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福建基督教地位的考察
在近代项羽100多年的历史中,福建基督教在全国基督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的表现如下:第一,信徒、牧师和教堂的数量在全国为数不多,占绝对领导;其次,中国南方的华人基督教协会(中国南方各西派协会)从一开始就追求自治、自我提升和完善。下面本文分别对福建基督教在近代全国基督教史上的上述两个方面的重要地位作一具体的考察论证。首先,我们来考察近代福建基督教徒、教牧人员和教堂的数量及其在近代全国基督教同项总数中所占的比重。一、基督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以“自我管理”为目标的巷道建设基督教于1842年由美国归正教会传教士雅裨里(DavidAbeel)以公理会传教士的身份首传福建厦门。此后至20世纪初,先后有英、美等国的14个宣教差会(含男青年会和女青年会的宣教组织2个)进入福建宣教,其中较早进入的除归正教会、公理会以外,还有长老会、伦敦会、安立甘会、美以美会和美部会。这些差会亦为来闽最重要的差会。在基督教传入福建的初期阶段,传教工作极为不顺,如归正教会在福建传教5年才发展两个老人入教,美以美会则在进入福建的第11年才领洗一个信徒,而安立甘会在进入福建的头11年竟“未得一人归主”。所以,在基督教传入福建的最初三四十年中,发展缓慢。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基础已经打下,基督教在福建的发展开始加快。比如,安立甘会从1850年进入福建,到1880年30年中总共发展信徒2,070人,而从1881年到1900年20年中发展信徒10,631人,后20年发展的信徒数是前30年的5倍多。120世纪初,福建基督教的发展出现高潮。1904年,在闽传教士组织福建全省同工并邀请全国教会参与,在福建发起为“圣灵之浇灌全闽祈祷”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直接导致福建基督教的发展进入“蓬勃兴旺”的阶段,以致英国长老会来华著名传教士杜嘉德(CarstairsDouglas)兴奋不已,希望福音“从这个蒙神喜悦的省份传递出去”。21915年,全国基督教“布道促进特委办”在福建举行全国布道大会,并分别以福州和厦门为中心,由差会和福建地方教会合作成立“联合布道委办”,在福建全省开展广泛深入的布道运动,连十分偏僻的山村都派人去布道,动员了大量民众入教。20世纪初期,福建很多地方堂会还开展了多种颇具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布道活动,如社区布道、游行布道、街头表演、乐队访村、讲圣经故事等,在福州,甚至连对人力车夫、盲人、聋哑人等特殊阶层、人群的布道工作都被列入宣教计划,并有专人负责。这一时期,福建宣教活动的普及已达到“全省各县均有基督教宣教事业”,3由于以上原因,20世纪的头20年,福建基督教徒的数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增长。到1920年,福建全省基督教“教会全体总数”(受餐信徒与非受餐信徒之和)达到86,094人,其中受餐信徒38,584人。当时福建受餐信徒的这个数字居全国第三位,但如果以每万人口为单位计算受餐信徒数目,则福建位居全国第一,平均每万人口中有受餐信徒24人,较其它任何一省报告的平均数字几乎多出一倍,故被认为是全国基督教势力“最为兴旺的省区”④4。从另一个角度看,1920年全国“教会全体总数”为806,926人,其中受餐信徒为366,524人。5当时福建的人口约占全国的4%,但这两项数字却分别占全国的10.7%和10.5%。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由于“非基运动”、国内战争等原因的影响,福建基督教在20世纪头20年迅速发展的势头中断,接着进入连续一二十年的衰退时期,信徒人数大量减少。1937年,民国福建省政府所统计出的当时福建全省(含金门县)的基督教徒总数只有52,641入。6比1920年减少了33,453人。但是,即便如此,这一数字在当时全国基督教徒总数中的比重仍然是很大的。1935年全国基督教徒总数为512,873人。7是时华北事变已经发生,全国抗战临近,此后一二年间,全国的形势日益不稳,故在这一阶段全国基督教徒数量变化的总体趋势是继续下降。到1937年,即使这一数字没有下降,最多也只可能与1935年大致持平。据此分析,那么1937年福建基督教徒数量在全国基督教徒总数中的比例仍然在十分之一以上,较之1920年的同项比并没有下降,其势力在全国各省基督教中还是最发达的。抗日战争时期,福建信徒王载、倪柝声创立于20世纪20年代初的新教派基督徒聚会处因其无统一领导机构、传教自由和聚会场所灵活等特点,其活动反而在战乱的形势下空前活跃,发展也因而空前加速。