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质实习报告-3_第1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3_第2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3_第3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3_第4页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巢湖地质实习报告一、地质实习的目的和任务:1、实习目的:通过野外实习巩固课本地质学基础知识,加深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观察,描述,综合分析地质现象,培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习任务:(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2)了解麒麟山山麓地层与岩石组成及其颜色等、凤凰山的地貌类型、马鞍山与平顶山的地层与断层;(3)平顶山的“金钉子”;(4)王乔洞与紫薇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与断层。二、实习时间和路线此次巢湖地质实习时间是12月13至14日实习路线巢湖垃圾处理场——原山——紫薇洞;麒麟山;平顶山向斜。三、安徽巢湖交通位置及自然地理情况:1位置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环抱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全市总面积9423平方公里。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芜湖-巢湖公铁两用大桥和铜陵-巢湖公路大桥横跨长江天堑。2地貌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开,最高海拔350m,最低20m。3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夏季非常炎热,7、8月最高气温可达39摄氏度,一月可降到-13度。4资源巢湖资源丰富。已发现的矿藏有34种,其中磁铁矿、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和石膏矿等储量巨大。巢湖风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皖中明珠”之称:800里巢湖烟波浩渺,似“一面宝镜”;姥山岛、天门山,宛如“两颗宝石”;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4个国

家级森林公园,有如“四块翡翠”;王乔洞、紫微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被喻为“五座龙宫”。四、巢湖北部地区地质情况:其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17°47′~117°54′;北纬31°36′~31°42′。区内三面环山,南面近郊巢湖。平面图上呈”M”形延伸,主要由龟山、马家山、平顶山、碾盘山、凤凰山等组成。最高峰大尖山海拔350m,一般山区海拔高程100~300m,最低处狮子口海拔高仅20m。实习区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地层分区,六合—巢县地层小区。震旦系—第四系均有出露,尤其是志留系—三叠系地层发育连续,出露基本齐全;太古界—元古界主要出露在实习区西部的郯庐断裂带中。实习区内地层厚度不大、发育齐全、出露连续,易观察;接触关系清楚,接触带典型,标志层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易观察、易采集;沉积构造多样,覆盖少,加之大量采场、路基坡,露头极好。12月13号上午星期二晴上午我们乘车来到垃圾处理厂,下车之后我们在赵静老师和闫老师的带领下到露基采石场,我们带着兴奋开始了地质实习。该地区为志留系(S)主要分布在距嶂山以东,姚家山以西一带,及朝阳山东坡和马鞍山、麒麟山西坡谷地。志留系在巢南与巢北都比较发育,常组成背斜核部地层。但巢南、巢北的志留系沉积有明显差异,表现在巢北地区缺乏上统茅山组,而以中统坟头组直接与泥盆系五通组相接触。志留系形成年代久远,参考价值比较高。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岩层产状进行了测量,测量出了倾向为275°,倾角24°。