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件_第1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件_第2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件_第3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件_第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件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示儿陆游人教五年级上册

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谁来猜一下,他或许会交代什么?打开书,让我们一起去了解陆游的遗嘱内容到底是什么吧。11古诗三首示儿陆游人教五年级上册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2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阴达二十年。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3简介背景

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和,最终灭国,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简介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4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给儿子们看揭示诗题示儿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5质疑提问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质疑提问看了诗题,你有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儿子什么?什么6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顺。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3、小组交流: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7疏通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2、理解古诗的内容①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交流。②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③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疏通诗意,理解内容1.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死去/元知/万事8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给儿子们看。元:通“原”,本来,原来。但:只。九州: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这里指宋朝的领土。王师:指宋朝的军队。定:收复。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同:统一。无:通“勿”,不要。乃翁:你的父亲。乃,你的,你们的。疏通诗意,理解内容示儿示儿:给儿子们看。元:通“原”,本来,原来。但:只。9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情怀。诗句大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去什么也没有了,只是因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疏通诗意,理解内容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10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题:①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是什么?②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把握重点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思考下列问11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的?想一想,说一说。创设情境,读写结合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榻上想些什么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拓展延伸,升华情感爱国情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宋)陆游拓展1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病起书怀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爱国情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诉衷情病起书怀爱国情感14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示儿死去_______________,但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_____________________。1.把诗歌补充完整。2.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3.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课堂作业新设计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无忘告乃翁王师北定中原日不见九州同元知万事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课堂作业新设计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15题临安邸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林升题临安邸古诗三首第二课时林升16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我们看看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激趣导入激趣导入171、自学生字;课前预习邸(dǐ)(biàn)汴熏

2、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xūn)1、自学生字;课前预习邸(dǐ)(biàn)汴熏 2、熟读这18解诗题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邸:官员居住的地方。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题临安邸解诗题题:题写,把诗句写上。题临安邸19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1163~1189),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林坳)人。介绍诗人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20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2.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①邸:官府,官邸。②休:停止、罢休。③直:简直。④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⑤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⑥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读诗句1.大声朗读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21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把这些达官贵人们吹得醉醺醺的,他们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竟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释诗意轻声读诗句,用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青山之外还有22入诗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那个字词句让你感到了美?入诗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什么感觉?那23悟诗情

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道的?(写作背景)

它描述西湖的美丽景色及美景中统治者们醉生梦死的丑态,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极大地愤怒和对国家无穷的忧虑。《题临安邸》这首诗歌写于北宋靖康二年,金人攻陷北宋都城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中原国土全被金人占领时期。当时康王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而只求苟且偷生,对外一味屈膝。同时,一些达官显贵们纵情声色,寻欢作乐。悟诗情1、引出诗歌主题:爱国它描述西湖的美丽景色及美24悟诗情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表达了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生平,醉生梦死生活的辛辣讽刺与作者的无奈。“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淫靡之风。“游人”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悟诗情2、抓住含义深刻的诗句品味:表达了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25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悟诗情醉生梦死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26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治者(

)。悟诗情

对统治者的愤怒和辛辣讽刺忧国忧民3、填空《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27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读诗韵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读出作者的感情。读诗281.背诵这首诗。2.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作业设计1.背诵这首诗。作业设计29课堂作业新设计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几时休:________________熏:_____醉:____________________2.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洋的春风又似当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C陶醉吹几时才能停下课堂作业新设计题临安邸30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古诗三首第三课时己亥杂诗龚自珍言为心声。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31解诗题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解诗题“己亥”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3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作者简介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行文独具风格,于33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整体把握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恃shì喑yīn降jiàng抖擞dǒusǒu