同时,另一华人自创于北京的新教派真耶稣教会于20世纪20年代传入福建并在福建逐渐传播开来以后,与西差会无关,故不受西来教派教会组织瘫痪、活动停止的影响,继续在福建稳定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福建基督教信徒数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了与全国相反的特殊情况,即信徒总量非但没有减少,而且还略有增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西来教派的教会组织恢复正常活动,福建基督教也开始了新的大发展势头,信徒数量在短期内又迅速增加。福建解放初人民政府对福建(不含金门县)基督教中华基督教会、卫理公会、圣公会、安息日会、基督徒聚会处和真耶稣教会六大教派以及浸信会、归主会、自立会、恩典院等小教派的信徒总数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调查,统计出福建省除金门县外基督教徒的总数为101,833人左右(如再加上金门县的信徒数,则数字还要更大)。其中,主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基督徒聚会处的信徒数就达一万多人,占当时全国该教派信徒总数的八分之一以上;真耶稣教会的信徒数也达到六、七千人。8要知道解放初福建省(不含金门县)基督教徒的总数101,833人在当时全国基督教徒总数中所占的比重是多大,同样需要将这一数字与当时全国基督教徒总量进行比较。关于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基督教徒的总量,港台及大陆基督教会的出版物普遍认为是700,000人左右,国内的有关专著也基本采信这一数字。如果根据这一数字,那么在解放初福建基督教徒数竟占全国基督教徒总量的14.5%左右。然而,笔者在为本研究搜集资料过程中,在福建省档案馆发现1953年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宗教事务处下发的一份文件,在其附表中列有1950年全国基督教所有29个大小教派中28个教派的信徒人数(其中有7个小教派所列人数为签字支持《三自宣言》的信徒数),根据统计,其结果竟大为意外:1950年全国基督教徒人数与通常所说的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基督教徒数为700,000左右这一数字相差甚大,为1,024,469人。因而,当时全国基督教徒的实际数肯定还要高出这一数字。9应该说,上述70万人左右和102万多人这两个数字均出自权威机构,一个是基督教会本身,另一个是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然而,在几近相同的时间里,两者分别统计出的数字竟相差32万多人。究竟哪一个数字准确可信?笔者认为,准确可信的数字应为政府宗教事务管理部门的统计数字。理由如下: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乃至新中国成立初,具有自上而下的完整组织系统、重视且可能对信徒数进行定期统计的,只有西来教派(新中国成立初来华各差会并未立即停止活动),因而在全国大陆解放前后基督教会组织统计出的全国70万左右信徒数中,中国信徒自创的教派及脱离西来教派的自立会等,应不在其统计之列,而政务院宗教事务处上述文件附表中所列的教派,却包括了基督徒聚会处、真耶稣教会和耶稣家庭这些中国信徒的自创教派以及自立会等,这些国人自创教派及自立会等的信徒总数又恰好为102万多人和70万人左右两个数字的差额30余万人。采用政务院宗教事务处统计的可信数字102万多人,则当时福建的基督教徒数在全国基督教徒总数中的比例虽未达到14.5%,但也达到10%。二、福建基督教教牧人员发展现状西方来闽各差会在福建传教、发展教徒的活动取得初步成效后,便开始抓紧在最初发展起来的信徒中物色灵性较高者,加强培训,培养福建本地的牧师传道。美部会在福建最早培养出闽籍教牧人员,19世纪50年代中后期,该会培养了第一批闽籍传道士。1863年,由美国归正教会和英国长老会合并的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在厦门按立了福建最早的两位闽籍牧师。到19世纪70年代,来闽各差会均先后培养出了一定数量的福建本地教牧人员。19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信徒数量的不断增加,对教牧人员的需求量日大,来闽各差会和地方教会组织对闽籍教牧人员的培养力度纷纷加大。到19世纪末,终于形成了一支当时来闽各差会及其教派均有的、全省性的、大致可以满足当时福建基督教布道和信徒牧养需要的福建本地教牧人员队伍。为有效培养福建本地教牧人员,来闽各大差会从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陆续创办了一些简易的、具有教牧人员培养学校性质的经斋、道学等,后来又先后将其发展成为正规的神学院校。进入20世纪后,神学院校的数量迅速增加,从1901年到1919年,来闽各差会在福建新创办的正规神学院校达到十余所,大批培养闽籍教牧人员的条件进一步得到加强。