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解析】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1章专题突破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1章专题突破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传播的知识分析;
(2)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
(3)根据声音的特性的知识分析;
(4)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和途径分析。
【解答】A.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只是波长和振动频率不同,故A错误;
B.物体振动肯定产生声音,但是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例如没有传声的介质,耳朵的功能受损,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故C正确;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2.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知识分析。
【解答】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这个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它传播的能量被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充分吸收,故而振动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2023年9月30日,《厉害了,我的国国庆献礼》主题快闪在孝感国际广场进行,歌手们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特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在一般情况下,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现场观众和歌手都处在相同的空气中,音叉大合唱的声音和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一样快,故B错误;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C错误;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D错误。
故选A。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吉他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相同的
C.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D.噪声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特点叫音色,由发声体的特征决定;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4)噪声可以除尘,也可以制造噪声炸弹,据此分析。
【解答】A.吉他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的发声体不同,音叉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不相同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噪声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解答】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分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
(3)根据声音产生的探究过程分析;
(4)同种材料且松紧程度相同时,细的、窄的、短的、轻的等振动频率大,音调高。
【解答】A.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乙图:蝙蝠飞行时,依靠喉部发出的超声波进行导航,而超声波在太空中无法传播,因此在太空中不能发挥作用,故B错误;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振动频率大,发声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D.马路旁多植树种草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同时伴随有次声波;
(3)根据音色的定义判断;
(4)根据控制噪声的途径分析。
【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不同,这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马路旁多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8.一条细绳下悬挂一根空心的铁管,用铁锤敲击铁管后慢慢地把铁管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则()
A.铁管一浸入水中,声音就消失
B.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高
C.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D.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
【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
(2)(3)(4)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
【解答】铁管浸入水中后,它仍然在振动,因此声音不会马上消失,故A错误;
铁管浸入水中后,由于能量传递到水中,因此它振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即响度越来越小;由于水面以外的振动部分越来越短,因此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即音调越来越高,故B正确,而C、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9.如图是“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请将表中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几次实验中,要使钢尺振动的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延伸小雨同学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幅;振动频率小于20Hz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探究声音高低的因素,其实就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拨动钢尺的幅度相同,而改变钢尺的频率,也就是它伸出桌面的长度。
(2)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保证其它因素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这两种声我们都听不到。
【解答】
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几次实验中,要使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延伸小雨同学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振动频率小于20Hz。
10.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造成的音响效果。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后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m。
【答案】声音的反射;204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2)人到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s=vt计算人到山崖的距离。
【解答】(1)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2)人到山崖的距离s=vt=×340m/s×1.2s=204m。
11.小华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铁质水管,小明在铁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
【答案】铁质水管;水;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根据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分析解答。
【解答】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顺序为:v固>v液>v气,那么: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铁质水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水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来的。
12.下列每句话主要涉及的科学知识是:
(1)“隔墙有耳”说明声音。
(2)小张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小张的歌声。
(3)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4)“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
(5)李琳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李琳的说话声。
【答案】(1)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音色好
(3)响度大
(4)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5)音调高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传播的介质的知识解答;