要使中国兴旺发达,就得依靠像风雷一样能振奋人心的思想言论。全国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实在太可悲了。我希望老天爷能够重新振作精神来。不要限于一种规格,为人间降下各种各样有用的人才。⒈自由读诗: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整体把握九州生气34自学交流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大家共同研究。⒊齐读,练读。纠正字音与停顿⒋汇报交流对字义的理解:1.九州:中国。2.风雷:疾风迅雷般的社会变革。3.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4.恃(shì):依靠。5.喑(yīn):没有声音。6.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7.究:终究、毕竟。8.天公:造物主,也代表皇帝。9.重:重新。10.抖擞:振作精神。11拘:拘泥、束缚。自学交流⒉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35诵读赏析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⑴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比喻)(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诵读赏析赏析第一、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⑴运36领悟情感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⑴“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领悟情感赏析第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⑴“37领悟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领悟情感“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38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39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呼唤改革写作方法“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40拓展延伸,布置作业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⒉作业:诵读默写。拓展延伸,布置作业⒈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41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题临安邸》---忧国忧民以及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己亥杂诗》---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板书设计古诗三首《示儿》------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题42课堂作业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练习。1.解释下来词语的意思。生气:恃:抖擞: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希望上天能重用有用的人。B诗人希望统治者能打破常规,重用人才。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抖擞起精神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B课堂作业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练习。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抖擞43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12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五年级上册梁启超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12少年中国说(节选)人教44

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45背景简介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的侵略,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任何列强三日内就可以灭亡中国”,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滥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白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背景简介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的侵略,46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读文识字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47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整体感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用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整体感知48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三个自然段?整体感知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三个自然段?整49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层层深入:智—富504.读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红日

(黄)河

潜龙

乳虎

鹰隼

奇花

干将4.读第二自然段,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红日(黄51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小组活动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布置作业小组活动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布置作业52lín()háng()zhāi()鳞

哉líng()huáng()zāi()二、读拼音,写词语。瀑布从悬崖上yíxiè()而下,落入shēnyuān(),人站在崖边,胆战心惊,rúlǚbóbīng()。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初升,其道大光。()伏流,一泻汪洋。()临渊,鳞爪飞扬。()啸谷,百兽震惶。()试翼,风尘翕张。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课堂作业√√√一泻深渊如履薄冰红日河出乳虎鹰隼潜龙一、用“√”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课堂作业√√√一泻深渊53梁启超第二课时梁启超第二课时54一、1.听写下列生字。

2.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用__________的方法介绍了少年与中国的关系。复习导入泻

疆层层深入一、复习导入泻潜试胎皇履疆层层55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①这个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②这部分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研读课文这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段的作用。这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分别从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少年的责任。排比的修辞语气紧凑,感情强烈,有很强的感染力。研读课文这自然段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第一句为总起句,起引领全56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研读课文

国雄于地球国独立国强国富国智少年雄于地球少年胜于欧洲少年进步少年自由少年智少年富少年强少年独立

国胜于欧洲国进步国自由少年的责任非常重大,我们每个少年都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国家的强大靠的是少年。③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少年和中国的关系?完成下列表格。研读课57

2.朗读第二段,感受少年中国生机勃勃的生命力。1)"红日初升……横有八荒"熟读背诵。朗读要求:这是韵文,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

58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一个顶天立地的东方巨人巍然屹立在地球之上。

2)比喻的作用:"红日"般的灿烂前景,"河出伏流"的壮阔发展,有如"潜龙""乳虎"的巨大声威,有如"奇花"的壮丽前景,如“干将”的锐利锋芒;3)"天戴其苍""地履其黄",一"纵"一"横",显得气势不凡59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来比少年中国,就是告诉我们,少年中国就是最具有生命力,最有发展前途。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这些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比有什么用意?朗读感受这些事物都是动态描写,都充满着生命力。作者用这些充满生命力的60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朗读感受这段是抒情段,作者用两个感叹句,再次重申了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密切的关系以及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之情。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句子承载的思想感情。朗读感受这段是抒情段61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

的对比,热情歌颂少年勇于改革的精神,批评消极保守思想,鼓励人们肩负责任,发奋图强。表现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并且对中国的未来满怀希望课文小结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作者把封建的古老中国和理想的少年中国作鲜明的对比,热情歌颂62少年中国说板书设计总分—总领全段磅礴的气势

蓬勃的生命力

动词:泻潜渊胎履纵——层层深入

赞美之情少年中国说板书设计总分—总领全段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动63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鱼(鳞

麟)

