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1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2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3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4页
中学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变革教师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的核心素养。为贯彻落实国家和山东省教育信息化总体规划,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发展要求,我校立足实际,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着力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一、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一)现状分析近几年来,学校投资近200万元实现了校园网络万兆升级,无线全覆盖,万兆带宽到楼宇,千兆带宽到桌面,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相互补充,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拥有89个多媒体教室,两个电子书包教室。工作中创新做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校日常工作的深度融合:1.信息技术与教学工作的深入融合。依托5个与信息化相关的课题通过骨干引领推进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2.信息技术与教育方式的融合。我校是荣成市首批征信试点学校,学校为广大师生建立了诚信电子档案,省内外很多地方来学校参观学习我们的征信管理经验。3.信息技术与管理方式的融合。为推进智慧办公效率,我们充分使用了钉钉的许多功能,既提高了效率、方便了教师,又节省了开支、提高了效率,深受大家欢迎。4.信息技术与社团活动的融合:除了为相关社团提供信息技术保障外,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电脑动画和机器人社团,每周活动。在威海市第六届和第七届中小学科技节中,成绩突出。5.微信公众号和订阅号传递师生精神风貌。因为成绩突出,我校2017年被评为山东省信息化示范单位,是荣成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单位。近三年,在钉钉办公系统和钉钉家校版的使用上在区域内获得良好口碑,被评为全国钉钉千所示范校之一。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是:1.师资老化,新技术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可能存在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2.学校搬迁新校已近十年,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师使用电脑面临更新换代,然而资金不足。3.信息技术团队骨干教师面临退休,新生代业务能力有待提升。4.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浅层次,缺乏对能力点的细化研究。5.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环境下,学生需要更有利的监督和管理,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教育和家长的监督管理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二)目标任务1.总体目标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按照"统筹规划、分层实施、整校推进、应用驱动"的实施策略,打造"整校进入、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立足应用”的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到2022年底,我校教师完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每人不少于120课时,包括通识培训、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应用考核等。通过培训,促进我校教师由技术应用向素质能力拓展,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2.具体目标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能力。指导管理团队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形成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有效提升管理团队领导全校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提升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围绕提升信息化指导能力开展引领性培训,打造学校信息化骨干团队。推动培训团队开展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指导学科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及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等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学科教学为重点,以课堂问题为导向,以专题研修为抓手,开展网络专题学习、教学问题研究、校本创新实践,打造"技术创新课堂”,努力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等教学能力,助力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通过项目实施,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课例。围绕研修主题,结合学校实际,由学校组织参训教师自主设计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创新课例,开展技术应用创新优秀成果评选活动。鼓励学科教研组合作研磨,打造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创新课例。3.推进措施(1)抓整体规划\o"循序渐进"循序渐进组建学校管理和培训团队,履行其管理和指导职责。制定学校整校推进工作手册,内容涵盖:整校推进目标任务、实施流程、职责分工、考核要求、校本研修活动设计、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实效等方面,规范、指导和评价各校的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工作。并通过全体教工大会解读,统一思想认识,传达目标要求。构建“以校为本,立足岗位,边学边用”的以微能力课程学习为载体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探索骨干引领、学科联动、教师选学、能力促进、整体提升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新模式。(2)抓关键节点突飞猛进抓教研节点。按照规划原有的思路,我们主要通过每学科半天的教研时间,组织学科教师集中学,并通过骨干教师出展示课的方式为大家提供学习使用微能力点的范本。这势必让出课的老师在讲课之前会对所选的能力点如何在课堂上落地做深入的思考。结合规划,我们重新修改了我们的观课量表,每次教研都有不同的老师按照分工着力关注微能力点在课堂上的运用。评课时就观测内容作出中肯的评价。这样的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开始自觉关注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等等,平台的所有内容包括拓展学习内容,比如好图如何胜千言、文字设计必杀技也经常成为大家议课时的话题。通过观课评课这两个过程,让大家对微能力点如何运用、如何运用得当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也为后续展示的老师提供了方向。(3)抓赛课节点。如果说教研亮课是微能力点学习的一个成果的显现,优质课、优课、微课比赛则让老师有了充分运用的机会。为了保证比赛的效果,我们每个学科组都组织老师认真打磨每一个老师的优课,而确保微能力点运用成为赛课的亮点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在试水的过程中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大家共同反思改进,便于更好的指导老师今后在课堂上运用。(4)抓展示节点。集中亮课更是进行微能力点研修的最好方式。上海专家入校进行品牌学校建设指导、联盟内展示课等,我们都力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助力了教师表现,也让微能力点的运用得到了最好的共享。(5)抓互助节点。青年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相对要快些,为了重点打造他们,学校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赋能青年教师成长。主要做法首先是通过师徒分别亮课,在此过程中,师徒将课堂上微能力点在信息技术上的运用,当做学习、吸收的一个重点。在互相交流学习议课的过程中,他们会把微能力点在课堂上的运用作为评判的重要内容,从而互相在此方面受益。第二是组织青年教师微能力点运用论坛活动。每个青年老师都分享他们微能力点学习对课堂教学的的帮助,也会交流疑惑点进行探讨,青年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快速成长往往能够带动所在的备课组快速进步。(6)抓学术节点。在推进信息化2.0工程的过程当中,除了山东教师教育网研修平台推荐的学习内容外,学校也结合工作所需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培训。比如请了在思维导图方面非常有话语权的刘濯源教授进校为大家进行思维导图的培训,大家感到收获很大。现在我们的备课组长、老师,已经习惯性地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学期工作思路、工作目标、推进措施,并在课堂上自觉运用,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大有帮助。