另一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来闽传教士急剧减少,而这时福建基督教徒的数量已居全国前列,对教牧人员的需求量更大,这又促使各差会在正规神学院校以外举办各种研经班、道学班等,加速对福建本地教牧人员的培养。基督教中华续行委办会的专门布道组织“布道促进特委办”也参与了这项工作,在福州等地开办研经班,训练布道人才。使福建本地教牧人员的数字在20世纪头20年大幅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福建基督教的本省“宣教职员”(教牧人员,含牧师、传道及性质大体相当于传道的“卖书人”——出售教会书刊兼宣教者)总数达到1,571人,其中“按立职员”(牧师)220人,“其他职员”(传道等,不包括教会医院医护人员、教会学校教员。下同)1,351人。10同年,全国的中国“宣教职员”总数为14,272人,其中“按立职员”1,305人,“其它职员”12,967人。11以上数字说明,当时的福建基督教教牧人员数至少占全国总数的11%,其中牧师所占比例竟高达16.9%,传道等所占的比例也超过10%。解放初,福建全省基督徒聚会处的教牧人员多达506人,其中大部分便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发展起来的。抗日战争胜利后,来闽各差会及其教派的教会组织恢复正常活动,抓紧重新培养传道、按立牧师,基督徒聚会处和真耶稣教会的教牧人员培养工作也仍在继续。据福建解放初人民政府调查统计的结果,是时福建全省(不含金门县)基督教各大小教派教牧人员的总数为1,648人左右。12笔者多年来所查到的最早数字仅为1953年12月的数字,为7,000人左右(原材料将这7,000左右的教牧人员称作“传教人员”,并说明其中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为牧师”)。131953年底全国基督教教牧人员数为7,000人左右,福建减至1,200人左右,14减幅为27%。假如这一分析没错,则解放初全国基督教教牧人员数不难通过以下方法推算:1648:1200=X:7000。计算结果,解放初全国基督教教牧人员大约在9,613人左右。相应将解放初全国基督教教牧人员数的推算结果9,613人提高到10,000人左右,则解放初福建省基督教教牧人员数量在全国基督教教牧人员总量中的比重还高达16.5%左右。三、解放初福建基督教堂的数量基督教传入福建之初,传教士均租用民房甚至借用庙宇为布道场所,条件艰苦。1848年,归正教会传教士波罗满(W·J·Pohlmon)在美国信徒中募捐并组织施工,于厦门新街建成福建第一座基督教堂“礼拜堂”,该堂亦被誉为“中华第一圣堂”。151856年,美以美会在福州茶亭建造“真神堂”,该堂不仅系美以美会在中国的第一座教堂,同时也是美以美会的“东亚第一堂”。此后数十年间,随着基督教在福建的传播逐渐走向广泛和深入,到19世纪末,福建省大部分县份都建立起了教会组织,教堂也在全省各地建立起来。20世纪初期基督教在福建的大发展高峰出现后,各地城乡进一步兴建了数以百计的新教堂,沿海及其附近地区新建教堂的数量最大。20世纪初传入福建的安息日会和孟挪浸信会等教派也均在这时开始在福建建造教堂。到1920年,福建全省(含金门县)基督教正式教堂的总数已达到965座。6同年,全国基督教正式教堂总数为4,726座16,福建一省所占比例竟然高至20.41%。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期,福建基督教大量兴建教堂的势头中止,原来建造的教堂又大量被毁被焚,另有相当部分的教堂则因信徒锐减、教牧人员改行易职而自行关闭或改作他用甚至废弃。到1937年,福建全省(含金门县)的基督教堂只剩下355座。17到福建解放初,福建基督教堂的数量上升到1,232座左右,18大大超过1920年965座的水平。采用上面推算解放初福建教牧人员数在全国所占比例的办法加以估算:1953年底,全国基督教堂总数为6,767座(原材料中该数字系实数而非约数,所以无须如推算解放初全国教牧人员数那样用略高于约数的数字来进行保守推测),19福建基督教堂的总数是1,003座。151232:1003=X:6767,计算结果,解放初全国基督教堂数大约在8,312座左右。根据这个推算数,解放初福建基督教堂数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高达14.8%。这里还需特别提及的是,卫理公会和圣公会作为在全国影响最大的两大教派,在福建,其信徒、教牧人员和教堂数在全国所占的比例更大。1947年卫理公会在福建有3个年议会(福州年议会、延平年议会、兴化年议会),占全国十分之三;有信徒27,542人,占全国50%以上(另有慕道友31,434人,占全国82%以上);有牧师179人,占全国50%以上;有教堂312座,占全国60%以上。此外,1947年卫理公会在华中央议会下拨给福建卫理公会的教会学校津贴占全国的78%,医务津贴占全国的80%以上。61949年,圣公会福建教区有信徒21,333人,占全国28%;有教堂251座,占全国的41%(教牧人员数及其在全国的比例原材料中未列入)。16下面,我们来考察近代时期闽南中华基督教会争取教会自立并成功实践的情况。