(潜

替)水

深(渊

源)

(胎

肽)儿

(从

纵)横二、选出加点字的正确意思。故(

)A因此B故意C故事翕张(

)A张开B闭合C一张一合履(

)A踩、踏B鞋子C步履三、按原文填空。(

)初升,其道大光。(

)出伏流,一泻汪洋。(

)腾渊,鳞爪飞扬。(

)啸谷,百兽震惶。(

)试翼,风尘翕张。(

)初胎,矞矞皇皇。(

),有作其芒。(

)戴其苍,(

)履其黄。纵有千古,(

)。前途似海,(

)。四、作者分别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什么?有什么用意?课堂作业天来日方长横有八荒鹰隼干将乳虎河红日地奇花潜龙作者把中国的少年比作了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作者把中国少年比作这些富有生命力的事物,点明中国少年强大的生命力,点明中国前途无量。ABA√√√√√一、选字组词,在所选的字的下面打√。课堂作业天来日方长横有八6413圆明园的毁灭人教五年级上册13圆明园的毁灭人教五年级上册65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2.小组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课文。(1)针对第2自然段。①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这个词说明了什么?举世闻名,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这个词说明了圆明园是一座在世界园林史上享有盛名的皇家园林。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通过阅读,你对圆明园有了哪些了解。整66颐和园蔚秀园句园小园小园承泽园

小园小园小园小园小园近春园颐春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②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颐和园蔚秀园句园小园小园承泽园小园小园小园小园小园近春园颐67整体感知读第3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①圆明园中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边读边想象画面。

A总写: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B举例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整体感知读第3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建筑风格。A总写:圆明园中68雷峰夕照苏州的狮子林

平湖秋月轩冰雪鉴碧福海远眺雷苏州的狮子林

平湖秋月轩冰雪鉴碧福海远眺69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代表我们民族特色的建筑,课文列举了哪些?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蓬莱瑶台②园中不仅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蓬莱瑶台701.在网上搜集关于圆明园的资料,了解历史。2.继续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布置作业布置作业71一、读拼音,写词语。1.圆明园的jiànzhù()风格非常独特,它博采众家之长,灿烂huīhuáng(),举世闻名。2.我们把qīnluè()者赶出了我们的家园。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一个词语造句。(

)拱月

)闻名

)剔透

奇(

)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按要求写句子。1.用“……有……也有……;有……也有……”造句2.用“……不但……,还……。”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布置作业他不但聪明,还非常勤奋。正月十五赏花灯,有传统手工的七彩灯,也有光电效果制作的金牛灯;有浮于水面的荷花灯,也有悬挂屋檐的蟠龙灯。宝珍玲珑举世众星侵略辉煌建筑黄山的景色举世闻名一、读拼音,写词语。布置作业他不但聪明,还非常勤奋。正月十五72四、下列对圆明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圆明园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不但建筑风格独特,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B圆明园是皇家园林,它风景优美,令人流连忘返。C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组成。布置作业C四、下列对圆明园描述错误的一项是()。布置作业C7313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13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74建筑雄伟诗情画意万园之园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在圆明园前面填一个词。________的圆明园复习导入举世闻名金碧辉煌建筑雄伟诗情画意万园之园复习导入举世闻名金碧辉煌751.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2.这个自然段的结构是怎样的?好处是什么?

3.“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有哪些?

4.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深入领悟

这个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结构,第一句既是过渡句,又总领了全段。这样使段落结构清楚,让人一目了然。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运用时间顺序,点明圆明园收藏之丰富,同时也说明宝物之贵重,价值不可估量。1.读第4自然段,读出自豪与惊叹之情。深入领悟这个76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价值连城2000年的国际市场拍卖价就高达9000多万元人民币。圆明园77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学们阅读第5自然段。2.联系上下文,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

研读“毁灭”

第5自然段中出现的时间是1860年10月6日和10月18日、19日。10月6日讲述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写侵略者火烧圆明园。这两个时间点揭示了侵略者所犯罪行,令人发指。1.这“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何只能出现在人们的梦里呢?请同78重点感悟(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加横线的词语体现出了什么?

