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园运作模式一、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背景及中国的探索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它是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科学园诞生于高科技发展的年代,研究型大学在科学园的创立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195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园正式成立。这一举动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律。因此,斯坦福大学科学园一举成功,并衍生世界著名的“硅谷”,斯坦福大学也因此成为著名的世界一流大学,扬名国内外。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后,美国各种形式的大学科技园竞相建立。之后,不仅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在一些新型的工业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韩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也纷纷兴起创办高新技术园区的热潮。我国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据了解,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各地先后建立了40多个不同形式的大学科技园。但由于受各方面条件制约,这些大学科技园取得的效益有限。在现阶段中国大学科技园主要处于建设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园区功能建设,完善园区创新环境,提高园区运行质量,持续不断地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创新人才,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大学科技园政策及其原则分析大学科技园政策是政府为了建立和管理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机构和机制。也就是说,以政府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市场)、法制手段,进行的调控、整合、检测、评价工作系统。政府在促进技术创新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成长阶段起着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在大学科技园成熟阶段,政府的工作在于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大学科技园规则的制定者,也是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科技园应该形成一种相互协调配套的政策体系,它不仅包括宏观(国家)、中观(所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所在地区)、微观(大学及科技园)三个层次的相关政策,而且也包括投资、税收、金融、物价、外贸、关税、专利、人才等专门政策(包括优惠政策),从而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有效的政策安排对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按照一个什么样的原则来安排,对政策本身及大学科技园建设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着重分析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政策原则。1)优先原则。从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历史和现实来看,尤其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大学科技园建立与发展已经远远地超出了它本身的范畴,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大学科技园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领域的实力。大学科技园的政策的设计与运行,不仅要考虑近期实施的需要,更主要的是要考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只有走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才能真正保持大学科技园的竞争力,才能真正解决区域经济的发展问题。所以大学科技园的建立是一个战略性的问题。其相关政策应该处于优先的位置。具体表现在①积极地促进那些一流的研究性大学优先创建大学科技园;②在基础设施较好,技术、资金、人才资源密集的区域优先发展大学科技园;③在国家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不断完善过程中积极促进大学科技园的发展。2)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一是风险降低的方式和过程,即大学科技园建设风险的降低目标的实现;二是风险承担的手段和过程,即政府通过必要的手段对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进行财政承担或分担;三是风险预测手段和过程,主要是强化大学科技园的信息预测、大学科技园的市场需求、创新的引导以及大学科技园市场行为主体的地位和作用。制定优惠政策是政府风险控制的有效途径。①对大学科技园实施必要的税收优惠扶持,形成全社会对大学科技的投入热情与高潮,提高大学科技园的社会投入能力与规模;②提供必要的资金投入服务,缓解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密集与瓶颈矛盾;③对大学科技园主体一大学、企业RD加大扶持力度;④提供政府采购等优惠条件,在投资调节、市场准入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为大学科技园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⑤制定优惠政策,推动大学科技园迅速成长,推动其在起步积累时期的利润创造能力,缩短大学科技园内企业创业起步周期,培植园内企业行为主体,提高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整体经济效益;⑥对中小企业的全面扶持,引导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降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风险。美国联邦政府在1973年成立了“小企业管理局”,在全国十几个地区设立办公室,其主要行为是对中小企业实行财政资助和相关服务。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主要职能是: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可担保小企业所需资金的90%;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和服务;帮助小企业获得联邦政府的合同。3) 导向原则。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政策具有较强的引导功能。如对大学科技园市场行为主体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示范,对大学科技园与大学之间,大学科技园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大学科技园与当地政府之间,大学科技园与入园企业之间,本国大学科技园与国外大学科技园之间的相互融合作出引导和示范功能。具体表现:①引导地方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投资行为;②引导大学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支持;③引导大学科技园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间的合作;④引导科技型企业,尤其是中小科技企业积极入驻、参与在科技园的建设;⑤引导大学科技园与国外大学科技园和科技园协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积极引导国外著名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入驻本国大学科技园。4) 主动干预原则。对大学科技园发展实施主动干预原则,推动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发展。具体方式:①制定大学科技园发展的规划和计划,包括制定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战略和政策,制定和实施大学科技园的纲领性计划和总体规划,制定和实施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与大学科技园相配套的基础条件和环境等;②形成新型的大学科技园行政管理职能和行为;③完善大学科技园促进政策体系,提高政府的协调与促进能力;④规范政府大学科技园的财政资助行为和职能,提高政策科技行为的可操作性和法制性。5) 适度保护原则。主要是通过立法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适当保护。①适度保护国内大学科技园行为主体的利益;②利用关税、技术壁垒等适度保护大学科技园内企业竞争能力;③对国家间大学科技园国际化合作方式及关系的规范与协调;④对本国大企业的高技术输入、人才转移、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占有等实施有效的规范和限制等;⑤对外国跨国公司高新技术输入、人才转移、资本输入极其产品销售行为等进行引导、规范、限制等。6)创新原则。需求创新和市场创新是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从市场经济发展分析,政府管制处于重要的位置,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大学科技园而言,政府管制既表现出不同特性和要求,又对大学科技园内的企业或大学科技园本身的成长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政府管制创新提出了巨大的需求。由于大学科技园在企业微观层面或国家宏观层面上都客观上导致了企业成本、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企业收益、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性,因此政府管制对大学科技园具有内在必然性。政府既可以借助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某种或某些限制如价格限制、许可限制等对大学科技园微观行为主体进行管制,又可以通过宏观政策和法规对大学科技过行宏观管制。政府管制的客观基础除来源于市场失灵外,还来源于大学科技园可能形成的对国家经济安全或技术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此,借助政府管制,能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质上,政府管制更是一种特殊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不同,政府管制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政策手段或法规手段,通过强制性、垄断性和无偿性来实现的。