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编管法考论_第1页
宋代编管法考论_第2页
宋代编管法考论_第3页
宋代编管法考论_第4页
宋代编管法考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代编管法考论

宋代的刑罚制度继承了封建五刑,制定了独立于五刑的财产法。宋代的编配法有刺面与不刺面之分,凡杖脊、刺面、配役者,谓之刺配,以贷杂犯死罪之命;不文面而流者,谓之编管,多用于“命官犯罪当配隶者”及“诸罪缘坐家属应编管者”。无论刺配还是编管,皆根据罪之重轻,情之深浅有地里远近之别。宋之编管法,是一种编录名籍,限制人身自由,接受监督管束的方法。在行用中,又与除名、勒停等行政处罚结合并用,成为宋代一个立法详备、行用广泛的新刑种,表现了宋代“自立一王之法”①1的独具特色。一、适用命官犯罪宋代编管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既适用于命官犯罪,亦适用于“诸罪缘坐家属应编管者”②2,也适用于某些杂犯轻罪,是宋代广泛行用的一个独立刑种。1.编管不规范,不代表可以防止违法犯罪宋初,“命官犯罪当配隶者,多于外州编管”③3。即命官犯罪以编管代配隶,行降等处罚。宋代命官犯罪执行编管者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坐赃贷死者编管。宋初官吏犯赃当死之罪,多行杖杀、弃市之刑,并无宽贷之文。宋真宗时,始有“品官犯赃情理乖当,但千钱以上皆配隶衙前”④4的规定。其後命官犯赃的惩罚愈来愈轻,不仅多以决配贷死,而且不刺面编管者愈来愈多。如宋仁宗天圣八年,监翰林司阁门付使郭承祐盗金银杂物计赃141匹,“监主自盗,合实极典”,仁宗仍下诏宽贷,免决刺,除名,配岳州衙前编管⑤5。景祐四年,真定府路总管夏守恩,“受军民钱物枉法赃62匹,合处死,特贷命,除名,配连州编管”⑥6。自此之后,命官犯赃多行编管。宋神宗熙宁二年,比部郎中知房州张仲宣坐“枉法赃当绞,援前比贷,当杖脊、黥配海岛”。知审刑院苏颂,以命官有罪刑为徒隶,“恐污辱衣冠”,请免杖黥之刑,“自是命官无杖黥法”⑦7。宋哲宗时,又立“三免法”,即命官犯赃不死、不杖、不黥⑧8。至此命官在法律上的特权突出的表现出来,即使坐赃当死,亦仅除名、勒停,编管而已。编管成为宋代惩罚命官贪赃枉法罪的最高刑。②因政治原因遭编管。自北宋中期之后,因党争或其他政治原因遭编管的命官非常多。仅宋徽宗崇宁元年蔡京所列的元祐党人中,就有七十余人被贬謫到岭南等地编管。其他被编管者亦不少见。如大观元年,“李景直等四人,以上书观望罪,并编管岭南”⑨9;崇宁二年,“任伯雨等八人,均除名、勒停、编管”(10)10。宣和四年,朝散郎朱昭因上书谏北伐,亦遭“除名、勒停、广南编管”111。南宋权臣当政时,凡“窃议时政”,“谤讪朝政”者,皆以莫须有的罪名遭编管。如建炎二年,“内侍邵成章坐輙言大臣除名,南雄州编管”(12)12;绍兴八年,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因上书直谏议和,被“除名昭州编管”;九年,“韩训坐上书论讲和非计,送循州编管”(13)13。在宋代,命官因政治原因遭编管的事例非常多,直至终宋,此类事件履见不鲜。③断案失入死罪者编管。宋代对官员在断案中的失刑问题十分重视,特别是失入死罪,制定了严格的处罪条款。如宋神宗熙宁二年的编敕中规定:“今后官员失入死罪一人者,追官勒停,二人除名,三人除名编管”(14)14。南宋的《庆元条法事类》中规定的更详细。其规定:失入死罪一名,为首当职官勒停,吏人千里编管;二名者,为首当职官追一官勒停,吏人二千里编管;三名者,为首当职官追二官勒停,吏人配千里。如“诸主守不觉失死囚者,五百里编管”。此规定对当职官的处罚显然轻于熙宁编敕。另外,边臣失守或误军期重者,亦除名编管;保举不当应连坐者,亦用编管之法。从编管法对命官犯罪的使用看,由于它与行政处罚相结合,使编管又有勒停编管,除名编管、除名勒停编管,除名勒停编管真决,除名勒停编管永不收叙之分。所以在对命官的编管中,既有地里远近之分,亦有除名不除名,真决不真决,收叙不收叙之别。如此详密的等级划分,既可“详酌事体,原轻重之情,定大小之罪”(15)10,亦可使犯罪者各当其罚。2.编管不规范宋代缘坐家属的犯罪并不多,主要在“谋危社稷”的谋反重罪中始行此制。