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实习报告PAGE2采矿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性质及目的(一)实习性质采矿专业生产实习是采矿工程专业学习完《矿井通风》、《开采方法》、《井巷工程》等专业课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大学学习阶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之一。(二)目的生产实习是学生在学过采煤方法概论之后进行的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是一次较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是教学过程和完成采煤工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学生在采矿开采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本次实习的目的是:1.通过实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以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学习现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2.使理论更好的结合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3.通过深入实际工作面劳动,听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作报告,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编写技术文件及独立工作能力,并熟悉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初步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4.为课程设计收集部分资料。5.牢固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严格执行《煤炭安全行为规程》的规定。6.培养团队意识与劳动意识,为以后工作奠定牢固基础。二、实习要求1.学生必须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一切实习活动,实习期间不得无故缺席和离开实习地点。2.严格遵守国家法令、煤矿安全规程和实习矿井的规章制度,听从指导老师的安排,保证整个实习期间的生活、学习、井下参观、地面参观安全。执行保密制度,生产用图纸、技术文件、实习笔记、日记及有关资料及数据不得丢失和泄密。3.虚心向现场工人及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密切配合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服从领导,听从指挥,认真做好实习笔记。4.培养劳动意识、安全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实习期间下井劳动和参观必须保证效果。三、实习时间8月1日至10月四、实习地点************煤矿。五、实习人员采矿工程班六、指导老师**********等七、实习单位简介********(一)矿井交通位置**煤矿新井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和大运公路沿新井工业广场北西侧通过,区内均有三级公路与其相连通。通往全国及全省各地。见图1.1交通位置图,附矿区距邻近主要城市距离见表1.1。表1.1矿区距邻近主要城市距离表城市距离(公里)城市距离(公里)城市距离(公里)孝义20北京691孟塬426汾阳38石家庄407西安549介休42大同531郑州814太原146包头980武汉1348矿井交通地理位置图(二)矿井地质概况1)地形地貌本区属于黄土高原丘陵地貌,沟谷纵横切割,最低点位于新井田北东部北西界内侧南关火车站,标高725.5m,最高点位于新井田东部北界山梁,标高1126m,相对高差400.5m。矿区内地势总体为东高西低。区内沟谷十分发育,沟坡陡峭,除西部沟底有基岩出露外,大部为黄土覆盖,由于地表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属侵蚀~剥蚀区。2)河流水系矿区内河流均属汾河水系黄河流域。汾河由北东至南西方向自新沟井田北西界外侧流过,为本区域最大河流。矿区内于新井田中西部自大核桃攨村向北北东经新K-9、新K-10、新K-11、新K-15号钻孔所分布的黄土山梁,形成了本区的小型自然分水岭,其以西冲沟水均向北西直接汇入北西界外的汾河;其以东冲沟水均向南汇入南界外的静升河,然后总体向南西至灵石县城北注入汾河。各冲沟雨季时有水流,暴雨时水势凶猛,数日后即变为溪流,全年大部分时间干涸无水,为季节性山洪河道。当地居民在沟谷中用土石筑坝储水,形成小型水库,以解决人畜用水,但当山洪暴发时库坝容易被冲垮。3)气象据灵石县气象局观测资料,本区属于温暖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湿多雨。