同时,政府管制配置资源还有着国家利益或战略利益的考虑。发达国家自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以来加快了政府管制创新的步伐。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政府管制改革的报告得到其成员国的普遍赞同。政府管制也是政府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方面,政府管制创新的内容:①以提高政府管制制定者的首创精神为目标,加快政府管制内容和结构的调整和创新,完善市场机制效率,保护和刺激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的创新需求;②尽可能地缩小政府管制的空间和强度,减少政府管制失败的可能性,尽量减少政府管制的岁效应;③从微观层面的政府管制向宏观层面的政府管制过渡,提高政府管制的效率;④优化政府管制过程,明确大学科技园中政府管制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对于大学科技园建设本身而言,政府管制要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或个人行为主体市场进入和退出的门槛;另一方面,通过政府的直接介入,形成让企业和个人行为主体自主创新的制度条件。制度创新条件支撑是大学科技园创新法规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只有创造出适应大学科技园的社会制度,才能在微观层次和实践环节上实现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充分发挥。为此,要实施社会创新能力的系统工程,提高社会环境对大学科技学的认可程度和扶持力度,这也正是作为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中发挥较大功能的真谛所在。7)刺激原则。需求创造和需求刺激是政府在大学科技园建设方面又一重大举措。加快大学科技园进程,推动大学科技园持续发展,政府必须强化对其刺激与管理能力。①通过一系列的需求刺激手段,创造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支撑条件,使企业(尢其是中小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市场行为主体。②刺激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中国在加大市场化过程中,时刻面临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问题。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刺激有利于促进大学科技园内企业不断升级,提高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大学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8) 补充原则。大学科技园方面的政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作为一个国家政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一个国家的政策系统中涉及到相关的产业政策、创新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等等,这些政策本身对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起到间接的促进作用。而针对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本身制定的政策,必将受到其他相关政策的影响与制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方面的政策必将对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政策本身的有限性以及与其他相关政策的相容性来说,大学科技园方面的政策更多地承担着补充的作用,当然这种补充性的政策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9) 扶持原则。政府对大学科技园的政策安排以扶持其发展为首要前提。这是世界各国都先后出台促进大学科技园的直接或间接优惠政策的重要原因。由于大学科技园具有投资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风险密集等特点,因此没有一定的优惠政策条件,大学科技园建设必然会在诸多方面和环节受阻,进而挫伤大学、地方政府建立大学科技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大学科技园(尤其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建立和发展的时间还很短暂,可以说是一种新鲜事物,更需要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可以说在今天没有政府在初期的政策方面的扶持,大学科技园很难建成,即使建立起来,其功能与作用也难以充分发挥。10) 过渡性原则。政府在大学科技建设方面的政策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这主要表现在:从大学科技园产生的历史性来看,一方面由于大学本身服务社会功能的长久未能得到实效性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力不足的制约使得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从创新系统的整体角度出发,随着大学科技园功能的发挥,即创新系统的不断完善,对大学科技园的政策必将融入到整个创新系统的政策完善中,而针对大学科技园本身的政策也必将失去它原有的意义。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动态性来看,大学科技园的政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科技园的政策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不仅对大学科技园的政策而言,不同的阶段完成的主要任务不同,就是对于大学科技园本身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所要完成的主要内容也不同。大学科技园的政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组成部分的变革与进步,对整体的推进也只能是渐进式、阶段式推进和有限目标的方式。从政策本身来看,政策的制定、实施、调整、完善也是一个系统动态的过程,这里还有一个政府评估改进的问题,随着一个国家经济情况的不断变化,在国际上竞争力的此消彼长,相关的教育、科技、产业等政策也必将不断地改进与发展。由此可见,大学科技园的政策必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11)有效原则。制定大学科技园的政策在于培育和激发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的有效机制,壮大大学科技园的孵化作用,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发挥,建立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大学科技园的政策的设计将紧紧围绕解决现存问题和未来问题的需要而展开;按照阶段性目标,针对不同时期大学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循序渐进推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在完善大学科技园运行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该项原则也是检验创新系统能否成功的重要内容。坚持效率原则和满意原则的结合三、大学科技园战略目标20世纪国际科技、经济发展与竞争格局演变的历史表明,不断发展的高新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创办大学科技园是进一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而采取的一个重大举措,对加强科技-教育-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深远影响,得到了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的高度重视,目前首批试办的大学科技园相继启动。对大学重新审视表明,大学正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推动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提供科学思想、先进的技术与产品,推动文化与文明的建设等4大功能与作用,尤其是国家的重点大学,已成为区域经济的推动力量,成为文化建设的指导力量。由于大学地位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科技园成为大学教育、科研体制改革的重要的实验区,也是大学教学、科研水平的集成检验区;通过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探索出我国高校进入高水平或一流大学行列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也是深化高校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的突破点,它将进一步完善大学的人事体制、成果转化机制、风险创业机制,对优化师资队伍、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突破。大学科技园有别于一般意义的科技园,它的优秀人才更密集,科技的前瞻性更强,创新功能更齐全,与社会经济的联系更紧密。因此,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战略目标应该有相当的高度与广度,其具体表述是:依托高等学校的科技力量和各类人才密集的综合优发挥大学居于社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国家层次上的自主技术创新的苗圃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向社会传播高新技术的辐射源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的加油站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发动机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点。四、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根据上述战略目标,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应具备以下5个功能。孵化功能: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积极鼓励和扶持大学师生、校外科技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带成果、带项目到园区内创新育成,创办企业,通过园区提供的全方位服务和创造的优良环境,经过一定的时间,帮助这些高科技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起来,探索市场前景,同时不失时机地走出大学科技园,独立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搏击发展。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动高技术企业的发育与成长壮大,才真正实现了高新技术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整合创新功能:整合就是创新。