而凡因罪当坐的家属,皆行编管之法。如宋英宗治平三年制定的“盗贼重法”中规定,凡获强劫罪应死者,“本房骨肉送千里外州军编管”,如遇赦降及罪犯能案问欲举自首者减罪,“本房骨肉送五百里外州军编管”。“编管者遇赦毋还”(1615。宋神宗熙宁四年的“盜贼重法”中亦规定:劫掠盜罪当死者,“妻子编置千里”,“应编配者,虽会赦不移不释”(17)16。由于宋代始终是“盜贼充斥,所在窃发”的朝代,所以宋代统治者始终把缘坐无罪,编管家属作为重典惩治“盜贼”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激烈地反抗斗争与秘密宗教的结合,宋廷又将编管法扩展到缘坐“妖教”徒党之中。宋徽宗宣和三年规定,凡信奉吃菜事魔的妇人,皆“千里编管”,崇信幻术者,“五百里编管”(18)17。南宋宁宗时又规定:凡自称道民不四散著业者,“徒党编管”。编管法在秘密宗教广大徒众中适用,使其行用范围更加广泛。3.编管法的具体作用宋代编管法在杂犯罪中行用的范围更加广泛。如宋仁宗时,单州民刘玉为父复仇杀人,“帝义之,决杖编管”(19)18。亦有百姓因上书而遭编管者,如宋徽宗宣和二年,布衣朱梦说上书论宦侍权太重,被“编管池州”(20)11。南宋绍兴十一年,汾州智浃因上书颂岳飞,“诏决杖编管袁州”(21)18。以上是杂犯罪行用编管法的具体事例。而降诏令行编管法者亦不少见。宋徽宗大观三年曾诏:凡假託神鬼以妖言惑众之人,“送邻州编管”(22)19;南宋绍兴六年亦诏:凡“结集立愿断绝饮酒为首人,徒二年,邻州编管”(23)17。《庆元条法事类》中规定的更详备具体:凡私自雕印“律令格式”、“刑统”、“续降条制”者,“各杖一百,仍千里编管”(24)20;“诸强卖买、质借、投托之类取人财物,杖一百,邻州编管”(25)20;僧道輙娶妻者,“送五百里编管”(26);20“诸老疾应赎人充宅牙人者,杖一百,许人告,仍五百里编管”;如“凭恃老疾应赎而故有违犯,情不可恕者。邻州编管”(27)21。此外,还有因犯禁榷法而受编管者,因情涉外界而被编管者。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编管法适用范围的广泛性,适用层次的多样性。宋代编管法作为一个新的独立刑种,不仅适用范围广泛,而且有地里远近之分,轻重等级之别。从其行用来看,在缘坐家属中,它是一个独立使用的刑种;在命官犯罪的行用中,它又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在杂犯罪的行用中,它又与决杖、徒役结合并用。因此编管法更能适应不同犯罪对象,不同犯罪类型,不同罪情处罚的需要,使被罚者当其罪。二、编管人的请求权宋代编管法规定,凡应编管者,无论除名不除名,决杖不决杖,皆属有罪之人,都要“迭送他所,量立役作时限,无得究钳”(28)18。即应编管人都要由官府派人押解到被编管之地,但不得以刑具相加。为确保被编管人顺利押解到应编管之地,对此亦作了详细的规定。1.编管人的解送,一般是由所过州军的院虞侯等官轮替交接完成的,并规定了严格的交接手续。如果编管人罪情严重或系武官,则要增差将校兵级护送。如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刘氾在瓜州战斗中不战而逃,按军法当斩,特贷死“送英州编管”,并诏令“镇江府日下差使臣一员,兵级十人管押送去,内兵级逐州交替”(29)22。王权亦因过淮作战不力,“特贷命、除名,勒停、永不收叙,送琼州编管”,“令临安府差得力使臣二员,军兵二十名押送前去。沿路不得时刻住滞,具起发申三省枢密院”(30)22。可见对有身份背境的编管人的押送是非常重视的,一般编管人的解送就不用如此兴师动众了。2.在押送编管人的行程中,如果所过州军不能及时差人接替,致使押送者超越规定的界限,“知通各徒一年,兵职官加一等”(31)2处罚。由此看来,押送中的交接规定是相当严格的。3.在押送中,如“有纵失者,准其亡罪论如纵失囚法”。轻者杖一百,重者徒二年,并准许人告。凡能告获故纵已决罪人者,杖罪尝钱五贯,徒罪尝钱十贯,流罪尝钱二十贯。以此防止编管罪人的亡失。4.在部送罪人中,如官兵私自不行,或令罪人负担物色,或不走正驿之路,各杖一百。而非理陵虐罪人者,“杖一百,邻州编管”(32)2。以限制解送官兵肆意虐待被押送之人。5.宋法规定,凡有罪之人应编管者,“听家属随行”。罪人及其随行家属在部送中,“皆给沿路口券,所过仓驿,即时勘支”(33)2。