(2)根据声音的特性的知识解答;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大小叫响度,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反射;被反射的声音进入我们的耳朵,这就是听到的回声。
(5)根据(3)中的分析解答。
【解答】(1)“隔墙有耳”说明固态的墙壁可以传播声音,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小张的歌声“悦耳动听”,描述的是声音的特点,说明小张的歌声音色好。
(3)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很大,也就是响度大;
(4)“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5)李琳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李琳的说话声音调高。
13.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试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4)如图所示,有一长笛,当演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音调,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图中七个小孔中A应为,G应为。(填“1、2、3、4、5、6、7”七个音符中的某一个音符)
【答案】(1)吹气引起了瓶内空气柱的振动
(2)5只瓶子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故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
(3)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
(4)7;1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向瓶口吹起,瓶内的空气受到搅动,发生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2)分析空气柱的长度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再说明频率大小对音调的影响;
(3)根据(2)中得到的结论分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
(4)吹笛子时,从笛膜到手指打开孔之间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吹气引起了瓶内空气柱的振动。
(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5只瓶子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故振动频率不同,所以音调不同
(3)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堵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同。
(4)如图所示,图中七个小孔中A孔距离笛膜最近,振动的空气柱最短,振动频率最大,音调最高,应该为7;而G孔距离笛膜最远,振动的空气柱最长,振动频率最小,音调最低,应该为1。
14.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答案】反射;响度;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时,以波的形式以声源为球心向四周空间传播,声音的能量很快分散开,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声音在反射时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则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便大了;
(2)由于A、B之间只有空气而没有液体或固体,因而传声的介质是空气。
【解答】(1)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2)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空气。
15.如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选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答案】低;2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战国时铸造的这套编钟,制作材料一样,厚薄和质量不同。不同的钟在敲击后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所以能够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编钟越大,敲击时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2)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A、C位置振动频率相同,而B位置的振动频率与它们不同,则编钟可发出2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解答】(1)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低。
(2)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2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自动生成1/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第1章专题突破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声波一定比次声波传播速度快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2.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
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
3.2023年9月30日,《厉害了,我的国国庆献礼》主题快闪在孝感国际广场进行,歌手们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吉他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B.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相同的
C.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
D.噪声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5.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
A.只有固体才能传声
B.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比空气中慢
C.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音调比在空气中高
6.下列四幅图片与其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B.乙图:蝙蝠的导航系统在太空中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是低音弦
7.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D.马路旁多植树种草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8.一条细绳下悬挂一根空心的铁管,用铁锤敲击铁管后慢慢地把铁管浸入水中,如图所示,则()
A.铁管一浸入水中,声音就消失
B.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高
C.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D.铁管越往下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
二、填空题
9.如图是“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实验,请将表中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几次实验中,要使钢尺振动的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延伸小雨同学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10.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造成的音响效果。某人对着山崖大喊一声,经1.2s后听到回声,则此人离山崖的距离大约是m。
11.小华在一根很长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一下铁质水管,小明在铁质水管的另一端能听到三下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传来的。
12.下列每句话主要涉及的科学知识是:
(1)“隔墙有耳”说明声音。
(2)小张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小张的歌声。
(3)今天“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4)“长啸一声,山鸣谷应”说明声音。
(5)李琳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李琳的说话声。
13.某同学用5只粗细相同而高矮不同的瓶子做如下实验,如图甲所示。用嘴分别对着5只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由此现象,你认为:
(1)嘴对5只瓶口吹气,5只瓶子均发出声音的原因是。
(2)5只瓶子产生不同音调的原因是。
(3)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试说明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笛孔(如图乙所示)能产生不同音调的道理。。
(4)如图所示,有一长笛,当演奏时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音调,吹奏出美妙的曲子,图中七个小孔中A应为,G应为。(填“1、2、3、4、5、6、7”七个音符中的某一个音符)
