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8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课件(共3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十八世纪的中国历经了康雍乾等数代帝王的苦心经营,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但随之而来的一场巨大浩劫却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来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圆明园是一座珍宝馆,里面藏有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圆明园也是一座异木奇花之园,名贵花木多达数百万株。完整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把她称为“万园之园”。背景介绍: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并掠夺圆明园。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焚毁。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作者介绍

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02/26——1558/05/22,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与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昔日景观昔日辉煌1.理解本文以圆明园的神奇壮丽,衬托侵略者丑恶行径的手法。

2.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品味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3.体会作者感情和厚道的人道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赃物箱箧

制裁

给予恍若琉璃

珐琅眼花缭乱惊骇晨曦

瞥见劫掠(zāng)(qiè)(cái)(jǐ)(huǎng)(liú

lí)(fà

láng)(hài)(piē)(jié)(xī)(liáo)丰功伟绩:富丽堂皇:赃物:箧:制裁:惊骇:荡然无存:眼花缭乱:不可名状:丰硕的功劳,伟大的成绩。形容建筑十分富丽华贵。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小箱子。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惊慌害怕。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不留下。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生词释义书信书信格式: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从本文内容来看,属于一封回信。也就是对来信的问题或要求做出回应。写信的缘由——写信的对象——写信的目的——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巴特勒上尉雨果借写信的机会,要表明自己鲜明的立场和观点。开头(1):交代写作背景。正文(2—9):对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的愤怒谴责。结束(10):呼应开头,总结全文。根据书信的格式,给文章划分层次

默读课文,雨果在给巴特勒的信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了两部分内容,即赞美圆明园和谴责侵略者的罪恶行径。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的非人道主义行为。读文章第三段,走进雨果笔下诗意的圆明园,说一说作者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21

圆明园在北京海淀区附近,是清代名园之一。22

始建于康熙48年(1709年),为环绕福海的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总称,共占地5,200余亩。雨果是如何描述和评价圆明园的?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亚洲文明的剪影圆明园美在哪?(找出文章中的句子)从材料、布局、陈设、园林景观等方面细致描绘了圆明园的盛景。作者为什么要写圆明园之美?反衬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这一丑恶行径的可鄙可耻,为下文谴责英法联军的暴行做铺垫。

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圆明园东方艺术的奇迹英法联军强盗劫掠、纵火野蛮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文明”和“野蛮”在这里怎么理解)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和谴责,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在这封回信中,作者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焚掠圆明园持什么样的观点?作者对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进行了谴责,对遭受劫难的中国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这一观点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运用夸张和想象,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运用比喻和反语,揭露英法联军强盗行为。前者是展示美好,后者是展示美好被毁灭,前后对比,以此控诉罪行。作者是如何表达谴责观点的呢?

作者是通过反语来表达谴责。词语如“更彻底、更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手挽手,笑嘻嘻”等。句子如“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反语的作用是讽刺,表现了不动声色的深沉的愤怒。主旨总结这封书信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含深厚人道主义的精神,热情赞美了圆明园的美丽和艺术价值,强烈谴责了侵略者焚毁文明的罪行,表现出作者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伟大气魄。雨果是一个怎样的人?

雨果是一个具有清醒头脑、正直的良知和公正立场的人道主义者。雨果对英法联军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