气温最高38℃,最低-20.3℃,年平均气温47℃。结冰期多在10月下旬至次年43月上旬,冻土深度20-74cm,平均冻土深度43.6cm,降水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份,年降水量488.4mm,蒸发量为1533.9mm。无霜期180天左右。春冬季节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7.7m/s。4)地震本区地处汾河地堑地震活动带太原~介休地震活动区南缘,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三)井田范围以灵石县南关镇为界,南以F2、F3断层为界,东以F21和F22号断层为界(与新井田西部大部分边界重合),西以煤层露头线为界,新井田走向长4.5km,倾向宽2km,井田面积9.2357km。(四)井田地质特征根据地质条件分类标准,本井田的地质条件分类为:Ⅲ-ⅢcⅡdⅢc,揭露的主要地质构造有断层、褶曲、岩浆岩、陷落柱。(1)地层新井田中部及东部均被第三、四系覆盖,仅西部沟谷出露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和上统上石盒子组第一段。新井田下组煤剩余资源(井田北东部)地面基本被第三、四系覆盖。现依据以往钻孔和本次补充勘查钻孔资料,就矿井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1、奥陶系(O)(1)中统上马家沟组(O2s)据BK-1号水文钻孔,本组地层基本完全揭露,厚度181.41m。:以灰色、深灰色角砾状泥灰岩为主,由粘土角砾、灰下段(O2s)512岩角砾组成,含条带状石膏,并具厚层状原生石膏。本段厚36.61m。中段(O2s):厚98.90m,大部以泥晶灰岩为主,夹白云质灰岩;上部为豹皮状灰岩、厚层状,层面具有机薄膜,裂隙发育,多被方解石充填。上段(O2s):厚45.90m,深灰色石灰岩、块状、质纯、性脆、具方解石细脉,中夹薄层泥灰岩,下部具白云化作用,具有白云质灰岩。(2)中统峰峰组(O2f)下段(O2f):厚66.95m,为灰色、浅灰色泥灰岩、夹薄层角砾状灰岩或泥灰岩,石膏呈薄层或纤维状,并呈脉状或网格状与泥灰岩交织在一起。:厚52.15-56.10m,平均54.12m。以深灰色石灰岩为上段(O2f)主,块状,坚硬,质纯,局部为泥质灰岩。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平行不整合于下伏峰峰组之上。厚9.80-24.47m,平均14.20m,以浅灰色、灰色、铝土矿、铝质泥岩为主,夹1-3层灰色石灰岩及少量黑灰色泥岩和薄层灰色细粒砂岩。顶部含12号不可采煤层。(2)上统太原组(C3t)与下伏本溪组整合接触,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之一。K1砂岩底-K7砂岩底,厚70.61-92.70m,平均88.36m。下段(C3t):1砂岩底-K2石灰岩底,厚13.48-35.43m,K平均26.43m,以灰黑色泥岩为主,夹灰黑色粉砂岩和少量灰色细粒砂岩及少量浅灰612132色铝质泥岩。新井田含9、10号稳定可采和10下号局部可采不稳定及11号大部可采不稳定煤层。新井田10下号与10号煤层合并,11号煤层可采面积小于井田面积的1/3,仅占1/5,据现行勘查规范应属不可采煤层,9、10号煤层均属稳定可采煤层。中段(C3t)石灰岩底-K4石灰岩顶。厚33.58-42.08m,平均:K36.66m。主要由K2、K3、K4三层石灰岩组成,间夹灰黑色粉砂岩、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灰黑色泥岩,7、号不可采煤层含8(包括新井田)。上段3t)K4石灰岩顶-K7砂岩底。20.05-36.00m,(C:厚平均25.88m。主要为灰黑色、黑色泥岩,中、上部灰黑色粉砂岩次之,夹少量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中、下部夹少量浅灰色铝质泥岩。新井田含6号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及4、5号不可采煤层。新井田4、5、6号煤层均属不可采煤层。3、二叠系(P)(1)下统山西组(P1s)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为本矿主要含煤地层之一。K7砂岩底-K8砂岩底,厚43.49-57.90m,平均50.19m。以黑灰色,灰黑色、黑色粉砂岩、泥岩为主,下部夹少量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上部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相对较多。新井田2上号煤层已开采完毕,2下、3上、3号为不可采煤层。新井田西部和中北部2上、2下号(均属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基本开采完毕,其中南部和东部未开采地带含2上、2下号稳定可采煤层,新井田另含1、3上、3号不可采煤层。(2)下统下石盒子组(P1x)732与下伏山西组整合接触,于新井田西部沟谷及新井田沟谷出露。K8砂岩底-K10砂岩底,厚92.40-125.10m,平均105.17m。