充分利用大学多学科综合的创业平台,聚集各学科的人才,整合已有的各种技术成果和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带动传统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成为我国自主创新、持续发展的技术源泉。培育功能:在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壮大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面向市场学习经营与管理,依托高校掌握知识和技能,源源不断地培育和造就拥有技术背景、擅长管理、熟悉市场经济运作的新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尤其是培育能够适应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需要的优秀企业家和技术创新专家。同时,在实践中培养现代的企业文化,创造新的企业文明。辐射功能:从大学科技园成功育成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的成果,是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有效载体,到园区外所在地区继续发展,能带热一方经济,为社会创造财富,增加就业,甚至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发展新的产业。大学科技园中的开发机构,通过为地方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和共同开发新产品、新工艺,推动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通过这些途径,大学科技园发挥出强大的辐射作用,繁荣地方经济,推动社会进步。反馈功能:大学科技园通过园区内各类众多的企业所形成的创新网络和人员频繁地大量进出与流动,成为各类科技信息、市场信息的汇集地与加工站。通过大学科技园与大学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些信息不断地反馈到大学,使得大学的教育和科研能够适时地朝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方向调整和改革,加快大学自身的良性发展。五、大学科技园的运作机制为了有效地实现中国大学科技园的五项功能,必须对其运作机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大学科技园在运作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好“三面一核”的关系(见图1)。大学图1大学科技园的^三颤一核待运作“三面”是面向大学、面向社会、面向政府,“一核”是科学地运作大学科技园自身,实现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1•面向大学。大学科技园为大学提供了跨学科的创业平台、仓惭创业人才的培育基地、技术整合的场所、科技成果的转化地,同时也能给高校人才的分流提供新的渠道。而大学科技园需要大学提供相关的人才、信息、设备以及可供孵化的产品。大学科技园的企业及各类开发服务机构均具有法人身份和地位,不是高等学校的附属物与传统的学科组织的延伸。必须依照公司法,真正做到产权明晰、责权明确,风险自担、管理科学。大学是以股东身份介入企业的管理,是通过经济关系而不是行政手段推进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彼此以产权为纽带,将大学和大学科技园两者的发展联系起来。大学校长不直接指挥与管理大学科技园,大学的意旨可以通过大学科技园董事会的决策来体现。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仅靠高校的实力支撑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吸纳有利于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各方资源介入。大学可以是控股方,也可以是主要股东之一。各方所占股份由出资股东商议达成。英国Warwick大学科技园就是由四方合资共同组建的,其股份所占比例是:Warwick大学35%、考文垂市议会47%、Warwick议会10%、中西部企业集团8%,科技园的全称是Warwick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合资四方共同组成董事会,完全独立地管理和运营。面向社会。大学科技园为社会创造了具有自主技术、自主商标以及自主经营的企业群,为社会创造新的产品与服务,是区域产业升级的重要源泉;它同时需要社会不断地提出新的需求、投入必要的资金以及配备有效的产品生产能力与快速扩散的能力。必须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当地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分工协作关系。大学科技园应是高新技术持续创新的基地,要重视大学科技园与其他高新技术园区的互动,及时将大学科技园的产品或产业转移到相应的产业园区。要建立大学科技园之间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网络。大学科技园应在国际经济的视野中不断发展,进入WTO后应重视引进国外资本,推动产业资本与新思想、新技术的获取,并主动加强与国内外大学科技园之间的联系,建立大学科技园协会,加强沟通,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尤其要进入国际上的科技园协会,在管理和运作方面向国外成功的科技园区学习管理经验,与国际接轨。面向政府。大学科技园对经济的贡献是明显的:推动产业的升级改造、培育科技企业家、通过科技成果商业化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政府需要对大学科技园风险资金的设立、良好的政策环境与法制(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等)构建和必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在大学科学园的建设初期,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要建设好我国的大学科技园,政府要有超常的思路和超常的措施,象当年办经济特区一样,用建设科技特区的思路来建设大学科技园。国家要在宏观上做好大学科技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对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提供启动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加强指导,建立评价体系和标准,对大学科技园定期考核和评价。大学科技园是地方经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建设好大学科技园离不开地方政府强有力的直接的支持。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新技术的源头,对经济建设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建设大学科技园长期受益的是园区所在区域。为此,地方政府要在地方政策、资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尽可能为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大学科技园必须实现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大学科技园在与大学、社会与政府的互动过程中,必须具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始终不间断地做到:1) 创造环境,充分整合知识、资金与人才,形成创业者及时广泛分享经验的集聚效应;2) 高效率的商业化运作,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并行优化,缩短成长时间;3) 知晓核心人才,及时提供创新人才,为培养科技企业家创造优良的条件;4)高质量的服务,为潜在的企业家提供专业服务,提供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科技园只有具备上述“核心竞争力”的供给,与大学、社会、政府的需求充分结合,并得到大学、社会、政府的充分支持,由此获得快速健康的良性成长。为了提升大学科技园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大学科技园运作机制上有所创新。与其他类型的科技园相比,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三多三少”1) 学术成果多,技术性成果少;2) 学科多且比较齐全,基于多学科的综合性创新创造少;3) 研究型人才多,工艺型、经营型人才少。为此,更需要加大大学科技园的机制创新,包括如下的策略性措施。1) 市场性运作机制。我国大学科技园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办的,建立完善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我国大学科技园必须遵循市场机制,采用现代企业运作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明晰高校与科技园之间的产权关系。大学科技园属于“校有”企业,而不是“校办”企业。学校只是按照资金、人才、技术、厂房等入股比例获取收益,不能由学校包办企业。科技园与大学母体相互支持,但相应的科技成果转让、知识交流、服务提供等实行“市场”机制,进行有偿交易,目的是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的自主创业精神,最大限度地综合技术知识与市场知识,减少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实现大学母体和科技园的良性合作。2) 完备高效的管理机构。通过“宏观指导层、中间管理层和基本运作层”三层次的管理运作(如图2所示),使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建设更为完备。大学科技园簣理模式示意團宏现抱导展一大学科哉园规划建崔委M緘智毬齟1化器专机律师等各类爭务所黑各■种金融机通讯等各獎吐氏。良务设施及图化器专机律师等各类爭务所黑各■种金融机通讯等各獎吐氏。良务设施及图2大学科技园的三层管理棋式中闻管理层一大学禅技園公永限若妙科第业驾图2中,宏观指导层:由大学、地方政府首脑、资深专家等组成大学科技园建设指导委员会,以智慧型为特征的宏观指导层,负责大学科技园的宏观决策和对重大发展问题进行指导、协调和咨询。不是对园区无事不问,无权不施的“婆婆”,而是研究发展,指明方向,设立自主创新环境的“先行官”。中间管理层:具体负责大学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承担服务职能,为园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以服务型为特征的管理层,组织形式公司化,设立大学科技园发展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运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并能在运营中期实现自负盈亏。其主要工作是精心挑选有潜力的新建或者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为企业提供费用合理的创业空间与共用设施、训练与开发新生企业的人员,提供诸如法律和金融方面的专业服务等。基本运作层:具有法人资格、在设定的法律框架内不受行政干扰、根据市场当前和潜在的需要独立运作的创新型组织,是园区最活跃的“细胞”,在激烈的竞争中优胜劣汰。这些“细胞”包括孵化器、科技企业、风险公司、各种技术中心等。