作程序,预警信息的发布过程亦应在法律层面上就一些基本问题进行统一,从整体上提升地震预警系统的实效性。王林等(XXX)提出制定相关法律和技术规程为地震预警信息发布提供依据,必须通过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明确地震局和各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的职责,从法律上要求各行业用户在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后立即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以规范行业用户的行为,避免人为错误的发生,提升地震预警信息的实效性,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的产生。我国现阶段还处于地震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的早期阶段,理论模型和信息发布区域网日趋成熟,在借鉴国外已有的地震预警管理系统和自行研发的基础上,己经逐步形成了多个高铁、核电站地震预警系统,这些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健壮性和稳定性在不断完善中。地震预警的管理有些省份已走在前列。像北京地震预警系统己进入试运行阶段,福建省出台的地方标准《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发挥了预警信息发布有效的规范管理,四川省已建立地震4预警发布系统并已投入使用,广东省完成各种灾害预警发布渠道共享湖北省完成地震预警应急预案修订,台湾地区地震预警信息播报己面向公众投入使用。目前全国有良好政策的环境,加之各地地震预警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地震预警信息等紧急地震信息的发布急需配套的规范标准并严格的执行。三、标准的定位1、标准的性质定位为四川省地方标准,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应用范围、预警等级、预警图标、预警声音及发布条件、发布方式、发布内容等进行了规范。2、标准的目的《紧急地震信息发布地震预警信息》标准规范的制定,对地震预警信息发布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这也是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四川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项目的具体落地需要,更是提升我省防震减灾工作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支撑保障。3、标准的适用原则强调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特殊行业等。同时《地震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试行)》和《四川省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将对本标准制定工作起到管理和规范的作用。四、主要工作过程1、xxx年3月,《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第1部分基本规定》标准通过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审查,四川省地震局政策法规处下达标准编制工作任务并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2、xxx年5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召开编制工作启动会,标准编制组成员参加了会议。标准管理部门领导强调了标准编制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要求编制组严格按照标准编制要求进行标准文本和标准编制说明的撰写,标准编制组组长分别介绍了标准的编制背景和主要内容,并根据项目进度需求和人员岗位特点对编制组成员进行了工作部署和分工。3、xxx年6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分别针对标准编制涉及的内容开展了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等前期工作,分析国内外地震预警建设及标准制定情况。4、xxx年9月,标准编制工作组基于调研情况,结合四川省现状及紧急地震信息发布业务需求,完成《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第1部分基本规定》(工作组讨论稿)。5、xxx年10月,标准编制工作组组长带队前往四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工厂转让合同协议书
- 甲板船合同租赁合同范本
- 食品委托检验协议书范本
- 聘请演员演出的合同范本
- 活动卫生间租赁合同范本
- 私人自建套房买卖协议书
- 申请充电桩物业合同范本
- 铺面加仓储出租合同范本
- 第三方合同非法解除协议
- 网络游戏公司合同协议书
- 工程监理大纲监理方案服务方案
- 蛋白组学二维电泳
- GB/T 3372-2010拖拉机和农业、林业机械用轮辋系列
- GB/T 31848-2015汽车贴膜玻璃贴膜要求
- 一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护理查房概要
- 2023年宝应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公司制成检验记录表
- 全集举一反三课件奥数五年级(数学)
- 钳工实操评分表(凹凸配合)
- 《植物生理学》课件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院综合测评方案-理学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