下段(P1x)8砂岩底-K9砂岩底,厚31.13-47.71m,平均39.53m。:K以深灰色、黑灰色、灰黑色粉砂岩、泥岩与灰白色、灰色细粒砂岩互层为主,下部含薄煤层。:K上段(P1x)9砂岩底-K10砂岩底,厚52.20-84.86m,平均65.72m,下部主要为灰白色中、细粒砂岩、间夹灰色、浅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中部以浅灰绿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灰绿色砂质泥岩和灰白色、浅灰绿色细粒砂岩;中上部局部发育一层灰白色厚层中粒砂岩;上部为灰绿色夹紫红色含铝质及铁质鲕粒的泥岩、粉砂岩。(3)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与下伏下石盒子组整合接触,与新井田西部沟谷和新井田沟谷出露。保留最高层位为第二段大部。第一段(P2s)10砂岩底-K12砂岩底,厚146.10-166.60m,平均:K153.57m。大部以黄绿色、灰绿色粉砂岩、泥岩及砂质泥岩为主,含紫红色,夹少量黄绿色细粒砂岩;中部普遍含1-2层黄绿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中上部主为黄绿色、灰绿色夹紫红色的砂质泥岩、泥岩和粉砂岩;上部为黄绿色、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夹黄绿色细粒砂岩,普遍含一层黄绿色中粒砂岩。第二段(P2s):保留最大厚度134.90m,以紫红色含黄绿色和灰绿色的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少量粉砂岩和黄绿色含紫红色条带的中、细粒砂岩。821214、上第三、四系(Q+N)第三、四系总厚度为0.86-661.06m,平均121.53m。(1)上第三系上新统(N2)于新井田中部及南西部及新井田南部零星出露,角度不整合于下伏各时代地层之上。上部为棕红色、深红色粘土、砂质粘土、含零星钙质结核,夹砂砾石透镜体;下部为浅黄色砂质粘土和砾石透镜体,局部胶结成岩、底部为半胶结状的砾岩。(2)第四系(Q)中更新统(Q2)于井田山梁、山坡及冲沟广泛分布,为红黄、黄褐、浅黄色粘土,砂质粘土夹多层砂砾层和钙质结核层。上更新统(Q3)仅于新井田南东部集广村和静升村及后沟村南沟谷有所分布。为浅灰黄、浅黄色砂质粘土、粉砂土、亚砂土组成。全新统(Q4)主分布于新井田南东角静升河一级阶地及新井田北西界中段汾河一级阶地。为近代河流冲积层,由不同时代的砂、砾、泥质岩碎屑组成。(五)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1)矿井开采技术条件(1)煤层赋存条件煤层稳定程度:井田内2煤为稳定煤层,其余(不包括下组煤)9#均为极不稳定煤层。煤层顶底板情况:目前开采2煤层,煤层顶、底板以粉砂岩为主,局部为中、细砂岩和部分岩浆岩,顶板为岩浆岩时有下垂现象,岩浆岩为底板时,有隆起现象,对正常开采影响较大。煤层倾角一般在10°~25°之间。(2)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发火矿井瓦斯鉴定等级:2006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高瓦斯、低二氧化碳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CH412.08m/min相对瓦斯涌出量:CH410.79m/t3、CO210.8m/minCO29.62m/t3矿井未发现煤(岩)及瓦斯喷出和突出现象。煤尘爆炸指数<10%,无爆炸性。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为Ⅲ类,不易自燃。(3)矿井主要生产系统主井(斜井)提升,使用ZJK-2.5/2.0E型数控提升绞车,配用行星轮型减速器。电动机为YR4502-8型,功率为355KW。一对8.2t后卸式斜井箕斗,双码提升。付井为两极提升,从地面至+73m水平为立井提升,为XKJ2×2.5×1.2B型提升绞车,配用ZHCR-115-10型减速器,JRQ1410-10型电机,功率200KW。+73m至-85m水平为暗斜井,采用串车提升,装备XKT2×2×1型绞车,配用ZHLR-100型减速器,JRQ-147-8型电机,功率200KW,每勾提升4辆1tU型固定矿车。井下运输:井底车场及-85m水平运输大巷采用ZK10-6/550型架线电机车牵引,煤炭运输采用3吨底卸式矿车,矸石、物料及设备运输采用1t固定式矿车、材料车及平板车。矿井通风:矿井为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系统,主斜井、付立井、五采立井为进风井,南翼边界风井回风。风井为立井,井深260m,直径3.5m。装备BDK-6-No20型主扇两台,配用电机功率2×185KW。一台运转,一台备用。矿井排水系统:+73m水平为矿井回风水平,泵房内安装150D30×6型水泵3台,配用电机JS115-4型,功率135KW,一趟直径15×6排水管路直排地面,水仓容量250m。-85m水平井底中央泵房安装五台水泵,其中D580-60×5型一台,电机型号为JS158-4型,功率680KW;D450-60×5型二台,电机型号JS158-4型,功率680KW,200D-43×9型二台,配用JSQ148-4及JS148-4型电机,功率440KW。