地区岩石为青灰色粉砂岩页岩,产状为西。我们沿公路且走且停,路过垃圾处理厂,粉砂质页岩,透水性比较差,可以露基采石场避免地下水的污染,沿公路下坡地段的路边,此处的岩性与前面的地点岩性出现了差别,发生了变化。岩石为志留系的厚状细砂岩,形成年代较晚。上面还有波纹,水波痕在岩石的形成期反映在上面,经过测量,此处倾向为120°倾角为63°,倾角比较大,离核部远。随后我们来到了兵工厂地区,该地区为泥盆系五通组,五通组(D3w)区内泥盆系分布广泛,但仅有上统五通组。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明显分为上、下两段。巢湖市北狮子口处剖面最为良好,其岩性可分上、下两段。下段(D3w1)石英砂岩段。厚73.18m。下部的灰白色厚层或中厚层砾岩、砂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组成。砾石成分以石英、燧石为主也含有细砂岩、粉砂岩、条带硅质岩等成分。岩层底部为石英砂岩,含有砾石。观察砾石的形状,磨圆很好,分选程度也很好,但砾石的成分单一,说明砾石的来源很远且单一,可能来自河口三角洲,具有河流象。上部,砾石减少,逐步变成黏土,岩性变得很松散,风化程度高。最后我们到达上午最后一站——金银洞,金银洞泉属于下降泉,其补给有山前的地表水降水入渗或是天然的落水井补给,周围岩石破裂产生节理,岩层走向东南,属于二叠栖霞组的,巢湖北部地区的二叠系分布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总厚288.41-487.84m。下统:栖霞组按巢湖市北部北平顶山剖面,自下而上可分为两段六部分。四季常流,水温保持在14~17摄氏度,四季恒温,含钙量比较高,水质较好,早起为该地区的饮用水源。12月13日下午星期二晴下午我们乘车到紫薇洞,途径马鞍山南坡,早在上世纪进行边坡治理,采取打防滑柱和修建挡土墙及排水沟。金银洞防滑柱为1.5*2.5m的立方柱体,从地表往下深16m,但是仍没有阻止下滑,后经地址勘察,发现滑坡组成分为三层,分别是粘土,砾石和基岩,桩基并未到达基岩,所以边坡治理失败,后经桩基继续加深,现已稳定。在以后的地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通过上述失败案例,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以后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实地,不要轻易根据经验下结论。随后我们来到了王乔洞——紫薇洞,王乔洞发育在早二叠系栖霞组(P1q)本部灰岩段(P1q4)近下部黑灰色隧石结核灰岩中.洞口标高80米,洞宽2.4-2.6米,高约2.5-3.5米.北侧入口1300,中段近南北向,南侧出口225°,总长45米,为古地下排水通道.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该地下暗河道主要受走向310°和50°两组"X"性共扼剪节理所控制.这也就是王乔洞成因之所在.洞内可明显见到两层阶地,高分别为1.5米和2.0米.这两层阶地的存在证明了地壳曾有过两次水平抬升,每一台阶均说明当时地壳处于相对稳定时,地下水溶蚀灰岩形成地下通道.洞顶有小型石钟乳分布,洞内还有.地下河的冲积物和沉积物以及崩塌堆积物。王乔洞到紫薇洞大致沿南北方向,沿节理方向延伸,紫薇洞有“江北第一洞”美称,因洞有大小两个天然井状出口而得名,又称双井洞。它是一座国内罕见的一条地下河型廊道式溶洞,阶层最低有三层,常年受地下河的冲刷而形成的廊道式溶洞,水源可能是在洞形成时来自四面八方,既有地表水也有地下水,立面有各种岩溶现象。我们下去后通过观察,对课本上的知识,有了立体得感受,空间想象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到不可思议,对地质燃起了学习的兴趣。12月14日上午星期三晴经过一夜的休整,一大早我们便起床集合,我们今天准备登上麒麟山,麒麟山位于在马家山及俞府大村一带由下统:栖霞组、孤峰组、银屏组,上统龙潭组、大隆组组成。总厚288.41-487.84m。在赵静老师和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麒麟山脚下的采石场,这里是二叠系——栖霞组的岩层,同时这里还有石炭系——船山组——黄龙组——和州组——高骊山组——金陵组——五通组。,整座麒麟山的东侧被深深的劈开,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很多矿物成分含量不高的灰岩。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地壳抬升移动于此到现今。