激励创新型运作机制科技园区和科技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建立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包括:通过分配制度改革,采用工资、奖金、股权、期权、年薪等货币形式对创新人才给予奖励;允许创业者享有科技企业的产权;技术股应占有的份额,由创业者和投资者协议商定,政府或大学不作规定;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创新得到的财产,应受到法律保护;创业者利用大学的科技成果在园区内创办的科技企业,属独立法人,大学可按照合同一次性作价卖断或享有一定比例的知识产权股份,大学不得干预科技企业的研发和经营等各项活动;为吸引国外留学持有绿卡的优秀科技人员短期归国来园区工作园区应提供技术任职、子女就学、配偶工作、住房安排等方面的优惠;对公司的骨干科技人员采用期股期权制,给予激励;此外,还应对创新人才、科技人员给予精神鼓励,让人才具有更高的社会威望和地位,使其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价值。建立大学科技人员进入园区创业的流动机制。大学科技园区是精英人才的密集区,它的技术和人才都具有超流动性的特征。在指导思想上,大学要下决心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教师队伍进行合理的分流组合,通过严格地界定大学的师生比例,科学地区分科研型、教学型与创业型人才,特别是鼓励富有创业精神的教师进入园区创办各类企业,以真正落实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大学教师、职工进入园区创办科技企业,为保证集中精力,专事创新,承担风险,应办理停薪留职手续;要激励创业教师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并以此为主要业绩评价体系。教师回校工作应实行竞争上岗。允许学生休学到园区从事科技创业活动,保留学籍2年;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园区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要求园区内企业设立学生项目计划,帮助小企业开发新产品和解决技术问题。优质中介服务机制。大学科技园区的中介服务机构包括:创业中心(孵化器)、风险投资、要素市场(人才市场、项目市场)、信息网络、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上市推介服务机构、生产力促进中心、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建立高效的支撑服务体系,为高新技术企业在融资、人才引进、技术开发、培训、企业战略等方面提供咨询、创业服务,必须做到:努力办好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一个创业服务平台,为技术创新提供集中高效服务,促进中小科技企业创新与发展;为企业提供共享空间和共享服务,设法降低科技企业创新成本与风险;为企业提供充分的创业咨询和现代企业管理咨询服务,帮助园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运作机制;大力引进与培育高素质的科技企业家,提高创新成功率;办好科技企业孵化器网络,形成孵化平台。当前特别要办好大学科技园、海外学子创业园、软件园、综合技术孵化器、专业技术孵化器、国际企业孵化器等不同类型的科技成果孵化实体;努力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形成生产要素交易平台,逐步建立其包括资本、技术、人才、信息、产权交易等生产要素市场交易体系,不断健全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使高科技企业所需的资源可以通过市场得到优化配置;培育和规范管理各类社会中介组织,形成中介服务平台;建立和不断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社会保障平台,减少企业负担,促进市场经济所必需的人才流动。文化创新型运行机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安纳多萨克森尼安教授多年来一直研究硅谷的特性,他说“仅仅拥有硅谷的基本因素并不意味着就能创造出该地区具有的那种活力,事实证明,那种认为只要把科学园区、风险投资和几所大学拼凑在一起就能再建一个硅谷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模仿硅谷的“形”易,模仿硅谷的“神”难。我国大学科学园区的建设基本上具备了硅谷的基本因素,但是,尚未形成硅谷的创新文化。因此,加强园区的创新文化建设,是建成中国大学科技园的必然要求。包括依托大学智力资源。这里既包括科技、经管等方面的人才资源,又包括创新的基础科学研究、高科技产品的研究开发等知识资源;鼓励创新。创新是硅谷成功的奥秘。由于高科技产品的特征,创新成为对园区企业的必然要求。因此,应鼓励创新,把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作为对园区工作者的基本能力要求。要创新,最重要的是两个因素:创新和冒险精神。高科技企业的成功总伴随着失败。因此,必须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激烈的竞争中并不妨碍竞争者之间的平等交流。园区应着力提供一些平等交流的场所。竞争型运行机制。国家在制定有关政策时,应鼓励大学科技园区相互之间的竞争;制定设计一整套合理的动态指标体系和适当的监测评价方法,定期对大学科学园进行评价,对连续几年不达标的园区应给予警告,直至摘牌。而对业绩较好的园区要给予重点支持;科学园管理人员必须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竞争机制;在园区内的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开放性动作机制。大学科技园应该实行开放型、国际化办园,建立国际资源利用机制。必须站在科技的制高点,引进一批高科技的国际大公司和著名大学,同时,加强各园区的互动与合作,带动大学科技园区的资源优化和迅速发展。应根据园区确定的高技术产业领域,选定国际著名公司,进行目标跟踪;引入国外企业,建立合作渠道,进行科技人才交流;寻找共同点,进行合作开发;建立中外合资的科技企业,争取到境外上市;加强大学科技园与所在地其他科技园的合作,特别是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工,将大学科技园专注于其核心、擅长的领域,通过与其他科技园的合作,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结合。大学科技园的兴衰成败,关键在于科技园自身自主创造优势特色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片面的强调政府办或学校办都不能持久发展,只有大学、政府、社会三轴联动共创大学科技园才会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基地。六、主要结论中国的大学科技园应是以研究型及高层次大学为母体的一种特殊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孵化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高新技术园区,必须充分发挥高层次大学的优势,通过孵化高新技术成果和孵化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和培养面向21世纪的创新人才,推动大学自身的改革,辐射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不是搞几个校办产业的问题,它涉及到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必须抓住建设大学科技园的有利时机,推进制度创新和高校自身的深化改革。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必须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正确处理与大学、政府、高新技术园区与国际园区科技交流的关系,从全球创新资源配置的高度定位与指导园区的发展。大学科技园必须运用WTO所界定的国际规范,运用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在大学科技园的技术源泉、人力资本、资金运作、文化建设、服务配置与知识产权的交易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材料:《国家大学科技园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国科发高字
[2001]184号为了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指导和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明确"十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有关任务,科技部、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参照执行。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五"发展规划纲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十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重点任务,指导和促进我国大学科技园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科技教育发展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有关任务,制订本规划纲要。一、形势与抉择今后五到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处于以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特征的关键历史时期,既面临着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9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要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快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努力在全国建设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他特别强调:"一流大学应该站在国际学术的最前沿,紧密结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依托多学科的交叉优势,努力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特别要抓好科技的源头创新,并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积极兴办大学科技园,把高等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和经济优势,既是党中央提出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兴办大学科技园是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战略举措当今世界,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周期大大缩短,科技创新将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智力资源将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最重要的要素资源,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更加突出地表现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竞争。