1949年中华基督教会在全国共有21个大会(协会),福建占有三个:闽南大会、闽北大会、闽中协会。其中闽中协会下辖三个区会,分布于四个县(市);闽北大会下辖三个区会,分布于五个县(市);闽南大会规模最大,下辖九个区会,分布于29个县(市)。解放初,福建(不含金门县)共有中华基督教会信徒19,200人左右,闽南大会占15,000多人。20是时全国中华基督教会信徒总数约为170,000多人,21闽南大会信徒数所占比例将近十分之一。闽南中华基督教会1927年归属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成为其下辖大会(协会)之一。其发展沿革线索如下: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一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总会一一闽南中华基督教合一会一一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大会。闽南中华基督教会争取教会自立的历史早在19世纪60年代初西差会于闽南的传教局面刚打开时即已开始,而其自立努力的成果基本上包括了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基督教开展三自爱国运动的自治、自养、自传三个方面内容。1948年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会长陈秋卿在出席闽南中华基督教会的一次大规模教务会议时说,闽南中华基督教会的“自治自养自传,树全国之先声”三、教会组织自治在从1842年起10年左右的时间里,诸多西方来华差会纷纷派遣传教士到闽南传播基督教,但后来在闽南立足发展起来的只有美国归正教会、英国长老会和英国伦敦会。这三个差会在闽南最初发展起来的信徒,一开始即显示出较强的教务参与意识。由美国归正教会建造并分别于1848年和1850年落成的厦门新街礼拜堂和竹树礼拜堂在建成一段时间后,这两个教堂的信徒即均推选出教堂的长老和执事,组成长老会参与教堂事务的管理。到19世纪60年代初,美国归正教会和英国长老会在闽南建造(或利用旧建筑改造)设立起来的所有教堂,其信徒也都与厦门新街堂和竹树堂一样成立起了参与堂务管理的长老会。堂会长老执事参与堂务管理的意识又很快发展成为堂会自立的意识。1862年,该二差会在闽南的传教士与有关各堂的长执代表在厦门举行会议,决定联合成立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大会虽推举归正教会传教士打马字(G·V·N·Talmage)为会正,但在堂会长执的力争下,会议通过的文件却强调教会必须自立,规定“其组织法以各堂会为根基,以中西牧师与代议士为会员,脱除英美母会之遥制,而成自治……作为将来全国教会联络模型,养成华人自治能力”22。1871年,漳泉长老大会的中外教牧人员再次集会厦门,在华人教牧人员的坚持下,会议进一步就教会自立问题制定了具体条规并公布宣言。通过这两次会议的规定以及中外教牧人员的其它商定结果,在该教会组织内部,堂会、区会、大会向西差会争取到以下权利:摆脱差会控制,包括英美传教士本人,实行自主自治;各堂会均成立长老会,设立长老、执事;长老会有权决定召开信徒大会,有权承认或不承认中、西牧师在各地施洗的信徒,堂会牧师须先经长老会选聘再由大会派人按立,出席区会、大会的堂会代表由长老会选出,各堂会代表和中、西牧师同为大会会员;区会会正、大会会正由区会、大会的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教会学校的教育拨款等大宗支出及宣教等重要教务由大会集体决定;英美传教士都须遵循教会的原则,不得自立门户。19按照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的以上有关自治条规,其所属各地堂会开始行使大会自治条规所赋予的各项权利,包括选聘牧师。1861年,新街堂堂会和竹树堂堂会之长老会即已自行先分别选举出福建基督教历史上最早的罗嘉渔(罗罩)和叶汉章(叶冠贤)两华人牧师。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成立后,1863年11月,罗、叶二人同时被大会正式按立。至1892年,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先经基层堂会长老会选举、再由大会按立的华人牧师共18人,同一年该教会组织的基层堂会亦为18个,说明该教会组织的基层堂会已基本为华牧以及堂会长老会所控制、掌管。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的自养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自该教会组织有信徒捐献总记录(统计)的1867年开始,至该教会组织改组为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总会的1892年止,信徒捐献数不断上升,自养能力稳步提高。