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咏月诗三首》《苏轼咏月诗文》二.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生字丹阙què鄜fū独酌zhuó邈云汉miǎo闺中guī云鬟huán遂至suì未寝qǐn藻荇xìng柏影bǎi婵娟chán宫阙què绮户qǐ琼楼qióng2.词语将:偕,和。相期:相约。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无情:忘情,尽情。相期:指相约。邈:遥远。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鄜州:地名,今陕西富县。云鬟:妇女的鬓发。清辉:指月光。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欣然:高兴的样子。念无与为乐者:想到。遂至承天寺:于是。怀民亦未寝:睡觉。相与步于中庭:共同。盖竹柏影也:发语词,原来是。子由:苏轼弟苏辙,字子由。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琼楼玉宇:美玉建筑的楼宇,指月中宫殿。不胜:不堪承受。弄:赏玩。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共:共赏。婵娟:美丽的月光。3.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少居蜀中,读书学道。至天宝初,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有《杜工部集》传世。苏轼(公元1037--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于四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曾担任嘉佑进士等官方职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在文学艺术界很有名气。他擅长画竹子。开创了湖州画派。他是“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之一。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1079年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其心情可想而知。但他善于自我解脱,同友人张怀民夜游承天寺,承天寺的月色在他的笔下,澄澈透明,如诗似画。(二)阅读能力目标1.学习抓住诗歌思路整体把握内容的方法。2.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妙处。(三)写作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能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四)思想教育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体会诗中蕴藏的情感。三.教师建议:《把酒问月》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月下独酌》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诗歌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如果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该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处境,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处境如何焦心。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记承天寺夜游》这是随笔性质的一篇小文,语言极其简洁,以84个字包含了极多的内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就三小句话,无甚出奇,又用了一个用俗了的比喻“月色如水”。就这么信笔拈来,如何化腐朽为神奇?抒情不着痕迹,遐思悠长。在写就这篇千古名作时,苏轼实际上过着流放似的生活,境遇困苦无比,可谓“门前冷落鞍马稀”。84个字里,没有悲伤,没有抱怨,没有一蹶不振……只有美!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首。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但到密州之后,仍不能与弟辙时常晤对。对弟弟的思念,构成这首词下片的抒情文字。这首词的上、下片都带有人生哲学的意味,如上片结语“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当一个人思想开朗、胸怀坦荡的时候,就是在圣域、清境里,反之,清境、圣域便都不见了。四.课文讲解:《咏月诗三首》(一)文章主旨《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月下独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月夜》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两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哀,“双照”的清辉中闪耀着四海升平的理想。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晰可辨的。(二)文章思路《把酒问月》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下面每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写明月于人可亲又神秘,月色之美令人如醉又如痴;叹明月长在人生却短暂,惜眼前涓涓之时光。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回到酒;从空间写到时间,插以景物与神话描写,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神秘的明月形象,并展示了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月下独酌》首联: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此联表明饮酒之境——花间,饮酒之情——无相亲,无相亲之故,独酌。第二联: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笔锋一转,邀月伴影,三人共饮,何等之惬意。然而事难随人愿,第三联直抒诗人之憾。末联,太白诉出人生之真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欲永远相伴,那是虚无缥缈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只是将这种永恒托于酒间,寄在诗内。次联阐明了宇宙之永恒,人生之一瞬。《月夜》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三)重点语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分析: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分析: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四)课后练习解答第二题示例:我喜欢“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句。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手中一壶酒,只能是“独酌无相亲”,于是他举杯,邀约自己毕生最喜欢的明月,再加上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于是冷冷清清的场面热闹起来了。可是明月毕竟只是天边的皎洁一片,它不能解善饮的诗人之意,而影子也不过是随身而伴,不通人情。此时,渐入醉乡的诗人酒兴发起,于是且歌且舞。月色徘徊,依依不去,仿佛静聆佳音;地下静默的影子也转动着仿佛与诗人共舞。醒时月影交欢,直到酩酊大醉才相互分散,仿佛月、影都与诗人一往情深,于是又深情地许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第三题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3.“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第四题不一定与“人”有关。如:“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苏轼咏月诗文》(一)文章主旨《水调歌头》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所写的。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二)文章思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词人又有些犹豫了,“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的遐想愈来愈飘渺,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记承天寺夜游》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两个人都很“闲”。“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冬夜出游赏月看竹柏的,却只有“吾两人”,因为别人是忙人,“吾两人”是“闲人”。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三)重点语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分析:“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分析:“此事古难全”含有这样的意思: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是自然界的规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转为安慰的语气;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这里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词里虽有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情与理的矛盾,但最后还是以理遣情,不脱离现实,没有悲观失望的消极思想,情绪是健康的。(四)课后练习解答第二题体现“空灵、清丽、淡雅、皎洁”的月色特征即可。第三题苏轼写月光一般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月光以生命,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课文中写“月色入户”,“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诗人的寂寞心情,特主动前来与他作伴,有意慰藉这位失意的诗人。题中所引的三首词句,同样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月光写得有情有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临别分手的亲人,欲去叮咛,频频回首,显出何等缱绻情深。“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写这偷看人间私情的月光,仿佛含着几分神秘而羞涩的微笑,使人感到如此调皮而可爱。“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挂在梧桐树上的秋月,缥缈的孤鸿,独来独往的“幽人”,三者与诗人融为一体,显得凄苦和苍凉。【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一、积累运用1.诗词中描写“月”的句子很多,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望着空中的明月,谁能把月饼咽下?”(艾青《我的思念是圆的》)品读这些诗句,说说你有什么感悟?你能以《月是故乡明》写一段话吗?2.以下四句诗,都是借“月”抒情,但所抒之情又不尽相同,其中与众不同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①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③八月中秋的月亮/也是最亮最圆的/无论山多高、海多宽/天涯海角都能看见它。④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3.下列写“月”的诗句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二、阅读理解。(一)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2.对这首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鸦鹊栖树的情形,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B.“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C.“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一边,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情绪的。D.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花”、“家”。3.诗词中描写“月”的句子很多,请你从课外找出两句咏月的名句,并注明作者。(二)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腹部损伤护理课件
- 开业庆典合同协议书范本
- 股权转让协议模板工商办理变更登记用
- 2024年度工程公司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合同3篇
- 乙公司租赁2024年度甲方办公楼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度服装设计委托加工合同
- 2024版特许经营合同经营范围与管理规定3篇
- 2024年度店铺专利权买卖合同2篇
- 石膏脱水系统课件
- 2024年度饭店及店内设施租赁与购买合同
- 马克思史话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海南大学
- 止水钢板桩施工方案
- 餐厅服务员工作流程「详细」
- 国家发改委2007年第55号令-附表
- 创意美术教学设计
- 能源经济研究行业研究报告
- 曹纪平“零压力销售”解读(一)
- 桂林旅游学院新生入馆教育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医学细胞生物学》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课件
- 珠海华润银行2023年校园招聘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考点试题含答案附详解
- 梦想课程《去远方》(版)分享课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