用锤子敲击石头能问到一股臭味,故称臭灰石。进到石场深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梁山煤线,我们看到梁山煤线倾斜延伸在石山的中间,厚度约有50cm到100cm,中间还含有泥层,易产生滑脱,极不稳定。煤线是石炭与二叠的分界线。当老师带我们来到和州组的岩壁时,我发现其表面呈浆块状不平整,但还是比较坚硬的。在和州组岩壁上我们看到了“X”型节理,现象很明显而且很大,“X”型节理不稳定,易产生地下水的侵蚀或滑坡。黄龙组岩石呈肉红色,有方解石组成,含有白石英。金陵组灰岩,断层面上有擦痕,是由于两断盘相互错动而成,节部有陡坎,可以确定断层的运动方向。五通组中部的石英砂岩,很坚硬,不会风化,表面被氧化成土黄色,新鲜的岩石是灰白色,块状构造,主要是石英和磁铁矿。我们继续向上爬,半山腰上有一处狮子口,位于凤凰山背斜东南翼,麒麟山与凤凰山交界的冲沟内,因断裂所在部位貌似狮子头,故名狮子崖断层,层发育在上泥盆统五通组下部石英砾岩和石英砂岩内部。断面产状约334°∠61°,上盘和下盘地层产状约125°∠58°,断层下盘石英砂岩中破劈理和平行断面的构造擦痕发育,根据断裂面下盘劈理产状指示断层面上盘上升,下盘下降的位移方向,以及上盘石英砾岩的时代老于下盘石英砂岩,可确定该断裂为逆断层性质。登上麒麟山山顶,我们观察到了五通组的底砾岩,砾石磨圆很好,呈白色,不易风化,向东北方向望去,便会看到一块广阔的平坦的U字型谷地,这就是狮子口谷地,七四一0兵工厂便位于谷地的中央。在山上休息合影过后,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并到凤凰山。凤凰山背斜分布于凤凰山-麒麟山-朝阳山一带,规模较大,枢纽呈NNE-SSW延伸,向SSW倾伏。背斜东翼地层倾向SE,倾角较大,近直立,局部倒转;西翼地层倾向NW,倾角较缓,一般30°左右。核部地层为中-下志留统,主要由抗风化能力弱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等组成,而两翼及倾伏端依次为泥盆系五通组、石炭系、二叠系组成,其中五通组石英砂岩抗风化能力较强,常构成山脊,因此凤凰山背斜形的核部出现沟谷洼地下志留统高家边组和中志留统坟头组,构成了凤凰山背斜的核部。两组之间呈整合过渡关系;区域上,坟头组与上覆上泥盆统五通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在狮子口剖面呈断层接触。12月13日下午星期三晴巢湖北部地区三迭系主要发育在平顶山向斜核部平顶山-马家山-阴都山一带。以马家山剖面为代表。下统:1、殷坑组(T1y)本组厚83.76m,可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下部:浅灰绿、黄绿色泥岩、含粉砂质泥岩,夹薄层泥灰岩,下部泥岩中局部含钙质结核或似瘤状灰岩。平顶山向斜核部形态影响平顶山向斜发育的因素有:①核部扬起端岩层产状很陡(50゜—80゜),风化剥蚀主要沿着岩层节理面进行.②三叠系殷坑组(T1y)岩层软,抗蚀性差,易风化,即岩性差异造成的.同样,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其向斜形态复杂多变,并被许多断层破坏.在向核山(石灰山)转折端正是受到一条右行平移正断层的影响,而使石炭系地层向下跌落,地形上表现为向东扭转.特别是平顶山向斜的次级褶皱极为发育,主要分布于耙子山—马家山—巢湖水泥厂一带。平顶山金钉子工程,平顶山西南侧的中生代三叠纪地层,在2.5亿年前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绝灭后,完整地保存了距今2.5亿年到1.9亿年间的地球生物复苏的丰富信息,包括巢湖龙化石、鱼类化石、螺及贝类等众多化石。由于这一地层保存完好,能够准确记录地质年代,在全球占有优势。可惜后来并没有申请成功,但据我们实习观察后发现平顶山周围都是矿山开发的痕迹,并且地质专家在那里钉下的标记已经模糊不清,地质剖面也因为人为的破环而变得面目全非,因此保护好平顶山地址遗迹显得尤为迫切。为后来地质实习和工作者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经过两天紧张的地质实习,我们在巢湖了解了许多地质地貌,将所学的课本知识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认识,我们体会到了学院对我们这次实习的高度重视,也感受到了老师们的关怀,所以我们知道只有用高质量的实习结果才能对得起这实习。在这两天里,我们用双脚双手去践行着前辈们的精神;在这两天里,我们踏踏实实的夯实着自己的专业基础,将理论融入实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