我国高等学校凝聚了大量高层次人才,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力量。随着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学校在我国研究开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据初步估算"九五"期间高等学校承担了1/2左右的国家基础性研究项目,1/3左右的国家863高技术研究项目,1/4左右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受思想观念和客观环境的制约,蕴藏在高等学校中的智力优势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产业化发展未取得应有的效果。依托高校学科齐全、人才荟萃、成果累累、信息通畅的优势兴办大学科技园,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平台,促进高等学校丰富的智力资源与其它社会资源的优化组合,是为国内外实践证明了的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兴办大学科技园,把蕴藏在高等学校中的智力资源激活、解放出来,变人才和技术优势为产业和经济优势,对于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生长点,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兴办大学科技园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高等学校是科教兴国的强大生力军,大学的教学、科研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大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大学教育功能在新形势下的一种延伸,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必然要求。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教学、科研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的窗口。在大学科技园内,高校的科技成果不断得到转化,流向企业,拉动高校科研和市场的结合,使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大学科技园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供了实践基地,高校师生通过参与园区创新活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丰富了高校的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和科研水平,又会促进和带动学科建设。因此,兴办大学科技园是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结合的重要措施。3.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它是高校技术创新的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的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辐射催化的基地。结合具体国情,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在建设大学科技园方面进行了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1999年科技部、教育部组织开展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以后,全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新的聚焦点。据2001年初对其中22个大学科技园的初步统计,它们所依托的高校67所,共投入资金170.65亿元,其中吸引社会资金约130亿元,高校和地方投入约40亿元,两部资助的引导资金仅1500万元;科技园通过盘活校内及周边的现有建筑,已投入使用的孵化场地近100万平方米,在建的近160万平方米;观已入驻企业2778家,其中新注册的1763家,有459家即将育成出园;这些企业的从业人员68407人,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4813个,其中国家重点新产品2191个,申请各类专利9184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482项;2000年园内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57亿元,比1999年的134亿元增长92%。大学科技园建设,不仅大大激发了高校科技力量投身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大业的积极性,为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而且也为深化高等学校科技、教育体制改革,培养适应新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新鲜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为"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二、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和发展原则我国大学科技园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总体上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十五"期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的重要时期。要充分利用日益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抓住机遇,促进大学科技园在"十五"期间取得新的更大发展,为实现"十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指导思想"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造环境为重点,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保证,把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学校服务经济建设的窗口和技术创新的示范基地,为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作出积极贡献。2.建设目标"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一批功能健全、管理规范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使之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最活跃的创新源;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培养一大批复合型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家;建立起完善的全国大学科技园组织网络和信息服务网络。同时在有条件的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地方大学科技园。具体发展目标是:――主要依靠地方和社会力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再建设一批大学科技园,其中服务功能健全、管理运行规范、具有示范作用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达到50个左右,少数要争取成为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学科技园;――大学科技园五年孵化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左右,其中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点高新技术领域,争取培育出50家左右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并在国内外占有一定市场;――培养和凝聚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企业家和创新创业人才,形成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大学科技园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3.发展原则"十五"期间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大发展的时期,也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关系到我国大学科技园未来发展的全局。因此,在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从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把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与现有资源条件的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二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发展。要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多种办园模式。大学科技园既可以办成综合性的,也可以办成专业性的;既可以一校多园,也可以多校一园;既可以与国内企业合办,也可以与国外企业合办。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要在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适当集中资源,培育若干有代表性的示范性国家大学科技园,带动全国大学科技园发展。四是要坚持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并重,按市场规律办大学科技园。要以精简高效为目标建立大学科技园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逐步形成自我发展能力和良性循环机制。要充分尊重创业者、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创造性劳动,正确处理分配关系,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和分配形式,充分调动各类创新人员的积极性。五是要发挥政府、高校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积极性。要在各级政府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下,明确界定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努力从政策、资金、基础设施等方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大学要充分开放信息、研究设施、图书资料等资源,鼓励师生到科技园创业。