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重点感悟(1)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79(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a思考:圆明园中化成灰烬的是什么?

重点感悟建筑艺术的精华

文化艺术的瑰宝

中华民族的尊严b圆明园就这样在三天的大火中化为灰烬,就这样不再真真切切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就这样只能浮现在我们的梦中。圆明园的毁灭仅仅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损失吗?(2)大火连烧了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80品读体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这一句中连用了两个“不可估量”,你们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圆明园的损失巨大,无法估量痛惜、痛恨、悲哀品读体味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81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你觉得这样写合适吗?感悟写法

这样写可以说是匠心独运。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看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肆意掠夺,践踏,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这篇文章题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的篇幅却是描写昔日的辉煌82六、小结。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面对风雨中圆明园的断壁残垣,振兴中华,自强不息,我们责无旁贷。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2.预习《木笛》。作业布置六、小结。作业布置83板书设计建筑风格---美圆明园的毁灭举世闻名赞叹总----损失不可估量(损失巨大)历史文化---珍贵毁灭----痛惜、痛恨、悲哀(侵略者的贪婪、残暴、无耻)板书设计建筑风格---美圆明园的毁灭举世闻名赞叹总----损84课堂作业一、在字形对的后面打√。殿下(

铃珑(

波澜(

灰烬(

)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3.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三、完成下列各题。1.作者对圆明园的美是_______的,对侵略者的破坏,是_________的。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建筑宏伟,并收藏了大量历史文物。B圆明园于1860年10月6日被英法联军焚毁。C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B痛恨赞美肆意依照毁坏课堂作业一、在字形对的后面打√。√√√B痛恨赞美肆意依照毁坏85木笛14*木笛14*86课文主要写了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课文主要写了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87

课文主要写了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时,因为当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拒绝吹奏欢乐的乐曲而被取消考试资格,后来又被破格录取的感人故事。背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进入终试()()纪念碑前吹奏悲乐

线索:决绝吹奏,取消资格破格录取课文主要写了才华横溢的木笛手朱丹到乐团参加终试88内容提示:浏览全文,在考场上,朱丹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又被破格录取?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内容提示: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89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思考提示:浏览课文,朱丹是在什么情况下拒绝吹奏从而放弃考试?为什么放弃?

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边读边想答案,并用简单词句写出感受。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90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过了一会,大师冷峻的问:“为什么?”

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的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大师说:“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朱丹说:“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考试吗?”朱丹说:“没有忘记。”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应当懂得珍惜艺术前途。”朱丹说:“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91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

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92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下沦陷。丧心病狂的侵略者悍然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30万以上的无辜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遭到屠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惨痛的一页,也是人类历史上惨绝人寰的章节。1937年12月13日,南京在日本侵略军的铁蹄93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遇难同胞超过300000人,大约每12秒钟就有一个生命消失。

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94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南京市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南京遇难同胞纪念馆。每逢12月13日这一天,上午10点,南京城里警报长鸣,提醒人们永远记住这个悲惨的日子。为了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同胞,南京市政府于95自学提示:浏览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画出朱丹参加的是怎样的考试?批注朱丹是一个怎样的选手?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自学提示: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96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考试要求苛刻,竞争激烈,应试者都是乐坛高手。招考要经过初始、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剩下两名选手。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97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自学提示:朱丹接到的是怎样的卡片?当朱丹接到这张卡片时,他在想什么?请你读读有关段落,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朱丹的心里活动,并进行简单的批注。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98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

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歉疚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这轻轻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99进入终试

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破格录取浏览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了朱丹什么?如果去掉这一自然段可以吗?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吹奏悲乐100

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边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然后,他起头,看见远远地坐着一排主考官。考官们个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云锦——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中国传统工艺,它是中国的代表。梅花——迎风傲雪,它是中国人精神的体现。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边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101

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边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然后,他起头,看见远远地坐着一排主考官。考官们个个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梅花:中国不屈不挠的精神云锦:心系国家作者不惜笔墨描写朱丹的装束实为衬托朱丹心系祖国、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边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102思考提示:朱丹向主考官鞠了一躬,把抽出的木笛放回绒套,转过身,默默地走了。当他走向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他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思考提示:103