排水管路三趟,规格及长度分别为直径273×10、1060m;直径325×10直径200×8,700m,水仓容量3600m。下组煤泵房安装五台泵,水泵型号为MD450-60×5型,电机型号为Y450-5-4型,功率为630KW。排水管路两趟,规格及长度分别为直径325×10、320m。水仓容量为6000m。地面生产系统:矿井地面生产系统由储装运和洗煤车间组成,洗煤车间入洗粒度6~100mm,入洗能力45万t/a。原煤经主井提升到地面卸载后,进入筛分系统先后进行±100、±6mm筛分,+100mm手选后落地待运,-6mm末煤落地,6~100mm混煤入洗。地面仓储能力设有两座铁路装车仓,容量6×170=1020t,个半地下式浅仓,6总容量2200t。仓下设给煤机,由胶带输送机转载装车路运或地销,路运装车能力11333450t/h,地销装车能力200t/h。地面露天储煤场容量不小于6万t,设有胶带输送机返仓系统。升井矸石经架线式电机车牵引至翻矸机转载,装V型矿车,提升至矸石山卸载。供电系统:矿井供电电源分别引自陶二110KV变电站和陶二矿6KV地面配电室。三趟LGJ-185架空线路长度均约2.3km。矿井6KV地面变电所高压配电设备为GG-1A型高压开关柜,井下两个中央变电所及泵房为GFW-1型矿用高压开关柜。地面6KV变电所分别向井下+73中央变电所,中央变电所,-85-85泵房变电所馈电。+73中央变电所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主要负荷为暗斜井提升绞车及该水平其它负荷,进线电源三路。-85中央变电所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主要负荷为采区及大巷运输和该水平其它低压负荷,三路电源进线。中央泵房高压配电系统主接线为单母线分段,-85主要负荷为主排水泵680kw三台,440kw两台。二路电源进线。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区域水文地质概况**煤矿位于霍西煤田的汾孝矿区东部,霍山断裂带的西侧。地貌形态为山前平原丘陵区,地表冲沟发育。地层以奥陶系灰岩作基底,上面覆盖着中上石炭统的本溪组、太原组,二叠系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及上石盒子组等基岩;其上为第三系红土及第四系黄土层、冲积层。本区从属洪山泉域的余排到郭庄泉域过渡地带。**煤矿位于郭庄泉域岩溶水系统的中部偏东,其系统边界:北部和西部以吕梁背斜轴部太古界片麻岩为其天然边界,东以汾阳、孝义、介休一线的汾阳~孝义正断层及霍山断裂为其边界,东邻洪山泉域、广胜寺泉域;南止下团柏断层。南北长约110km,东西宽约57km,总面积约6300km。该系统具有独立的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属于向斜储水构造。东部、西部、北部裸露约2000km的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成为岩溶水的主要降水入渗补给区。系统大部为石炭二叠系砂页岩和第四系松散层覆盖。汾河索州桥以下河段及段纯河、交口河和团柏河等河流局部切割灰岩,是河水渗漏的重要地段,构成岩溶水径流富水带,岩溶水的水动力特征由裸露区的潜水转变为覆盖型的半承压~承压水。岩溶水系统边界比较复杂,北、西和西南都为阻水边界或为分水岭边界(如与龙子祠泉系统分界段)。东部亦为阻水边界,自杏花村至本区马和乡发育一条隐伏大断裂(孝义断层),断距超过800m,构成灵石隆起与太原盆地的分界。在兴地以南与霍山断裂相接。系统南部因下团柏断层的阻水作用,于地势低洼的汾河河谷区以散泉群出露地表,以8m/s的流量排泄。近年来人工凿井取中奥陶系石灰岩地下水,形成另一种排泄途径—人工排泄。(六)矿井开拓、开采方案1)矿井开拓方案矿井目前采用斜井~立井单一水平开拓方式,生产水平标高-85m,开采2煤层。井筒主要技术特征:主井为斜井,倾角26°,斜长655m,井筒规格4.5×4.0m,净断面10.59m,支护形式料石砌碹。井口坐标X=58135.951,Y=27468.723,标高+184.5m。副井为立井~暗斜井二级系统。上部为立井,井筒直径4.5m,井深130.75m,净断面15.89m,支护形式为料石砌碹。井口坐标X=58132.667,Y=27445.313,标高+184.4m。暗斜井(集中下山)倾角22°,斜长435m,净断面7.63m,支护形式为料石砌碹。南翼边界风井为立井,直径3.5m,井深260m,净断面9.62m,支护形式现浇砼井壁。井口坐标X=55253.4,Y=27932.8,标高+213.43m。2)采区划分、布置方式和上下山位置及特征矿井近期供开采的采区为九采区和七采区均为下山开拓方式。四采区平均走向长1200m,倾斜长900m,面积1.14Km,为双翼采区布置方式。采区中部沿煤层布置皮带运输下山、轨道运输下山和回风下山,巷道断面4.5×2.7m,均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六采区平均走向长1300m,倾斜长850m,面积1.10Km,为双翼采区布置方式。采区中部沿煤层布置皮带运输下山(兼做回风下山)、轨道运输下山,巷道断面4.5×2.7m,均采用锚网-锚索联合支护。3)采煤方法及顶板管理9号煤层以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崩落法采煤,10号煤层以走向长壁后退式高档普采采煤(采煤机型号为MJ-150型)。