要大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和建设,努力把大学科技园建成人才、技术、资本、管理和服务等各类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良好舞台。三、重点建设内容"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围绕转化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努力做好发展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支撑服务功能,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完善信息服务网络和组织网络,为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创造条件。1、做好发展规划,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要把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重点任务、扶持政策和组织实施措施。既要做好大学科技园空间布局规划,也要做好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技术领域规划。要充分挖掘高校自身资源,并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加快大学科技园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包括孵化场地、通讯网络等在内的功能配套、设备齐全的基础设施,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2、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保障大学科技园健康、高效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大学科技园要根据"精简、高效、服务"的原则,因地制宜地设立园区管理机构,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官、产、学、研、金、介、贸"结合的管理体制。大学科技园和依托大学要坚持按经济规律办事,以产权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中心,把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与社会资源结合起来,实现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要在大学科技园内进行制度创新。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要通过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产权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制度创新激励技术创新,增强创新创业的内在动力,促进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3、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要建立完备的支撑服务体系,构建创业平台,整合服务资源,为创新创业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服务。大学科技园要吸引咨询公司、策划公司、产品设计公司、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资产评估中心、测试中心、人才培训中心、信息网络中心、技术交易中心等服务机构入园,为园内企业提供优质服务。要吸引高水平的研究开发机构入园,并在园内集聚一些大型高科技企业集团和众多的高科技小企业,达到数百家企业以上的规模,以加快园区聚集效应和创新网络的形成。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人文环境。要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促进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努力营造标新立异、兼收并蓄、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容忍失败、尊重个性、团结协作和宽松自由的创新创业氛围。4.建立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培育高技术企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孵化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学科技园最基本的功能。大学科技园建设初期,首先要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建设。要根据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的优势和特点,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孵化器,完善孵化功能,为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空间环境和服务条件,实现全程化、多方位的服务,使高科技企业顺利渡过初创期,提高孵化成功率。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大学科技园中最具成长性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大学科技园要发挥靠近创新源头的优势,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包括毕业生、在职教师、在校学生和归国留学人员在内的各类创业者到园内创办科技企业。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过程。要通过企业孵化和市场经济实践,使大批有作为的科技企业家和发明家在大学科技园里不断涌现出来。要注重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懂经营、善管理、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复合型人才。5.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要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要逐步建立创业孵化种子资金,并加强与金融、投资机构的合作,建立健全包括创业投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创业孵化资金、担保资金等为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为孵化和培育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要积极吸引社会企业向园内技术创新项目和高科技小企业投资,把风险投资公司引入科技园,并为风险资本公司运营和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积极利用国内外股票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融通资金,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机制。6.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和组织网络建设推动大学科技园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是"十五"期间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建立起为创业者和高科技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为推动产学研结合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通道。同时,积极筹备建立全国大学科技园协会,加强大学科技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与国际上的同类组织建立合作渠道。四、相关措施"十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将积极协调相关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各大学科技园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借鉴国外大学科技园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一条适应我国国情的大学科技园发展之路。1.加强宏观指导大学科技园是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大学科技园建设纳入国家"十五"科技发展规划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国家意志强化宏观指导和调控,加大扶持力度。科技部、教育部将加强对大学科技园工作的指导,并根据《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定期评估,优上劣下"的原则,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实行动态管理,促进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强大学科技园发展战略研究,动态跟踪园区发展,及时提出推动大学科技园发展的政策建议,力争从国家层面上出台一个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的政策,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启动二板市场,争取国家大学科技园企业优先上市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依靠各级政府,深入落实中央《决定》精神,切实把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经费,加大投入,支持大学科技园重点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激励政策等方面对大学科技园给予优惠和支持。各级科技、教育行政部门要为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提供专项支持,支持大学科技园孵化器建设和技术创新项目。国家和地方建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积极扶持大学科技园的技术创新项目。"十五"期间,国家每年将投入一定经费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3.深化高校体制改革,鼓励师生创新创业高等学校通过深化改革,向大学科技园充分开放人才、技术、实验设施、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以产权为纽带,通过市场运作把学校的人才、技术优势与其他社会资源结合起来。要建立产权激励机制,通过股份、期权等分配方式,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创业致富、创业成才为荣的文化氛围。加强国际合作以官方和民间等各种渠道,推动我国大学科技园与世界著名大学科技园的合作,吸收国外成功的管理经验,引进国外风险投资资金,并探索与国外共建大学科技园。组织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到国外考察、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七、案例借鉴清华科技园1.