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选修课在大学中的设置与作用_第1页
通识选修课在大学中的设置与作用_第2页
通识选修课在大学中的设置与作用_第3页
通识选修课在大学中的设置与作用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识选修课在大学中的设置与作用

在高等教育的专业培养体系中,综合教育过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专业必修科目等构成了完整的课程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通识选修课,通识选修课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宽度,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突破专业壁垒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与其它专业课程相比,通识选修课在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完善与调整通识选修课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研究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十分必要。一、应该指出的是,大学的综合选择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一)学生缺乏专业的规划和规划目前,在高校的通识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学生缺少听课的热情,缺少上课的积极性。这与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些心理密切相关。有些学生的思想意识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上好专业课就可以了。通识选修课得不到学生的足够重视,普遍存在敷衍的现象。一些学生抱有急功近利的思想,认为什么课有用就上什么课,什么课对毕业找工作有帮助就上什么课,什么课对考研有帮助就学什么课。还有些同学缺少进取心,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就为了混学分,以为拿到毕业证就可以,不管上什么课,及格就可以。在这些心理的影响下,学生普遍对自己缺少专业的规划,缺少对拓展知识的渴望,直接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存在茫然的情绪。一些学生存在想逃课的心理,有的学生即使来上课,也选择坐在教室的后面,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有的玩手机,有的同学看专业课的书,有的睡觉,有的看英语,等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二)学校教育的压力从目前高校的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师资队伍来看,专门从事通识选修课教学的教师很少。很多老师是为了开设选修课或是课时不够,才通过上通识选修课来补足。这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也存在敷衍上课的问题和现象。没有精心的备课,没有充足的准备,这样的课程注定不能成为精品课,更不能吸引同学的兴趣。一般的通识选修课在34学时左右,课时本身已经很有限,如果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秩序和课堂秩序,一门通识选修课很容易就草草收场。从很多高校通识选修课的上课时间来看,大部分的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7、8节,9、10节或周末来上。学生缺课率高,上课的同学无心听讲,自然也会让任课教师的讲课情绪受到挫伤。教师情绪受影响,缺少积极性,教学肯定不精彩。这样,对学生上课的出勤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形成恶性循环的效果。从通识选修课的组织实施来看,很多高校的课程都由教务处负责,而各二级学院负责的内容很少。从课程的安排、选课、排课、监督等环节都由教务处负责。这样的安排设置难免在一些环节上存在脱节的问题。而在通识选修课审核过程中,还存在着审核不严的问题,一般教师只要申请就通过。而对申报教师的授课能力缺少考核的标准和依据。(三)以或小作业为中心的考核,平时成绩是考试,而非考试。依据逻辑,分为5个基本考核和5个考核很多高校在通识选修课选课方面宣传不到位,学生对开课的教师,讲课的内容不了解,就匆忙地进行选课,这样在选课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通识选修课的考核方式,一般都是以考查的方式,而不是考试。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讨论等考核方面。期末成绩占70%,很多科目都是写一篇论文或是小作业作为期末考核的依据。所以,大部分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而是在功利心理的影响下,根据往届学生的上课经验,哪门课程考核容易通过,哪位老师的课要求宽松,不经常点名,就选哪位老师的课。还有的学生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看其它同学选什么课,自己就选什么课,完全没有自己的计划和想法。在这些心理的驱使下,学生对通识选修课缺少热情,通识选修课开设的意义也就大幅降低,对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展和丰富更无从谈起。二、影响高校整体教育效果的原因(一)重基础轻因材施教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和专业课的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专业课的教学系统性较强,而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拓展性较强。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课程设置基本是文科与理科的交叉渗透课。“通识选修课一般都是面向非专业的学生开设,这些学生的专业不同,知识背景差异很大。要上好课,首先必须从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始。”这就要求教师在通识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教学的对象。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这一点,在教学中缺少因材施教的思想。比如,对于理科的学生来讲,大学语文、大众文化研究、中外文学名著鉴赏等课程对他们来说很新鲜,应该很有兴趣。可是,缺少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导致教师的授课与中文系的专业课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由于又受到课时的限制,很多知识不能展开,又不能深入浅出,所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二)课堂管理不规范,学生出勤考核难以掌握一般来说,通识选修课的教学班型人数都在100人以上,教室也选择在比较大的阶梯教室进行授课。这就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任课教师要具备很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和组织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埋头讲授,教学过程管理不严,对于课堂的秩序不去组织,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纪律涣散,在课堂上开小差。由于班型较大,有的教师无法每堂课一一点名,对学生的出勤考核难以全部掌握,所以有的同学上课中途就逃课了。通识选修课的出勤率很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通识选修课的开课门数较少,学生可选择的课程比较少,也是导致学生缺少兴趣的主要原因。