人均年捐献数为:1867年1.36圆,1872年1.47圆,1877年1.55圆,1882年2.40圆,1887年2.88圆,1892年3.30圆。有一些堂会在某些年份甚至还自养有余,如泉南堂会1881年的信徒捐款数为221圆,同年的支出为141圆,节余80圆。23在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存在的30年间,分布在所辖各地的绝大部分教堂和教会小学也是以信徒捐款、献屋、捐物、出力为主兴建的。在自传方面,宣教权亦基本为大会、区会及各基层堂会所握。为更有效地掌握宣教权力,大会又于1882年专设了宣道会,并在此后开拓了金门和东山两个新宣教区。这时,传教士已很少从事直接传教活动。四、建设社会力量,奠定基督教会1892年,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扩大为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总会,总会以下再设三个大会:漳属大会、泉属大会、厦门大会。漳泉长老总会不但在组织上扩大,更主要是自治范围的扩大,如把教务权力扩大到牧师调任、考取进名、决定堂会之分合等,以及布道工作统归总会管辖办理。同时,传教士在名义上的领导职务也被剥夺,改选华牧叶汉章为总会临时主席。1897年,总会又专设教育学会并制订学会章程,加大力度抓住教会学校的管理权。1905年,总会更明确规定,传教士只有被选为总会会员才有资格参加总会的代表大会。1913年,总会进一步决定下属各大会设立董事会,“掌理人事、经济”。同年,为更好地开展自传工作,总会又把“大会”时期设立的宣道会扩大为传道公会,负责全体传道人员的分配、调任和处理各项布道事宜,华牧许声炎(许子玉)任传道公会主席。在“总会”时期,信徒的人均年捐款数继续增加:1897年为3.05圆,1902年为5.30圆,1907年为5.80圆,1913年为9.13圆。22英国伦敦会直到20世纪初才与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总会合并,但在合并前,由于对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大会一—总会的自立努力及其成果耳闻目睹,所以伦敦会所属堂会的信徒也在一开始就已同样力争自主自立,并力争尽快按立华人牧师。在堂会信徒不懈努力下,伦敦会终于在1872年按立所属厦门泰山礼拜堂的黄承宣和关隘礼拜堂的林贞会为该二教堂牧师,不久后又认定了一批华人传道。1873年,伦敦会又被迫同意堂会华人教牧人员的要求,成立“和会”,伦敦会传教士与所属堂会华人教牧人员联合、“协和”,共商重大教务。1892年,伦敦会著名闽籍牧师周之德率布道团到闽西山区汀州诸县拓荒布道,经过艰苦努力,于20世纪初在长汀县建立起汀州第一个基督教会,奠定了汀州基督教发展的基础。这是闽南基督教在自立运动中开展自传工作最具代表性的事例。五、三会之职权再次限制:原三会1918年,经过长达7年的谈判,伦敦会与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总会正式合并,并将教会组织更名为闽南中华基督教合一会,下设6个区会。闽南中华基督教合一会成立后,教会的自治程度进一步提高,差会权力再次被大大削弱。合一会规定其宗旨是:联络闽南基督教会,合力进行,励行自立原则,共图自治、自养、自传之教会;规定取消归正教会、英国长老会、伦敦会三公会之名称,只保留其办事机构,权力范围仅限于管理原三公会所办的学校和医院;原三公会在各区会的传教士每次可派一人参加区会、大会会议,但仅为参议,无表决权。1920年,闽南中华基督教合一会成立大议会,华牧周之德出任大议会临时议长。在“合一会”时期,教会的自传工作继续有效坚持,自养能力也有了更大的提高,许多堂会都已达到可以完全自养的程度,乃至具备了济贫的财力,差会逐渐对教会中学和教会医院实行“津贴”。六、制定、执行、自治的区域会、堂会自养1927年,来华三大差会长老会、伦敦会和公理会正式联合成立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闽南中华基督教合一会并入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改称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大会,成为全国总会下辖的大会(协会)之一。闽南中华基督教会在进入“闽南大会”时期之后,不但继续牢牢掌握着教会的自治权力,而且也一如既往坚持自传和自养。这一时期,闽南中华基督教会及其下属教会组织为保证在自传中教牧人员的自给,创办了为数众多、规模不等的神学院校和教牧人员培训班、道学班等,其中又以后者居多。作为自立运动的成果之一,闽南中华基督教会从美英差会手中接管了泉州福音学校和漳州浔源中学神学科,以此为基础,于1926年创办了厦门圣道专门学校。后来该校迁往漳州,并于1936年改名为闽南神学院。1939年,闽南中华基督教会著名牧师许声炎创办了在国内和东南亚影响甚大的闽南圣经学校。各区会自办的各种培训班则形式多样,如厦门区会的妇女习道院,泉州区会的妇女圣经学校,惠安区会的牧师传道培训班、圣经道学班、妇女习道班,漳州区会的妇女福音学校等等。