如因他故住程者亦给,以保证被解送人路途中的口食问题。但在解送过程中,罪人及其同行家属,往往是流离道路,“非理而死者,十常六七”(34)23。6.编管人在道闻知祖祖父母、父母丧,随行家属有疾或死等,可“申所在官司量事给往程假”。如果“编管罪人有疮病或孕未决者,可缓行”(35)2。以此表示统治者的“仁政”。三、编管人的权利宋代编管法是以限制有罪者的人身自由为特征,所以对编管人在编管地的衣食住行都作了严格的规定。1.编管人的活动限制。编管人被解送到编管地之后,一般都住在编管地官府的厢房之内,无官房可住者,也可租借私人房舍居住,但都有厢兵巡逻监视,以防亡失。宋徽宗崇宁元年曾诏,责降编管人所在州军,要“依元符令常切觉察,不得放出城”(36)10。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亦诏:“诸州编管、羁管人,遵旧法长吏月一验视,不许囚禁”(37)24。《庆元条法事类》中规定的更具体,其规定编管人所在州,不仅要“常切检察,无令出城及至走失,仍每季具姓名申尚书省”。但是编管人如有人作保,还是准许在城内从事教书或与人交往的。如南宋初高澄被编管容州后,则“授徒以给”(38)25。但与人交往不可过密,否则会加重其罪。如南宋初胡铨因反对议和被编管新州后,因其“不自省循”,筵宴无时,朝夕与州县官往来唱和而遭论劾,因此被改送吉阳军编管”(39)26。编管人如无人保任其身,则“锁闭厢房”不许随便出入,甚至有的“囚禁锁闭,甚于配隶”(40)27。2.编管人行“呈身之法”。为了使地方官府对编管人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及时向中央汇报编管人的情况,规定编管人“每旬赴长吏厅呈身”(41)28一次,即编管人每十天向当地官府汇报一次自己的情况,北宋称“旬呈”。南宋时改为每月呈身一次。如果编管人系品官,或是有官品封号的妇人,可以不亲自去地方官府呈身,由“所居厢止具见管状申”(42)27即可。各州军长官通过编管人的定期“呈身”或“状申”,经常了解编管人的情况,按规定向尚书省报告。3.编管人的衣食来源。受编管的品官,也系除名勒停无俸禄收入的人员,所以编管人的衣食是个很突出的问题。从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看,编管人衣食的解决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编管人通过请人作保,以“聚徒授业”,达到衣食自给,此类情况只有编管官员才能做的到;二是不能自给者,依“乞丐人法”由地方官府定量配给。宋孝宗淳熙三年的赦令中规定:“自今编管、羁管人无保识者,本州口支米二升,钱二十文赡养”(43)29。《庆元条法事类》中亦规定:编管人“贫乏不能自存者,地分人保明申州审察,不限时月,依乞丐人法于常平仓给以口食,男子非老疾者减半”(44)2。从其配给的规定看,是提倡编管人自给的。由于宋代编管配隶罪人太多,地方官府难以负担,因此无保识人不能自给者,往往是“锁闭厢房,别无衣食”,因“饥饿疾病死亡”(45)30者屡有发生。4.编管人的上书权。宋代编管人在一定条件下尚有上书言朝政得失的权利。宋法规定:“诸上书言朝政阙失、公私利害者,本州附奏。责降散官及安置、编配之类言事者,所属审详,可采不兼他事听收接,不得实封及遣人进状”(46)。即编管人上书言事,必须经所属地方官审查,如果所言可取,不兼杂其他内容,可以由所属地方官附奏,但不准编管人实封上书,或遣人直接进状。实际上编管人的言事权是有严格限制的。5.编管人逃亡者加重处罚。宋法规定:“诸编管、移乡人逃亡,第一度杖六十,每度加一等,第五度不刺面,配编管乡处本城”。称本城者,系指厢军中的一般杂役兵营。如系缘坐编管之人“已附籍而逃至不许往州县者,依移乡人逃亡法”(47)2论罪。6.擅放编管人自便者受罚。按宋代编管法规定,对编管之人不得擅自提前放释或令其自便,有违者受罚。如南宋绍兴十四年,知潮州龚宽,因“不依期限,徇私曲法,擅放编置人王文献自便”,受到“降三官,永不得与堂除差遣”(48)31的处罚。宋孝宗乾道二年,权知台州黄然,亦因所辖编管人擅离本州而被“降二官放罢”(49)32。以强化对编管人的管理。7.缘坐编管人附籍及放便。宋法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