(三)手法单一,课堂气氛基单调通识选修课的开设目的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采取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法,教学手法单一,缺少和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自然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很多通识选修课都没有固定的教材,教师在讲课中不仅手法单一,而且讲课内容也很随意,缺乏科学性。此外,长期不变的通识选修课的考核办法也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取得。学生东拼西凑交了一个小作业就通过考试,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缺少创新型和探索性,必将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提高专业知识、课程和教育的对策(一)学校高度重视,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通识选课的教研活动,丰富学生知识和岗位针对目前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的现状,提升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措施就是提高认识,全面提升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对通识选修课的认识误区,通识选修课虽然课时有限,虽然和专业课的设置不同,虽然教学对象不同,但是通识选修课对于适用性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知识结构的丰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应端正对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态度。要从学校到学院高度重视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工作。要由专门的部门管理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工作。针对文科与理科的不同学科特点,在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中通识选修课要开设哪些课程要进行认真地研讨,科学地设置。围绕上哪些课,怎么上课、讲什么内容等问题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通识选修课的教研活动,开展交流与讨论,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可以请优秀的教师介绍授课经验与心得,引进现代教学理念,将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推广。在教改项目上,鼓励教师进行通识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探索,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的不同,通识选修课的教材选用要区别于专业课的教材。学校可以专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骨干教师编写相关通识选修课课程的教材。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通识选修课教学大赛,提高教师的授课热情,多方面提升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抓好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提升教学的质量,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教学中。不能单凭依靠点名等手段让学生被动地来上课,只有学生对听课的内的感兴趣,才能产生浓厚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应采取多种途径,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近年来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与创新,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丰富的画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含量,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抽象有余生动不足’的缺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在文学感悟性强的课程中,如中外文学名著鉴赏等课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加直观可感性。《阿Q正传》、《边城》、《雷雨》、《骆驼祥子》、《红楼梦》、《三国演义》、《傲慢与偏见》、《飘》等中外文学名著都有相关的影视资料,在教学中可以制作相关的视频剪辑,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在课堂上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避免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讨论式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加一些讨论的环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如在讲授经典名著《红楼梦》时,可以围绕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如“谈谈你眼中的林黛玉与薛宝钗?”、“《红楼梦》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形象?”再如“你如何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你怎样看待《三国演义》中的拥刘反曹倾向?”等等,以问题带动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和归纳。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互动性明显增强。同样,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尝试做一些探索,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相关的热点问题,查阅资料,经过准备后在课堂上演讲。这样既让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学习资源,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大学教育应给予学生合情合理的正确方向学生进取精神随着时代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在发生着一定的变化。年轻人本身思想就活跃,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明显。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兴趣广泛,思想多元。但是,当代的大学生也容易产生挫折感和悲观感这样的负面情绪。有些学生缺少坚定的信念和进取精神,有的学生追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一直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的教育中更是如此。通识选修课也应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在教学中向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大学语文、文学名著鉴赏等课程,孔子、陶渊明、苏轼、鲁迅、巴金等大家不仅有伟大的作品,还有伟大的人格魅力。“对这些名家的解读重点还在于让学生树立向上的奋进精神。‘业精于勤,荒于嬉’,大学生本身就是一个积极进取,敢于拼搏、力争上游的代表,学习、奋斗就是他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