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酒陶渊明第1页检验预习:1庐()2喧()3尔()4篱()5悠()6辨()lúxuāněrlíyōubiàn第2页结卢在人境,而无车马宣。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篇。采菊东离下,油然见南山。山气日西佳,飞鸟相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己忘言。找错字:庐喧尔偏篱悠夕与辨已第3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十二首(其五)第4页作者介绍: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时期著名山水田园诗人。我们曾学过他《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第5页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间最出色诗人,他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诗内容上能够分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第6页《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题目,写对世事人生感叹。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怎样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正意义,取得恬静心境。写作背景:第7页
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遂命故人书之,认为欢笑尔。比:最近诠次:次序《饮酒》小序:第8页按节奏吟读诗歌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第9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建造房屋世俗往来纷扰怎么能这么?尔:这么。我居住在污浊人世间,但我却不受世俗往来纷扰。问我怎么能这么?只要我存心远离尘俗,所处地方自然也就偏远了。了解诗句:第10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悠闲自得样子共同,一起人生真正意义通“辩”,辩解、分说。我悠闲自得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抬头望见南山,是那样怡然自得,那样超凡脱俗!山中云雾在黄昏显得愈加漂亮,飞鸟们一起归巢。我从这大自然中领悟了人生真正意义,想要辩解却已经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第11页
依据表示方式不一样将诗歌划分为三个层次。记叙、描写、议论第12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第一层所包含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精神世界,是能够自我净化,在一定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影响,处处都能够找到生活乐趣。这是第一层:记叙“心远地自偏”情由。第13页分析第一层
: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喧”指“上层人士之间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心远地自偏”“远”对象是什么?远离官场,更深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第14页“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两句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是什么关系?
陶渊明“结庐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车马喧嚣,其它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由果及因)心远与地偏又是什么关系?这里揭示了一个怎样人生哲理?
“心远”与“地偏”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关系。这四句,包含着精辟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精神世界,是能够自我净化,在一定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就能够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影响,处处都能够找到生活乐趣。“心远”一词,反应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精神世界。第15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第二层:描写诗人隐居生活以及南山美好晚景,表现诗人悠然自得心情。这是第二层:第16页分析第二层
: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田园风光?表示了诗人怎样心境?(意境分析)在东边篱笆下,诗人在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地采,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漂亮,成群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组成了一幅质朴率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田园风光图景,表示诗人回归自然后悠闲自得心境。第17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全诗总结,表现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真情和高洁人格。这是第三层:第18页了解诗句:诗前四句: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深深喜爱,满含着诗人对人境之喧闹、官场仕途厌恶和对平静田园之赞美。
五六句:由虚入实,描绘出诗人田园生活一个最经典、最形象、最含有审美意义场景,表示悠然生活情趣。
七八句:在悠然之间,诗人举首展望,庐山映入眼帘,描绘黄昏山色。
结尾句:由实化虚,以虚涵实,自己从大自然里得到了许多启示,领会到了人生真谛,但又无法用语言表示,也无须用语言表示。第19页中心思想
这首诗经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悠闲观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人生追求。第20页艺术特色:1、情、景、理交融艺术特色
前四句叙事道理(人境——无喧——心远——地偏);中间四句写景显理(采菊——见山——日夕——鸟还);最终两句抒情悟理(真意——忘言)
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2、平易朴素语言格调
全诗以平易朴素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到达高度统一,不论写南山黄昏美景,还是抒归隐之情,或叙田居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第21页
我们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人?他思想在当初有什么主动意义和消极意义?a、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特点是“淡泊”。b、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初黑暗官场一个反叛,有主动意义。C、不过,要改造社会,要去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主动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一面。
第22页*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活着文人;
*
他是真正为人间立下荣辱标准人,千秋万代,令人永远难忘;
*
他如同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活着,他不急不缓、不左顾右盼,只是专心地拉好自己生命之车,并不留心于是否落在他人之后,正是因为不争先恐后,才能得到最终胜利。网上评论:第23页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人?第24页内容了解:1、在人间结庐到达什么境界?2、结庐在人境却无车马喧原因:3、表明诗人没有求名逐利之心句子是:4、描绘黄昏时分山中漂亮景色句子是:5、表现诗人恬淡生活名句是:6、表现诗人悠闲淡远、恬然自适句子是:7、表示诗人“超然物外”思想情趣句子是: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25页8、点明此诗中心或思想内容句子是:9、形象写出“心远地自偏”全部意境句子是:10、表达心与物相遇,进入物我两忘境界句子是:11、表现自己在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句子是:12、表现诗人远离世俗名利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句子是:13、展示陶渊明热爱自然情感和旷达心胸句子是:14、表现诗人沉醉于田园美好景色而悠然自得诗句是: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第26页15、千年来脍炙人口名句是:16、以客观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闲适心情句子:17、诗人在南山黄昏景色中无意看到景色句子:18、象征诗人像飞鸟一样自由自在,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第27页19、诗人从大自然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领悟出了什么真意呢?作者明确回答了吗?