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墨滴在宣纸上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临近石碑,只见一片莹莹光亮,像曙色萌动,像蓓104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朱丹伫立雪中,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105

演奏

朱丹深感意外,连忙回身向大师鞠躬。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朱丹连忙说:“考场的事,请大师原谅。”大师说:“不,应该是我请求你的原谅。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你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已被乐团录取了。”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紧紧地握着木笛。演朱丹深感意外,连忙回身向大师鞠躬。106

本文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为背景,以“进入终试拒绝吹奏,取消资格纪念碑前吹奏悲乐破格录取”为线索,表现了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无比热爱、对日本侵略者无限仇恨的情感。本课小结学习中,我们重点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读,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阅读写人文章的主要方法。本文以“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为背景,以“进入107习作(四)人教五年级上册习作(四)人教五年级上册108二十年前二十年后二十年前二十年后109交流感受

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瞧,我们身边的楼房越来越高,人们身上的衣服越来越漂亮。二十年前手机、电脑还很少,可是现在基本都普及了。二十年的变化真大呀!那么二十年后,我们的家乡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就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习作。交流感受二十年的时光,景在变,人在变。瞧,我们身边的110指导审题二十年后的家乡①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质的作文?想象作文指导审题二十年后的家乡①根据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篇什么性111交流感受

②关于想象作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A首先在现实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B要融入感情,想象合理。无论什么样的文章,离开了感情,就会缺乏生气和真实感。交流感受②关于想象作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A首先在112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应该写些什么呢?明确要求

从景物、建筑、人、交通等方面写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二十年后的家乡》应该写113指导想象

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样的感情?写变化,

融入感情⑴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⑵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⑶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指导想象1.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有哪些?对这些变化,你有怎114①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②再请中等的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及时做出评价。③请习作稍差的同学做汇报,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指导。书写变化汇报自己的材料①请习作较好的同学先汇报,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做出合理的评价。115探索表达方法师生合作3、编写作文提纲:1、开头、结尾、怎样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2、说说自己文章的精彩片段、写作思路、开头结尾。4、叙述过程中要详略得当。探索表达方法师生合作3、编写作文提纲:1、开头、结尾、怎样用116

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2、提示用具体的人、事、景、物按一定的顺序把家乡的巨大变化写具体。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试写初稿,自行修改117

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2、修改步骤:思路──重点(家乡人事景物的变化)──开头、结尾──字词句(是否通顺)评议互改1、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评议互改118

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评。2、请部分学生介绍自己习作成功的原因,对其它同学进行启发。佳作赏评1、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119语文园地(四)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人教五年级上册120情境导入

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习方法的指导。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吧。情境导入同学们,语文园地四给我们带来了多种学121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们怎样通过朗读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呢?交流平台同学们,本单元的课文充满了浓浓的爱国情感。我们122交流平台

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________之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___________感情。②可以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和节奏等来体现课文的感情。如,《圆明园的毁灭》地1自然段,可以读得________

一些;《少年中国说》的第三自然段应该读得________________一些。缓慢沉痛痛惜豪情壮志高昂交流平台①要准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123词句段运用(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段话。A.朗读这些成语,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B.这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异同。

C.选择一个词语写一段话。词句段运用(1)每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选择其中一个124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它们的感情色彩。上面的成语是褒义词,用作褒扬、赞美;下面的成语是贬义词,用作贬斥、斥责。

查字典,并说明两组词语的异同。展示自己写的话。每组上下两个成语的意思是相同的,不同的是125词句段运用(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点。C.给最后一个句子加上标点。A.读这两个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顿号和逗号,看看它们分别用在什么地方。

B.体会它们的不同。词句段运用(2)体会顿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再给最后一句加上标126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顿号、逗号的异同逗号、顿号均表示句内停顿,但停顿性质不同。逗号属句内一般性停顿,而顿号有专门的用途。

逗号所表示的停顿不外乎三类:一是表示分句之间的停顿,二是表示句中成分之间的停顿,三是表示句子成分内部的停顿。而顿号呢,在句子里,一个顿号相当于一个连词,停顿时间比逗号短,有时也用来表示次序语之后的停顿,如一、二、三等顿号用来隔开并列的词或短语,表示的停顿比逗号小。顿号、逗号的127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