园区介绍为了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更好地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清华大学创建了清华科技园,作为清华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机外延,为创业企业孵化、高新企业研发、创新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发展空间和卓越服务。1993年,清华大学提出创建清华科技园的构想,并得到教育部和北京市的确认和批准。1994年,组建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正式开始建设科技园。年,12万平方米的起步区工程完工,园区初具规模。年,被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总体规划,予以重点发展支持。年,57万平方米的主体园区建设启动,入园企业达到200家。年,被科技部、教育部确认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2003年,被科技部、教育部评定为全国唯一的A类大学科技园。2005年,园区69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建成完毕。清华科技园地处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地带,这里聚集了数量众多的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智力密集区,同时享有中关村科技园区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园区周边交通便利,主干道纵贯四环、三环直通西直门地铁站,城市轻轨侧沿园区通行。今天的清华科技园,同方、紫光、诚志等科技企业在园区聚集,光盘、CAD、液晶等国家和部委的工程研究中心在园区落户,SUN、Schlumberger(斯伦贝谢)、P&G(宝洁)、NEC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在园区发展,清华大学科技开发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等机构在园区设立。清华科技园充分发挥集群式创新的优势,形成产学研创新集群:包括企业孵化器群、技术研发机构群、高校科技产业群、教育培训机构群、中介服务机构群和配套服务机构群,最终成为创新、创业资源的富集区域,通过“聚集效应”让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云集于此,形成持续不断的创新创业能力、辐射发展能力和国际化竞争力。清华科技园以国际化战略为龙头,以支撑平台战略为基础,以辐射园区战略为外延,三大战略的实施将为清华科技园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科技园打下坚实基础。在国家政府的扶植关怀下、在清华大学的领导下,到2011年,在清华大学建设成为一流大学之际,清华科技园一定能建设成一流的大学科技园,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创新、创业资源的富集区域,创新、创业服务的专业区域,创新、创业文化的原生区域,成为在有限空间实现无限梦想的地方。辐射分园清华科技园•国际新媒体基地清华科技园国际新媒体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清华科技园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工业公司共同合作创立的高科技大学科技园区,占地面积181亩,2004年正式投入使用,由北京华清慧谷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负责经营和管理工作。园区以发展国际新媒体为主导产业,入园企业涉及游戏、数字媒体制作、宽带教育、展览展示、多媒体技术研发、数字印刷、影视广告制作、视频会议和软件开发等领域。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国际新媒体基地获得了“2006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创意研究中心(技术类)”大奖。清华科技园•江西分园清华科技园•江西分园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占地面积400亩。199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正式签订了省校合作协议,多年来,双方在经济、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使省校合作进一步向更深和更高层次推进,2001年3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在北京签订《关于建立清华科技园(江西)的协议》,省校互补,共同打造大学科技园示范品牌。启迪(江西)发展有限公司全面承担园区的开发、建设、经营与管理。该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诚志股份有限公司、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江西赣能股份有限公司四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江西分园将牢牢把握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的历史性机遇,以构建创新型江西为目标,把江西分园努力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一流的大学科技园。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西北部,占地面积765亩(51公顷),规划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自2003年11月起开始建设,由昆山启迪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全面开发、建设。园区目标是发展成为集研发孵化、教育培训和配套服务于一体的一流的科技园区,重点吸引大学的科研机构、企业的研发中心、中小型高科技企业、教育培训及中介服务机构入园。清华科技园(昆山)为商务办公、教育培训、研究开发、企业孵化、中试生产、国际会议等活动提供完善的硬件条件。同时,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包括技术支持、人力资源支持、资金支持和信息支持,使入园企业能够健康快速成长。清华科技园•上海多媒体谷清华科技园•上海多媒体谷位于上海市闸北区,于2002年开始由闸北区政府全面启动建设,是上海市级高科技园区。2005年上海多媒体谷投资有限公司成立,全面负责园区的统一规划、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上海多媒体谷重点发展以虚拟现实技术和流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应用服务及其产品,包括智能交通、电子商务、数字印刷和多媒体旅游。鼓励发展多媒体会展、广告媒体、3D影视与游戏、多媒体教学、数字社区、电子政务和现代物流,积极引导高端多媒体及其相关产品制造业。清华科技园•沈阳孵化中心清华科技园•沈阳孵化中心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由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政府和清华科技园联合共建。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清华科技园(沈阳)—八王寺孵化基地是上述合作的一期项目,建有7000川七层(含地下一层)的创业大厦,内部设施电话、网络、监控、烟感、消防设施齐全。园区内还建有一幢1000川的创业大厦附楼以及2000川厂房(供入园企业研发使用)。园区院内设有60个车位的停车场。二期是新建二十万平米的清华科技园(沈阳)启迪创新孵化社区,孵化社区将以科技、研发、创业及教育、文化为基础,以人才、资金、科技、管理服务为支持,打造一个集居住、文化、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为一体的新兴综合高科技园区。沈阳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全面负责清华科技园(沈阳)的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公司致力于把清华科技园沈阳孵化中心建设成高端人才引进和培育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清华科技园(沈阳)分园的建设已经纳入到沈阳市科技发展规划、大东区“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大东区科技发展规划中,是大东区的重点项目,区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清华科技园•威海创业中心清华科技园•威海创业中心位于山东省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5.26万平米,建筑面积12.84万平米,由启迪创业管理(威海)有限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威海启迪创业主营资产管理、管理咨询和科技成果转化三大块业务,公司致力于发展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内最好的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帮助企业成长和发展的专业服务提供商。除了针对14万平米威海火炬创新创业基地开展招商引资和运营管理准备之外,还利用自身优势重点培育若干威海本地高科技企业,在协助威海高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展现清华科技园的辐射成效,为清华科技园在威海的发展奠定基础。清华科技园•陕西分园清华科技园•陕西分园由西安园区和咸阳园区组成。咸阳园区规划用地8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建筑总投资9.6亿元,分为南区和北区,由产业区、研发区、教育培训区、服务配套区组成。陕西清华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陕西分园的开发、建设、经营与管理。西安园区入园企业涉及数字医疗制造、生物工程、环保节能,医药化工、文化传媒、教育等领域。清华科技园•珠海分园清华科技园•珠海分园是清华大学和珠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创办的大学科技园区。清华科技园(珠海)占地15.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18万平方米,预计建设总投资5亿人民币。园区建成后,将拥有项目孵化用房6.9万平方米,开放实验室及科研开发中心3.76万平方米,教室及办公用房2.0万平方米,员工宿舍及接待用房2.0万平方米。同时园区配套商务中心、银行、用餐、健身场所等服务设施,计划可进驻各类企业200家,工作人员总数达6000-8000人。目前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的创业大楼(包括企业孵化用房、各类教室和配套的各类会议厅)、1.1万平方米的综合楼和2万平方米的公寓楼均已投入使用,可为高新技术企业及成果的孵化、高新技术及管理人才的培养、高科技项目的研究开发和高科技成果的推广提供了优越地基础设施。清华科技园•河北分园在河北省政府与廊坊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清华大学在河北与北京交界处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总面积为13000亩的清华科技园(河北),清华科技园(河北)由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负责开发。