采取人工回柱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工作面装备采用MG160/375-W型采煤机,ZF2400/16/24BGA型液压支架和ZPT2800/16/24A端头支架,SGZ-630/264型和SZB-630/2202型刮板运输机等成套装备。新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斜井混合双水平盘区式,立井深89m,皮带斜井现斜长为476m。采区以上下山前进式布置工作面。采煤方法:9号煤层以走向长壁后退式炮采崩落法采煤,煤层以走向长壁后退式高档普采采煤(采煤机型号为MJ-150型)。采取人工回柱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八、实习内容及过程2011.08.01至2011.09.12煤矿相关领导和各科室负责人为我们讲解了矿上各个工种的情况。内容涉及**矿概况简介(包括矿区交通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工农业生产概况,煤田分布情况及井下地质条件、煤炭储量、瓦斯、水、火、煤尘等条件,矿井建设发展情况及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管理制度、安全措施注意事项。还重点介绍了矿井的开拓方)式,包括井田范围及尺寸井型及服务年限,井筒形式和位置,水平划分及服务年限。学习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的有关知识,实习矿井采煤工艺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了解矿井运输、提升、通风、供电、压风、排水系统及主要设备和设施情况。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们很快对**煤矿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煤矿生产中的安全重于泰山。2011.09.13至2011.09.18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矿井认识实习,由矿相关负责人带领我们参观井上地面场所,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矿井运输、提升、供电系统及主要设备,介绍了矿井主副井提升方式、主副井提升容器、装卸载方式、提升机房位置、主要设备组成及型号。了解地面工业广场、地面主副井附近运输系统的布置,地面中央变电所、机修厂、选煤厂等的一般情况。在一周实习中尤为重要的是下井实习!9月17日,我们整齐得排好队伍后在相关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了更衣室,换好衣服后到矿灯放,领取矿灯和自救器,佩戴完毕后,通过一个长长的走廊来到副井井口,副井为立井~暗斜井二级系统,上部为立井。我们先乘坐猴车至候车室,后步行至暗斜井机车出,坐车行至矿井的井底车场,后步行一段距离,乘坐猴车至集中运输大巷,在此之前可以明显看到暗斜井的料石砌碹,走进集中运输大巷后可以感到微微的风流,可以看到明显的锚网支护。沿着集中运输大巷行走一段距离后,经由超前掘进巷道,来前往采煤工作面,再此集中运输大巷和超前掘进巷行进中都可以可以看到皮带运输,来至采煤工作面明显感觉温度变化。现场的负责人给我们详细介绍了此工作面的工作方式,让我们深切的了解了采煤工作面是什么样子的。参观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通信设备安装施工安全指引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字化学习计划
- 高一英语学科竞赛组织计划
- 消防工程中的质量控制及防治措施
- 高三尖子生身心健康关怀计划
- 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活动安排
-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复习计划
- 教育科技公司产品质量改进措施
- 交叉施工过程中的信息共享措施
- 房地产开发市场推广流程
- 2025中美关税大战“对等关税”政策解读课件
- 4.3.2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课件 人教2024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 矿石百科知识儿童版
- 中国电影史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华东师范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写作实例
- 教学设计-1.6 函数的连续性
- 微训练 一文多考 备考高效之小说《理水》 - 鲁迅(教师版)
- 二年级语文下册 语文园地四 同步练习(含答案)
- 四佰本帖子内容-中医美容
- 全新标前协议书范本下载
-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