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给最后一个句子加标点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128

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横写的时候,我们要从左到右写,竖写的时候,要从右到左。要注意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的文字要对称,使篇章看起来美观。书写提示每个字要做到笔顺正确,结构合理,使每个字看起来也美观。我们在书写一首诗的时候发现可以横写也可以竖写129新部编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件130日积月累(1)朗读这些成语。(2)借助工具书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3)感悟两组成语所描绘的不同生活状态,珍惜美好生活。自学提示:日积月累(1)朗读这些成语。自学提示:131

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组成语描绘的是“太平盛世”下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场景;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人们悲惨的生活。我们现在就处在太平盛世,我们生活幸福,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总结、汇报这两组成语分别描绘了不同的生活状态。第一组132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及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还明白了顿号和逗号的区别,积累了许多成语。收获不小。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明白词语的不同感情色彩,以133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第四单元测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134二、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1.死去元知万事空。()A.开始B.同“原”,本来C.基本2.西湖歌舞几时休?()A.不要B.完结C.停止3.九州生气恃风雷。()A.朝气蓬勃的局面B.发怒,不愉快C.生机勃勃4.鹰隼试翼,风尘翕张。()A.放纵,无拘束B.扩大,夸大C.一合一张······二、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135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11分)诗()画()()()忘形兵()马()惊天()()政()人()路不()()()()失所哀鸿()()1.九寨沟是一个充满

的人间仙境!2.战争摧毁了孩子们的家园,令他们

。3.他只不过取得了一点成绩,就开始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11分136四、选词填空。(4分)饱览注视眺望凝视1.当国歌响起的时候,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着国旗。2.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3.暑假,爸爸带我去北京旅游,()了首都的名胜古迹。4.他入神地()着这幅面。四、选词填空。(4分)137五、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1.下列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灰烬(jìn)重(zhòng)抖擞B.武陵(líng)鳞(líng)爪飞扬C.美哉(zāi)告乃(nǎi)翁D.侵略(nüè)玲珑剔(tī)透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境界万马齐音B.礼器一泻汪洋C.闯进人寿年风D.殿堂民不辽生五、选择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写在括号里。(10分)1383.下列每组四个词语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A.举世闻名臭名远扬闻名遐迩声名远扬B.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处心积虑殚精竭虑C.喜气洋洋兴高采烈神采奕奕满面春风D.太平盛世家破人亡丰衣足食安居乐业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悲/不见/九州同B.山外青山/楼外楼C.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D.我劝天公/重抖擞3.下列每组四个词语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139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题临安邸》的诗题中,我们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的墙壁上的。B.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少年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代表着少年中国的形象面貌,中国少年如何发展影响着少年中国的发展方向,中国少年是少年中国的希望。C.《七子之歌》是闻一多为当时中国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所作的一组诗。D.读课文时,我们要把握好课文的感情基调,如《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是壮志豪情,《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痛惜之情,这样才能读出课文蕴合的感情。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140六、按要求写句子。(10分)1.用下列词语各造一个句子。(4分)(1)足智多谋:

(2)诡计多端:

2.北京西北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缩句)(2分)

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仿写句子)(4分)家

则国

,家

则国

,家

则国

,家

则国

……六、按要求写句子。(10分)141七、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5分)1.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2.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匕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七、在“□”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5分)142八、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1.我们应该端正良好的学习习惯。

2.北京的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3.公园里,人们到处可以看到万紫千红的鲜花和悦耳的鸟呜声。八、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6分)143九、填一填,连一连。(13分)1.先填空,再连一连。(8分)王师北定中原日,

。龚自珍《题临安邸》我劝天公重抖擞,

。林升《己亥杂诗》

,直把杭州作汴州。

陆游《少年中国说》

,其道大光。河出伏流,

。粱启超《示儿》九、填一填,连一连。(13分)144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1)梁启超说过:“故今日之责任,

。”(2分)(2)《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从

这三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