清华科技园东临东方大学城,南接36洞新奥国际高尔夫球场,交通主干道从园区穿过,园区距京津塘高速公路廊坊出口仅2公里,距北京五环33公里。清华科技园将建设成为清华大学科技创新基地、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清华大学培训基地、清华大学国际合作基地。园区将充分体现清华的文化底蕴,透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内涵,再现水木清华的品味与高雅。首批约600亩土地已具有《土地使用权证》,,起动项目已经规划咨询完毕,设有清华科技创新广场、清华研究院大楼、科技会展中心、科技大讲堂、科学家花园酒店、贵宾岛、培训中心、软件园、创业园、科学家府邸、专家别墅、专家公寓、创业者家园等项目,其中部分项目由河北清华发展研究院投资公司介绍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7月24日,是由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紫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本为54432万元人民币,其前身是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成立于1994年8月。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承担整个清华科技园的开发、建设、经营与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大学科技园开发与运营经验,基本形成清华科技园全国辐射分园网络,并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队伍。清华科技园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大学科技园领域的知名品牌。在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的总体目标下,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科技园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和服务为主业,以商业地产业务和科技投资业务为两翼,分阶段协调发展,致力于成为科技园领域的世界级巨人和行业领导者。公司使命:搭建创新与创业的舞台;铺设机遇与成功的道路;架筑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发展目标:成为科技园领域的世界级巨人和行业领导者。战略定位:科技创新和创业环境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以园区为载体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环境解决方案。主要客户:科技创新类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类创业企业、科技创新类大中型企业以及致力于区域科技创新的相关机构。企业宗旨:办健康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企业文化:心存感激,脚踏实地,眼望未来。武汉大学科技园1•园区介绍武汉大学科技园地处武汉东湖高新区“中国光谷”中心地带,美丽的汤逊湖北岸,园区内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人文及自然环境优美。为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换。更好的实现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这里聚集了数量众多的国内外著名的'3S”企业和科研院所。武大科技园以国家地球空间信息产业为龙头,另含概光电子信息、现代农业、环保科技、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等。武汉是我国唯一同时在GPS、GIS、RS及其集成的所有方面具有科研、教学和产业化综合优势的地区。武汉地区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有一个国家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一个科学院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10多个相关 学院,每年产生大量科研成果。科技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地区的实验、科研设施与软件环境,进行资源共享。
2•公司简介武汉武大科技园有限公司是武汉大学东湖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运营主体,她由武汉大学和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万豪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注册资金3350元。科技园公司以武汉大学学科资源为依托,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学科门类的综合优势,对入驻我园的企业,在企业经营、技术研发上,我们都可以搭建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同时,我们对入驻企业好的项目提供财务和法律及融资服务,共同发展。3•公司架构武汉大学科技园公共运作平台武滾犬学C裸圳)科技园删犬学C东湖国家大学)
利技园武汉犬学
(江函H
科披园职能部门行政事若部计划财务部武滾犬学C裸圳)科技园删犬学C东湖国家大学)
利技园武汉犬学
(江函H
科披园职能部门行政事若部计划财务部工程逹设部企划投资部创业辅导部物业服务剖武大吉翼公司湖北省留学人员制业园武汉大学科技企业孵化器
潮北省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中心武収大学生声力促进中心浙江大学科技园1•园区介绍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是经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浙大科技园位于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规划建设用地1700亩(同时按照“一园多点”的原则,在宁波、嘉兴、绍兴、温州及江西省南昌市等地建有科技园分园)。建成后的科技园将是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完善、协调统一、形式开放的科技创业者的乐园,是'天堂硅谷”的一颗灿烂明珠。
浙大科技园由浙江省、杭州市和浙江大学联合共建,浙江省和杭州市对科技园给予了极大支持,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科技园享受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浙大科技园依托有百余年历史的著名高等学一浙江大学,她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的研究型重点大学之一,浙江大学学科综合交叉和高层次人才资源优势及强大的科技实力,为科技园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浙大科技园的建设遵循“统筹规划、以人为本、市场推动、坚持开放的方针,坚持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辐射的宗旨,将在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现代农业、新材料与纳米技术等三大领域的高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企业孵化方面,办出特色、办出成效。自古以来杭州以“人间天堂”而著称,百年著名高等学府浙江大学正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崛起的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将以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效益,诚邀国内外有识之士,来“人间天堂”创新创业,大展宏图!2.机构设置浙江大学料技园发展宵陋*司T浙江A浙江大学料技园发展宵陋*司T浙江A学科技园借理委员会T浙江大学科技國楚设頓导小担「規划建设部)3.园区规划浙大科技园由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共建,包括核心区和若干个分园组成,核心区建在杭州市,同时按一园多点和开放的建设原则,在各地政府支持下,分别在宁波、嘉兴、温州、绍兴、江西南昌等地建设浙大科技园分园。浙江大学科技园核心区位于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座落在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紧邻浙江大学,地处浙江大学玉泉校区、西溪校区、基础部(占地3100亩新校区)和杭州小和山高教园中心,规划用地1700余亩,南起老和山麓、北至文苑路、东起丰潭路、西至紫荆花路,范围包括老和山区块和古荡工业园区地块及周边区域(西至教五路延伸段止),其中老和山区块620亩,古荡工业园600亩。老和山区块中的52亩和古荡工业园区中的240亩作为科技园启动区块,距浙大玉泉校区约2公里。整个科技园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分块实施,滚动开发,启动区块将于2004年完成。建成后的科技园区将是一个环境优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度专利转让合同标的详细描述2篇
- 青贮销售合同全新版
- 快递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电力工程新技术研发与转让合同
- 房产销售代理合同(2篇)
- 2024年度防火门安装工程售后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双方隐私保护合同3篇
- 二零二四年度金融投资联营合同
- 离婚协议书撰写合同(2024年度)3篇
- 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与合同管理关系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年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含答案)
- 2023年甘肃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综合实践》示范课教学设计
- 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方案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 课件 第十四章 大学生心理危机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共2套)
- 高三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课件
- 五年级上册解方程练习100题及答案
- 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一测试英语试卷 含解析
- 2024年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官方备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S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情况调查报告4000字(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