14.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15.如图甲展示的曾侯乙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青铜编钟依大小次序编组悬挂,形成一定的音阶。演奏者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越大,音调就越(选填“高”或“低”)。形如杏仁状柱体,扁如“盒瓦”的编钟,其截面如图乙所示。分别敲击钟的A、B、C三个部位,则编钟可发出个固有频率的音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的传播的知识分析;
(2)根据声音产生的知识分析;
(3)根据声音的特性的知识分析;
(4)根据减弱噪声的方法和途径分析。
【解答】A.超声波和次声波传播速度相同,只是波长和振动频率不同,故A错误;
B.物体振动肯定产生声音,但是我们不一定听到声音,例如没有传声的介质,耳朵的功能受损,故B错误;
C.“不敢高声语”的“高声”指声音响度大,故C正确;
D.城区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的知识分析。
【解答】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这个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它传播的能量被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充分吸收,故而振动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答案】A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特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在一般情况下,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
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现场观众和歌手都处在相同的空气中,音叉大合唱的声音和歌手的声音传播速度一样快,故B错误;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而不是音调,故C错误;
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故D错误。
故选A。
4.【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特点叫音色,由发声体的特征决定;
(3)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4)噪声可以除尘,也可以制造噪声炸弹,据此分析。
【解答】A.吉他演奏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小提琴和双簧管演奏的发声体不同,音叉演奏同一乐曲的音色是不相同的,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所有的固、液、气体都可以成为声音的传播介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噪声既有不利的地方,也有可以利用的地方,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声音传播的知识分析。
【解答】小明晚上在睡觉时,将机械式手表放在枕头下,他的耳朵在枕头上能比在空气中更清晰地听到手表秒针走动时的“嘀嗒”声,这个现象说明固体传播声音效果比空气好,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分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无法传声;
(3)根据声音产生的探究过程分析;
(4)同种材料且松紧程度相同时,细的、窄的、短的、轻的等振动频率大,音调高。
【解答】A.甲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错误;
B.乙图:蝙蝠飞行时,依靠喉部发出的超声波进行导航,而超声波在太空中无法传播,因此在太空中不能发挥作用,故B错误;
C.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把小球反复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
D.丁图:自制橡皮筋吉他的橡皮筋绷紧程度相同时,细的橡皮筋振动频率大,发声音调高,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C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1)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的特点叫音色;
(2)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同时伴随有次声波;
(3)根据音色的定义判断;
(4)根据控制噪声的途径分析。
【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小不同,这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错误;
B.人们可用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故B错误;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马路旁多植树种草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振动停止,声音也就消失了;
(2)(3)(4)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声音的音调由频率决定。
【解答】铁管浸入水中后,它仍然在振动,因此声音不会马上消失,故A错误;
铁管浸入水中后,由于能量传递到水中,因此它振动的幅度越来越小,即响度越来越小;由于水面以外的振动部分越来越短,因此振动频率越来越大,即音调越来越高,故B正确,而C、D错误。
故选B。
9.【答案】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幅;振动频率小于20Hz
【知识点】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探究声音高低的因素,其实就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在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拨动钢尺的幅度相同,而改变钢尺的频率,也就是它伸出桌面的长度。
(2)探究一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时,保证其它因素相同,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人耳的听觉范围为20Hz~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这两种声我们都听不到。
【解答】
过程把钢尺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声音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方法几次实验中,要使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这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延伸小雨同学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振动频率小于20Hz。
10.【答案】声音的反射;204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后不会停止传播,而是改变传播方向继续传播,这就是声音的反射;
(2)人到山崖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距离的一半,即根据s=vt计算人到山崖的距离。
【解答】(1)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都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造成的音响效果。
(2)人到山崖的距离s=vt=×340m/s×1.2s=204m。
11.【答案】铁质水管;水;空气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
【解析】【分析】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能传播,根据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大小分析解答。
【解答】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顺序为:v固>v液>v气,那么: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铁质水管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水传来的,第三次听到的声音是空气传来的。
12.【答案】(1)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2)音色好
(3)响度大
(4)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回声
(5)音调高
【知识点】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
【解析】【分析】(1)根据声音传播的介质的知识解答;
(2)根据声音的特性的知识解答;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舅舅房子赡养继承协议书
- 肇庆手提电脑租赁协议书
- 朱砂原材料采购合同范本
- 碧桂园开发的合同协议书
- 网络服务代理合同协议书
- 苏陕两地协作框架协议书
- 肉牛供应买卖合同协议书
- 联合种植香芋协议合同书
- 阁楼钢结构制作合同范本
- 纸箱送货如何写合同协议
- 采购管理办法及流程百度
- 2025年内蒙古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笔试试题【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油气3D打印行业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液执行机构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前景预判报告
- (2025)《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知识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4年绥阳县选聘城市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
- 昆虫乐园活动方案
- 2024 年度投资者知权行权维权调查报告
- 2025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 《呕吐的常见原因》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