在抗日战争结束后的教会复兴运动中,为有效地加强自传并提高宣教效果,各区会又大多专门成立了“传道师研究会”,一些骨干信徒还自行组织“基督化家庭研究会”等,从事“推进家庭基督化”的工作。自传工作的加强使闽南中华基督教会的信徒数在数年间又有了较大的发展。1948年,闽南中华基督教会所属的区会已由抗日战争前的7个增加到9个。自养在这一时期也取得更大的成绩,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差会的外汇“津贴”中断,闽南中华基督教会及其下属各区会、支会除完全自养外,还尽可能为原主要由差会负责的教会中学和医院筹集经费。抗日战争结束后,差会对教会中学、医院的“津贴”恢复,闽南中华基督教会有更多的区会、堂会自养有余,如1945年泉南堂会自养收入96,583元(含上年结存),支出77,577元,余19,006元;1946年漳州区会自养收403,700元(含上年结存),支出284,349元,余119,351元;1947年泉西堂会自养收入6,400万元(纯当年收入,上年结存数不详),余472万元。24闽南中华基督教会成功的自立实践还对福建其它某些西来教派的自立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基督教传入福建后,美以美会的势力没有打入闽南,而是以福州为中心向延平(南平)地区和兴化(莆田)地区发展,先后建立了福州、兴化、延平三个年议会。但该教派的华人教牧人员林振珍、孙西川等人却通过自己的工作,把布道范围拓展到闽南的永春、德化、大田三县,在这三个县各建立一个教区。1925年,永、德、大三教区成立闽南年议会。因长期深受闽南中华基督教会自立的影响,美以美会闽南年议会的华人教牧人员和广大平信徒不断向上级会督区请求教会自治,然而会督非但不予允准,反而进一步利用布道使加强对闽南年议会的监控。有鉴于此,1931年,闽南年议会所属各堂会决定集体退出美以美会,加入闽南中华基督教会,成为中华基督教会闽南大会下属的第七个区会,美以美会闽南年议会也因此不复存在。泉永区会金井堂会是闽南中华基督教会各基层堂会坚持自治自养自传的典型。金井现为福建省晋江市的一个镇,最早由英国长老会在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传入基督教。1886年该地设立一个最初的小教会。1890年许声炎到金井加强布道并始建教堂。作为中国基督教历史上著名的爱国牧师,许声炎坚决反对差会支配或干预中国教会事务,亦不接受差会的经济“津贴”,大力倡导、推动中国教会自办自传自养。1893年,许声炎领导金井堂会将基督教自传至石菌和深沪两地,从此开始了金井堂会的对外自传历史。1894年至1895年许声炎被调任厦门圣道书院院长。1895年金井堂会向闽南基督教漳泉长老总会泉属大会申请为自养的堂会,并选聘许声炎为堂会牧师。1896年许声炎辞去在厦门圣道书院的职务,到金井堂会任职,并从此不再接受英国长老会对金井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企业环境评估与改进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质押合同出版权
- 2024年度双边货物买卖合同标的及服务细节2篇
- 2024年度股权转让合同:某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协议2篇
- 2024年度劳动合同:某互联网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全职劳动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智能穿戴设备购销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权益保障合同2篇
- 二零二四年度商业广场办公室装修合同2篇
- 2024年度版权交易与许可使用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软件开发项目风险管理合同2篇
- 【初中道法】爱护身体+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职业规划课件
- GB/T 36187-2024冷冻鱼糜
-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默写单(微调版)
-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
- 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DL-T 1476-202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形考任务1-9参考答案
- 中国戏曲剧种鉴赏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上海戏剧学院等跨校共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