可能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自然法则;可能是作者对远古淳朴理想社会向往;可能是任其自然人生哲理;可能是作者直率真挚品格。诗人没有明确回答。令人思索,回味无穷。
假如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说,这个“真意”应该是:人生真正意义不应该是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龌龊玷污自己自然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当中去,观赏自然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第28页20.《饮酒》中写物与心遇,物我两忘诗句是:21、表现诗人投身到大自然中无限喜悦之情句子是:22、借助景物和动物,揭示万物各得其所道理句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3、写诗人从对自然界观赏中得到美享受和哲理启迪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24.写出几个含有“菊”字完整诗句:第29页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第30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名句,名句名在哪里?第31页①刻画出一个采菊形象。“采菊东篱下”,为何偏采“菊”?“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怎样志趣?ⅰ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把菊花称为“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ⅱ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耿介;ⅲ郑思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高洁。ⅳ唐元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陶渊明常以孤云、松菊自比,表现了诗人孤芳自赏、守志不阿耿介品格。采菊,实际上是自我高洁表现,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情趣。刻画了诗人悠闲自得形象。
ⅴ。李白笔下月,林逋笔下梅,周敦颐笔下莲等等。第32页②从情与景关系来看:情景交融优美意境。
这两句以客观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偶见,南山美景恰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无我之境”。假如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个天真意趣。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苏轼
另外,“采菊”是俯,“见南山”是仰,俯仰之间,南山美景恰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心境相合,合成物我两忘“无我之境”,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情愫。第33页③“东篱采菊”形象。
为何又在“东篱下”呢?
首先,东是春天方向,象征大自然。其次先东,后南,再西,全方位融入自然,物我合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心境和优美环境水乳交融,从来被评为“静穆”、“淡远”之作,为后世所称道。第34页“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A、诗句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漂亮,成群飞鸟结伴而还,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B、《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何不愿接收这美好归宿,投身宁静优美自然怀抱中呢?这两句诗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何还要奔走于龌龊官场之中,不愿接收这种美好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大自然怀抱呢?诗人不光在勉励自己“还”,还在劝戒其它人,不妨也“还”吧。第35页这两句跟前两句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这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恰好为两句“悠然”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乳交融,互为表里。
第36页“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此”应该就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隐居生活。这两句说是这里边有些人生真义,想区分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真意”我们能够了解为人生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观赏大自然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第37页赏析练习: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一个词是:2、有些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景象,表现出诗人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一谈。3、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心远答:不一样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示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心情。答:①“悠然”形象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自得、闲适、恬淡,说明诗人所见所感并不是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第38页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指是什么?5、诗三、四句道出了全诗主旨,表明了诗人什么样思想境界?6、全诗朴素而自然地表现了陶渊明什么样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②“见”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心境。答:指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答:远离世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境界。答:厌弃世俗,陶醉自然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第39页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顺百年养生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省港口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秋季校园招聘97人起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福建省海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社群运营如何通过社群管理提升品牌忠诚度与用户粘性
- 煤矿水泵司机技能理论考试题库150题(含答案)
- 2005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
- 科技手段辅助下的个人饮食与肠胃健康管理
- 2025至2030年中国葡醛内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菠萝奶棒棒糖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科技推动下的绿色能源发展教育普及
- 《道路建筑材料绪论》课件
- 医学遗传学教案-山东大学医学遗传学
- 海南省澄迈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男科话术完整版本
-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解读(完整版)
- 统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南充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细则
- 辞退公务员审批表辞退国家公务员审批表
- 桥梁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全过程详解正反循环
- 公安局执行力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