我们在不断修改学校课程方案的过程当中,也充分运用所学信息技术。比如其中的拓展资源用smartart做智能图标、绘制概念图对于我们编排学校总的课程图谱和每个子课程图谱都提供了极大方便。(7)抓评价节点。在学校工作总结当中,我们对推进信息化2.0工程的所有项目团队的成员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年终评比的各类先进典型当中,我们专列了信息技术达人一项,隆重表彰在信息化2.0工程学习和推进当中突出的先进个人。其中包括所有的技术支撑、后勤服务、骨干引领的优秀老师。其他老师看到学校的导向,对落实2.0信息工程的学习也高度重视,很好的扭转了我校因为师资老化推进信息化工程困难的劣势。(8)抓督导考核笃行精进。一是用数据说话。学校每隔两个周通过后台检查一次,表扬先进,督促后进。比如,截止到4.26,还没有完成25分培训学习的老师,学校督促他们抓紧完成,分管学科领导一一跟进,5.11日统计,看到老师大都完成了学习任务,提交作业的占到90%以上。二是提供方法支持与指导。开始,老师们对完成作业比较犯怵,学校及时推送技术资源,向全体教师推荐了和信息技术有关的微信公众号,由骨干团队成员录制培训视频,或者线上远程协助、线下单独辅导,助力微能力点的学习。二、校本研修方案(一)校本研修绩效目标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重点培养教师几种技术应用能力: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等。用技术助力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让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二)研修主题优化教学模式,实现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三)研修内容微能力名称选择理由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用数据说话更有针对性。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灵活组织、应用多种媒体素材,提升教学内容的解释力。采用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展示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序推进课堂教学环节的展开。丰富师生互动的方式。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感到切身相关,认同学习目标;建立所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关联;帮助建立学习信心、获得学习成就感;奠定良好的课堂学习基调。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有助于知识和技能的形象化与直观化;通过多种方式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理解重点和关键问题;为学生参与知识理解和建构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发学生感知、记忆、想象、创造等思维活动。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提升知识巩固的效果;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整体理解与应用;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理解和发现知识之间的关联;帮助教师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指导;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掌握联系、归纳、对比等总结方法。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清晰、准确地进行方法示范和指导;创设更为丰富、适切的方法体验、习得和迁移的情景;有助于检验学生方法掌握的情况;提高教师反馈与指导的效果。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使测验更加高效便捷,让反馈及时精准。(四)研修形式微能力在线课程学习+线下校本教研活动(五)研修安排时间内容负责人2023.6做好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班子成员和骨干教师先行培训,开发微能力提升案例。业务校长2023.6各学科组划定能力点范围,教师选择,结合每学科每周半天的集中教研开展研修活动。各分管学科领导2023.12收集教师研修案例,开展微能力测评,利用威海智慧云平台组织校级评比展示活动,学期末表彰先进。教务主任(六)研修保障1.建立健全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评价和激励的双向措施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优化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常态课巡查督促落实,通过每学科每周半天的教研活动激励老师积极践行。优秀课例在全校共享。2.以赛促学:通过教师教学设计比赛、优质课比赛,促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3.教育资源共享化:利用威海智慧云平台,将本校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进行资源共享,提高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4.在教师百分考核的专业成长一栏中设立专项考核,以督促教师此方面业务能力均衡高位发展。三、教师信息素养考核方案(一)考核目的1.通过信息技术应用使力校本应用考核,传递规划目标和压力,促使教职工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能力,达到“培养信息教育能力、提高课堂效率、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2.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计划性,促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可视化。3.客观、公正地评价教职工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表现,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各级管理者的管理责任,约束与激励全体教师。(二)基本原则1.坚持学为所用,以用促学。学校要根据本校信息化发展实际和规划目标,指导教师在选取微能力点时充分考虑学校情况和个人需求,选取内容要涵盖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微能力点应涵盖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一方面在常规教学工作中,重点考察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在阶段监测中,设置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拟定考察题目,促使教师在信息技术比武中主动向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坚持发展为先,重在普及。将校本应用考核工作与学校信息化教学建设相结合,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尊重教师的差异,对信息技术掌握熟练的教师,提供展示平台,发挥带动效应。对信息技术掌握较为薄弱的教师,予以成长空间,多关注其进步表现。可与备课组的捆绑评价相联系,促进教师抱团发展。3.坚持相对一致,客观公正。学校组织骨干团队和学术委员会制定评价指标及权重分配,在教师代表大会提请审议,通过后一定时间内,考核的内容和标准不能有较大的变化。考核要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参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情况,考核结果透明公开,有意见可表述、申诉。(三)考核要素1.融合意识:是否能主动、有意识的借力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意识;2.能力提升:是否能在个人成长上达成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3.责任感、进取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等;4.信息技术应用质量和效率等。(四)考核内容1.学校根据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实际,科学制定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学习,每位教师要完成25学时的在线学习和25学时的校本实践;将此纳入教师百分考核的研修部分。2.每位教师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将参与情况按照A、B、C三档赋分。3.每位教师至少通过3个能力点的微认证,提交相应的微认证材料。(五)考核的具体实施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信息技术管理团队赋分——校本应用考核”的方式进行考核。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信息技术管理团队赋分是指教师完成5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25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由学校信息技术管理管理团队对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校本应用考核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教师校本应用考核采用“课前备课——课中授课——课后辅导——课后评价——数据分析研修活动”的路径对教师能力进行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附:校本应用考核标准业考核等次应用情境考核内容考核等次优秀合格不合格课前备课1.预览与源文运用互联网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